通信原理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PPT课件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 第6章_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功率谱密度为:
T P(f) S
Sa2
fT
(S
)
S
4
2
0.6 0.4 0.25 0.2
0
2.0
单极性不归零
1.5
P= 0.5
1.0
0.5
0.4 0.8 1.2 1.6 2.0 f/fb
0
双极性不归零 P= 0.5
0.4 0.8 1.2 1.6 2.0 f/fb
0.12
0.08 0.0625
0.04
单极性归零 0.0507 半占空P= 0.5
1
Sa2 (m
)
(
f
16
2
16 m
2
mfs )
TS Sa2 (fTS ) 1 ( f ) 1 Sa2 (m ) ( f
16
2 16
16 m奇数
2
mfs )
4、双极性归零码
∵ g1(t)= Gτ(t), g2(t)= - Gτ(t),τ=TS /2,
∴
,G2(f)=- G1(f)
且当信源等概 p=1/2时,单双极性归零码的
差分码或相对码(Differential encoding): 差分码又称为相对码,特征是:不用电平的绝对值 而用电平的相对变化传0、1符号。
原始代码 1 1 0 1 0 0 1
传号差分码
“1变0不变”,
TS
空号差分码
“0变1不变”
TS
多电平波形
0 0 0 1 0 1 10 0 0 1 1 11
Ts Ts
习题6-1
设二进制符号序列为110010001110,试以 矩形脉冲为例,分别画出相应的单极性波 形,双极性波形,单极性归零波形,双极 性归零波形,二进制差分波形及八电平波 形。
数字通信原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信道信号 形成器
GT( )
信道 C( )
接收 滤波器
GR( )
同步 提取
抽样 判决器
信道信号形成器用来产生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 信道是允许基带信号通过的媒质; 接收滤波器是用来接收信号和尽可能排除信道噪声和其他干扰的; 抽样判决器则是在噪声背景下用来判定与再生基带信号。
信道信号形成器
把原始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这种 变换主要是通过码型变换和波形变换来实现的,其目的是 与信道匹配,便于传输,减小码间串扰,利于同步提取和 抽样判决。
第五章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
第一节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信号 传输方式
数字基带 传输方式
数字频带 传输方式
数字基带传输
• 数字基带传输:具有低通特性的有线信道中,特别是传输 距离不太远的情况下,数字基带信号可以直接传输。直接 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的方式即数字基带传输。
基带脉冲输入
信道
基带脉冲输出
干扰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示意图
数字信号频带传输
数字频带传输:大多数带通型信道,如各种无线信道和光纤信道, 数中传 输。包括调制和解调过程的传输方式称为数字频带传输。
基带脉冲输入
调制器
信道
基带脉冲输出
解调器
干扰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示意图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组成模型
n(t)
数字 基带信号
信道
• 信道是允许基带信号通过的媒质,通常为有线信道。 • 信道的传输特性通常不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甚至是随
机变化的,信道还会引入噪声。 • 在通信系统的分析中,常常把噪声n(t)等效,集中在信
道中引入。
接收滤波器
• 滤除带外噪声,对信道特性均衡,使输出的基带波形有 利于抽样判决。
通信原理PPT

2
上式为双边的功率谱密度表示式。如果写成单边的,则有
PS ( f ) f S P(1 P) G1 ( f ) G2 ( f ) f s2 PG1 (0) (1 P)G2 (0) ( f )
2
2
2f
2 S
PG1 (m fS ) (1 P)G2 (m fS ) ( f m fS ) , f 0
序列s(t)的统计平均分量,它取决于每个码元内出现 g1(t)和
g2(t) 的概率加权平均,因此可表示成
v(t )
n
[ Pg (t nT ) (1 P) g
1 s
2
(t nTs )]
n
v
n
(t )
由于v(t)在每个码元内的统计平均波形相同,故v(t)是以Ts为 周期的周期信号。
5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单极性归零(RZ)波形:信号电压在一个码元终止时刻前总要 回到零电平。通常,归零波形使用半占空码,即占空比为 50%。从单极性RZ波形可以直接提取定时信息 。 与归零波形相对应,上面的单极性波形和双极性波形属 于非归零(NRZ)波形,其占空比等于100%。 双极性归零波形:兼有双极性和归零波形的特点。使得接收 端很容易识别出每个码元的起止时刻,便于同步。
0
fs
3 fs
f
20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
二进制基带信号的带宽主要依赖单个码元波形的频谱函数
G1(f)和G2(f) 。时间波形的占空比越小,占用频带越宽。
若以谱的第1个零点计算, NRZ( = Ts)基带信号的带宽为 BS = 1/ = fs ;RZ( = Ts / 2)基带信号的带宽为BS = 1/ =
《数字通信原理》课件

信道编码
为了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增加冗余信息对数字信号进行 编码。
常见信道编码技术
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等。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
通过在数字信号中添加额外的信息,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常见差错控制编码技术
奇偶校验码、海明码、循环冗余校验(CRC)等。
加密与解密技术
THANKS
抗干扰能力
抗噪声干扰能力
数字通信系统在存在噪声干扰的情况 下仍能正常工作的能力。
抗多径干扰能力
数字通信系统抵抗多径效应干扰的能 力。
误码率与信噪比
误码率(BER)与信噪比(SNR)的关系
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误码率逐渐降低,通信质量提高。
信噪比优化
通过合理配置信号功率和噪声抑制措施,降低误码率,提高通信性能。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噪声 、干扰和衰减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 处理和补偿。
数字信号的同步技术
01
载波同步
通过提取载波频率和相位信息 ,使接收端与发射端保持一致
的载波频率和相位。
02
位同步
使接收端的抽样时钟与发送端 的时钟保持一致,以便正确地
进行抽样判决。
03
帧同步
使接收端正确地识别出数字信 号中的帧结构,以便正确地提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智能家电等组成,实现家庭设施的远程控制和 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特点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具有便捷性、智能化、节能环保等特点,能够提高家庭生活的舒适 度和便利性。
未来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未来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概述
为了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增加冗余信息对数字信号进行 编码。
常见信道编码技术
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等。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
通过在数字信号中添加额外的信息,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常见差错控制编码技术
奇偶校验码、海明码、循环冗余校验(CRC)等。
加密与解密技术
THANKS
抗干扰能力
抗噪声干扰能力
数字通信系统在存在噪声干扰的情况 下仍能正常工作的能力。
抗多径干扰能力
数字通信系统抵抗多径效应干扰的能 力。
误码率与信噪比
误码率(BER)与信噪比(SNR)的关系
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误码率逐渐降低,通信质量提高。
信噪比优化
通过合理配置信号功率和噪声抑制措施,降低误码率,提高通信性能。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噪声 、干扰和衰减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 处理和补偿。
数字信号的同步技术
01
载波同步
通过提取载波频率和相位信息 ,使接收端与发射端保持一致
的载波频率和相位。
02
位同步
使接收端的抽样时钟与发送端 的时钟保持一致,以便正确地
进行抽样判决。
03
帧同步
使接收端正确地识别出数字信 号中的帧结构,以便正确地提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智能家电等组成,实现家庭设施的远程控制和 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特点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具有便捷性、智能化、节能环保等特点,能够提高家庭生活的舒适 度和便利性。
未来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未来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概述
通信原理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其功率谱示意图如图(b)中实线所示。
2020/1/25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16
4.3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及码间干扰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化为
其中
d(t) bk (t kTs )
k
H( f ) HT ( f )HC ( f )HR ( f )
h(t) F 1[H ( f )] H ( f )e j2 ft df
14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例4-2】试分析下图a)所示双极性全占空矩形脉冲序列 的功率谱。设“1”、“0”等概。
2020/1/25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15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AMI码数字基带信号如下图(a)所示,“1”、“0”等 概,则其功率谱表达式为 P( f ) A2Ts Sa2 ( fTs ) sin2 ( fTs )
y(t) bk h(t kTs ) nR (t) k
研究表明,影响系统正确接收的 因素有两个: ① 码间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
② 信道中的噪声
2020/1/25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17
4.3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及码间干扰
2020/1/25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1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将输入数字信号 变换成适合信道 传输的信号
低通型 信道
滤除噪声和 校正信道引 起的失真
输入
a
码型
发送
变换 b 滤波器
信道
c
定时脉冲
噪声 n(t)
接收 d
滤波器
取样 判决
2020/1/25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16
4.3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及码间干扰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化为
其中
d(t) bk (t kTs )
k
H( f ) HT ( f )HC ( f )HR ( f )
h(t) F 1[H ( f )] H ( f )e j2 ft df
14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例4-2】试分析下图a)所示双极性全占空矩形脉冲序列 的功率谱。设“1”、“0”等概。
2020/1/25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15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AMI码数字基带信号如下图(a)所示,“1”、“0”等 概,则其功率谱表达式为 P( f ) A2Ts Sa2 ( fTs ) sin2 ( fTs )
y(t) bk h(t kTs ) nR (t) k
研究表明,影响系统正确接收的 因素有两个: ① 码间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
② 信道中的噪声
2020/1/25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17
4.3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及码间干扰
2020/1/25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1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将输入数字信号 变换成适合信道 传输的信号
低通型 信道
滤除噪声和 校正信道引 起的失真
输入
a
码型
发送
变换 b 滤波器
信道
c
定时脉冲
噪声 n(t)
接收 d
滤波器
取样 判决
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s(t)的短截。即
N
sT (t) sn (t)
n N
为了使频谱分析的物理概念清楚,推导过程简 化,将sT(t)分解成稳态波vT(t)和交变波uT(t)。
24
稳态波:是随机序列s(t)的统计平均分量,
取决于每个码元内出现g1(t)、 g2(t)的概率加 权平均,且每个码元统计平均波形相同,因
此可表示成:
13
2. 双极性不归零码波形(BNRZ)
脉冲的正、负电平分别对应于二进制代码1、0。
特点:当0、 1符号等概出现时无直流分量(幅度相 等、极性相反的双极性波形) 。 接收端判决电平为 0,不受信道特性变化的影响,抗干扰能力较强。双 极性波形有利于在信道中传输。
E
10
-E
14
3. 单极性归零波形(RZ)
f
s
Pg1(t) (1 P)g2 (t) e jms d
f s PG1(m s ) (1 P)G2 (ms )
28
式中
G1(ms ) g1(t)e jmstdt
G2 (ms ) g2 (t)e jmstdt
29
把得到的Cm代回v(t)表达式得
v(t) f s PG1(m s ) (1 P)G2 (m s )e jmst
代码
10
0
Ts
12
此波型不宜传输。因为:
1)有直流分量,一般信道难于传输零频附近的 频率分量。 2)收端判决门限电平与信号功率有关,受信道特 性变化影响,不方便。 3)不能直接用来提取位同步信号,因NRZ连0序 列中不含有位同步信号频率成分。 4)要求传输线路有直流传输能力,即有一根需要 接地。
此波形只适用于计算机内部或极近传输。
信道匹配, 便于传输,减小码间串扰,利于同步提取
N
sT (t) sn (t)
n N
为了使频谱分析的物理概念清楚,推导过程简 化,将sT(t)分解成稳态波vT(t)和交变波uT(t)。
24
稳态波:是随机序列s(t)的统计平均分量,
取决于每个码元内出现g1(t)、 g2(t)的概率加 权平均,且每个码元统计平均波形相同,因
此可表示成:
13
2. 双极性不归零码波形(BNRZ)
脉冲的正、负电平分别对应于二进制代码1、0。
特点:当0、 1符号等概出现时无直流分量(幅度相 等、极性相反的双极性波形) 。 接收端判决电平为 0,不受信道特性变化的影响,抗干扰能力较强。双 极性波形有利于在信道中传输。
E
10
-E
14
3. 单极性归零波形(RZ)
f
s
Pg1(t) (1 P)g2 (t) e jms d
f s PG1(m s ) (1 P)G2 (ms )
28
式中
G1(ms ) g1(t)e jmstdt
G2 (ms ) g2 (t)e jmstdt
29
把得到的Cm代回v(t)表达式得
v(t) f s PG1(m s ) (1 P)G2 (m s )e jmst
代码
10
0
Ts
12
此波型不宜传输。因为:
1)有直流分量,一般信道难于传输零频附近的 频率分量。 2)收端判决门限电平与信号功率有关,受信道特 性变化影响,不方便。 3)不能直接用来提取位同步信号,因NRZ连0序 列中不含有位同步信号频率成分。 4)要求传输线路有直流传输能力,即有一根需要 接地。
此波形只适用于计算机内部或极近传输。
信道匹配, 便于传输,减小码间串扰,利于同步提取
数字通信原理第5章 数字信号传输

这一信号传输速率与理想低通截止 频率的关系就是数字信号传输的一个重 要准则——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简称奈 氏第一准则。
3.滚降低通传输网络
具有奇对称滚降特性的低通滤波器作 为图5-7所示的传输网络。 图5-12定性画出滚降低通的幅频特性。
图5-12 滚降低通的幅频特性
1 / 2) 只要滚降低通的幅频特性以 C( f c, 点呈奇对称滚降,则可满足无码间干扰的 条件(此时仍需满足符号速率= 2 f c )。
图5-1 二进制数字信号信号序列的基本波形
图5-3是几种随机二进制数字信号序 列的功率谱曲线(设“0”码和“1”码 出现的概率均为1/2)。
图5-3 二进制数字信号序列的功率谱
经分析得出,随机二进制数字信号 序列的功率谱包括连续谱和离散谱两个 部分(图中箭头表示离散谱分量,连续 曲线表示连续谱分量)。
图5-15
AMI码及功率谱
例如: 二进码序列:1 1 0 1 0 0 1 0 0 0 1 1 AMI码序列:+l-10 +1 0 0-1 0 0 0+1-1 AMI码符合要求,是CCITT建议采 用的传输码型之一。
但AMI码的缺点是二进码序列中的“0” 码变换后仍然是“0”码,如果原二进码序列 中连“0”码过多,AMI码中便会出现长连 “0”,这就不利于定时钟信息的提取。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引出了HDB3码。
信道是各种电缆,其传递函数是L(), n(t)为噪声干扰。
接收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E( ), 其作用是限制带外噪声进入接收系统以 提高判决点的信噪比,另外还参与信号 的波形形成(形成判决点的波形)。
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称为抽样判决 点或简称判决点)波形用R(t)表示,其 频谱为R( )。
通信原理樊昌信版第6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3

12
6.5.2 二进制单极性基带系统
f0 ( x )
f1( x )
-A 0 A
f0 ( x )
x
f1 ( x )
13
1、最佳判决门限
2 A P(0) n vd ln 2 A P(1)
(6.5-12)
A 当P(1)=P(0)=1/2时 v 2 2、误码率(设V*d=A/2)
d
眼图可以用来指示接收滤波器的调整,以减 小码间串扰,改善系统性能。
23
眼图的模型
最佳抽样时刻:“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 判决门限电平:眼图中央的横轴位置对应于判 决门限电平; 对定时误差的灵敏度:眼图斜边的斜率决定了 系统对抽样定时误差的灵敏程度,斜率越大, 对定时误差越灵敏,即要求定时准确;
6.7.1部分响应系统
• 研究问题:基带传输中的有效性问题 • 研究目的:如何设计频带利用率高又可实 现的基带传输系统 • 研究方法:放宽对无码间串扰的要求以提 高有效性
30
问题的提出 由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知,基带系统的总特性 设计成理想低通特性, 能达到理论上的极限传 输速率,达到最高的频带利用率(2B/Hz)。理 想低通传输特性实现困难,且h(t)的尾巴振荡 幅度大、收敛慢,而对定时要求十分严格。 余弦滚降特性所需的频带加宽了,降低了系 统的频带利用率。 问题:能否找到频带利用率为2B/Hz,满足 “尾巴”衰减大、收敛快,又可实际实现的传 输特性?
34
•讨论g(t)的波形特点
4 cos t / TS g t 2 2 1 4t / TS Ts kTs g (0) 4 , g 1, g 0, k 3 , 5 , 2 2
除了在相邻的取样时刻 t=Ts/2 处 g(t)=1 外, 其余的取样时刻上,g(t) 具有等间隔零点。 g(t)波形的拖尾幅度与t 2成反比,说明g(t)波 形拖尾的衰减速度加快了。
6.5.2 二进制单极性基带系统
f0 ( x )
f1( x )
-A 0 A
f0 ( x )
x
f1 ( x )
13
1、最佳判决门限
2 A P(0) n vd ln 2 A P(1)
(6.5-12)
A 当P(1)=P(0)=1/2时 v 2 2、误码率(设V*d=A/2)
d
眼图可以用来指示接收滤波器的调整,以减 小码间串扰,改善系统性能。
23
眼图的模型
最佳抽样时刻:“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 判决门限电平:眼图中央的横轴位置对应于判 决门限电平; 对定时误差的灵敏度:眼图斜边的斜率决定了 系统对抽样定时误差的灵敏程度,斜率越大, 对定时误差越灵敏,即要求定时准确;
6.7.1部分响应系统
• 研究问题:基带传输中的有效性问题 • 研究目的:如何设计频带利用率高又可实 现的基带传输系统 • 研究方法:放宽对无码间串扰的要求以提 高有效性
30
问题的提出 由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知,基带系统的总特性 设计成理想低通特性, 能达到理论上的极限传 输速率,达到最高的频带利用率(2B/Hz)。理 想低通传输特性实现困难,且h(t)的尾巴振荡 幅度大、收敛慢,而对定时要求十分严格。 余弦滚降特性所需的频带加宽了,降低了系 统的频带利用率。 问题:能否找到频带利用率为2B/Hz,满足 “尾巴”衰减大、收敛快,又可实际实现的传 输特性?
34
•讨论g(t)的波形特点
4 cos t / TS g t 2 2 1 4t / TS Ts kTs g (0) 4 , g 1, g 0, k 3 , 5 , 2 2
除了在相邻的取样时刻 t=Ts/2 处 g(t)=1 外, 其余的取样时刻上,g(t) 具有等间隔零点。 g(t)波形的拖尾幅度与t 2成反比,说明g(t)波 形拖尾的衰减速度加快了。
精品课件-数字通信原理PPT课件

(1)、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国际电信联盟) I系列--------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有关 V系列-------主要提供电话网(PSTN)上数据传输的标准 其中 PSTN(Public switching telephone networks)(公共交换电话网 X系列-------主要提供公用数据网上数据传输的标准 还有 Q,G系列等 (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
(1)、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国际电信联盟) I系列--------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有关 V系列-------主要提供电话网(PSTN)上数据传输的标准 其中 PSTN(Public switching telephone networks)(公共交换电话网) X系列-------主要提供公用数据网上数据传输的标准 还有 Q,G系列等 (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
微波中继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数字微波,同时要不断增加 系统容量,增加容量的途径是向多电平调制技术发展。目前采用 的调制方式有16QAM和64QAM,并已出现256QAM、1024QAM 等超多电平调制的方式。采用多电平调制,在40 MHz的标准频道 间隔内,可传送1920至7680路PCM数字电话
C B
我国近几年来光纤通信已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光缆长度累计近几 十万km。我国已不再敷设同轴电缆,新的工程将全部采用光纤通信新 技术。
1.2.3发展状况
数字通信 计算机技术 集成制造及发展 1、网络化 各类网络互换互通 2、高速化 信息处理,传输,交换,存储高速化 3、业务多元化 目前仍以语言通信为主,数据业务大大增加 4、标准化 制定国际通用标准的组织主要有
(1)、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国际电信联盟) I系列--------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有关 V系列-------主要提供电话网(PSTN)上数据传输的标准 其中 PSTN(Public switching telephone networks)(公共交换电话网) X系列-------主要提供公用数据网上数据传输的标准 还有 Q,G系列等 (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
微波中继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数字微波,同时要不断增加 系统容量,增加容量的途径是向多电平调制技术发展。目前采用 的调制方式有16QAM和64QAM,并已出现256QAM、1024QAM 等超多电平调制的方式。采用多电平调制,在40 MHz的标准频道 间隔内,可传送1920至7680路PCM数字电话
C B
我国近几年来光纤通信已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光缆长度累计近几 十万km。我国已不再敷设同轴电缆,新的工程将全部采用光纤通信新 技术。
1.2.3发展状况
数字通信 计算机技术 集成制造及发展 1、网络化 各类网络互换互通 2、高速化 信息处理,传输,交换,存储高速化 3、业务多元化 目前仍以语言通信为主,数据业务大大增加 4、标准化 制定国际通用标准的组织主要有
通信原理_第13讲_数字基带传输系统(3)_电07

5Ts
2
2
ω
Ts
(a)波形
(b)频谱
2019/12/2
第Ⅰ类部分响应信号
23
7
6.7 部分响应和时域均衡
一、部分响应系统
(1) 第Ⅰ类部分响应波形
合成波形的表达式为:
sin (t Ts ) sin (t Ts )
g(t)
Ts
2
(t Ts )
Ts
2
(t Ts )
n
e xp
(
x A)2
2
2 n
dx
1 2
1 2
e
rf
Vd
2
A
n
2019/12/2
10
7
6.5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一、二进制双极性基带系统
(3) 基带传输系统总误码率
最佳门限电平:
Vd
2 n
2A
ln
P(0) P(1)
若P(1) = P(0) = 1/2,则有:Vd*=0 这时,基带传输系统总误码率为:
Pe
1 2
P(0 / 1)
P(1 /
0)
1 2
1
erf
A
2 n
1 2
erfc
A
2
n
2019/12/2
11
7
6.5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一、二进制双极性基带系统
(3) 基带传输系统总误码率 由上式可见,在发送概率相等,且在最佳门限电平下, 双极性基带系统的总误码率仅依赖于信号峰值A与噪声均
数字 信号的基带传输

信息的单位:比特
符号与信息
定义:
1比特信息等于“一个等概的二进制符号平均 携带的信息量”。
信息的度量与符号的概率相关 通常,对于一个M进制等概符号,每个符号平
均携带的信息量为log2M(比特)
符号速率与信息速率
符号速率Rs
单位:波特(Baud),表示平均每秒钟符号产 生的个数
信息速率Rb
t
t kTs
dt
1 Ts
Ra
k
k
t
t
kTs
dt
1 Ts
Ra
k
k
kTs
Pa
f
Ra
e j2 f d 1
Ts
k
Rakຫໍສະໝຸດ kTse j2 f d
1
Ts
k
Ra
k
e j2 kTs
所以,PAM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为
Ps
f
1 Ts
k
Ra k e j2 fkTs G f 2
ang t nTs
n
g(t)
n
PAM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假设信源产生的数字序列是平稳的,则根 据平稳信号经过线性系统其功率谱密度的 关系
Ps f Pa f G f 2
Ra
t,
t
E
n
an* t nTs
m
am t mTs
E an*am t nTs t mTs nm
• 其特征是有限集
• 数字符号发生的概率
• 不见得符号集中的每个符号是等概发生的。如英文书中字母“e” 出现的概率比“z”出现的概率大
• 数字符号前后之间的关系
数字信源
通常可以用一个随机数字序列来表示
如:二进制独立等概信源可表示成
符号与信息
定义:
1比特信息等于“一个等概的二进制符号平均 携带的信息量”。
信息的度量与符号的概率相关 通常,对于一个M进制等概符号,每个符号平
均携带的信息量为log2M(比特)
符号速率与信息速率
符号速率Rs
单位:波特(Baud),表示平均每秒钟符号产 生的个数
信息速率Rb
t
t kTs
dt
1 Ts
Ra
k
k
t
t
kTs
dt
1 Ts
Ra
k
k
kTs
Pa
f
Ra
e j2 f d 1
Ts
k
Rakຫໍສະໝຸດ kTse j2 f d
1
Ts
k
Ra
k
e j2 kTs
所以,PAM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为
Ps
f
1 Ts
k
Ra k e j2 fkTs G f 2
ang t nTs
n
g(t)
n
PAM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假设信源产生的数字序列是平稳的,则根 据平稳信号经过线性系统其功率谱密度的 关系
Ps f Pa f G f 2
Ra
t,
t
E
n
an* t nTs
m
am t mTs
E an*am t nTs t mTs nm
• 其特征是有限集
• 数字符号发生的概率
• 不见得符号集中的每个符号是等概发生的。如英文书中字母“e” 出现的概率比“z”出现的概率大
• 数字符号前后之间的关系
数字信源
通常可以用一个随机数字序列来表示
如:二进制独立等概信源可表示成
通信原理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2018年10月22日
20
2018年10月22日
21
二进制信息
1
1
0
1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1
AMI码
B+
B-
0
B+
0
0
0
V+
0
0
0
B-
0
0
B+
B-
0
0
V-
0
0
B+
HDB3码
B+
B-
0
B+
0
V+
B-
0
V-
B+
0
B-
0
0
B+
0
V+
B-
0
V-
B+
B-
B6ZS码
三元码波形
2018年10月22日
n
PG1 (nf s)+(- 1 P)G2 (nf s ) ( f nf s )
2
g (t )
是功率信号,将其截短成长度为 T (2N 1)T 的信号 g
s
T
(t )
gT (t )
扣除稳态分量后,剩余的交变分量为
2018年10月22日 18
6.1.3三元码
三元码 -用信号幅度的三种取值表示二进制码 -三元码被广泛地用作PCM的线路传输码型
2018年10月22日
19
6.1.3三元码(1)
传号交替反转码 ——常记作AMI码 ——二进制码0用0电平表示,二进制码1交替地用+1 和-1的半占空归零码表示 ——AMI码中无直流分量,低频分量较小,能量集中 在 1/2码速处 ——利用传号交替反转规则可用作宏观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RZ
A
(单极性) 0
T
+A
NRZ
(双极性) 0
-A
RZ
A
τ
(单极性) 0
+A
RZ
(双极性) 0
-A
功率谱中含有丰富的低频乃至直流分量,不能适应有交流耦合的传输 信道
当信息中出现长1串或长0串时,会呈现连续的固定电平,无电平跃变, 也就没有定时信息
信息1和0分别独立地对应于某个传输电平,相邻信号之间取值独立, 不具有检测错误的能力
和-1的半占空归零码表示 ——AMI码中无直流分量,低频分量较小,能量集中
在 1/2码速处 ——利用传号交替反转规则可用作宏观检测
2020/9/29
21
2020/9/29
22
二进制信息 1 1 0 1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1
6
6.1.2二元码(1)
单极性非归零码 -用高电平和低电平(常为零电平)两种取值分别表示 二进制码1和0,在整个码元期间电平保持不变。常记为
NRZ。有直流分量,用于终端设备。
二进制信码 1 1 1 0 1 0 0 1 0 0 0 1 1 0NRZ 单极性 NhomakorabeaA
0 T
2020/9/29
7
6.1.2二元码(2)
双极性非归零码 -用正电平和负电平分别表示1和0,在整个码元期间
电平保持不变 -无直流成分,可以在电缆等无接地的传输线上传输
二进制信码 1 1 1 0 1 0 0 1 0 0 0 1 1 0
NRZ 单极性
NRZ 双极性
A
0 T
+A
0
-A
2020/9/29
8
6.1.2二元码(3)
单极性归零码 -发送1时,高电平在整个码元期间(T)只持续一段
2020/9/29
14
二进制信码 1 1 1 0 1 0 0 1 0 0 0 1 1 0
NRZ A (单极性) 0
T
+A
NRZ
(双极性) 0
-A
RZ
A
τ
(单极性) 0
+A
RZ
(双极性) 0
-A
A
NRZ(M) 0
A
NRZ(S) 0
6.1.2二元码(6)
数字双相码(分相码,曼彻斯特码)
-用一个周期的方波表示1,用它的反相波表示0, 并且都是双极性非归零脉冲。
1
0
1
0
0
1
T
1B2B码波形
6.1.2二元码(7)
密勒码(延迟调制)
-1用码元间隔中心出现跃变表示,即用10或01表示 0有两种情况:单0时,码元间隔内不出现电平跃变 而且在与相邻码元的边界处也无跃变 连0时,在两个0的边界处出现电平 跃变,即00与11交替。
-密勒码中出现的最大宽度为2T,即两个码元周期, 因此不会出现多于4个连码的情况,此性质可用于 宏观检错。
在数字双相码、密勒码和CMI中,原始的二元码在 编码后都用一组2位的二元码来表示,因此,这类 码又称为1B2B码型。
2020/9/29
19
6.1.3三元码
三元码 -用信号幅度的三种取值表示二进制码 -三元码被广泛地用作PCM的线路传输码型
2020/9/29
20
6.1.3三元码(1)
传号交替反转码 ——常记作AMI码 ——二进制码0用0电平表示,二进制码1交替地用+1
-每个码元间隔的中心都存在电平跳变,有丰富的 位定时信息
-正负电平各占一半,不存在直流分量
-不会出现3个或更多的连码,可用来宏观检错
-上述优点是用频带加倍来换取的,适用于数据 终端设备在短距离上的传输。
2020/9/29
16
二进制信码
定时 NRZ(L)
数字双相码 密勒码
传号反转码 (CMI码)
1
1
时间(τ),在码元的其余时间内则返回零电平, 发送0时,用零电平表示。常记为RZ。 - τ/T称为占空比 -可以直接提取位定时信号,是其它码型提取位定时 信号时需要采用的一种过渡码型
2020/9/29
9
二进制信码 1 1 1 0 1 0 0 1 0 0 0 1 1 0
NRZ A (单极性) 0
T
+A
-密勒码最初用于气象卫星和磁记录,现也用于低速 基带数传机。
2020/9/29
18
6.1.2二元码(8)
传号反转码 -与数字双相码类似,也是一种双极性二电平非归零码
常记为CMI码 -1交替地用00和11两位码表示,0则固定地用01表示 -CMI没有直流分量,频繁出现波形跳变,便于恢复
定时信号 -CMI不会出现3个以上的连码,可用来作宏观检错 -CMI已纳入CCITT建议,作为PCM四次群的接口码型
2
基带传输的基本特点
数字基带信号含有大量的低频分量以及 直流分量。
基带传输是调制传输的基础。设计传输 系统时,一个调制传输系统往往可以等 效成一个基带传输系统来考虑。
2020/9/29
3
§6.1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2020/9/29
4
数字信息
数字序列——数据流{an} 码元: an基本单元
每个码元只能取离散的有限个值 0,1,… M–1
第六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方式
基带传输
-不经过调制直接对数字基带信号进行传输的传输方式称为数 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数字基带信号:数字信息的电脉冲表示(即用不同幅度的脉 冲所表示的码元的不同取值)
调制传输
-经过调制,利用载波传输调制后的频带信号的传输方 式称为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2020/9/29
2020/9/29
5
6.1.1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设计原则
码型 -数字信号的电脉冲结构称
为码型
码型编码(码型变换) -数字信息的电脉冲表示过
程称为码型编码或码型 变换
码型译码 -由码型还原为数字信息的
过程称为码型译码
2020/9/29
码型的选择: -与传输信道相匹配 -信号的抗噪声能力强 -便于从信号中提取位 定时信息 -尽量减少基带信号频 谱中的高频分量 -编译码设备应尽量简 单
谱零点带宽
2020/9/29
13
6.1.2二元码(5)
差分码
-1和0分别用电平的跳变或不变来表示。
-若用电平跳变表示1,则对应传号差分码, 记为NRZ(M)
-若用电平跳变表示0,则对应空号差分码, 记为NRZ(S)
-用电平的相对变化来传输信息,可以用来解决相移 键控信号解调时的相位模糊问题
-差分码中电平只具有相对意义,又称为相对码
NRZ
(双极性) 0
-A
RZ
A
τ
(单极性) 0
6.1.2二元码(4)
双极性归零码 -用正极性的归零码和负极性的归零码分别表示1和0 -兼有双极性和归零的特点,虽然幅度取值存在三种
电平,但是它用脉冲的正负极性表示两种信息,通 常仍归入二元码
2020/9/29
11
二进制信码 1 1 1 0 1 0 0 1 0 0 0 1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