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初探

合集下载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这个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

这些课文体裁各异,内容不同,但都表现了艺术的美好,旨在激发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目标1.对教材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背诵《伯牙鼓琴》和《月光曲》第9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语言文字的描绘,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4.通过“聊聊书法”的口语交际实践,增进学生对书法艺术的了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并描述自己的某项技能,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6.通过学习本单元,积累与艺术有关的好词佳句,激发学生对艺术之美的感知和体会。

教学重点1.对教材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背诵《伯牙鼓琴》和《月光曲》第9自然段。

3.积累与艺术有关的好词佳句,激发学生对艺术之美的感知和体会。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语言文字的描绘,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2.通过口语交际实践,增进学生对书法艺术的了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并描述自己的某项技能,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措施1.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有一定的教学模式。

(1)读通课文,了解句意。

先由教师范读,以有声有色、抑扬顿挫的诵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在语速、停顿、重音和语调方面给学生初步的感知;接着让学生小声跟着教师读,再次感受读文言文的特点;再让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最后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在理解意思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自学、同桌互学、小组学习等方式进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具体,说清楚,要注意灵活多变,只要大致正确即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六上第七单元教材解读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x小学的xxx,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下面我将从单元整体分析、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任务群设计、学习活动设计、作业设计及学习评价、教学建议六个方面来进行本单元的解读。

一、单元整体分析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文言文二则》由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书戴嵩画牛》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来自丰富的想象力,更来自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京剧趣谈》介绍了马鞭、亮相等戏剧知识,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

人文主题“艺术之美”:这是教材首次出现“艺术”这一人文主题, 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艺术,对艺术有初步的感知,能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发现、感受艺术之美,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艺术之美,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阅读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学段的侧重点都不同。

对于想象力的培养,低学段便已涉及,中、高学段也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下表:放眼统编教材对于学生阅读想象能力的编排:中段年级引导学生聚焦想象小试牛刀,进入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时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围绕“想象”这一支点,从三年级对童话作品的想象,过渡到四年级通过文字想象与之对应的现实生活画面,再到六年级穿梭于现实与抽象之间,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都不同。

本单元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解析

六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解析

很多人都认为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学习的科目,而在小学阶段,也是从最基础的语文课程开始学习。

在六年级上语文教学中,第七单元涵盖了很多内容,是学习和理解整个语文知识体系的重要一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六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进行彻底的解析。

一、教学目标在第七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会学到如下的知识和技能:1. 理解节选的鲁迅《药》中的情节,从而拓展对鲁迅的认识。

2. 学习几个汉字的偏旁部首,并应用到阅读中。

3. 学习《竹马》这个诗词,理解其中的意象,感受其中的情感。

4. 初步了解诗歌的创作手法,学习分类词和病句的改正方法。

5. 学习《克鲁伊夫的故事》和《商鞅变法》两篇难度较大的文章,理解其中的历史事件及意义,拓展对历史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在第七单元的学习中,主要的重难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鲁迅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手法较为独特,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认真体会。

2. 《竹马》这首诗词的意象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3. 《克鲁伊夫的故事》和《商鞅变法》这两篇历史性的文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 以读为中心,通过多次朗读、默读和背诵来加深印象,培养语感。

2. 利用图片和实物等多种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字和生词,提高字词教学的有效性。

3.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破解难点、理解文章。

4. 小组讨论和展示式教学,通过分组学习和发言展示来提高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了解课堂主题和课程内容。

2. 课堂导入,利用图片或哲理小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

3. 教学主体,根据教案中的分项内容,分别进行教学,通过阅读和讨论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4. 教学总结,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取得教学效果。

5. 课后作业,通过阅读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并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归纳。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学交流。

5.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师:读了这一句,同学们有同学要质疑吗?伯牙弹得好吗?锺子期会欣赏吗?我们看下去就懂了。

(2)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板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很好,很棒!)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

2:春天百花盛开。

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引导学生,升华情感,向课外拓展探究,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感的理解和对人物情感的体会,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

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③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巍巍乎若太山。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教案设计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本单元重点:(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入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

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

《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

《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

《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

21.《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课件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学生读,谈体会。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1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文言文中词句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讲述《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1.多读,初步理解文言文内容,感受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2.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文言文中词句意思。

3.聆听音乐,感受伯牙和锺子期的知音之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文言文的简练和深刻。

2.体会音乐和绘画艺术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伯牙的琴声,大胆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难点:理解文言文中字词的意思和用法进而理解整句和文章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高山流水》的乐曲【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伯牙鼓琴【课时目标】1.会写3个生字,读准“汤”字在文中的读音。

2.理解“鼓”“志”“巍巍”“汤汤”的意思,不要把“太山”写成“泰山”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绪,分享听音乐的心得。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我们先听点音乐,听完后说说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表达感受)教师及时评价:知音乐者,**也;会倾听者,**也;懂音乐者,**也。

2.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言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二、板书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伯牙鼓琴》。

2.解题。

①“伯牙鼓琴”是什么意思呢?(伯牙弹琴,鼓是弹的意思)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初读文本,读通课文。

1.师: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读课文。

出示课件1: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注意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可以用“/”标记。

②读出情感和文言文的节奏及韵味。

2.出示课件2:课文朗读节奏划分。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21 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感受艺术魅力。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3.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感受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艺术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文言文二则》,齐读课题。

2.词语导入:“知音”这个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知音”这个成语源自《吕氏春秋·本味》中的一篇文言文──《伯牙鼓琴》。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层层训练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字词:鼓琴哉若巍巍汤汤绝弦终身句子: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3.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指名配乐读。

三、小组合作,理解文意1.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以第一句为例: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鼓”是“弹”的意思,——现代文中的“鼓”已经没有“弹”的意义了,词义现在已经消失了。

“琴”指的是古琴。

小结:文言文中几乎每个字几乎都能表达确切的意思,有些词义古今变化很大。

2.小组内交流重点字词的含义。

3.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

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

(“方”是刚才的意思。

)预设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善”字是“好、妙”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学生动笔写感受。

然后交流。

)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

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生思考道理:观察得最多的人才最了解真实的情2.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

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3.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总结文言文学习方法,学习《书戴嵩画牛》。

1.初读课文,结合注释,读通句子2.精读课文,理解文意3. 自读思考,体会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杜处士很喜欢这幅画?⑵这幅画上是什么?画上是斗牛。

大画家画出的牛应该是非常逼真的吧?可能一般人都这么认为。

但有人指出了画面的错误之处。

谁这么大胆?戴嵩的画错在哪儿?“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

)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初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初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入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

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

《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

《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

《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第七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主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文言文二则》中,《伯牙鼓琴》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表现了伯牙、子期之间令人动容的真挚情谊。

《书戴嵩画牛》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京剧趣谈》主要介绍了传统戏曲京剧中“马鞭”“亮相”等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京剧的艺术特色和魅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

《京剧趣谈》中
单元主备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 教案

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 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
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 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 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
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耕种的事应该去问 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生思考道理:观察得最多 (板书:牧童 笑 掉尾而斗) 的人才最了解真实的情 况。
刚自己读的文章的主要讲了什么。 择关键词进行串连,或段意归并。
3.群学:选择几个学生分别汇报
3.群学: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主
自己读的文章主要内容,其余的进行 要内容应简洁,避免讲故事或复述课文。
评价。(评价从是否抓住了主要事情
4.共学: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等方面)
抓动三:资料共享,丰富知识
学生交流分享方法
什么?
预设(1)我读懂了“伯牙 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 4.结合注释交流文言文意思。
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锺 (板书: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
子期听他弹琴。
体会人物间情感:
师:读了这一句,同学们 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
有同学要质疑吗?伯牙弹 (很好,很棒!)
在难得。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 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
他的琴声。……)
偏视锺子期为知音?
(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 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
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①师: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方法。了解生活中各领域的艺术活动,能介绍一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本单元重点:(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入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

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

《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

《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

《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

21.文言文二则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背诵《伯牙鼓琴》。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文化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大意,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一、纵情吟诵识知音1.读题解题(1)读好课题,强调“鼓”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鼓琴”“伯牙鼓琴”的意思,引导质疑。

2.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ppt语文园地12个成语, 都与艺术有关的。

请学生读一读, 体会一下意思, 背诵下来即可。

谢谢大家, 再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学校:XXXXX教师:XXX2022年7月一、单元双线结构“一首歌, 一幅画, 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这突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艺术之美”。

第七单元重点阅读要素习作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体会艺术之美写出自己拿手好戏感受、看法说出来《伯牙鼓琴》中的古琴《书戴嵩画牛》中的绘画《月光曲》中的音乐《京剧趣谈》中的戏曲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中的书法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都与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联, 都体现了艺术之美二、单元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本单元主要包括:阅读教学(精读课、略读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下面我们分别看一下这几部分的具体内容。

(一)阅读教学第一篇精读课: 《文言文二则》关于文言文,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 三年级每学期1篇, 四至六年级每学期2篇: 《文言文二则》请学生朗读借助插图结合注释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月光曲》重点是学习第9自然段, 想象描绘的画面, 感受乐曲的美妙。

这是和本单元阅读要素紧密关联的, 借助语言文字, 通过想象画面, 感受艺术之美。

《京剧趣谈》通过“马鞭”和“亮相”两部分内容, 展示了京剧的奥秘之处, 体会京剧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 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口语交际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 是否有条理, 是否分点说明。

第一、请学生课前先搜集书法作品, 以及书法家的故事, 或者参加书法艺术作品展览的照片等。

第二、教师自己找一些书法作品,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手段, 真实、生动地展示书法作品, 如此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习作写出作文《我的拿手好戏》训练的目标即习作要素是“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语文园地这个交流平台的教学, 老师们可以有三个处理办法: 第一是在开学初的时候就告诉学生要写读书笔记, 并指导写什么, 怎么写。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第七单元》的教学帮助六年级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通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使他们能够掌握教材内容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第七单元》的内容和意义。

- 学会提炼和归纳课文的主要信息。

- 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述课文的故事情节。

- 培养学生阅读文本并进行解析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策略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呈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交流与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问题导向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思考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4. 创新研究方式:引入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研究。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普通文本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

3. 合作活动:分组讨论和分享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4. 故事再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可以借助图片和演讲稿来辅助表达。

5. 文本解析:搭配相关练,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6. 创作写作: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训练,并互相分享和评价。

教学评估1. 随堂小测:通过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表现观察: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和表达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3. 书面作业评分:根据学生的写作作业质量和表达能力评分。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课本和练册- 图片和视频资源- 写作材料和评价表格结语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第七单元》的内容,提高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们相信通过合理安排教学策略和活动,学生将在积极参与的环境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部编新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精编含口语交际习作例文语文园地快乐读书等)

部编新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精编含口语交际习作例文语文园地快乐读书等)

【新教材】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21.1《伯牙鼓琴》教案及反思21.2.《书戴嵩画牛》教案及反思22.《月光曲》教案及反思23.《京剧趣谈》教案及反思《口语交际:聊聊书法》教案及反思《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语文园地七》21.1《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法提示:1.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2.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3.了解课文内容后,练习读文、尝试背诵。

读背中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谊。

学习准备:搜集并倾听《高山流水》乐曲,积累有关友谊的古诗或文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读1.同学们,学习了接下来的这一单元,相信大家诵读古诗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走进有趣的古诗王国,去感受古诗的无穷魅力。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读了之后,你一定会被古诗中浓浓的情谊所打动!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走进一篇和友谊有关的古文《伯牙鼓琴》。

二、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伯牙鼓琴”中的“绝”的意思是,“伯牙鼓琴”的意思是。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弦()哉()兮()峨()(3)我能将本课最难写的生字书写端正美观。

2.对照注释,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小学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班级:六(3)班
姓名:
(第七单元)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课 题
21.文言文二则
总第 课时
实施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弦”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思考问题:①牧童是怎样评价戴嵩的《斗牛图》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②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有什么反应?由此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交流后指名学生发言。
①牧童的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
②杜处士的反应:处士笑而然之。
点评: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3)学生齐读牧童的话,抓住牧童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教 学 反 思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

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课 题
21.文言文二则
总第 课时
实施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会写“轴、曝”2个生字。
(2)讨论:你怎么看待伯牙破琴绝弦这一举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预设:学生可自由发言,对于这一举动,可能有些学生会不赞成。比如伯牙是一位有名的音乐家,他从此以后不再弹琴,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来说,这是多大的损失啊!而且,锺子期虽已不在人世,但可能还会有人能听懂伯牙的音乐,可能他还会遇到一位知音,可他摔了琴,就等于放弃了这个机会。学生思维活跃,可能会有各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教师不必过多评判。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完整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完整版

第7单元21 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哉、巍”等生字。

(2)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情感与价值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学习牧童勇于指出名人画作中错误的精神。

【教学重点】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互相欣赏的友情,学习牧童的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查资料了解伯牙、锺子期。

教师:制作课件,《高山流水》古筝曲。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乐曲导入,释题存疑1.(课件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我国经典国乐《高山流水》,关于这首动听的曲子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

(板书:伯牙鼓琴)读题。

关于伯牙,你们有什么了解?2.伯牙学琴,以大自然为师,终成一代操琴高手,足见其对音乐艺术的酷爱。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操琴高手,最后却“破琴绝弦”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读通课文,疏通文意1.大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4名学生一人读一句,随机正音。

(平翘舌音等。

)3.字音读准了,不过有几处停顿不太合适。

大致地了解古文的意思,能帮助我们正确断句,读得流畅。

回忆一下,理解古文有哪些方法?(借助书下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4.让学生练读停顿的文言内容,指名读,老师带读,齐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哪些词?(知音、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琴瑟之好……)6.学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指名说、同桌互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谨性和实用性。

本单元的主题是艺术的魅力。

我们可以通过课文中的不同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戏曲等,来感受艺术的美。

艺术是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我们需要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去体会艺术之美。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实际出发,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在研究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需要理解词语的含义,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些故事。

我们还需要想象描绘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并分辨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京剧中道具的来历和作用,以及相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京剧的艺术特点和魅力。

在口语交际方面,我们需要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

在作方面,我们需要掌握提纲的写法,学会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同时,我们也需要养成做笔记的好惯,并且懂得生活中一些与
戏曲有关的常用语,感受戏曲与生活的关联。

最后,我们还需要阅读说明文字,感受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实用性。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第七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以体会“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其中《文言文二则》中,《伯牙鼓琴》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表现了音乐的魅力及伯牙、子期之间令人动容的真挚情谊。

《书戴嵩画牛》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来自丰富的想象力,更来自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京剧趣谈》由两篇小短文组成,介绍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

向我们展示了京剧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

“口语交际”通过聊聊书法,引导学生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

“习作”部分要求我们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拿手好戏。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1.掌握本单元重点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背诵《伯牙鼓琴》。

3.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操。

4.采用分点说明等方法,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5.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6.掌握多种做课堂笔记的方法;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戏曲有关的词语、积累与艺术有关的成语;学习修改说明书。

重点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背诵《伯牙鼓琴》。

3.采用分点说明等方法,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4.掌握多种做课堂笔记的方法;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戏曲有关的词语、积累与艺术有关的成语;学习修改说明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案21.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课件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学生读,谈体会。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

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3.出示【课件3:课题】(板书第一则的题目:伯牙鼓琴)学生齐读课题。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自己解决生字:哉巍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学生拿笔画停顿。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再也不弹琴了。

)2.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入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

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

《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

《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

《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