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微型课教案
中班线上微课活动教案设计

中班线上微课活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中文词汇和句子。
2. 帮助学生培养对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通过线上微课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问候与介绍,学生学会用中文进行简单的问候和自我介绍。
2. 数字与颜色,学生学会用中文表达基本的数字和颜色。
3. 动物与食物,学生学会用中文表达一些常见的动物和食物名称。
三、教学准备。
1. 确保每位学生有稳定的网络连接和可靠的设备。
2. 准备好教学PPT或其他教学资源。
3. 提前安排好线上微课的时间和平台。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中文儿歌或者动画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 新知输入(15分钟),老师通过PPT或者其他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新知识,比如问候与介绍、数字与颜色、动物与食物等内容。
老师可以用图片或者视频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
3. 语言输出(20分钟),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的游戏或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新学的知识,比如模拟对话、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4. 拓展延伸(10分钟),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让他们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比如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写作任务或者制作小短片等。
5. 总结反馈(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同时,可以给学生一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中文水平。
五、教学方法。
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一些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语言知识。
六、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学习积极性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微课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微课一、教案简介科学学习是幼儿园中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学习,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索、实验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教案侧重于培养幼儿对动植物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微课的形式,让幼儿在趣味的场景中进行观察和探索,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动物与植物的基本特征。
2. 能够简单描述不同动物和植物的特点。
3. 能够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和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生长情况。
三、教学准备1. 微课教学视频。
2. 图片和实物素材:动物和植物图片、干燥的叶子、小石子等。
3. 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或油画棒。
4. 幼儿教材:关于动物和植物的绘本。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引入与导入通过播放微课教学视频,呈现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故事情节中可以包含关于动物和植物的场景和事物。
2. 概念讲解在视频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幼儿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
比如,出现了一个动物,教师可以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动物呢?它有什么特点?”通过幼儿的回答,教师可以引入动物的概念,解释动物的特点,如有腿、有尾巴等。
3. 观察与比较教师准备一些图片或实物素材,比如干燥的叶子、小石子等。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比较,触摸和感受不同的素材。
教师可以提问幼儿:“你觉得这些素材属于动物还是植物呢?你是如何判断的?”通过幼儿的回答,引导他们观察和比较动物和植物的特点。
4. 探索与实践幼儿自由探索环境中的动植物,可以安排到室外或室内的花园、植物区等进行观察。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动植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提醒幼儿注意不同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生长情况。
5. 回顾与总结教师将观察和探索的过程进行总结,总结幼儿发现的动植物的不同特点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师可以问幼儿:“你观察到了哪些不同的动植物呢?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通过幼儿的回答,巩固他们对动植物的认知。
结束语:通过本次微课的学习和探索,中班幼儿们对动植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幼儿园教师微型课教案

幼儿园教师微型课教案【篇一:微型课】二、怎样上好微型课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课。
上好一节微型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把微型课的特点和课题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1、微型课的特点微型课的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
它不在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但整体上仍应该包括引入课题、内容讲授和总结三个步骤。
微型课教学时间有限,一节微型课正常在15分钟到20分钟之间。
微型课一般没有学生参与,只是面对评委授课。
上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一样,老师在讲台上把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包括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呈现。
由于没有学生,老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继续展示下一个教学环节。
学生答疑或活动的时间在微型课中可以大大节省下来。
2、微型课与说课的区别微型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型课与说课等同起来。
“微型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
微型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
而“说课”重点在“说”。
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3、上好微型课的基本要求(1)切入课题要迅速。
由于微型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必须迅速。
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
(2)讲授线索要清晰。
在微型课的讲授中,要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
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3)教师语言要得体。
在微型课中,学生活动被省略之后,教师的讲解水平倍受评委的关注。
教师语言在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
(4)课堂板书要简约。
中班精品微课完整教案设计

中班精品微课完整教案设计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已经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课是一种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现知识点,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教学方式。
在中班教育中,精品微课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设计一套完整的中班精品微课教案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微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比如数字、形状、颜色、动物等。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微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本节微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教学难点。
本节微课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视频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
准备好相关的微课视频资源,确保画面清晰、内容丰富。
2. 教学环境。
保证教室内的环境安静整洁,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观看微课。
3. 教学工具。
准备好投影仪、音响等教学工具,确保微课的正常播放。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或故事引入本节微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看微课。
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观看。
老师可以适当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3. 互动讨论。
观看完微课后,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所学内容。
4. 拓展活动。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比如游戏、手工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对本节微课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设计一套完整的中班精品微课教案对于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中班微课3分钟教案

中班微课3分钟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自然——春天的花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花朵,培养对自然的兴趣和观察力。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关于春天花朵的素材。
2. 春天花朵的实物或模型。
3. 花朵的颜色和形状的卡片。
4. 彩色纸、颜料、画笔和剪刀。
5. 黏土或橡皮泥。
教学过程:1. 导入(1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春天花朵的兴趣,提问:你们见过春天的花朵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2. 观察与讨论(1分钟)- 准备春天花朵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花朵的颜色和形状。
- 准备花朵的颜色和形状的卡片,让学生根据实物或模型,将卡片与花朵匹配。
3. 创作(1分钟)- 提供彩色纸、颜料、画笔和剪刀,让学生自由创作属于自己的春天花朵。
- 提供黏土或橡皮泥,让学生用手塑造花朵的形状,再用颜料给花朵上色。
4. 结束(30秒)-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教学延伸:1. 继续讨论不同类型的花朵,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花朵的知识。
2. 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观察不同种类的花朵,并记录下来。
3. 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或花卉展览,进一步拓展他们对花朵的认知。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春天花朵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对花朵颜色和形状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春天花朵的兴趣和观察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幼儿园中班微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幼儿园中班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幼儿应能:1.了解和掌握每个字母的发音和书写形态;2.认识和辨别各个字母,并配对字母和图像;3.通过游戏形式巩固字母的学习;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字母发音和书写形态;2.字母图像配对;3.字母学习游戏。
三、教学准备1.字母卡片;2.黑板及粉笔;3.游戏道具。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老师出示字母卡片,与幼儿一起依次读出字母名称和发音,让幼儿跟读。
2.与幼儿分别模仿写出各个字母,纠正发音和笔画的错误。
3.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歌谣、游戏等。
步骤二:字母图像配对1.老师出示字母卡片,并带领幼儿辨认并读出字母名称。
2.在教室中随机分布字母图像卡片,幼儿需要根据卡片上的图像找到对应的字母卡片。
3.幼儿通过配对活动,强化对字母名称和图像的记忆和认知。
步骤三:字母学习游戏1.老师利用游戏道具,设计有趣的字母学习游戏。
2.如“字母接龙”:每个幼儿依次说出一个字母,下一个幼儿要说出以上一个幼儿说的字母开头的词语。
3.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字母的学习效果,并增强幼儿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步骤四:总结和小结1.老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与幼儿一起总结掌握的字母发音和书写形态。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微课教学模式,通过简洁明了的内容设计和有趣的学习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字母的发音和书写形态。
同时,通过配对活动和学习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开展与字母有关的绘画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字母的形态和意义。
制作微课教案模板范文中班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名称、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视频。
2. 教学道具:动物玩具、模型。
3.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动物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2.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二)新授1. 教师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如:熊猫、老虎、狮子、长颈鹿等。
2. 介绍动物名称、生活习性。
- 熊猫:生活在我国四川、陕西等地,以竹子为主食,性格温和。
- 老虎:生活在森林、山区,是顶级掠食者,性格凶猛。
- 狮子:生活在非洲草原,是草原上的霸主,群居生活。
- 长颈鹿:生活在非洲草原,以树叶为主食,脖子很长,善于奔跑。
3. 教师播放动物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三)巩固练习1.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刚才看到的动物都有哪些特点?2.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拓展1.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熊猫、老虎、狮子、长颈鹿等动物,它们各有各的特点,非常有趣。
2. 拓展活动:请小朋友们用画笔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简单介绍。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道具等,使幼儿对动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教师微课教案模板(共6篇)

幼儿园教师微课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幼儿园微课教案幼儿园微课教案推荐【篇1:幼儿园微课教案推荐】摘要:“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微课符合幼儿的认知心理规律,能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学习,同时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开拓教师的视野。
无论是对于幼儿还是对教师,微课无疑是一次思想改革,微课在幼儿园中的广泛运用有待于教师更多的扶持和积累。
中国论文网/9/view-6236071.htm 关键词:微课;幼儿园;运用;思考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8-096-1一、微课教学符合幼儿的认知心理规律,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幼儿期的认知过程以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为主导形式,并逐渐开始带有一定的自觉性,微课以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展开教学,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无论有没有老师、家长的陪伴,幼儿都能通过观看微课的视频,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比如:我们制作了科学活动《神奇的水中花》,通过制作纸花、放入水中、水进入纸的纤维里,纸开始膨胀,将花慢慢地打开,到启发幼儿观察不同质地的纸花在水中的不同状态等环节,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智能性的启发和引导,使孩子在观看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好奇,引发幼儿深层地探究和思考“神奇”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微课的形式还解决了幼儿个体差异问题,能适应不同能力的幼儿。
幼儿动手能力有高低,制作纸花的速度有快慢,观察花在水中打开的过程会因为其他幼儿的状况而产生干扰,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集体做水中开花的游戏会导致幼儿制作过程不充分、观察思考的过程更不充分。
而通过微课形式,幼儿可以在成人的引导下,在自主的空间学习和反复操作试验,根据接受知识的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于是就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微型课题方案

幼儿园中班微型课题方案一、课题名称:认识和运用数字1-10二、课题背景:幼儿园中班是孩子们对数字开始产生兴趣和认识的阶段。
通过开展微型课题,旨在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并帮助他们认识和运用数字1-10。
三、课题目标:1. 帮助幼儿熟悉数字1-10的形状和意义;2.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知能力,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说出数字1-10;3. 培养幼儿对数字顺序的理解,能够正确地组织数字1-10的顺序;4. 培养幼儿运用数字1-10进行简单计数和比较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认识数字的形状和意义- 利用数字卡片或图案向幼儿展示数字1-10的形状,让幼儿感受数字的外形;- 利用数字卡片或图案向幼儿展示与数字1-10相对应的物品或数量,让幼儿理解数字的意义。
2. 认识和说出数字1-10- 利用数字卡片或图案和幼儿进行互动,要求幼儿正确地识别和说出数字1-10;- 利用歌谣、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反复练习认识和说出数字1-10。
3. 组织数字1-10的顺序- 利用数字卡片或图案,让幼儿尝试将数字1-10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利用游戏或活动,让幼儿组织数字1-10的顺序,如数数游戏、拼图等。
4. 运用数字1-10进行简单计数和比较- 利用物品或图片,让幼儿进行简单的计数,如小石子、水果等;- 利用比较大小的游戏或活动,让幼儿能够使用数字1-10进行比较。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向幼儿展示数字和物品的图案,让幼儿观察和认识数字和物品之间的关系。
2. 互动法:利用数字卡片、歌谣、游戏等方式与幼儿进行互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让幼儿运用数字1-10,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记忆能力。
六、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法: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数字的认识、说出数字的能力、组织数字顺序的能力等进行评估。
2. 课后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如画出数字1-10、完成数字顺序的拼图等,以便通过作业来评估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幼儿园中班微课教案

幼儿园中班微课教案【篇一:微课教学设计】小班科学活动微课设计方案课程名称:小班科学活动知识点名称:神奇的指纹教学对象:小班幼儿及家长授课时长:8分钟设计者:刘冉冉12032030一、教学内容认识和了解指纹,指纹的特点.种类及功能,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自主发现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相同的。
2.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指纹的种类及特点和作用难点:解说词汇“指纹”,介绍指纹形状,指纹的形成过程解说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总结总结归纳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训教学六、教学内容及过程(1)导入新课: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2)学习新课:1.引导幼儿认识指纹1*了解指纹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教师指着手指肚)这里叫手指肚2*仔细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肤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有细纹)这些细纹我们叫它指纹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指纹1*你个旁边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两个的指纹一样吗?2*请小朋友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3*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和纸上印的指纹说一说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3.讨论指纹的形状指纹的形状有:箭形水波形漩涡状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一生都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指纹辨别人4.发现触摸过的地方能留下指纹1*教师演示蘸有红色印泥的手指触摸玻璃杯,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教师: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2教师演示不蘸印泥去触摸这些东西,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会不会留下指纹呢?)教师: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也会留下指纹,会留下许多汗孔,从汗腺分泌出的汗通过汗孔到达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体时就会留下指纹(3)归纳总结:教师:你们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了!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
2024年幼儿园中班微课程教案5篇

2024年幼儿园中班微课程教案5篇幼儿园中班微课程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老鼠动作造型,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有节奏地做老鼠跑、吃米等动作。
3、在教师的提醒下知道遵守游戏规则:扮演老鼠时,蹲下后不随便移动,等大家唱完最后一句时,才能跑回座位。
活动准备:1、日常生活中观察过老鼠之类的小动物,并用动作表现过他们的造型。
2、幼儿用书:《猫和老鼠》。
3、猫和老鼠的头饰各一个。
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一、回忆原有了解老鼠的造型。
1、幼儿回忆以往观察的经验,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老鼠的造型。
2、教师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和身体的屈伸,来表现老鼠跑、吃米、睡觉。
二、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边唱歌边学习表演2―3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
1、引起幼儿对歌词内容的关注。
教师:小老鼠出去干什么?让我们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2、提问歌词内容教师:小老鼠跑出去干什么呢?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吃完米干什么?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让我们大家唱一唱。
3、教师唱歌曲,同时带幼儿边唱歌边表演。
引导幼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三、启发幼儿猜测第四段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
教师出示猫图片,启发幼儿猜测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
四、一起来表演。
活动反思: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
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
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猫捉老鼠》一共分为四段,除了歌词有所变化外,其余的节奏和速度上没有变化,而且整个歌曲特别的紧凑,速度也很快,作为一个小班游戏课,是比较难的`。
微课程中班幼儿园教案模板

## 活动名称:《小动物的家》## 活动目标:1. 了解不同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兴趣。
2. 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动物的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准备:1. 小动物图片(兔子、小鸟、小猫等)各一张。
2. 小动物家的图片或模型。
3. 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4. 音乐播放设备。
##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5分钟)1. 热身活动:播放轻快的音乐,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舞蹈动作,活跃课堂气氛。
2. 话题引入: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家在哪里呢?”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激发幼儿的兴趣。
### 二、主体部分(25分钟)1. 观察学习:- 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动物的名字。
- 讲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兔子喜欢生活在草原上,小鸟喜欢生活在树上等。
- 展示小动物家的图片或模型,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家是什么样的。
2. 动手制作:- 教师分发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绘画工具,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制作小动物的家。
-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小动物家。
3. 分享展示:-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小朋友,并简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幼儿的创意和努力。
### 三、总结部分(10分钟)1. 回顾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内容,总结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和家。
2.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小动物的生活环境,让它们生活得更好。
3. 放松活动:播放舒缓的音乐,带领幼儿做放松操,结束本次活动。
## 活动延伸:1. 在家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小动物的生活环境资料,进一步了解小动物。
2. 在下次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动物的生活场景。
## 教学反思:本次微课程活动,通过观察、动手制作、分享展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不同小动物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微课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微课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2.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3. 培养幼儿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观察三、教学准备:1. 成功展示所需材料:透明玻璃杯、水龙头、水、小奶瓶和小塑料盒等;2. 师幼互动游戏:寻找环境中的科学现象,如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好奇的事物、环境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和幼儿进行互动,引导幼儿分享他们观察到的一些有趣和奇妙的事物。
例如,幼儿可以谈论他们是如何倒水的,倒水时水会流向哪里等等。
2. 讲解科学现象利用展示材料向幼儿讲解科学现象。
例如,老师可以展示一杯水,问幼儿在玻璃杯里倒满水之后,再往里面加水会发生什么。
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猜测。
3. 实际操作体验让幼儿亲自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体验科学现象。
例如,老师可以给每个幼儿发放小奶瓶和小塑料盒,让他们倒水,并观察水的流动情况。
鼓励幼儿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4. 教学讨论与幼儿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例如,老师可以问幼儿,为什么水会往下流?为什么水会溢出杯子?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
5. 拓展活动与幼儿一起进行小游戏,寻找环境中的科学现象。
例如,带领幼儿到操场观察风的影响,或者到花园观察昆虫的活动等。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6. 总结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例如,老师可以邀请幼儿回答一些问题,如他们在本节课中观察到了什么科学现象,自己的实验结果如何等等。
五、教学反思与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在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问答、观察幼儿记录的实验结果等方式进行评估,了解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幼儿到自然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科学知识。
2. 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更多的小实验,例如观察温度对水的影响、观察不同材料的浮沉性质等。
幼师微课教案模板范文中班

一、活动名称:《趣味图形拼图》二、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认识并区分基本的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2.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图形拼图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耐心和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1. 教学课件: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图片。
2. 操作材料:各种形状的拼图卡片。
3. 播放设备:平板电脑或投影仪。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图形吗?”引导幼儿回忆并说出常见的图形。
2. 教师展示课件,向幼儿介绍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二)探索环节(10分钟)1. 教师将拼图卡片分发给幼儿,并讲解操作方法:“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手中的拼图卡片,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现在,请你们尝试将这些卡片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
”2.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拼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游戏环节(10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图形拼图接力赛”,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拼图,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
2. 游戏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四)总结环节(5分钟)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拼图成果,引导幼儿总结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进步,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活动延伸:1.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并尝试用拼图卡片进行创作。
2. 在下次活动中,展示幼儿的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六、活动反思: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3. 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程度。
幼师微课教案模板范文中班

一、教案名称:《色彩斑斓的世界》二、教学目标:1. 认识并掌握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并能正确调色。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微课课件: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图片、调色盘、画笔、画纸。
2. 教学资源:与颜色相关的绘本、故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 教师播放微课课件,展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图片。
2.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颜色吗?3. 引导幼儿回答,并简要介绍这三种颜色。
(二)主体环节(20分钟)1. 颜色认知- 教师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画笔,引导幼儿认识这三种颜色。
- 通过游戏,如“找颜色”等,让幼儿进一步熟悉红、黄、蓝三种颜色。
2. 调色实践- 教师演示如何调出橙色、绿色等颜色,引导幼儿尝试调色。
-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 绘画创作- 教师分发画纸和画笔,引导幼儿用调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创作。
-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画面。
(三)拓展环节(10分钟)1. 教师讲述与颜色相关的绘本故事,如《彩虹色的花》等。
2. 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颜色,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颜色认知、调色实践和绘画创作环节的表现。
2.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价其色彩搭配和创意。
七、活动延伸:1. 鼓励幼儿将绘画作品展示给家人和朋友。
2. 在家庭中,引导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颜色认知和调色游戏。
八、备注: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幼儿能够认识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绘画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微课大全

中班科学教案微课大全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径。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结合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为幼儿科学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班科学教案微课的大全,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素材和教学思路。
一、观察大自然1. 探索四季变化主题:四季变化目标:通过观察和参与,让幼儿了解四季的变化及原因。
教学内容:(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四季的景象,引起幼儿兴趣。
(2)利用幼儿园附近的自然环境,带领幼儿观察四季不同季节的自然现象。
(3)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四季的变化观察并记录。
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感受和发现四季的变化。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3)让幼儿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1)提问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实地探索法:利用幼儿园周边资源,带领幼儿实地观察自然现象。
(3)集体讨论法:让幼儿在小组或全班中展示观察结果,进行讨论。
2. 探索昆虫世界主题:昆虫世界目标:通过观察昆虫和了解昆虫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教学内容:(1)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貌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给幼儿提供观察昆虫的机会,如提供昆虫标本、昆虫图书等资源。
(3)带领幼儿参观昆虫展,让幼儿近距离观察昆虫。
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功能。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引导幼儿尊重和保护昆虫。
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法:通过展示昆虫标本、图片等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2)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昆虫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思考。
(3)实地参观法:带领幼儿参观昆虫展,进行亲身观察。
二、辨别物体3. 辨别形状主题:辨别形状目标:通过观察和游戏,帮助幼儿辨别常见的形状。
教学内容:(1)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形状的物品。
(2)进行形状辨认游戏,让幼儿根据描述找出相应的形状。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和描述不同形状的物品。
中班微型课教案

中班微型课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春天的变化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 通过多种活动和材料,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1. 描述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春天的植物生长和昆虫活动。
教学准备:1. 图片、图片卡片或幻灯片展示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春天的植物和昆虫模型或图片。
3. 植物种子、土壤和花盆。
4. 昆虫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或昆虫捕捉器。
5. 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 展示春天的图片或幻灯片,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春天的印象和想法。
2. 激发好奇心:- 展示春天的植物和昆虫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春天的树叶是绿色的?”、“春天有哪些昆虫?”等。
3. 观察春天的植物生长:- 将种子、土壤和花盆提供给学生,引导他们亲自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 学生将种子种在花盆中,并观察它们在适当的条件下生长。
4. 观察春天的昆虫活动:- 带领学生到室外或校园内,使用放大镜或昆虫捕捉器观察春天的昆虫。
- 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外观、行为和生活习性,并记录他们的发现。
5. 制作春天的艺术作品:- 提供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让学生表达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印象。
-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颜色和材料创作,展示春天的美丽和多样性。
6. 总结活动:-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观察和发现。
- 引导学生总结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延伸:1. 组织户外活动,带领学生到公园或花园观察春天的植物和昆虫。
2. 鼓励学生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制作小册子或展示板。
3. 继续探索其他季节的变化,比较它们与春天的差异。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绘画和手工制作作品,评估他们对春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和学习成果。
幼儿园中班微课教案

幼儿园中班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正确区分这三种图形。
2、难点(1)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图形的特征。
(2)能够用图形拼出简单的图案。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操作法四、教学准备1、各种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若干。
2、用图形拼成的房子、机器人等图片。
3、纸、笔、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用图形拼成的房子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张图片上是什么呀?(房子)那你们知道这个房子是用什么拼成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是用各种图形拼成的)2、认识图形(1)分别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向幼儿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圆形:边缘是光滑的,没有角。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一样长。
(2)让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找出生活中这些图形的物品。
例如:圆形的钟表、三角形的三明治、正方形的窗户等。
(3)通过游戏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游戏一:“图形宝宝找家”在教室的地面上分别贴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标志,让幼儿拿着相应的图形卡片找到对应的“家”。
游戏二:“我说你拿”教师说出图形的名称,幼儿迅速从众多卡片中找出相应的图形。
3、图形拼贴(1)给幼儿发放纸、笔、胶水等材料,让他们自由发挥,用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用了哪些图形。
4、活动总结(1)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呀?它们有什么特点?(2)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如:“小朋友们都很棒,能够很快地认识这些图形,还能用它们拼出漂亮的图案!”六、教学延伸1、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更多的图形材料,让幼儿继续进行拼贴创作。
2、让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更多的图形。
做家务的微课教案中班

做家务的微课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家务劳动的微课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了解家务劳动的概念,培养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积极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习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习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家务劳动的场景。
2. 实物道具,如扫帚、拖把、抹布等。
3. 家务劳动相关的图片或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到的内容,与家务劳动有关的知识。
2. 展示一些家务劳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家务劳动的兴趣。
二、新知讲解(10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家务劳动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与学生讨论,家务劳动有哪些种类,每种家务劳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扫帚、拖把、抹布等。
2. 请学生分组,每组轮流进行简单的家务劳动实践操作,如扫地、擦桌子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家务劳动工具,注意安全和卫生。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展示家务劳动相关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家务劳动场景。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参与家务劳动的体验,分享感受和收获。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如何感谢父母或家人的辛勤劳动。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鼓励学生在家中多参与家务劳动,培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更复杂的家务劳动,如整理书桌、洗碗等。
2. 组织家务劳动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家务劳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正确使用家务劳动工具、动手能力等。
2. 学生对家务劳动的态度和理解是否积极和正确。
备注:1. 教案中班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微型课教案【篇一:线描画《海底世界》】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线描画—鱼》设计意图:线描画是儿童最简便、最直接用于表现事物形象和内心思想的绘画手段。
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游戏性、形象性和装饰性,备受幼儿喜爱。
其教育目的是以人的造型本能为基础,进行美感和秩序的表现,开发儿童创造性的表现能力,但如何通过线描画教学,开发幼儿思维,真正挖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艺术表现力,是我的微型课题研究所要探索和研究的内容。
我本次执教的教学活动是大班线描画《鱼》,在生活中孩子们对鱼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们班的孩子,经过中班一学年的线描画学习,对于线描画的基本造型元素:线条、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尤其是对于线条,孩子们基本上能说出各种线条的名称,对各种线条的画法也已经掌握。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线描画的实际水平,我在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发现线描画的三大造型元素,并把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方式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为解决这个难点,我设想运用表格记录的形式帮助幼儿梳理知识,拓展经验。
活动目标:1.尝试用线条分割的方法进行画面分割,用不同的点、线、面组成漂亮的图案装饰画面。
活动准备:1.各种形态的空白的鱼人手一条。
2.勾线笔人手一支。
3.教师的范例一幅。
4.大幅海底背景。
5.表格。
活动重点:掌握线描画的基本技能,能用流畅的线条、图形表现鱼身上的花纹。
活动难点:用点、线、面的组合装饰画面。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师:今天,海洋里要举行一个盛大的舞会,鱼儿们都接到了邀请,它们都想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去参加舞会,所以请我们的小朋友帮它们设计一件与众不同的美丽衣裳去参加舞会,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分析: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景化的语言更能激发孩子们对鱼的兴趣,所以在活动中我以帮助小鱼设计参加舞会的漂亮服装为情感主线贯穿整个活动。
)二.观看范例,引导幼儿了解线描画中点、线、面的组合和排列。
1.出示范例。
(1)引导幼儿讲述图上有哪些线,教师在表格中进行示范记录。
师:老师帮它们设计了一件衣服,你们看看,漂亮吗?为什么你觉得很漂亮呢?你找到了哪些美丽的线条?(2)引导幼儿拓展经验师:除了这些线条,你还知道有哪些线条?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示范,帮助幼儿回忆已经认识的各类基本线条。
(3)引导幼儿讲述图上有哪些点,教师在表格中进行示范、归纳整理。
除了这些漂亮的线条,你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各种不同的点,并进行讲解示范。
(4)小结:原来呀不同的点和线可以组成许多一块块漂亮的图案。
(分析: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范例,发现构成鱼身上美丽花纹的各种线条和点,唤起了幼儿对于以往经验的回忆,也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因为没有太大的难度,所以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讨论,感受成功的愉悦。
)2.引导幼儿观察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方式出示局部图案,引导幼儿观察(1)图案一:线条相同,粗细不同。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相同的线条,只要粗细不同就能使画面不单调。
师:这一块是怎样装饰的?你发现了什么?除了波浪线还有什么线也可以变化?教师引导孩子把可以进行相同变化的线条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在同一块里,用了相同的线条,但是粗细有变化。
第二个问题,使孩子们发现直线、螺旋线、弧线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变化,这样就做到了举一反三,而记录表帮助孩子梳理了已有经验,形成了规律性的认识。
)(2)图案二:线条不同。
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能使画面变得丰富。
师:这一块里用了哪些不同的线?(分析: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孩子了解线条与线条也可以进行组合,变成美丽的图案。
)(3)图案三、四:点和线组合引导幼儿发现点、线的组合使画面的装饰效果更好。
师:这一块是用什么来装饰的?师:刚才每一块的图案都一样吗?(4)图案四:点、线、面的组合引导幼儿发现,点、线、面可以同时出现,使画面更具装饰感更有层次。
教师小结:原来不同的方法可以组成一块块不同的漂亮图案,使画面变得更加丰富,有层次感。
(分析: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引导幼儿了解可以用粗细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可以用点和线条进行组合,也可以用点、线、面组合,使画面变得丰富,更有美感。
)三,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进行画面分割出示未经装饰的鱼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哪些线条进行画面分割,并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进行分割,重点提醒幼儿掌握分割画面分割要领,在鱼身上进行分割时,一定要从鱼身的一侧画到另一侧,不能只在身体中间进行分割。
(分析:这个环节不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对于线条,孩子们已经相当熟悉,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线条进行画面分割,而不局限于对教师范例的模仿,或者只是用某一种线条进行分割;还有就是进行分割时,一定要从鱼身的这一侧画到另一侧,不能只画在中间部分。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1.教师提出要求:(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鱼的花纹。
(2)注意运用不同的点和线进行装饰。
(3)提醒幼儿进行画面分割时一定要把线条从鱼身的一边画到另一边。
2.幼儿作画,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要求能力强的幼儿注意点、线、面组合时画面的美观和组合的多样性;帮助能力弱的孩子大胆作画,按照要求进行画面的分割和装饰。
(分析:在这个环节,我注意到了兼顾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巡回指导时,对不同能力的孩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进行了不同的辅导。
)五.作品展示及讲评1.将作品展示在海底背景上,请幼儿欣赏作品。
2.引导幼儿进行评价:你最喜欢哪条鱼?为什么?这一块上它运用了哪些花纹(点、线、面的组合)?3.教师小结(分析:孩子们的作品相当丰富,对于画面的分割,都能掌握要领,画面的装饰,很多孩子兼顾到了点、线、面的组合)活动反思:从这次的线描画活动中,可以看出我们班的孩子是非常喜欢这个活动的,大部分幼儿对线描画较感兴趣,对于线描画中的造型元素:点、线、面的组合方式有了初步了解,也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对各种组合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
本次活动的亮点是对于表格的设计和使用,活动之前对于表格的设计,我是进行了反复推敲的,考虑到造型元素的多种组合方式,利用表格可以帮助幼儿进行归纳整理,会更有利于他们的创作,所以我把表格的记录贯穿在活动的前面几个环节中,不仅记录了不同的线条,更相应地进行了排列方式的整理和记录,帮助孩子们进行了经验的梳理,形成了规律性的认识。
活动中,我没有简单直接地把经验灌输给孩子,而是通过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自己探索线描画造型元素的组合方式,使孩子们知道了线描画不仅可以由不同类型的线条组成,还可以用点、线、面进行组合,勾勒出美丽的图画。
线描画虽然只有黑白两色,但是,不同的构图方式,一样可以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比彩色的图画更有韵味。
附:幼儿作品展示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线描画活动:《美丽的向日葵》下一篇:没有了中国幼儿创意美术教育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站长统计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若本站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
copyright ? 2006-2013 中国幼儿创意美术教育网版权所有沪icp备14017916号-1 站长统计【篇二:中班教学设计案例-秋千】第一章课题一秋千荡啊荡教学目的:1. 通过搭建,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2. 通过组块制作,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制作自由旋转模型)3.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区别。
(探索不同方法制作模型)4. 欣赏作品时产生的情绪和联想。
(自由拼装)5. 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培养观察力)6. 引导幼儿能按数取物。
(数一数)教学材料准备:万能工匠中班课程材料包教学目标:1. 学会制作转向,用四通制作出自由旋转模型。
2. 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旋转模型。
3. 用旋转的四通组块制作微型秋千。
4. 让孩子们通过模型的图片来模仿制作,训练孩子们的观察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儿歌猴子荡秋千导入2. 让孩子们按数取物3. 让孩子们找出一个新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四通二探索发现1. 让孩子们自由连接所有的配件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观察孩子们对四通的用法并展示作品)三创意搭建1. 让孩子们拼装一个秋千,观察孩子们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秋千。
(可以展示一个秋千图片或者玩秋千的视频)四创意建构1. 鼓励孩子们创作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小秋千。
2. 让孩子们尝试做一个两人或两人以上的秋千。
五游戏展示让孩子们说说他们的秋千或他们自己和秋千的经历或故事,如: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秋千的感觉,自己一个人玩秋千的感觉,让他们回家告诉家长,陪伴才是最好的礼物。
六整理反馈:1. 让孩子把自己做的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曾经一起玩秋千的经历。
2. 或告诉孩子们要拆除自己做的小物件并把他们放回收纳盒。
附:手指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唔唔唔,啊??一只猴子跑掉了;四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唔唔唔,啊??一只猴子跑掉了;三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唔唔唔,啊??一只猴子跑掉了;两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唔唔唔,啊??一只猴子跑掉了;一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唔唔唔,啊??猴子都跑掉了!鳄鱼笑了,哈哈哈哈哈!”万能工匠儿童创造力课程学习记载册小朋友姓名:授课时间:班级:【篇三: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微笑】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微笑一、活动目标:1、能围绕故事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2、懂得微笑是快乐的传递。
二、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一封信,轻柔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收到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寄给谁的?是谁写的?2、我们一起来听听,信里都说了些什么?(读信)3、小蜗牛为什么会给我们寄来这样一封信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个故事吧!(二)分段欣赏故事:提问:小蜗牛为什么着急?小蚂蚁是怎么样夸奖小蜗牛的?小蜗牛的微笑真甜啊!甜甜的微笑象什么呢?小蜗牛是用什么办法把它的微笑送出去的?朋友们看到了小蜗牛的微笑,心情会怎么样?小结:微笑真是一样好东西,小蜗牛用自己的微笑给朋友们传递了快乐。
(三)完整欣赏故事: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故事。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1、提问:小蜗牛为什么会给我们寄来这封信?(小蜗牛想把它的快乐传递给我们)当你看到小蜗牛的微笑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小结: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只有心里快乐,微笑才能把快乐传递给朋友。
小蜗牛就用自己的微笑把快乐传递给了我们。
2、讨论:(1)你什么时候最快乐?(可用故事中的情节提示孩子,如大象帮助朋友盖房子等)原来帮助别人不仅能使别人快乐,也会使自己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