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壳
枳壳趁鲜切制质量标准

枳壳趁鲜切制质量标准
枳壳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质量标准通常包括外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方面。
首先,外观方面,枳壳应该为干燥的果皮,颜色应为棕黄色或
棕红色,表面应有皱纹和凹陷,有一定的香味和苦味。
没有霉斑、
虫蛀等现象。
其次,理化指标方面,枳壳的含水量、挥发性物质、灰分、酸
不溶性灰分等指标应符合国家药典或相关标准规定。
含水量是衡量
枳壳保存和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其
干燥程度和质量稳定性。
挥发性物质的含量也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
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此外,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等指标
也是评价枳壳质量的重要因素。
最后,微生物指标方面,枳壳的微生物指标包括霉菌和细菌等。
应符合国家药典或相关标准规定的限量要求,以保证其微生物污染
符合卫生标准,保证使用安全。
总的来说,枳壳的质量标准是一个综合指标,需要从外观、理
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多个方面来评价,以保证其质量稳定、安全有效。
在实际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规定进行检验和控制,以确保枳壳的质量符合要求。
枳壳和枳实的区别

枳壳和枳实的区别枳壳和枳实是两种相似但又有着明显区别的植物制品,它们在中医药和食品中都有广泛应用。
枳壳和枳实是苦橙科植物枳椇的果实,它们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形态特征、药用功效以及用途上。
首先,从形态特征上来看,枳壳和枳实的外观有很大的区别。
枳壳是枳椇的成熟果皮,呈半透明或透明状,外观干燥而硬实。
它通常为粗大的、不规则的形状,有时带有棱角。
枳实则是枳椇果实的内部组织,是果皮和果肉在发酵、干燥过程中的产物。
枳实是橙黄色或微红色的,形状规则,呈圆球状,表面光滑而有光泽。
其次,枳壳和枳实在药用功效上有所差别。
枳壳在中医药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功效包括燥湿化痰、理气行滞、止痛等。
它通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咳嗽痰多、胸闷胀满等症状。
枳壳还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枳实则更多地用于食品加工,它具有提神醒脑、开胃消食的功效,常被用于制作果酱、果脯、糖果等食品。
最后,枳壳和枳实在用途上也有所区别。
枳壳常被用作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方剂中,比如川连、导赤散等,以及各种功效类似的复方中药中。
枳壳可以煎汤、炖煮、研粉等多种用法,可配伍于其他中药材一起使用,发挥各自的药效。
而枳实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制作糖果、果脯、果酱等,也可以作为调味料使用。
总结起来,枳壳和枳实是枳椇的果实,在形态特征、药用功效以及用途上有一定的区别。
枳壳多用于中医药中,具有燥湿化痰、理气行滞的作用;而枳实主要用于食品制作,具有提神醒脑、开胃消食的功效。
这两种植物制品在传统医学和食品产业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保健和滋补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枳实和枳壳的鉴别

枳实和枳壳的鉴别枳实和枳壳是两种常用的中药材,它们在药用价值、外观特征和药理作用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枳实和枳壳的鉴别。
一、外观特征1. 枳实:枳实是柑科植物枳树的果实。
它的外形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为2-3厘米。
表面呈褐色或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纹。
果实内部有一颗种子,种子外面包裹着厚实的果肉。
2. 枳壳:枳壳是枳树的树皮。
它的外形为长条状,通常呈褐色或暗褐色。
枳壳的表面有明显的纵向皮孔,纹理清晰可见。
二、药用价值1. 枳实:枳实具有理气、消食、化痰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胸腹胀满、食欲不振、痰多等症状。
2. 枳壳:枳壳具有行气活血、祛痰止咳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胸腹胀满、痰气壅盛、咳嗽痰多等症状。
三、化学成分1. 枳实:枳实中含有挥发油、柠檬酸、苹果酸、橙皮素等成分。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枳实理气、消食的功效。
2. 枳壳:枳壳中含有挥发油、柠檬酸、大黄素等成分。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枳壳行气活血、祛痰止咳的作用。
四、药理作用1. 枳实:枳实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的作用,可改善消化不良和胃口不振。
此外,枳实还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
2. 枳壳:枳壳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气滞血瘀引起的症状。
此外,枳壳还具有镇咳祛痰、抗菌的作用。
五、鉴别方法1. 外观鉴别:通过观察其外形特征,枳实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明显的皱纹;枳壳为长条状,表面有纵向皮孔。
2. 嗅觉鉴别:枳实具有淡淡的香气,而枳壳具有较浓烈的香气。
3. 味觉鉴别:枳实味微酸、微苦,而枳壳味苦涩。
枳实和枳壳在外观特征、药用价值、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在使用中药时,我们应根据具体症状选择适合的药材,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美容秘方枳壳的滋养肌肤功效

中药美容秘方枳壳的滋养肌肤功效中药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在中药中,枳壳以其独特的滋养肌肤功效而备受瞩目。
枳壳不仅可以通过内服改善皮肤健康,还可以通过外用护肤品的形式进行局部的肌肤护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枳壳所拥有的滋养肌肤功效及其使用方法。
一、枳壳的功效枳壳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功效广泛且丰富。
在中医药学中,枳壳具有温中理气、祛寒止痛等功效,适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状的治疗。
此外,枳壳还被发现具有滋养肌肤的功效。
二、枳壳滋养肌肤的机制1. 抗炎作用:枳壳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皮肤发炎症状,改善肌肤红肿和痒痛感。
2. 抗氧化作用:枳壳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肌肤老化,提高肌肤弹性和光泽度。
3. 调节皮脂分泌:枳壳中的某些成分有助于调节皮脂腺的分泌,减少皮肤的油脂分泌量,防止毛孔粗大和痘痘的产生。
4. 活化细胞:枳壳所含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以促进肌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新细胞的生成,从而使肤色更加均匀细腻。
三、枳壳在美容中的应用1. 枳壳面膜:将枳壳与蜂蜜或牛奶混合,制成糊状面膜,涂抹在脸部肌肤上,保持15-20分钟后洗净。
这种面膜可以深层清洁皮肤,保湿滋润,改善肤色不均。
2. 枳壳水:将枳壳煮沸后,用滤纸将水颗粒过滤出来,然后将得到的枳壳水放置冰箱冷藏。
每天取少量枳壳水敷在脸上,可以收缩毛孔,减少皮脂分泌,使皮肤更加清爽。
3. 枳壳粉:将枳壳研磨成细粉,与适量的花水或者面霜混合,涂抹在面部进行按摩,可有效去除面部死皮,促进血液循环,提亮肤色。
四、使用枳壳的注意事项1. 过敏体质者慎用: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使用枳壳护肤品之前应先进行皮肤测试,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2. 配合适量使用:使用任何中药护肤品时,都应注意用量适中,避免过度使用带来的不适或副作用。
3. 避免长期使用:虽然枳壳对肌肤有一定的滋养功效,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对皮肤产生不良影响,应避免长期使用。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_枳壳用法用量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_枳壳用法用量【名称】枳壳【别名】炒枳实,只壳,商壳。
【药用部位】为芸香科植物枸橘、酸橙、香圆或玳玳花等将近成熟的果实。
植物形态详枸橘、枳实、香橼、玳玳花条。
【成份】各种枳壳均含挥发油和黄酮甙等物质。
玳玳花未熟果实的果皮中,含新橙皮甙;果实成熟时,新橙皮甙消失而柚皮甙增多。
接近成熟的酸橙果实中,含维生素C-36.6~82.1毫克/100克。
从香圆枳壳和枸橘中分离到同一种生物碱样物质,其盐酸盐为白色棱柱晶,易溶于水,熔点215~216℃,在萤光灯下显紫色萤光。
【功效与作用】破气,行痰,消积。
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
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
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癥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
痔肿可炙熨。
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
⑥《纲目》:治里急后重。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大剂0.5~2两);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炒热熨。
【宜忌】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①李杲:气血弱者不可服。
②《本草经琬》:肺气虚弱者忌之;脾胃虚,中气不运而痰涌喘急者忌之;咳嗽不因于风寒入肺气壅者,服之反能作剧;咳嗽阴虚火炎者,服之立至危殆;一概胎前产后,咸不宜服。
③《本草汇言》:如肝肾阴亏,血损营虚,胁肋隐痛者,勿用也。
下痢日久,中气虚陷,愈下愈坠、愈后重急迫者,勿用也。
④《本草备要》:孕妇及气虚人忌用。
枳壳健脾消食治疗胃寒腹泻的经典草药

枳壳健脾消食治疗胃寒腹泻的经典草药胃寒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中医药学中有很多经典草药可以用于治疗胃寒腹泻,其中枳壳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草药。
枳壳,又名陈皮,是一种中草药,其主要功效是健脾消食。
在中医学中,脾胃是消化系统的关键器官,脾胃功能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消化吸收和营养代谢。
胃寒腹泻往往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而枳壳正好具有温阳散寒、健脾消食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胃寒腹泻的症状。
枳壳可通过多种方式使用,最常见的使用方法之一是煎汤。
将适量的枳壳加入开水中煎煮,可以使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便于机体吸收。
此外,枳壳还可以与其他草药搭配使用,以增强其功效。
例如,将枳壳与生姜、白朮等草药一同煎煮,可以增加胃肠道的温度,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腹泻的症状。
除了煎汤外,枳壳还可以作为一种草药粉末使用。
将枳壳研磨成细粉,可以方便患者使用。
患者可以将适量的枳壳粉末放入开水中冲泡,或者加入食物中一起食用,起到健脾消食的作用。
此外,枳壳还常用于制作中药膏方。
将枳壳与其他草药一起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或油脂中搅拌均匀,可以得到一种状如膏状的药物。
患者可以直接将药膏涂抹在腹部,并轻柔按摩,以促进草药的渗透和吸收,达到健脾消食的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使用枳壳治疗胃寒腹泻时应遵循医嘱,避免过量使用或者长期使用。
同时,患者在使用枳壳草药时应留意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头痛或口干等,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
总结起来,枳壳是一种经典的中草药,其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可以用于缓解胃寒腹泻的症状。
患者可以通过煎汤、草药粉末或中药膏方等方式使用枳壳草药,但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合理用药。
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如有需要应及时就医。
生枳壳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生枳壳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什么是生枳壳?生枳壳,是指橘科枳椇属植物橘的果皮,中药上一般研究利用枳壳。
枳壳呈圆或卵形,有黄色、红色或黑色等颜色,具有特殊的香气。
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如广东、福建、江西等地。
生枳壳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效果。
2. 生枳壳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生枳壳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功能,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
以下是生枳壳的主要作用和功能主治:2.1. 健胃消食•生枳壳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促进胃肠道蠕动,增进食欲。
•对于胃寒、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生枳壳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
•另外,生枳壳还可以帮助解酒,对于酒后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2.2. 利水通淋•生枳壳具有利水通淋的作用,可以促进尿液排出,有利于排除体内的湿气。
•对于小便不利、水肿等问题,生枳壳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2.3. 祛寒止痛•生枳壳具有祛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寒邪引起的各种疼痛症状。
•主要用于寒痹、胃脘冷痛、腹痛、脘腹冷痛等病症,可以缓解疼痛并改善症状。
2.4. 祛湿化痰•生枳壳有祛湿化痰的作用,可以缓解湿气导致的痰多、咳嗽等症状。
•对于慢性咳嗽、痰多黏稠等问题,生枳壳可以起到一定的疗效。
2.5. 止泻固涩•生枳壳对于脾虚泄泻造成的腹泻、大便频繁等问题有一定的止泻固涩作用。
•对于腹泻、久痢和久泻等病症,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3. 如何使用生枳壳?生枳壳一般以煎剂、酒剂、口服药丸等形式使用。
以下是常见的使用方法:1.生枳壳煎剂:取适量研磨细末,加水煎煮,待煎至原药味消失,可加入适量蜂蜜调味后饮用。
2.生枳壳酒剂:将生枳壳与白酒等酒精制剂浸泡数日,过滤后即可饮用。
3.生枳壳口服药丸:将生枳壳加工成药丸或颗粒剂,按照医生建议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生枳壳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或中医药师的建议,遵循医嘱进行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或过量使用。
4. 药物安全性及禁忌尽管生枳壳是中药材,但仍然需要注意一些安全性问题和禁忌情况:•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谨慎使用生枳壳。
中药中枳壳的功能主治

中药中枳壳的功能主治1. 简介中枳壳,又称枳实、枳皮,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为芸香科植物枳壳的干燥成熟果皮。
中枳壳的性味为苦、涩,归脾、胃经。
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并以其独特的功能主治在中医药领域被广泛使用。
2. 功能主治中枳壳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疏肝理气:中枳壳能够通过疏肝理气的作用,舒缓肝郁气滞引起的不适症状。
例如,对于胸胁痛、胸闷气短、烦躁易怒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降逆止呕:中枳壳具有降逆止呕的功效,对于恶心、呕吐、食欲不佳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呕吐症状。
•健脾开胃:中枳壳能够健脾开胃,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它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具有良好的调理效果。
•止泻固肠:中枳壳有着止泻固肠的作用,对于腹泻、难治性慢性泄泻等症状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消食化滞:中枳壳能够帮助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对于消化不良、食积导致的胸腹胀闷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燥湿止带:中枳壳有较强的祛湿作用,对于湿热带下、带下量多、色黄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用法用量根据具体的情况,中枳壳的用法用量略有差异:•煎汤:常用15~30克,煎服。
•研粉:将中枳壳研成粉末,每次3~9克,用开水冲服。
•制剂:中枳壳还可以制成药片、浸膏、口服液等制剂,按照说明书使用。
4. 注意事项•中枳壳性寒,可引起脾胃虚寒者腹泻,因此脾胃虚寒者慎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使用药物时应根据临床症状,遵医嘱合理使用。
•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咨询。
5. 小结中枳壳作为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疏肝理气、降逆止呕、健脾开胃、止泻固肠、消食化滞、燥湿止带等。
在使用中枳壳时,需要注意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如有需要,应咨询医务人员的建议使用。
炒枳壳性味归经功效及应用

炒枳壳性味归经功效及应用枳壳,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其性味苦、辛,归经入胃、肺、大肠经。
下面是关于枳壳的详细介绍。
性味归经:枳壳的性味为苦、辛,归于胃、肺、大肠经。
功效及应用:1. 通风化痰:枳壳具有通风化痰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痰湿阻滞、胸闷、咳嗽等症状。
对于痰湿困阻、寒痰壅滞性咳嗽、胸闷、气浊等症状,枳壳能够通过它苦辛的气味排除湿气、破散痰涎,从而达到通风化痰的效果。
2. 理气消滞:枳壳还可以用于调理气机,消除胸腹胀满、症瘕结块等症状。
枳壳有疏肝解郁、调理气机的功效,对于肝气郁结、肝胃不和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枳壳还具有泄热解烦、止痛的功效,对于胸膈疼痛、胃脘疼痛等症状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3. 利水退黄:枳壳对于湿热黄疸、水肿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枳壳性温,有利水通淋的作用,对于排除体内湿气、清除水肿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枳壳还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于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止泻固涩:枳壳还具有止泻固涩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枳壳有收敛涩肠、止泻固肠的作用,对于腹泻、脾虚泄泻等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应用临床:1. 枳壳与黄芩、白术、陈皮等药物可合用,治疗痰湿阻滞、胸闷、咳嗽等症状。
2. 枳壳与木香、厚朴、茯苓等药物可合用,治疗脘腹胀满、症瘕结块等症状。
3. 枳壳与黄芪、泽泻、白术等药物可合用,治疗湿热黄疸、水肿等症状。
4. 枳壳与黄柏、豆蔻、补骨脂等药物可合用,治疗脾胃虚弱、腹泻等症状。
总结:枳壳性味苦辛,归于胃、肺、大肠经,具有通风化痰、理气消滞、利水退黄、止泻固涩的功效。
临床上常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以提高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枳壳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和病症选择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枳壳不能与什么药配,和枳实有什么区别

枳壳不能与什么药配,和枳实有什么区别枳壳不能和枳实(中药)配伍,因为容易使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枳壳是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没有成熟的果实,它的形状为半球形,直径大约3-5厘米,外果皮的颜色为棕褐色至褐色,外果皮还有颗粒状的突起。
枳壳是不规则的薄片,它的表面颜色为黄白色,它没有瓤核,闻起来比较清香。
一、枳壳不能与什么药配1、枳壳不能和枳实(中药)配伍,不然容易使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没有成熟的果实,一般在7月份果皮还没有变绿的时候采收。
2、枳壳的形状为半球形,直径3-5厘米左右,外果皮的颜色为棕褐色至褐色,而且还有颗粒状的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还有比较明显的花柱残迹或者果梗痕。
3、枳壳主要是用黄皮酸橙的果制成的,它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中,一般在年平均温度15°C以上的时候生长的比较好。
4、枳壳是不规则的薄片,它的表面颜色为黄白色,外皮颜色为绿褐色或者棕褐色,而且没有瓤核,闻起来比较清香,味道比较苦、而且微酸。
二、枳壳和枳实有什么区别1、外形不用(1)枳壳是成熟的果实,它的形状为半球形,直径大约为3-5厘米,外果皮的颜色为棕褐色至褐色,而且有颗粒状突起。
(2)枳实是干燥的幼果,一般是在5-6月份的时候采集,它的形状大部分为半球形,少数呈球形,直径一般为0.5-2.5厘米,外果皮颜色为黑绿色或者暗棕绿色。
2、适用的人群不同(1)枳壳的药性比较弱,一般适用于发病比较轻的、身体比较弱的人或者老年人。
(2)枳实的药性比较强,一般适用于发病比较严重的、身体比较强的人或者年轻人。
3、药性不同(1)枳壳的行气能力是比较弱的,而且性味是温性的。
(2)枳实的性味是寒性的,而且枳实的行气能力是非常强的。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文章目录*一、枳壳的简介*二、枳壳的功效与作用*三、枳壳的市场信息1. 枳壳的价格2. 枳壳的选购方法3. 枳壳的保存方法枳壳的简介枳壳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枳壳性苦、辛、酸、温,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等病症。
枳壳在我国多地都有生产,以湖南和江西的产品为佳。
其中江西省新干县的枳壳又名商洲枳壳、三湖枳壳,具有“果肉厚,外翻如覆盆,瓤瓣数较多”的特点,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优于其他品种,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1、富含物质酸橙成熟果实外层果皮含挥发油(橙皮油)1.5%~2.5%,橙黄色,油中主含d-苎烯约90%,并有少量癸醛、柑醛、香茅醛、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芳樟醇。
此外含橙皮甙 (hesperidin)、柚皮甙(naringin)、新橙皮甙(meohesperidin),以及苦味成分苦橙甙(aurantiamrin)1.5%~2.5%,苦橙酸(aurantiamaric acid)约0.1%及苦味树脂另含对羟福林(辛弗林,synephrine)和N-甲基酪胺(N-methyltyramine)。
2、功效作用2.1、破气,行痰,消积。
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2.2、《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
2.3、《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
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
痔肿可炙熨。
2.4、《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112.枳 壳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性味归经】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生枳壳味苦、辛、酸,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理气宽中,消滞除胀的作用,枳壳生品辛燥,作用较强,偏于行气宽中除胀,多用于气实壅满,脘腹胀痛,胸胁胀满,瘀滞 疼痛,脏器下垂等证。麸炒后力较生品缓,并可去苦酸味,减少对胃的刺激,以免呕吐,宜用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亦可入补剂中用之,收行而不伐、补而不壅之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l0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枳 壳
• • • • • • • • • • • • 【药品出处】本品始载于《雷公炮炙论》。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产地】主产于江西樟树、新干、新余,四川蓬溪、遂宁、南充、,湖南沅江、益阳、汉寿等地。 【产地加工】宜在大暑前后采摘,过早则果小,过迟则果瓤过大,肉薄,影响质量。选采绿色尚未成熟的果,在晴天横切对开,一片一片铺开(一般可在草席上),晒时瓤 肉(切口)向上,切勿沾灰、沾水,晒至半干后,再反转晒皮至全干。若阴雨天,可用火炕,切口向下,被炕火力稍大点,半干后,小火炕至全干。 【药材鉴别】本品为半球形,直径3-5cm。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 厚0.4-1.3cm,边缘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清香,味苦、微酸。 【饮片鉴别】生枳壳:本品为不规则弧状条形薄片。切面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中果皮黄白色至黄棕色,近外缘有l-2列点状油室,内侧有的有少量紫褐色瓤囊。 麸炒枳壳:形如生枳壳片,表面黄白色,偶有焦斑,有麸香气,味苦、微酸。 【品质】药材以个大、外果皮绿褐色、果肉厚、质坚色白、气清香者为佳。 饮片以不规则弧状条形薄片、切面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中果皮黄白色至黄棕色、近外缘有l-2列点状油室、无杂质者为佳。 【加工炮制】生枳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后筛去碎落的瓤核。 麸炒枳壳:现将锅烧热,取麸皮均匀撒入锅内,用中火(120℃-150℃)加热,待麸皮冒烟时,加入净枳壳片,迅速翻动,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晾凉。 【主要成分】本品含黄酮类化合物:橙皮苷、新橙皮苷、川陈皮素、柚皮苷、柚皮芸香苷,挥发油:柠檬烯,生物碱:枳壳含脱氧肾上腺素,即对羟福林、去甲肾上腺素。
枳壳栽培技术

目 录
• 引言 • 枳壳的生物学特性 • 枳壳栽培技术 • 枳壳病虫害防治 • 采收与加工 • 展望
01
引言
枳壳简介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落叶乔木或小乔木。 树高可达10~15米,生长快,经济价值高。
枳壳的药用价值
枳壳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
用于治疗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等病症 。
田间管理
除草
在生长期间要及时清除杂草,避免草荒 影响枳壳的生长。
施肥
在生长期间要适时追肥,一般以腐熟的 有机肥为主,合使用三元复合肥等化 肥,促进枳壳的生长和发育。
浇水
在生长过程中要保持土壤湿润,遇到干 旱天气要及时浇水,同时也要注意排水 ,防止积水烂根。
病虫害防治
在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是 叶斑病、锈病、蚜虫等病虫害的危害, 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
枳壳的栽培意义
枳壳的果实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对人体健康有很 好的保健作用。
枳壳的栽培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 义。
02
枳壳的生物学特性
枳壳的形态特征
1 2
叶子
枳壳的叶子为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 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整齐的锯 齿。
花朵
枳壳的花朵为白色,呈伞形状花序,有花多数 ,萼片呈三角形,花瓣为披针形。
采收方法
用剪刀将果实剪下,留一小段果柄,以保持果实的新鲜度。
枳壳的加工方法
清洗
切片
将采收的果实放入清水中浸泡,时间不宜过 长,以免果实腐烂。然后捞出果实,用流动 水冲洗干净。
将洗净的果实横向切成薄片,尽量保持果皮 完整,以免果皮破裂。
晒干
储存
枳壳如何种植_枳壳的种植技术

枳壳如何种植_枳壳的种植技术枳壳是常见的重要,那么枳壳应该怎么种植才好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枳壳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枳壳的种植技术枳(zhǐ)壳,别名枳实、铁篱寨、臭橘、枸橘李、枸橘、臭杞。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多栽培于荒地、路旁,或作庭园绿篱。
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广泛栽种作绿篱。
果供药用,能破气消积,并治脱肛等症,也可提有机酸;种子可榨油;叶、花及果皮可提芳香油。
枳味苦,可作中药,中国《晏子春秋》中有“南橘北枳”的寓言,晏婴以此故事来说明环境的作用。
但事实上,橘、枳为不同属的植物。
枳壳的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乔木,高1-5m,树冠伞形或圆头形。
全株无毛;枝绿色,分枝多,稍扁平,有棱角,密生粗壮棘刺,刺长1–7厘米,基部扁平。
3小叶复叶,互生;叶柄长1–3厘米,有翅;小叶纸质或近革质,卵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5–5厘米,宽1–3厘米,先端圆而凹缺,基部楔形,具钝齿或近全缘,近于无毛。
花单生或成对腋生,常先叶开放,有完全花及不完全花,后者雄蕊发育;花有大、小二型,花径3.5-8cm;黄白色,有香气;萼片5,长5–6毫米;花瓣5,长1.8–3厘米;雄已8–20,长短不等。
果扁圆形,或蒂部隆起呈短颈状的阔圆锥形,顶部平而宽,中央凹,有浅放射沟,纵横径5.1—6.1厘米×6.1—7.8厘米,重136—187克。
也有较小或更大的,橙黄至橙红色,油胞大,油量多,皮粗糙,松脆,厚2.7—3.5毫米,甚易剥离,瓤囊10—12瓣,果肉嫩,汁多,爽脆,化渣,味甜;种子少或无,子叶淡绿色,多胚。
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枳壳- 栽培技术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称川枳壳或江枳壳)、代代(C.aura-ntium L,var.amala Engl.)(称苏枳壳)、香圆(C.wilsonii anaka)以近成熟的果实入药。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枳壳(zhǐ qiào)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下枳壳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枳壳的功效和作用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
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
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
痔肿可炙熨。
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
⑥《纲目》:治里急后重。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枳壳的禁忌①《本草经琬》:肺气虚弱者忌之;脾胃虚,中气不运而痰涌喘急者忌之;咳嗽不因于风寒入肺气壅者,服之反能作剧;咳嗽阴虚火炎者,服之立至危殆;一概胎前产后,咸不宜服。
②《本草汇言》:如肝肾阴亏,血损营虚,胁肋隐痛者,勿用也。
下痢日久,中气虚陷,愈下愈坠、愈后重急迫者,勿用也。
③《本草备要》:孕妇及气虚人忌用。
枳壳的应用附方①治五积六聚,不拘男妇老幼,但是气积,并皆治之:枳壳三斤,去穰,每个入巴豆仁一个。
合定扎煮,慢火水煮一日,汤减再加热汤,勿用冷水,待时足汁尽去巴豆,切片晒干,勿炒,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随病汤使。
(《秘传经验方》)②治伤寒呃噫:枳壳25克(去穰,麸炒黄),木香5克。
上细末。
每服5克,白汤调下。
未知,再与。
(《本事方》)③顺气止痢:甘草(炙)30克,枳壳(炒)120克。
上为细末。
每服5克,空心沸汤点服。
(《婴童百问》宽肠枳壳散)④治远年近日肠风下血不止:枳壳(烧成黑灰存性,为细末)25克,羊胫炭(为细末)15克。
枳壳怎么读

枳壳怎么读
枳壳-拼音
[zhǐ ké]
解释:中药名。
与枳实为同一品种,不同点是比枳实稍显成熟,效力比枳实缓和
枳壳造句
结果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别出白术和枳壳。
如人参、沙参、玄参、红参、丹参和苦参;黄连、黄精、黄柏、黄苓和黄芪;五味子和五倍子;枳实与枳壳;天门冬与麦门冬等等。
以枳壳提取液的分离纯化过程为例,研究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快速分析大孔树脂纯化枳壳总黄酮过程中指标成分柚皮苷和新橙皮
苷在洗脱液中浓度的变化。
如今,西部桂花博览园已与奇彩梦园、河东村生态枇杷园、六赢山“万亩枳壳基地”等快速“串联”,成为一条生态旅游大环线。
生枳壳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生枳壳的功能主治是什么什么是生枳壳生枳壳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来源于花椒科柿树属植物的果实,经过采摘、晒干、去籽等工艺处理后成为中药材。
生枳壳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运用,并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生枳壳的功能生枳壳具有以下多种功能:1.辟秽杀螺蛳:生枳壳有较强的杀螺蛳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螺蛳壳病,腹泻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症状。
2.祛风利湿:生枳壳具有祛风利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疼痛、关节炎等相关疾病。
3.利肠通便:生枳壳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功效,可用于改善便秘症状。
4.祛除胸腹闷滞:生枳壳可舒展气机,消除胸腹闷滞感。
5.解表散寒:生枳壳具有辛散发散之性,可以用于感冒、风寒等病症的治疗。
生枳壳的主治生枳壳的主要主治包括以下方面:1.消食导滞:生枳壳具有促进消化、改善胃肠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脘不舒、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2.止泻:生枳壳具有收敛肠道、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腹泻、慢性泄泻等疾病。
3.利湿止带:生枳壳可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带下量多的症状。
4.缓解风湿疼痛:生枳壳具有祛风利湿的功效,可用于改善风湿疼痛、关节肿痛等病症。
5.温中止呕:生枳壳可用于治疗胃寒呕吐、痞满不适等症状。
6.解表退热:生枳壳具有散寒解表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如何使用生枳壳生枳壳可以制成药品或者作为中药材使用。
常见的使用方法包括:1.煮水泡饮:将适量的生枳壳放入开水中浸泡片刻后饮用,可用于改善消化不良、胃脘胀痛等症状。
2.煎煮制剂:将生枳壳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小火煎煮20-30分钟,可以根据具体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调整剂量和煮制时间。
3.药物配方:生枳壳常常与其他中药材配伍使用,根据具体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制定药物配方。
4.制成外用药:生枳壳还可以研磨成粉末,制成外用药物,用于外伤、湿疹等病症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生枳壳之前,应该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了解具体的使用方法、剂量和煎煮时间等。
生枳壳的功能主治

生枳壳的功能主治1. 缓解消化不良症状•生枳壳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缓解胃部不适、胃酸过多、胃脘胀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它能够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排泄,降低胃酸分泌,减轻胃部的压力,从而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2. 清理肠道毒素•生枳壳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起到清理肠道的作用,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和代谢废物,改善便秘问题。
•它还可以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3. 缓解水肿•生枳壳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尿液的排出,减轻体内水分潴留引起的水肿问题。
•它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盐分,改善体内液体代谢失衡症状,减轻腿部浮肿、面部浮肿等不适。
4. 减肥美容•生枳壳可以调节体内新陈代谢,促进脂肪的燃烧,有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身体形态。
•它还可以清热解毒,改善皮肤问题,如痤疮、粉刺等,有助于美容养颜。
5. 治疗感染•生枳壳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以对抗多种病原体,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它对于痢疾、细菌性痢疾、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6. 缓解胃酸倒流•生枳壳可以调整胃内的酸碱度,减少胃酸分泌,缓解胃酸倒流引起的胃灼热、胃酸返流等症状。
•它还可以保护胃黏膜,减少胃溃疡的发生几率,维护胃部健康。
7. 镇静安神•生枳壳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精神压力引起的不适。
•它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睡眠质量,让人更好地休息。
8. 抗病毒•生枳壳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提高人体抵抗力,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疾病的发生。
9. 抗炎止痛•生枳壳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它对于关节炎、风湿性疾病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10. 促进血液循环•生枳壳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液供应。
•它还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的形成,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以上是生枳壳的主要功能和主治,它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中药材料,但使用时应注意用量和使用方法,遵循医生的建议。
枳壳配方颗粒的功能主治

枳壳配方颗粒的功能主治1. 枳壳介绍枳壳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常用药材,其主要用途是清热燥湿、破积消肿、和中止痛。
枳壳的药用部分是其成熟果实的干燥壳,主要产自福建、广东、台湾等地。
枳壳味苦、性微寒,归胃、大肠经,具有较强的药用效果。
2. 枳壳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枳壳配方颗粒是以枳壳为主要药材,配以其他辅助药材制成的中药颗粒剂。
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将枳壳及其它辅助药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粉碎; 2. 将粉碎后的药材混合均匀; 3. 将混合药材进行炒制,以去除杂质和增强药效; 4. 将炒制后的药材进行研磨,使其细致均匀; 5. 将研磨后的药材进行筛选,去除较大颗粒和杂质; 6. 将筛选后的药材进行包装密封,制成枳壳配方颗粒。
3. 枳壳配方颗粒的功能主治枳壳配方颗粒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常用于治疗以下症状和疾病:3.1 清热燥湿枳壳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症状,如口苦、口臭、口渴、大便黏腻等。
枳壳配方颗粒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调整体液平衡,改善上述症状。
3.2 破积消肿枳壳具有破积消肿的作用,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积聚和肿胀。
枳壳配方颗粒常用于治疗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具有促进消化、改善胃肠功能的效果。
3.3 和中止痛枳壳具有和中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脘腹胀痛、胁痛、胃痛等症状。
枳壳配方颗粒可以舒缓胃肠道的不适感,减轻疼痛并促进病情好转。
3.4 辅助治疗湿疹及皮肤瘙痒枳壳配方颗粒还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湿疹及皮肤瘙痒的药物。
湿疹是皮肤炎症性疾病,常伴有阵发性瘙痒。
枳壳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痒的作用,能够改善湿疹患者的症状。
4.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枳壳配方颗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 用温开水或温开水冲服,一次一袋,一日3次;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 用药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 总结枳壳配方颗粒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燥湿、破积消肿、和中止痛等功能主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枳壳
文章目录*一、枳壳的概述*二、枳壳的功效与作用*三、枳壳的分类*四、枳壳的药方选录*五、枳壳的服用方法*六、枳壳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
枳壳的概述
1、枳壳的概述枳壳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枳壳性苦、辛、酸、温,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
枳壳在我国多地都有生产,以湖南和江西的产品为佳。
其中江西省新干县的枳壳又名商洲枳壳、三湖枳壳,具有“果肉厚,外翻如覆盆,瓤瓣数较多”的特点,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优于其他品种,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枳壳的别名无。
3、枳壳的性状形态本品呈半球形,直径3~5cm。
外果皮棕褐色或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
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cm,边缘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
质坚硬,不易折断。
气清香,味
苦、微酸。
4、枳壳的性味归经性味苦、辛、酸,微寒。
归脾、胃经。
5、枳壳的来源入药部位为植物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6、枳壳的产地分布主产于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江苏。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
1、枳壳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各种枳壳均含挥发油和黄酮甙等物质。
玳玳花未熟果实的果皮中,含新橙皮甙;果实成熟时,新橙皮甙消失而柚皮甙增多。
接近成熟的酸橙果实中,含维生素C-36.6~82.1毫克/100克。
2、枳壳的功效作用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
常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3、枳壳的毒副作用毒性小、无副作用。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枳壳的分类绿衣枳壳、酸橙枳壳、香圆枳壳、玳玳花枳壳。
枳壳的药方选录1、《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
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
2、《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
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
痔肿可炙熨。
3、《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4、《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
5、《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
6、《纲目》:治里急后重。
7、《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枳壳的服用方法内服:煎汤,1~3钱(大剂0.5~2两);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炒热熨。
枳壳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置阴凉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