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栏式民居适合小家庭居住

合集下载

壮族民居——青山绿水间的干栏式木楼

壮族民居——青山绿水间的干栏式木楼

壮族民居——青⼭绿⽔间的⼲栏式⽊楼 壮族是由古代百越的⼀⽀发展⽽形成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最多的⼀个民族.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结构,外墙粉刷⽩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

居住在边远⼭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结构的⽡房或草房,建筑式样⼀般有半⼲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栏,也叫⽊楼、吊脚楼。

壮、侗、瑶、苗、汉都有。

多为两层。

上层⼀般为3天间或5开间,住⼈。

下层为⽊楼柱脚,多⽤⽵⽚、⽊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杂物。

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

⼀般⼲栏都依⼭傍⽔,⾯向⽥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

⼀个寨⼦⼀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壮观。

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体,就像⼀个⼤家庭。

居室格局,各族⾃有特点。

龙胜县龙脊乡壮族⼲栏,以神龛为中⼼,神龛后⾯,居中是家公住房(以⼥主⼈为中⼼),左⾓是家婆住房,有⼩门与家公房相通。

主妇房在右⾓。

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

客房在前庭左⾓,姑娘房在右⾓楼梯旁,便于她们与⼩伙⼦们交往。

这种布局的最⼤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

现在的⼲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壮族喜欢依⼭傍⽔⽽居。

在清⼭绿⽔之间,点缀着⼀栋栋⼲栏式⽊楼,这就是壮族⼈民的传统民居。

⽊楼上⾯住⼈,下⾯圈牲畜。

⽆论是什么房⼦,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的中轴线上。

前厅⽤来举⾏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后厅为⽣活区。

屋内的⽣活以⽕塘为中⼼,每⽇三餐都在⽕塘边进⾏。

壮族民居 - 壮族居住风俗 壮族⼈喜欢把村⼦建在⼭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

后⼭和村边栽上树⽊,规定不得乱砍滥伐,以保持村庄的⽣活安全。

壮族称屋为"⼲栏"。

住房的主要形式,有全栏式、半栏式和平房三种。

壮族民居 - 全⼲栏房全⼲栏房属全楼居式,上层住⼈,下层养牲畜和存放农具是传统的住房形式;这种居俗,过去主要是为了防猛兽和防盗贼偷盗牲畜,现在看来,由于是楼下圈养牲畜,臭⽓上升,很不卫⽣。

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栏式民居已逐渐改变成⼈畜分居的平房或楼房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风俗人文

干栏式建筑风俗人文

干栏式建筑风俗人文干栏式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风俗人文特色。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表达。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建筑特点、文化象征和人文意蕴等方面,对干栏式建筑的风俗人文进行探讨。

一、干栏式建筑的历史渊源干栏式建筑起源于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遗存。

它以原始的木结构和石材基础为特点,经过历代的发展与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干栏式建筑融合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与文化内涵,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二、干栏式建筑的建筑特点1. 结构特点:干栏式建筑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干栏、空栏和下栏。

其中,干栏为建筑的主体部分,上部为多层的木结构,下部为墙壁。

空栏为中间空出的过道,用于步行和通风。

下栏则是用来储藏物品和家畜。

2. 材料特点:干栏式建筑主要采用木材和石材作为建筑材料。

木材质地坚硬耐用,能够有效地抵抗风雨侵蚀;石材则为建筑提供稳定的基础与支撑。

3. 装饰特点:干栏式建筑注重装饰的细节和造型的精美。

建筑外墙常常铺设彩色的石瓦和挂有民族特色的彩绘,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屋内还有精美的雕刻、彩绘壁画和木雕等装饰,展示了民族艺术的卓越成就。

三、干栏式建筑的文化象征1. 人社关系:干栏式建筑凸显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尊重和关怀的价值观。

干栏作为建筑的主体部分,象征着家庭和睦、人际和谐。

空栏的存在则为人们提供了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2. 地域特色:干栏式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反映了各地区的人文风格和民族文化。

比如彝族的干栏式建筑中常常有民族图案和独特的传统纹饰,川西的干栏式建筑则体现了山地居民的勤劳和朴素。

3. 崇拜信仰:干栏式建筑也是中国传统信仰的重要载体。

例如在壮族的干栏式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独特的祭祀场所和宗教装饰,体现了他们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

四、干栏式建筑的人文意蕴1. 历史记忆:干栏式建筑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干栏式建筑的优点 干栏式建筑设计和实现

干栏式建筑的优点 干栏式建筑设计和实现

干栏式建筑的优点干栏式建筑设计和实现摘要随着党中央对农民生活关注程度的提高,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都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开展,其中民居改造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而受城市住宅建设的影响,农村民居中也使用了越来越多的混凝土和钢筋等现代材料。

近代的农村民居建设在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城市建筑的影响,民居建筑逐渐丧失了它的传统,农村民居的多样性和地域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作为农耕文明象征的传统民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干栏建筑大有被混凝土结构的房屋替代的趋势,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干栏建筑消失的速度愈快,在经济趋同一体的今天,原生态干栏民居正逐渐被同化。

由于民居的永久性特质,从某种角度看具有着不可逆转性;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不仅会对广西的壮丽风光、生态和环境等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同时也会影响民族和文化等传统要素的传承。

广西民居,从远古走来,历经几多风雨,它一直在演进,一直在变化,它最基本的东西,因其合理,因其科学,得以鲜活的保存了下来,由原来的较为封闭,发展为较为开放。

传统民居是在历史过程中经过多代人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所形成的,其中不仅蕴含了与自然斗争和适应的过程,而且反映了人类进化的历史。

特别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有许多约定俗成的理解,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也没有必要去硬性改变,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趁他还存在的时候去研究、分析,找出其永久性的合理部分与精华。

在运用传统建筑风格对现代民居进行设计时,应做到将传统建筑符号与现代建筑功能进行有机融合,这是我们在现代设计中应当坚持的一个原则。

笔者作为建筑设计师,感觉到在接触的村落营造中的工作与在城市中是大为不同的,由于大多数建筑师学习成长的城市背景,大多的设计经验和理论来自于城市住宅设计,建筑师的理论和实践在乡村营造中的渗透是远远不够的。

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对广西干栏式民居建筑的总结概括中,探讨怎么将传统干栏式,民居的建筑形式、艺术风格,与现代新功能、新技术、新材料融合,使得现在建筑形式与传统建筑艺术有机融合,为现代新民居住宅设计寻找新的思路。

云南干栏民居环境适应性及其对现代建筑的启发

云南干栏民居环境适应性及其对现代建筑的启发

云南干栏民居环境适应性及其对现代建筑的启发刘玉鲜;殷之明;胡敏【摘要】云南干栏民居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居类型,根据所在地域而各具特色。

从云南干栏民居对当地气候、地势条件、建筑材料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其科学合理性及价值,并从中探索其对现代建筑建筑设计的启发:现代建筑应合理利用空间设计改善建筑小气候,根据各种地形条件合理利用地势,利用架空底层解放地面,争取获得更多有效使用面积。

%Pile -Dwelling of Yunnan is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Yunnan residential type and shows showing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depending on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The local climate and terrain conditions and applicability of building materials from Pile -Dwelling of Yunnan was analyzed to get the value of science,and explore inspiration to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Modern architecture should be reasonable to use the space design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mall climate,should also be based on a reasonable use of the terrain and use of aerial ground floor to obtain more effective use of space.【期刊名称】《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70-72)【关键词】干栏式民居;环境适应性;启发【作者】刘玉鲜;殷之明;胡敏【作者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学院,云南昆明 650033;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学院,云南昆明 650033;云南省统计局,云南昆明6502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1.5干栏民居是一种用木或竹为底层基础,底层一般为架空可以堆放杂物或者饲养家畜,上层通常为围合空间可以居住的民居形式。

杆栏式建筑的介绍

杆栏式建筑的介绍

杆栏式建筑的介绍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杆栏式建筑呀!杆栏式建筑,那可是老有特色啦!你想想,它就像一个神奇的空中楼阁,高高地矗立在那儿。

这可不是一般的建筑哟,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咱先说它的结构,那真叫一个巧妙!用柱子把房子撑起来,下面空出一大块地方。

这就好比给房子穿上了一双高高的“鞋子”,多有意思呀!这样的设计有啥好处呢?那可多了去了!下面空出来的地方,通风那叫一个好,夏天的时候,凉风呼呼地吹进来,别提多凉快啦!而且还能防潮呢,不用担心家里湿漉漉的。

再看看它的造型,有的精致得像个艺术品。

那屋顶的形状,那线条,多好看呀!就好像是天空中的一片云朵落在了那里。

而且呀,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风格呢,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一样。

你说这杆栏式建筑,是不是特别适合在那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呀?想象一下,在青山绿水之间,有这么一座漂亮的杆栏式建筑,那画面,简直美不胜收!住在里面,感觉就像生活在仙境里一样。

还有啊,杆栏式建筑可不光是好看,它还很实用呢!在一些山区或者水乡,它可是人们生活的好帮手。

因为地势的原因,普通的房子可能不太合适,但是杆栏式建筑就能很好地适应。

它就像是一个聪明的小精灵,在各种环境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且呀,这种建筑形式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呢!从古至今,它见证了多少人的生活和故事呀!它就像是一个时间的见证者,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咱中国这么大,有好多地方都有杆栏式建筑呢!每一个地方的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韵味。

这就是咱们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呀!难道不是吗?总之呢,杆栏式建筑就是这么神奇,这么有魅力!它是咱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咱可得好好保护它,让它一直闪耀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这就是我对杆栏式建筑的看法,你们觉得呢?。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1、彝族的"土掌房"
•土掌房是最古老的彝族传统民居,大多建筑在干旱少雨的高寒山区和河谷地带 。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1、彝族的"土掌房"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2、哈尼族的"蘑菇房"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 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 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 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 ,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4、哈尼族的"拥戈"民居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5、德昂族的"刚底雄"
•德昂族传统的住房为正方形"干栏"式建筑。德宏地区的德昂 族一家一院,房屋分两层,由木屋架、竹墙壁、竹楼、草顶构 成,楼上住人、煮饭、贮藏粮食、放置用具,楼下圈养牲畜。 德昂族的建筑水平和工艺相对较高。房屋同样为竹木结构,中 间为走道,两边为各个家族的卧室,每户之间用篱笆隔开,并 在每户的卧室旁设有招待客人的客室。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4、哈尼族的"拥戈"民居
•“拥戈”是一种“干栏”式楼房,它的模样与傣族竹楼相似, 但又没有傣家竹楼那么别致漂亮。“拥戈”一般都建在挖成平 台的宅基上,一楼一底,底室不筑围墙,四周设有竹木栅栏, 多用于关猪鸡牛马,安放舂米的脚碓(兑)和堆放杂物。楼室则 建架在四排木之间,房顶有盖草、盖竹片的,有盖瓦的。四周 或栅竹板或栅竹笆,把楼室围得严严实实,风雨不透。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7、壮族的"吊脚楼"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8、布朗族、基诺族的干栏民居

仡佬族建筑 干栏式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仡佬族建筑 干栏式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仡佬族建筑干栏式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导语:仡佬族的家居建筑:干栏式建筑每个地方的居住条件都会受地域及人文环境的影响。

如黄土高原地区的家居建筑是窑洞,蒙古的是蒙古包,而仡佬
仡佬族的家居建筑:干栏式建筑
每个地方的居住条件都会受地域及人文环境的影响。

如黄土高原地区的家居建筑是窑洞,蒙古的是蒙古包,而仡佬族的家居建筑便是干栏式房屋。

干栏式建筑是仡佬族文化的一大特色,那么仡佬族的干栏式房屋都有什么特色呢?而仡佬族的家居建筑为什么是干栏式建筑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干栏式房屋,是一种木结构的地面建筑。

南方一些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我国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

这种木建筑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

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

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

至今,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尚采用这种古老建筑形式。

干栏式房子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

其具体构筑办法是用竖立的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竹、木质大小龙骨作为承托地板悬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横梁,构筑成框架状的墙围和屋盖,柱、梁之间或用树皮茅草或竹条板块或用草泥填实。

干栏式房子,中国古籍亦称作为干兰、高栏、阁栏、葛栏,现代日
生活常识分享。

壮族杆栏式民居设计理念

壮族杆栏式民居设计理念

壮族杆栏式民居设计理念
壮族杆栏式民居是壮族传统住宅建筑形式之一,以木质杆栏为特征,结构简单,便于建造和维修,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

壮族杆栏式民居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利用空间:杆栏式民居通常为两层或三层结构,底层一般用于存放物品和养殖家禽等,上层用于居住。

特别的是,杆栏式民居的檐口和民居地面之间通常会留有一段高度,被称为“半空挂篷”,可以用来晾晒食物和物品,最大化地利用了空间。

2. 美观的建筑比例:壮族杆栏式民居注重建筑的比例和平衡感。

例如,民居通常呈矩形或正方形平面布局,底层的柱子和横梁都由较粗的木材制成,上层则采用细木梁,使得整个建筑在比例上更加协调和美观。

3. 精美的雕刻工艺:壮族杆栏式民居的柱子、梁和栏杆等部分通常采用木雕来装饰,雕刻出不同花纹和图案,展示了壮族文化和民族特色。

这些木雕不仅仅是装饰,也有着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的意义。

4. 物理、化学和心理的环境配套:壮族杆栏式民居设计中,还注重物理、化学和心理的环境配套。

例如,民居的门窗布局合理,能够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柱子和地面采用的木材具有一定的防腐和防虫功能;每一间屋子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划分出不同功能的区域。

5. 文化传承和创新:壮族杆栏式民居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传统的设计元素中,也添加了一些现代的功能和装饰,以适应现代人居住的需求,体现了文化的活力和发展。

壮族杆栏式民居设计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空间利用、追求美观和注重文化传承。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这些设计理念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可以用于建筑设计,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干栏式建筑方案

干栏式建筑方案

干栏式建筑方案干栏式建筑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和优雅的外观而被广泛使用和欣赏。

这种建筑风格主要出现在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福建、江西、浙江等地方,它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干栏式建筑是一种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其构造以榫卯结构为主,不使用钉子和胶水。

这种结构的特点使得干栏式建筑在抗震性和耐久性上具有很高的优势。

另外,干栏式建筑使用千年不朽的杉木,材料特性与地域特点相契合。

干栏式建筑的外观设计通常简约大气,以横梁为主体,横梁上方有多个窗户,既能起到通风的作用,也能让光线充足地进入室内。

栏间悬挑下悬浮了木质装饰物,起到装饰和防御作用。

干栏式建筑往往是由多个相互连接的房间组成的,这些房间与中庭相连,形成一个方形或长方形的平面布局。

中庭是整个建筑的核心,也是家庭成员聚集和沟通的场所,因此经常被设计成开放的天井,可以让自然光线和空气进入室内,同时也增加了室内的采光和通风效果。

干栏式建筑在内部设计上也注重对称和平衡。

通常采用从中心线对称分割的方式,使室内空间分为左右两个相对称的部分。

这种设计方式不仅能够使室内空间更加和谐,还能够满足家庭成员的生活需求。

干栏式建筑不仅注重建筑本身的美感,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师通常会选择一个适宜的地形地貌作为建筑的基地,因此很少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

同时,干栏式建筑的屋顶通常采用回坡屋顶,使得建筑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融合,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总的来说,干栏式建筑是一种非常独特和美丽的建筑形式,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耐久性。

它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住所,还是一个文化的符号和地区的标志。

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这一宝贵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干栏式建筑的独特魅力。

独特的干栏式民居

独特的干栏式民居
以使他 所制 定 的宪 法获 得认 可 。 1 8 8 8 年 ,他 制 定 了新 的法 律 并 创 立 了公 务 员 考试 制度 ,使 得 帝 国官 僚
预算未获通过 ,则前一 年的预算仍 然有效 。由指定产生的贵族 院 ( 上
院 )批 准 的法 案 ,才 能 成 为法 律 。
并且 ,为 了确保政党本身能够代表
院。这些贵族由以前 的贵族和明治
维 新 的 领 导 们 构成 。 出身 于 下 级 步 兵 的伊 藤 博 文 受 封 为公 爵 ;后 来 升
为亲王 。1 8 8 5 年 ,他组建 内阁,成
为 第 一 任 首 相 ,继 任者 是 萨 摩 藩 的
黑 田清隆 ( 1 8 4 0 -1 9 0 0)和长州藩 的山县有朋。1 8 8 7 年 ,伊藤博文建 立 了一个私人委员会 ,自任首脑 ,
点。在布朗山,村寨散落在布朗山
术 语 定 义 的 。 同 普 鲁 士 一 样 , 天 皇 直 接 指 挥 军 队 ,位 于 总 参 谋 部
( 1 8 7 8 年 成 立 )之 上 。 天 皇 有指 定
部分 ,内侧为家人寝室 ,外侧为堂
只有缴 税达 到 1 5 日元 的 成 年 男 子 才拥有投票权。1 8 9 0 年 ,这 种 人 口 只 占成 年 男 子 人 口的 5 %。 简 而 言
常重要 的一部分 ,因为他们 家家户 户都有火塘 ,火塘长年不熄 。火塘
是 指在 房 内用 土 铺 成 的 约一 米 见 方 的 土地 。 以前 ,火 塘 内 立有 三块 石
受 ,而且还点缀了 自然 风光 ,使村
寨 更 加 秀 丽多 姿 ,美不 胜 收 。
头 ,以备烧火煮饭之用。后来 ,都
日本 社 会 的安 定 和 负 责人 的力 量 ,

浅析水族杆栏式民居

浅析水族杆栏式民居

学院:班别: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时间:浅析水族杆栏式民居目录一、我国水族简介(一)、水族的由来(二)、地理位置(三)、关于杆栏式民居二、杆栏式民居(一)、建筑结构(二)、平面布局(三)、建筑构型三、水族及杆栏式民居(一)、杆栏式民居的历史(二)、杆栏式民居的传说(三)、杆栏式民居的文化内涵(四)、杆栏式民居的特色四、结语一、我国水族简介(一)、水族的由来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

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据考水族是从其中一个叫做“骆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

清代人们称其为“水家苗”、“水家”,解放后正式定名为水族。

人口34.6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二)、地理位置水族的居住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都柳江和龙江上游。

森林密布,山水如画,适于农林业的发展,是贵州高原的鱼米花果之乡。

水族在民歌中,常以“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来形容自己的家乡。

现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部在独山、荔波、都匀、榕江等县和广西北部地区的融安、南丹、环江等地。

(三)、关于杆栏式民居水族干栏式民居,是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

水族居住的房屋,多是松杉木建造,用瓦片或杉木皮覆盖,这种住房建筑属于古代百越人的“干栏”式构造,是我国古代建筑遗产的一部分。

二、杆栏式民居(一)、建筑结构水族民居多为干栏式吊脚木楼,采用穿斗式结构,立柱承重,直接将屋面重量传给基础,并以穿枋联系檐柱和中柱,保持立柱的稳定,这及侗、苗等南方少数民族民居没有多大差异。

不过,水族干栏在结构上分上下两层,上层屋架柱脚扣枋用鱼尾式的斗角衔接,牢牢固定每根立柱的方位,整体性较好。

这是水族先民一次实践性的创造,很好解决了木料长度不足的难题,为木穿斗结构适应复杂环境提供更多可能。

(二)、平面布局三都水族民居平面以“间”为单位,由相邻两榀房架构成,常见平面是由3、5等单数的间组成的长方形,每间开间4m,进深10m;就内部垂直方向划分,自下而上可分地层、中间层和阁楼三层。

干阑建筑

干阑建筑

廊和晒台的透视:担负着庭院的功能
内部梁架结构
傣族喜欢独家独院,当孩子成人娶亲,便有新的院落出现。谁家建造新竹楼, 全寨子的人都会来帮忙,送草排,赠青竹,来帮工。因此建房速度相当快,一 幢楼一两天即可竣工。新楼落成,男女老幼前往祝贺。傣族人民喜爱的“赞 哈”,更是以自己的歌声,祝福主人迁入新居后的美满生活。
侗寨鼓楼,外型 象个多面体的宝 塔。一般高20多 米、11层至顶, 全靠16根杉木柱 支撑。楼心宽阔 平型,约10平方 米见方,中间用 石头砌有大火埚, 四周有木栏杆, 设有长条凳,供 歇息使用。楼的 尖顶处筑有葫芦 或千年鹤,象征 寨子吉祥平安, 楼檐角突出翅起, 给人以玲珑雅致, 如飞似跃之感。
结构特点
吊脚楼木构架的主要部分由柱、梁、枋、檩 等
吊脚楼的结构体系是属于半干阑式建筑
全房不用一颗钉子 是我国古建的精华所在
企口板接缝大样
檩条连接榫卯
中柱打样
吊脚楼最精彩的部分可能还要数“龛子”。厢 房由吊脚楼支撑楼板,垂柱支撑走廊,并在山 面盖采用类似官式建筑的歇山顶,这种厢房被 形象地称为“龛子”。这种类似官式的歇山顶, 土家人称为“思檐”,在挡雨通风的同时也带 来了美感。
分类
分桩式干阑和柱式干阑两个阶段
这种在人工桩、柱上建屋的形式,在文 献中被记载为“干阑”
分配地区
傣族、侗族、壮族、苗族、瑶族、景颇族 、布依族、佧佤族等等
结构形式
古代干阑式建筑下层是用许多木料搭成 的一个平台,然后在上面建造房屋,上 面的物屋架与底层的木架不是连为一体 的,两者的固定式采用绑扎的方法
主要靠通风来防暑
一道竹篱将上层 分成两半,内间 是家人就寝的卧 室,卧室是严禁 外人入内的。外 间较宽敞,设堂 屋和火塘,既是 接待客人的场所, 又是生火煮饭取 暖的伙房。楼室 门外有一走廊, 一侧搭着登楼木 梯,一侧搭着露 天阳台,摆放着 装水的坛罐器皿。

干阑与吊脚楼 1

干阑与吊脚楼 1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图
云南景洪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
• 傣族的住宅建筑是“干栏”式建筑,也称高脚房屋建筑,以竹,木, 茅草为建筑材料,分上下两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在潮湿 炎热的南方,既防潮,又通风,还可以御蛇、虫和野兽的侵害。 • 随着傣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景洪的曼景兰村寨己出现了许多砖 石、水泥现代建筑材料建成的杆栏式建筑。除傣族外,还有许多其它 少数民族也是居住这种干栏式建筑的房屋。
湘西凤凰
湘 西 凤 凰 县 城 吊 脚 楼
湘 西 凤 凰 县 城 吊 脚 楼
湘西凤凰
湘西凤凰
湘西凤凰
凤凰——沈从文故居
云 南 瑞 丽 地 区 大 等 喊 竹 楼 晒 台
云 南 瑞 丽 地 区 大 等 喊 竹 楼 晒 台 、 入 口
• 傣族竹楼以具有家庭活动 用、多功能的平台为特点。 当地称平台为“展”。
云南景洪傣族竹楼入口
云南瑞丽地区大等喊竹楼二层堂屋内部
湘西凤凰县沱江镇
湘西凤凰县沱江镇宅
贵州三江华练寨侗族村落
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傣族村寨
云南瑞丽傣族民居
云 南 西 双 版 纳 傣 族 村 寨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
云南景洪傣族竹楼群
云南干阑式住宅
云南瑞丽地区大等喊竹楼
云南瑞丽地区大等喊竹楼底层
云南瑞丽地区大等喊竹楼底层
云南瑞丽地区大等喊竹楼晒台
海南黎族
• 黎族世居海南岛五指山,风大雨多,气 候潮湿。
• 黎族民居为一种架空不高的低干阑,上 面覆盖着茅草的半圆形船篷顶,无墙无 窗,前后有门,门外有船头,就像被架 空起来的纵长形的船,故又称“船形 屋”。
贵州苗族
苗族 苗族喜欢用半楼居, 即结合地形,半挖半填,干阑架空一半的方式。

干栏-式”民居

干栏-式”民居

干栏-式”民居干栏式”民居“干栏”是住宅建筑形式之一。

又称高栏、阁栏、麻栏。

分两层,一般用木、竹料作桩柱、楼板和上层的墙壁,下层无遮拦,墙壁也有用砖、石、泥等从地面砌起来的。

屋顶为人字形,覆盖以树皮、茅草或陶瓦。

上层住人,下层用作圈养家畜或置放农具。

此种建筑可防蛇、虫、洪水、湿气等的侵害,主要分布在气候潮湿地区。

古代中国南方盛行干栏式建筑,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的木构建筑,是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

在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地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过不少陶制干栏式建筑模型。

今壮、傣、布依、侗、水等族住房建筑形式即由此发展而来。

此外,西伯利亚、东南亚、美洲、大洋洲、非洲的一些地区也有干栏式建筑。

当原始人类摆脱原始狩猎与采集,进入有序的农业生产后,劳动需要定居。

加上氏族人口的繁衍等,有血缘关系的人们就会聚居在一起,形成一个特定群体的普遍生活模式。

而干栏式建筑正是在这个阶段形成和发展的与南方自然相结合的建筑文化。

南方地区气候炎热,雨水充足,湿度很大,林木资源丰富,并且盛产凤尾竹。

而干栏式建筑,正是底部架空,用数十根木柱支撑楼上的重量,四周不设墙,主要用来养家禽、家畜,堆放柴禾、谷物等。

如果设墙,墙也是由多空隙的竹篾围起,利于洪水的通过。

二楼由木柱支撑在空中,主要居住,这样的设计,即可以防潮,也可以防野兽。

可谓一举夺得!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建筑文化,正是新石器时期南方的主要建筑文化,其特色正是以干栏式建筑为主,其中河姆渡的干栏式木构架是华夏建筑文化的缘起。

但原始形式的干栏式建筑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如今其原型已经坦然无存。

如果要进行干栏式建筑的研究,目前能够较完整保留下来的只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部分地区。

知识检验:你会吗?1、干栏式建筑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那个少数民族居住区?A傣族B壮族C藏族D回族快乐积累:答案:A。

傣族是古百越族群的后裔,分布在云南西南和南部的边境地带。

他们聚居的地区坐落在依山傍水,视野开阔的平地,顺着山坡地势和河流走向延伸。

干栏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流行东南亚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干栏式的民居十分普遍。

“干栏式”实际是建筑学上的名称,俗称“高脚屋”。

自古以来高脚屋就是气候潮湿、雨量充足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一种十分普遍的民居形式。

一般的高脚屋不是多层楼房,只分上、下两层。

最初,高脚屋用竹子盖建,逐渐发展为以木材为主。

屋的上层住人。

上层屋子由数根竹桩或木桩高高托起,桩高不一,低的1米,高的数米。

下层无墙,只有数根桩柱,用于饲养牲口、家禽,放置农具和其他物品。

这类建筑之所以可能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长期流行,最主要是因为它适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而且有利于人的生存,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和不发达地区。

高脚屋的特点是不怕水,且通风防潮,不仅可使人免受潮气侵袭,有利于健康,而且能避免蛇、蚂蟥甚至野兽的危害。

1/ 1。

干阑式

干阑式

干栏式住房以竹术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篾绑扎,为单幢建筑,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径相通。

干栏式竹房傣族民居分为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土掌房三种。

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全境和德宏州的瑞丽,遮放坝子。

干栏式住房以竹术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篾绑扎,为单幢建筑,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径相通。

房顶用草排或挂瓦。

瑞丽的干栏式建筑体现出较高的水平。

地面建筑主要为芒市、盈江等地采用,为土墙平房,因受汉族影响,已不是傣族固有的住宅形式。

土掌房,是居住在红河流域地区的主要住宅形式,大量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南部地区。

土掌房以木梁柱和土墙承重土质平顶,形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因地势建成二、三层的土楼,层层垒进,呈阶梯形,有天井、楼层,一般居家拥有十数间房屋,平顶上可凉牺粮食或堆放农具。

土掌房建造容易,冬暖夏凉,特别适合于干热河谷地带的气候。

景谷傣族住土木结构平房,房顶不高,用茅草或瓦覆顶。

分中堂,左右两厢。

中堂置三角火塘,为煮饭、会客之处。

左厢房为长辈卧室,右厢房为子女卧室。

孟连傣族为干栏式竹楼。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建筑模式——干栏式建筑;一般是用竖立的木桩或竹桩构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底架上有大小梁木承托的悬空的地板,其上用竹木、茅草等建造住房。

干栏式建筑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栏(也作“干阑”)是历史极为久远的一种建筑类型,它是由原始人类的巢居逐步演变而成的。

“干栏”一词最早见于《魏书》:“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

《旧唐书》:“山有毒草及风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

干栏是一种把居住层地板用支柱架离地面的建筑,以避虫蛇猛兽,并有利于防潮及通风,适用于温暖潮湿的地域。

干栏在中国古时候的长江以南地区曾广泛采用,后来逐渐减少,现在只存在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如今仍以干栏为主要住房的,有傣族的竹楼、壮族的麻栏、侗族的木干栏、黎族的船形屋、水族的木楼等。

傣族竹楼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及德宏等地区。

当地气温高,潮湿多雨,民居为干栏式的竹楼。

傣族实行小家庭制度,仅长幼两辈人共居,人口不多。

规模不大的独院竹楼,是适应一个家庭一般为一、二代人口的情况的。

竹楼的构造是用木或竹为柱为梁,编竹为墙,楼板竹木兼用,歇山式草屋顶。

竹楼的规模以底层木柱的使用数量来计算,一般竹楼用5-6排、总数约40-80根。

排的间距为3米,柱的间距为1.5米。

竹楼的总体布局,是每幢竹楼四周都有用竹篱围成的小院,院内种植树木花草,如槟榔、芭蕉等。

竹楼入口朝向街道,由篱门入院,登上披檐下的木梯到廊和“展”。

“展”就是晒台,是生活、操作、休息、娱乐的地方。

它所处的位置可以多种多样,造型生动,是竹楼最富趣味的部分,可以说竹楼如果没有“展”,就失掉了竹楼的特色。

由廊进入室内,前室是起居室──堂屋,内有火塘,围塘席地而坐,可烤火、炊茶、煮饭等,客人夜间住在这里。

后室是卧室,是全家睡眠的地方,外人不可入内。

黎族船形屋
黎族居住在海南省五指山一带,该处气候潮湿多雨,风大,经济较不发达。

黎族过去住的房屋是一种类似船形的干栏。

地板层架空,屋顶与墙连为一体,可以说是一种下无台基、
中无墙身、上为半圆形船篷样的草屋顶。

平面为长条形,前后有门,门外有“船头”,侧面无窗,外观像一条架空起来的船。

这种船形干栏现在已近绝迹了。

船形屋有高栏、低栏两种,高栏地板距地面约2米,这个空间可以用来豢养家畜;低栏距地面仅0.5米左右,只起通风防潮作用。

船形屋的构造是以竹木为骨架,从顶到地面覆盖着茅草。

盖屋的茅草要选新长出来的,以求新居吉利。

黎族的习俗是一对夫妻住一间船形屋,家中的女孩子长到十四五岁便不能与父母同屋而睡,要住到由父母另建的小“寮房”中。

每当夕阳西下,不同血缘男青年,便会吹起鼻箫和口弦等乐器,三五成群地来到“寮房”寻找情侣。

通过对歌,若情投意合便可定终身。

已出嫁的女子,在未生孩子前,也要在娘家住“寮房”,有了孩子后才到夫家定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