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三单元第一课用机械种庄稼
人教历史与社会七上《 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用机器种庄稼课件 人教版

湄公河平原位于亚洲东南部 半岛上,濒 中南 湾。 这里气候特点是 泰国,
人们种植的主要农作物 是 水稻 。 高温多雨
美国大平原位于 落基 山 脉与 阿巴拉契亚 山脉之
间, 这里最主要的河流 是 密西西比 河。当地人
们种植的农作物
、
和 玉米 、
为主。
小麦 大豆
• 温岭的农业生产能否推行美 国机械化生产的经验?
• 3、商业性农业对人们的生活有什 么影响?
人们用大型机械化作业、对劳动 力需求不多,农业生产多以家庭 为单位,农场面积大、人们居住 比较分散、人们生活水平较高、 公路和铁路网四通八达。
想一想:
以高度机械化为主要特点的商品 性农业对人们的吃、住、行、交往等 生活方面有怎样的影响?(阅读课本 P63特别是图3—14)
①生活水平高,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②住房宽敞。还有很大的粮仓和农用机 械房。 ③出行都要依靠汽车等交通工具,农庄位 于公路附近
④周围没有邻居,相邻农场距离较远。 只有在假日,才开车。 去附近的教堂做礼 拜,到超市购物,或走亲访友
读一读
美国近年粮食产量及出口量居世界的名次 粮食产量世界第二,出口量世界第一 小麦产量世界第二,出口量世界第一 玉米产量世界第一,出口量世界第一 大豆产量世界第一,出口量世界第一
思考:
1、描述美国中部农场 周围的环境? 2、美国农场是怎样进行农 业生产的?
用机械种庄稼(机械化生产)
收获的喜悦
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
• 1)特点:机械化生产(用机器种庄稼),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
• 2)为什么美国中部平原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 原因?
• 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旱地为主,适合机械化生 产
家住平原 ——用机器种庄稼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2用机械种庄稼教案

(5)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探讨农业机械化的相关问题。
2.作业反馈:
(1)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明确的评分和评价。
(2)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详细的指导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内容。
(3)提供改进建议,如改进答题方法、加强重点知识的学习等,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4)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示例作业:
一、选择题: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农业机械化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背景、推广过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2用机械种庄稼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第二子标题“用机械种庄稼”。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从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向机械化种植方式的转变。具体内容包括: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背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如人口增长、土地资源的压力等。
三、案例分析题:
1.反馈:大部分学生能够分析出案例中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如使用收割机进行水稻收割,提高收割效率等。但部分学生在分析效果时,未能充分表达出农业机械化对农民生活的实际影响,如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收入等。建议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更全面地考虑农业机械化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1.2用机械种庄稼(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2.讲授新课(15分钟)
讲解内容:介绍现代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讲解方式:结合PPT和实物模型,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机械化种植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化种植技术的认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现代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解决办法:通过展示现代农业机械化种植的实际操作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机械化种植的过程,并结合图文并茂的PPT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难点:机械化种植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对比机械化种植前后的农业生产变化,从而深入理解机械化种植技术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通过介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学生认识到机械化种植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历史核心素养:学生能够通过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深刻理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历史核心素养。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认识到机械化种植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的观念,增强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将主要围绕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进行布置。具体作业内容如下:
3.1.2用机械种庄稼(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上册第3.1.2节“用机械种庄稼”,旨在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现代农业机械化种植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一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用机械种庄稼课件

根据海宁教育网 信息显示,鹃湖学 校占地面积约80 亩,美国农场的平 均规模达200公顷 (即3000亩).
生活特色—居住: 与邻居相隔较远,邻里关系不密切; 住房宽敞,有粮仓和农用机械房等农业配套设施;
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生产规模大;劳动力少; 机械化程度高;
扯秧 收割
插秧相对较低
旱地
平原,更广袤 少 高
2017年中国美国人均汽车保有量对比
城市
汽车保 2017年常 人口数/汽 有量 住人口 车数:人/辆
中国 2亿 13.9亿 6.95
美国 2.53亿 3.27亿 1.29
浙江省 1698万 5657万 3.33
生活特色—出行: 出行基本靠汽车、交通便利。
必要条件
农业生产特点: 产量高,商品率高。商品性农业
与杭嘉湖平原相比,美国大平原发展商
品性农业有何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 杭嘉湖平原
人文条件
美国中部平原
地形
平原
平原,更广袤
生产方式 人工劳作 机械化耕种
生产效率 低
高
产量
低
高
储存条件 差
好
美国大平原人们的生活和大规 模机械化商品性旱作农业的生 产模式是当地自然条件和人文 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杭嘉湖平原是否应该借鉴美国的高度机
械我化们生要产根模式据?自为己什生么?存区域的自 然环境和人文条件,因地制宜, 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与杭嘉湖平原相比,美国大资平料原三:为什么
更适合机械化耕作?
世界科技实力排名 美国:NO.1
中国:无缘前20名。
杭嘉湖平原 资料二:
美国大平原
杭嘉湖平原 面积(平方公里) 0.64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用机器种庄稼学案(无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用机器种庄稼教案(无答案)人教版第二课时用机械种庄稼七第三单元主备人年级第一课题目家住平原审稿人第一课家住平原教课建议第二课时用机械种庄稼教课目的:1、知识、能力目标:经过认识丰富多样的地区生活,初步学会剖析美国中部大平原地点、天气、河流等自然环境、人们生产生活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就地取材和可连续发展。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认识一个地域自然和社会生活特点的方法,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剖析不一样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特点。
学会尊敬、理解他村夫们的文化。
导3、感情态度目标:①经过认识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大平原地点、天气、河流等自然环境、人们生产生活及文化之间的关系,渐渐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究意识,加强“事物之间是广泛联系”的辩证观。
②学生学会理解、尊生并赏识各个不一样地域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民俗习惯。
教课重难点剖析:要点:人们生产生活、居民特点、精神生活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难点:对照泰国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生产生活、居民特点、精学神生活等差别的主要原由。
【预习案】1、美国大平原的地理地点2、美国大平原的自然环境与湄南河平原有何不一样?【教教案】一、新课导入:表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湄南河平原的稻作文化,认识了那边的人们的生产状况和生活状况,今日我们连续学习平原人家,去看看在大洋此岸的美国大平原上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二、新课教课1、仔细察看课本图 3-10 ,3-11 ,3-12 ,找出美国中部平原的地理地点;案自然条件及主要农作物(1)美国大平原的地理地点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2)美国大平原的自然条件 :地形:地势低平,土壤肥饶。
天气:以温带大陆性天气为主,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河流:密西西比河。
(世界第四长河)农作物以玉米、大豆和小麦为主【想想】美国中部平原地域的自然条件与湄公河平原有哪些同样和不一样之处?(1)天气不一样:湄南河平原是热带季民风候,高温多雨;美国大平原是温带大陆性天气为主,只好栽种旱田作物。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上《用机械种庄稼》教案

用机械种庄稼教案杨汛桥镇中学七年级社会思品备课组【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特色和经营上的重要特色──高度机械化,熟悉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图景,明确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2.通过对国外先进农业科技的学习,认识到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又要明确人类活动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可得到可持续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美国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特点和经营上的重要特色──高度机械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①对美国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所受到的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分析。
②初步形成因地制宜、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区域特色选择发展道路的观念教学课时:1课时【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在上次课中,我们讲过平原是我们人口最集中的区域。
我们也了解了不是所有的平原都有相同的景观,那在上次课中,我们认识了水网密布的湄公河平原。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在认识湄公河平原的过程中,我们所了解的知识点,同学们还记得吗?我已经罗列了一份表格,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份表格这就是我们上次课所认识的湄公河平原,那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另一个平原。
PPT显示图片[教师]北美洲的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美国有个中部大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美国大平原带给我们的另一番景象吧。
【新课内容】用机械种庄稼一、美国的位置以及美国大平原的自然环境1.美国在世界的位置:美国位于什么半球,有几部分国土?学生回答:北美洲,北半球,西半球。
有三部分国土2.美国的纬度位置:看美国穿过的纬线,可以看出美国处于中纬度。
属于北温带,阳光没有湄公河平原那么充足3.美国的地形美国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
在美国的西部有一座大家十分熟悉的山脉---落基山脉;那美国东部也有一座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美国的中部有一条河流,是---密西西比河。
那我们来猜猜美国的大平原应该处于哪个位置呢-----中部。
现在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个美国地形图。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4.1.2 用机器种庄稼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算一算:
乔治家经营的农场面积达 300公顷,美国1994年小麦 的平均产量为2526公斤/公 顷,按此计算,乔治家一年 可收获多少小麦?
想一想:
乔治家会怎样处 理收获的农产品?
读一读:
美国近年粮食产量及出口量居世界的名次
1、粮食产量世界第二,出口量世界第一。 2、小麦产量世界第二,出口量世界第一。 3、玉米产量世界第一,出口量世界第一。 4、大豆产量世界第一,出口量世界第一。
用机器种庄稼
是真 是假
A
B
C
哪几张是反映乔治家农业生产的图片?
D
E
F
G
H
I
用机械种庄稼(机械化生产)
大 平 原
小
组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
探 和教材提供的资料,请谈 究 一谈:乔治家的农业生产
具有高度机械化的特点是
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从地形、气候、人口、科技发展等多角度 思考。
美国中部
平原自然
大
美国中部平 位于30-50°N,80--100°W,西 原的位置: 半球 美国中部,世界第四长河密
西西比河横贯其中,位于阿巴拉 亚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
地形特点: 地域辽阔,地势平坦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劳动力欠缺 科技水平: 科技技术发达,拥有先进农用机械
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平原的差异
差异 湄南河平原
种植的农 作物
人口密度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生产效率
邻里关系
水稻 人口密集 手工劳动 水上人家
较低 密切
美国中部平原
小麦 人口分散 机械作业 平原人家
高 不密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第2框用机械种庄稼课件人教版

人口少而散
高温多雨 湄公河平 机械化低 水网密布 原农业生 生产率低 土壤肥沃劳动产资特源色丰富商品率低
土地辽阔 美国中部 机械化高 地势平坦 平原农业 生产率高
生产特色 道路纵横 劳动资源缺乏商品率高
不同的区域由于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会形成各具风格的生产生活 方式。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时,要根据自己生存区 域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走适合自己发展道路。
④咖啡馆,快餐店开设在乡村,人们享受着现代 化的生活
比较湄公河平原与美国中部平原的不同点。
内容
湄公河平原
美国中部平原
地理位置
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
气候特征 主要农作物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水稻
农业投入
多
机械化程度 交通
低,手工劳动 不便
北美洲中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小麦 ,玉米,大豆 少
高度机械化 四通八达
农业区地广人稀,使用大型机械化 作业,效率高,产量大,剩余多, 储存条件好,交通发达。
想一想:以高度机械化为主要特点的商品性农 业给当地人们的生活会带来什么影响? (从饮食、住房、交通、娱乐等角度考虑)
①生活水平高,吃的东西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②住房宽敞,还有很大的粮仓和农用机械房
③出行都要依靠汽车等交通工具,农庄位于公路 附近
水源:密西西比河水灌溉
原平部中
结合上面的地图和图表,说说美国大平原和湄公河平原在 自然条件上有哪些异同?(讨论)
(可以从地形气候、地理位置等角度考虑)
同:都是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都有河网分布,有 利于灌溉。
不同:美国中部平原地处中纬度地区,热量和降水都不如 湄公河平原,因而这里是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主要产地 。
用机械种庄稼教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家住平原《用机械种庄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特色和经营上的两大特色──高度机械化和商品性农业,理解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与对比,让学生尝试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养成与人合作,与人相处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只有合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才能创造出美好生活的意识。
体会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创造出来的文化和人文精神是不同的,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建设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美国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特点和经营上的重要特色——高度机械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①对美国大平原商品性农业所受到的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性分析。
②初步形成因地制宜、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区域特色选择发展道路的观念。
【相关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在上次课中,我们讲过平原是我们人口最集中的区域。
我们也了解了不是所有的平原都有相同的景观,那在上次课中,我们认识了水网密布的湄公河平原。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在认识湄公河平原的过程中,我们所了解的知识点,同学们还记得吗?我已经罗列了一份表格,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份表格。
这就是我们上次课所认识的湄公河平原,那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另一个平原。
PPT显示图片[教师]北美洲的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美国有个中部大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美国大平原带给我们的另一番景象吧。
【新课内容】用机械种庄稼PPT展示地图一、美国的位置以及美国大平原的自然环境1.美国在世界的位置:美国位于什么半球,有几部分国土?学生回答:北美洲,北半球,西半球。
有三部分国土2.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地理位置:位于北美洲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密西西比河从北到南贯穿平原东部。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课第二框 用机器种庄稼课件 人教版

请你来探究:
1.我们家乡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我们家乡和湄南河平原有什么共同 点和不同点?
3.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的生产状况,对 我们家乡的农业生产有值得借鉴的地 方吗?
平阳县北港片11万亩土地整理
这是我省目前最大的农业开发项目。历经5年时间, 现已基本完成。整理土地12.54万亩,净增有效耕地面 积14191亩。它的建设标准:
用机器种庄稼
(合成于2002年10月)
1.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2.他们身后的是什么? 3.根据这张图片及时间,你能推断出在 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美国的全称是“美丽坚 合众国”,其本土是由48洲 州和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 区,还有海外两个州:阿拉 斯加和夏威夷组成。面积 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 第四位。
业 生
生产规模小
生产规模大
产 人工劳动 机械化程度高
文
化
与
生
活
George@
1.我的家
2.我家的农场
Yours,G
3.农场的周边景观 4.日常生活与活动 eorge
我的家
我家共有四口人。爸爸是在农场里工作,承担着养 家糊口的重任。妈妈基本上在家做家务。我和妹妹在学 校里读书,每天早上到附近的公路乘校车上学。我家的 房子在宽广的农场中显得较小。两层楼的落地房,室内 面积达3800平方英尺,有些像乡村别墅。大客厅里,摆 放着50英寸大屏幕电视,卫星电视接收机;落地玻璃墙 边,立着发亮的钢琴;小客厅里,电脑、扫描仪、传真 机,一应俱全。三套洗手间,冷热水供应;室外有个小 型游泳池。我家在75英里外的风景区还有一处专供度假 用的别墅。我们的饮食以牛奶和肉类为主。
1.田成方。标准农田每块面积一般2-5亩,田面高 低差值不大于5厘米,耕作层30厘米以上。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1.2用机器种庄稼(共24张PPT)

乔治家的农场——用机器种庄稼
大平原
1.在图上找出美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说 一说美国中部平原地区相对于它们的位置。
位于北美洲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落基山脉之 间,密西西比河从北到南贯穿平原的东部。
2.美国大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土地辽阔,地势低平,气候适宜,土壤 肥沃
近四十米高的自由女神像,屹立在美国纽约 港口已一百多年了,是法国为纪念法美友谊而赠 予美国的,由当时著名的雕塑家巴托尔迪创作, 1886年在纽约港竖立起来。现已成为美国新移民的 希望和纽约市的象征。
亚洲
南美洲 北美洲 亚洲 亚洲 亚洲 欧洲 亚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土壤肥沃 宽广
雨热同期
主要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
水稻
生产特点 人工劳动
机械化耕作 人工劳动
劳动力投入
多
少
多
思考:通过学习,你发现湄南 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有何差 异?
气候 河流
平原面积 人口密度 主要农作物 生产方式 交通 生活方式
湄南河平原
热带季风气候、全 年高温多雨
水网密布
较小 稠密 水稻 手工劳动 不便 集中居住
乔治的家被绿色的田野所环绕。平时, 他们与邻居们来往不多,只有在假日,一 家人开车去附近的教堂做礼拜,到超市购 物,或探亲访友。乔治和弟弟妹妹们每天 到附近的公路边乘坐校车上学。
农庄之间被大面积的农田隔开,在靠近农舍的地 方,间或有粮仓、存放农业机械的库房,它们与纵横 交错的乡村公路一起,交织成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
美国中部平原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
广阔 稀少 小麦、大豆和玉米 高度机械化 四通八达 分散居住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2用机械种庄稼教案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例如,将预习笔记和思维导图拍照上传至在线平台,供老师和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通过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农业机械化的影响,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例如,提出问题:“农业机械化对农民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例如,通过在线平台查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和思维导图,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和作用。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并掌握农业机械化的概念,了解其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放置于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理解和把握。
3.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材,以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展示不同农业机械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一些描述农业机械化对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案例。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小型农业机械模型或者实物,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以增强他们对农业机械化的理解和认识。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用机器生产课件 人教版

土壤肥沃
密西西比河从北 到南贯穿平原东 部,灌溉便利
平
原
河 流
温 带 大 陆 性 气 候
[知识拓展]:
[情境导入]:
乔治家的农场
乔治家住在美国中部平原上的一个家庭 农场里,他的爸爸和一名工人耕种着600公 顷土地。
在中部平原上,有许多像乔治家这样生活的人们。 这里地广人稀、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 耕作。大型的农业机械可以代替人力进行翻地、播种、 施肥、收割等一系列工作,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也 较高。
商品性农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算一算:
乔治家经营的农场面积 达600公顷,美国1994年小 麦的平均产量为2526公斤/ 大面积机械化耕种, 公顷,按此计算,乔治家一 人口少需求量低; 年可收获多少小麦?
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完备、高效; 乔治家会怎样处理收获的 便捷的交通是商品化农业的必 备条件; 农产品?
阅读卡:P63
农业 景观
三:美国农业(农村)的景观特色?
乔治的家被绿色的田野所环绕。平时,他们与 邻居们来往不多,只有在假日,一家人开车去附近的 教堂做礼拜,到超市购物,或探亲访友。乔治和弟弟 妹妹们每天到附近的公路边乘坐校车上学。
乔治家的农场,为我们展示了
一幅这样的生活图景:
人们居住 劳动人手 农业主要生产
拓展: 1、缅甸、泰国、越南 南(海) 2、A A 3、(1)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呈南北纵列分布 自北向南 太平洋 印度 湄公河 (2)马六甲 (3)地处低纬(热带),全年高温多雨,河网密布,灌溉便利
[寻找中部大平原]:
※大平原的自然环境(条件) 大
地 形 气 候
土壤
两山之间, 土地辽阔, 地势低平 北美洲 地处温带, 美国 气候适宜
《用机器种庄稼》教案

《家住平原——用机器种庄稼》教学设计1课时一、教材分析《用机器种庄稼》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第一课《家住平原》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高度机械化成为美国中部平原上的农业特色,以及在这一特色下的人们的生活情况。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与对比,明确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不同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促使学生去探索居住在平原条件下其他人们的生活特色,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特色和经营上的重要特色——高度机械化,熟悉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图景,明确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区域的分析,掌握案例分析法;明白地理事物受多种因素影响,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国外先进农业生产科技的学习,认识到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又要明确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可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特点与经营上的特色——高度机械化。
教学难点:对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所受到的多种因素影响的具体综合分析。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设问启发法、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导入师:我们这里的人们是怎样进行生产劳作的?主要依靠什么来完成?生:精耕细作,人工劳作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对面的美国,那里的人们主要是怎样进行农业生产的呢?你脑中浮现的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展示美国的农业分布地图)师:美国是个发达国家,不仅是经济大国,而且是农业大国,在这个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导入“用机器种庄稼”。
(一)用机器种庄稼师:“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子远给我发了封E-mail,他向我介绍了他在美国的见闻。
他这次是去他的美国朋友乔治家做客,乔治家位于美国中部平原,他家有个农场。
大家想不想知道,在美国中部的人们是怎样进行生产劳作和生活的?我们今天就通过子远对我们的介绍,以乔治家为例,来了解一下美国的生产和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至少 列出四点,表明它们在景观或人们生产、生 活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湄公河平原 美国中部平原 种植的农作物 人 口 密 度
小麦、玉米、大豆 水 稻 人口稠密 人口稀少
生 产 方 式
民 居 生活水平
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脚楼
较低
机械化 平房、矮层楼房
较高
• 讨论:观察地图,看看 “亚马孙平原”、“西 西伯利亚平原”是否适 合种植粮食作物?
乔治的家住在美国中部平原,他的爸爸和
1名工人耕种着300公顷土地(大致相当于中国 1000户农民的耕地)。
播 种
自动灌溉 飞机撒药
平原上的农业生产
特点:规模大,高度 机械化
你觉得粮仓造在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
• 在铁路,公路 沿线,经常可 以见到高大的 粮仓。
四通八达的交通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的农 业人口不到全国人口的3%,但却养活了全国3亿 多人;农产品不仅能满足自身的粮食需要,还 有2\3出口国外。
美国大平原: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
大 平 原
美国大平原
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 和落基山脉之间。地
势平坦广阔,土壤 深厚肥沃;温带大 陆性气候为主,密 西西比河水灌溉。 农作物类型: 小麦、玉米、大豆
美国大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但光热、雨水条件 不如湄南河平原,不宜发展水田作物。农作物以玉米、 大豆小麦为主 美国中部平原的自然条件与湄公河平原有哪些相同 和不同之处?
北极圈
60N
• 亚马孙平原的气候适合种植水稻,但那里有世界上 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如烧荒耕作,使热带雨林减少, 这不仅意味着森林资源的减少,而且意味着全球范 围内的环境恶化。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好森林,保持 生态平衡,不能在亚马孙平原种植水稻。 • 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北极圈附近,冬季漫长严寒, 平均气温在零下 20℃以下,夏季短暂温和,气温只 有 10—20℃。分布着广阔的草原,森林,是俄罗斯 重要木材产地和放牧区。气候寒冷,降水少,不适 合种植水稻
商品性农业
美国大平原农作作为商品性农业的条件:
地广人稀、使用大型机械化作业、效率 高、产量大、剩余多;储存条件好;交 通发达。
美国的农场,为我们展示了一幅 这样的生活图景:
人们居住 劳动人手 比较分散
不多 机械化作业
较高
农业主要生产
人们生活水平
科技在改造美国农 村的同时,也彻底 改变了农村的面貌, 人们享受现代化的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