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尝试_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性学习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
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在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很多,但学生动得多了,是否就说明学生是在主动地进行探究呢?那可不然。
怎样使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呢?我就个人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
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境中产生的。
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请你们随意说一个数,老师便能很快地判断出能否被2整除,不信就来试一试。
”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为了难住老师,他们从二、三位数,说到了十位以上的自然数,结果都被我准确地判断出来。
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被老师的快速回答所折服,心里非常的好奇,惊讶!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诱惑力促使学生探究和发现其中的奥秘,同时也诱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提供充分的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生探究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或让学生准备充分的感知材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材料,为学生探究创造有利的条件。
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为研究对称图形的特征,我让每一位学生收集见过的和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课初通过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感知,让学生动手去折一折,使学生充分感知有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
有的轴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两条,有的有三条,有的有无数条对称轴。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教学策略;教学质量一、引言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1.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3. 教学评价单一: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导致学生全面发展受阻。
4. 家校沟通不足:部分教师与家长沟通不畅,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小学数学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 完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1)多元化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4. 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1)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有效性文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体验快乐,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自主探究;有效性;情境所谓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谈谈我对自主探究性学习有效性研究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一、培养兴趣,提供问题——创设有效情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首先应从激发学习的兴趣入手,通过游戏、生活中的问题、认知冲突等为学生创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为新知学习服务的有效情景,把例题以信息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既改变了数学学习的枯燥,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对旧知进行了复习。
通过多种形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为学习新知铺路搭桥。
而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有效问题也同等重要,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优化关系,自主探索—营造探究氛围外部环境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建立平等、民主、良好的师生关系,友爱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数学,并与学生一起做数学。
多鼓励学生敢于与老师争论,锻炼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敢于指出老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可书本上的不妥。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摘要:自2011年10月始,笔者在探索、研究、总结、提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流程为:创设情境、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展示交流、评价体验----巩固练习、点拨提升----达标测试、拓展延伸。
关键词:自主;合作;小组;展示;交流;提升;体验;拓展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两种有利学生增长技能、提高创新和研究能力以及与人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将这两种学习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笔者对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模式流程为:创设情境、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巩固练习、评价体验----达标测试、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景,问题导学,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动机。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的。
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探究的状态,创设良好的切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有着巨大的作用。
如:在教学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二年级《平均分》的时候,在教学之初,就用多媒体创设同学们春游的情景,里面蕴涵着该节课学生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数学问题。
这一方面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主旨,另一方面也为下面的探索研究准备好了素材。
二、自主探究,经历知识、技能发现与发展的过程;小组合作,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统计观念、空间观念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
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观念的形成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是在过程中体验和发展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这些过程目标实现的根本就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就要求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浅谈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学习
也是 彼此情感交 流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中构建立体 式师生 、 同 学 间 的交 流 模 式 , 营造宽 松 、 和谐 、 民主 的课堂气 氛 . 是 学 生 树立 信心 , 主动参与学生 , 进 行 创 新 的前 提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教师 要把 握好知 识的起 点 , 组织好 学 生的智 力活 动 . 引 导 学 生参 与学 习的全 过程 , 充 分发挥 学生 的集体 作用 。 放 手 让 学 生尝试 、 探索 、 思考 , 让学 生充分 发表 自己的见解 . 鼓 励 学 生 质疑 , 在 讨论后统一认识 , 掌 握 知 识 。如 在 教 学 “ 认识人 民币” 时, 一改 常规 的导人方 法 , 直 接 给 出课 题 : 同学 们 . 看 到 这 个 题 目, 你 想 知 道 什 么 ?学 生 非 常 兴 奋 。 随心所欲 , 畅所欲言 , 纷 纷 提出问题 :
生 拥 有 创 造 的 空 间。 关键 词 : 小学数 学 自主探 究学 习 创 设情境 作 体验 练 习创新 营造 氛 围 操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 什 么 是 教 育 ? 简单 一 句 话 , 就 是 让 学 生 知 道 怎 样学 习 。 苏霍 姆林 斯 基 说 过 : 在人 的 心 灵 深 处 . 都 有 种 根深 蒂 固 的需 要 ,这 就 是 希 望 自 己是 一 个 发 现 者 、研 究 者、 探索者 , 而在 儿 童 的精 神 世 界 中 ,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 小 学 数学 教学过程 引入探究性学 习 , 就是 在教师 的组织 、 引导 下 ,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主 体 作 用 , 使学生“ 自主 、 合作 、 探究 、 实践” 地 学习, 主动获取知识 , 要让学生 经历一个 实践和创新 的过程 。 新 课 程 改 革 关 注 对 学 生 探 索 能力 的 培 养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探 究 性学 习, 我认 为 可 以从 以 下 方 面 改 进 教 学 策 略 . 促 使 学 生 主 动 探究 。 创设情境 。 激 发 学 生 的 参 与 动 机 好 奇 是 儿 童 的 天性 。 现 代 教 育 心 理 学研 究证 明 : 强 烈 的 好 奇心是启发创新意识 、 培养创新精神的宝贵心态。 兴 趣 是 最 好 的老师 , 是学 习的最大动力 , 当 学 生 对 学 习产 生 浓 厚 兴 趣 时 . 也 就 形 成 了 学 习 的 内驱 力 。 要 让 学 生生 动 活泼 、 积 极 主 动 地 学 习, 一方面要创设情境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另 一 方 面 要 引 导学 生 回忆 认 知结 构 中 已 有 的 知 识 和 经 验 .让 已有 的知 识 和 体 验 在 探 索新 知 的过 程 中起 铺 垫 作 用 , 促 进 知识 迁 移 。 如 : 教 学“ 认 识 图形 ( 二) ” 时, 首先 出示一个 带盖 的 。 很 漂 亮 的 学 具 盒,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 然后提 问 : “ 谁 能 从 盒 中找 出 已学 过 的 图形 , 并按它们的形状分类?” 学 生 在 好 奇 心 和 浓 厚 兴 趣 的驱 使下 , 积 极 主 动地 认 真 操 作 。 很 快 将 学 过 的 平 面 图 行 学 具 分 为 四类 : 长 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形 。 接着 让 学 生 把 盒 中剩 下 的学具按其形状进行分类 , 由 于 学 具 是 生 活 中常 见 的实 物 . 又 采 取 了喜 闻 乐 见 的 玩 积 木 的 形 式 ,学 生 很 快 将 这些 立 体 学 具 分为四堆 : 长方体 、 正方 体 、 球体 、 圆柱 体 。 此 时学 生思 维 活 跃 .
小学生数学课自主性学习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课自主探究性学习摘要:现如今,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重视,在教学中提倡的更多的是学生之间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与讨论,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下,我们对小学数学进行相关的自主学习的探究,发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开放自己的思维,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学习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94-001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这也是孩子喜欢想象,活泼好动的原因之一。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是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仅抹杀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更是对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所以,如何抓住孩子们的心理,在讲课时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为关键所在。
所以在教学时应该:1.要让学生多去“看”怎么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一定的冲击力,比如在进行几何问题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制作一些相关的模型,有条件的话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形式来展现不同的几何图形特点,以及这些图形之间存在的关系,了解不同图形的特征,让学生能够形象的看到它们的面积推导过程,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为他们以后观察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要让学生多去“想”大胆想象,这是创新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这就需要在教学和课程设计上多下一些功夫,多做一些准备。
比如说在教学生学习四则运算时,可以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作为对象,通过自己的描述,让学生能够从抽象的运算公式中跳跃出来,通过实例来理解运算方法,并且在学习完加法和乘法后可以让学生去逆向思维,通过自己的考虑和小组的讨论来进行减法和除法的学习,最后再进行全班的交流与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中自主学习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中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摘要:为了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相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23.5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备受重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该从小学开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该从转变教学模式开始。
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反映出课堂教学中的所有信息,比如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思想等。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起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影响。
小学数学老师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构建起这一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特征和意义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主要特征有二:第一,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第二,师生进行共同研究学习。
具体说来,它有一下几个特点。
第一,该模式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该模式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师生共同进行研究。
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这种模式下,师生关系比较融洽,互相尊重,平等和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能是为学生服务。
第四,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而不是单纯的由教师讲解。
二、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措施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如下构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生模式的措施,希望能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一)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
小学数学自主活动论文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策略的探索一、激发探究动机是自主探究活动的前提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巧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为此,教师可根据数学学习内容,利用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或利用新知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迫切希望探究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结合学校修草坪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学校为了绿化美化校园,在校内修一个长2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的草坪,为了预算资金,需先计算一下这个草坪面积有多少。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学校计算这个草坪的面积吗?现实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极大地诱发了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动机,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二、营造和谐氛围是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创造力的根基。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表现,乐于创造。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学校为添置图书,到新华书店购置了一套科普读物,一套12本,每本24元。
问:能提出什么问题?如何列式?当学生列出24×12后,教师放手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看哪组的办法多?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积极地开动脑筋,创设出了许多办法。
汇报时归类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计算(如24×12=24×3×4或24×12=24×2×6),二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相加(如24×12=24×10+24×2),三是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分别乘一位数再相加(如24×12=24×8+24×4),四是利用乘法意义把乘转化为连加,五是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知识的迁移直接用竖式计算。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培养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在平时对自己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亮点与遗憾以及瞬间的灵感进行总结分析、学习完善的活动,因此,教师通过坚持撰写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在反思中解难,在反思中完善,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还能为自己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小学数学所谓自主探究学习,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
只要学生具备了这种学习精神,便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习中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自觉地学习,获取知识。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浅谈在教学中对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约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
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因此,教学中要合理创设带有因素的问题情境,把问题蕴藏在情境之中,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例如,教学“比例尺”时,我们创设了“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教学情境,教师说:“现在我们考试好不好?”学生一听:很奇怪,正当学生疑惑之时,教师说:“今天改变过去的考试方法,由你们出题考老师,愿意吗?”学生听后很感兴趣。
教师说:“这里有一幅地图,你们用直尺任意量出两地的距离,我都能很快地告诉你们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相信吗?”于是学生纷纷上台度量、‘报数、教师都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对应的实际距离。
学生这时更感到奇怪,都说:“老师您快告诉我们吧,您是怎样算的?”教师说:“其实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帮助老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想认识它吗?”于是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二、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没有探究精神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具有探究精神的学生。
教师的探究精神首先应该体现在激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基础是自爱、自信、自尊。
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谈谈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关键词:自主探究;创设情境;挖掘资源;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74-001《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懒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程改革的这些新理念,为探究教学进入小学数学课堂提供了理论依据。
那么在课堂上,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呢?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感受: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学生学习数学,往往接触的不是现实的问题,而是一种用文字和图画表达的问题情境,这是学生学习与科学家研究的主要区别。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难度,而经过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
灵活使用苏教版教材,挖掘教材的潜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探求知识,解决问题。
如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将一张海绵宝宝图片放大两张,一张是等比例放大,一张是不等比例放大,问学生:“你比较喜欢哪一张?”学生回答:“喜欢第一张。
”“你为什么喜欢第一张呢?”“因为第一张比较美观,第二张都变形了。
”“那第一张是怎样放大的呢?想不想知道?”这样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探究的内容直接指向教学重点,然后教师提供相应的数据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发现原来第一张图片是按一定的比放大的,图片的大小改变了,形状没变。
课的结尾再将第二张图片展示出来,并提供一定的数据让学生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第二张图片之所以变形,是因为它的长和宽不是按相等的比放大的,也就不是我们数学上所研究的放大或缩小,学生的认识更加具有广度和深度。
二、挖掘资源,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探究性 ”学习 让小学数学课堂迸发无限活力论文
“探究”学习让小学数学课堂迸发无限活力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引入“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是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
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引导学生以主动研究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研究探索来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会学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探索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它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丰富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对数学的情感,理解数学的本质,学习数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
一、充足的时间是探究的保证在课堂上,应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自学、自悟。
对于教材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需要反复琢磨才能理解;对于一些解题技巧,也需要认真揣摩才能习得。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观察物体时,学生很难理解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在课的开始,我就给每个小组一些小正方体,让他们自由地去组合摆放一些物体,然后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
通过大约有十多分钟的时间,学生就全部能理解了。
如若在课堂上不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学生很难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是不同的,则将会一事无成。
在教学中不光是照顾优秀学生的学习状态,而更应该重视给予中等生、后进生充足的时间,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有时间、有机会来探究,理解所学知识。
二、科学的方法是探究的渠道学生只应用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才能学得准、悟得深。
因此学生学习应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学、自悟、自得,学会学习。
1.勤于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在数学教学中,同样也要强调学生去认真读书。
因为教师的语言再简洁、再生动,也不如课本上的语言来得精练、言简意赅。
而且教师上课时的讲解是稍纵即逝,学生稍不留意,就抓不住,或者听不明白,而课本上的知识是专家组精心推敲,反复商讨而编写的,语言简洁精确,而且永不消失,随时可以看、读、想、思。
小学数学性学习论文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浅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课堂实际,认为不妨探索着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探究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探究欲望、培养探究意识。
学生有一种天生喜欢探究的好奇心,因此探究内容的选择应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探究的兴趣。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创设有兴趣的探究情境,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如我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就用实验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实验材料:⒈每个小组一张记录纸,一张数位表⒉全班一半的组有6根小棒。
一半的组有8根小棒。
实验分工:四人一小组,其中一个主持。
二人在数位表上摆小棒,一人记录。
⒊实验方法:每组摆任意一个一位数,三个两位数,一个三位数,每摆一个数,小棒一根不剩,记录员列式计算。
⒋小组操作实验,教师巡视辅导。
⒌汇报展示每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如6根小棒 8根小棒6÷3=28÷3=2 (2)51÷3=1717÷3=5 (2)15÷3=544÷3=14 (2)60÷3=2080÷3=20 (2)222÷3=74116÷3=38 (2)在实验中全员参与、分工明确、操作有序,汇报展示实验的结果,非常具有典型性。
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探索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践表明,选择一些既能结合教学内容,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兴趣的。
这样才能使他们乐于探索,勤于探究。
二、精心设计,探究内容要适度探究内容难度不宜过大,不能超过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其难度的定位是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解决的;探究内容也不能太容易,提出一些没有思维深度,缺少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学生会感到没有挑战性和成功感,进而失去探究兴趣。
数学毕业论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探索论文4篇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探索论文4篇第一篇一、创设数学研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1.创设趣味研究情境.数学本就属于一门逻辑性较强、思维要求高的学科,如果单纯的只讲理论知识,课堂必然会单调无聊,缺乏一定的活跃生气,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有益的教学活动,如,猜谜语、讲笑话、做游戏、演角色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发现数学的原身,从而将抽象化的数学从活动中抽离并提出.2.创设日常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融入于生活,它不似艺术形式般高贵,却也足够生活化、平易化,隐藏在商品的买卖中、日常的计算中和多样的形状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去寻找的,进而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然他们乐于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踪迹.3.创设矛盾冲突情境.某一确定的数学知识点,可能并不具有普遍性,而是受一定的条件限制,但是小学生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一点,他们潜意识的认为知识点均具有普遍性,所以在出现不适宜的情况时可能会表现得手足无措,对此,老师需要常常为学生制造这样的冲突情境,在冲突问题中引发他们思考,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二、深入探究所提问题,寻找内在规律探究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是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成的一个重要程序,也是整个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所以老师和学生两者都需要重视此问题.对于老师来说,他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他们在观察到某一数学知识点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对学生来说,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提问,培养自己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乐于去完成问题探究的过程,乐于解决问题.如,老师在讲“三角形”这一内容时,必然会涉及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定理,但应该注意的是,这一定理只适用于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并不适用,也就是说在立体图形中根本无法运用此定理,但学生并不清楚这一点.因此,老师可以将此问题的探究分成三个步骤,分别是个体独自探究、小组沟通交流、全班论辩解决,首先带领学生将符合原理的平面图形先行探究,再将立体图形计算探究,便于清楚地对照;其次,将此计算结果在自己小组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学生各自的看法,在小组中达成统一意见;最后,由老师作为主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在全班进行探究论辩,在想与说的过程中渐渐理清思路,在论辩中激起思想的火花和知识的冲突,创造出新的知识态度.而且,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不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找到了知识的内在规律,为他们进一步的知识探索做好了铺垫.三、概括数学探究结论,力求学以致用概括学生数学探究结论,这是老师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是要求老师将各小组学生提出的问题、探究的结果予以统计,自己在课下的时间里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概括出探究问题的最终合理结果,于下次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详细讲解这个探究问题,在二次教学、二次探究中升华数学知识、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有限小数”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必然会把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进行对比,从而解释清楚两者的差别和异同,还会提及到有限小数的基本分数特征这一知识点,通过列举一系列可以化为有限小数的分数作为范例,像“分母可以整除10、100…”“分母中只有2和5这两种质因数”……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有效地举例迅速发现这其中的规律,为学生概括总结出一条具体的数学理论,即“已经化为最简分数的一个分数,如果它的分母除了2和5以外没有别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就可以转化为有限小数”.这样的探究后总结的工作,是老师辛苦所得,他融会了老师缜密的思维和严密的语言,相当于二次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力,同时也明白了知识之间具有某些奇妙的规律,便于学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纵观全文,笔者主要从三方面对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开展做了详细研究,力求通过此种探究式课堂模式的建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学习思想的开放、学习能力的提升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有所建树,对于读者也有所帮助.第二篇一、探究式教学的介绍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落后,尤其是小学生,缺少专注力和控制能力,教师长时间讲课,会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厌倦,而数学又是比较理论的知识,如果教师总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比较枯燥无聊,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不上来。
《线段、射线、直线》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论文
《线段、射线、直线》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广西省百色市靖西市第八小学广西省靖西市 533899摘要:自主探究合作式教学是指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本,课上在教师和导学案的引导及帮助下,在独立阅读、分析课本,自主建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先自我思考再与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定理、概念以及师生对其讲解探究的过程,学生感受知识的探究过程、数学思维方法的体验与感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最终达到学会观察、学会疑问、学会思考、学会总结的教与学活动。
其核心概念是“自主”、“合作”与“探究”。
简称“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导学案设计在执教《线段、射线和直线》一课时我尝试运用“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根据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基本理念:“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把合作权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长,让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形成,让情感在活动过程中丰富,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提升。
”这种教学方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线段、射线、直线的导学案设计,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以往是“教学设计”现在是“学习设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便于认识、思考、探究的形象动态的知识,让学生参与知识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其中的“学习目标”将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融为一体,以四年级学生的角度表达出来,而且导向性地呈现到什么是线段、射线、直线之中和这些线的特点和联系,很好的体现了框架和导向的作用。
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在学习过程的设计中,并没有对相关概念进行硬性的规定而是以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串”来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从已有生活、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操作、想象、概括等认知过程自然地生成了概念性的知识特别是“题串”中,前面问题提供了介入的视角或线路,而后面的问题则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起到了“开而弗达”之功效。
整体来看,学习过程的设计具有引导与自主一体化、过程与结果并重、问題与方法相结合等特点,可使学生在经历体验知识、掌握知识、认识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天成地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2.“探究式教学”将课堂中的“教师填鸭式”变成了“学生自主式”,使课堂成为建构知识框架的基地、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思想交流对话的元素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拥有充分的参与、话语权,既是问题的发出者,也是学习的构建和加工,学生通过观察、举例、解释、质疑,使得“线段、射线,直线”以及“直线概念”不再只是一种抽象的对象或性质,而是自主观察认识、探讨合作、汇报总结体现他们特有的智慧和情感的流露,特别是在探讨中,所学习的数学概念,性质及其符号自觉的成为了学生的表述的工具,从而使学生经历了从直观认识,到内化呈现,再到理解相关现象或事实的较完善的学习探究过程。
数学论文(2)
数学论⽂(2)关于数学论⽂范⽂2000字 4.⽤数学问题引导学⽣进⾏⾃主性的学习。
问题可以调动学⽣的积极性,让学⽣在带着困惑、怀疑和探索的⼼理,进⾏数学知识的⾃主性学习,这也是教学引⼊策略之⼀。
在问题设置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提出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的思维层次进⾏问题的导⼊,逐渐进⼊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以深奥、难解的问题来给教学设置障碍,使学⽣缺乏探究的动⼒和兴趣。
(⼆)师⽣共学———尝试⾃主参与的探究学习过程 教师对学⽣的教育,流传着⼀句名⾔:告诉的知识,容易忘记;分析出来的知识,可以记住;⾃主参与的知识,就会真正理解。
这意味着只有让学⽣⾃⼰动⼿、动脑⾃主参与,才能在动⼿实践、⾃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化,培养⾃主学习能⼒。
1.引导学⽣进⾏⾃主性的探索学习。
在数学“认识钟表”⼀课中,为了让学⽣对其有数学性的认知,需要引导学⽣进⾏对实物钟表的观察、触摸与参与,让⼩学⽣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到长针和短针的区别,并观察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相等的格,学⽣在对钟表的触摸、观察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2.根据学⽣层次进⾏⼩组合作式⾃主式学习。
⼩组合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之下完成,要引导学⽣仔细观察、对⽐,如在“长⽅形”的认知中,要各⼩组进⾏分组⽐赛,寻找出最多的长⽅形者获胜,在⼤家踊跃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注意观察长⽅形和正⽅形的区别,通过对⽐、测量等不同⼿段,了解对⽣活中“长⽅形”的认知,如:课本、长⽅形的长桌、⿊板的形状等,⼤家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的规律,并主动性地获取了相应的知识。
(三)数学知识的应⽤———巩固数学知识的⾃主性探索 ⼩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教师还要将数学知识进⾏巩固和运⽤,要充分利⽤“温故⽽知新”的记忆特点,对数学知识进⾏巩固和实际应⽤。
例如:在数学“做⼀做”的课后练习中,可以组织学⽣进⾏同桌互检式的巩固,还可以进⾏板演练习、课堂评价的⽅式进⾏巩固,这样可以激励学⽣⾃主进⾏数学知识的实践性的巩固和运⽤,将更多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
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中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探究性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它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
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向、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智力活动。
探究性学习作为变革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一种尝试,教师的知识权威和教学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已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与传授者,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
而对于这一类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自主地探究时,教师在整个活动起到一个什么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传授者到知识探索参与者的转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考虑:为自主探究新知创建情境,变管理为组织“学校里的学习环境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这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的。
这里就提出了学习不是孤立向前的,它需要借助于某种实例。
在本文中,我认为应该是一种情境,只有将学习融入到一种情境或几种场境中,学习才会变得更容易,教育才会更加蓬勃向上。
这就要求教师要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社会,去实地调查,去走访等,从而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并从中掌握翔实的材料、确凿的数据和实例。
教师角色也随即也要发生变化——变管理者为组织者,作用则为变管理为组织。
教师在给学生创设情境时,需注意自身的特点,置身于这种情境,让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让学生知道教师与我们在一起,培养学生敢于探究的信心。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心里特点和知识水平,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渴望探索真理并带有感情色彩的一项活动,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并通过多种多样的读书、讨论、评价,使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地碰撞,从而开辟他们的心灵。
当然,发挥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组织作用,并不是包办一切,而是要在协调组织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和体会到其重要性,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如:在讲授新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节课时,为了能使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的这一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边学边讲,然后自己总结,得到本节课的两个要点:①、图形在放大(或缩小)时,图形的大小变了,但是图形的形状不变;②、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时,它的依据是比例尺。
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论文
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初探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尝试教学法能为不同学生提供获得不同发展所需要的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知识去挖掘学生的潜力,另一方面,还要适时采用“先练后学”的尝试教学法,诱导学生自学、自主探究,形成创新思维。
尝试教学法是通过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为了解决问题而参与到知识发生过程的自学、探索活动,“跳一跳,摘果子”是源自内心的需求,因而是积极、主动的,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种探索活动正好与发现问题、积极探求心理取向的创新意识相吻合。
因此,科学合理地运用尝试教学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在尝试练习中,学生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同学间的互促、内部资源的共享,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如何利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创新的意识。
好奇心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对新鲜、新奇的问题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理,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性,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出能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适宜环境,引导他们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使之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其次,要精心设计尝试题,提供学生有效尝试的学习机会。
尝试练习题的设计与安排,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步进行:1. 设计出初探尝试练习题。
教学是一门艺术,为了获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教学有效性最大化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上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认真研究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对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
当需要试探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时,应先让学生借助于已有的认知对新知识进行一番尝试、探索,从尝试练习的情况中,教师可以及时收到教学需求的反馈信息,便于及时对备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节奏进行调控,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和进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尝试_数学论文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开始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由于没有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明显提升,因此还需要根据以下几个步骤来提高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质量。
一、营造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
自主探究性学习既然是学生展现教学主体地位的过程,那么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这个过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
(一)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一节课大半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只会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所学知识,自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明显的提高。
小学数学中其实有很多知识是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的,且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掌握知识会比教师讲授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如小学教学中有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若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但是如果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只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那么学生就能够自主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总结,这样也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了。
(二)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
部分教师在应用自主探究性学习时,就完全放手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挥教学主体地位的积极性,展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能,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而教师完全不去参与。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足,虽然小学数学知识较为简单,但是小学生的智力水平有限,还是需要教师适当讲解才能够完全掌握。
由此可见,在自主探究性学习过程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时间,但是也要适当给予学生指导,尤其是对于一些知识结构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师更应该及时帮助学生,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
二、创建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开展除法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建生活中的情境:动物园有5只猴子,教师手里有25个花生,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出问题,如果把这25个花生分给5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呢?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肯定,并让其他学生尝试提出其他问题,最后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带领学生一起参与解题过程,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整体较为简单,但还是有一些结构复杂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中的数学问题,学生无法自主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情境,并让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解决,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质数、合数之前,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准备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来组成长方形,并让学生在组合的过程中想想究竟几个正方形才能够组成一个长方形?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引出质数教学,更加直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习惯采用封闭式教学方式,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方式会使学生无法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自然也就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识。
在采用自主探究性学习开展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将其分为几个合作小组,然后让小组围绕着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这样一来就能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教师也能详细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尝试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了若要将自主探究性学习很好地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结合,那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