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中国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发展。

下面是中国音乐发展的简史。

1.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石器和骨器制作乐器。

这些乐器主要是打击乐器,如骨笛、石鼓等,用来伴奏舞蹈和各种仪式。

这个时期的音乐属于简单的自然节奏,没有固定的音高。

2.古代社会(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221年)在古代社会,中国的音乐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周朝时期,乐舞成为宗族巫师和贵族社会的一部分。

乐舞有固定的音阶系统,以及各种乐器的组合。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是用来祭祀、宴会和娱乐。

3.封建社会(公元前221年-公元1840年)在封建社会时期,音乐成为统治阶级文化权力的象征。

乐舞的形式更加复杂,更加讲究礼仪和规范。

汉朝时期,《乐府诗集》成为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文献,记录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唐朝时期,音乐达到了顶峰,丝竹乐队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

4.帝国时期(公元1840年-1911年)进入19世纪以后,中国开始与西方接触,西方音乐的影响开始进入中国。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提倡学习西洋音乐,并将西方音乐的元素融入中国音乐当中。

这个时期的音乐出现了“乐府派”和“轻音乐派”两个流派。

5.新文化运动时期(1911年-1949年)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音乐家和学者开始研究西方音乐理论,呼吁创造独立的中国音乐。

冼星海、聂耳等人提倡中国音乐的现代化,并为中国音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6.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现在)2000年代以后,中国音乐进一步与全球音乐交流互动。

流行音乐、摇滚乐和民谣音乐成为中国音乐的主要流派。

中国音乐家开始创作更多的原创作品,并参与国际音乐舞台的演出。

中国音乐的发展始终受到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音乐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

中国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一、先秦:六代乐舞、八音、三分损益法、《诗经》、《乐记》1、六代乐舞:又称六代之乐,是黄帝时期流传下来并保留在周代宫廷中六部代表性乐舞,是当时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包括黄帝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孔子称之为尽善尽美的乐舞)、夏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周时的《大武》,这六部规模宏大的典礼音乐,是分别用于祭祀天神、地神、四望、山川、仙妣、仙祖,前三部属于原始社会后期作品,都是以图腾崇拜为主,后三部为夏、商、周的创作性乐舞,均歌颂统治者的文功武德。

特点: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大多表现一种中庸平和的情绪,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六代乐舞是周代音乐文化具有集大成意义的代表性作品。

2、三分损益法:我国战国时确立的以数学来计算一个五声音阶中各音弦长比例的生律法,史称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制定音乐史所使用最早的生律法,最早记述的著作是《管子·地图》,分三分损一和三分益一,即以黄钟标准音为宫,以宫音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得高五度商音,如此往复,出现宫、徵、商、羽、角五音,并在此基础上推出12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由此得出的12律为不平均律,因而出现黄钟不能还原现象,暴露出12律不能回归本律和无法周而复始地旋宫转调,该问题直到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率》才得以解决。

3、《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之一,是周代统治者为体察民情而设的采风制度,于春秋末期形成300个集子,后世称之为“诗经”,它保存了西周初期到春秋末年500年间的音乐作品,歌词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又称为“国风”,是北方15国的民歌,共有160篇,也是诗经中的精华之作,它直接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天才,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雅”主要是贵族创作乐段,分大雅、小雅,大雅都为朝会宴饮之作,小雅乃为个人抒情之作,“颂”为宗庙祭祀的乐舞,共40篇,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是当时三个文化中特有的传统乐舞,诗经是周代流传下来的音乐文学之经典,为后人研究先秦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音乐史简述

中国音乐史简述

中国音乐史分为古代和现代两部分【一】、古代音乐史一、远古夏商时期:古歌(八阙、弹歌、邪许歌、候人兮猗)古乐舞(皇帝的云门、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霍)古乐器(打击和吹奏)重点是吹奏乐器中的埙二、西周春去战国时期1、礼乐制度(目的内容作用)2、音乐机构-春官3、乐舞(六代乐舞、小舞、散乐夷乐、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4、歌曲(北方诗经、南方楚辞)5、说唱音乐《成相篇》6、乐器(八音、曾侯乙墓编钟、)7、乐律(十二律、三分损益)8、音乐思想(儒墨道三家)三、秦汉时期1、乐府2、鼓吹乐3、相和歌(相和大曲)4、百戏(击鼓说唱俑)5、古琴(特点、《广陵散》、《酒狂》《碣石调幽兰》)6、歌舞戏7、乐律(京房六十律、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晋荀笛律)8、音乐思想(嵇康《琴赋》《声无哀乐论》)三、隋唐时期1、宫廷燕乐(多部伎、坐立部伎、歌舞大曲、法曲)2、民间俗乐(曲子、变文、散乐)3、音乐理论(八十四调、二十八调)4、记谱法(减字谱、燕乐半字谱)5、音乐机构(行政:大乐署、鼓吹署宫廷:教坊梨园)6、音乐家(李隆基、李龟年)四、宋元时期1、音乐特点2、市民音乐(瓦子勾栏、书会、社会)3、音乐形式(曲子、唱赚、散曲)4、说唱(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5、戏曲(北方杂剧、南方南戏)6、乐律(俗字谱、律吕字谱、十八调)7、音乐论著五、明清时期、1、戏曲(明朝四大声腔和清朝四大声腔)2、说唱(北方鼓词、南方弹词)3、器乐(古琴、琵琶)4、琴谱(神奇秘谱、琵琶谱、弦索备考)5、朱栽育以上就是古代音乐史还可以按几种音乐形式的发展来背,如说唱音乐、记谱法、戏曲、音乐机构等等【二】近代音乐史一、传统音乐新发展二、戏曲发展-梅艳芳三、说唱音乐1、大鼓2、弹词四、民歌1、内容改变2、歌舞(北方秧歌、南方花鼓花灯)五、器乐1、社团2、地方乐种3、流浪艺人4、华彦钧六、学堂乐歌1、定义2、内容3、创作手法4、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5、历史意义七、音乐教育1、20世纪20年代(普通学校、专业学校、社会教育)2、20世纪30年代(普通、专业、社会)八、代表人物1、20世纪20年代(王光祈、萧友梅、黎锦辉、赵元任、青主、刘天华)2、20世纪30年代(黄自、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九、20世纪40年代1、国统区、沦陷区音乐2、马思聪3、江文也4、近代歌剧发展(1)新歌剧探索(西洋歌剧、传统改良、小歌剧)(2)秧歌剧(3)《白毛女》以上就是全部的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是指中国古代至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中国音乐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本文将从古代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以及现代音乐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一、古代音乐古代音乐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古代音乐主要包括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宗教音乐是古代中国最早的音乐形式,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

宫廷音乐是古代中国皇帝和贵族享受的音乐,它以雅乐为主,雅乐是一种正式的宫廷音乐,具有规范的乐曲和演奏方式。

民间音乐则是古代中国普通百姓创作和演奏的音乐,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民间文化。

二、民族音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各个地区的音乐文化。

例如,蒙古族的长调和呼麦,藏族的唐卡唱法,壮族的山歌等,都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通过音乐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情感。

三、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发展阶段,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古典音乐主要包括雅乐和琴曲。

雅乐是古代中国宫廷音乐的代表,具有严格的乐理和演奏规范。

琴曲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器乐曲目之一,琴曲以琴为主要乐器,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古典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现代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音乐也逐渐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现代音乐主要包括民谣、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等。

民谣是中国现代音乐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真实、朴实的歌词和简单的旋律吸引了大量的听众。

流行音乐是中国现代音乐的主流,它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具有较强的商业性和流行性。

摇滚乐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充满了激情和反叛精神,对年轻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结:中国音乐史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过程,从古代音乐到现代音乐,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多样的音乐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包括古代音乐、民间音乐以及现代音乐等方面。

一、古代音乐古代中国音乐起源于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乐器是石鼓、石钺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乐器逐渐丰富,形成为了琴、瑟、箫、笛等乐器家族。

古代音乐主要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别。

宫廷音乐在封建王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表达了统治者的威严和尊贵。

而民间音乐则是普通百姓的表达情感和娱乐的方式,包括民歌、民间舞蹈等。

二、唐宋时期的音乐繁荣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古琴、古筝等乐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在这个时期,浮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李白、杜牧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流传,也对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唐宋时期还浮现了许多宫廷乐队和宫廷舞蹈,丰富了音乐表演形式。

三、元明清时期的音乐变革元明清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元代引入了蒙古族音乐元素,使得音乐风格更加多样化。

明代时,戏曲音乐开始兴旺,京剧、评剧等戏曲形式逐渐形成。

清代时,西方音乐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浮现了一些以西方音乐为基础的新型乐器和演奏技巧。

四、现代音乐的发展20世纪初,中国的音乐开始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西方乐器和音乐理论逐渐传入中国。

中国音乐家开始进行音乐改革,融合了西方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作品。

近年来,中国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等新型音乐形式也开始兴起,年轻人对音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总结:中国音乐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代音乐到现代音乐,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中国音乐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对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音乐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音乐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展现出无限的魅力和活力。

中国音乐史简述

中国音乐史简述

中国音乐史分为古代和现代两部分【一】、古代音乐史一、远古夏商时期:古歌(八阙、弹歌、邪许歌、候人兮猗)古乐舞(皇帝的云门、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霍)古乐器(打击和吹奏)重点是吹奏乐器中的埙二、西周春去战国时期1、礼乐制度(目的内容作用)2、音乐机构-春官3、乐舞(六代乐舞、小舞、散乐夷乐、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4、歌曲(北方诗经、南方楚辞)5、说唱音乐《成相篇》6、乐器(八音、曾侯乙墓编钟、)7、乐律(十二律、三分损益)8、音乐思想(儒墨道三家)三、秦汉时期1、乐府2、鼓吹乐3、相和歌(相和大曲)4、百戏(击鼓说唱俑)5、古琴(特点、《广陵散》、《酒狂》《碣石调幽兰》)6、歌舞戏7、乐律(京房六十律、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晋荀笛律)8、音乐思想(嵇康《琴赋》《声无哀乐论》)三、隋唐时期1、宫廷燕乐(多部伎、坐立部伎、歌舞大曲、法曲)2、民间俗乐(曲子、变文、散乐)3、音乐理论(八十四调、二十八调)4、记谱法(减字谱、燕乐半字谱)5、音乐机构(行政:大乐署、鼓吹署宫廷:教坊梨园)6、音乐家(李隆基、李龟年)四、宋元时期1、音乐特点2、市民音乐(瓦子勾栏、书会、社会)3、音乐形式(曲子、唱赚、散曲)4、说唱(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5、戏曲(北方杂剧、南方南戏)6、乐律(俗字谱、律吕字谱、十八调)7、音乐论著五、明清时期、1、戏曲(明朝四大声腔和清朝四大声腔)2、说唱(北方鼓词、南方弹词)3、器乐(古琴、琵琶)4、琴谱(神奇秘谱、琵琶谱、弦索备考)5、朱栽育以上就是古代音乐史还可以按几种音乐形式的发展来背,如说唱音乐、记谱法、戏曲、音乐机构等等【二】近代音乐史一、传统音乐新发展二、戏曲发展-梅艳芳三、说唱音乐1、大鼓2、弹词四、民歌1、内容改变2、歌舞(北方秧歌、南方花鼓花灯)五、器乐1、社团2、地方乐种3、流浪艺人4、华彦钧六、学堂乐歌1、定义2、内容3、创作手法4、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5、历史意义七、音乐教育1、20世纪20年代(普通学校、专业学校、社会教育)2、20世纪30年代(普通、专业、社会)八、代表人物1、20世纪20年代(王光祈、萧友梅、黎锦辉、赵元任、青主、刘天华)2、20世纪30年代(黄自、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九、20世纪40年代1、国统区、沦陷区音乐2、马思聪3、江文也4、近代歌剧发展(1)新歌剧探索(西洋歌剧、传统改良、小歌剧)(2)秧歌剧(3)《白毛女》以上就是全部的中国音乐史。

郑觐文《中国音乐史》述评

郑觐文《中国音乐史》述评

郑觐文《中国音乐史》述评
郑觐文的《中国音乐史》是一部经典的音乐史著作,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到现代,从传统到现代,从民族音乐到西方音乐,郑觐文都有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他把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时期:古代音乐、中古音乐和现代音乐。

他还把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古代音乐、中古音乐、近代音乐、现代音乐和当代音乐。

郑觐文的《中国音乐史》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他把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时期:古代音乐、中古音乐和现代音乐,以及五个阶段:古代音乐、中古音乐、近代音乐、现代音乐和当代音乐。

他还介绍了中国音乐史上的许多著名音乐家,如谭咏麟、陈慧琳、黄家驹等,以及他们的作品,如《千千阙歌》、《爱的罗曼史》等。

郑觐文的《中国音乐史》是一部经典的音乐史著作,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到现代,从传统到现代,从民族音乐到西方音乐,郑觐文都有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他的著作不仅为我们了解中国音乐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且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之,郑觐文的《中国音乐史》是一部经典的音乐史著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丰富,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代时期。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风格的变迁,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音乐传统。

1. 古代音乐时期(公元前3000年 - 公元3世纪)古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起点,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为宗教和祭祀活动中的音乐。

古代音乐主要使用乐器,如磬、筑、铙、簧等。

在这个时期,音乐的功能主要是用于祈福、祭祀、治疗疾病等。

2. 唐宋时期(公元7世纪 - 公元13世纪)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唐宋时期,音乐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个方面。

宫廷音乐是指在皇宫和贵族社会中演奏的音乐,它以雅致、庄重为特点。

宫廷音乐主要由乐队演奏,乐器包括琵琶、笛子、箫、鼓等。

宫廷音乐的曲调多样,有宴会音乐、舞蹈音乐、宴会音乐等。

民间音乐是指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演奏的音乐,它以朴实、自然为特点。

民间音乐的乐器多样,有古筝、二胡、琵琶等。

民间音乐的曲调多样,有山歌、民谣、戏曲音乐等。

3. 明清时期(公元14世纪 - 公元20世纪初)明清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发展受到了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音乐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宫廷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三个方面。

宫廷音乐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成为了皇帝和贵族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宫廷音乐的曲调更加多样化,乐器的种类也更加丰富。

戏曲音乐在明清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成为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音乐的曲调和乐器都有独特的风格,不同的戏曲类型有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

民间音乐在明清时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音乐的曲调多样,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4. 现代音乐时期(20世纪初至今)现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发展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是指中国古代至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涵盖了广泛的音乐形式、风格和流派。

中国音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代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音乐传统。

1. 古代音乐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3世纪)古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起源阶段。

在这个时期,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宴会和娱乐活动。

古代音乐以雅乐和俗乐为主,雅乐是皇室和贵族的音乐,而俗乐则是民间音乐。

古代音乐器乐以编钟、磬、筚篥、笙等为主要乐器。

2. 中古音乐时期(公元4世纪-公元13世纪)中古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佛教的传入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音乐和宫廷音乐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此时期的代表性乐器有琵琶、箜篌、笛子等。

3. 近代音乐时期(公元14世纪-20世纪初)近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进入现代化阶段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西方音乐的影响逐渐增强,中国音乐开始吸收西方音乐的元素,并与传统音乐相结合。

中国音乐家开始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如交响乐、歌剧等。

同时,中国民间音乐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4. 当代音乐时期(20世纪初至今)当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最新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多元化的发展,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音乐家和作品。

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的融合成为当代音乐的一个重要特点。

此时期的代表性音乐形式有摇滚乐、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

总结:中国音乐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音乐、中古音乐、近代音乐和当代音乐四个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中国音乐的发展对世界音乐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音乐历史

中国传统音乐历史

中国音乐的历史一.远古·先秦时代(约公元前8000~221年):从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开始有人居住,到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学会用火,并且用火烧制精巧的陶瓷器具来演奏乐曲。

如最早被发现的骨笛,盘等,到后期发现的陶钟,埙,鼓,陶铃以及编钟等,都是远古先秦时代演奏音乐的主要乐器。

远古时代的音乐作品大多偏自然形成并且带有宗教性的色彩,到商、周时期,乐师演奏制度开始完善。

春秋战国时期则是根据各思想派别发展出了各自的音乐。

感想:中国音乐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聚居文明开始形成之后,就开始发展出了音乐的文明。

通过当时仅有的技术,制造出不同的陶瓷器具以及后期的青铜器具,用以演奏乐曲。

这不仅仅体现了人类生活文明的发展,也提现出了音乐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前221~公元581年):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并且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

但因为秦朝只存在了15年,所以对中国音乐的历史并未产生过大的影响。

而在汉代,音乐的形式开始变得多样,与此同时,乐府也开始逐步设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音乐开始在中国流行开来,音乐的风格开始不再单一,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琵琶,开始正式出场。

感想:随着历史变更,朝代迭替,有很多文化都被抛弃,但是音乐文化一直在更新,从器具到形式,从团体到机构,音乐从未消失过。

三.隋·唐时代(公元581~907年):隋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都发展到了一个巅峰的时代。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音乐也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其中燕乐部伎的发展尤为显著。

而由散序、中序-拍序和破构成的唐代大曲,在进一步吸收了外来音调与形式后,更是代表着隋唐音乐文化的最高水平。

感想:隋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期,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对音乐的发展更是起到了一个很大的刺激作用,传统音乐遇到了外来音乐,没有被替代而是将外来音乐同化,进行再次创造,成为新的传统音乐。

中国音乐史讲义

中国音乐史讲义
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
解放区音乐
在解放区,音乐成为宣传革命思 想、鼓舞士气的重要手段。这个 时期的音乐作品大多具有浓郁的 民间风格,歌词内容表达了对自
由和解放的渴望。
新中国成立后的音乐
概述
民族音乐的复兴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开始进入一个新 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大 多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
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在借鉴西方音乐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自己 的音乐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
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改编
中国作曲家将西方音乐技巧与本土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许多具 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
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与传播
国际音乐节的参与
01
中国音乐家和乐团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音乐节,展示中国音乐
03
民族音乐的创新
在接受西方音乐影响的同时,许多中国音乐家也在努力创新,尝试将中
国传统音乐的元素与西方音乐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音乐
概述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音 乐成为宣传和鼓动民众的重要工 具。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大多具 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期最重要的音 乐形式之一,它们大多以民间曲 调为基础,歌词内容直接表达对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 繁荣,音乐方面则出现了琴、瑟、鼓 等多种乐器,音乐理论也取得了巨大 发展。
汉唐时期
汉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高峰,如汉 代的“相和歌”和唐代的“燕乐”,这 些音乐形式在当时极为盛行,对后世音 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音乐的特点与影响
流行音乐的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流行音乐在 中国开始兴起。港台流行音乐率先 进入内地市场,并逐渐形成了自己 的风格和特色。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各个时期及其特点,从古代到现代,从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带您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脉络。

一、古代音乐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220年)古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起源阶段,主要包括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宗教祭祀和宫廷娱乐为主要目的。

其中,商周时期的音乐以乐舞为主,主要流派有雅乐和俗乐。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乐曲的形式和结构也开始变得复杂。

秦汉时期,音乐更加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伯牙、钟子期等。

二、中古音乐时期(公元220年-公元1279年)中古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和宋元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音乐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

其中,隋唐时期的音乐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如韩愈、杜牧等。

宋元时期,音乐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如曲子、曲牌等。

三、近代音乐时期(公元1279年-20世纪初)近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包括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和20世纪初。

这个时期的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和演奏技巧。

其中,明清时期的音乐以宫廷音乐为主,民国时期的音乐则更加注重民间音乐的发展。

20世纪初,中国音乐进一步与西方音乐接轨,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聂耳、冼星海等。

四、现代音乐时期(20世纪初至今)现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最后一个时期,主要包括20世纪初至今的音乐发展。

这个时期的音乐呈现出多样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创作理念和技巧,同时也注重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

现代音乐的流派和风格繁多,有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

同时,中国音乐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许多中国音乐家和作曲家获得了国际性的认可和赞誉。

中国音乐发展史ppt课件

中国音乐发展史ppt课件

梨园《同光十三绝》
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其中歌唱占了较重的分量承隋唐曲子词发展的遗绪,宋代词调音乐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这种长短句的歌唱文学体裁可以分为引、慢、近、拍、令等等词牌形式。在填词的手法上已经有了“摊破”、“减字”、“偷声”等。作品多表达了作者关怀祖国人民的心情,描绘出清幽悲凉的意境,如《古怨》、《扬州慢》、《鬲溪梅令》、《杏花天影》等等。宋代的古琴音乐以郭楚望的代表作《潇湘水云》开古琴流派之先河。作品表现了作者爱恋祖国山河的盎然意趣。 在弓弦乐器的发展长河中,宋代出现了“马尾胡琴”的记载。到了元代,民族乐器三弦的出现值得注意。
西周、东周时期
《伯牙弹琴图》元代王振鹏绘
秦汉时期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的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也集中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这些用作演唱的歌词,被称为乐府诗。汉代主要的歌曲形式是相和歌。它从最初的“一人唱,三人和”的清唱,渐次发展为有丝、竹乐器伴奏的“相和大曲”,并且具“艳——趋——乱”的曲体结构,它对隋唐时的歌舞大曲有着重要影响。 汉代在西北边疆兴起了鼓吹乐。它以不同编制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构成多种鼓吹形式,如横吹、骑吹、黄门鼓吹等等。在汉代还有“百戏”出现,它是将歌舞、杂技、角抵(相扑)合在一起表演的节目。
明清时期
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其中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以及牌子曲,琴书,道情类的说唱曲种更为重要。南方秀丽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马如飞为代表的爽直酣畅的马调;以俞秀山为代表的秀丽柔婉的俞调这三个重要流派。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摆布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音乐主要以吹奏、弹拨和敲击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融合了各个时期和地区的音乐元素。

1.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先秦时期的音乐主要是宗教和祭祀活动中的音乐,以及宫廷和贵族社交场合的音乐表演。

代表性的乐器有磬、钟、簧管等。

《诗经》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音乐文献之一,记录了大量的古代音乐曲目和歌词。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的音乐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音乐被视为一种教育工具,用于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乐府是当时最重要的音乐形式,其中包括了七言绝句、乐府诗等。

此外,秦汉时期的音乐还受到了西域音乐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以琵琶、箫、笛等乐器为主,音乐内容更加多样化,包括了丰富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

著名的音乐家嵇康和阮籍在这个时期活跃,他们的音乐作品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成就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宫廷音乐达到了巅峰,有“乐府古风”、“律吕清商”等流派。

同时,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南曲”、“北曲”等。

著名的音乐家包括李白、杜牧、白居易等。

5. 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912年)元明清时期的音乐受到了蒙古、满洲等民族的影响,形成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元代的音乐以“宫调”为主,明代的音乐注重了音乐的表达力和技巧性,清代的音乐则更加注重了音乐的形式和结构。

这个时期的音乐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浮现了一些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音乐作品。

6. 当代音乐(1912年至今)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音乐家开始接触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作品。

中国音乐史总结

中国音乐史总结

中国音乐史总结中国音乐史总结篇1中国音乐史总结中国音乐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漫长且丰富多彩。

以下是对中国音乐史的总结:1.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以前)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如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丰富的音乐活动。

在这个时期,音乐被用来祭祀、庆典和娱乐。

同时,还出现了多种乐器,如石磬、骨笛、琴瑟等。

2.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和《周礼》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民间音乐如歌谣、曲艺等也得到了发展。

3.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秦汉时期,音乐成为了国家机构的一部分。

秦朝设立了“乐府”,负责收集和整理民间音乐。

汉朝的音乐发展更加繁荣,乐器种类增多,音乐风格也变得丰富多样。

4.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成为了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著作《声无哀乐论》和《乐府诗集》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民间音乐如山歌、小调等也得到了发展。

5.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至960年)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音乐的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多样,如唐大曲、琴曲、佛教音乐等。

此外,隋唐时期设立了“教坊”,对民间音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规范。

6.宋元时期(公元960年至1368年)宋元时期,中国音乐继续发展。

这个时期的音乐形式以唱作为主,如词曲、戏曲等。

同时,乐器演奏和音乐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宋代的“乐府”和元代的“行省”成为了重要的官方音乐机构。

7.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至1644年)在明朝时期,中国音乐的发展与戏剧紧密相连。

这个时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小调等得到了繁荣发展。

同时,音乐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8.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至1912年)清朝时期,中国音乐的风格趋向于世俗化和民间化。

这个时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小调等继续繁荣发展,同时,西方音乐也开始对中国音乐产生影响。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音乐文化。

1. 古代音乐时期(夏、商、周时期)在夏、商、周时期,音乐主要是用于宗教祭祀和宴会娱乐。

古代音乐以雅乐和颂乐为主,雅乐是宫廷音乐,颂乐是祭祀音乐。

乐器主要有磬、钟、瑟、箫等。

2. 传统音乐时期(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乐曲。

其中最有名的是《广陵散》,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首琴曲,至今仍有人演奏。

3. 文人音乐时期(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如《阳关三叠》、《秋风词》等。

此时期的乐器有古筝、琵琶、笛子等。

4. 传统戏曲音乐时期(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时期,戏曲音乐成为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豫剧、越剧等戏曲形式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音乐在戏曲表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现代音乐时期(20世纪以后)20世纪以后,中国音乐开始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现代音乐的风格。

中国的音乐家开始创作各种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等。

同时,中国的音乐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总结:中国音乐史经历了古代音乐、传统音乐、文人音乐、传统戏曲音乐和现代音乐等多个时期的发展。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中国音乐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瑰宝。

今天,中国音乐正在继续发展壮大,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妙的音乐体验。

最全中国音乐史

最全中国音乐史

一.古代音乐(一)远古1、20世纪80年代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9000年可考历史。

2、原始音乐的基本因素:节奏3、原始音乐往往与现实生活、巫术、宗教相结合。

4、《弹歌》反映原始狩猎生活。

《八阕》反映原始农牧生活。

5、《云门》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6、《咸池》尧时期崇天(水鱼图腾)乐舞。

浪漫主义气息。

7、《九韶》(《箫韶》):舜。

原始社会最高水平。

伴奏乐器:排箫。

共九段。

歌、舞、乐三位一体。

孔子“尽美以,尽善也”。

尽善尽美的由。

8、远古时期的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9、《大夏》夏朝。

乐舞。

大禹治水。

《大濩》商朝。

商汤伐纣。

(二)周秦时期1.(1)礼乐制度:周代周公制定的等级制度。

(2)礼乐机构:春官(史上第一个)2.(1)乐舞:六代乐舞(黄帝《云门》、尧《咸池》、舜《箫韶》、夏《大夏》、商《大濩》、西周《大武》)小舞、散舞、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傩舞》秋季驱除瘟疫)(2)乐歌:雅乐(大雅、小雅)、颂乐(大典)、南音(长江中下游一代民歌)、郑卫之音(黄河流域郑卫宋齐民歌)、九歌(祭典,大型歌舞曲)、成相(劳动)。

3. (1)乐器:八音(按照制造材料性质划分)标志我国古代器乐艺术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2)编钟:战国时期达到历史性高峰。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编钟。

4. 乐律学理论:三分损益法(弦长为计算基础)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

春秋时期。

产生宫商角徵羽。

(三)三国两汉1.汉代乐府: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

大规模、大范围采集民间歌谣。

代表人物:李延年(汉代协律都尉)根据西域音乐创作“新声二十八解”。

最早汲取西域音乐精华。

2.相和歌:汉北方歌曲形式。

特点:一唱众和,器乐伴奏。

发展的最高形式:汉魏“相和大曲”,(歌舞套曲)三段式歌舞曲。

结构:艳、曲、解、趋、乱。

3.乐器:吹管,弹弦(《广陵散》琴唱结合)4.音乐思想:(1)《乐记》:我国最早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理论著作。

其中八篇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音乐史简述

中国音乐史简述

中国音乐史分为古代和现代两部分【一】、古代音乐史一、远古夏商时期:古歌(八阙、弹歌、邪许歌、候人兮猗)古乐舞(皇帝的云门、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霍)古乐器(打击和吹奏)重点是吹奏乐器中的埙二、西周春去战国时期1、礼乐制度(目的内容作用)2、音乐机构-春官3、乐舞(六代乐舞、小舞、散乐夷乐、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4、歌曲(北方诗经、南方楚辞)5、说唱音乐《成相篇》6、乐器(八音、曾侯乙墓编钟、)7、乐律(十二律、三分损益)8、音乐思想(儒墨道三家)三、秦汉时期1、乐府2、鼓吹乐3、相和歌(相和大曲)4、百戏(击鼓说唱俑)5、古琴(特点、《广陵散》、《酒狂》《碣石调幽兰》)6、歌舞戏7、乐律(京房六十律、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晋荀笛律)8、音乐思想(嵇康《琴赋》《声无哀乐论》)三、隋唐时期1、宫廷燕乐(多部伎、坐立部伎、歌舞大曲、法曲)2、民间俗乐(曲子、变文、散乐)3、音乐理论(八十四调、二十八调)4、记谱法(减字谱、燕乐半字谱)5、音乐机构(行政:大乐署、鼓吹署宫廷:教坊梨园)6、音乐家(李隆基、李龟年)四、宋元时期1、音乐特点2、市民音乐(瓦子勾栏、书会、社会)3、音乐形式(曲子、唱赚、散曲)4、说唱(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5、戏曲(北方杂剧、南方南戏)6、乐律(俗字谱、律吕字谱、十八调)7、音乐论著五、明清时期、1、戏曲(明朝四大声腔和清朝四大声腔)2、说唱(北方鼓词、南方弹词)3、器乐(古琴、琵琶)4、琴谱(神奇秘谱、琵琶谱、弦索备考)5、朱栽育以上就是古代音乐史还可以按几种音乐形式的发展来背,如说唱音乐、记谱法、戏曲、音乐机构等等【二】近代音乐史一、传统音乐新发展二、戏曲发展-梅艳芳三、说唱音乐1、大鼓2、弹词四、民歌1、内容改变2、歌舞(北方秧歌、南方花鼓花灯)五、器乐1、社团2、地方乐种3、流浪艺人4、华彦钧六、学堂乐歌1、定义2、内容3、创作手法4、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5、历史意义七、音乐教育1、20世纪20年代(普通学校、专业学校、社会教育)2、20世纪30年代(普通、专业、社会)八、代表人物1、20世纪20年代(王光祈、萧友梅、黎锦辉、赵元任、青主、刘天华)2、20世纪30年代(黄自、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九、20世纪40年代1、国统区、沦陷区音乐2、马思聪3、江文也4、近代歌剧发展(1)新歌剧探索(西洋歌剧、传统改良、小歌剧)(2)秧歌剧(3)《白毛女》以上就是全部的中国音乐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琵琶类乐器
曲颈琵琶:我国现通用琵琶的前身,曲颈,梨 形音箱,东晋十六国时经印度传如我国。
五弦琵琶:与曲颈琵琶相似,略小,直项,五 弦,与曲颈琵琶同时传入。
三 吹管乐器
木制管子:也称筚篥,有九个按指孔, 管上口插一芦哨,约在公元384年随着《龟 兹乐》传入内地。
四 《碣石调.幽兰》:
《幽兰》是我国唯一的一首用文字谱记 写的琴曲。全谱分为四拍,224行,每行 20—24字不等,共有4954个汉字。
二 吴声歌
吴声歌也称吴曲,原是东晋以来采自江南一 带的明歌,流行于以健康为中心的地区,一般用 篪、箜篌、琵琶等乐器伴奏。
子夜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在?
三 西曲歌 :又称 “ 西曲 ”
1、舞曲:均为集体歌舞,其音乐特点是常用
“送和声”,多半是由众人齐唱的,而且不一定 是虚词,有些歌曲的和声部分发展的相当长大。
音乐的起源是复杂的,可谓众说纷纭,但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音乐的起源,则应 相信它与人类劳动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
第三节 古歌与古乐舞
一 原始音乐的形式:原始音乐的形式
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主 要是歌舞或乐舞的形式。
二 古歌
1、反映狩猎生活 2、反映农牧生活 3、反映古代祭祀 4、反映爱情生活
返回目录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
(公元581年—960年)
第一节 历史概述
一 隋朝的统一:公元581年北周隋王杨坚称
帝,建立隋朝.它的建立实现了南北的统一, 结束了从东汉末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Page 43
二 唐朝的繁盛:大唐统治近300年.尤其是自唐
太宗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的100 多年间,国家强盛、民族和睦、经济繁荣使唐王朝 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稳定的朝代。
2、杰出的作曲家
Page 53
二、李隆基:天资聪明,具有多方面
的音乐才能,他擅长于作曲,而且才思敏捷, 随意即成,一生中,作曲从未断过。
1、擅长作曲 2、热衷演奏 3、杰出的排练者与指挥者
是晚于多部伎形成的唐代宫廷音乐。它共有十四部乐舞,有着各 自的表演特色。
Page 48
第三节 民间俗乐
一 曲子:隋唐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 《杨柳枝》是隋唐著名的曲子。
二 变文: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 形 式,其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 它是一种散文和韵文交替出现的说唱形式。
Page 49
2、倚歌:一种独唱性质的歌曲,主要用笙及铃
鼓等乐器伴奏,风格比较豪爽、奔放,其情趣与 “吴声歌”颇有不同。
第三节 歌舞戏
歌舞戏是指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 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乐伴奏的 戏曲雏形。
一、《代面》:又称《大面》,是一种戴面具表演
的歌舞形式。
二、《拨头》: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歌舞形式,表
第四节 音乐家与乐器的发展
一 春秋 1、晋国音乐家:师旷 2、卫国乐师:师涓
二 战国时的民间音乐家 秦青 韩娥 伯牙
金:钟 铃
石:磬 鸣球

土:埙 缶

革:鼓

丝:琴 瑟

木:柷
匏:簧 笙
竹:箫
返回目录
第三章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第一节 概述
一 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
Page 45
2、九部乐
增:疏勒 即今新疆喀什噶尔一带,乃是维吾尔 族聚居的地区。
康国 位于乌兹别克境内,规模小。
Page 46
3、唐的“九部乐”和“十部乐”
1、 九部乐:贞观十一年,废除“礼毕”,十四 年,增设“燕乐”。
2、 十部乐:贞观十六年,加奏“高昌伎”。
Page 47
三 “坐部伎”和“立部伎”:
一、历史发展:
1、 原始社会时期 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2、 夏朝的建立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3、 商朝的兴起 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二 、商代音乐发展条件:
1、手工艺的进步 2、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3、文字的使用 4、音阶观念的成熟
三、为以后的音乐发展提供条件
商代音乐的发展为以后周代盛大的 礼乐活动提供了条件。
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1、鼓吹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和, 乃敢与君绝!
2、横吹
第四节 民间歌舞和百戏
一 歌舞: 1、巴渝舞 2、巾舞 3、盘舞 4、踏歌
二 百戏:汉代的百戏,上承周代的“散 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
第五节 乐器的发展
一 乐器:
二 道家
1、老子: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 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他的音乐观念 是“大音稀声”,认为最美的音乐是一种自 然的,无声的境界。 2、庄子:主张“清静无为”。否定人为造 作的音乐。他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 和“人籁”三类。
三 墨家
墨子对于音乐持否定的态度, 他认为王公贵族爱好音乐,就 定会“厚措检平民”。
三 打击乐器
1、鼓 2、磬 3、钟
第二章 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
第一节 历史概述
一 武王伐纣 二 西周灭亡 三 概况:
由于政治、经济出现新的不平衡,各诸侯 国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音乐在更加广阔的 范围内扩散和传播,造成了各诸侯国的音 乐文化趋向繁荣的局面,为我国古代音乐 多元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 古乐舞:
1、《云门》 2、《咸池》 3、《韶》 4、《大夏》 5、《大濩》
第四节 远古及夏商的乐器
一 乐器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器是音乐表现的手段和工具,是音乐 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时代 属性,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 吹奏乐器 1、骨哨
2、骨笛 3、埙 4、籥与龢
返回目录
现的是西域胡人的故事。
三、《踏谣娘 》:是一出讽刺喜剧,表演形式为
且步且歌,载歌载舞。
第四节 魏晋时期的文人音乐家
一 文人音乐家的特点 1、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但不以音乐为职业 2、多数擅长于弹琴 3、兼及音乐创作和理论著述 4、往往是音乐世家 5、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
二 代表人物
1、阮籍:三国时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曾任步
第二节 西周的礼乐制度与音乐教育
一 统治手段:礼 乐 刑 政 二 礼乐制度
统治者为了推行“礼治”,制定了一整套严 格而完整的君臣、父子、兄弟、尊卑、贵贱 有别的等级制度,再依照等级地位的不同, 制定十分繁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的音乐,这 就是礼乐制度。
二 礼乐制度
1、与典礼相配的礼乐 祀天神: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 祭地示: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 两君相见:用大雅《文王》 诸侯招待他国使臣:用小雅《鹿鸣》、 《四牡》、 《皇皇者华》
三 五代十国:唐朝灭亡以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
出现了五个朝代,与五代并存的先后由南方和陕西 的十个割据政权,合成五代十国。
Page 44
第二节 宫廷燕乐
一 隋的“七部乐”和“九部乐”
1、七部乐 1)国伎:即西凉乐,泛指流行于甘肃一带的音乐. 2)清商伎:又名“清乐”,是汉族传统的民间乐舞。 3)高丽伎:古代朝鲜的乐舞。 4)天竺伎:古代印度的乐舞。 5)安国伎:当时中亚细亚地区的音乐。 6)龟兹伎:古龟兹国的音乐,在燕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7)文康伎:又名“礼毕”是汉族的一种面具舞。
四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朝: 宋齐梁陈
五 音乐大融合
第二节 清商乐
一 清商乐
东晋南北朝间,承袭东汉、魏相和诸曲, 吸收当时明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说称。
燕歌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畅,慊慊思归念故乡,君何淹留寄他乡。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抚琴鸣瑟发清商,短歌徽音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Page 51
二 “教坊”与“梨园”:
唐代由宫庭直接管辖的音乐机构有“教坊” 和“梨园”,乃是适应唐代宫廷燕乐高度发展的 客观需要而建成的。
1、教坊:宫廷中训练、培养乐工,传习、 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
2、梨园
Page 52
第五节 著名音乐家 一 万宝常:在隋代,被誉为“识音人”的著名音乐家。
1、优秀的理论家
三 散乐: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
演、歌舞戏、参军戏等形式在内的乐舞杂技表 演的总称。
Page 50
第四节 音乐机构
一 太常寺:是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太常 卿主管,隋代太常寺有很大扩展,是监管雅乐 和俗乐的机构。
1、大乐署:兼管雅乐和燕乐,是太常寺所管辖的 主体机构之一。
2、鼓吹署: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和一部 分宫廷礼仪活动.唐代的鼓吹署是由“清商署” 和“鼓吹署”合并而成。
第二节 音乐的起源
一、我国音乐可考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之一,我国的音乐可考历史可上溯至新 石器时代.
二 音乐的起源
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巫术起源说) 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 3、模仿大自然与鸟类的鸣声(模仿自然说) 4、在集体的生产劳动中产生(劳动起源说)
三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考察音乐起源:
中国音乐史
讲授人:杨佳怿 2010年3月
目录
第一章 远古及夏商的音乐 第二章 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第三章 秦汉时期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 第六章 宋辽金元的音乐 第七章 明、清时期 第八章 中华民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