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玉文化
汉朝的玉器制作中国玉文化的繁盛时期
汉朝的玉器制作中国玉文化的繁盛时期汉朝的玉器制作:中国玉文化的繁盛时期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玉文化繁盛时期。
汉朝统一了中国,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玉器的制作和使用达到了高峰,成为汉代社会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
本文将介绍汉朝玉器制作的技艺和风格,探讨汉代玉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一、汉朝玉器制作的技艺1. 玉石的选材汉朝时期,玉石的选材非常讲究。
汉代人对于玉石的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们尤其青睐白玉、青玉和琥珀。
这些玉石质地坚硬,色彩纯净,并具有良好的光泽。
玉匠通常会花费大量时间在采矿、评估和采购优质的原料上。
2. 制作工艺的发展汉朝玉器制作工艺积累了前代的经验基础,逐渐形成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技艺。
汉代玉器的制作多采用“勾勒”和“刻画”的技术。
勾勒是通过用特制的镐在玉石上点画线条,然后再用锥永、磨砂机等工具进行雕刻和打磨的过程。
刻画则是直接用利器在玉石表面刻划图案,符号或文字。
这种技术在汉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使得汉朝玉器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3. 镶嵌和烧制在制作玉器时,汉朝还经常使用镶嵌和烧制技术。
镶嵌是将金、银、铜等贵重金属或其他宝石镶嵌在玉器上,增添了玉器的华丽度。
汉代玉器通常采用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来镶嵌,使得它们更加显眼和美观。
烧制则是将玉石放入高温的炉中进行烧烤,使其表面产生一层云纹或倒刮痕迹,增强了其艺术韵味。
二、汉朝玉器的风格1. 古朴典雅的风格汉朝玉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著称。
玉匠们通过把握玉石的天然纹理,雕刻出各种动物、花鸟、人物和几何图案。
他们注重勾勒线条的流畅和简洁,力求在简单中体现美的意境。
同时,他们还利用不同的工艺和材质,使玉器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和质地。
2. 崇尚自然的主题汉朝玉器的主题也多与自然有关。
人们崇尚自然、追求简单和谐的生活态度在玉器中得到了诠释。
例如,在汉代玉璧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葫芦、葵花、莲花等自然图案。
汉代古玉工痕特征
汉代古玉工痕特征
汉代古玉工痕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纹饰风格:汉代玉器纹饰多采用阴刻线,线条粗犷有力,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其中,“汉八刀”是汉代玉器工艺的代表,采用简练的线条进行刻划,刀法刚劲有力,无崩裂状和刀痕之迹。
2. 游丝毛雕:汉代玉器中常见的工艺,其线条细如毛发,连续不断,如一气呵成,具有细、绵、长、飘、劲、灵动等特征。
这种工艺多用于玉人的头发和衣服褶皱处,使其更加生动逼真。
3. 钻孔工艺:汉代玉器的钻孔工艺十分成熟,钻头普遍为铁制,使得玉器的孔洞可以打得十分直。
同时,汉代玉璧的外廓也采用大口径金属管琢磨,使玉璧更加圆整。
4. 雕刻工艺:汉代铁制砣具广泛应用于玉雕的各个方面,使得阴刻、浮雕、镂雕、圆雕等纹饰加工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
汉代玉器上的夔龙纹、云纹、卷云纹、谷纹、蒲纹、涡纹、乳丁纹等都是采用各种雕刻工艺结合雕琢而成。
5. 磨制工艺:汉代玉器的磨制工艺相当精细,玉器表面光滑细腻,棱角琢磨圆滑,细线条的刻道有毛道和跳刀的痕迹。
同时,汉代玉器中常出现一种名为“游丝毛雕”的工艺,其线条连续不断,具有极强的动感。
总体来说,汉代古玉工痕特征反映了当时玉器制作工艺的高度发
展,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文物信息和历史资料。
玉器发展的四个文化时代
玉器发展的四个文化时代今天,给你讲讲玉器。
前面,咱们讲过红山文化的C形龙,那是一种部落的图腾,也可以说是个标志吧。
这时的新石器时代是远古时期的“神玉文化”,当时的人们把美玉当做天赐的宝物,赋予了它神秘的色彩。
到了上古时期的商周,包括春秋战国和秦代,进入了“礼玉文化”的阶段,玉器的造型也更加多样化,用于宗教祭祀及国家大典的仪礼之中。
《论语·乡党篇》中描述孔子持玉:“执圭(guī),鞠躬如也。
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说的是,孔子面君时,手持玉圭恭恭敬敬的样子。
周代是礼制最兴盛的时期,上自天子、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所有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都有严格的礼制约束。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了一系列的礼玉,其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礼玉便是“六器”。
《周礼》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你看,祭祀的对象不同,用玉也不一样。
而且,不同身份的人所执的玉器也不同,用玉还是等级制度的一种表现。
到中古时期,也就是汉唐时代,进入了“德玉文化”阶段。
统一的大汉帝国使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步入了黄金时期,哲学、文学、科技、工艺的全面发展,形成了汉代玉器自由浪漫、雄浑奔放的艺术风格。
不仅如此,西域道路的开通,使得优质的玉料可以得到源源不断地供应,而清新的异域之风也影响了汉代艺术。
汉代开始,玉文化形成了五德之说:仁、义、智、勇、洁,是古人归纳出并赋予玉的五德,而后形成了君子佩玉和以德比玉的风尚,所以现在有许多汉代佩玉流传。
唐代玉器最为明显的改变,就是以往占据主流的礼玉和葬玉日渐衰微,而日常装饰性玉器开始独领风骚。
最常见的玉器主要有艺术品与装饰品两大类:比较有代表性的装饰品包括玉梳与玉步摇;艺术品则包括一些玉制器皿和象生玉雕,并融合了很多外来艺术。
唐代的玉带銙(kuǎ),还是大唐官阶的标志呢!从宋以后到明清的近古时期,玉器完全进入了“俗玉文化”阶段,这种倾向在唐代时初露端倪,宋元以后已成为主要趋势。
汉代古玉器鉴赏
古玉器鉴赏期末论文浅析汉代玉器特征姓名:王炎康学号:201111602107班级:宝石1111、中国玉文化起源玉在远古就被奉若神明,它体现了中国人的美好愿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从古至今始终得到人们的关注。
人们把玉本身的特性加以道德观念的比附延伸,使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伦理、宗教等各个领域,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它工艺美术品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将原本冰冷、无生命的玉石赋予其人格化的内涵,从而形成了植根于华夏民族而生生不息的玉文化。
中华民族以玉为贵,以玉为美,几千年来玉文化源远流长,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给予传统文化以及其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最华彩的一章。
中国人使用玉器有着十分悠远的历史。
玉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形成,经历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发展演变,始终绵延不绝,成为中华文明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玉器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汉玉在观念上摆脱了远古崇拜图腾、参礼天地的影响,使之适合于汉代社会;在技术上,也区别于图案化的古风,发展了写实、形象、活泼的新题材,揭开了中国玉器史上崭新的一页。
玉被认为是石的一种,但玉以其异常的华美与坚硬又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石头。
玉被称作“石之美者"或“石之坚者”,玉的理想化是以石为基础的,普通石头的大量存在从而衬托出玉的稀少和珍贵。
长久以来,玉器被赋予了一般石器所没有的用途和文化意义,源于玉与生俱来的天然之美,以及经过美化附加其中的伦理意义,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作为礼器或者祭器,如玉璧、玉琮、玉龙、玉璜、玉圭;第二:作为拥有权利和尊贵地位的象征,如玉璧、玉圭;第三:作为装饰品,以供日常佩戴,如玉佩、玉崩;第四:作为随葬品,如供陪葬之用的玉璧、金缕玉衣;第五:作为社会财富的象征;第六:作为君子高贵人格和不屈气节的象征,是美好事物和坚贞操守的代表。
玉被认为在远古,人间只有巫和王,天地之间也只有神和鬼能与玉相提并论;即使后来牲酒类祭祀之风兴起,玉仍是最重要的礼神之物。
汉代玉器文化内涵的辨析
汉代玉器文化内涵的辨析作者:谢灵华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从宗教信仰、道德理念和世俗生活三个方面论述了汉代玉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汉代;玉器;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67-01一、汉代玉器对宗教信仰的塑造汉代人的生死观念贯穿了他们对前生、今世和来生的理解,而玉器是彰显这种理解的直接载体。
汉代贵族“视死如生”,在丧葬用玉方面将生前最好的器物和最宝贵的财富埋入墓中,相信用玉可使尸体千年不朽,由此也形成了汉代时期厚葬之风。
汉代人希望通过玉晗、玉琪、玉狮、玉握和金缕玉衣的保护,将死者的尸体永久保存下来,为人的魂魄提供永远的居所,灵魂就能够早登仙界。
葬玉中玉璧的风格着重神秘气息,双龙共首的纹饰风格在葬玉的玉璧中比较多见。
汉代墓葬的陪葬玉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墓主实现升仙的通道或媒介,在这些器物中,羽人和天马的造型也很常见。
汉代羽人造像肩生双翼,双耳过顶,且不再是商代羽人的鸟喙。
考古发现有1966年西安南玉丰村出土西汉羽人器座,该羽人器座作跪坐状,高15.3厘米,大耳披发,尖鼻阔嘴,眉骨、颧骨隆起。
着无领右衽长衣,束带,赤足。
背部有双翼,膝下也有垂羽。
双膝间有半圆形凹穴,用以插物,羽人双手作捧持状。
汉代的天马是一种长翼,可以升天到达仙境的神物。
咸阳博物馆藏西汉透雕羊脂玉羽人飞马,在陕西咸阳新庄出土。
从这件器物可以看出,汉代工匠饱含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灵感,技法细腻,飞马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该器物在反映汉代现实生活中的马匹普遍使用的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飞天成仙的渴望和普遍追求。
以本地的道教和外来的佛教为代表的宗教在汉代开始兴起,玉文化也由鬼神崇拜之物逐渐被赋予了世俗宗教的内容,玉器的功能定位发生变化,玉器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被进一步扩大。
玉被道教奉为仙圣之物,蕴含“天地之精”,是“阳精之纯”,并相信通过“食玉”可以实现登天成仙,认为人的尸体可以通过含玉即可达到永不腐烂的目标。
浅析西汉的用玉制度及文化特征
浅析西汉的用玉制度及文化特征摘要:西汉时期的玉文化在继承先秦玉文化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君子贵玉”的儒家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长生不死的美好祈求造成了厚葬之风盛行,与儒家教义中的孝悌思想正相吻合。
这些都为汉代玉器发展成为我国玉器史上又一高峰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文通过对西汉时期国家的用玉制度的分析,来探讨西汉玉器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西汉;玉文化;用玉制度;文化特征自西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儒家的贵玉思想在社会中也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
儒家学者认为玉具有“五德”,即:仁、义、智、勇、信,玉所具有的这五种品德也是君子所应具有的品德。
这种儒家用玉理论,使中国玉器具有灵性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造就了中国玉器史上继史前时期、殷商盛世、春秋时代三大高峰期后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对汉代玉器的研究,宋代的吕大临在《考古图》,朱德润的《古玉图》,民国时的《汉玉研究》等均有涉及,使我们对汉代的礼玉、丧葬用玉、装饰玉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近期关于汉代玉器的文章有严钊周的《汉代琀玉和握玉》(《南方文物》2000年第2期,第117页),阐述了汉代丧葬用玉中的琀玉和握玉的器型、材料、雕做技法,使我们了解了汉代丧葬用玉的一部分;此外还有石荣传和陈杰的《考古出土汉玉的历史学观察》(《文物春秋》2006年第6期,第25——30页),对汉代考古出土汉玉美学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汉代的玉器深受儒家理论的影响;石荣传的《两汉诸侯王墓出土葬玉及葬玉制度初探》(《中原文物》2003年第5期,第62——70页),根据近年来考古发现的两汉诸侯王墓出土的葬玉进行了分析,认为玉器的神秘作用在汉代发展到了顶峰更是封建社会葬玉的黄金时代;何松的《中国汉代玉器的主要特征与文化特色》(《超硬材料工程》第19卷,第1期,2007年2月),阐述了汉代的玉衣制度,丧葬观念等主要特征,对儒道融合对汉代玉文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汉代玉器特征与鉴别
汉代玉器特征与鉴别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
汉代玉器工艺风格承继战国,但在器型品类、制作工艺与纹饰风格方面,均有所提高和创新,艺术达到空前高度,体现出汉人高超的审美情趣。
我们鉴定时要通过多方面来比对、判断。
本文将从汉代玉器用料、工艺、造型、纹饰及沁色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简要介绍。
汉代玉器用料特点两汉时期,社会安定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长达400年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给玉器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玉文化高度发达,汉代玉材如同其表现的玉文化一样,在以和田玉为主的脉络下呈现出一种多种玉材并举的状况。
西汉初张骞出使西域,东汉班超任西域都护,开通了与西域文化交流的通道,使新疆的优质玉料大量运往内陆,和田玉正式成为中国用玉的主流(图1)。
而汉代以前和田玉,尤其是和田羊脂白玉的使用是不多见的。
汉代玉器的原料主要为新疆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以及玛纳斯碧玉和少量的岫岩玉、蓝田玉、水晶、玉髓、玛瑙等。
和田玉玉料主要来源于玉龙喀什河,为和田籽料(图2),其时山料因条件不具备尚未开采。
西汉末年到东汉时期,连年征战,国力耗尽,然而厚葬之风不减,于是出现“以石代玉”现象。
陕西地区就出土了大量的用汉白石制作的汉代祭祀用玉,这是因为玉石的开采成本和加工成本都较高,逐渐衰落的国力无法支撑繁多的祭祀活动所需要的大量玉器,遂用易取得、易加工的汉白石代替玉材,是国力渐弱的侧面反映。
水晶、玛瑙和绿松石在汉代玉器中也得到普遍使用。
如西安汉代陈请士墓出土的水晶印,纯净无瑕,洁净透明,质地致密细腻,是水晶中的上等品(图3)。
现代仿汉玉器的材质出于成本考虑,往往用价格较低廉的青海料、俄(罗斯)料、韩(国)料等来替代,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别。
笔者曾得到一件汉代工字佩(图4),灯光下可以看到玉质呈粥状结构,这并不符合新疆和田玉云絮状结构特征,而是俄料的典型特征。
俄料是俄罗斯产的透闪石玉,成分和新疆和田玉相似,透闪石含量在95%(新疆和田玉透闪石含量在99%)。
中国历代玉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中国历代玉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国是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古以来,玉器就被看作是上乘的奢侈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纪念价值。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著名玉器,如良渚玉琮、黄山石柱玉剑、战国玉乌、唐代和田玉佛像等,都是玉文化的杰出代表。
本文从玉文化的历史渊源入手,概述中国历代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情况。
一、玉文化的历史渊源古代玉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约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玉器多为实用工具,主要用于武器、礼器等领域。
至商代,玉器已逐渐成为贵族阶层的身份象征和信仰崇拜的对象。
周代时期,玉雕技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玉器的种类和形制也更加多样化,成为古代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到了汉代,玉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尤以玉璧、玉杯、玉佩、玉带等为代表的玉器成为了贵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还出现了大量以玉为主题的诗词歌赋和艺术创作。
二、玉文化的发展与传承1.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玉文化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中国南方的和田、新疆的库木塔格和伊犁河谷等地成为了中国玉器的重要产地。
当时的玉器种类繁多,如玉佩、玉璧、玉珮、玉鱼等,制作工艺和雕刻技巧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狮子、龙、凤、人物、动物等精美纤细的雕刻和浑厚大气的造型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此时的玉文化不仅是高雅生活艺术的代表,同时也展现出豪华与权利的标志。
2. 宋明清时期宋明清时期,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更为迅速。
宋代时,和田玉被视为上品,制成的玉器工艺精细,颜色鲜艳,极度透明。
此时期玉佩、玉珮、玉器、玉鱼、玉兔等各种玉器类型让人叹为观止。
明清时期的玉器则更注重刻意对玉材纹理的塑造,经过雕刻匠人的手艺,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钟、壶、瓶、盘、梳等艺术形式。
这个时代的艺术性和实用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玉文化在这个时期融入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汲取了绘画、诗歌、书法等方面的营养,节约而不失华贵。
三、玉文化的影响与意义玉文化虽然经历了许多年代的变迁,但却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汉朝佩戴玉石制度
汉朝佩戴玉石制度在古代,玉石被视为珍贵的宝石,代表着高贵、吉祥和权力。
在汉朝,佩戴玉石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制度,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本文将从汉朝佩戴玉石的背景、种类、制度和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由刘邦建立,历时近400年。
在汉朝时期,玉石的地位非常重要,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象征。
汉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佩戴玉石,以显示其权威和威严。
同时,汉朝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佩戴玉石制度,规定了佩戴玉石的种类和规格。
在汉朝时期,佩戴玉石的种类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玉佩、玉璧、玉环、玉饰等。
玉佩是一种常见的玉器,形状各异,如圆形、方形、椭圆形等。
玉璧是一种以玉石为材料制成的圆形或方形的盘状物,通常用于祭祀或礼仪活动。
玉环是一种用玉石制成的圆环,佩戴在颈部或手指上。
玉饰则是一种用玉石制成的装饰品,如玉镯、玉耳环、玉坠等。
汉朝佩戴玉石的制度非常严格,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规定。
首先,汉朝皇帝佩戴的玉石必须是最高级别的,如玉璧、玉环等。
其次,官员和贵族也有一定的佩戴玉石的权限,但级别和种类有所限制。
普通百姓则只能佩戴一些简单的玉饰,如玉坠、玉佩等。
另外,佩戴玉石的数量和大小也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级别的人群有不同的限制。
汉朝佩戴玉石的制度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佩戴玉石可以显示一个人的地位和身份,也可以展示一个人的品味和修养。
同时,佩戴玉石还被认为具有辟邪、驱灾、保平安的作用,因此被广泛使用。
对于汉朝统治者来说,佩戴玉石还可以显示其权威和威严,增加统治的合法性。
汉朝佩戴玉石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制度,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佩戴玉石可以显示一个人的地位和身份,也可以展示一个人的品味和修养。
同时,佩戴玉石还具有辟邪、驱灾、保平安的作用。
汉朝佩戴玉石的制度对于塑造统治者的形象和增强统治的合法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汉朝佩戴玉石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哪些汉代古玉最珍贵,市场价值最高?
哪些汉代古玉最珍贵,市场价值最高?在古人心目中,玉,是天地间的美石,是通晓人心意的灵物。
它被视为美德的象征,如美人如玉、君子比德于玉。
汉玉是中国玉文化中非常独特的一部分,它既有对传统礼仪用玉的沿袭,又有在生活和装饰玉上新的创造。
汉代玉器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它以其生动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当时国力盛、社会繁荣、政治经济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等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历史盛况。
此时的玉器,不仅数量浩大,而且在质料上,除了传统的青绿色或黄褐色的玉材继续使用外,在增加了大量的乳白色的羊脂玉。
表明了空前统一的大汉帝国开辟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阶段,这一时期沿袭规律纹样与平面立体化动物纹饰;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玉器纹饰,常以规律性纹样搭配平面立体化动物纹为饰。
中国的玉器反映着中国历史时代的发展。
西汉时,儒家道德学说从礼制上维护封建国家制度,汉武帝首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此开二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三纲五常”的封建流行开来,这在玉器上也有着鲜明的反映。
西汉时期,无论是那些琳琅满目的玉璧等大型礼器,还是那些成组的玉佩等装饰用玉,它们不仅出现在人们生前的起居生活中,而且要伴随其长眠于墓室。
刚卯是汉代特有的玉器,人们佩戴于身,以驱逐疫鬼。
正如《说文》所曰;效改大刚卯以逐鬼险也。
汉朝廷对不同等级的官员佩戴刚卯的废料还专门作了规定。
汉代玉器可分为人身上的玉饰和器物上的玉饰两大类。
人身上的玉饰主要是佩玉,计有璜、环、琥、珑和玉舞人等,还有商周以来用于解结的觿和射箭时钩弦用的?,到汉代也演变为装饰用的佩玉。
玉环的纹饰优美多样,在佩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南越王墓和西汉曹?墓出土的透雕龙凤纹玉环,线条流畅,纹样优美,工艺水平很高。
玉舞人多数为玉片刻成,以阴线刻划细部,也有个别是圆雕的。
此外,束发用的玉笄,有的透雕凤鸟卷云纹,也属随身的装饰品。
装饰在器物上的玉饰,以玉剑饰最为重要。
汉代的“玉具剑”,剑首、剑格以及剑鞘上的剑璏和剑珌皆用玉料制成。
汉代玉器文化
汉代玉器文化序言玉器最早是史前人类为了生存或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制作的石制工具。
从最初被发现到玉文化的最终形成,这其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旧石器时代,人们逐渐学会制造较为精致的石器,随着技术发展的进步,金属器具逐渐取代了石器,于是当玉器被赋予山川精华的神秘内涵的时候,它就不再只是普通的石头,而作为独立的品种逐渐发展起来。
红山时期玉器已由远古时期的“神玉"逐渐开始向“礼玉”演变,“礼玉”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中国走向文明;良渚文化中玉器以玉琮、玉璧等最为著名。
到了夏朝,玉器已经成演变成了象征权力、等级的祥瑞之器,是王权尊贵的象征;周王朝为了巩固政权和规范,确定了”礼制玉“,奠定了后世以《周礼》为古玉研究的理论基础;春秋战国玉器制作更为精致完美,隐起做工普遍兴起,逐步取代一面坡阴线,这一时期玉器作为精神文化的影响也愈加深远。
汉代是我国大一统的封建盛世,强大的国力促使其手工业生产亦相当繁盛,玉器也在当时攀上了古代玉器发展前期的最高水平。
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玉器种类繁多,涉及国家制度、丧葬、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写道:“玉,石之美兼五德者。
”汉代王室更以和田白玉制为玉玺,作为继承国家大统的凭证。
玉器的地位也随之变得愈加显赫;佛教在东汉是自印度传入中国,在此之前玉也得到儒、道这两教的厚爱,佛教用玉融合了中国人爱玉崇玉的传统,更助长了民间对玉器的崇爱之风,琢治玉佛之风便迅速的流传开来;而张骞通西域后大量和田玉、蓝田玉进入中原地区,更加促进了玉器在汉代的发展。
本文便将从礼器、配饰玉器、葬玉、实用玉器这四个种类来介绍汉代玉器。
礼器礼器玉器,有玉璧、玉圭、玉璜等。
西汉时,《周礼》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北方,以玄璜礼北方。
”而六器(璧、琮、圭、璋、琥、璜六种玉器)中现仅存三器。
圭的数量已有所减少;璜则呈全面衰落之势,实际上逐渐琥一同转变为装饰品;至于璋、琮已经很少见到。
汉代玉器的特点 汉朝玉器有什么用途
汉代玉器的特点汉朝玉器有什么用途汉时期及其以前的玉器称为高古玉,业内有专家认为,高古玉是艺术收藏品中的顶级奢侈品。
而充满浪漫、神秘、张扬、大气、精美、珍贵的汉代玉器又是这类顶级奢侈品中的极品。
汉代,因为儒家道德学说从礼制上维护封建国家制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以礼器、佩饰为主的儒家玉器体系应运而生。
而当时国势强盛,中原同西域的交通来往方便,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新疆和田玉材源源进入中原,汉代玉器便在继承前朝琢玉精华的基础上把中国古代玉器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并由此确立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玉文化的基本格局。
汉代玉器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1:材质上:新疆和田玉被大量使用。
汉代玉器的原料主要为新疆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和新疆昆仑山北麓的玛纳斯碧玉以及少量的岫岩玉、蓝田玉、水晶、玉髓、玛瑙等。
而汉代以前和田玉、尤其是和田羊脂白玉的使用是不多见的。
2:器型上:在春秋战国玉器器型上,演化出现了大量新器型。
如葬玉中的金缕玉衣、九窍塞、玉含蝉、玉猪握等。
玉印、辟邪、刚卯、严卯、司南佩、翁仲、玉舞人、玉乐舞俑、玉祭祀人、玉铺首、玉剑具、高足杯、角形杯、鸡心佩等成为汉代玉器的典型代表,影响深远。
3:线条及雕工上:a:千古卓绝的“汉八刀”。
“汉八刀”是汉代特有的攻玉刀法,多用宽阴线,线条简洁明快,所琢出部位,看似一刀刀切削而成,平顺光滑,其实,大刀阔斧的的切削面是用砣轮反复琢磨而成,刀痕悉数磨平,工艺要求十二分的严格。
这种雕工以玉猪握、翁仲、玉蝉等器型上多见。
b:叹为观止的“游丝描”。
“游丝描”又叫“游丝毛雕”或双沟碾法。
这种游丝毛雕,是用传说中的“昆吾刀”(刀头类似于现代的金刚钻。
钻石的摩氏硬度为10,而和田玉的摩氏硬度在6~6.5)一刀一刀的刻划而为,故在放大镜下观察,进刀深、出刀浅,呈似断似续状。
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中所说:“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人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断续(在放大镜下观察应是似断似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
汉代玉器特征——主流纹饰
汉代玉器特征——主流纹饰
汉代玉器特征——主流纹饰
一、汉螭五式:汉代玉器上螭纹流行。
据说螭是龙生的九子之一,明代陈仁锡所著《潜确类书》记载:“龙生九子。
”九子之中的无角龙就是螭。
《广雅·释螭》:“有鳞日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日螭龙。
”
汉代螭纹有无角、有角、方圆耳、耷耳、打洼耳等五种样式。
汉螭方首与猫头相似,是汉代玉器独有的特征。
汉螭尾部大多饰粗绳纹,是汉代玉器另一个重要特征。
二、首创“四灵纹”:所谓“四灵”,指的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我国在殷代前后,把春天黄昏的天空上出现的星星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南方的星群像一只鸟,称之为“朱雀”;东方的星群像一条龙,称之为“青龙”;西方的星群像一只虎,称之为“白虎”;北方的星群像龟又像蛇,称之为“玄武”。
《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孔颖达疏:“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
”
凡饰有四灵纹的,几乎全是汉代玉件(除后仿)。
三、卷云新纹:
春秋卷云纹多数为内卷。
战国卷云纹多数为隆卷。
汉代卷云纹多数是弧卷,俗称“括弧云”。
弧卷云纹奠定了后来出现的“四蒂纹云”和“流云”的基础。
四、汉代玉器中仍有沿袭战国出芽谷的纹饰,但谷粒呈半球乳突状,手感也不如战国的硌扎。
五、剑饰采用高浮雕螭纹,是汉代玉器中最生动的特征。
六、同心圆玉璧起源于战国,但主要流行期却在汉代,汉以后绝少再有此种纹饰。
汉代玉璧极少浮雕螭纹,凡有浮雕螭纹的“汉璧”大多为后仿璧。
南阳汉代玉文化的内涵与地位
挥 长袖 , 婆娑 起舞 。头 顶 钻 一弧 形 孔 , 、 部各 腋 足
一
孔。
玉舞人 佩一 般为女 舞人形 象 。她 们是专 供帝 王或 大贵族 使役 的舞人 。长裙 修袖 , 身薄细挑 , 舞
步轻 娆 , 飘逸 欲仙 。其舞 姿是上 层统 治阶级宴飨 、
南 阳市十里庙 砖瓦 厂 M 8出土 的西 汉 时期 玉 蝉 , 6厘米 、 2 5 长 宽 .5厘 米 、 0 7 厚 .5厘 米 , 闪石 透
、
南 阳 汉 代 玉 器 的 特 征
南 阳汉代 出土 玉器 品种 较 多 , 以 西汉 玉 器 且 为主 。玉 器有礼 器 、 葬玉 、 饰 品型可 分 为几 何 型和 人 物 、 动 物 型两大类 。玉器 材质 以透闪石 软玉特别 是和 田
阳 玉 文 化 氛 围 、 动 南 阳 玉 文 化 产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带
中 国传 统哲 学 的一 大 特征 是 生命 哲 学 , 它关
注生命 的实 在价值 ( 生前 ) 与精神 永 存 ( 后 ) 道 死 , 家思想 很 典 型 。《 南 子 ・ 神 训 》 “ 借蝉 蜕 淮 精 :人 以成仙 , 以是 与宇 宙并 寿 。 《 为 ” 道德 真经 集 注》 卷 五 : 有 道之士 , “ 其死 也脱 胎 神 化 , 如蝉 蜕 焉 , 身虽
展、 推进物质 文明 和精神文 明建设 , 都具有 重要 的 现实 意义 。
一
死 而真身 不亡 。 蝉虫 虽 生 时不 过 百 日, 其 鸣声 ” 但
悠扬 , 留人 的记 忆 中。人 生 苦 短 , 前 祈 求 长 常 生 寿 , 后希 望 以蝉 鸣代 言 。汉 人 以玉蝉 为葬 , 亡 是他
中图分类 号 : 2 4 K 3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汉代玉雕是中国古代玉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玉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玉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成为了中国古代玉石艺术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汉代玉雕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玉石在宗教、礼仪、饰品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下面将从汉代的历史背景、玉石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玉雕艺术的发展三个方面来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一、汉代的历史背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
汉代有两次,即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时期的玉雕工艺达到了一个高峰,而东汉时期更是呈现了玉雕艺术的综合发展。
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开创了西汉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家秉承“文武并重”的治国方针,文化艺术得到了高度发展。
而汉武帝时期更是呈现了国力的强盛与文化的繁荣。
这一时期,对于玉石的使用和加工有了明确的规定,使得玉石的工艺作品日益增多,质地精良。
而到了东汉时期,以王朝的兴衰为背景,玉雕艺术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成为了更加完备的艺术门类之一。
二、玉石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古代,玉石一直被视为圣洁不可亵渎之物,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玉石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具有神圣象征意义的器物,被广泛地应用于礼仪、宗教、医疗等方面。
古人有“金玉良言”的说法,即表示玉石与君子的品格相当。
在汉代,玉石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加强,成为了社会上层人士对自身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玉雕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玉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或者装饰品,更代表了一种文化的积淀和历史的记载。
玉雕作品不仅仅是美学艺术品,更是文化史的见证者。
三、玉雕艺术的发展汉代玉雕艺术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玉雕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西汉时期,玉雕艺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玉器的使用功能和艺术价值上。
在这一时期,玉雕的主题多以神话传说、宗教图案和祭祀器物为主,例如玉龙、玉凤、玉瑞兽等。
汉代玉器的用途
汉代玉器的用途在古代中国,玉器一直被视为珍贵的贵重品,不仅在宫廷内被视为贵重的礼品,也被广泛应用于民间。
汉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璀璨的时期,玉器的制作和应用达到了巅峰。
汉代玉器不仅在艺术价值上有着独特的魅力,更是具有丰富的实用功能。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汉代玉器的用途。
一、礼器用途汉代玉器在宫廷内被广泛应用于礼仪仪式中。
作为贵重的礼品,玉器展现了主人的尊贵身份和高贵品味。
例如,玉璧是汉代皇帝的象征之一,用来祭祀祖先或举行重要的宴会。
玉璧通常以方形或圆形为主,雕刻精美,寓意吉祥。
此外,玉琮、玉璋等玉器也常用于宫廷礼仪中,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和尊贵。
二、装饰用途汉代玉器在装饰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玉器因其高贵的材质和精美的工艺,成为人们装饰身体的首选。
例如,玉佩是汉代妇女常佩戴的饰品,既能增添女性的魅力,又具有辟邪保平安的寓意。
玉环、玉镯等也是常见的装饰品,不仅美观大方,还被认为具有镇宅辟邪的功效。
汉代玉器的装饰用途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更是展示了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三、工具用途除了礼器和装饰品外,汉代玉器还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玉器的硬度高、质地坚硬,适合制作各种工具和器具。
例如,玉簪、玉钩等被用作发饰,不仅美观实用,还具有辟邪保平安的功效。
玉杯、玉壶等则被用来盛放酒水,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此外,汉代玉器还被用来制作农具、礼器、器皿等,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四、医疗用途除了日常生活和礼仪装饰外,汉代玉器还被广泛用于医疗领域。
玉石被认为有着辟邪镇宅、祛病延年的功效,因此被用来制作医疗器具。
例如,玉针被用作针灸的工具,被认为能够调理经脉、疏通气血,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此外,玉石还被用来制作药石、药壶等,被认为有着辟邪祛病的功效,受到人们的推崇和使用。
汉代玉器在古代中国具有多重的用途,不仅在宫廷礼仪中被广泛应用,还在日常生活、装饰、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汉代玉器以其独特的材质和工艺,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品质的关注,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玉器的珍视和热爱。
汉代瑞兽玉雕特点
汉代瑞兽玉雕特点汉代瑞兽玉雕特点汉代瑞兽玉雕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汉代,瑞兽玉雕被广泛应用于宗教、政治、礼仪等方面,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象征物。
下面将从造型特点、工艺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详细介绍汉代瑞兽玉雕的特点。
一、造型特点1. 神秘祥和汉代瑞兽玉雕的造型通常是神秘而祥和的。
它们往往以龙、凤、麒麟等神话中的动物为原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这些动物形象不但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还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2. 独树一帜汉代瑞兽玉雕在造型上独树一帜,与其他时期不同。
它们通常采用立体浮雕或半立体浮雕技法,形象逼真生动。
同时,在表现手法上也非常精湛,通过线条、纹理、色彩等手法,将瑞兽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
3. 神态自然汉代瑞兽玉雕的神态非常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们通常呈现出祥和、恭敬、庄重、威严等不同的神态,让人感受到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气息。
二、工艺特点1. 精湛工艺汉代瑞兽玉雕的工艺非常精湛,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
它们通常采用刻、琢、磨等多种技法进行制作,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
这些细节包括线条、纹理、颜色等方面,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完美。
2. 靓丽多彩汉代瑞兽玉雕通常采用各种颜色进行点缀,使得整个作品更加靓丽多彩。
这些颜色包括红色、蓝色、黄色等多种颜色,通过精湛的工艺和手法将它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3. 丰富多样汉代瑞兽玉雕在形式上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立体浮雕、半立体浮雕、平面浮雕等多种形式。
同时,在造型上也非常多样化,既有龙、凤、麒麟等神话中的动物形象,也有狮子、熊猫等现实中的动物形象。
三、文化内涵1. 宗教意义汉代瑞兽玉雕在宗教方面具有很高的意义。
它们通常被用于祭祀和供奉活动中,具有神圣的意义。
同时,它们也被视为一种护身符或者吉祥物,可以保佑人们平安和健康。
2. 政治意义汉代瑞兽玉雕在政治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意义。
它们通常被用于皇家礼仪和政治活动中,具有象征权利和地位的含义。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汉代玉雕艺术是中国古代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玉器工艺发展的重要阶段。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玉雕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当时的主要工艺品之一。
本文将从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出发,对汉代玉雕的特点以及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汉代玉雕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汉代玉雕的发展历程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的时期,统治者实行“汉化”的措施,以汉文化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大力发展。
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玉器工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当时的流行工艺品之一。
汉代玉雕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1. 前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前汉时期,玉雕技艺逐渐成熟,工艺水平得到了提高。
当时的玉雕作品多为玉璧、玉琮、玉圭等礼器,这些器物主要用于奉祭和礼仪场合,具有明显的宗教和礼仪属性。
玉璧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神灵的一种器物,它的制作讲究对称和规整,代表了当时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
玉琮、玉圭等礼器的制作也十分精湛,大小、形状、纹饰都非常讲究,展现了当时玉雕工匠的精湛技艺。
西汉时期,汉代玉雕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的玉雕作品更加注重装饰和纹饰,制作工艺进一步精细。
在这一时期的玉雕作品中,除了礼器之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人物、动物、神话题材等多样化的题材。
比如《雕龙纹玉佩》、《玉鸮纹玉璋》等作品,都展现了当时玉雕艺术家对于形象的塑造和纹饰的创新。
东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玉雕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当时玉雕作品的题材更加丰富,而且工艺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珍贵的玉雕作品,如《玉玺》、《玉玛瑙佩》、《玉觥-鸟文灌》等,这些作品在造型和纹饰上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珍贵工艺品。
二、汉代玉雕的时代背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玉雕工艺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这与当时社会的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汉代玉雕是中国古代玉器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发展与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玉雕艺术在汉代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玉雕技法日臻成熟,形式和题材也逐渐丰富多样。
汉代玉雕的起始时间可追溯到西汉早期,此时的玉雕艺术主要受到周、秦、汉前期传统的影响,它们的造型偏向于符号化、细腻而又简洁。
但到了西汉中晚期,玉雕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注重细节、重视立体感的艺术形式。
与此同时,汉代政治和经济的繁荣为玉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
在政治方面,汉武帝推行的“皇帝制度”的建立为中国古代的统治体系奠定了基础,同时皇权威化也促进了艺术品的生产与消费。
在经济方面,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商业活动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的繁荣,使得人们有更多的财富和时间去追求消费文化。
随着玉雕技法的不断成熟,汉代玉雕的题材也逐渐得到了丰富和多样化。
汉代的玉雕制品涉及了各种艺术品的类型和样式,包括人物、动物、器物、图案和符号等方面。
在人物方面,汉代玉雕创作主要注重于皇帝、官员和士兵等重要人物的形象,通过对人物面部、服饰、手段等细节的塑造,表现了皇权威和社会阶层的统治秩序。
动物是玉雕艺术的重要题材之一,它们主要被塑造成立体的形象,以表现寓意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器物方面的创作主要是玉质佩件、玉琮等器物,它们主要是用作身份标识和饰品,体现了汉代社会的物质文化水平。
在图案和符号方面,汉代玉雕的艺术家致力于用简洁和生动的方式表现出神秘和神圣的寓意,这些图案和符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总之,汉代玉雕是中国古代玉器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代表了当时艺术水平的最高峰。
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发展,玉雕艺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时期的玉雕风格也各有不同。
然而,汉代玉雕作为中国玉器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至今仍被广大人民所热爱和追求,成为了中国玉器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汉代玉雕是中国玉雕艺术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玉雕艺术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汉代,玉雕工艺水平不断提高,玉雕作品在审美和工艺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品。
汉代玉雕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及科技背景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其时代背景。
一、汉代社会背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的名称,东汉存在202年。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迅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在这一时期,不仅国家统一,而且政治稳定,社会成为一种大一统的生产力大市场,这也为玉雕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汉代社会阶层分化,推动了玉雕工艺的发展。
由于社会贫富悬殊,汉代的社会阶级分化比较明显,社会上的阶级分化导致了各种阶层的文化追求,贵族阶层比较注重玉雕工艺的发展和推广,因而这一时期玉雕更为高超。
在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了主导的文化思潮,玉器也伴随着这一思潮。
儒家认为玉是贵重之物,象征着王者的品质,因而在汉代玉雕方面也有了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汉代,玉雕工艺不仅仅是一种工匠技艺,更是一种艺术表达。
玉雕的题材也更加广泛,不仅有吉祥图案,还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各种题材的作品。
佛教也开始传入中国,汉代玉雕在宗教造像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佛教教义认为玉是不朽之物,因而在佛教造像方面也开始大量使用玉雕作品。
这一时期,玉雕作品在雕刻技艺和创作题材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在汉代,冶炼技术和雕刻工艺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也为玉雕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汉代,冶炼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玉石的开采和加工工艺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汉代玉雕工匠们掌握了更加高超的雕刻技艺,玉雕作品在形象的表现和细节的刻画上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他们掌握了水果和硬玉雕的技术,使得玉雕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汉代玉雕在社会、文化和科技的环境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了中国玉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的玉文化
----走近汉玉
中文摘要:有一件器物伴随着伴随着我们中华名族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它在世界享誉盛名,极具东方特色。
漫漫岁月中,它也曾几经兴衰,再度繁荣时却更加辉煌。
在中国文化人的眼中,它早就是文化构成的一个基因,每当想到它,心里变泛起一种温润的感觉,它便是玉。
本文就汉代玉器的文化作概括性的简述。
汉代玉器继承了战国玉器的传统特色,吸收了战国以来玉雕的轻易脱俗、自由奔放的特色,汉代是中国古玉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关键词:汉代玉器纹饰造型
中国玉器经历了很长历史的演变,已经深深的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俗中,而汉玉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闪亮的角色。
汉代玉器继承了春秋战国时代玉雕的精华,并有所变化和发展,把中国古代玉器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汉代玉器器物造型可分为几何型和人物动物型两大类。
装饰类造型,很多具有战国的遗容,并出现许多新品种;生活日用器,达到了汉代崇玉文化的新高度;玉器造型也体现了汉代文化和神话与宗教的有机结合。
汉代手工业技术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为玉器制作工艺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所以在汉代的玉器制作中,镂空技艺的应用更加普遍,透雕、圆雕及高浮雕的玉器作品明显比前代增多。
汉代玉器的纹饰雕刻花样丰富多彩,有勾云纹、卷云纹、谷纹、蒲纹、兽面纹、龙纹、凤纹、螭纹、熊纹、虎纹、蝉纹、束丝纹、童子骑羊纹、圆圈纹、龙马纹、列星纹、人物纹、四灵纹等。
汉代通西域,建立了丝绸之路,新疆和田玉得以进入中原地区,故白玉的使用开始兴盛,成为玉器中上品。
除了和田软玉外,汉代用玉也用也用玛瑙、水晶、滑石、琥珀、绿松石等。
礼仪祭祀和佩玉都是极好的和田软玉,丧葬的殓玉多用蛇纹石玉、大理石、煤精以及玻璃料器等。
汉代玉器分为玉礼器、玉装饰品、葬玉和玉陈设品四大类,其中葬玉是历代玉器中最突出的一类。
汉代礼玉器和先秦时期不同,只有玉璧仍然使用,玉圭则在西汉中期后逐渐消失,玉琥和玉璜已是佩玉,玉璋和玉琮早已不再制作和使用。
新出现鸡心佩、出廓璧等,多有浮雕或立体鸟兽形象,玉舞人、玉翁仲等配饰多为白玉。
古人玩玉,最推崇汉玉,有大量汉玉
传世品在民间。
汉代玉璧是中国古玉璧中工艺成就最高的,有玉谷纹璧、玉螭纹璧、玉鸟纹蒲璧、玉龙纹蒲璧、玉出廓璧五中基本类型。
前四种主要是因纹饰而异。
玉出廓璧是在玉璧之外多出一部分镂雕装饰,这种璧在战国时期已出现。
汉代玉出廓璧的特点是:表面都饰以谷纹,谷粒小而疏;出廓部分仅在玉璧的一侧,且伸出较长,有的长度超过璧的直径;一般采用镂雕勾连纹和螭纹、龙纹,或双螭纹、龙纹、凤纹为饰,还有的出廓部分以镂雕篆书文字为饰。
汉代玉圭出土不多,做工都一般,长方形,顶部有一尖角,棱角方硬,无纹饰,表面有玻璃光,玉圭出土于男性贵族墓。
汉代玉璜是装饰品,而且大多是玉组佩上的部件,少数用作礼器。
既然是装饰品,故玉璜的宽窄、弧形都不相同,有的还作出廓处理,其中以双龙兽首玉璜、龙形玉璜较有特色。
汉代玉环有三种类型值得重视,一种是刻纹玉环,是在玉环表面刻有汉代典型的勾云纹、四灵、螭纹等,玉环直径也较小,用于组佩玉的中部。
第二种是龙形玉环,玉环已是一条蜷曲呈环状的龙形,颇为生动,是单独佩戴的玉饰。
第三种是镂空龙纹、龙凤纹玉环,纹饰精美,也是单独佩戴的玉饰。
汉代玉舞女佩都是用薄玉板镂雕加阴刻线做出的。
玉舞女的形象都作细腰长袖,一只袖自头顶甩到身体另一侧,另一只袖横于腰部,袖垂于身体另一侧。
但不同的玉舞女佩做工有精工、粗工之分,粗工者只雕出外形,加几道阴刻线以示眼、眉或身腰。
玉座屏是一种小型装饰摆件,玉座屏上的镂空纹饰,采用了汉代流行的东王公、西王母等神仙、瑞兽题材,表现了“天人合一”的意思,是吉祥文化的表现。
以后,以吉祥物的文化为内容的玉器逐渐增多。
玉镇是镇压坐席所用之物。
汉代以白玉为镇。
汉代玉镇有玉马、仙人骑马等。
玉马大多为圆雕,马作昂首前视,马足下有云形方座,玉马都有羽翅,这与汉代崇信“天马”有关。
上层统治阶级的倡导,厚葬形式风靡一时,以玉器殓尸的制度,成为社会政治文化和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葬玉的形式玉内容有规范性和统一性的制度可遵循;道教“长生不老”,,的宗教规则,深浸于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原因导致了汉代葬玉的空前发展。
汉代的葬玉主要有玉衣、玉九窍塞、玉王含、玉握和玉面饰等。
玉衣是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由金银丝等材料编缀玉片成人形并着于死者身上,即所谓“金缕玉衣”;九窍塞是用来堵塞尸体九窍的玉器,以此防止尸体的腐朽。
中华民族爱玉至深至诚、至迷至痴,玉代表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内涵。
玉伴随着中华名族走过了七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其意义岂是器物这简单二字能形容的了的,我
想玉早已与温吞,谦逊,沉默,持重却不乏风雅等一些君子独具的品格融为一体。
古之君子必佩玉,玉的文化积淀也深深影响着现代人。
现代社会像台快速运转的机器,人们拼搏了,享受了,累了,不妨静下心来体会一下中国传统文化,我认为经过时间长河的冲刷沉淀下来的东西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美,很难用几个词语描述出来,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体会。
注释:
①勾云纹:勾云纹有两种,一种是阴线碾琢的小勾云纹,另一种是减地凸起的勾云纹,勾云正反相连,排列密实,这两种勾云纹均流行于战国至汉代,宋代以后仿制的勾云纹较大,排列疏散。
②卷云纹:起于战国,秦时得到进一步发展,汉、魏时代流行的装饰花纹之一。
以“W”、“á”为基本线形,通过粗细、疏密、黑白和虚实等对比手法,组成各种卷云纹。
由卷曲线条组成对称的图案,大都作为瓦当或金银错器物上的边饰。
云纹寓意高升和如意。
③谷纹:谷纹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玉器中,到战国时期发展为逗号字样,如同圈着尾巴的蝌蚪,因此俗称蝌蚪纹。
谷纹是谷物发芽叶的样子,是农耕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有关。
④蒲纹:蒲纹,即蒲席的纹样,由三种不同方向的平行线交叉组织,用浅而宽的横线或斜线把玉器表面分割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的纹样,六角形有时还琢有阴线的谷纹。
⑤四灵:中国的四种古代吉祥物,分别是龙、凤、麒麟和龟。
参考文献:
古玉器收藏鉴赏百科周南泉华龄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