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基本概念1

合集下载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学 的
2006年的“SK-Ⅱ”的揭密,暴露出铬、钕等违禁重金 属。 按照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GB7916)的有关

规定,化妆品中不能含有铬、钕等禁用物质。 因为铬

是一种皮肤变态反应源 ,可引起过敏性皮 炎 或 湿 疹 , 病程 长 ,久 而 不 愈 ;而 钕 对 眼睛和黏膜有很强的

刺激性,对皮肤 有 中 度 刺 激 性 ,吸入 还 可 导 致
的量。
2020/12/3
.
10
选择毒性(selective toxicity):指一种化
毒 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
理 种类生物无害;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 学 挥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毒作用。

基 青霉素和先锋霉素等,可杀灭细菌而对人体细胞相对

无损害。 磺胺类药物对细菌有选择毒性,对人体却没有。
(4)科研放射性
2020/12/3
.
9
毒性
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称为
毒 该物质的毒性(toxicity)。 理 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 学 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的 基 而毒性较低的物质,需要较大的剂量,才呈现 本 毒性。 概 但是一个物质的“有毒”与“无毒”,毒性的 念 大小也是相对的,关键是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
学 日常化学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等;
的 农用化学品:如化肥、杀虫剂等;

医用化学品:如药物、消杀剂等; 环境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废渣中的各种化学物质等;
本 生物毒素:如动物毒素、植物毒素等;
概 军事毒物:如芥子气等战争毒素;
念 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元素等。

药学专业中的毒理学基本概念与应用

药学专业中的毒理学基本概念与应用

药学专业中的毒理学基本概念与应用药学专业中的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不良影响及其机制的科学。

毒理学在药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药学专业人员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预测和评估药物的毒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药学专业中的毒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1.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毒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化学物质、药物、环境污染物等对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的机制。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毒性、剂量-反应关系、暴露途径、毒物代谢等。

毒性是指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有害效应。

毒性可以通过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来描述。

急性毒性是指短期内高剂量暴露所引起的有害效应,而慢性毒性是指长期低剂量暴露所引起的有害效应。

剂量-反应关系是指剂量与生物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剂量越高,生物体的反应越强烈。

剂量-反应关系是毒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评估药物的毒副作用。

暴露途径是指化学物质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常见的暴露途径包括口服、吸入、皮肤接触等。

不同的暴露途径会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的毒性效应。

毒物代谢是指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代谢转化的过程。

毒物代谢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一相代谢和二相代谢。

一相代谢主要是指化学物质在肝脏中发生氧化、还原或水解等反应,使其变得更容易排除。

而二相代谢则是指化学物质在体内与胺基酸结合,形成更易排除的代谢产物。

2. 毒理学在药学中的应用毒理学在药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研发和药物治疗监测等方面。

药物安全性评价是指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进行评估和监测。

毒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毒性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剂量下的毒性反应,从而预测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药物研发是指开发新药物的过程。

毒理学在药物研发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毒理学研究,可以评估新药物的毒性潜力,为临床试验提供重要的依据。

药物治疗监测是指对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的毒性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

毒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剂量-反应关系,从而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剂量调整。

食品毒理学基础1毒物、毒性整理版

食品毒理学基础1毒物、毒性整理版

如阳性率、死亡率、发病率等。
•21
2018-10-16
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
选择毒性(selective toxicity):指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
毒 理 学 的 基 本 概 念
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害;或只对 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挥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 毒作用。化学物质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可能在于:
的摄取和释放,发挥其毒性。再如除草剂百草枯主要蓄积 在肺内,导致肺组织损伤,继而纤维化,丧失通气功能。 •23
2018-10-16
(2)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
如细菌不能直接吸收叶酸,而是利用对位—氨基苯甲酸、
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
(4)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
1
毒物及其分类
毒物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内源性毒物和外源性毒物。
内源性毒物:主要是指机体内的代谢产物。可通过自体解
毒和排泄途径排除,一般不引起明显病理变化。 外源性毒物:是指从自然环境中进入动物机体的毒物,对
于动物中毒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主要有饲料毒物、植
物毒素、霉菌毒素、细菌毒素、农药、药物与饲料添加剂、环 境污染毒物、动物毒素、有毒气体、辐射物质以及军用毒剂等。

2 毒性及其分类
毒 理 学 的 基 本 概 念
效应(effect):表示接触一定剂量的环境污染物
后,引起的机体生物学变化,分为质效应和量
效应,多用计量单位表示。量效应和质效应。
反应(response):表示接触一定剂量的环境污染
物后,产生生物学变化(效应)的个体在接触 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但是一个物质的“有毒”与“无毒”,毒性的大小也

1-2 毒理学主要基本概念

1-2 毒理学主要基本概念

第二节毒理学主要基本概念一、毒性毒性是一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数量,则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而毒性较低的物质,需要较多的数量,才呈现毒性。

物质毒性的高低仅具有相对意义。

在一定意义上,只要达到一定数量,任何物质对机体都具有毒性;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低于一定数量,任何物质都不具备毒性;关键是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量。

除物质与机体接触的数量外,还与物质本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其与机体接触的途径有关。

二、剂量剂量是决定外来化合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重要因素。

剂量的概念较为广泛,可指给予机体的数量,或与机体接触的外来化合物的数量、外来化合物吸收进入机体数量、外来化合物在靶器官作用部位或体液中的浓度或含量。

由于内剂量不易测定,所以一般剂量的概念,系指给予机体的外来化合物数量或机体接触的数量。

剂量的单位是以每单位体重接触的外来化合物数量表示,例如mg/kg体重。

1、致死量致死量即可以造成机体死亡的剂量。

但在一群体中,死亡个体数目的多少有很大程度的差别,所需的剂量也不一致,因此,致死量又具有下列不同概念。

⑴、绝对致死量(LD100)系指能造成一群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⑵、半数致死量(LD50)系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表示LD50的单位mg/kg体重,LD50数值越小,表示外来化合物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值越大,则毒性越低。

2、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 no-effect level)最大无作用剂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根据现今的认识水平,用最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亦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最大无作用剂量的确定系根据亚慢性毒性或慢性毒性试验的结果,是评定外来化合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主要依据。

以此为基础可制订一种外来化合物的每日容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mtarie, intake,ADI)和最高容许浓度(maximal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C)。

毒理学知识点总结

毒理学知识点总结

毒理学知识点总结毒理学,这门研究外源性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科学,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为您详细总结毒理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毒理学中的“毒”并非单纯指有毒物质,而是泛指各种对生物体产生有害效应的因素。

毒物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剂量是毒理学中一个关键概念。

剂量反应关系描述了生物体接触不同剂量的毒物后产生的反应程度变化。

阈值则是指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最低剂量。

二、毒物的分类毒物的分类方式多样。

按照来源,可分为天然毒物和人工合成毒物;根据作用靶器官,有肝脏毒物、肾脏毒物等;依据化学性质,又分为有机毒物和无机毒物等。

例如,一些天然存在的毒素,如蛇毒、河豚毒素等,具有强烈的毒性。

而人工合成的毒物,如农药、工业化学品等,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若不注意防护,也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三、毒物的毒性作用毒物的毒性作用表现形式丰富。

急性毒性通常在短时间内接触高剂量毒物时发生,症状明显且严重,可能导致死亡。

慢性毒性则是长期接触低剂量毒物引起的,往往症状隐匿,容易被忽视,但可能会引发慢性疾病。

局部毒性作用局限于接触部位,如皮肤刺激、呼吸道炎症等。

而全身性毒性作用则会影响多个器官和系统,导致全身性的病理变化。

四、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主要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

吸收后的毒物会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在体内,毒物会经历代谢过程,主要通过肝脏中的酶系统进行。

代谢可能会使毒物的毒性增强(称为活化)或减弱(称为解毒)。

最终,毒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肝脏、肠道等途径排出体外。

排泄速度和效率会影响毒物在体内的蓄积程度和毒性作用的持续时间。

五、毒作用机制毒物产生毒性作用的机制复杂多样。

有的毒物直接损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如强酸强碱对细胞的腐蚀。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暴露剂量:根据实际情况确 定
暴露途径:吸入、皮肤接触、 食入等
暴露频率:每天、每周、每 月等
暴露人群:成人、儿童、孕 妇等
暴露环境:室内、室外、工 作场所等
05
毒理学研究方法
体内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通过给动物注射或喂食有毒物质,观察其反应和症状
细胞培养:将细胞置于有毒环境中,观察其变化和反应 基因编辑: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变生物的基因,使其对有毒物质产生抗 性 生物信息学:通过分析生物信息,了解有毒物质对生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体外研究方法
细胞培养:将细 胞在体外培养, 观察其对毒物的 反应
动物实验:在动 物身上进行实验, 观察毒物对动物 的影响
生物化学分析: 分析毒物在生物 体内的代谢和作 用机制
毒理学模型:建 立数学模型,模 拟毒物在生物体 内的分布和作用
计算毒理学方法
计算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来描 述毒理学过程
模拟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实 验来预测毒性
毒理学是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对于推动科学 研究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02
毒物的分类与毒性
毒物的分类
按照毒性作用方式分类:神 经毒物、血液毒物、呼吸毒 物等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有机毒 物、无机毒物、金属毒物等
按照来源分类:天然毒物、 人工合成毒物等
按照毒性大小分类:剧毒、 高毒、中等毒、低毒等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分 析毒理学数据
机器学习:使用机器学习算法 预测毒性和毒理学机制
06
毒理学在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领 域的应用
毒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污染物的毒性 评估:评估各种环 境污染物的毒性, 为制定环境保护政 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污染治理:利 用毒理学原理和方 法,研究和开发环 境污染治理技术, 如废水处理、废气 净化等。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一篇: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一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一、术语:1、毒理学: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损害作用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T oxicology=T oxikon(毒物)+Logols(描述)2、食品毒理学:从毒理学角度出发,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外源性化学物质对动物的毒作用机理,检验评价食品、畜产品的安全性,确保人类安全动物毒理学: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与动物机体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3、毒物poisonor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体产生损害或者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①毒物是个相对概念马杜霉素5mg/kg6 mg/kg10 mg/kgF是必须微量元素,过多抑制骨磷酸化酶,在骨骼中形成CaF2导致低钙血症,氟斑牙。

②毒物分类:世界登记的化学物有500万种,人类接触的有6~7万种。

工业化学品:生产原料中间,副产品,废弃物。

食品中有毒物质:添加剂,防腐剂,着色(苏丹红)环境污染物:工业三废(汞,砷)(水侯病)日用化学品:化妆品,杀虫剂,洗涤剂(含磷的洗衣粉→赤潮)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除草剂,保鲜剂军事毒物:芥子气(伊拉克战争起源)4、毒素(toxin)是一类特殊毒物,由活机体产生,其化学结构不清楚。

5、中毒(tocication)机体受到毒物的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官性病变,根据病变发生快慢分为急性,亚慢性,慢性中毒。

二、毒理学的发展简史(一)中国1、最早记录毒物学知识见于《周礼》,《山海经》,《尔雅》,《诗经》。

2、汉朝,刘安撰写《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一日遇七十毒。

3、汉末《神农本草经》记载有毒植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4、明朝《本草纲目》收载多种毒物,如:砒霜,乌头,蓖麻,涉及毒物吸收及人体中毒症状。

(二)国外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瑞士药理学家、毒理学家Paracelusus(1493-1541)提出毒物剂量概念,指出所有物质都有毒,提出环境毒理学,职业中毒。

毒理学基础_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毒理学基础_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毒理学基础_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词解释绪论1、毒理学(toxicology):毒理学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2、现代毒理学:它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 3、替代法(alternatives):又称“3R”法,即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数量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一.毒理学基本概念1、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2、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3、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指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4、暴露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5、效应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映早期的生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及疾病的三类标志物,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6、阈值(threshold):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7、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外源化学物引起受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剂量来表示。

8、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ictive dose)/ 靶剂量(target dose):是指送达剂量中到达毒作用部位的部分。

第1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1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效应标志可将人体接触与环境引起的疾病提供联系, 可用于确定剂量-反应关系和有助于在高剂量接触下 获得的动物实验资料外推人群低剂量接触的危险度;
易感性标志可鉴定易感个体和易感人群,应在危险 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中予以充分的考虑。
11/26/2020
第一章 基本概念
35
第二节 剂量、剂量-效应 和剂量-反应关系
11/26/2020
第一章 基本概念
33
易感性标志物
易感性标志物: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 得的对接触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
可以用于筛检易感人群,保护高危人群。
11/26/2020
第一章 基本概念
34
生物学标志物主要是通过动物实验得出并推广到人 体和人群研究。
接触标志物用于人群可定量确定个体的接触量;
(4)血液毒。引起血液变化的毒物,如一氧 化碳、亚硝酸盐及某些蛇毒等。
(5)神经毒。引起中枢神经障碍的毒物。如 醇类、麻醉药、安定催眠药以及士的宁、烟 酸、古柯碱、苯丙胺等。
11/26/2020
第一章 基本概念
6
2)按毒物的理化学性质分类:
(1)挥发性毒物。可以采用蒸馏法或微量扩散法 分离的毒物。如氰化物、醇、酚类等。
11/26/2020
第一章 基本概念
24
6)特异体质反应
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一种遗传性异常反应。
11/26/2020
第一章 基本概念
25
二、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可引起一定的生物学效 应,包括损害作用和非损害作用.
损害作用是外来化合物毒性的具体体现. 毒理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外来化合物的损害作
二、量反应与质反应
反应: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 学改变。分二类:量反应和质反应。

毒理学基本概念-药理学

毒理学基本概念-药理学

03
毒理学实验设计
实验动物选择
动物种类
选择与人类生理机制相近的动物种类,如大鼠、小 鼠、兔子等。
年龄与性别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动物。
健康状况
确保动物处于良好健康状态,无感染或疾病。
实验设计原则
80%
随机化
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随机分 配。
100%
对照原则
设置对照组以比较实验组的变化 。
研究内容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监 测、诊断和治疗,以及化学治 疗药物的剂量调整和个体化治 疗。
临床毒理学为临床医生和药师 提供指导,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有效。
05
毒理学展望
毒理学发展趋势
跨学科合作
毒理学与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将进一步加强, 推动毒理学研究向更深入、更广泛的方向发展。
转化毒理学
80%
重复原则
确保实验结果可重复性,通常至 少进行3次重复实验。
实验方法
给药途径
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如口服 、注射等。
给药剂量
设置不同剂量的药物处理,以 观察剂量反应关系。
观察指标
确定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的指 标,如生理指标、生化指标等 。
实验数据处理
01
02
03
04
数据收集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 组和对照组的数据。
暴露科学的发展
暴露科学涉及到个体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暴露程度 和方式,如何准确测量和评估暴露水平是毒理学研 究的难点。
跨物种毒性比较
不同物种对同一物质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如何进行跨物种的毒性比较和外推是毒理学 研究的难题。
毒理学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可巴比妥(镇静药) (血液浓度)
0.1mg/dL
0.7mg/dL
>1mg/dL
阿司匹林
0.65 gm(2片) 9.75 gm(30片) 34 gm(105片)
异丁苯丙酸(布洛芬) (抗炎、镇痛药)
400 mg(2片) 1,400 mg(7片) 12,000 mg(60片)
Principles of Clinical Toxicology (T.Gossel and J.Bricker)
化学物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
➢ 1、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如细菌有细胞壁,而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利用这 些差异研制出来的各种抗菌药物,可以杀死致病菌 而对人体细胞无害。
➢ 2、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 如细菌不能直接吸收叶酸,而是利用对氨基苯甲酸、 谷氨酸和蝶啶来合成叶酸。而磺胺类药物在分子结 构上类似于对氨基苯甲酸,可以竞争性拮抗对氨基 苯甲酸参与叶酸的合成,故对细菌有选择毒性。 哺乳动物能从食物中直接吸收叶酸,故磺胺药对人 体细胞无害。
在自然界中,物质的有毒有害特性同有 益特性一样,都是同剂量紧密相联系,离开 剂量便无法讨论其有毒有害或有益性。
如:微量元素硒
外源性化学物的生物学作用
外源性化学物
酒精 (血中乙醇水平)
“无毒”或“有益” 剂量
0.05%
一氧化碳 (血浆蛋白结合%)
<10%
中毒剂量 0.1%
20~30%
致死剂体中的毒理作用分: 腐蚀毒:指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毒物,如硫酸、盐
酸、氢氧化钾等。 实质毒:指能引起脏器病变及损害的毒物,如砷,
铅,汞等重金属盐和无机磷等。 酶系毒:指抑制正常的生理活动的酶系的毒物,
如有机磷氧化物,二氧化磷等 血液毒:指引起血液变化的毒物,如一氧化碳、
亚硝酸盐等。
肝脏的再生能力很强,损伤后如果脱离接触,就可 望得到修复,恢复正常功能。
毒性的分级
➢ 我国对化学品毒性判定界限的确定,主要有国标GB/ T15098--1994、GBl5258--1999和部标GA57--1993等标 准性文件,三个标准的判定界限不尽相同。将各种物质按 其对大鼠经口LD50的大小,把毒物为为极毒、剧毒、中毒、 低毒、实际无毒和无毒6级。
一、毒物及其分类
➢ 1.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 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 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毒物和非毒物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同一种化学物质,由于使用剂量对象和方 法的不同,则可能是毒物,也可能是非毒 物。 例如,亚硝酸盐对正常人是毒性物质,但 对氰化物中毒者则是有效的解毒剂。
本章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掌握: 毒物、毒性、毒作用、靶器官概念;
量反应与质反应概念及剂量-反应关系曲 线;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了解:
毒物的分类、毒性的分级、毒效应谱; 安全限值的意义和安全限值的几种表示 方法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 毒物及其分类 ➢ 毒性及其分级 ➢ 毒作用及其分类 ➢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 毒效应谱 ➢ 靶器官 ➢ 生物学标志
影响毒性的其它因素
❖ 剂量; ❖ 接触途径(经静脉、经口、经皮等); ❖ 接触期限、接触速率和接触频率; ❖ 外源化合物对机体的选择性
影响毒性的其它因素
➢ 接触途径:
静脉注射 腹腔注射 肌内注射 经口 经皮
影响毒性的其它因素
➢ 接触期限(强度差别和性质差别):
急性毒性试验 24小时内一次或多次染毒 亚急性毒性试验 在1个月或短于1个月的重复染毒 亚慢性毒性试验 在1个月至3个月的重复染毒 慢性毒性试验 在3个月以上的重复染毒
➢ 3、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亲和力的差异 如CO与血红蛋白的二价铁具有高度亲和力,浓集 于红细胞中阻断氧的摄取和释放,发挥其毒性。
除草剂百草枯主要蓄积在肺内,导致肺组织损伤并 纤维化,丧失通气功能。
➢ 4、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所致损害的修复能 力的差异
如脑组织的再生能力很差,一旦发生实质性的损害 就很难恢复。
二、毒性及其分级
➢ 1.毒性:也称毒力。是指某种毒物对机体 的损害能力。某种物质对生物机体损害能 力越大,说明其毒(性)力也越大。
➢ 以什么来衡量这种损害能力的大小? ➢ 衡量毒物毒性大小的指标是剂量。某物
质引起动物机体中毒反应的剂量愈小,说 明其毒性也就愈大,反之,相反。
毒性与其结构有关
➢功能团与毒性的关系 : 卤素有强烈的吸电子效应, 在化合物结构中增加卤素就会使分子的极化程度增 加,更容易与酶系统结合,使毒性增强。 ➢基团的电荷性与毒性的关系:电负性基团如硝基(NO2)、苯基(-C6H5)、氰基(-CN)、醛基(-CHO)、酮 基(-COR)、酯基(-COOR)、乙烯基(-CH=CH2)、乙 炔基(-C≡CH)、三氟甲基(-CF3)等,均可与机体中带 正电荷的基团相互吸收,从而使毒性增强。 ➢(3)光学异构与毒性的关系:动物体内的酶对光学 异构体有高度的特异性。当外源化学物为不对称分 子时,酶只能作用于一种光学异构体。
2.毒物的分类
➢ 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 挥发性毒物:氰化物,醇类,有机磷等。 非挥发毒物:吗啡,生物碱等。 阴离子毒物:硫酸、亚硝酸、氢氧化钠等。 金属毒物:砷、汞、镉等。
2.毒物的分类
➢ 按毒物用途和分布范围分:
工业化学品:如生产原料、辅料、中间体等; 食品添加剂:如食用色素、香精、防腐剂等; 日常化学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等; 农用化学品:如化肥、杀虫剂等; 医用化学品:如药物、消杀剂等; 环境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废渣中的各种学物质等; 生物毒素:如动物毒素、植物毒素等; 军事毒物:如芥子气等战争毒素; 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元素等。
影响毒性的其它因素
➢ 接触频率: 对于具体外源化学物而言,接触间隔时间 短于其生物半衰期时,进入机体的量大于 排出量,易于积累至一个高水平,从而引 起中毒。(相反)
影响毒性的其它因素
➢ 选择性毒性 指一种化学物只对某种生物、
某个靶器官组织或者某些高危 人群产生毒性作用,而对其它 种类生物、其它器官组织或者 其他人群无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