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febc8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6.png)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使学生了解汽车设计流程,熟悉汽车设计规范和标准。
3. 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汽车设计发展趋势,拓宽设计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和整体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模拟分析软件对汽车性能进行预测和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完成汽车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安全等社会问题,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汽车设计。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汽车设计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对汽车设计有一定兴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汽车设计项目,具备一定的汽车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结构、各系统功能及工作原理,涉及力学、材料学、热力学等基础知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概述,第二章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第三章 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
2. 汽车设计流程与方法:介绍汽车设计的一般流程、设计规范与标准,以及现代汽车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汽车设计流程,第五章 汽车设计规范与标准,第六章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
3. 汽车设计实践: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和整体设计,结合模拟分析软件进行性能预测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七章 汽车CAD设计,第八章 汽车性能模拟分析。
4. 汽车设计项目实践:分组进行汽车设计项目,涵盖设计、分析、优化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材章节:第九章 汽车设计项目实践。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ecf7ad889eb172dec63b700.png)
汽车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实训类别: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院别:机电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08车辆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课程名称: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课程代码:
设计周数: 1 学分: 1
设计单位:机电学院实训地点:机电学院设计时间:2011-11-28至2011-12-5
连杆与连杆盖的定位方式
2、连杆大、小头厚度
考虑到加工时的定位,加工中的输送等要求,连杆大、小头一般采用相等厚度。
对于不等厚度的连杆,为了加工定位和夹紧的方便,常在工艺过程中先按等厚度加工,最后再将连杆小头加工至所需尺寸。
3、连杆杆身油孔的大小和深度
40Cr和45钢连杆锻造余热淬火工艺与一般调质获得的性能比较
3、连杆的强化喷丸处理
连杆经过喷丸处理后,表层会产生剧烈的塑性变形,将使晶体的点阵发生畸变,因此表层形成高密度的位错缠结,从而使表层等到强化。
连杆经调质处理后,硬度为228-269HBS,表面存在较大的压应力,心部处于拉应力状态。
另外对连杆采用滚压加工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强化工艺措施,即可消除切削前的痕迹,又使槽的几何尺寸和形状精确,提高了连杆的疲劳寿命。
十一、涂漆
涂装是指将涂料均匀涂覆在零件覆盖件表面上并干燥成膜的工艺,为了防止连杆受腐蚀和破坏,可采用金属保护涂层,金属涂层是用喷镀法、电镀法或氧化处理法、。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b77a25197e21af45b307a8ab.png)
燕山大学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CA1041K2L2轻型载货汽车后悬架设计学院(系):年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目录一、悬架静载荷的计算 (1)二、参数选择及计算方法 (1)1.选择悬架主要参数:n c、f c、c s、.n0、f0 (1)2.确定板簧总长L,满载静止弧高Ha,动挠度f d上、f d下 (2)3.板簧片数及断面参数选择 (3)4.板簧的应力校核 (5)5.各片长度的确定 (6)6.板簧的刚度验算 (6)7. 各片应力计算 (9)8.预应力及其选择 (10)9. 板簧总成自由状态下的弧高及曲率半径计算 (12)10. 各片在自由状态下的曲率半径及弧高计算 (13)11. 板簧的动应力和最大应力 (15)12. 最大加速度驱动时的最大应力 (16)13. 卷耳及弹簧销的强度核算 (16)三、附件的选择 (17)1.减震器 (17)2.U形螺栓 (19)3.U型螺栓上的螺母 (19)4.中心螺栓 (19)5.弹簧卡处的铆钉和螺栓 (19)6.卷耳处的销及油杯 (20)7.滑动轴承 (20)四、总结 (20)b)板簧长度增加能降低弹簧刚度,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c)在垂直刚度给定的条件下,板簧长度增加又能明显增加钢板弹簧的纵向角刚度。
在总布置可能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将钢板弹簧取长些。
原因如下:1 增加钢板弹簧长度L能显著降低弹簧应力,提高使用寿命降低弹簧刚度,改善汽车平顺性。
2 在垂直刚度c给定的条件下,又能明显增加钢板弹簧的纵向角刚度。
3 刚板弹簧的纵向角刚度系指钢板弹簧产生单位纵向转角时,作用到钢板弹簧上的纵向力矩值。
4 增大钢板弹簧纵向角刚度的同时,能减少车轮扭转力矩所引起的弹簧变形。
对于卡车的后悬架推荐在如下的范围内选择:L=(0.35-0.45)轴距代入数据,可得:mm.L1240310040=×=⑵满载静止弧高Ha满载静止弧高Ha是装配到汽车上之后的板簧弧高,一般后悬架为Ha r = 20~30 mm,考虑到钢板弹簧安装好后有足够的上跳动挠度,将满载静止弧高Ha取为25mm。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59b95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c.png)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引言汽车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如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工业设计等。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开设汽车设计课程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汽车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汽车设计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汽车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汽车设计项目。
3. 课程内容:(1)汽车结构与原理(2)汽车外观设计原理(3)材料科学与工艺技术(4)CAD/CAM技术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5)模型制作与展示技巧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PPT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完成小型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模拟仿真:利用CAD/CAM技术进行模拟仿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设计原理。
四、教学手段1. 实验室:配备有汽车设计软件和制作工具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 教材:选择行业内权威的教材,如《汽车设计基础》、《汽车结构与原理》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向学生推荐相关网站和论坛,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汽车设计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听课情况、参与讨论、提问等方面。
2. 作业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小组项目成果展示等方面。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于汽车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汽车设计人才。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汽车工业的了解和认识,并为他们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七、结语综上所述,汽车设计课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行业需求,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ae190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f.png)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录1 汽车形式的选择 (1)1.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1.1.1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1)1.1.2整车整备质量mo确定 (1)1.1.3汽车总质量ma(1)1.2汽车轮胎的选择 (2)1.3驾驶室布置 (3)1.4驱动形式的选择 (4)1.5轴数的选择 (4)1.6货车布置形式 (4)1.7外廓尺⼨ (4)1.8轴距L (5)1.9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5)1.10前悬LF 和后悬LR(5)1.11货车车头长度 (6)1.12货车车箱尺⼨ (6)2 汽车发动机的选择 (7)2.1发动机最⼤功率 (7)2.2发动机的最⼤转矩及其相应转速 (8)2.3选择发动机 (8)3 传动⽐的计算和选择 (10)3.1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的选择 (10)3.2变速器传动⽐的选择 (10)3.2.1变速器头挡传动⽐的选择 (10)3.2.2变速器的选择 (11)4 轴荷分配及质⼼位置的计算 (6)4.1轴荷分配及质⼼位置的计算 (12)5 动⼒性能计算 (17)5.1驱动平衡计算 (17)5.1.1驱动⼒计算 (17)5.1.2⾏驶阻⼒计算 (17)5.1.3汽车⾏驶驱动⼒⾏驶阻⼒平衡图 (19)5.2动⼒特性计算 (20)5.2.1动⼒因数D的计算 (20)5.2.2⾏驶阻⼒与速度关系 (20)5.2.3动⼒特性图 (21)5.2.4汽车爬坡度计算 (22)5.2.5加速度,加速度倒数曲线 (217)5.3功率平衡计算 (224)5.3.1汽车⾏驶时,发动机能够发出的功率 (24)5.3.2汽车⾏驶时,所需发动机功率 (25)5.3.3驱动平衡图 (26)6 汽车燃油经济性计算 (27)7 汽车不翻倒条件计算 (29)7.1汽车满载不纵向翻倒的校核 (29)7.2汽车满载不横向翻倒的校核 (29)7.3汽车的最⼩转弯直径 (29)总结 (31)参考⽂献 (32)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任务是设计载重1吨,总质量2.15吨,最⾼车速120km ——最⼤转矩,N ?m 其中,在1.4~2.0之间取。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76b6e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3.png)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描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概念设计能力、三维造型能力和文化底蕴,使学生能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流程,能够完整地进行汽车外观设计,同时也能够进行汽车内饰和功能设计。
二、课程内容1.汽车设计基础汽车设计的历史、现状分析,对汽车设计师的要求和能力,汽车设计的设计流程和设计目标。
2.汽车整车设计介绍汽车设计的整车设计理念,包括车身结构设计、底盘悬挂的设计等。
3.汽车外观设计介绍汽车外观的设计原理和条理,学习如何将线条和空间感应用于汽车外观设计,学习如何进行立体造型。
4.汽车内饰设计汽车内饰设计与功能设计,教学设计的组成,按顺序执行汽车设计流程,在设计个性化创建汽车内饰方面提供专业知识。
5.参观与习作参观与习作是课程的重要部分,在学生掌握汽车设计基础知识后,会组织参观现有的汽车展览,并让学生进行汽车设计习作,从而通过实践掌握汽车设计技能。
三、课程设计本课程在教授汽车设计的基础知识之后,将提供实践活动以进行品牌技能的操作,通过解析案例,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汽车设计的流程、细节和技巧,并进行习作,让学生进行汽车第一手体验,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
1.课程目标- 提供汽车设计基础知识和技术;- 增强学生的三维空间感知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表达能力;-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汽车设计流程。
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岗位师傅授课、视频技术、汽车设计展览讲解和参观、团队习作等。
3.参观与习作本课程将组织学生参观现有的汽车展览,旨在让学生触摸现实中的汽车设计并进行习作。
4.课程评估课程评估结果将基于以下要素:项目贡献、个人能力、小组合作、作品质量以及课堂表现。
学生需要提交满足最小要求的作品,通过考核才能通过此门课。
部分项目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报告和团队活动等。
四、结论本汽车设计课程旨在给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汽车设计基础知识和技术,提高他们的概念设计能力、三维造型能力和文化底蕴。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教材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f6776ab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5.png)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名称:汽车设计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使其成为具有汽车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
课程内容包括:汽车设计概论、汽车造型设计、汽车结构设计、汽车材料与工艺、汽车美学与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创新潜力;2. 帮助学生建立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思维,使其具备汽车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逐步形成汽车设计领域的专业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汽车设计概论:介绍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2. 汽车造型设计:包括汽车外观设计和内饰设计;教学方法:实例剖析、设计实践3. 汽车结构设计:介绍汽车各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以及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实例分析4. 汽车材料与工艺:介绍汽车所用材料的特性和应用,以及相关加工工艺;教学方法:知识讲解、实地考察5. 汽车美学与人机工程学:讲解汽车设计中的审美标准和人机交互原理;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五、教学评价与考核方法: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设计作品:学生完成的汽车设计作品,包括手绘设计图、三维模型等;3. 期末考核:结合设计作品和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汽车设计基础》2. 参考书目:《汽车造型设计原理》,《汽车结构设计与分析》,《人机工程学导论》七、教学环节安排:1. 理论课程:每周2学时2. 实践课程:每周2学时3. 设计讨论和指导:每周1学时八、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完整的汽车设计项目,包括设计报告、设计草图和三维模型。
设计项目需符合汽车设计的规范,突出个性和创新。
以上为汽车设计课程的设计指导书,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勤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汽车设计能力。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09852c1aa00b52acfc7ca5b.png)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离合器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成绩:《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离合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的要求请根据所给的基本参数,设计一套离合器装置。
具体完成任务:(1)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1张(2)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三、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1、离合器主要参数的确定(1)根据已知参数,确定离合器形式。
(2)确定离合器主要参数:①后备系数;②单位压力;③摩擦片内外径D、d和厚度b;④摩擦因素f、摩擦面数Z和离合器间隙。
(3)摩擦片尺寸校核与材料选择。
2、扭转减震器的设计(1)扭转减震器选型(2)扭转减震器主要参数确定(3)减震弹簧尺寸确定3、膜片弹簧的设计(1)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确定(2)膜片弹簧强度计算四、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1)设计计算说明书要包括:目录、任务书、设计内容、参考资料、对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等。
(2)设计内容要主要体现:①进行参数选择与计算时的理论依据、计算步骤及对计算结果合理性的阐述;②分析几种不同类型离合器方案,论证自己所选方案的合理性;③对课程设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3)最终上交的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用A4纸打印或撰写,要求排版整洁合理,字迹工整。
2、设计图纸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纸一张。
尺寸标注、公差标注、技术要求、明细栏等完整。
图纸折叠装订在说明书最后一页。
七、成绩评定1、设计完成后于6月3日前由学习委员或班长收齐,6月4日下午4点交给指导老师。
2、成绩评定:指导教师按学生独立完成工作情况、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质量等综合考虑后给出成绩。
3、成绩分五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八、参考文献1.汽车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陈家瑞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3.王望予汽车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4.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5.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学号前1~11名同学的设计参数奥迪A3标准型主要性能参数学号前12~22名同学的设计参数东风阳光(M/T)的主要参数学号前23~33名同学的设计参数长城酷熊 09款1.5豪华型的主要参数学号前34~最后同学的设计参数捷达 GTI 16V参数表公共邮箱:gxgxyqc@密码:gxgxyqcx一张有错误并不完善的参考图标题栏格式学生名单。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e3778ff9d5bbfd0a795673ee.png)
目录前言11 汽车离合器的整体描述21.1 离合器的概述21.1.1 离合器的基本组成21.1.2 离合器的功用和分类21.1.3 离合器的设计要求21.2 摩擦离合器的组成31.3 从动盘的选择41.4 压紧弹簧和布置形式的选择41.5 膜片弹簧支承形式的选择51.6 压盘的驱动形式61.7 离合器的通风散热62 离合器的主要参数的选择72.1 后备系数β72.2 单位压力72.3 摩擦系数f、摩擦面数Z和离合器间隙Δt8 2.4 摩擦片的尺寸计算及校核92.4.1 摩擦片外径D、内径d和厚度b92.4.2 摩擦片平均摩擦半径102.4.3 离合器的静摩擦力矩102.4.4 摩擦片的校核103 离合器主要零件的设计123.1 从动盘的设计123.1.1 从动片的设计123.1.2 从动盘毂的设计123.1.3 摩擦片的设计133.1.4 波形片的设计143.2 离合器盖的总成143.2.1 离合器盖的设计143.2.2 压盘的设计143.2.3 传动片的选择163.2.4 支承环163.2 分离轴承的总成164 膜片弹簧的设计174.1 拉式膜片弹簧的结构特点174.2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的选择174.3 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184.4 膜片弹簧的强度计算194.5 膜片弹簧的材料及制造工艺215 扭转减振器的设计235.1 扭转减振器的概述235.2 扭转减振器的参数选择235.2.1 扭转减振器的主要参数235.2.2 扭转减振器参数的具体选择23 5.3 减振弹簧的设计245.3.1 减振弹簧的分布半径255.3.2 单个减振弹簧的工作压力255.3.3 减振弹簧的尺寸设计256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276.1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要求276.2 离合器操纵机构形式的选择276.3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计算286.3.1 操纵力传动比的计算286.3.2 操纵机构踏板行程的计算286.3.3 操纵力的计算及校核296.3.4 分离离合器所做的功29结论30参考文献31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液压技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汽车传动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传动系重要组成部件之一的离合器总成,担负着传力、减震和防止系统过载等重要作用。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50575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6.png)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1. 引言
汽车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
对汽车设计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汽车设计课程的设计,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2. 课程目标
汽车设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理解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汽车设计和评估;
4.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程内容
3.1 汽车设计原理
•运动力学基础
•空气动力学原理
•结构强度学
•车身轻量化技术
3.2 汽车设计方法
•造型设计方法
•工程设计方法
•模型制作方法
•车辆动力学模拟方法3.3 汽车设计技术
•CAD技术
•汽车模型设计
•车辆性能模拟
•汽车材料与工艺技术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原理的理解;
•实践:通过课堂实践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项目:通过小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汽车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
•项目评估:对学生小组项目的设计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堂参与:考察学生对课程的积极参与程度。
6. 参考资料
•SAE International.。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65cc3c5bb84ae45c3a358c15.png)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汽车设计”课程之后进行的,旨在对车辆设计的学习进行总结,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通过设计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汽车设计》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试验方法,并能够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其各总成的结构与性能,合理选择设计方案及有关参数,掌握汽车主要零部件设计与计算方法和总体设计的一般方法。
二、对学生的要求1. 学生需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熟悉有关设计资料及参考资料,熟悉有关各种设计规范的有关内容,认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内容。
2. 学生均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 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要求计算准确、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要求图纸、图面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用工程字注文。
三、设计过程与设计步骤1.明确本设计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设计目标。
2.进行系统的初始布置,设计方案的选择等工作。
3.初始参数的确定。
4.根据初始参数进行设计。
5.对所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计算。
6.找出初始方案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加以改正。
7.进行系统的优化,得出最佳方案。
8.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9.对设计中关键内容的分析设计说明或举例说明。
10.说明待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发展方向。
四、工作量要求11.按照有关要求及格式编写设计说明书,所有的内容一律打印。
报告说明书包括设计过程、软件仿真的结果及分析、硬件仿真结果及分析,设计说明书不少于3000字。
12.绘制机械图。
要求对设计的关键技术及主要构件绘制机械图,机械图按照制图规范统一绘制,一律用计算机绘制、输出。
图纸总量达到两张A0图纸,其中至少1张A0图纸。
五、设计的进度1.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
2.第1天讲授设计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的要求、布置设计题目。
3.第2~8天学生进行设计。
4.第9、10天教师验收,然后学生撰写和打印设计报告。
(完整word)汽车设计说明书
![(完整word)汽车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9146cacc0912a21615792911.png)
汽车设计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姓名朱林雨
学号 201325120118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年级 2013 级
指导教师王新亮
2017年1月1日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老师:王新亮
学生:朱林雨发题日期:年月日
目录
第1章离合器的结构设计 (7)
1.1离合器结构选择 (7)
1.2离合器结构设计的要点 (8)
1.3离合器主要零件的设计 (9)
第2章离合器的设计计算及说明 (10)
2。
1离合器设计所需的数据 (10)
2。
2摩擦片主要参数的选择 (10)
2。
3膜片弹簧主要参数的选择 (12)
2。
4膜片弹簧的载荷与变形关系 (13)
2。
5膜片弹簧的应力计算 (15)
2.6 扭转减振器设计 (17)
2。
7减振弹簧的设计 (17)
2。
8从动轴的计算 (19)
2.9从动盘毂 (20)
2。
10分离轴承的寿命计算 (21)
第3章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 (21)
3。
1操纵机构 (21)
3。
2离合器踏板行程计算 (22)
3.3踏板力的计算 (23)。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887fa6e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e.png)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汽车设计流程,包括概念设计、草图设计、三维建模和渲染等环节。
3.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汽车设计风格及其特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草图表达创意的能力,提高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汽车设计的能力,熟练操作相关工具。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在设计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分享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安全等汽车设计领域的重要问题,树立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在设计过程中倾听、借鉴和改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创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汽车设计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结构、动力系统、车身设计、材料选择等内容,对应教材第一章。
- 结构与功能:汽车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 动力系统:内燃机、电动机等动力系统的原理与设计要点。
- 车身设计:车身造型、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等。
2. 汽车设计流程:包括概念设计、草图设计、三维建模、渲染等环节,对应教材第二章。
- 概念设计:创意发想、设计定位、设计趋势分析。
- 草图设计:绘制技巧、透视表现、设计方案推敲。
- 三维建模:软件操作、建模技巧、模型细化。
- 渲染:光影处理、材质表现、后期处理。
3. 汽车设计风格与类型:分析不同类型的汽车设计风格及其特点,对应教材第三章。
高位自卸汽车课程设计说明书
![高位自卸汽车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e006246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d.png)
高位自卸汽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高位自卸汽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1.了解高位自卸汽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结构。
2.掌握高位自卸汽车的驾驶技术和操作技巧。
3.培养学生对高位自卸汽车维护保养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1.高位自卸汽车的概念和分类介绍a.高位自卸汽车的定义和功能b.不同类型的高位自卸汽车及其应用领域c.高位自卸汽车的优缺点分析2.高位自卸汽车的结构和原理a.高位自卸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b.高位自卸汽车的工作原理和动力传动系统c.高位自卸汽车的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3.高位自卸汽车的驾驶技术a.高位自卸汽车的驾驶仪表和操作台介绍b.高位自卸汽车的起动、制动、变速和转向技术c.高位自卸汽车的提升、自卸和稳定技术4.高位自卸汽车的维护保养a.高位自卸汽车的日常检查和保养要点b.高位自卸汽车的润滑、更换和调整要求c.高位自卸汽车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5.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a.安全驾驶和应急处置的意识培养b.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高位自卸汽车的相关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亲自操作高位自卸汽车,熟悉各种控制和操作技术。
3.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高位自卸汽车生产厂家和使用场所,了解实际应用情况。
四、评估方法: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践操作考核:组织学生进行高位自卸汽车的操作演练,并根据操作流程、技巧和安全规范进行评估。
3.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关于高位自卸汽车一些方面的课程设计,并撰写报告。
五、教材和参考资料:1.主教材:《高位自卸汽车原理与技术》2.参考资料:a.《高位自卸汽车驾驶员手册》b.《高位自卸汽车维修基础》六、预期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扎实的高位自卸汽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独立驾驶和操作高位自卸汽车,并具备一定的维护保养能力。
同时,他们将培养出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f08481314791711cc791725.png)
目录符号说明---------------------------------------------2第一部分:机械式变速器概述及其传动方案----------------------31. 变速器的功能与设计要求2. 变速器传动方案的确定3. 变速器主要零件结构方案分析第二部分:变速器结构形式及主要参数的选择--------------------101.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2.传动比及齿轮齿数的计算3.变位系数的计算第三部分:变速器轴的结构尺寸的确定-------------------------17 第四部分: 基于整车匹配的动力性计算-------------------------19 第五部分: 小结与感言---------------------------------------22 第六部分:参考资料-----------------------------------------23符号说明m汽车总质量kg g重力加速度N/kgψ道路最大阻力系数maxr驱动轮的滚动半径mmrT发动机最大扭矩N·m maxei主减速比η汽车传动系的传动效率i一档传动比gIG汽车满载载荷 N 2ϕ路面附着系数A第一轴与中间轴的中心距mmA'中间轴与倒档轴的中心距mmA''第二轴与中间轴的中心距mmK中心距系数Am直齿轮模数m斜齿轮法向模数nα齿轮压力角°β斜齿轮螺旋角°b齿轮宽度mmZ齿轮齿数xξ齿轮变位系数一机械式变速器的概述及其方案的确定1.1 变速器的功用和要求变速器的功用是根据汽车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提出的要求,改变发动机的扭矩和转速,使汽车具有适合的牵引力和速度,并同时保持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
为保证汽车倒车以及使发动机和传动系能够分离,变速器具有倒档和空档。
在有动力输出需要时,还应有功率输出装置。
变速器的主要功能是改变传动比,实现倒退行驶和中断动力传递。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载货汽车动力匹配和总体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载货汽车动力匹配和总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0fa1f5b8f67c1cfbd6b807.png)
各专业全套优秀毕业设计图纸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目录设计任务书 (3)第1章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 (4)1.1 发动机的选择 (4)1.1.1 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及转速的确定 (4)1.1.2 发动机最大转矩及其转速的确定 (6)1.2 轮胎的选择 (7)1.3 传动系最小传动比的确定 (8)1.4 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确定 (10)第2章传动系各总成的选型 (12)2.1 发动机的选型 (12)2.2 离合器的初步选型 (13)2.3 变速器的选型 (14)2.4 传动轴的选型 (15)2.5.2 主减速器结构形式选择 (17)2.5.3 驱动桥的选型 (17)第3章整车性能计算 (18)3.1 配置潍柴WD615.50发动机的整车性能计算 (18)3.1.1 汽车动力性能计算 (18)3.1.2 汽车经济性能计算 (21)第4章发动机与传动系部件的确定 (22)参考文献 (23)设计任务书载货汽车动力匹配和总体设计设计一辆用于长途运输固体物料,载重质量20t 的重型货运汽车。
整车尺寸:11980mm×2465mm×3530mm轴数:4;驱动型式:8×4;轴距:1950mm+4550mm+1350mm额定载质量:20000kg整备质量:11000kg公路最高行驶速度:90km/h最大爬坡度:大于30%设计任务:1) 查阅相关资料,根据题目特点,进行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驱动桥、车轮匹配和选型;2) 进行汽车动力性、经济性估算,实现整车的优化匹配;3) 绘制车辆总体布置说明图;4) 编写设计说明书。
第1章 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1.1 发动机的选择1.1.1 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及转速的确定汽车的动力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
设计要求该载货汽车的最高车速是90km/h ,那么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应该大于等于以该车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功率之和,即:)761403600(13max max max a D a a T e u A C u f g m P ⋅+⋅⋅≥η (1-1) 式中 max e P ——发动机最大功率,kW ;T η——传动系效率(包括变速器、传动轴万向节、主减速器的传动效率)%9.84%96%98%95%95=⨯⨯⨯=T η,各传动部件的传动效率见表1-1;表1-1传动系统各部件的传动效率 部 件 名 称传动效率(%)4-6档变速器95 辅助变速器(副变速器或分动器) 95 单级减速主减速器 96 传动轴万向节98a m ——汽车总质量,kg m a 31000=;g ——重力加速度,2/81.9s m g =;f ——滚动阻力系数,由试验测得,在车速不大于100km/h 的情况下可认为是常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 (1)1 汽车离合器的整体描述 (2)1.1 离合器的概述 (2)1.1.1 离合器的基本组成 (2)1.1.2 离合器的功用和分类 (2)1.1.3 离合器的设计要求 (2)1.2 摩擦离合器的组成 (3)1.3 从动盘的选择 (4)1.4 压紧弹簧和布置形式的选择 (4)1.5 膜片弹簧支承形式的选择 (5)1.6 压盘的驱动形式 (6)1.7 离合器的通风散热 (6)2 离合器的主要参数的选择 (7)2.1 后备系数β (7)2.2 单位压力p0 (7)2.3 摩擦系数f、摩擦面数Z和离合器间隙Δt (8)2.4 摩擦片的尺寸计算及校核 (9)2.4.1 摩擦片外径D、内径d和厚度b (9)2.4.2 摩擦片平均摩擦半径p p (10)2.4.3 离合器的静摩擦力矩p p (10)2.4.4 摩擦片的校核 (10)3 离合器主要零件的设计 (12)3.1 从动盘的设计 (12)3.1.1 从动片的设计 (12)3.1.2 从动盘毂的设计 (12)3.1.3 摩擦片的设计 (13)3.1.4 波形片的设计 (14)3.2 离合器盖的总成 (14)3.2.1 离合器盖的设计 (14)3.2.2 压盘的设计 (14)3.2.3 传动片的选择 (16)3.2.4 支承环 (16)3.2 分离轴承的总成 (16)4 膜片弹簧的设计 (17)4.1 拉式膜片弹簧的结构特点 (17)4.2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的选择 (17)4.3 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 (18)4.4 膜片弹簧的强度计算 (19)4.5 膜片弹簧的材料及制造工艺 (21)5 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23)5.1 扭转减振器的概述 (23)5.2 扭转减振器的参数选择 (23)5.2.1 扭转减振器的主要参数 (23)5.2.2 扭转减振器参数的具体选择 (23)5.3 减振弹簧的设计 (24)5.3.1 减振弹簧的分布半径 (25)5.3.2 单个减振弹簧的工作压力 (25)5.3.3 减振弹簧的尺寸设计 (25)6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 (27)6.1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要求 (27)6.2 离合器操纵机构形式的选择 (27)6.3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计算 (28)6.3.1 操纵力传动比的计算 (28)6.3.2 操纵机构踏板行程的计算 (28)6.3.3 操纵力的计算及校核 (29)6.3.4 分离离合器所做的功 (29)结论 (30)参考文献 (31)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液压技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汽车传动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传动系重要组成部件之一的离合器总成,担负着传力、减震和防止系统过载等重要作用。
伴随着自动变速器技术及与之相配套的离合器技术的完善,离合器产品不论是性能结构方面还是生产制造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汽车运输业的发展,离合器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改进,以适应新的使用条件。
从国外的发展动向来看,近年来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有了新的提高,载货汽车趋于大型化,国内也有类似情况。
此外,随着汽车发动机转速、功率的不断提高和汽车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离合器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提高离合器的工作性能的角度出发,传统的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正逐步地向拉式结构发展,传统的操纵结构形式正向自动操纵的形式发展。
因此,提高离合器的可靠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适应发动机的高转速,增加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能力和简化操纵,已成为离合器的发展趋势。
汽车传动系的设计对汽车动力学和燃油经济性有重大影响,而离合器又是汽车传动系中的重要部件。
在离合器设计中,合理的选择离合器的结构形式和设计参数不仅保证了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转矩,还使其有足够的使用寿命。
1汽车离合器的整体描述1.1离合器的概述离合器为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飞轮壳内,用螺钉将离合器总成固定在飞轮的后平面上,它的输出轴就是变速器的输入轴。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根据需要踩下离合器或松开离合器踏板,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或逐渐结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变速器输入的动力。
1.1.1离合器的基本组成一般由主动部分(飞轮、离合器盖、压盘)、从动部分(从动盘)、压紧机构(压紧弹簧)和操纵机构(分离叉、分离轴承、离合器踏板、传动部件)等四大部分组成。
1.1.2离合器的功用和分类离合器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连接的总成,其主要功用是切断和实现发动机对传动系的动力传递,保证汽车起步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平顺的结合,确保汽车平稳起步;在换挡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分离,减少变速器换挡齿轮之间的冲击;在工作中受到较大的动载荷时,能限制传动系所承受的最大转矩,防止传动系各零件因过载而损坏;有效地降低传动系中的振动和噪声。
汽车离合器有摩擦式离合器、液力耦合器、电磁离合器等几种。
目前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干式盘形摩擦离合器,按从动盘数目不同可分为单片离合器、双片离合器和多片离合器;按压紧弹簧布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周置弹簧离合器、中央弹簧离合器和斜置弹簧离合器;按弹簧形式不同可分为圆柱螺旋弹簧离合器、圆锥螺旋弹簧离合器和膜片弹簧离合器;按作用力方向不同可分为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和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
1.1.3离合器的设计要求为了保证离合器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设计离合器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1)在任何行驶条件下,既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并有适当的转矩储备,又能防止传动系过载。
(2)结合要完全、平顺、柔和,保证汽车起步时没有抖动和冲击。
(3)分离时要迅速、彻底。
(4)从动部分转动惯量要小,以减轻换挡时变速器齿轮间的冲击,便于换挡和减小同步器的磨损。
(5)应有足够的吸热能力和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以保证工作温度不致过高,延长其使用寿命。
(6)应能避免和衰减传动系的扭转振动,并具有吸收振动、缓和冲击和降低噪声的能力。
(7)操作轻便、准确,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
(8)作用在从动盘上的总压力和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在离合器工作过程中变化要尽可能小,以保证有稳定的工作性能。
(9)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动平衡,以保证其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10)结构简单、紧凑,质量小,制造工艺性好,拆装、维修、调整方便等。
1.2摩擦离合器的组成主动部分:包括飞轮、离合器盖、压盘等构件。
这部分与发动机曲轴连在一起,离合器盖和飞轮用螺栓连接,压盘与离合器盖之间靠弹性传动片传递转矩。
从动部分:从动部分是由单片、双片或多片从动盘所组成,它将主动部分通过摩擦传来的动力传给变速输入轴。
从动盘由从动盘本体、摩擦片和从动盘毂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压紧机构:压紧机构主要由螺旋弹簧或膜片弹簧(又称碟簧)组成,与主动部分一起转动,它以离合器盖为依托,将压盘压向飞轮,从而将处于飞轮和压盘间的从动盘压紧。
操纵机构:操纵机构是为驾驶员控制离合器分离与结合程度的一套专设机构,它是由位于离合器盖内的分离杠杆(在膜片弹簧离合器中,膜片弹簧兼起压紧弹簧和分离杠杆的作用)、分离轴承、分离套筒、分离叉、回位弹簧等机件组成的分离机构和位于离合器壳体外的离合器踏板及传动机构、助力机构等组成。
其他部件:为了避免转动方向的共振,缓和传动系受到的冲击载荷,大多数汽车都在离合器的从动盘上附装有扭转减振器。
为了使汽车能够平稳起步,离合器应能柔和结合,这就需要从动盘在轴间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此,往往在从动盘本体圆周部分,沿径向或周向切槽。
再将分割形成的扇形部分沿周向翘曲或做成波浪形,两侧的两片摩擦片分别与其对应的凸起部分相铆接,这样从动盘被压缩时,压紧力随翘曲或波浪的扇形部分被压平而逐渐增大,从而达到结合柔和的效果。
1.3从动盘的选择对轿车和轻型、微型货车而言,发动机的最大转矩一般不大。
在布置尺寸允许的条件下,离合器通常只设有一片从动盘。
单片离合器机构简单,尺寸紧凑,散热良好,在使用时能保证分离彻底,采用轴向有弹性的从动盘可保证结合平顺。
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级轿车及微、轻、中型客车与货车上,在发动机转矩不大于1000N·m的大型客车和货车上也有推广。
双片离合器与单片离合器相比,由于摩擦面数增加一倍,因而传递转矩的能力较大;结合更为平顺、柔和;在传递相同转矩的情况下,径向尺寸较小,踏板力较小;中间压盘通风散热性差,容易引起摩擦片过热,加快其磨损甚至烧坏;分离行程较大,不易分离彻底,设计时在结构上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轴向尺寸较大,结构复杂;从动部分转动惯量较大。
这种结构一般用在传递转矩较大且径向尺寸受到限制的场合。
多片离合器多为湿式,具有结合更加平顺、柔和,摩擦表面温度较低,磨损较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但分离行程长,分离不彻底,轴向尺寸和从动部分转动惯量大,主要应用于最大总质量大于14t的商用车的行星齿轮变速器换挡机构中。
本次设计为三菱帕杰罗乘用车膜片弹簧离合器的设计,设计的原始数据为:最大转矩T=215N·m,其小于1000N·m,故选用单片式摩擦离合器。
1.4压紧弹簧和布置形式的选择周置弹簧离合器的压紧弹簧均采用圆柱螺旋弹簧,并均匀地布置在一个或同心的两个圆周上,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过去广泛应用于各类汽车上。
此结构的弹簧压力直接作用在压盘上,为了保证摩擦片上压力均匀,压紧弹簧的数目要随摩擦片直径的增大而增多,而且应当是分离杠杆的倍数。
因压紧弹簧直接与压盘接触,易受热回火失效。
当发动机最大转速很高时,周置弹簧由于受离心力作用而向外弯曲,使弹簧压紧力显著下降,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能力也随之降低。
此外,弹簧靠在其定位座上,造成接触部位严重磨损,甚至会出现弹簧断裂的现象。
中央弹簧离合器采用一至两个圆柱螺旋弹簧或用一个圆锥弹簧作为压紧弹簧,并且布置在离合器的中心。
由于可选较大的杠杆比,因此可得到足够的压紧力,且有利于减小踏板力,使操纵轻便;压紧弹簧不与压盘直接接触,不会使弹簧受回火失效;通过调整垫片或螺纹容易实现压盘对压紧力的调整。
这种结构较复杂,轴向尺寸较大,多用于发动机最大转矩大于400~500N·m的商用车上,以减轻其操纵力。
斜置弹簧离合器的弹簧压紧力斜向作用在传力盘上,并通过压杆作用在压盘上。
这种结构的显著优点是在摩擦片磨损或分离离合器时,压盘所受的压紧力几乎不变。
与上诉两种离合器相比,它具有工作性能稳定、踏板力较小的突出优点。
此结构在总质量大于14t的商用车上已有采用。
膜片弹簧离合器是由一种弹簧钢支撑的具有特殊结构的蝶形弹簧,主要由碟簧部分与分离指部分组成。
膜片弹簧具有较理想的非线性弹性特性,弹簧压力在摩擦片允许磨损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因而离合器传递的转矩大致不变;兼起压紧弹簧和分离杠杆的作用,结构简单、紧凑,轴向尺寸小,零件数目少,质量小;高速旋转时,弹簧压紧力降低很少,性能很稳定;以整个圆周与压盘接触,使压力分布均匀,摩擦片接触良好,磨损均匀;易于实现良好的通风散热,使用寿命长;膜片弹簧中心与离合器中心线重合,平衡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