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其代表作品,积累豪放派宋词风格作品。

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背记默写全诗,体会词旨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

重点难点:

1.读出这首词的豪放,背诵全词。

2.体会词旨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后世人云: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辛弃疾为何会受后人如此赞誉?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位宋代词人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来读其词解其人,读其人赏其词。

二.读词

1.指导学生朗读

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这首词应该读出什么特点?为什么?联系题目,请男生诵读。体会豪放风格。

三.读词赏析

2.既然这是一首豪放词风的代表作,读整首词,感受哪些地方突出了这一点?

师示范: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又名《破阵乐》,后用作词牌。在唐代为舞曲,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帜,威武壮观,有军队“破阵”之意,突出了一份豪壮。

讨论后明确: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三句诗写出了战士们分食牛肉、翻奏战歌、检阅军队的军营生活,场景粗犷豪迈,十分雄壮。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中出现了哪些事物?从哪些角度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一下你从这两句诗中看到的场景。

连用两个比喻,这两句有实现了对仗。出现了“马”和“弓”,这是战场上使用的东西,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激烈的战斗场面。马飞快,追杀之速;弓如霹雳,杀敌之猛。让我们仿佛看到敌人狼狈溃逃,瞬间成为残兵败将,辛弃疾身先士卒,奋勇追杀,敌人纷纷落马,宋军大获全胜,雄壮之极。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不是说作者杀敌只是为了自己的“名”?

——不是。插入材料辅助理解词句。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君王天下事”,作者看来就是收复中原,与自己的抗金思想是一致的。而通过自己的奋勇拼杀,能“了却”君王收复中原的大事,正是自己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赢得生前身后名”不过是“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已,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名。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让我们齐读这些壮词,感受辛弃疾寄寓其中的豪情壮志。

3.辛弃疾的抱负实现了吗?从哪些诗句中读出来?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作者为什么要“饮醉”?醉之后为何要“挑灯”?为何要灯下看宝剑?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树立了一位壮士怀才不遇的形象。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也不忘将灯拨亮,不是抚琴,不是唱歌,不是狂舞,而是在灯下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因为只有宝剑是自己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可见词人想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2)可怜白发生。诗人何处可怜?是可怜自己经老了吗?

背景: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但抗金计划后来全部落空。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第1,诗人毕生的杀敌报国的志向终未实现,可怜;

——第2,诗人的杀敌之策不被统治者采纳,致使收复中原大业不成,可怜;

——第3,诗人身已老迈,鬓已如霜,虽仍有杀敌报国之志,但仍赋闲在家,不得其用,壮志难酬,可怜。

——第4,诗人只能以酒为伴,在醉梦中重温杀敌报国的情景,可怜。

诗人可怜的不是自己老了,而是自己已经老了,但杀敌报国之志仍未实现。

诗意与前文雄壮的发生突然的急转。前九句和这一句是什么关系?

——前九句一气贯注,密不可分,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梦中的往事消失,回到现实,感情一落千丈,从豪情壮志跌落为深沉痛苦的悲叹。前九句实际上是为了最后一句画龙点睛之语衬托铺垫的。这种前后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令人不能不为作者的不幸而悲愤,而叹息。

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现实中,仍然是壮志难酬,无奈空有报国志,又怎能抵挡得了岁月蹉跎,白发丛生!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何等悲愤!何等苍凉!

辛弃疾的词往往大起大落,反差强烈,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令人不由得震动。

3.学完整首词,你能理解“壮词”的含义了吗?

4.带着这份感受,让我们全班合作演读这首词,注意读出词中的悲愤,更要读出其中志成空仍不灭的豪情。

四.小结。

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同学们,让我们爱上辛弃疾,爱上他的词作吧,在今后的日子里,他总能为你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最后,以辛弃疾的一句词与大家共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