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项五《咏物抒怀诗》精讲及考题演练卷

合集下载

2019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知识点真题及答案

2019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知识点真题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19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知识点真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注]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 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请试作分析。

答:(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

“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相同点: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眉峰碧无名氏蹙破眉峰碧。

纤手还重执。

镇日①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②!薄暮投村驿。

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注] ①镇日:整天,从早到晚。

②只:孤独的。

(1)“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既形象,又充满情感。

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2)请简要分析柳永的《雨霖铃》与这首词的异曲同工之处。

答:答案:(1)“窗外芭蕉”和“窗里人”本无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窗里人通过联想把芭蕉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与后句的雨水“心头”“滴”组合在一起。

“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在丰富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了非常强烈的感情。

具体说就是:雨水滴在叶上,也滴在心头。

2019届高考高三语文一轮五年真题专题复习练习解析版古诗鉴赏从表达技巧角度鉴赏讲义

2019届高考高三语文一轮五年真题专题复习练习解析版古诗鉴赏从表达技巧角度鉴赏讲义

从表达技巧角度鉴赏表达技巧也称艺术手法,是指作者为了强化某种效果,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情达意时所采用的各种积极手段,包括各种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四者间尤其是前三者的分界并不鲜明,部分技巧或手法有着归属上的交叉。

一、修辞方法鉴赏修辞方法,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辨认出修辞方法,二是说出表达效果。

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双关、互文等。

1.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

”比喻通常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回答时不必分清是哪类比喻,但在判断时要用心辨别。

明喻很好判断,暗喻、借喻这两种需要结合语意判断。

赏析时,应抓住本体与喻体间的关联,扣住相似处分析,可用“将……比作……”的句式。

2.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古诗主要使用前者。

(1)拟人。

拟人是指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使被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活,意蕴更加丰富。

赏析时,应注意指明事物是被拟作了人的何种特点,应结合诗歌原句尽量具体回答,可用“赋予了……以人的……”的句式。

(2)拟物。

拟物是指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写,使被描写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回答比拟手法时可以不分拟人、拟物,直接答“比拟”,但我们习惯上是要分的,如是“拟人”就答成“拟人”。

3.借代借代俗称“换名”,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物来代替。

借代的主要方式有:(1)部分代整体(如用“帆”代指船)。

(2)特征代本体(如用“旌旗”代指军队)。

(3)具体代抽象(如用“烽烟”代指战争)。

借代可以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强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赏析时可以采用“用……代指……”的句式。

4.夸张夸张是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也叫夸饰或铺张。

其作用是突出、强化某种事物或感情,烘托气氛。

赏析时,应点明被作者夸张的事物本来的面目与修辞后的状态的差别,可用“作者夸大/缩小了……的景象/情感,带来了……的效果”的句式。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 咏物抒怀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

一、主要特点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都不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的想象。

写诗,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必须写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

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作者是应当明白的。

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

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写诗,不仅要有对诗的感觉,而且要掌握写作的要领,对所写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要求,要有熟悉的掌握。

只有从理性上理解了,认识了,才能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表现。

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上述三首诗都写到蝉,也都表达了情。

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

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意思答对即可)【鉴赏资料】: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

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

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

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

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

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

“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

远,写笛声悠长。

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

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

2019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项

2019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项

2019 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项【一】【新课标I 卷】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15 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品德,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5 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庄严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愉悦心情。

B、第三句要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勇往直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德是选送的首要依照。

D、朝廷对考生寄托了殷切的希望,期望他们可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认可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赖其余考官来达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代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 分〕参照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更加见出考场的威严沉寂;③增强作者充满期望的愉悦之情。

【分析】14、试题剖析: B项说法错误。

E 项全诗流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诚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D。

15、试题剖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成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 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荒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假定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进出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朝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以后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能否?”李揆怕被拘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朝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正确贴切,由于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特别相像。

【精品文档】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

【精品文档】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全国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全国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高考备考资料_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第五课咏物抒怀学案(整理精校版)

高考备考资料_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第五课咏物抒怀学案(整理精校版)

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第五课咏物抒怀学案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第五课咏物抒怀学案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让学生初步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在学习比较中进行鉴赏。

体悟诗歌的意境和语言。

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水平。

4.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感悟、鉴赏能力。

一、基础知识(一)咏物诗1、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3、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4.高考咏物诗设题特点归纳:(1)描述对象有什么特点?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能仅仅抽象概括。

(2)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借物咏怀、托物言志)(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二)作者简介1.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文辞清丽,善用典隐喻,意韵深微,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专题07“咏物抒怀”主题-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主题考前冲刺练习(原卷版+解析)

专题07“咏物抒怀”主题-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主题考前冲刺练习(原卷版+解析)
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
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的精神。
D.“青春”指美好的时光,“青春恰自来”是说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拥有了美好的时光。
【小题2】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穿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处不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萤火虫的栖息环境,用两个叠音词描写了它的美好形象。
B.颔联用一个比喻,一个转折句,描写出萤火虫群飞、萤光闪烁的特征。
C.颈联写萤火虫在微雨中穿梭,好像要把树点燃,写出了萤火虫的活力。
D.这首咏物诗,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在描摹萤火虫中寄托了诗人的感情。
【小题2】诗的尾联用了囊萤夜读的典故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 (201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 口衔山石细, 渺渺功难见, 人皆讥造次, 岂计休无日, 何惭刺客传, 终年抱寸诚。

心望海波平。

区区命己轻。

我独赏专精。

惟应尽此生。

不著报睡名。

(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 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2)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分析】⑴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

已经 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 可。

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 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纽1日”的举动与“海波 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⑵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中"人皆"与"我独”形 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总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 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而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亳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 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故答案为:⑴“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 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⑵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诗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诗

练习2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 已经凋谢。 只有她独自开在稀疏的 篱笆旁边,让人心生喜 悦,觉得与众不同。 更不同的是她在凋谢的 时候紧紧地抱着枝头, 任北风呼啸也不凋落。
《画菊》是宋元诗人郑思肖的一首题画诗。 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 ,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 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 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 言。
马诗
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 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
李贺 于时、怀才不遇的感慨与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愤懑之情。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李贺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我的马儿戴上金子做的马笼头,
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 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
苏轼 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
若言弦上有琴声,
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 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
放在匣中何不鸣。 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
若言声在指头上, 品)。
何不于君指上听。
练习3
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
征唐王朝由强盛到衰落的沧 病柏 桑巨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
杜命甫运时局的忧虑。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蹙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

2019届人教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统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人教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统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人教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统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旅居安南杜审言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1. 请简要解说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

2. 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中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上的异同。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①凌波② 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水面之上。

1. 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

2. 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周朴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

1. 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进行赏析。

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题。

点绛唇·丙寅① 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张元幹②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③ 。

故人何处。

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

还知否。

燕将雏去。

又是流年度。

【注】①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当时秦桧执政,张元幹已去官多年。

②张元幹,南宋主战派,曾入仕途,后因词得罪秦桧被削除名籍,长期闲居。

③“暝鸦接翅啼榕树”,指傍晚乌鸦啼声不断,一个接一个回到榕树宿巢。

r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15)咏物诗

r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15)咏物诗

咏物诗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独鹤韦庄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雪翅开。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鹤褚载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

海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

1. 下列对这首作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细节描写:前诗写鹤伫立、展翅的细小动作,后诗写鹤嫌菱刺而不洗濯的细微心理。

B.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烘托手法:前诗以夕阳、沙滩、红蓼为背景烘托,后诗以溪涧、蓝天为背景烘托。

C.两诗都采用虚实结合手法:两首诗中鹤的颜色、动作为实写;两首诗都着一“应”字表猜测,是虚写。

D.两诗都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两诗吟咏鹤的形象,其实都融入了诗人内心的观照,寄托了诗人的志趣。

E.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所不同:前诗运用夸张手法,动静结合;后诗也用夸张手法,只有动态的描写。

2.两首诗刻画的鹤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答案:1.BE; 2.①前诗鹤孤独徘徊难定栖居之所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孤独失意、对未来感到忧虑的情绪。

②后诗写鹤有所避忌、一飞冲天的形象,流露出诗人洁身自好、自信能展示自身才华的志向。

解析:B项,后诗没有烘托。

E项,前诗没有采用夸张的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落梅刘克庄①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刘克庄: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起首两句便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伤的基调。

B.“可堪平砌更堆墙”一句与李后主的“砌下落梅如雪乱”意近,都写出了落梅之多。

C.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梅花当作“迁客”和“骚人”来写,颇具新意。

D.“乱点莓苔”写出了曾经高洁的梅花如今却与莓苔为伍,表现出诗人的讥讽之意。

E.“偶粘衣袖久犹香”一句笔锋一转,写出了梅花的香气经久不灭,令人感慨。

201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XXX】

201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XXX】

201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XXX】201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1.(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XXXXXX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XXX。

XXX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XXX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XXX的方式与XXX《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诗人表达了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意味着寒风终将过去,春风将拂绿枯柳,柳条轻烟般摇曳多姿。

解析】1)将“生活贫穷”改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更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心境。

诗人身处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但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表现出沉郁愤激的情感和慷慨豪迈的气概。

因此,B项符合题意。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整体理解能力。

《野歌》是唐代诗人XXX创作的一首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

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在诗人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XXX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

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XXX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专题05 古代诗歌鉴赏-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专题05  古代诗歌鉴赏-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 古代诗歌鉴赏〖2023年高考真题〗(2023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5.A 16.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

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

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

“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

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

专题05诗歌鉴赏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语文Word版含解析

专题05诗歌鉴赏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语文Word版含解析

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素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其中有佳句,吟断不有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边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怀 ,并未故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奇特。

B.山川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有了画面上大多数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赏识这幅画作,领会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详细写到苍莽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包含了赏识者的主观感觉。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能够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论?(6分)【答案】14.C15.“其中有佳句,吟断不有关”意思是画作里包含着美好的诗句,可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能够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叹,夸赞画之精妙。

【分析】14.本题考察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查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全部内容,注意联合全诗进行剖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正确,手法的讲解和艺术成效的剖析不对,语言方面主假如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认真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赏识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本题考察掌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看法态度的能,力。

联合诗歌题目、作者、说明、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剖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葱翠。

万里江山,此刻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扬在夜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包含着美好的诗句,可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联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不过言有尽而意无量,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叹之情。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咏物抒怀诗专题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咏物抒怀诗专题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咏物抒怀诗专题一、李绅《忆放鹤》忆放鹤李绅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

闲整素仪三岛①近,回飘清唳九霄闻。

好风顺举应摩②日,逸翮③将成莫恋群。

凌励坐看空碧外,更怜凫鹭老江濆④。

【注释】①三岛: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②摩:接近。

③逸翮:强健善飞的鸟的翅膀。

④濆:水边,岸边。

1.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鹤的羽毛如雪一样洁白无瑕,白鹤在池水里与白云的倒影共舞,顾影自怜,自在逍遥。

B.颔联从仪态和鸣声两方面直接写白鹤,并借仙境和云天来烘托出白鹤的俊逸神采,不同凡俗。

C.诗人认为白鹤应乘风展翅高飞,展现自己的特立独行、孤高傲世,不应贪恋安逸的群居生活。

D.本诗回忆当初放鹤的情形,前两联凸显了白鹤的超凡脱俗,后两联表达对白鹤的期许和喜爱。

【答案】1.①以翱翔碧空的白鹤与老死江边的凫鹭对比,表达了对志存高远的白鹤的喜爱和赞美,对贪图安逸(没有追求)的生命的鄙视。

②以展翅凌云的白鹤来托物言志,寄寓诗人高远的志向(不甘平庸)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解析】 “凌励坐看空碧外,更怜凫鹭老江濆”,作者以白鹤与凫鹭进行对比,一个翱翔碧空,一个老死江边,“凌励”“坐看”,表明作者白鹤的喜爱和赞美,“更怜”“老”,表现了作者对对贪图安逸(没有追求)的生命的鄙视。

“凌励坐看空碧外”,白鹤乘风展翅高飞,作者托物言志,寄寓了诗人自己特立独行、孤高傲世,志存高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C【解析】C.“展现自己的特立独行,孤高傲世”分析错误,应是“展现自己的高远志向,奋勇向上”。

二、郑觉斋《扬州慢·琼花》扬州慢·琼花郑觉斋弄玉①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

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毬。

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

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②。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

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 咏物抒怀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

一、主要特点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都不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的想象。

写诗,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必须写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

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作者是应当明白的。

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

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写诗,不仅要有对诗的感觉,而且要掌握写作的要领,对所写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要求,要有熟悉的掌握。

只有从理性上理解了,认识了,才能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表现。

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上述三首诗都写到蝉,也都表达了情。

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

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项五《咏物抒怀诗》精讲及考题演练卷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

一、主要特点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都不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的想象。

写诗,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必须写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

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作者是应当明白的。

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

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写诗,不仅要有对诗的感觉,而且要掌握写作的要领,对所写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要求,要有熟悉的掌握。

只有从理性上理解了,认识了,才能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表现。

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上述三首诗都写到蝉,也都表达了情。

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

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

没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写的物就会苍白无力。

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了,才是咏物诗应有的境界。

二、经典赏析1、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

”(《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

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

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

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

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2、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

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3、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

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

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

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

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

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

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

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

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4、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

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

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

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

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5、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

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

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三、鉴赏方法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