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5课 三国鼎立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与民族交融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三国⿍⽴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产遭到严重破坏。
⼀、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产⽣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北⽅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北⽅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屯⽥,恢复农业⽣产(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了北⽅,想要进⼀步统⼀全国。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局⾯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北⽅,不习⽔战,⽔⼟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做⼈不能骄傲⾃满,要善于听取别⼈的意见。
★★⽐较官渡之战与⾚壁之战★★评价曹操:(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
(2)他⼴罗⼈才,统⼀了北⽅,结束了北⽅分裂割据的局⾯,有利于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奠定了基础。
他的这些做法符合⼈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辜的残暴本性。
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数万⼝。
三、三国⿍⽴的形成1、三国⿍⽴局⾯是怎样形成的?(1) 220 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2) 221 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3) 222 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局⾯正式形成。
★★图表:三国⿍⽴的形成2、对三国⿍⽴局⾯的评价:形成局部性统⼀,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利⼯程,北⽅⽣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从东汉的统⼀到三国⿍⽴(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产遭到严重破坏。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小结素材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国家分裂)与统一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迭(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江南地区的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由于迁徙、统治者的改革等因素的作用,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和隔阂逐渐消失。
局部统一的出现,如曹魏、前秦、北魏、北周等统一黄河流域,南方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是走向全国统一的基础。
长期分裂割据混战,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为结束分裂局面,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物,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努力。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继续发展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更为严重。
但在分裂和动荡中,社会经济仍有所发展。
其原因有:各个政权的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经济,以增强和扩大在自己统治区域中的势力;各族人民之间的大融合,互相学习农牧业生产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最突出的表现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自东汉末年以来,南方相对安定。
西晋末年起,北方居民大量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统治者注意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有利于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逐渐缩小,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1、民族融合的本质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融合为一体,各自的民族特征自然消失(至少是大部分消失)或者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民族融合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现象和最高形式,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三次高潮: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宋元时期。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两个阶段(1)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件(36张)
200年 曹操---袁绍
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 对手,称雄北方
208年
孙刘联军—曹操
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 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兵力 三四万—十万 特点 以少胜多
五万—二十万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 意义 方的基础
促进了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形势图
国名 建国时间 都城
建国者
魏 220年 洛阳 曹丕(Pī)
石窟艺术: 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北 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领域 数学家
农学家
人物
作品或贡献
祖冲之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
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
贾思勰 《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
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地理学家 郦道元 《水经注》
书法家 绘画家
王羲之 《兰亭序》 “书圣”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
史典故。其中“草木皆兵”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C )
A.牧野之战 B.马陵之战 C.淝水之战 D.官渡之战
5.[2018·娄底]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
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
A)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
3.[2019·广东模拟]某中学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
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D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件共22张PPT
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的 蜀汉)
形
孙权称吴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
成 吴 222年 王(229年 建业 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 夷洲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
称帝)
的联系
【易混易错】
(1)曹操是东汉末年人物,不是三 国时期的人物。 (2)魏国的建立者不是曹操,而是 曹丕。
【特别提示】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是由
背景 (2)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
力范围
三
名称 建立 建立者 都城
主要功绩
三
时间
国 国 魏 220年 曹丕称帝 洛阳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鼎
鼎汉
立 立 (史称 221年 刘备称帝 成都 .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考点一 三国鼎立(七上P74—77)
【课标要求】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主题
具体内容
背景 时间
曹操挥师南下,企图统一全国。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派诸葛亮 前往江东,与孙权共谋抗曹之计 208年 .
赤 双方 曹操与孙刘联军(曹军兵力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
壁 结果 孙刘联军打败了曹军,曹军北撤
之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战
曹操失 (2)曹操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败原因
(3)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成为其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
影响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中华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版复习特训四十八第1题【单选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经济重心南移【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不惧险阻迁洛阳,力主改革学汉化。
汉语汉服皆登场,改姓联姻礼孝扬。
”这首歌谣颂扬的是( )A、商鞅B、呼韩邪C、苻坚D、北魏孝文帝【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洛阳在中国古代中的人文史记,诗词曲艺,史话传说,礼仪风俗中都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以下政权曾定都洛阳的是( )①西汉②东汉③西晋④东晋⑤北魏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⑤【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提示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A、安西都护府的设置──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D、开明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因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C、启蒙运动——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D、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形成了二战后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龙门石窟中的宾阳中洞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主佛服饰已具有明显的汉文化特点。
影响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孝文帝改革C、文成公主入藏D、郑和下西洋【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契丹族D、女真族【答案】:【解析】:如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政策要点.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 )A、推进大一统格局B、形成三国鼎立局面C、加快江南经济开发D、促进北方民族融合【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善于学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看,他主要向哪个民族学习( )A、鲜卑族B、汉族C、匈奴族D、氐族【答案】:【解析】:北魏一朝自孝文帝以后,皇帝逝世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和“孝明帝”。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6课 两晋与南朝中华书局版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6课两晋与南朝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第二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开发,其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江南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B、北方人迁移到江南,带去劳动力和生产技术C、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D、江南地区具备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B、南方比较安定C、淝水之战的胜利,阻止游牧民族南下D、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 )A、秦汉时B、隋唐时C、两宋时D、明清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B、面食营养价值高C、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D、南方经济的发展【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南朝各个政权都定都在( )A、建康B、洛阳C、长安D、成都【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北方人口锐减B、政权分立C、经济重心南移D、江南得到开发【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赤峰中考)读图说史:读图,解读正确的是( )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有( )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观察中国历史纪年表,下列哪些朝代是结束分裂实现大一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件(共29张ppt)
拓展
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 鼎立(分裂)是历史 的倒退还是进步?
考点梳理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 遭到严重破坏。 (2)三国鼎立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很注重 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三国鼎立还消灭东汉末 年的一些割据势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 基础。
知识点2: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知识点4: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考点梳理
1.淝水之战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东晋与前秦 结果: 前秦战败
特点:它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
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北魏孝文帝改革
提示: 三场战役区分:
(1)北魏: 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 统一北方:439年统一北方。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时空坐标
三国时期
两晋
南北朝
200年 208年 220年 221年 222年 266年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魏国 建立
蜀国 建立
吴国建立 西晋 三国鼎立 建立 局面形成
420年 439年 589年
北魏统一 黄河流域
南北 统一
单元知识建构
考点梳理
1.西晋 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2.八王之乱
原因: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 大;晋惠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
爆发: 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 兵,相互混战。
南 的 开 发
表 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课件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共15张PPT)
(3)从性质上:商鞅变法是一次地主阶级的政治变革;孝文帝改革则是一次少数 民族的汉化改革。
(4)从内容上:商鞅变法侧重于新制度的建立;孝文帝改革则侧重于汉化。 (5)从作用上: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最富强的国家,并使封建制度代替了奴 隶制度;孝文帝改革则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例1 【广东深圳】“208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攻取荆州、追击刘备,
淝水之战 383年
前秦和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
东晋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社会经济 得到发展;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 状态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
1.政治:国家大分裂,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盾交织。 2.经济: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3.民族关系: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学习,民族交融 进程加快。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4.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书画、雕塑艺术大放异彩。 5.总体:我国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北方民族交 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创造了条件,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必然趋势。
例4 【湖北黄石】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与它相关的事件最有可能
是( )
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孝文帝改革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据学习笔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如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等。故与学习笔记
相关的事件最有可能是孝文帝改革。
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
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
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氾胜之《氾胜之
②南朝祖冲之②,北把方圆经周济率的精恢确复到小数点第七位, 书》、北魏贾思
创 ③制北《魏大郦道明元历③④》,宗民。写教族出交文了往化《的和水传交经播融注,》丰,富是了一中部华综民族文勰 元 书《》化朝齐、王民明祯要朝《术徐》光农、
合性地理学著作。
启《农政全书》
书法 ①曹魏:钟繇—楷书鼻祖;胡昭—擅长隶书;
艺术“② ③飘北东魏晋若::浮王碑刻羲云字之—体,书,矫圣苍劲—厚《重兰,亭粗集犷序雄》浑;。 若惊龙” 绘画 ①发展趋势:宗教画—山水画—人物画
艺术 ②代表人物: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天下第一行书”
石窟
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四大石窟:山西 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 窟、甘肃天水麦 积山石窟、甘肃 敦煌莫高窟
利工程、蜀锦行销三国、吴国的造船业发达)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C
贰:知识梳理
考点 03 西晋与东晋的兴衰
建立
西
统一
280年,灭吴,统一了全国。(魏灭 蜀—晋灭魏—晋灭吴)
晋 衰落 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历时16年,
西晋从此衰落。
灭亡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了西晋。
D.海外贸易拓展
主要原因:北人南迁
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安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 政府政策的支持人民的辛勤努力 先进的生产技术
贰:知识梳理
考点 0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科学 技术
①北朝贾思勰《齐两民晋要南术北》朝,时我期国文现化存发最展早的的原因四大农书:西汉
一部完整的农①书江;南经济的开发
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9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梳理语文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曹操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政局混乱。
占据河南一带的并招把1.背景:东汉末期屯田的措施,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当时占据黄河以北揽各种人才。
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袁绍,实力强大。
双方都想吞并对手,的称雄北方。
二、赤壁之战南方的割据势力,,准备进而消灭统一全国。
刘备派诸.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1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共谋抗曹之计。
孙权听从将军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葛亮联络孙权军。
三、三国鼎立1.三国鼎立水利造船业发达,大力兴修发展了。
孙吴开发江东,2.经济发展: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卫温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蜀,,孙权派将军加强了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海外贸易。
230年西南地区的开发。
加速了,改善民族关系,汉发展经济5.特别提醒: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建立蜀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魏灭年魏国实力增强。
西晋建立:三国后期1.,263,。
页 1 第司马炎洛阳为都,,以,司马懿的孙子史称西晋。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相继专权。
266年晋武帝吴,统一了全国。
,西晋灭司马炎就是。
280年2.西晋社会:西晋统治阶级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二、八王之乱1.背景同姓诸于是大封导致孤立而亡,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西晋初年(1),宗室重兵,既手握又掌,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出镇的,诸王王。
后来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管重税奴婢。
,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征兵派役(2)西晋统治腐朽,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晋惠帝中央政权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昏庸无能。
他在位时,(3)晋武帝的儿子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洛阳一带展开。
2.过程:八王之乱主要在十几衰落。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影响:八王之乱历时年,西晋从此3迁徙高潮。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点练习第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历史上汉人常把少数民族称为“夷人”或“胡人”。
灭亡西晋的一支“胡人”是( )A、氐B、羌C、鲜卑D、匈奴【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与下列哪一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A、东汉末年军阀混战B、三国互相交战C、西晋八王之乱D、西晋少数民族内迁【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近日,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热播,爷爷在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
小虎认为不对,最终使国家统一的是另一个人。
“另一个人”是指( )A、司马迁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
“八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 )A、西周的灭亡B、东周的灭亡C、西晋的灭亡D、东晋的灭亡【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八王之乱”B、定都洛阳C、“七王之乱”D、五族内迁【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标志着西晋“骤灭”,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七国之乱”D、“八王之乱”【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
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解析】:第8题【单选题】西晋时期,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图中划斜线部分代表哪一个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 )有误A、匈奴族B、羌族C、鲜卑族D、氏族【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全单元】》PPT课件
北方草原
合作探究: 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1)原因:西晋末年人口大迁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总的来说,是社会动乱的结果。
(2)影响:虽然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 的结果,但它却客观上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 带入迁入地区,并使这些先进的科技、文化得到迅速 传播,从而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 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对后世的经济、政治、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汉
266年
魏
263年
蜀 吴
西晋
三国后期, 魏国实力增强, 吴、蜀两国日益 衰落。263年, 魏灭蜀。
266年,司 马懿的孙子司马 炎自立为帝,改 国号为晋,以洛 阳为都,史称西 晋。
晋武帝司马炎
西晋版图范围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 钱被奉为 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 今之人,惟钱而已!” 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 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 “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语。
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 内迁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能正确 评价著名历史人物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 能力。
2.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 族内迁的史实。
3.知道东晋十六国的对峙的史实。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西晋的建立
三
国
的
蜀锦行销三国
治
理
与
开
发
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
小组辩论大比拼Βιβλιοθήκη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还是倒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共22张PPT
)
壹 真题在
(桂林中考)右线图是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为主题而发
行的一套纪念金币。下列有关官渡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三国时期 B.袁绍被杀 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 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军粮
“江 南 地 区 的 开发 ”新课标 表述 学 习 要 点: 江南地 区的开 发。 学 习提示 :初步 了解江 南地区 开发的 原因。 学
(2018·山东青岛)7.“自东汉末年
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
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
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
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
写到前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融合。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成果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农业技术领先 世界,中医学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天文学、 数学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官渡之战形势图
赤壁之战形势图
淝水之战形势图
壹 政权分
立
三国:22028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西,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交融的重要场所。内迁 的鲜卑族政权通过改革促进了生活习俗、政权组织等方面的民族交融趋势, 与此同时,各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同,促成了统一王朝的形 成。
肆
叁
贰
壹目
化科 技 文
发江 南 开
融民 族 交
录 立 政 权 分
2“魏 晋 南 北 朝 时期 的科技 文化”新 课标表 述 学 习 要 点 : 《齐民 要术》 ;祖冲 之;书 法、绘 画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课时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12月教案号3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3)西晋的短暂统一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归纳、演示等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通过观察图片的等方法学习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到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教学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三国鼎立形成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课时安排3课时教具多媒体预设教学方法对比法、讨论法、表格法、演示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预设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生成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整体感知组织学生分别复习展示、演示、交流互动概述单元内容主题,进行单元复习线索多媒体出示单元基础知识归纳附课件通过教师综合讲述,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复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复习基础知识教师整体概述本单元的线索及主要内容教师利用幻灯片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师生互动教师播放幻灯片学生与老师一起回忆所学的内容师生互动学生归纳学生逐个进行复习整体感知对本单元的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的复习了基础知识板书设计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课时一、三国鼎立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东晋的建立三、北方各族的内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反思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有效的节省了时间,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才能够打造出有效的课堂,也才能起到复习的目地。
2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共37张ppt)(共37张PPT)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北朝】
①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1)内容 ②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③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2)意义
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整的农书
二.科学家祖冲之
1、数学家刘徽 三国时期魏国人
第一:北方人的南迁。
第二:战乱少、较安定。
第三:自然条件优越。
317年,司马 睿建立东晋, 定都建康。
东 晋 十 六 国 形 势
1、时间:
383年
交战双方: 前秦──东晋
兵力对比: 80万对8万 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以少胜多著名战役:
前207年 巨鹿之战、
(1)迁都: 494年从平城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 用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 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汉姓:改鲜卑族姓为汉姓; 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3(2)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么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 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 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 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 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 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5、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方式:
生活方式:各民族相互学习。 政治制度:学习汉族君主专制。 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社会习俗: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民族心理: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 逐渐减少。 相互学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意义: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 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 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 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 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导学课件新人教版
重点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西晋的兴亡、十六国的由来。 3.东晋的兴亡与南朝的政治。 4.淝水之战的概况及影响。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6.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的 书法、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2019/5/27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5/27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一、释疑难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二、补笔记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课 后复习30分钟。
难点
1.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2.正确认识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 3.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4.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5.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5课三国鼎立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第八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
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一个重要的相似点是( )
A、都曾定都洛阳
B、都处于全国分裂之中
C、都曾统一或据有过黄河流域
D、都因少数民族入侵而结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阅读下图,找出三国鼎立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及其都城搭配正确的一项( )
A、曹操洛阳
B、刘备一成都
C、孙权建业
D、曹丕一洛阳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
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汉—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汉—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9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三国
B、秦朝、商朝、三国
C、商朝、三国、秦朝
D、三国、秦朝、商朝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右边“三国鼎立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 )
A、成都
B、长安
C、洛阳
D、建业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杜甫诗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公元3世纪,中国被分裂为三个国家,三个国家位置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与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有关的是( )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东汉末年,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相互兼并,于公元3世纪20年代,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
其中在中国北方建立的政权是( )
A、魏
B、蜀汉
C、吴
D、东晋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曹操在《蒿里行》中描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其主要原因是( )
A、黄巾起义的破坏
B、东汉政权瓦解
C、封建军阀的割据混战
D、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7年,北征乌桓,曹操在胜利班师途中,写了《龟虽寿》一诗。
诗中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该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在此之前他取得了哪次重大战役的胜利?这次战役的胜利对他有什么重大意义?
为了实现诗中的“雄心壮志”他主动发起了哪次战役?最终结果如何?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识图回答:
此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______。
这次事件的交战双方是______。
请列举出与这次战役特点相同的我国历史上的另外两个战役的名称。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