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集体备课教案
上期集体备课教案科学
上期集体备课教案科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基本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2. 第二课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教学重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教学难点:科学现象背后的原理理解。
3. 第三课时:简单的物理实验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物理实验操作,了解实验结果。
教学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4. 第四课时:生物的多样性教学重点: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5. 第五课时:自然界的规律教学重点:掌握自然界的一些基本规律,如天气变化、季节交替等。
教学难点:自然界规律的科学解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趣味科学实验、故事、图片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思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4.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科学教材,提供学习内容和指导。
2. 实验器材:用于开展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杭州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二次集体备课教案
杭州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二次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水的性质、状态变化以及水的利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以及认识水的利用和保护。
本单元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水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水的微观结构、水的利用和保护等方面,学生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待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的循环过程,认识水的利用和保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利用。
2.难点:水的微观结构、水的保护。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的利用和保护。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杯子、水、盐、冰块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我们生活中如何利用水?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和水的循环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特点。
5.拓展(10分钟)讲解水的微观结构,让学生了解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讨论水的利用和保护,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三年级科学2-3
②归纳小结;在一只蜗牛的周围,等距离地放着菜叶、苹果、梨、橘子、面包等食物,观察蜗牛会朝哪个方向爬行。
③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四、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在蜗牛吃食时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2、学生交流,发现蜗牛排泄粪便。
三年级科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授课内容
3、蜗牛(二)
课型
新授
课
节次
1
教具
蜗牛,有孔的菜叶
修改意见及建议
教
材
分
析
本课主要研究蜗牛的食物、休眠、排泄三方面的问题。关于蜗牛的繁殖,只是要求学生在以后的饲养过程中,去发现这个现象。
学
情
分
析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饲养蜗牛的经历,已经对蜗牛的吃食方式,吃什么食物,如何排泄等方面有了较为直观感性的认识,也急于把他的发现与同学、老师分享,这是本课教学的前概念水平。但学生所获得的认知是比较零碎和肤浅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引导下加以整理、归纳和提升,以形成对蜗牛的整体认知。
④今天带来的蜗牛,如果正在休眠,请尝试一下用此方法唤醒它。
学生实践操作:唤醒蜗牛。
三、观察蜗牛吃食
1、你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你发现它爱吃什么食物?它是怎样吃食物的?
2、学生交流饲养过程中关于“蜗牛进食”的发现。
3、讨论:蜗牛长牙齿吗?
4、提供放大镜,要求将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观察它怎样吃菜叶。
5、蜗牛除了爱吃菜叶,还吃其他食物吗?用什么办法来了解蜗牛的食物有哪些?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与休眠、呼吸、吃食与排泄。
三年级科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1.1探索自然第一课时盲人火车教学要点: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带上蒙眼布,且沿着一条自然的路线在教师身后形成一列“盲人”火车。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2、在活动中培养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每小组不超过8人,每人一个蒙眼布或手帕。
2、课前勘查好场地,并确定要把学生带到何处,以及想给他们展示什么。
可以让学生穿过一片草地(听其沙沙声),或者在树林附近(让学生摸一摸不同特征的树叶,触摸一下泥土、蚯蚓的粪便、草、树皮、砖、石头、粘土块等)。
3、避免地面有洞的地区、陡坡,或其它可能使学生摔倒的东西。
4、活动之前每组选一名学生将其训练为引导员,负责该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1、引入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的其他感官探索自然!我们的其他感官包括什么呢?2、把学生分成8人小组。
依次把每个小组带到选好的地方。
帮他们带上蒙眼布并确保孩子们不会看见(告诉他们偷看就无法获得很多的乐趣)。
让学生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膀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
3、活动开始老师带领火车慢慢地向前走,并且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听听周围的声音。
师:孩子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师:这些声音是自然音还是由人或机器等发出的声音?(如果孩子们听到的是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
4、活动结束师:孩子们终点站到了,请大家去掉蒙眼布,看是否有人可以猜出行走的路线互相交流。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5、五官兄弟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的活动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同学们请大家今后用我们的五官兄弟感受我们身边美好的自然。
二课时一片草地教学要点:让孩子们坐在一片草地上,观察并记录他们所见的东西。
教学目标:1、了解一片草地的植物和动物。
2、研究技能:使学生描述他们的所见,使观察变得敏锐。
3、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敏锐度。
4、要求学生保持安静且反应迅速。
5、讨论垃圾问题。
教学准备: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1、引入带孩子们到“研究”区。
[部编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部编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三年级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欠缺,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ppt课件等,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册书共22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部分: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水的科学:(10---1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生能够在集体备课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沟通能力。
(3)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备课技巧,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及倾听习惯。
(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教学设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品质。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持续进步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集体备课的意义与价值2. 备课的基本流程与方法3.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4.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5.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2)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
(3)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2. 教学难点:(1)如何把握教学目标的深度与广度。
(2)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3)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2)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3)准备相关教学资源与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教材内容。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集体备课的意义与价值。
(2)引导学生了解备课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2. 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
3. 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交流与分享:(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交流与分享。
6. 作业布置:(1)学生根据集体备课成果,完成教学设计。
(2)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设计进行批改与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1)学生能够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实际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上期集体备课教案科学
上期集体备课教案科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1. 观察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了解挥发性和吸水性的区别。
2. 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第二课时:溶液的浓度1. 学习溶液的浓度的概念,了解如何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2.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物质溶解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各种溶液、固体试剂等。
3. 教案、课件、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观察物质的变化: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提问学生挥发性和吸水性的区别。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挥发性和吸水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溶液的浓度。
2. 学习概念:讲解溶液的浓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浓度与溶质、溶剂的关系。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物质溶解的影响,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浓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和实验,评估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分享,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溶液浓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想知道,爱提问。
3 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能说出科学探究的步骤。
●喜欢上科学课。
●知道什么是“. 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2. 意识到要珍爱生命。
3. 愿意合作与交流。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老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 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了解儿童对“科学”的已知程度,便于后续活动的开展。
探索和调查
1让孩子们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第2页上面的插图,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大家在一起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2问一问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科学的问题,要求举例。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回顾和解释
部编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部编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教案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物质和能量的特点和转化。
2. 理解物质和能量是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和能量的概念。
2.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三、教学重点1. 物质和能量的概念。
2.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四、教学难点1.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五、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热水、冷水、塑料袋、水杯、温度计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次课学到的内容:所接触到的物质和能量有哪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物质和能量的转化?2. 学习新知呈现物质和能量的概念,并进行简单解释。
3. 实验探究a. 实验一:将热水和冷水倒入两个塑料袋中,然后将两个塑料袋放入一个水杯中。
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发生了什么现象。
并请学生思考:热水和冷水之间发生了什么转化?b. 实验二:将一个装有冷水的杯子和一个装有热水的杯子放在同一个房间内,观察一段时间后,学生请进行观察实验并描述发生了什么现象。
并请学生思考:冷水和热水之间发生了什么转化?4. 归纳总结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了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5. 讨论和展示邀请学生讨论并展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6.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其他物质和能量之间是否也发生了转化?请举例说明。
七、达标检测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辨别其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八、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物质和能量的理解。
教案二:力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2. 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
2. 力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
2. 力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实验材料:小木块、弹簧测力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植物开花了》集体备课教案
师:请各小组选择一株西红柿花进行解剖并观察记录。
解剖注意事项:(1).采摘:小组同学选择一株健康的西红柿花,用剪刀完整的采摘下来。
(注:说明我们采摘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花的结构,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采摘花草。
)(2).*解剖:按顺序解剖花,观察并记录。
解剖方法指导:①观察花的外形。
②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用镊子逐一轻轻夹取各个部分的基部摘下花的各个部分,防止将某一部分破坏,解剖下来的各个部分要按照一定顺序分类摆放,观察其形态、颜色及数量并做记录。
师:请你们汇报一下西红柿花都有哪几部分组成。
各组派代表总结西红柿花的构造,师将同学们的研究结果投影,并评价。
观看解剖茄子花的视频,一起集体学习解剖花和花的构造。
西红柿花由外向内有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
师:谁能举例我们常见的哪些花也是这样的结构?学生回答2.观察并解剖黄瓜花(1).师:请你们仔细观察黄瓜花,说一说它与西红柿花结构相同吗?将你的发现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学生观察并发言,引导得出:黄瓜花和西红柿花不一样。
黄瓜有两种不同的花,一种后面有个“未来的小黄瓜”,一种没有。
(2).师:为了进一步证明我们的观察结果,依照刚刚的解剖过程对黄瓜花进行解剖。
学生活动,解剖黄瓜花分别解剖两朵不一样的黄瓜花,观察其结构。
方法指导:在黄瓜植株上分别选取两朵不一样的黄瓜花。
用解剖西红柿花同样方法分别解剖两朵不一样的黄瓜花,找出两朵不一样的黄瓜花的结构是怎样的,并和西红柿花做对比。
(3).师:黄瓜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组派代表归纳总结自己的发现与收获,并评价和归纳总结。
师:我们发现西红柿花和黄瓜花确实不一样,后面有“未来小黄瓜”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另一种花只有雄蕊没有雌蕊。
看来不是所有的花的结构都是一样的,花的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
你还知道其它像黄瓜花一样的花吗?学生回答。
同时激发学生的疑问:雌蕊和雄蕊各有什么作用?(4).师:植物的花的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结构齐全,有些缺少一些部分。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过电子备课,更好地完成科学上册全册的研究。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2. 动物中的鸟类3. 植物中的种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日月星辰的基本知识;2. 了解鸟类的分类,了解它们的生活性和特点;3. 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和条件。
能力目标1. 通过观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鸟类;2.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3. 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发现自然界中日月星辰的神秘。
情感目标1. 培养爱护自然的情感,学会保护自然;2. 培养勤奋研究科学的惯。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日月星辰;2. 研究鸟类的分类,了解它们的生活性和特点;3. 实验观察种子发芽的条件;4. 制作抽屉式种子标本观察;5. 实验观察月亮的不同形态;6. 了解恒星的基本知识,观察星空;7.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在自然中探索。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实验法3. 观察法4. 操作法教学评价1. 能够回答课上的问题;2. 能够观察、分类鸟类;3. 能够识别与种子相关的胚芽、营养物质等;4. 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日月星辰中发生的现象;5. 能够用抽屉式种子标本观察种子的萌芽和生长;6. 能够通过观察星空,认识星座。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通过电子备课的方式更好地完成了对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学习,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3.1《我们关心天气》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3.1《我们关心天气》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3.1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了解天气,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关注和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天气的变化和影响。
教材中包含了天气的初步概念、天气观察的方法、天气图标的认识等知识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活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天气这一概念并不陌生。
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天气的关注程度不同,对天气观察的方法和天气图标的认识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观察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对天气的关注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初步概念,知道天气是不断变化的。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的习惯,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天气。
3.帮助学生认识天气图标,了解天气图标所表示的意义。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初步概念和天气变化的特点。
2.天气观察的方法和天气图标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天气观察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天气观察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天气的概念和图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天气观察的工具,如天气预报手册、天气图标卡片等。
3.准备教室内的白板或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关心天气吗?为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极端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暴雨、干旱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的变化和影响。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天气预报手册或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天气的初步概念,如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分类等。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7.云量和雨量》集体备课教案
生:及时关注天气预报。
(6).师:是的,天气预报太重要了,它还有利于我们应对极端天气。除了观看天气预报,我们充满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总结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谁能来说说看?
生: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7).师:我这有一些天气谚语和一些动物图片请大家给它们分类。
教学内容
云量和雨量
课时安排
1-1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观测云量的活动,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
2.能够列举干旱、洪涝等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恶劣影响。
科学探究:
1.通过观测云量的活动,学会以简单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
2. 会做雨量器,掌握用雨量器来测量雨量的方法。
科学态度: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等。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师:放映一段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这段视频告诉了我们哪些气象要素?
生:降雨、降温、大风……
2.师:大家说的都很好!
3.师: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气象要素,云也是重要的天气要素之一。天空中云的多少叫作“云量”,降雨的多少叫作“雨量”。 而晴转多云、阴天、多云等是用来描述云量的气象用语;小雨、中雨、大雨、大暴雨等是用来描述雨量的气象用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云量和雨量。
(13).师:用喷壶模拟下雨演示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过程,然后请大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雨量。测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线;还要放在有雨的地方测量……
3.下雨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
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评课
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评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讨的良好学习习惯。
3. 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体备课的概念和意义。
2. 集体备课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评课的标准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集体备课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难点:如何进行有效的评课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集体备课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评课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评课。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集体备课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4.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答学生疑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价值。
2. 讲解:讲解集体备课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评课案例,让学生了解评课的标准和注意事项。
4. 小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集体备课实践,选取一个教学内容进行评课。
5.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展示评课结果,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集体备课实践中的表现、互动提问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集体备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准备1. 准备集体备课的案例材料。
2. 准备评课的标准和注意事项。
3.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教学资源。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布置:座位排列有利于小组讨论和互动。
2.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3. 学习资源: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其他班级的集体备课活动,进行交流和学习。
2. 邀请其他学校的教师来进行评课展示和分享经验。
三年级科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
学
过
程
主备教师教学流程设计
执教教师教学流程中某个教学环节的个性化设计、修改或建议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2、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2、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师:板书: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评课
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评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 培养学生对教案编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价值2. 教案编写的基本技能3. 教案评课的标准和技巧4.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5. 教学实践与反思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集体备课故事,引发学生对集体备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教案编写的基本技能。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集体备课,编写教案,并进行评课。
4. 交流:教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集体备课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意识。
2. 教案质量:评估学生编写的教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3. 评课能力:评估学生的评课标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4. 教师反馈:收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馈意见,进行改进。
五、教学资源:1. 集体备课故事素材2. 教案编写指导资料3. 教学视频或案例4. 教师反馈表格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案例分析:提供实际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评价教案的优点和不足。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模拟教学,培养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评价能力。
4. 反馈与改进:鼓励学生积极提供反馈意见,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案内容。
七、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编写一个教案,并互相评课。
2. 教学演示:选取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教学演示,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进行评价。
3. 讨论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反思。
4.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教案和教学演示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八、教学评估: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评估,反思自己的教学优点和不足。
上期集体备课教案科学
上期集体备课教案科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知识的普及:介绍基本的科学原理和科学发现,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 科学实验技能的培养:教授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3. 科学探究方法的教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利用实验、演示、模拟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思考。
3. 定期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实验技能的培养。
2. 第二周:科学探究方法的教授,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3. 第三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小型的科学探究项目。
4. 第四周:进行学生的平时成绩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和反馈。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科学教材。
2. 实验器材: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 多媒体资源:利用课件、视频、图片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安全,设置科学实验室,提供实验和探究的空间。
2. 网络环境:确保教室内有稳定的网络连接,方便获取和使用在线教学资源。
八、教学策略:1.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第一课:物体与物体的关系教学目标- 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并列、前后、上下等关系。
- 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物体模型或图片- 板书工具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体模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物体间关系的思考。
2. 引入:向学生提问,让他们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并列、前后、上下等关系。
3. 实践: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观察不同物体之间的关系,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4. 总结:师生共同总结不同的物体关系,并将其记录在板书上。
5. 拓展:让学生自己找出一些新的物体,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描述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反思此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实际观察和描述,让学生真实感受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多次实践,让学生掌握并运用不同的描述方式,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二课:天气预报教学目标- 了解天气预报的概念和作用。
- 能够观察并描述不同天气现象。
教学准备- 天气图标或图片- 板书工具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入:向学生解释天气预报的作用,并展示一些常见的天气图标或图片。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现象,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4. 总结:师生共同总结不同的天气现象,并将其记录在板书上。
5. 拓展:让学生自己找出一些新的天气现象,观察并描述出来。
教学反思此节课的教学通过实际观察和描述,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并提高他们对不同天气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继续编写备课教案以备后续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1.1探索自然第一课时盲人火车教学要点: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带上蒙眼布,且沿着一条自然的路线在教师身后形成一列“盲人”火车。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2、在活动中培养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每小组不超过8人,每人一个蒙眼布或手帕。
2、课前勘查好场地,并确定要把学生带到何处,以及想给他们展示什么。
可以让学生穿过一片草地(听其沙沙声),或者在树林附近(让学生摸一摸不同特征的树叶,触摸一下泥土、蚯蚓的粪便、草、树皮、砖、石头、粘土块等)。
3、避免地面有洞的地区、陡坡,或其它可能使学生摔倒的东西。
4、活动之前每组选一名学生将其训练为引导员,负责该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1、引入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的其他感官探索自然!我们的其他感官包括什么呢?2、把学生分成8人小组。
依次把每个小组带到选好的地方。
帮他们带上蒙眼布并确保孩子们不会看见(告诉他们偷看就无法获得很多的乐趣)。
让学生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膀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
3、活动开始老师带领火车慢慢地向前走,并且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听听周围的声音。
师:孩子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师:这些声音是自然音还是由人或机器等发出的声音?(如果孩子们听到的是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
4、活动结束师:孩子们终点站到了,请大家去掉蒙眼布,看是否有人可以猜出行走的路线互相交流。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5、五官兄弟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的活动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同学们请大家今后用我们的五官兄弟感受我们身边美好的自然。
二课时一片草地教学要点:让孩子们坐在一片草地上,观察并记录他们所见的东西。
教学目标:1、了解一片草地的植物和动物。
2、研究技能:使学生描述他们的所见,使观察变得敏锐。
3、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敏锐度。
4、要求学生保持安静且反应迅速。
5、讨论垃圾问题。
教学准备: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1、引入带孩子们到“研究”区。
师:看这片草地,你们认为这里有哪些植物和动物呢?今天我们就弄明白这些问题!2、指导学生在各自周围半径一米的范围之内,观察并记录尽量多的植物和动物。
(强调这不是比赛,不必追求分辨出每种动植物的种类,而是一项观察游戏)。
可将不知道的动植物名字编号,如:小草1、小草2。
活动开始。
3、汇报交流a、在草地上发现了哪些植物和动物。
b、将学生在草地中发现的动物和植物的总数合计。
c、讨论交流:非生命物体(基层—泥土、石头)、植物和动物。
4、小结正如同学们在研究中见到的那样,任何有草的地方都有“大自然”—许多植物和动物生活在草丛中,它们的量实际上要比同学们列举的多,诸如生活在地下的那些动物。
这片草地本身就是一个群落。
第三课时观云教学要点:让孩子们躺在或坐在草地上观云,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云并把云朵假想为自己所熟悉的事物的形状。
教学目标:1、了解云(天气)。
2、增强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放松。
教学过程:1、引入最近一次你是什么时间看云的?今天就让我们到校园中好好的欣赏一下变化无穷的美妙的云!2、观云让我们抬头看看天空,天空中的云是什么形状的?他们的大小一样吗?让孩子们充分地去观察去感受。
云朵使你想起了什么?是否有的云朵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很相似呢?云朵的形状在变化吗?你们看见云在动吗?云是通过什么而动的?云是由什么形成的?它们总是白的吗?当运遮挡住太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你们以前曾经置身于云中或穿行于云中吗?1.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教学目标:通过玩旅行棋,观察并分析图片以及制做环境问题图,熟悉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现象,初步培养环境意识。
教学准备:制作骰子的材料,每人准备一个小东西作为棋子,绘制好的校园或社区地图,每小组一份教学过程:一、环保小卫士孩子们,大家一定下过很多种棋吧!跳棋、军棋、象棋…但是有没有谁下过环保棋呢?今天我们就来比赛下环保棋。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认真观察旅行棋盘上每一格是什么。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下面让我们拿出我们准备好的材料做一个骰子,小组内做一个骰子就行,老师示范。
(把橡皮或肥皂、木块等切成一个小正方体,在每个面上分别写上1、2、3、4、5、6几个数字)。
制作是请同学们注意安全,不要割破手指。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游戏吧!开始之前请同学们听清游戏方法:从起点开始,组内同学轮流掷骰子,骰子朝上的数字是几,就走几步棋,然后看看所在格子里画的是什么,表现不同,会有不同的奖罚。
谁最先得到小蜗牛头上的王冠,就授予谁“环保小卫士”的称号。
明白吗?!好,让我们开始吧!孩子们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开心吗?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可是不开心哦!让我们来听听究竟怎么回事?哦,原来如此啊!那么,在这些与环境有关的想象中,你喜欢哪些,不喜欢哪些?汇报交流。
二、画环境问题图。
老师这有一些已经绘制好的校园地图,下面请同学们把我们课下所观察、发现的环境问题绘制在地图上。
学生活动,绘制环境问题图。
三、汇报交流。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绘制的环境问题图,并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发现的环境问题。
师:孩子们老师真是太高兴了,大家绘制的环境问题图实在是太棒了,大家的交流非常的精彩。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要对大家说吗?……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与活动我们班产生了很多环保小卫士,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很多的环境问题,就让我们肩负起环保小卫士的职责,好好地维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1.3问题银行教学要点: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对动物的生存环境、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提问,判断该动物的名称。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提出问题,并将问题作为一种财富存入问题银行。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提问的兴趣,为下一个活动做好准备。
2、通过活动,鼓励学生成为爱提问的孩子。
教学准备:分组。
学生熟悉的有趣的动物卡片。
每小组一张大白纸以及彩笔,用于记录想到的问题。
问题银行账户。
教学过程:一、游戏:我是谁?每小组选一名同学扮“动物”,将动物卡片贴在他的背后,(别让他看见),另几名同学作裁判。
扮动物的同学每次提一个问题。
裁判要做出正确、真实地回答,但只能回答“是”、“不是”或“不知道”。
扮动物的同学通过提问,确定背后的动物名称。
如果猜不出,可以由裁判进行提示。
比比谁用最少的问题就猜出了答案。
交流提问的经验。
二、问题银行开业了。
孩子们刚才的活动我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是我们党是能够解决的,有些是我们暂时还不能解决的。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对,我们要把它记录下来以后再解决。
记录在什么地方最好呢!下面老师宣布一件事情,我们班的问题银行从今天正式开业了!下面请同学们认领自己的问题银行账户。
师:想做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吗?大胆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吧!将问题记录在白纸上,并进行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把问题进行分类(如:生物类、地球、宇宙和其他问题),然后分类记录在问题银行存折上。
师: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来看一看谁将会是我们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同时,如果我们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就将他提出来解决掉,在我们存折提取时间栏中填上时间。
三、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就让我们存入问题银行中,让我们成为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在今后学习科学课的过程中,我们将像科学家一样,从里面选一些问题进行探究。
第四课时问题银行开业了目标:·通过活动,鼓励学生成为爱提问的孩子。
准备:·每组发一张2开的大白纸以及彩笔,用于记录头脑风暴时想到的问题。
·制作问题存折,给每组复印一份。
活动过程:(1)各小组认领问题银行储蓄箱,宣布问题银行开业了。
(2)教师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提出自己从小到大心中所藏的问题。
(3)将问题记录在大白纸上,并进行交流。
(4)以小组为单位把问题卡分成生物类、地球与宇宙类和其他问题三大类,分类记录在问题银行存折上。
(5)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成为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
开发问题宝藏要点:提供材料超市,让学生选取自己小组所喜爱的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提醒学生借助工具进行更准确的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学习用开放式概念图的方法记录问题并进行交流。
目标:·培养学生多角度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学习用开放式概念图的方法记录问题并进行交流。
准备:·提供材料超市。
·准备2开大小的白纸,每组一张。
·学生每人准备一支彩笔。
活动过程:引语:“想成为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吗?其实每一个物体里都蕴藏着许多的问题,就像一个个问题的宝藏,只要我们认真地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能把其中的问题挖掘出来。
”(1)教师从超市中拿出一个吸铁石,让学生观察提问,教师根据学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绘制出关于吸铁石的概念图。
(2)各小组到材料超市选购自己喜爱的物体。
(3)小组同学认真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4)每个小组用概念图的方式表示出本小组提出的问题。
(5)各小组选择一个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进行自由研究。
第二单元五官兄弟2.1“五官兄弟”游乐场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体验五官在观察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到人体五种感官在观察活动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仔细体验、观察及积极提问的习惯。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3~4种常见水果各2~3个、玩具2~3个。
大自然中的声音磁带,录音机。
蒙眼罩,调味品若干。
视觉区活动中的物体要尽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声、色、形、味俱全,以便学生描述和反思眼睛的作用和局限。
布置活动场所:布置五个活动区,各活动区之间位置适宜,避免干扰,又要便于管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
同学们,通过上课的盲人火车游戏,大家知道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来观察世界。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同样非常有趣的游戏,进一步体验一下我们五种感官的作用。
二、分组选出组长。
在活动中小组要发扬集体的作用,集体行动,互相协作。
三、游戏规则。
1、视觉区活动:仔细观察桌上的物品,把眼睛能够看到的内容尽可能全面地记录下来,同时讨论并思考物体还有哪些属性是眼睛不能观察到的。
2、听觉区活动:播放录音,所有成员倾听并记录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闭上眼睛会增加活动的乐趣)。
思考:我们的耳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哪些属性?3、触觉区活动:蒙上眼睛,用手触摸袋中的物品,取出并猜出它们的名字。
思考:通过手的触摸可以了解物体的哪些属性?4、嗅觉区和味觉区活动:轮流蒙眼,在小组同学帮助下用鼻子嗅,以辨别出常见食物、调味品的气味,并说出该物品的名称。
猜不对时,协助的同学帮着取一点让他尝一尝在猜。
思考:人体的嗅觉和味觉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哪些属性四、分小组开始活动。
五、交流与总结。
讨论活动体会和发现,说说人体五官在观察活动中各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