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含解析)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1讲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1讲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db8a4203d8ce2f00662396.png)
2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3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一个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 两大阶段: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 三大线索: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 制度的演变。
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 极
②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
13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 过来的先进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 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 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一再复制。
——曹兵武《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
21
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 (1)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秦统 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分封制消亡。但后世许多封建王朝也实 行过分封制,例如西汉、西晋、明代等,大多时候分封制只是郡县 制的补充。 (2)分封制使被分封的诸侯国将以商周为中心的核心文化传播到 了各地,将各地的四夷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促进了中国早期 中华文化的形成。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9
[思考] 史料一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说 明了什么问题?
[解读] 史料一中“用盟约维持关系”“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 主从关系”是最关键的信息,说明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松散, 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
[试答] 特点:分封制下周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没 有形成严密的从属关系。说明:诸侯拥有较大独立性,这是分封制 走向瓦解、诸侯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
22
(3)分封制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区域文化。我国各省份的简称有些就源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名称:如 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等。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https://img.taocdn.com/s3/m/00f110f0c77da26925c5b083.png)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单元概览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内容建立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早期政治制度体系,将政治隶属关系与血缘关系结合起来,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是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时期,秦朝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西汉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古代政治制度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包括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枢权力机构、以科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和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代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主旨(1)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基本特点是以血缘为基础,家国一体(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一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夏商的行政制度⎩⎪⎨⎪⎧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内容对象把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权力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影响积极 巩固王权,加强统治;开发边区,扩大疆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后来加剧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削弱了王权轻巧识记 分封制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目的:巩固统治。
两点内容:土地和人民。
三个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四大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三、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必修1【第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必修1【第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2b9aa815a8114431b90dd8a0.png)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调研·单元解读
最新考纲展示 课标要求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 宗法制、分封制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始皇帝、郡县制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3.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 变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 加强:内阁、军机处 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 ①分封对象的多样性,主要有同姓王族、异姓功臣、先代 帝王后代,以同姓王族为主体。 ②以血缘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③土地和人民是分封的主体内容。 ④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 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⑧ ________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是把⑨________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 制度。 (3)核心:⑩________继承制。 【解读】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存在双重关系,在亲 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高考复习导航 本单元是高考多年重点命题区域。2013年高考中,从题 型看,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从考查内容看,早期中国的政 治制度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都有涉及。从考查对象 看,有对相关历史概念的考查,如重庆卷考查内阁制;有对 历史发展趋势的考查,如山东卷考查秦汉至宋元政治制度变 革趋势;有对某一历史问题的发展过程的考查,如天津卷考 查西汉初年政治制度;有对历史地图的考查,如全国新课标 Ⅰ
3.(2013·海南)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 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1讲 商周与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岳麓版必修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1讲 商周与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岳麓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41b6cd2d3169a4517723a3f5.png)
利用史实支撑法解答选择题
【内涵释义】 适宜运用此种方法解答的选择题常见的设问呈现方式主
要有“主要依据是”、“主要表现是”、“文中所说的
‘„„’是指”、“所说制度(政策、朝代等)是”、“能论证(佐证、说
明、表明、反映)„„的是”、“图中的信息(事件、现象)是指”、“历史 时期(历史阶段)是”、“背景(原因、条件、因素)是”、“正确或错误的是 ”等。 【解答策略】 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首先要审好题目的求答项,根据设问
2.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是新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方法 之一,要证明秦实行郡县制度,除了史料二之外,还要什么 证据? 【提示】 实物:秦朝典籍或印章等;其它史学著作中的相关论述等 。
【突破提示】
图示法
【突破归纳】 1.分封制的特点 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或功臣;等级森严;受封者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权利),但要对上一级尽一系列义务;诸侯国为西周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 2.宗法制的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是相对的;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提示】
宗法制。特点:血缘宗亲、等级分明,族权与政权密切结合。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史料一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
办于上”。„„“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
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史料二 “略取南越陆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徒民五十万
【答案】
C
2011年高考对这一知识考查的不多,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学科热点地位仍 不可轻视。备考时重点关注以下角度: 1.知识角度:亲疏远近、家国一体、忠孝观念以及嫡长子继承制的表现等 。分封制的对象、内容、影响以及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辩证关系。 2.史观角度:由于宗法制和分封制与社会生活结合的紧密性,命题专家便 可从真切的社会遗存或民间的史料着手,渗透对社会史观的考查。 3.史料角度:对宗法制的考查可能会设置新颖史料,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 能力和关注现实的情感价值观,其史料主要表现在祭祖类上,如家谱、家族牌 匾等等。 4.热点角度:宗法制显著的血缘宗法色彩容易唤起人们追念先祖、心向团 圆的内心情感,这有利于家庭的亲睦和社会的和谐,同时对于海峡两岸的和平 统一有深远意义。 5.区域历史角度:山东世称“齐鲁”,这得名于西周在山东封立的两个重 要诸侯国鲁国和齐国。 (1)春秋时,分封制遭到破坏。经过管仲改革,齐国成为东方大国。公元前7 世纪中期,齐恒公在葵丘会盟,成为霸主。战国时,田氏代齐。 (2)鲁国是西周初年有影响的诸侯国,是当时保持西周典制最完备的诸侯国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53c17f11ed630b1c59eeb562.png)
考点一
2.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
诸侯墓,出土了
D
只有周天子才能使Βιβλιοθήκη 的九鼎。这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考点一
答案 D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涉及 继承问题,属于家 族内部层面,而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的是礼器的使用,故A 项错误;分封制 度强调的是封邦建国,属于国家政治层面的制度,而材料 只是涉及礼器 的使用,属于社会礼仪规范层面,故B项错误;C项明显错 误;材料中诸侯 使用只有周天子才能享有的九鼎,诸侯的僭越破坏了礼
治化 姓氏方 姓氏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父权和族权为象征的,是带有阶级 面 等级的宗法制的反映 观念 宗法制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促使中国文化成为伦理型文化
考点一
5.宗法制度的瓦解
(1)小宗上升发展,大宗沉沦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王室内部,
周幽王废储君嫡长子而改立庶子,这是西周灭亡的原因
立的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 联合同姓及异姓贵族在权力和财产
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核心内 方面的再分配制度。核心内容是规
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定了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力和义务
技巧 材料中凡是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材料中凡是涉及这方面的内容,都要
考点一
概念阐释 “家国同构” (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 有共通性,均以 “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 (2)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 家庭、家族内, 父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 至大。简而言之, 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6224f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b.png)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占卜是商代统治者通过贞人(专职占卜的人)借上天以神化王权的一种手段。
从已发现的卜辞来看,商代前期占卜的范围非常广泛,多为贞人解释和发布;但后期的范围却大为缩小,多为商王行止的记录。
这反映出( )A.商代后期政局更加稳定B.商王的权力在不断增强C.宗教祭祀活动逐渐减少D.神权与王权正走向分离解析:选B。
在商代前期,占卜的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到了商朝后期,其占卜的范围大大缩小,由此可知到商朝后期,商王的权力有不断加强的趋势,故选B项。
题干内容没有涉及其政局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题干内容涉及的是占卜范围和内容的一些变化,没有涉及宗教祭祀活动的情况,排除C项;在先秦时期,神权与王权结合得非常紧密,并没有分离的趋势,排除D项。
2.(2020·北京丰台区二模)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地,称邶国。
史书记载“殷民大悦”。
后武庚叛乱被杀,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地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未参加叛乱的纣王之兄微子启,国号宋。
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强化血缘认同B.维护社会稳定C.实现贵族平等D.加强直接管理解析:选B。
由材料“武庚叛乱被杀,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地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未参加叛乱的纣王之兄微子启”可知,此举可以削弱叛国势力,维护社会稳定,故选B项;宗法制强调血缘认同,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出贵族间的平等关系,排除C项;分封制并未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排除D项。
3.(2021·福建莆田模拟)卫国为殷商故地,周初分封卫国时,周公命始封君康叔对卫地的周人犯酗酒罪即“予其杀”,而对殷商遗民,则“毋庸杀之,姑惟教之”。
据此可知,周初( )A.形成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B.对殷商遗民实施怀柔政策C.采用儒法并施的治理策略D.承袭殷商的地方治理模式解析:选B。
周公命康叔对卫地的周人犯酗酒罪即“予其杀”,而对殷商遗民,则“毋庸杀之,姑惟教之”,这说明周初对殷商遗民实施了怀柔政策,以巩固统治,故选B项。
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
![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14b703f90f76c660371ab4.png)
考纲展示
课标呈现
商周时期的政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
治制度 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权的承袭 (1)沿用夏朝的_王__位__世__袭__制__:王位传承实行_父__子__相__传___
和兄终弟及。 (2)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__神__秘_____色彩。
2.概况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__土__地__和__人__民____分别授予王族、功
对象 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_随__从__作__战____、交纳贡赋
义务 和朝觐述职 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
权利 派赋役等
3.瓦解: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 。建立在井田制根底上的分封制走向瓦解。
2.政治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___神__秘_ 色彩。
3.行政管理 (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__侯__和__伯___,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周朝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的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1.目的:进展__有__效__的__统__治___,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要点一 分封制的特点、作用及瓦解 [史料探究]
史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 过去成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 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 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3.分封制的瓦解 (1)原因 ①经济上: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封建制经济超越奴隶 制经济。使分封制失去了继续存在下去的经济根底。 ③文化上:诸子百家争鸣为当时治理天下提供了多种 方案,为分封制瓦解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8764216647d27284a73513e.png)
主题三 家国同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 殷墟出土的很多甲骨卜辞表明商王亲自主持占卜和祭祀,是宗教活 动的主体。这毫无疑问地表示商王被认为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是神的使者, 从而使人们认为他的权力和地位是神授的。商王及附属国统治者,既以神权 巩固自己的世俗地位,又以世俗权力率民敬神,二者始终共生并存,相得益彰, 形成极富个性的商文化。 材料二 (西周时期)这种层层相属的宗法关系,使族权和政权合一。于是,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 亲,皆有等衰”。(《左传》)奴隶主贵族的等级制度,就是依据这种宗法关 系来确立的。这样就形成了奴隶制国家的体制。
3.备考策略:(1)分封制和 宗法制,作为政治制度早 已在春秋战国后解体。但 是,作为思想观念却一直 存在于中国社会中,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要重点关注分封制 和宗法制对华夏文明的作 用,特别是对秦统一的影 响,比如“天下一家”的 文化心理认同。(2)坚持 论从史出,从具体的历史 现象中找寻分封制和宗法 制的“影子”。
深化拓展 分封制的影响 1.对西周统治 (1)积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 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同时扩大了统治区 域;打破了殷商时代各方国聚族而居的血缘政治状态,为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 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华夏族的生长聚合。 (2)消极方面:通过分封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用宗法血缘关系维系的政治军事同 盟,各诸侯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王室实力一旦削弱,就 必然形成诸侯割据局面,危及统一和安定。
二者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分封的依据,二 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礼乐制则是保证二者稳定推行的工具
2021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2021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https://img.taocdn.com/s3/m/5ccefcdacfc789eb162dc8ba.png)
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实立考点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国家出现,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1)政治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2)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王朝具有很浓厚的神权色彩。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目的:对被征服的广阔地区进展有效统治。
(2)内容①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亲族、功臣、姻亲和先代贵族,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②受封诸侯有为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阔的国家。
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概念阐释]“封建〞的含义有两种含义:一是国家构造,指的是西欧的中世纪和中国夏商周时期分封制的国家构造,夏商时期以中央王朝和万千方国结合的方式出现,周朝那么以天子和诸侯国的形式出现;二是社会形态,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根底的社会形态,中世纪的欧洲和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的中国就是这种社会形态。
2.宗法制度(1)目的:稳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核心(即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大宗和小宗两个体系。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5)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③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轻巧识记]宗法制的几个要点(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那么:“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27a1e032ba1aa8114431d9b6.png)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形成体系把握要点1.有关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4个关键点(1)三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2)两对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互为表里关系,大宗和小宗的相对关系。
(3)三个表现:宗族生活政治化,政治生活等级化,等级观念生活化。
(4)两个结合:血缘和政治相结合,王权和族权相结合。
2.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5个关键点(1)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2)一个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4)两层官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5)四个统一:统一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一文字。
课题(一) 分封制和宗法制[回扣教材知识]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国家出现,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2.商朝二、西周的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含义: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前提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对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
3.概况4.作用(1)进步性①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
③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严密,是一种制度创新。
(2)局限性: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含义: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46024d158f5f61fb73666a4.png)
须承认周王权威,为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
贡赋和朝觐述职。 并承担义务,臣属关系更明确。
(6)关系:周王是天下共主,诸侯承认周王的权威,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地方管理制度——分封制(封邦建国) (7)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周的统治范围;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巩固了周 王室的统治,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④贵族统治阶层内部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秩序。
特别提醒: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春 秋战国的诸侯争霸是分封制瓦解的表现和原因。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地方管理制度——分封制(封邦建国) (9)对后世影响: 西周的分封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由部落联 盟时代遗留下来的以分散和割据为特征的众国林 立的局面,但却大大加强了周王对诸侯的统属关 系,向着后来形成的中央集权专制国家迈进了一 大步。(过渡)
(西周:前1046~前770
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前770~约前475 战国:约前475~前221】
周朝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地方管理体制——分封制(封邦建国)
(1)目的: (2)对象: (3)办法: (4)主要诸侯国: (5)权利和义务: (6)作用: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分封制的目的 史料:封建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 蔽周室。——顾炎武 【信息解读】本史料中的“封建”,指分封制,
财产和土地继承问题
(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进行权力、土地、 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 (2)内容: 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②大宗、小宗体系(相对关系);大小宗关系既 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
考点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刷透(古代中国史)
![考点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刷透(古代中国史)](https://img.taocdn.com/s3/m/d139c82028ea81c759f578b7.png)
考点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普查讲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从西周分封示意图中提取历史信息把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1)《周礼》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
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
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
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由此可见,在分封制下( )A.按不同等级授予贵族土地B.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结合C.按血缘关系授予贵族土地D.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2)(经典题,4分)周代分封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2.从保证统治稳定和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角度把握分封制的影响(3)(2021全国Ⅰ,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4)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该学者揭示了(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3.通过对“宗”字含义的剖析及“家族血缘”特征的认识,理解宗法制的作用及影响(5)(经典题,4分)“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6)(2021江苏单科,3分)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202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02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19503900b4e767f5bcfce5b.png)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导学案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商朝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1)王位世袭制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首先,它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
其次,以神权为依托,象征权力与威严的器物和建筑,如大型宫殿等的出现,表明“天下共主”的帝王专制雏形出现。
再次,反映尊卑与贵贱的各类墓葬、青铜制品也大量出现,意味着社会基本秩序建立。
(2)王位世袭制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1占卜的方式决定。
(3)继承方式: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1)中央:设有□2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周朝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
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把一定的□3土地和□4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面对商人遗族威胁,藩屏周室所需,以拱卫周王室,使权力分配由商向周转移,即天下归周。
(3)分封对象:①首先是□5王族,这是分封的主体,受封之地居于□6富庶之地或□7战略要地。
如鲁、晋、卫、燕等,这使得封国宗亲化,以实现“选建明德(王室亲族),以藩屏周”。
②其次是功臣,这一方面显示王的恩德,另一方面用姻亲拉拢功臣以巩固统治。
例如姜尚,“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④第三类分封对象是□8古代帝王的后代。
如宋国,其有自己的族属和部众,在其原统治地区的族群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对其分封并与之联姻,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族众的融合和对其进行统治,也有利于“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
(4) 诸侯权力和义务:诸侯享有在封国内世袭统治、对下属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
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5)分封制的积极作用:①稳定了□13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14统治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展示2017-2019全国卷考查视角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019·全国卷Ⅰ(选择)王位继承制(商周变化)2019·全国卷Ⅲ(选择)宗法制(遗存影响)2018·全国卷Ⅱ(选择)商汤灭夏(原因)2017·全国卷Ⅰ(选择)分封制(文化影响)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019·全国卷Ⅱ(选择)秦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19·全国卷Ⅰ(选择)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2019·全国卷Ⅲ(选择)北宋募兵制2019·全国卷Ⅲ(非选择)汉朝国家治理2018·全国卷Ⅰ(选择)唐代藩镇2018·全国卷Ⅱ(选择)唐代三省六部制2018·全国卷Ⅲ(选择)宋代科举制2017·全国卷Ⅰ(选择)西汉解决王国问题2017·全国卷Ⅱ(选择)魏晋官修史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018·全国卷Ⅰ(非选择)宋明清地方治理(乡约制度)2017·全国卷Ⅱ(选择)明代君主专制异化(宦官专权)命题分析1.先秦、汉唐、明清三个时段选择题命题量大体相当,非选择题一般出自汉唐或明清。
2.注重考查重要政治制度的传承、发展及内涵。
3.突出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与解释等素养。
4.与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相关主题切合度日益明显。
备考建议1.注意政治制度在时空转化中的演变,从历史传承角度设问思考。
2.挖掘教材隐性内容,构建知识内在联系。
3.关注新课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本专题知识的结合。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传承制度。
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
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结合的特点。
3.商朝行政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称为外服或方国)。
[巩固自查]从下图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答案:上述图示显示:夏王朝实行的是王位世袭制,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含义。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
2.目的。
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3.概况。
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定期纳贡述职,随王作战征伐诸侯权利在封疆内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对周代的影响。
(1)积极影响(周代初期)。
①巩固了王权和地方统治,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②推动了边区开发,扩大了疆域。
③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加速了民族融合进程。
(2)消极影响。
造成周代后期的诸侯割据局面,成为周代衰微的制度因素。
[识记导图]分封制的演变及实际效果[易错修正]分封制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建立。
答案:西周封邦建国,封建诸侯将家与国紧密结合,形成“尊王”“天下共主”的大一统观念,进而推动文化认同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建立。
(二)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含义。
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分为大宗和小宗,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4.特点。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家国合一(家国一体)。
5.对周代的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分封制推行。
[易错修正]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是绝对的。
答案: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则是小宗。
在卿大夫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成为士的大宗。
[识记导图]图解宗法制与宗法观念的关系和区别[巩固自查]根据下图信息,宗法观念有什么现代价值?答案:宗法观念已经渗透到当今中国社会的管理和家庭生活,对我国社会和谐和家庭结构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1.目的。
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概念。
(1)“礼”: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2)“乐”: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
3.内容。
各种礼乐制度,即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要求不同等级遵守礼制,不得僭越。
4.影响。
有利于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5.瓦解。
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识记导图]图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的关系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姬(周)宗法制——家庭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嫡(宗)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序(心)1.“家国同构”。
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
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庭治理的形式扩大到“国”的范围。
它使族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使家族和宗族同时享有政权和族权的双重权力。
2.贵族政治。
夏、商、西周时期,国家政权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他们依靠血缘和出身世代享有世袭的特权。
这就是历史上的世卿世禄制,这一时期的政治被称为“贵族政治”。
核心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史料1:西周分封诸侯战略示意图[史料探究]依据史料1,指出分封制在对象、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史料研读]分封对象:“成王弟、周公子、功臣、殷商贵族后代”等信息,体现了分封对象的多元化,同时体现了贵族政治色彩;图中显示分封对象姬姓占比大,说明分封制具有血缘政治特征。
分封空间:从地域空间看,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和战略要地,起到拱卫王室的作用;部分封国位于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由此可以推断,分封制有利于拓展周代的疆土,推动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
封国名称:鲁、齐等封国名称联想到山东地区别称齐鲁大地,山东简称鲁,这折射出分封制对地理称谓产生了影响,山东简称鲁而非齐,说明分封制具有严格的等级观念;诸多封国名称与中国姓氏一致,这折射出分封制对后世姓氏文化在内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料2:西周王朝建立后,历经周公、成王、康王三世的经略,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族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逐渐建立起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主要是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决策下,分封同姓、异姓诸侯来巩固国土,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进而演变成一种……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史料探究]根据史料2,指出西周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史料研读]材料信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体现统一性;“大小相系、上下藩屏”体现集权性;周代“实际上控制力有限”“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体现分散性的特点。
由此可以推导得出,西周形成周王天下共主的局面,同时中央集权尚未形成,但为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1.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阶级关系: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
(4)政权特征:具有血缘政治和贵族政治特色;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2.分封制的影响。
(1)对周代统治。
①使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初期起到了拓展疆土、巩固统治的作用。
③为后期地方诸侯割据埋下了隐患。
(2)对中国社会发展。
①为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文化认同基础。
②影响着后世皇权专制和皇权至尊的皇族分封体制。
③促进四夷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促进了中国早期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华夏族的生长聚合。
④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如我国各省份的简称有些就来源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名称: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等。
⑤分封制对中国的风俗文化影响深远。
如中国的很多姓氏来源于古代的封国或封地名称,如姓氏中的齐、鲁、赵、燕、晋、秦、楚等;战国时秦国与晋国曾联姻,后世就把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
(2017·全国卷Ⅰ)周灭商之后②,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③。
分封④()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①⑤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明素养]本题从西周初期的分封切入,考查分封制在推动文化交流与认同方面的作用,凸显了唯物史观①、时空观念②、史料实证③、历史解释④、家国情怀⑤的学科核心素养。
[研题干]周灭商之后→西周初年;分封制→地方行政制度;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同为姬姓;河南、山东、北京→王畿之外的不同地方。
[辨选项][深发掘]中国古代的国家认同主要是一种文化认同。
人们恪守一种以文化差异为区分的国家观念,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面貌,使之成为中国的象征;这种文化的获得,或者是向这种文化的靠拢,则成为是否获得华夏族资格(即中国资格)的主要判断依据。
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基础的价值取向,为中国数千年来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坚实的信念和基础。
文化认同具有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规范社会行为、培育并强化统一意识、凝聚民族精神等功能。
1.(2019·全国卷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解析: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A项错误;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C项错误;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D项错误。
答案:B2.(2019·全国卷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解析:材料中的“孝”“悌”“乐”“礼”等属于道德伦理范畴,都是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强调继任者的“才”,B项错误;“郡县制”是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C项错误;“察举制”重视“孝”,但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