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态文学的后现代性
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一)
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一)【内容提要】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之下,同现代化所造成的环境恶化、核威胁等人类生存状态的恶化以及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它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存在论美学观,对新时代美学观念的转向、文学批评视角的丰富、生态文学的发展以及我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发扬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美学的继续发展还要解决学科自身的建设以及正确对待“世界的返魅”、对现代性与科技的态度、与实践美学的关系等一系列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生态批评;生态文学一生态美学已在我国应运而生,并正在成为学术热点。
对于生态美学,目前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生态美学着眼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审美关系,提出特殊的生态美范畴。
而广义的生态美学则包括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存在论美学观。
我个人赞成广义的生态美学,认为它是在后现代语境下,以崭新的生态世界观为指导,以探索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出发点,涉及人与社会、人与宇宙以及人与自身等多重审美关系,最后落脚到改善人类当下的非美的存在状态,建立起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审美的存在状态。
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生态美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生态学学科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并逐步渗透到其他各有关学科的情况之下逐步形成的。
法国社会学家J—M·费里于1985年指出,“生态学以及有关的一切,预示着一种受美学理论支配的现代化新浪潮的出现。
”1]正如费里所预见的那样,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作为生态美学应用形态的生态批评在美国文学界悄然兴起。
而正是在生态批评的发展中,生态美学理论也得以实践与发展。
1994年前后,我国学者提出生态美学论题,并先后组织多次学术讨论。
2000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徐恒醇的《生态美学》和鲁枢元的《生态文艺学》,标志着生态美学不仅引起学术界更加广泛的关注,而且开始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理论探讨。
福克纳小说的生态后现代主义解读
19 9 0年代末 , 美国著名生态女权 主义理论家查 伦 ・ 普 瑞 特 奈 克 ( hr n penk 14 - ) 斯 C al eSrta ,9 6 e 在 《 真实之复兴 : 极度现代 的世界 中的身体 、 自然和地 方》 书中, 后现代主义的去 中心 、 一 将 多元 、 普遍联
21 0 2年 2月
理 论 学 刊
Th o yJ u n l e r o r a
Fl 2 2 e b. O1
第2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第 2 6期 1
No 2¥ r No 2 6 . e. . 1
福 克 纳 小 说 的生 态 后 现 代 主义 解 读
张 艳
( 山东财 经大学公 共外语教学部 , 东 济南 2 0 1 ) 山 5 0 4
反 对现 代工 具理 性将 妇 女 、 色人 种 、 隶 排除 在人 有 奴
类对物质需求 的急剧膨胀 , 人们开始 了对大 自然的 疯狂掠夺 。福克纳在多部作品中对现代人破坏 自然 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在《 去吧 , 摩西》 中, 艾克 的“ 父 驯 服 了土 地 并且 对 它 发 号施 令 , 祖 或 者说他相信 自己 已经驯服 了它也 可 以对它发号 施 令, 原因是他所奴役的并对之握有生杀大权的那 些
l3 2
的, 一切 从人类 的利益 出发 , 成 为人类 活动 的最根 便
本的出发点或最终价值依据。
l 8世纪 工业 革命 后 , 当实 用 主义 、 具 理性 成 工 为一个社 会 的主导 思 想 之 后 , 自然 界便 完 全 沦 为 了
摩西》 我们看到 了与现代环境伦理学 的一种共 中, 鸣, 福克纳所表达的环境伦理思想与他同时代 的环
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资料
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资料【摘要】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资料自20世纪中叶开始逐渐受到重视。
生态文学的发展历程凸显了环境与文学之间的关系,美国生态文学的主要批评观点包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和环境意识的强调。
批评生态文学的理论框架涉及生态批评和生态修辞等方面。
存在批评认为生态文学缺乏深度和创新,以及在特定立场和思想框架下受限的问题和争议。
未来,美国生态文学将继续探索环境主题,拓展跨学科研究,并重视文学与社会的互动。
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资料凸显了环境问题在文学领域的重要性,同时也引发了对文学形式和意义的思考。
【关键词】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观点、理论框架、发展历程、问题和争议、未来发展、总结、生态文学。
1. 引言1.1 介绍【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资料】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资料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生态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批评观点、理论框架、存在的问题和争议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和总结,可以更全面地认识美国生态文学的特点和独特之处,同时也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和挑战,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本文将对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梳理,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为相关研究和讨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生态文学领域的进一步探讨和发展,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框架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生态文学的发展历程在生态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作家和学者,如阿尔多·勒欧普德、瑞秋·卡森和加里·斯奈德等,通过他们的作品和研究深化了人们对生态问题的认识,促进了生态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这些作品中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对环境破坏和物种灭绝的忧虑,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文学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当代,生态文学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涵盖了文学、生态学、环境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内容。
[文学批评,美国,历程]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思想基础与发展历程
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思想基础与发展历程创办于1989年的《美国自然文学创作通信》,为生态文学研究的相关短文、书评和课堂笔记的发表搭建了舞台,之后,不少人文社会刊物都专门开辟了专刊或增刊以发表生态批评文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而在一些大学,也逐渐把生态文学批评作为现当代文学的一部分列入学生的课程。
1991年美国现代语言学会上,哈罗德?费罗姆发起并主持了“生态批评:文学研究的活力”的学术讨论。
随着一批专著的出版,生态文学批评在90年代中后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美国生态文学的思想文化基础从根本上来看,生态文学批评是生态哲学思想在文学领域的反映。
生态哲学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思考动物是否具有道德地位,把道德关怀从人扩展到人类社会以外是其基本思想。
在西方哲学的奠基人笛卡尔那里,动物根本是感觉不到痛苦的,只不过是一架“自动机”。
与此大相径庭,哲学家边沁则在其代表作《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中明确指出:在判断个人行为正确或错误时应该把动物痛苦也考虑进去,因为一个正确或错误的行为取决于行为本身所带来的快乐和痛苦的多少,而动物也是能感觉到痛苦的。
1892年,《动物权利与社会进步》一书出版,作者塞尔特在书中进步明确: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天赋的生存权利和自由。
基督教的人类中心主义长期在西方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美国语言文学家在上述思想启蒙下首次对这种人类中心进行了批评,明确提出任何动物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大自然的产物。
面对工业社会所产生的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一些原来司空见惯的问题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人在世界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除人之外还有没有其它价值主体,人类之外的物是否具有对人类来说工具价值以外的价值以及人对自然的正当权利和必要义务是什么。
这些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不得不重新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生态文学批评正是这一思潮在文学领域的反映。
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更是人们社会观念深刻变革,自然和荒野是粗俗而危险的观念逐渐被清除人的思维。
从汀克溪走向后现代的有机主义——安妮·迪拉德生态思想刍议
其 自然 的态 度 , 这种 后现 代精 神 取代 了现 代人 的统 治 欲 和 占有 欲” z 8 。[ 可见 , j 丹 这种 建设 性 的后 现代 主义 有 机 自然 观 实际 上是在 肯定 自然 的 内在价 值 的基 础上 。 强调 自然与 人
类 的平 等地位 , 主张人 与 自然 的和谐 相处 。这 样一来 , 设 建 性后 现代 主 义便 彻底 改 变了 世界 的 形象 , . 用F 费雷 的话 说
是一件令 人欢呼 的事 。 看到 它们 的一刹那 也是令 人愉 悦 的 ,
它们有 美好 的尊 严 ……而麝香 鼠是 肉食动 物食 物链 中的重
从 汀 克 溪 走 向 后 现 代 的 有 机 主 义
安 妮 ・ 拉 德 生 态 思 想 刍议 迪 余 娟
( 南京森林 警察学 院 警 务管理系 , 江苏 南京 2 0 4 ) 1 0 6
摘 要 : 《 在 汀克溪的朝 圣者》 安妮 ・ 中, 迪拉德通 过对 大 自然细致入 微 的观 察与描 写 , 达 了一种 建设性 的后现代 主 义 传
护 的大花 园 。” [ 与建 设性 后现 代 主义 者一 样 , 拉德 在 《 》 迪 汀 中摒弃 了
人类 中心主义 . 图“ 试 以人类 与 生态 关 系见证 人 的身 份 , 向 人们 提示一个 信息 , 即人 类文化 只不 过是 自然 的一 部分 , 人 类 与动物 、 植物有 着千丝 万缕 的联 系” 】 在她 看来 , 。_ 脚 世界
有 机 自然 观 : 非 人 类 中心 主 义 的 立 场 看 待 自然 与 人 类 的 关 系 ; 肯 定 自然 内在 价 值 的 基 础 上 , 张 自然 与 人 类 是 相 互联 系 以 在 主 和 有 机 统 一 的 关 系: 导 人 类 与 自然 的和 谐 相 处 。 倡
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哲学解读
2012年6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un.,2012第30卷第3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30 No.3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哲学解读郑春雷(闽南理工学院外语系,福建石狮362700)[摘 要]美国生态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学批评思潮,其产生与发展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来源,需要从更高层次即哲学的意义上来深入解读。
事实上,美国生态文学批评发展到今天,已经深入到哲学层面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文学批评;自然观;环境伦理[中图分类号]I06;B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2)03-0011-02一生态文学批评是文学研究和现代生态哲学思想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回应。
生态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文化批评思潮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美国形成,然后又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现。
许多学者对生态文学批评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其中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发起人同时也是主要倡导者彻丽尔 格罗特费尔蒂认为,所谓生态文学批评就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批评,这一定义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把生态文学批评界定为研究文学乃至整个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的批评,揭示了这种批评的主要特征。
生态文学批评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文学这种特殊的方式对人类文化进行重新审视,进而通过文化批评来探索人类在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模式等方面怎样影响人对自然的行为,怎样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人们已经认识到,需要深入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与此相关的人类生存方式。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类研究文学除了要研究怎样运用文学话语表达自然以外,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考察那些能决定人类对待生态系统态度和行为的所有社会文化因素,并把这种考察研究与文学批评联系起来。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美国生态批评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美国生态批评摘要后现代主义最直接探讨生态观的当属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它以怀特海过程哲学为基础。
生态批评产生于后现代背景之下,探讨生态观,而文学语言势必将影响人类行为。
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过程哲学美国生态批评一、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及其哲学渊源后现代主义产生于二十世纪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批判反思现代性问题,与哲学后现代主义密切相关。
从哲学角度看,后现代主义从解构、否定的激进后现代主义哲学逐渐演进到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
后者在回应前者的过程中,直接继承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构成其哲学基础。
该哲学作为一种生态的、有机的观念体系,为人与自然和谐建设提供了积极的理论支持。
该哲学对现代精神进行反思认为:现代性所强调的个人主义否认个体与其他人、他物等的关系,认为这种关系是外在的、派生的。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把社会看做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自愿结合到一起的独立个人的聚合体,强调个人独立于他人的重要性。
这允许在市场上不受道德约束地追求自我利益。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强调内在关系的重要性,认为这些关系是内在的、本质的、构成性的。
个体与他人、他物的关系是个人身份构成性的东西。
现代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二元论,这与个人主义紧密相联。
现代性受机械世界观影响承认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世界的二元论。
“二元论为现代性肆意统治和掠夺自然的欲望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
”过程哲学认为物质和精神两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这种有机哲学超越二元论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自然之物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世界万物都有其自身经验、价值和目的存在,自然不是人们统治、占有、掠夺的对象。
这种有机主义主张“人类和非人类的各种正当的利益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中相互作用”。
现代性的时间观完全从将来而不是过去的关系中寻找现在的意义,这意味着对过去持一种遗忘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它割断了现在与过去的联系,沉醉于对新颖性的追求。
怀特海指出过程是根本的,成为现实的,就是成为过程的。
生态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生态思想
的生存环境 、多重不可逆转的生态危机及其 一系列灾 难性后果 ,并提 出“应该责 备的不 仅仅是个性 ‘贪婪 ’
作为西方马克思 主义 的新 兴流 派 ,生 态马 克思 的垄断者或消费者 ,而是这种生产方式 本身 :处于生
主义 的概念 于 20世纪 70年代的欧美初 露端倪 。2O 产力金字塔之上 的构成资本 主义 的生 产关系 ”,④即
关键词 美 国后现代主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危机 人 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 ]I106.4;II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47—662X(2018)02—0076—07
自20世纪 以来 ,伴 随着全 球经济 的 飞速发 展 、 科学技术 的 日新月异与 工业文 明 的不断 推进 ,人 类 在物质水平极 大丰富的同时也面临着生存环境的严 重破坏 和危机 四伏的全球 生态。第 二次世界大战 以 后 ,美 国文学进 入后现 代主 义时期 。由于 战争带 来 的恐惧 、对技 术革命 的怀 疑 、政 治活 动 、人 口爆炸 等 因素 ,加之生 态环境 日益恶 化等问题 ,这一时期的小 说 主要呈现人类 生存 的困境 、孤独异化的心理 、对文 化 和价值观念 的排斥等 方面 的主题 ,并在 美 国文 学 史上 占据重要地 位。在这期 间涌现 出一大批关注人 类物 质与精神 生态环境 的作 家及作 品 ,如 冯 内古 特 (Kurt Vonnegut)的《猫 的摇 篮》(Cat’S Cradle,1963) 与《五号屠 场》(Slaughterhouse—Five,1969)、品钦 (Thomqas Pynchon)的《万 有 引 力 之 虹》(Gravity’S Rainbow,1973)、德里罗 (Don Dlillo)的《大琼斯街》 (Great Jones Street, 1973) 与 《白 噪 音 》(White Noise,1985)、巴塞尔姆 (Donald Barthelme)的《玻璃 山》(The Glass Mountain,,1979)、索 恩 蒂诺 (Gill—
建构“绿水青山”式的生态后现代社会——鲍尔斯作品《回声制造者》解析
2020-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建构“绿水青山”式的生态后现代社会———鲍尔斯作品《回声制造者》解析黄兰迪曹雪珂王树张思捷姚桂凤(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摘要:理查德·鲍尔斯是当代美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的第九部小说《回声制造者》荣获了2006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是一部集推理小说和生态小说于一身的鸿篇巨作。
小说中鲍尔斯通过描写以沙丘鹤为代表的自然,患有认知分裂的马克以及身体力行的丹尼尔等人物,来揭示在后现代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本文主要从生态后现代主义的维度,从认知的身体、处于有机整体的宇宙万物和回归诗意的栖息之地三个方面对《回声制造者》中环境与社会问题进行反思,进而倡导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要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推动生态后现代社会的建构。
关键词:《回声制造者》;认知的身体;宇宙整体观;诗意的栖息地;生态后现代社会中图分类号:I71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0-0053-02一、前言作为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的当代作家理查德·鲍尔斯在美国文坛极具影响力。
他陆续出版了11部小说,先后获得了各种奖项包括库伯文学奖、莱南文学奖、大使馆图书奖等。
其中,第九部小说《回声制造者》一经问世,当即荣获了2006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
该小说以沙丘鹤迁徙为宏观背景,描写了患有认知分裂的马克以及身体力行的丹尼尔等人物,探索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重要问题,有利于人们对后现代社会中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反思。
该作品深刻体现了理查德鲍尔斯的生态后现代主义社会的愿望,即人类摒弃贪欲,回归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二、厘清生态后现代主义思想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查伦·斯普瑞特奈克提出并建构了生态后现代主义这一新的理论。
斯普瑞特奈克认为生态后现代主义是“重构的,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寻找另外的生存方式的动力孵育了生态后现代主义的产生”①而同时她也提到“唯一真正的安康是由繁荣富足和个人的健康关系组成的:有与家族的关系,也有与各种社会共同体的关系,还有与生物区和生物圈的关系”②。
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资料
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资料【摘要】美国生态文学是一种探索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文学形式,融合了环境保护和文学创作。
本文从概念和发展、主要批评观点、生态文学的影响、未来展望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概念和发展部分介绍了美国生态文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主要批评观点则分析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危机问题。
生态文学的影响部分探讨了生态文学如何影响人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未来展望则展望了生态文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总结部分对美国生态文学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行了概括,强调了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美国生态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批评观点,以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概念和发展,主要批评观点,生态文学的影响,未来展望,总结1. 引言1.1 概述美国生态文学批评关注着环境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探讨着文学作品中对自然与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这一领域的发展源远流长,从20世纪初的生态文学运动到当代,生态文学批评已成为文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分支。
在美国文学中,生态文学的批评观点多样,涉及到自然界的崇拜与人类的破坏,对环境问题的警示与探索,在文学作品中多次反映出来。
生态文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还影响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意识与关注程度。
未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文学的研究与批评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人们呈现更加深刻的审美与思考。
通过对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资料述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变化与未来趋势,体会到环境意识在文学中的重要性。
2. 正文2.1 概念和发展生态文学是一门探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跨学科领域,它将文学和生态学相结合,探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与人类生活之间的联系。
生态文学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一些作家和学者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反对环境破坏的观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文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也在不断涌现。
后现代语境下美国生态文学的核心思想
林 也无影 无踪 : 处处 都是 堆积如 山的垃圾 ; 物多样 性 急剧 生 减少 ; 多数动物 已经 消失或 濒 临灭绝 , 只有老 鼠等少 数动 物 泛 滥成灾 。然 而 , 如此 恶劣 的 自然 环境 里 , 在 人类 依 旧不 能
联合 起来 有效地 拯救 自然 。因此 , 可再 生资源 的匮乏 、 不 水
差不多 已被消耗一 空 。 主人公 “ 子 ” 按 兔 哈里的说法 :我们 已 “
经 把 它 淘 空 了 。 个 世 界 。” 这 这个世 界 , 地 的形象 , 大 就
逢后 现代主义思 潮在西 方社会盛 行。因此 , 受后 现代主 义思
潮 的影响 ,美 国生 态文 学的核 心思 想 与后现 代主 义的基 本 主张 相一致 。本文试 对后 现代语 境 下美 国生态 文学 的核 心 思想作 一番探讨 。 自文艺 复兴 和启 蒙运动 以来 。以理性 为根 本原 则 的现 代性 成为西 方社会 发展 的主旋 律 。在理性 主义 原则 引导 之 下 ,人 类仅仅 用短短 几百 年 的时 间就 创造 了远 远高 于过 去 数千 年以来所创 造 的生产 力 。然而 , 理性 在给社 会物质 领域 带来 巨大 进 步 的 同时 也使 人 类 逐 步 失 去 了 自己 的精 神 家 园 。 致 了战争 、 冲突 、 态危 机 等危 害 和毁 灭 人类 的恶 导 核 生 果 。所 以 , 后现 代主 义试 图颠覆 现代 理性 主义 的“ 神话 ” 在 , 对待 以工业 化为 主体 的现代化 态度 上 ,积 极批 判 和超越 现 代工业 文 明的种种 弊端及 其负 面效应 。在 颠覆 现代 理性 主 义 “ 话 ” 一根 本性 问题 上 , 国生 态文 学 与后 现代 主 义 神 这 美 体现 出 了高 度 的一 致性 ,这主要 表现 在对 工业 文 明和科技 批判 上 。 仅揭 露工业 化对 自然 的破坏 、 生态 系统 造成 的 不 对 紊乱 和 自然 资源 的枯 竭 , 而且 进行 生态 预警 , 告诫 科 技发展 很可 能给 自然 和人类带来 毁灭性 的灾难 。 罗宾 逊 ・ 杰弗 斯 在 《 拉 网》 诗 中就 把现 代 工业 社会 大 一
后现代的生存危机——《白噪音》的生态批评解读
收稿日期:2020-9-2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专项)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Y2018042-B )㊂作者简介:王春凤(1980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副教授㊁西语系教学主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㊁翻译㊂后现代的生存危机 ‘白噪音“的生态批评解读王春凤(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㊀150000)㊀㊀[摘㊀要]唐㊃德里罗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作家,他的小说‘白噪音“阐述了工业文明对现代人生存环境的消极影响,揭露了后现代社会人类文明对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被称作是一部 生态灾难小说 ㊂本文以生态批评理论为视角,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生态危机,探讨后现代人如何重建生态文明㊂[关键词]‘白噪音“;生态批评;后现代[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11X (2021)05-0188-03doi :10.3969/j.issn.2096-711X.2021.05.083[本刊网址]http ://㊀㊀一㊁唐㊃德里罗和‘白噪音“简介唐㊃德里罗(Don DeLillo),美国著名的后现代小说家,他的作品详细描绘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美国人的生活,受到评论界的普遍赞誉,获奖无数㊂他的小说题材内容广泛,精致巧妙地把对美国后现代社会的观察和分析有机结合,深受读者喜爱㊂德里罗被认为是后现代杰出的讽刺作家,与传统的情节结构相比,德里罗更喜欢插话式的叙述和不连贯的对话,他综合了大量的学科知识㊁行话㊁格言于小说中,机智和生动的描写能力使其作品脱颖而出㊂1985年,‘白噪音“( White Noise )问世,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商业成功,获得了美国 国家图书奖 ㊂‘白噪音“探讨了后现代典型的几个主题:猖獗的消费主义㊁大众媒体饱和㊁地下阴谋㊁家庭的解体和重新整合㊁暴力重生以及生态危机等㊂‘白噪音“的主人公是一位中年的大学教授,他和妻子以及四个孩子住在 铁匠 小镇㊂看似平静的生活被 空中毒雾事件 无情打破,这场由工业现代化引发的自然生态危机不仅给自然环境带来了破坏性影响,更使小镇居民处于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㊂然而,困扰小镇居民的,不仅仅是工业现代化带来的自然生态危机,后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与大众传媒正从深层次上侵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意识形态,美国社会早已危机重重㊂二㊁生态批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生态批评是文学和文化学者通过文学㊁文化和物质环境的交汇来考察全球生态危机的一种宽广的途径㊂生态批评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㊃米克(Joseph Mee-ker)1972年出版的专著‘生存的喜剧:文学生态学研究“( The Comedy of Survival:Studies in Literary Ecology )第一次提到 文学生态学 (literary ecology)一词㊂1978年,威廉㊃鲁克特(William Rueckert)在其论文‘文学与生态学:生态批评的实验“( Literature and Ecology:An Experiment in Eco -criticism )一文中首次使用了 eco -criticism 这一术语,提出 把生态学以及和生态学有关的概念运用到文学研究中去 ㊂(Rueckert,1978)1989年,American Nature Writing News Letter 杂志在美国创办,这使得生态批评学者们有了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也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㊂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文学研究开始蓬勃发展㊂1991年,现代语言协会(MLA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举办了以 生态批评:文学的绿化 ( Eco -criticism:The Greening of Literary Studies )为主题的会议,这是第一次学者们聚在一起正式讨论生态文学问题㊂1992年,第一个生态批评学术研究机构 文学与环境研究协会(ASL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正式成立,1993年,第一次生态批评学术研讨会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行,同年,作为第一本正式的生态批评文学研究期刊,‘文学与环境的跨学科研究“(ISL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在美国出版㊂从此,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批评流派,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对西方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㊂国内对生态批评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1999年,国内学者司空草在‘外国文学评论“上发表‘文学的生态学批评“一文,标志着生态批评在我国正式发展起来㊂之后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有,王诺的‘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欧美生态批评研究“‘欧美生态文学“,曾繁仁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鲁枢元的‘生态文艺学“等㊂三㊁小说‘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体现工业现代化不仅给人们带来生活方面的便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给自然带来了危机㊂然而,在后现代工业迅速崛起的消费时代,人类的精神生态危机问题绝对不容人们忽视㊂人类在满足于享受物质生活的时候,却忽视了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真正满足感和成就感,放纵过后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精神的空虚,伴随着人们的是隐形的精神生态危机,后现代社会的人堕入了精神生态危机的深渊,人类精神长期处于困顿迷茫㊁空虚麻木的状态,精神文明停滞不前㊂因此,生态批评研究的主要任务还应剖析精神生态危机的根源所在,使自然,社会和人能够和谐共处,互助互利㊂(一)后现代文明的困惑与信仰缺失传统宗教信仰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解决精神困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㊂17世纪见证了科学世界观的兴起,征服自然成了科学的目标,对于突然崛起的科学技术,人们还没有开始慢慢研究,就迅速演变成了盲目崇拜和无条件接受,现代文明给人们带来的诸多新奇,使人们逐步失去了原有的信仰,科学的快速发展和飞跃式进步,使人类的信仰出现严881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第34卷第5期㊀总第291期重危机㊂步入后现代社会,在逐渐恶化的自然环境使和社会环境中,后现代人的消极情绪也在逐渐扩大,信仰不再神圣,失去了统领人类精神世界的力量,甚至还出现 上帝死了 的说法,人们的精神世界急需正确的引导㊂在‘白噪音“的结尾处,玛丽修女在为杰克治疗枪伤时表现出对上帝以及信仰的淡漠令杰克震惊㊂本应是宗教和信仰的传播者,却表现出如此的冷漠,后现代人的信仰早已严重缺失㊂在这个功利的㊁享乐的后现代社会里,人们变得更加冷漠㊁精神空虚㊁情感苦闷㊂大众传媒宣扬消费,看似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实为潜移默化的误导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㊂人类一面寻求精神寄托,一面又将传统的宗教信仰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后现代科技进步主义等精神力量,然而在过度的消费和物欲的满足之后,人类的精神世界并未得到真正的净化和洗涤,它们只是后现代人宣泄情感的极端方式,无法使人回归生态自我和精神和谐㊂德里罗借助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向读者说明,如果人类过度追求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的满足,无视精神信仰的力量的话,人类的未来堪忧㊂(二)工业文明与人类死亡恐惧对于死亡,人们有与生俱来的恐惧㊁焦虑㊁抵触等排斥心理㊂尤其是生活在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在社会发展进步之时,被死亡恐惧心理困扰的焦虑感强于以往任何时期㊂工业文明使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区域生态平衡严重失调㊁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㊁森林面积急剧减少㊁各类污染现象频繁出现㊁各类新发型疾病接踵而至㊂同时,对物质欲望的无限追求和享受,也加重了人们对生存的留恋,人们开始寻找所谓的 不死药 ,为了缓解死亡恐惧做出令人瞠目的事情㊂‘白噪音“中,在描述杰克和妻子芭贝特之间为数不多的几次谈话中,关于 死亡 和 谁会先死 的问题显得格外引人注意㊂他们各自承认自己的死亡恐惧㊂杰克不断地想象或许死亡就是某种声音㊁某类数字或某些具体的画面㊂为了抑制死亡恐惧,他研究希特勒,仿佛能从这样一位杀人魔王的生平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似乎能赋予他抵制死亡恐惧的力量㊂杰克的妻子芭贝特则选择偷偷地服用 戴乐儿 ,一种未得到官方认证㊁宣称能够医治死亡恐惧的药物㊂为了获得此药,芭贝特不惜自己的身体,与格雷先生发生关系㊂‘白噪音“从本质上反映后现代人生存价值的贬义和精神领域的危机㊂(三) 后核家庭 的形成与影响速战速决,合则结,不合则离的快餐式婚姻对后现代人的生活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孩子的影响很深,甚至是负面的㊂杰克㊃格拉迪尼与妻子芭贝特带着各自数次婚姻中的四个孩子组成了这样一个美国后现代社会典型的 后核家庭 ㊂由于父母频繁的离婚与再婚,使得这些孩子们还未搞清楚家庭关系,就又步入了新的㊁陌生的家庭关系中㊂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与孩子们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陌生环境中,这可能会使孩子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能向人敞开心扉,形成忧郁㊁孤僻㊁极端的性格㊂家庭模式的改变及家庭关系的危机是后现代人不得不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㊂从杰克的儿子海因利希身上,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和谐家庭对孩子造成的伤害㊂海因利希几乎没有什么同龄的朋友,令人不可思议的使,他与监狱的杀人犯成了笔友,常常有书信来往交换彼此的想法和观点,海因利希乐在其中㊂空中毒物事件发生后,他非但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感到恐惧,反而表现的极度兴奋,他向众人讲解自己所知的生僻知识,说着大家都听不懂的术语,从中获得病态的快乐㊂‘白噪音“通过描绘美国社会中家庭生活这一微观存在,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后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境遇表示出殷切的关注,从这一侧面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后现代社会生态危机㊂四、生态拯救之策略分析(一)人与自然:生态整体观长久以来,人类将自己设定为世界的主宰,纵观历史,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已然转变为对自然征服的历史㊂德里罗通过小说‘白噪音“向读者阐明,如果人类不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转变对自然的态度,人与自然和平相处将是一纸空谈㊂在小说的结尾处,铁匠的市民们聚集在天桥上看日落,人们正在觉醒,并开始意识到他们以前对自然力的视而不见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和影响㊂在成为 空中毒雾事件 的受害者后,他们开始意识到有机会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是多么宝贵的一件事㊂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如此之久,以至于在这次毒雾事件中,大自然的力量给了他们的冲击是如此巨大㊂他们怀着敬畏的心情欣赏自然景色,在那一刻,他们重新发现了自然,真实而又伤痕累累的自然,通过这一点,德里罗也给读者留下了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黯淡而美好的未来的希望㊂同时,人们也开始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后现代消费主义社会在很大程度是由自然环境的恶化造成的,在工业社会发展之际,现代科技成为人类文明的代言词,自然环境被无情忽视,被表面的物质诱惑所取代㊂人们习惯于在任何时间㊁任何地点成为消费者,尽管冲动消费的结果是浪费,是制造无穷无尽的垃圾,是破坏生态环境,是污染美丽的自然环境㊂德里罗用了很大的篇幅描述人们的上瘾性消费,人们已经养成了消费的习惯,消费不是为了生活所需,仅仅是满足人们的欲望,为了消费而消费,然后把他们买的东西塞进压缩机㊂此外,德里罗还尖锐地指出,多余的材料夺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㊂德里罗的小说呼吁环境友好型经济机制㊂(二)人与科技:和谐发展观科学技术能够帮助人类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但我们不能用科技征服和支配自然,科学技术不是作征服自然的工具,人类更不是自然的主宰和所有者㊂相反,如果认识不到人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人们与科技不能和谐共处,和谐生态将永远无法实现㊂由于人类对科技的盲目推崇,科技对自然的破坏人们熟视无睹,我们必须重估科技的价值,对科学技术做科学性的分析㊂一方面我们不能否定科学技术已然成为一股独立推动世界运转的力量这一事实,人类因它而从蛮荒走向文明,物质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㊂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科技是把 双刃剑 ,人类在依靠科技,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的同时,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致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㊂造就这一切的不是科学技术本身,毫无节制地运用科学技术,不考虑后果和未来的滥用科技才是破坏自然生态的真正原因㊂人类若不想办法阻止技术统治的强化,减缓 为发展而发展 的意识形态的蔓延,那么人类将面对更加难以应付的生态㊁社会和精神灾难与危机㊂在人与自然的博弈中,我们应反思,将科技当作人与自然交往的媒介,而非征服自然的工具㊂科学合理的利用科技的进步,让自然仍然保持其优先地位,秉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观,持续发展观才是硬道理㊂981第34卷第5期㊀总第291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Vol.34.No.5(Gen.No.291) 2021年3月(上)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 Mar.(first half)2021参考文献:[1]Baudrillard Jean.The Consumer Society:Myths and Structures[M].Paris:Sage Publication,1998.[2]Bonca,C.Don DeLillo s White Noise:The Natural Language of the Species[M].College Literature,1996. [3]Conte,J.Design and Debris:A Chaotic of Postmodern American Fiction[M].Alabama:University Alabama Press,2002.[4]Coupe,Laurence.The Green Studies Reader:From Ro-manticism to Eco-criticism[M].New York:Taylor and Francis,2000.[5]Glotfelty,Cheryll.What is Eco-criticism[M].Western Literature Association,1994.[6]Lentricchia,Frank.‘白噪音“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Meeker,Joseph.The Comedy of Survival:Studies in Lit-erary Ecology[M].New York:Scribner s,1972.[8]Rueckert,William.Literature and Ecology:An Experi-ment in Ecocriticism[A].The 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M].Edited by Cheryll Glotfelty and Harold Fromm.Athens,GA: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6:105-123.[9]贝克勒.向死而生[M].张念东译.北京:三联书店,1993.[10]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1]胡志红.生态批评与跨学科研究 比较文学视域中的西方生态批评[J].当代文坛,2005(2):3-6. [12]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3]唐㊃德里罗.白噪音[M].朱叶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14]王宁.生态批评与文学的生态环境伦理学建构[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12. [15]杨仁敬.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16]赵佳.‘白噪音“小说中的生态意识分析[J].戏剧之家,2016(4):252-253.Postmodern Existential Crisis An Ecocritic Interpretation of White NoiseWANG Chun-feng(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150000,China)Abstract:Don DeLillo is a famous American postmodernist writer.His novel White Noise pays attention to the negative impact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modern people and exposes the serious destruc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on natural ecology in postmodern society.It is an ecological disaster nov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criticis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crisis reflected in the novel and discusses how to rebuild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the postmodern people.Key words: White Noise ;ecocriticism;postmodern(责任编辑:桂杉杉)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上接第187页)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Hybri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i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CHEN Li-ping,SHAN Shuo(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610500,China)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emergence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drawbacks,the combin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major trend.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and its upgraded version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SPOC)came into being.For traditional classroom education,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can assist students to review and prepare for classes.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 is a small-scale online model that is not derived from catechism,but integrates online and offline to create innovative learning scenario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and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 and provides a research perspective for future teaching and research.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and practice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of university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to improve classroom efficiency,enhanc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ability and strengthen their overall quality of English so that students will be more competitive internationally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Key words:MOOC;SPOC;online and offline;college English writing(责任编辑:范新菊) 091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第34卷第5期㊀总第291期。
生态文学批评
⽣态⽂学批评2019-06-19⼆⼗世纪九⼗年代初始于美国的⽣态⽂学批评(Ecocriticism)是在全球环境危机⽇趋严重的情况下产⽣的。
它旨在探讨⽂学与⾃然环境的关系。
美国⽣态⽂学批评的主要倡导者和发起⼈彻丽尔·格罗费尔蒂(CheryllGlotfelty)指出,如果说⼥权主义批评从性意识(gender-con-scious)⾓度考察语⾔与⽂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批评把⽣产、经济、阶级的意识纳⼊⽂本阅读,那么,⽣态⽂学批评是把以地球为中⼼的思想意识运⽤到⽂学研究中,探讨⽂学与⾃然环境之关系。
(注:CheryllGlotfelty&HaroldFromm,ed.TheEcocriticismReader:LandmarksinLiteraryEcology,Athens:TheUniversityofGeorgiaPress,1996,p.xviii,p.xviii,p.xviii.)本⽂将⾸先简述美国⽣态⽂学批评的历史源流,然后在阐述其发展的三个阶段基础上,探讨美国⽣态⽂学批评意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美国⽣态⽂学批评的历史源流⽣态⽂学批评这⼀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世纪七⼗年代。
1972年,约瑟夫·⽶克(JosephW.Meeker)在《⽣存的喜剧:⽂学⽣态学研究》(TheComedyofSurvival:StudiesinLiteraryEcology,1972)中提出“⽂学⽣态学”的概念,“对出现在⽂学作品中的⽣物主题进⾏研究”(注:JosephW.Meeker,TheComedyofSurvival:StudiesinLiteraryEcology,NewYork:Scribner''''s,1972,p.9.)。
1978年,威廉·鲁克特(WilliamRueckert)在其论⽂《⽂学与⽣态学:⽣态批评的实验》(“LiteratureandEcology:AnExperimentinEcocriticism”)中⾸先使⽤了ecocriticism这⼀批评术语,提出“把⽣态学以及和⽣态学有关的概念运⽤到⽂学研究中去”(注:WilliamRueckert,“LiteratureandEcology:AnExperimentinEcocriticism,”IowaReview9.1(Winter1978),p.71-86.)。
福克纳小说的生态后现代主义解读_张艳
2012年2月理论学刊Feb.2012第2期总第216期Theory Journal No.2Ser.No.216福克纳小说的生态后现代主义解读*张艳(山东财经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山东济南250014)〔摘要〕福克纳的小说关注自然,关注处于社会边缘位置的黑人群体和女性,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工具理性进行了批判,对美国南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白人至上主义、以及男权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
福克纳的文学创作表达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折射出一种强烈的生态后现代精神。
〔关键词〕福克纳;小说;自然;种族;性别;生态后现代;生态伦理〔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2)02-0123-04威廉·福克纳在长期的创作中运用纯熟的现代主义文学手法,塑造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世界,以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不断探寻现代人的意义归属和精神家园,其艺术风格的创新一直为世人称道,被认为是典型的现代主义代表作家。
而上个世纪末以来,有关福克纳研究出现了某种转向,国内外学者对福克纳的研究“从强调福克纳作品的现代主义特性到开始研究福克纳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1]。
这种变化显然与“生态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有关。
1990年代末,美国著名生态女权主义理论家查伦·斯普瑞特奈克(Charlene Spretnak,1946—)在《真实之复兴:极度现代的世界中的身体、自然和地方》一书中,将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多元、普遍联系的思想与生态危机意识结合起来,提出了生态后现代主义理论,又叫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或重构的后现代主义。
生态后现代主义主张彻底扬弃和批判机械论自然观,消解自古希腊以来在伦理学中就建构起来的二元对立论,摧毁“中心主义”价值观,并反对现代工具理性将妇女、有色人种、奴隶排除在人的理想模式之外的做法。
生态后现代主义为我们重新品评、解读福克纳的小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大多数现代主义作家均致力于描写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描写人的生存以及精神的困境,由此,美国批评家欧文·豪曾说过:“在现代派笔下,大自然消失了。
美国生态文学及生态批评(2)
当时的环境污染是如此之严重, 当时的环境污染是如此之严重,但这位 站在我们时代前列的热诚的生态学家” “站在我们时代前列的热诚的生态学家” 思考的不仅仅是环境恶化问题,而且对整个 思考的不仅仅是环境恶化问题, 人类的生存意识和状态、 人类的生存意识和状态、人类与自然的关 系也作了深刻的反思。 1938年到1960年 年到1960 系也作了深刻的反思。在1938年到1960年 期间海明威不断在古巴哈瓦那居住和写作, 期间海明威不断在古巴哈瓦那居住和写作, 他的传世经典作品《老人与海》 他的传世经典作品《老人与海》就是来源 于这段生活,源于鱼和大海。 于这段生活,源于鱼和大海。海明威的生态 意识在 老人与海》 意识在《老人与海》中达到了最高层次的 表述,因为在这部小说中, 表述,因为在这部小说中,人已经成为大自 然的一部分。 然的一部分。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具有这样的文学功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 能。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通过描写老渔夫 圣地亚哥对生活的态度、 圣地亚哥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与大海和自然 的关系表现了深刻生态主义的思想 即人只不 过是生物圈中一分子, 他与万物休戚相关, 过是生物圈中一分子, 他与万物休戚相关,相 互依存, 因此人类要懂得爱护自然,敬畏生命, 互依存, 因此人类要懂得爱护自然,敬畏生命, 努力维护人类生存所系的生态系统, 努力维护人类生存所系的生态系统,绝不能物 欲膨胀,滥耗资源, 欲膨胀,滥耗资源,更不能用征服自然的方式来 张扬自我。回顾现代国外小说作品, 张扬自我。回顾现代国外小说作品,反思整个 人类的生存意识和状态、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的生存意识和状态、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佼佼 者。
海明威一生对战争十分关注,在其著作中有26 海明威一生对战争十分关注,在其著作中有26 部主题是战争。他借此题材表达“迷惘的一代” 部主题是战争。他借此题材表达“迷惘的一代” 对当时社会的憎恨与厌恶。同时, 对当时社会的憎恨与厌恶。同时,人类的生存环 境也是海明威关注的焦点。 境也是海明威关注的焦点。海明威是一位热爱 大自然,对大自然进行热情赞美的作家。 大自然,对大自然进行热情赞美的作家。自然 是他的创作主题之一森林、青山、大海、 是他的创作主题之一森林、青山、大海、河流 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钓鱼、打猎、游泳、 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钓鱼、打猎、游泳、 登山是他接近大自然的一贯活动。 登山是他接近大自然的一贯活动。他去过美洲 的大草原,攀登过非洲的乞立马扎罗峰, 的大草原,攀登过非洲的乞立马扎罗峰,垂钓 在古巴海域。他主张回归自然, 在古巴海域。他主张回归自然,以反抗文明社会 的虚无、颓废和无意义。强调人类更应该贴近 的虚无、颓废和无意义。强调人类更应该贴近 自然, 自然,关注自然。
美国生态文学的思考及发展探析
美国生态文学的思考及发展探析作者:马燕来源:《教育界·下旬》2014年第12期【摘要】美国生态文学以“自然力量、敬畏自然”“拓荒精神”“灵魂洗涤、打动心灵”和“生态灾难”等为主题,以美国社会整体发展为脉络,进行着从殖民地时期就已开始的美国社会生态描述、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描述、人类的自然性描述以及对人类自然行为的批判。
随着世界环境保护活动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发展,未来的美国生态文学将成为人类社会“生态精神”的代表,使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然,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彻底的反思,能够将人类社会的种种行为视为生态环境发展的一部分,这也是全世界生态文学发展到顶峰时期所具有的精神意义。
【关键词】美国生态文学生态精神美国文化文化发展美国生态文学经历了从殖民地时期到当代的长期发展,出现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家和作品。
这些早期的文学作品既描绘了自然力量、抒发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也展现了美国“大陆荒野、无人开拓”的自然景象;有些则表达其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宗教信仰的呼唤。
而当代生态文学更多地以“生态平等”“生态灾难”等为主题,深刻描述了美国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类的自然性。
这也使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然,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彻底的反思,能够将人类社会的种种行为视为生态环境发展的一部分。
因此美国生态文学成为人类社会“生态精神”的代表,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美国生态文学概述(一)美国生态文学的含义我国生态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王诺先生给生态文学下的定义是:“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及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
”从这个概念可以分析出,生态文学是文学中的一个子结构,生态文学重视的是从自然、生态环境的角度去描写人类社会,文学作品所展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的价值在于展示人们在自然中进行生活之后所诞生的一系列思想。
欧美后现代文学论文
欧美后现代文学论文美国的生态文学和生态电影是生态文艺发展的不同艺术形式和阶段,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下面是欧美后现代文学论文,欢迎参考!欧美后现代文学论文一、欧美生态文学兴起及意义(一)生态文学批评的产生及影响由于生态文学旨在探寻和揭示造成生态灾难的社会根源和文化根源,因此,具有显著的文明批判的特点。
1972年,美国文学评论家约瑟夫?米克在《生存的喜剧:文学生态学研究》一书中,提出“文学生态学”的概念—“对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生物主题进行研究”。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相继出版了大量生态文学批评的专著。
生态文学批评理论的最终形成促进了生态文学的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伦纳德?西格杰、帕特里克?穆菲以及劳伦斯?布伊尔等美国评论家从现当代西方哲学家和文论家那里汲取思想精华,运用巴赫金、海德格尔、梅洛?庞蒂和罗兰?巴特等人的批评理论构建当代生态诗学,把生态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推向了更高阶段。
(二)美国生态文学误区对于生态文学的认识,我们正在进入两个误区,一个是盲目扩大涵盖面,将许多并不是生态文化的作品,硬纳入其中。
另外一个是西方作家强行地用生态文学批评理论指导文学创造,在“微观政治学”的后现代语境中,“主题先行”这一作法,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学作品的生态批评合法性带来困惑:生态文学批评试图将一切文本都纳入生态文学批评中来,从而使得所有文本都披上生态化的外衣,使其理论陷入由观念主导的伪感性文学批评漩涡中去。
生态文学在艺术形式上,与其他种类文学并无特别之处,只是日趋严峻的生态危机,使其具有越来越重大的价值。
随之产生的生态电影这一新生文学艺术业态在促进生态文学的发展的同时也带给人们视听冲击。
二、欧美生态电影的兴起在生态文学和生态文学理论不断成熟和发展的同时,西方生态电影异军突起,成为一种迅速扩大的电影类型。
(一)生态电影兴起原因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对生态电影发生、发展和繁荣产生了巨大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月 Vol.37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an. 2015──────────收稿日期:2014-08-28作者简介:尤丽娜(1979-),女,安徽芜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57-美国生态文学的后现代性尤丽娜(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外国语系,安徽 马鞍山 243011)摘 要:从后现代的多元化角度出发来阐释美国文学的生态批评:一是通过后现代主义文学主题的荒诞性来揭示后现代生态批评对于发达机械文明导致生态客体的荒芜,二是作为生态主体的人精神异化与身份延异。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生态文学;生态家园;荒诞性;多元化身份 中图分类号:I3/70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5)01-0057-03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1.015The Postmodernity of American Eco-LiteratureYOU Li-na(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Anhui V ocational College of Metallurgy and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11, China)Abstract: The ecological criticism of American literature from the diversity of postmodern perspective is studied. One theme of the postmodern ecological criticism is to reveal developed mechanical civilization which results in desolation of ecological object by means of the theme of absurdity in postmodernism literature. Another theme of the postmodern ecological criticism is the main ecological subject’s spiritual alienation and identity diversification.Key Words : postmodern eco-literature; ecological homes; absurdity; identity diversification当代生态批评随着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已经初具规模,短短数年间与生态批评相关的论文可谓是汗牛充栋,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然而对于后现代美国生态文学很少有人问津。
戴桂玉教授认为后现代生态文学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 田园意识形态的多种意义性;2. 生态主体的多变性;3. 田园话语的多重指涉性;4. 自然主体的颠覆性。
”[1]本文拟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类文明)和生态主体人两方面来分析后现代美国生态文学基本特征。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
”[2]艾布拉姆斯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以极端和反传统的实验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叛;它提出大众文化用来推翻现代主义的精英文化;后现代主义文学用荒诞主题来解构人类生存意义”[3]。
后现代主义“反对和超越心物二元论、一元论和绝对论;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反对主体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4]。
笔者看来生态文学批评与后现代主义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
“生态思想和整个生态文明的逻辑起点之一是要超越二元论。
”[5]而恰恰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的滥觞就是解构二元论。
二元论强调人类中心主义,人作为自然主体对生态资源具有支配作用,可以说人类文明发展是建立在人对自然生态无休止的欲望基础上的。
生态哲学理念是打破人——自然——文化之间的关系,以一种全新的“生态整体至上”眼光来重新审视世界;强调“天人合一”“万物和谐”。
20世纪90年代末,在《真实之复兴:极度现代的世界中的身体、自然和地方》一书中查伦·斯普瑞特奈克把生态危机意识与后现代去中心的、多元的、普遍联系的思想相结合,“既否弃现代性(现代世界观),又不赞同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立场。
她试图寻找一条超越现代性的新路,从根本上改变现代人的思维方式”[6]。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两个主要方面来审视美国生态文学:一是通过后现代主义文学主题的荒诞性来揭示后现代生态批评对于发达机械文明导致生态客体的荒芜,二是透过后现代文学的多元性来反映生态“主体”第37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月-58-身份多元化。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生态家园荒诞化“当代生态审美观中家园意识的提出首先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环境的破坏与精神的紧张人们普遍产生一种失去家园的茫然之感。
”[7]海德格尔认为“在畏中人觉得茫然失其所在。
此在所缘而现身于畏的东西所特有的不确定性在这话里当下表达出来了:无与无何有之乡。
但茫然失其所在在这里同时是指不在家。
无家可归是在世的基本方式,虽然这种方式日常被掩盖着”[8]。
由此可见,生态家园意识是构成生态批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主义文学中已经开始显露出生态荒原,象征着人类精神荒芜,但是现代派文学作品中人类通过“万物有灵”的自然生态“启示”(revelation )达到“顿悟”(epiphany ),从而达到医治心灵的创伤。
如艾略特的《荒原》刻画出一战后西方文明的荒芜,精神信仰幻灭,发达科技并未给人类带来幸福,反而由欲望主宰文明社会变成人间地狱。
《荒原》虽然批判的是西方文明的崩溃和人类精神的荒芜,但是在诗作最后第五部分“雷霆的话”在世界成为“岩石堆成的”一片沙漠荒原,以雷霆代表上帝宣言,指出拯救人类的出路就是“舍己为人,同情,克制”皈依宗教,给人们在绝望中的希望。
让人类转换“欲望至上”的思想理念,现代文明才有希望。
如果说现代文学把自然生态看作是人类美好精神家园的依托,诗意栖居地;那么在当代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中充斥着“比尔·麦肯比(Bill Mckibben )的‘后自然世界’在这个后自然世界里面人类对自然需求仅仅是表面上的,尽管自然有时会激起人们的怀旧思想,有时候会使人产生背井离乡的感觉,但他已经与实实在在的东西无关”[9]。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幻觉,暴力,颓废,死亡,展示着人生的荒诞痛苦和虚无”[10]。
20世纪70年代黑色幽默文学流派运用荒诞变形的手法表现幽默,在美国黑色幽默作品中表现世界荒诞不经,人类境遇滑稽可笑,凸显人类对“后自然世界”的痛苦绝望。
如托马斯·品钦在他的作品《万有引力之虹》中把情欲和科学联系在一起,试图说明死亡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而是充塞在天地宇宙之间的物理力量,不可抗拒的“万有引力之虹”正将人类毁灭。
品钦把社会现实与科学幻想融为一体,展示异化变态的人性和荒诞混乱的社会文明。
无疑托马斯·品钦在这部荒诞派科幻小说中对后现代的社会生态以及高度发达的科技进行嘲讽与戏弄。
正是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文明把人类导向生态地狱。
再如唐·德里罗(Don Delilo )的《白噪音》“不仅深刻剖析了美国社会,大众媒体,消费文化,意识形态对人们思想,情感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且还充分展示了后现代社会中愈演愈烈的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对立,真实记录当代美国人的精神焦虑痛苦和危机感”[11]。
总之,后现代视域下的生态文学批评是通过缔造“恶托邦”来对当代文明社会的否定,揭示出以人类物化欲望支配下实用主义哲学批判。
当代西方生态文本往往将空间设置于未来的时间维度中,通过虚构的恶托邦“未来”异质空间,把现实社会的黑暗面夸大到最坏程度,以现存问题的“异质性、差异性的、夸张夸大的”效果图示未来生态的破败与荒诞,进行提前预警,完成对造成生态破败、人性异化的当下生态科技、极权的对抗与批判[12]。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生态主体身份多元化后现代主义文学中表现出人性异化虚无使得人类身份支离破碎。
在后工业时代人们对自身生存境遇恶化的焦虑,对自我命运和理想的掌控无能为力。
人类被自己创设的秩序时时监控,没有主体意识,科学替代一切成了无形和无所不在的绝对力量,人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牺牲品。
生态文学批评中的生态主体身份往往是碎片式并且扭曲变形的;他们成为人类文明中的“异质人”——“被排斥的各种边缘人”[13]。
如约瑟夫·海勒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主人公尤索林面对荒谬的战争,由一位正直勇敢的上尉轰炸手变成贪生怕死的厌战者。
他设法逃避飞行,但是无论提出正当要求还是装病装疯都无法逃脱“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制约,最后成为逃兵。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第二十二条军规”象征着整个人类文明,人性在这个社会的机器倾轧下变得支离破碎,人类身份开始分裂,失去自我。
在科技至上,欲望横流的人类社会中禁锢人性、情感需求,想保留自我完整的身份是不可能的。
再如约翰·巴斯的《烟草经纪人》中主人公库克以“贞洁男子和马德兰的桂冠诗人”自居,充满幻想和自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处处碰壁,备受欺凌。
最终发现自己是个滑稽可笑的小丑。
小说中探索的是人和“后自然世界”的关系,自我意识与现实的分裂说明在荒谬的社会生态环境中想要认识本质是不可能的,人在这样的世界中无能为力的。
正是人类煞费苦心经营的后社会生态环境导致了人类精神生态的浩劫。
人类在未来的这场生态灾难就是“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消灭自身的时代”[14]。
随着后现代生态文学批评的不断深入发展,帕特里克·穆菲试图引进被美国生态批评界忽略的非美国裔作家,而劳伦斯·布依尔则认为生态批评应该建立在自然与文化的基础上,把文化纳入到整个生态系统去考察。
正如乔纳森·列文所说“生态批评就是历史的揭示文化是如何影响地球的”[15]。
这就使生态批评领域扩展到文化领域,使得当代生态文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主题不仅是表现当代人类生存境遇的荒尤丽娜:美国生态文学的后现代性-59-诞性,而且多元化“泛中心论”也是其显著特征,“而当代生态批评的思想结构是一种‘非中心论’的模式,但又超越于后现代的否定式游戏,而是以积极的建构方式倡导非中心论”[16]。
后现代生态批评“旨在将万物纳入道德关怀的范围,将人的道德身份归还给自然界中各个成员,使自然具有人的灵性”[17]。
那么美国后现代生态批评将非美国裔作家(童明教授称之为“飞散作家”Diasporas )作品经典化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