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化学键,电子式,结构式,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化学键,电子式,结构式,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化学键,电子式,结构式,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化学键及电子式、结构式

1.化学键:相邻原子或原子团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离子键:以NaCl的形成为例,

(1)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

(3)离子键的强弱与离子所带电量、离子半径有关。

3.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如大多数金属化合物和铵盐。

注意:AlCl3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共价化合物。

4.共价键:以HCl的形成为例,

(1)形成HCl的过程是双方原子各提供一个单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为两原子所共有,从而使双方均达到稳定结构。

(2)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3)共价键的成键元素一般为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

(4)共价键既存在于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也可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NH4Cl、NaOH等。(5)共价键的强弱和键长有关,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强;而键长与原子半径有关,原子半径越大,键长就越长,形成的共价键就越弱。

5.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如绝大多数非金属化合物。

6.结构式:在化学上,我们常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未成键的电子不写出,这样的式子叫结构式。如HCl、CH4、H2的结构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电子式的书写:

(1)原子的电子式:如C和N的电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离子的电子式:如Na 和NH4+的电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阴离子的电子式:如Cl—和OH—的电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分别写出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然后相邻地放在一起,尽量写成对称形式。如NaCl和MgBr2的电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先分析每个原子的单电子,确定共用电子对数目,画出结构式,再根据结构式画出电子式。如HCl、CH4、H2的电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1)离子化合物的元素原子间存在电子的得失,共价化合物的元素原子间不存在电子的得失,而是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的电子结构;

(2)离子化合物的元素化合价是因为电子的得失造成的,共价化合物的元素化合价是因为电子对的偏向造成的;

(3)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出阴、阳离子,可导电。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不导电,这是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最大区别。可见,融化只能破坏化合物的离子键,不能破坏共价键。

(1)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特点:

①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填晶体类型)。像二氧化硅、金刚石等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微粒之间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11.物质的溶解或熔化与化学键变化

(1)离子化合物的溶解或熔化过程中,由于均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故离子键被破坏。(2)共价化合物的溶解过程

①有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能与水反应,其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如CO2和SO2等。

②有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与发生电离形成阴、阳离子,其分子内的共价键被破坏,如HCl、H2SO4等。

③某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其分子内的共价键不被破坏,如蔗糖(C12H22O11)、酒精(C2H5OH)等,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12.元素原子最外层达到8e稳定结构判断技巧:

(1)含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一定不是8e稳定结构。

(2)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原子自身的最外层电子数+|化合价|=8。

13.金属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

14.含有金属键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现有以下物质:

①NaCl②Na2O③Na2O2④NaOH⑤H2SO4⑥H2O⑦N2⑧(NH4)2CO3⑨CO2⑩H2O2?Ne?C2H4

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只含离子键的物质有___________,只含共价键的物质有________,不含化学键的有________。(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

(3)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中常见的电子式大全

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电子式大全原子 离子 单质分子 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形成过程 电子式书写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措施 物质的电子式可体现其构成元素之间的结合方式,也决定着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简单微粒还可以通过电子式推导其空间结构。因此电子式是近几年高考的考查 热点之一。但由于高中教材中未涉及电子亚层、分子轨道等理论知识,学生难以较系统理解微粒最外层电子的排布,而只能靠记忆、知识积累来处理这一类问题,错 误率较高, 如将氧原子的电子式写成 (正确应为 )。 典型错误归纳有以下两类:一、无法正确排列微粒中原子或离子的顺序。 例如HClO 的电子式写成: ; MgCl 2的电子式写成: 。二、不能正确表达共价键的数目。例如混淆O 2和H 2O 2中氧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目。针对以上问题,笔 O O H Cl O Cl 2

者总结了三种书写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的电子式的小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异性相吸、电荷交叉”让原(离)子快乐排队。 “异性相吸、电荷交叉”是指在书写电子式时让微粒中带(部分)正电荷的离(原)子与带负电荷的离(原)子交错排列。如次氯酸的分子式常被约定俗成为HClO ,但根据H 、Cl 、O 个三原子的氧化性(或电负性)差异可知该分子中H 、Cl 带部分正 电荷,O 带部分负电荷,因此的电子式应为 :。对于离子化合物Mg 3N 2,先可判断出式中Mg 价,的规律其电子式为 。 这条规律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离子化合物,运用时要求大家首先能正确判断化学式含有的微粒种类和它们所带的电荷的正负。如MgCl 2由Mg 2+和Cl -以1:2的比例构成,Na 2O 2由Na +和O 22-以2:1的比例构成。而对于共价微粒、只有少数氧化性(电负性)相差很小的非金属原子形成的共价体有例外,例如HCN (其中C 为+4价、N 为-3价,电子式为 )。高中阶段涉及的常见共价微粒(由短周期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微粒)的电子式基本都可以采用该规律来解决。 二、“电子分配求差量”揭开共用电子对数目的面纱。 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来源于配位化学中的“18电子规则”。(参见《中级无机化学》唐宗熏主编,2003,高等教育出版社)虽然该方法仅适用于计算共用键的数目,对配位键则爱莫能助。但在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配位化合物较少,典型代表为 Fe(SCN)3、[Ag(NH 3)2]OH 、 。该方法在高中阶段应用较广。具体算法以例说明: 1、CO 2 根据“异性相吸、电荷交叉”的规律其原子排列顺序为O C O ,其中O 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还需2个电子,则O 、C 原子之间需共用 H C N H O Cl N N

(完整版)苏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 有机物的溶解性 (1) 难溶于水: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醇、醛、羧酸等。 (2) 易溶于水:低级[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 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 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 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 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 有机物的密度 (1)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 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 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 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 (2) 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高一化学试题及答案参考

高一化学试题及答案参考 【篇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1.光纤通讯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目前长距离光纤通讯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光纤通讯的光学纤维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A.石墨B.二氧化硅C.氧化镁D.氧化铝 2.金属钠着火时,可采用的灭火物质是 A.泡沫灭火器 B.水 C.沙子 D.干粉灭火器 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ml的液体 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4.某同学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1连接 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2连接好线路 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NaCl是非电解质 B.NaCl溶液是电解质 C.NaCl在水中电离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D.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 5.小华家中有如下生活用品:碘酒、食盐、食醋、84消毒液(内含NaClO),小华利用上述用品不能完成的任务是 A.检验买来的奶粉中是否加有淀粉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

C.除去保温瓶中的水垢D.洗去白色衣服上的番茄汁 6.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B.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血红色(Cl2)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7.将CO2气体通人CaCl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A.氯化钾溶液B.碳酸氢钙溶液C.氯水D.氢氧化钠溶液 8.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可用于潜水艇的氧气来源B.氯气可用于制农药 C.纯碱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钠可用于冶炼金属钛 9.下列有关离子的检验方法一定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HNO3,若沉淀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Ag+ 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出现血红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Fe3+C.向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稀HCl,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CO32- D.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颜色未见紫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K+ 10.配制100mL0.2molL-1NaCl溶液,不会用到下列仪器中的哪一种 A.分液漏斗B.烧杯C.玻璃棒D.容量瓶 二.选择题 11.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下列关于NO的说法错误的是A.NO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化学键

授课教案 常见的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内容(①温故而知新;②新课知识要点;③例题经典分析;④课堂作业(5—10分钟);⑤家庭作业;○6下次课预授内容(和学生讨论下次课要上的内容)) 【新课内容】 (一)化学键 一、离子键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已形成离子键,如第ⅠA族、第ⅡA族中的金属与第ⅥA族、第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如: Na、Cl、Mg、S的电子式可分别表示为: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AB型(如NaCl): AB2型(如MgCl2): A2B型(如Na2O): 注意: 1. 2. 3.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三、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的相互作用。如: 用电子式表示Cl2的形成过程: 2、成键粒子:原子 3、形成条件: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课形成共价键,某些金属与非金属(特别是不活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化学反应的本质:

7. 晶体共有五种: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过度晶体 金属晶体熔化破坏金属键,离子晶体熔化破坏离子键,原子晶体破坏共价键,分子晶体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和氢键),过度晶体(主要是石墨)破坏共价键和范德华力。所以,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的是原子晶体和过度晶体,原子晶

(新)高中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导电能力很强,是一种很好的通讯材料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苯酚有一定毒性,能做消毒剂和防腐剂 D.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标准状况下,NO和O2各11.2 L 混合,所得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为0.75 N A B.25℃时,l 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 N A C.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g氧气,则转移2N A个电子 D.2.8g 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的数目为0.2N A 3.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乙炔气体时,必须先检验乙炔气体的纯度 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时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 4.右图是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滴入酚酞)的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 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 极为阴极,y极为阳极 B.电解过程中,氢离子浓度不变 C.通电一段时间后,d极附近溶液颜色变红 D.通电一段时间后,b试管中溶液颜色变蓝 5.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X (g) + Y (g) 3Z (g) 达到平衡后,若 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不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不移动6.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mL甲气体经过下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A.NH3、NO2、N2B.NH3、NO、CO2C.NH3、NO2、CO2D.NO、CO2、N2 7.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4H与水反应有H2生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H4H是共价化合物B.NH4H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显碱性C.NH4H与水反应时,水作还原剂D.NH4H中的H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8.科学家研制出多种新型杀虫剂,化合物A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 这种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C15H24O3B.化合物A是芳香族化合物 C.化合物A可以发生卤代反应、酯化反应和银镜反应 D.1mol化合物A最多可与1molH2发生加成反应 9.(15分)已知A、B、C是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 增大,且它们之间可以形成AC和BC以及AC2和BC2分子,D元素是一种短周期元素,它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精选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精选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 2、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 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 共价键的形成及特征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 复习] 复习离子键,原子、离子、分子的电子式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书写。 [ 引言] 我们知道钠在氯气中燃烧学生成氯化钠分子,它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那我们在初中学习过的共价化合物HCl 的形成

和NaCl 一样吗?H2和Cl 2在点燃或光照的情况下,H2 和Cl2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呢,是通过阴阳离子间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呢? [ 讲] 氢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就需要得到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有7 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得到一个电子,两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都可以达到稳定结构 象氯化氢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 板书] 二. 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讲]让我们进一 步深入的对概念进行一下剖析 [ 板书](1) 成键粒子:原子 (2) 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间的相互作用 [ 问] 那么什么样的元素原子之间能够形成共用电子对呢? (对照离子键形成的条件) [ 讲] 得失电子能力较强的形成离子键,得失电子能力较差的一般形成共用电子对,这也就说明了形成共价键的条件。 [ 板书]2. 形成条件: 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结合;部分金属元素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如AlCl 3,FeCl3;[ 讲] 象HCl 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2019-6-9 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 2A的K a1 =×10?3 , K a2 =×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 2 +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 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 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高考化学中常见的电子式大全

高考化学中常见的电子式大全

————————————————————————————————作者:————————————————————————————————日期:

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电子式大全原子 离子 单质分子 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形成过程 电子式书写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措施 物质的电子式可体现其构成元素之间的结合方式,也决定着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简单微粒还可以通过电子式推导其空间结构。因此电子式是近几年高考的考查热点之一。但由于高中教材中未涉及电子亚层、分子轨道等理论知识,学生难以较系统理解微粒最外层电子的排布,而只能靠记忆、知识积累来处理这一类问题,错误率较高, 如将氧原子的电子式写成(正确应为)。典型错误归纳有以下两类:一、无法正确排列微粒中原子或离子的顺序。例如HClO的电子式写 O O H Cl O Mg2+ Cl 2

成: ; MgCl 2的电子式写成: 。二、不能正确表达共价键的数目。例如混淆O 2和H 2O 2中氧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目。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总结了三种书写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的电子式的小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异性相吸、电荷交叉”让原(离)子快乐排队。 “异性相吸、电荷交叉”是指在书写电子式时让微粒中带(部分)正电荷的离(原)子与带负电荷的离(原)子交错排列。如次氯酸的分子式常被约定俗成为HClO ,但根据H 、Cl 、O 个三原子的氧化性(或电负性)差异可知该分子中H 、Cl 带部分正 电荷,O 带部分负电荷,因此HClO 的电子式应为 :。对于离子化合 物Mg 3N 2,先可判断出式中Mg 为+2价,N 为-3价,根据“异性相吸、电荷交叉” 的规律其电子式为 。 这条规律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离子化合物,运用时要求大家首先能正确判断化学式含有的微粒种类和它们所带的电荷的正负。如MgCl 2由Mg 2+和Cl -以1:2的比例构成,Na 2O 2由Na +和O 22-以2:1的比例构成。而对于共价微粒、只有少数氧化性(电负性)相差很小的非金属原子形成的共价体有例外,例如HCN (其中C 为+4价、N 为-3价,电子式为 )。高中阶段涉及的常见共价微粒(由短周期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微粒)的电子式基本都可以采用该规律来解决。 二、“电子分配求差量”揭开共用电子对数目的面纱。 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来源于配位化学中的“18电子规则”。(参见《中级无机化学》唐宗熏主编,2003,高等教育出版社)虽然该方法仅适用于计算共用键的数目,对配位键则爱莫能助。但在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配位化合物较少,典型代表为 Fe(SCN)3、[Ag(NH 3)2]OH 、 , 。该方法在高中阶段应用较广。具体算法以例说明: H C N H O Cl [Fe( —O - Mg 2+ N Mg 2+ N Mg 2+

高中化学-化学键(学生版)

高一年级化学秋季班 教师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14课型同步 课题化学键 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分子 教学重点 1、化学键 2、离子键、离子化合物 3、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共价键的本质、共价分子物质与原子直接以共价键构成的物质的差异) 4、共价化合物与共价分子电子式的书写 教学安排 版块时长 1知识温习10mins 2每识每课5mins 3新知精讲60mins 4课堂小憩5mins 5典例解析40mins 6师生总结5mins 7课后作业30mins

1. 海带提取碘的过程如下: 海带??→?灼烧 海带??→?1 操作滤液?→?A 碘水???→?四氯化碳 碘的CCl 4溶液?→ ?3 单质碘 (1) 1、3的操作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 所需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 CCl 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CCl 4加入到碘水中,充分震荡静置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仪器名称)可分离得到碘的CCl 4溶液,对应操作称为______________。 2. 将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用苯进行溴的萃取与分液操作。操作步骤有:①把分液漏 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片刻;①右手压住漏斗口的塞子,左手握活塞部分,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①打开漏斗下端活塞待下层液体流出后再关上;①向装有氯气和溴化钠反应产物的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苯;①让分液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①从分液漏斗上口倾倒出液体;①把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打开。 (1)上面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得到溴的苯溶液的一步操作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所处的世界有各种类型的物质,有点硬度大,难溶于水;有点可溶于水,熔点高;有的像水一样在常温下以液体形式存在,也可以形成美丽的固体…… 这是为什么呢? 化学键 知识温习 每识每课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铝铁铜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铝 教学目标 1.认识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通过比较归纳,使学生了解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和特性,从而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氢氧化亚铁的制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铝与NaOH 溶液的反应,氢氧化亚铁的制法 难点:铝与NaOH 溶液的反应 一、金属与合金 常温下,除汞外是液体外,其余的均为固体。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均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五.合金 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①合金的性质不是各成分金属性质的总和 ②合金的熔点、密度一般比各成分的金属低. ③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的金属大. ④合金的化学性质也和各成分金属不同.最早的合金是青铜,最常见、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钢. 2.特点 二、铝 (1)铝在常温下能很快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因而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2)跟酸的反应 非氧化性酸: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强氧化性酸:常温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在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 (3)跟碱的反应 铝能和强碱溶液反应。该反应可理解为铝先和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再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2Al + 6H 2O = 2Al(OH)3 + 3H 2↑ Al(OH)3 + NaOH = NaAlO 2 + 2H 2O 简写为:2Al + 2H 2O + 2NaOH = 2NaAlO 2 + 3H 2↑ (4)与氧化物的反应: 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 Al 2O 3 + 2Fe 2Al + Cr 2O 3 ==== Al 2O 3 + 2Cr 特点: 放出大量热,使生成的金属呈液态。本质:铝从金属氧化物中夺取氧,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 应用:焊接钢轨和冶炼某些难熔金属(如V 、Cr 、Mn 等)。 (5)制法 1)铝土矿制备铝的步骤和原理: 步骤:铝土矿 溶解 过滤 酸化 过滤 (NaAlO 2) (Al(OH)3 ) 灼烧 电解 铝 高温 高温 过量NaOH 溶液 过量的CO 2

(完整版)高一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C:12 O:16 S:32 Cl:35.5 H:1 Fe:56 Ca: 40 Mg: 24 Ba: 137 第Ⅰ卷(53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14分) 1.在化学实验时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B.加热试管时不小心发生烫伤,第一时间用冷水冲洗,再涂食盐(始终保持湿润)消毒降温 C.滴瓶中的滴管用后不用清洗,直接放到滴瓶中 D.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 2.给150 mL某液体加热的操作中,所需的仪器是()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⑤石棉网⑥泥三角⑦坩埚⑧铁三脚架 A.③⑥⑦⑧B.②③⑤⑧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 3.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A.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 B.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C.先加HNO3酸化,再加Ba(NO3)2溶液 D.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4.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OH的摩尔质量是40 g/mol B.1 mol H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C.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mol

D.O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6.关于相同质量的O2和O3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分子数之比为1∶1 B.原子数之比为1∶1 C.体积之比3∶2 D.物质的量之比2∶3 7.实验室里有4个药品橱,已经存放以下物品: 药品橱甲橱乙橱丙橱丁橱 药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 钙 红磷,硫铜,锌 A.甲橱B.乙橱C.丙橱D.丁橱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9分) 8.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9. 关于溶液、胶体和浊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稳定,胶体和浊液都不稳定 B.溶液中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 C.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NaCl溶液和CaCO3悬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 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 L,该气体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 B.非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必定不是22.4 L C.氦气含有N A个原子,该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D.任何状况下,1 mol CO2和18 g H2O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都相等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所占有的体积一定相等

(完整word)高中化学电子式书写规则

高中化学电子式书写规则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和“×”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 1. 原子的电子式 由于中性原子既没有得电子,也没有失电子,所以书写电子式时应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全部排列在元素符号周围。排列方式为在元素符号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每个方向不能超过2个电子。例如,?H 、??N ....、??O ....、??F .. .. 。 2. 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 金属原子在形成阳离子时,最外层电子已经失去,但电子式仅画出最外层电子,所以在画阳离子的电子式时,就不再画出原最外层电子,但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所以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即为离子符号。如钠离子的电子式为Na +;镁离子的电子式为Mg 2+,氢离子也与它们类似,表示为H + 。 3. 非金属阴离子的电子式 一般非金属原子在形成阴离子时,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这些电子都应画出,并将符号用“[]”括上,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电荷的表示方法同于离子符号。例如,[:]H -、[:..:]..F -、[:.. :].. S 2-。 4. 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 共价化合物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而成的。书写时将共用电子对画在两原子之间,每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和孤对电子也应画出。因不同元素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同,则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而偏离吸引电子能力弱的原子。例如,H Cl :.. :.. 、:..:.. :.... Cl Cl 。 5. 根离子的电子式 根离子中,若不同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画法同共价化合物,因根离子带有电荷,所以应把符号用“[]”括起来,右上角标出电荷数。例如,铵根阳离子:[:..:]..H N H H H + ;氢氧根离子:[:.. :].. O H -。 6.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先根据离子电子式的书写方法,分别画出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然后让阴、阳离子间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3《化学键》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化学键:(1)定义: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化学键。 (2)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物分子内旧化学键的断裂和产物分子中新化学键的形成 离子键 (3)化学键的类型共价键 金属键 一.离子键 【实验1—2】 操作取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如图1—10) 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化学方程式2Na +Cl2点燃 2NaCl 【图1—10】 解释:Na原子与Cl原子化合时,Na失去一个电子Cl原子得到一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定结构,因此,Na原子的最外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Cl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知识点整理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的认识】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生成气体,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而且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态变化,形状变化等. 化学变化:物质的燃烧、钢铁锈蚀、火药爆炸,牛奶变质等. 【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题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典例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是二氧化硫与品红结合成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原理是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布条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漂白粉有强氧化性将染料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褪色,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解题思路点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核素 【知识点的认识】 1、核素: 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很多元素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例如,氢有、、3种原子,就是3种核素,它们的原子核中分 别有0、1、2个中子.这3种核素互称为同位素.例如,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是12,称为C﹣12核素,或写成12C核素.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为13,称13C核素.氧元素有16O,17O,18O三种核素.具有多种核素的元素称多核素元素.核素常用表示,X是元素符号,Z是原子序数,A是质量数, A﹣,N是该核素中的中子数.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核素的概念,属于高中化学的重要概念.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2019-6-9 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垐? 噲?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 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 2+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

高中化学常用电子式

高中化学常用电子式 篇一:高考化学中常见的电子式大全 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电子式大全 原子 离子 单质分子 共价化合物 1 离子化合物 形成过程 电子式书写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措施 物质的电子式可体现其构成元素之间的结合方式,也决定着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简单微粒还可以通过电子式推导其空间结构。因此电子式是近几年高考的考查 热点之一。但由于高中教材中未涉及电子亚层、分子轨道等理论知识,学生难以较O 系统理解微粒最外层电子的排布,而只能靠记忆、知识积累来处理这一类问题,错 H Cl O (正确应为)。典型错误归纳有以下两类:一、无法正

确排列微粒中原子或离子的顺序。例如HClO的电子式写成:;MgCl2的电子式写成:。二、 不能正确表达共价键的数目。例如混淆O2和H2O2中氧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目。针对以上问题,笔 2 O 者总结了三种书写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的电子式的小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异性相吸、电荷交叉”让原(离)子快乐排队。 “异性相吸、电荷交叉”是指在书写电子式时让微粒中带(部分)正电荷的离(原)子与带负电荷的离(原)子交错排列。如次氯酸的分子式常被约定俗成为HClO,但根据H、Cl、O个三原子的氧化性(或电负性)差异可知该分子中H、Cl 带部分正H O Cl 电荷,O :。对于离子化合 物Mg3N2的规律其电子式为。 这条规律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离子化合物,运用时要求大家首先能正确判断化学式含有的微粒种类和它们所带的电荷的正负。如MgCl2由Mg2+和Cl-以1:2的比例构成,Na2O2由Na+和O22-以2:1的比例构成。而对于共价微粒、只有少数氧化性(电 H C N 负性)相差很小的非金属原子形成的共价体有例外,例如HCN(其中C为+4价、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