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信息系统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1.2 数据的基本类型
1. 静态数据 静态数据是指很长时间内保持不变的数据,例如图书类型、计量单 位、货币类型、民族、政治面貌、职称、学历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静态数据是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在信息系统第一次运行 之前就必须收集完成,静态数据一般都有现成的标准代码。 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静态数据的“静态”只是相 对的,因此也要定期维护静态数据,保持其准确性。 2. 动态数据 动态数据是指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数据,例如借阅数据、 罚款数据、实发工资、销售额等。 3. 中间数据 中间数据是根据用户对管理工作的需要,由信息系统按照人们设定 的逻辑程序,综合上述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经过计算、汇总,形 成的各种报表或图表。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供管理人员 掌握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和决策。例如图书借阅排行数据、 图书类别统计数据等。
信息可以通过各种传输手段向外传输,其传输的速度直接影响信息的使用价值。
除了以上主要的特性之外,信息还具有抽象性、转化性、相对性、滞后性等特性。
7
2.2 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
2.2.1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就是确认和获取新产生数据的过程,是为 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信息,而对其进行吸收和集中, 以便进一步对信息的加工、存储、传输和共享提供原 料。
5) 不对称性
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指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接收者所拥有的信息量是不同的,接收者得到某一 事物的信息是有限或不完全的。
6) 价值性
信息具有使用价值,它能够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需要。信息是商品,不仅 具有使用价值,当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进入市场后,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交换价值。
7) 可传输性
16
2.5.3 准备图书数据
准备的图书数据如表2-18所示。
17
2.5.4 准备读者数据
图书管理系统的读者数据如表2-19所示。
18
2.5.5 准备借阅数据
图书管理系统的借阅数据如表2-20所示。
19
2.5.6 准备罚款数据
图书管理系统的罚款数据如表2-21所示。
20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数据与信息的区别,数 据的基本类型,信息的基本特性;数据采集的 作用、方法和数据获取的新技术;数据编码的 作用和类型;编码设计的原则和步骤以及数据 编码标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实例分析了信息 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与编码方法,为后面章节 信息系统的应用做好数据准备。
5
2.1.3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类、排序、查询、维护(录入、修改和删除)、 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将数据转换为信息的过程。 1. 数据处理的目的 (1) 把原始数据转换为易于分析、传递、加工及处理的形式。 (2) 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根据应用需求,提取有用信息,为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3) 把编辑后的数据存储起来,供以后使用。 2. 数据处理的基本任务 (1) 数据采集:依据信息系统的需求,采集相关数据。 (2) 数据转换:把采集的数据,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形式。 (3) 数据输入:将数据输入信息系统中。 (4) 数据筛选:根据用户需求,对数据进行筛选、分类和排序。 (5) 数据组织:把具有某种逻辑关系的数据组织起来,以某种方式存放在计算机存 储器中。合理组织数据,可以使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并且占用的存储空间变小。 (6) 数据加工:根据用户需求,对数据进行加工,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等。 (7) 数据存储: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一般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中。 (8) 数据检索:根据用户需求,检索相应的数据。 (9) 数据发布:通过网络把数据发布给相关的部门与人员。 (10) 数据输出:将数据以需要的格式预览或打印输出。
10
2.3 信息系统的数据编码
2.3.1 数据编码概述
1. 数据编码的作用
1) 使数据输入简单方便 2) 保证数据定义的唯一性 3) 便于计算机检索和处理 4) 编码可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2. 数据编码的类型
1) 序列码 2) 区间码 3) 分组码 4) 助记码
11
2.3 信息系统的数据编码
2.3.2 数据编码设计 1. 编码设计的原则 1) 唯一确定性;2) 整体性和;3) 易于识别和记忆;4)可扩充性; 5) 简明性和效率性;6) 标准化和规范化;7) 中文限制。 2. 编码设计的步骤 (1) 确定编码对象、明确编码目的。(2) 选用标准代码。(3) 设计编码 结构。 (4) 设计编码校验。(5) 编制编码表。(6) 编写编码设计书。 3. 数据编码标准 (1) 分类原则。对信息所进行的分类主要依赖事物的哪些特征,采用 的是什么样的分类方法或分类结构。 (2) 编码方法。标准所采用的代码类型、代码结构以及编码方法。 (3) 分类项表和代码表。按分类结构列出的分类项的代码表。 (4) 进一步编码的方法。
12
2.4 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2.4.1 人员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1. 民族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2. 籍贯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3. 政治面貌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4. 学历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5. 学位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6. 职称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2.4.2 图书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1. 图书类型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2. 出版社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6
2.1.4 信息的基本特性
1) 客观性
客观性是信息的首要特性,是指信息所反映的内容,是对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运 动状况或存在方式的真实描述。
2) 共享性
信息的共享性是指信息资源可以为不同的接收者共同享用。
3) 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信息的价值会随着时间呈反方向变化。
4) 层次性
信息的层次性是指一个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需的信息是不相同的。高层管理者所需 的信息主要来自于组织外部,即所谓的战略信息;中层管理者所需的信息,主要来自于组 织内部,即所谓的战术信息;而基层管理者所需的信息是用于组织内部日常作业控制的信 息,即作业控制信息。
2.2.2 数据采集的作用
1) 数据采集是信息处理的基础 2) 数据采集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信息加 工的数量和质量 3) 数据采集是信息化的关键环节
8
2.2 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
2.2.3 数据采集的方法 1. 人工采集 人工采集数据的方法有多种,比较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统计资料法:通过单据、凭证、报表等途径,获取所需的数据。 (2) 实地收集法:到生产、流通、库存等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所需的数 据。 (3) 市场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电话咨询等方式收集数据。 (4) 网络获取法:通过因特网获取所需的数据。 (5) 阅读分析法:通过阅读有关文件、报刊杂志获取各种数据。 2. 联机自动化采集 联机自动化采集数据是采用自动化装置来实现的,主要是指将某种测量设备、 计算机装置直接与电子数据处理系统连接,利用电磁、光电、声电、电热等 感应及机械原理等,将所需的有关数值或状态数据直接送入计算机数据处理 系统,不经过人工测量、记录和整理,而由计算机直接处理。 3. 网络渠道采集 网络渠道采集通常利用局域网或因特网,从网上获取有用的信息。网络渠道 是一种既快捷又经济的数据采集方式,但也受设备、时间和安全性等条件的 限制。 4. 信息系统采集 通过其他的信息系统或信息系统的其他模块获取所需的数据。
项目名称 还书每逾期一天罚款(单位:元) 读者预借资料有效期(单位:天) 每次启动系统时自动打开逾期借阅列表 无人操作自动进入离开状态 自动离开的空闲时间(单位:分钟) 0.5 10 1 1 30 数 量
15
2.5.2 准备用户数据
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数据如表2-15所示 用户权限数据如表2-16所示 读者等级数据如表2-17所示
2.4.3 商品流通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1. 计量单位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2. 货币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3. 运输途径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4. 客户类型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13
2.5 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准备
本节为第3章图书管理系统的操作应用准 备数据。
14
2.5.1 准备系统参数
图书管理系统的参数设置如表2-14所示。
本章知识要点
(1) 数据与信息; (2) 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 (3) 信息系统的数据编码; (4) 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3
2.1 数据与信息
数据(Data)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或观测后记载下来的一组 可识别的符号,是对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真实属性的记录, 它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数量和特征。 信息是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一种反映,是客观事物的特征 通过一定物质载体的反映,它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 价值。 信息与数据是信息系统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它们既相互联 系,又相互区别。 首先,数据是构成信息的原材料,是记录下来可以鉴别的 符号;而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这种数据对接收者的行 为有现实或潜在的影响,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其次,数据与信息有时是相对的,一种数据经加工后成为 下级部门或管理人员决策时采用的信息,而对于上一级部 门或高层管理人员来说又可能是数据。
2
第2章 信息系统数据的采集与编码
【本章知识导航】 本章知识导航】 知识技能目标
(1) 了解数据与信息的区别、数据的类型和信息的基本特性。 (2) 了解数据采集的作用、方法和数据获取的新技术。 (3) 了解数据编码的作用、类型,熟悉编码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4) 了解数据编码的标准。 (5) 学会收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
21 同步训练
任务描述
实地调查一家电脑销售公司或家电销售公司,了解商品入库与 销售情况。收集公司、公司部门、公司员工、供应商、客户、 商品、仓库、商品入库、商品销售等方面的数据,设计合适的 表格,将所收集的数据填入表中。
参考资料
1) 公司的基本信息 2) 公司部门的基本信息 3) 员工的基本信息 4) 供货商的基本信息 5) 客户的基本信息 6) 商品的基本信息 7) 仓库信息 8) 商品的入库数据 9) 商品的销售数据
9
wk.baidu.com
2.2 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
2.2.4 数据获取的新技术 1. 图像扫描技术 2. 数字照相技术 3. 条型码技术 4. 触摸屏技术 5. 手写输入技术 2.2.5 数据整理 1. 整理和分析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 (1) 分析已采集的数据能否为信息系统提供足够的支持,能否满足正常的信 息处理业务和定量化分析的需要。 (2) 分析所采集的信息的来龙去脉,目前的用途以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3) 分析现有报表的数据是否全面,是否满足管理的需要,是否正确地反映 了业务的实际物流。 2. 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将得到的数据分成输入数据类、过程数据类和输出数据类。 3. 数据汇总 1) 数据分类编码 2) 数据完整性分析 3) 将所有原始数据和最终数据分类整理出来
22
本章习题
1. 数据与信息有何区别和联系? 2. 信息系统中处理的数据一般可以分为哪几种 基本类型?各有哪些特点? 3.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基本任务? 4. 信息有哪些基本特性? 5. 数据采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数据采集有哪 些基本方法? 6. 数据编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数据编码的基 本步骤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