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第一课时).目标导向式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完整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第1课《春》优秀教案(5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第1课《春》优秀教案(5页)

《春》教学设计朱自清一、(一)教材分析:《春》是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作者朱自清。

这是一篇清新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春》是一篇简单易懂的抒情散文,对于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理解和背诵任务都能够很好的完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准字音,了解作者,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熟练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歌颂和赞美之情,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地运用。

背诵全文、理解。

二、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我更喜欢春季,因为同学们都听过“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我觉得春天不只景美,而且更是我们新工作的开始,给我们以希望。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

同学们课下有的已经读了,对于朱自清,同学们你们知道多少?师总结: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同学们听过朱自清的“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故事吗?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宁可饿死,也不去领美国的救济粮,这就是高尚的民族气节。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春》。

(二)读课文,画出你认为重点掌握的字词。

(重点掌握)朗润酝酿窠宛转黄晕应和抚摸蓑笠抖擞筋骨涨薄烟(读音)欣欣然花枝招展朗润酝酿呼朋引伴卖弄(释义)(三)指名读课文,思考:1、课文写作的线索?盼春——绘春——赞春2、作者写盼春是用了什么修辞,作用?“盼望着,盼望着”——反复;“脚步近了”——拟人。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作用:既写出了盼春的急切心情,又写出了春天即将到来带给人们的喜悦之情。

(四)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刚才是春天的脚步近了,现在终于到来了。

(精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教案1

(精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教案1

七年级语文教案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班级时间课题春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重点分析“春花图”“春风图”体会用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难点理清每幅图画内部描写景物的层次,教学用具学习用具一、学习“春花图”。

1 、讨论作者是按什么层次描写春花的。

作者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的。

2 如果不写“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这些句子以拟人的方法描绘出各种花竞相开放,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情景,非常形象,把树写活了,不写这些句子,就显得平淡、呆板,缺少生气。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不能颠倒。

因为这三种颜色是和上句桃树、杏树、梨树的花的色彩一一对应的。

4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5“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因为“闹”字中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如果用“飞”字,则无声无息,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

6写“花下”只写了蜜蜂和蝴蝶,这与写花有什么关系?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儿的多、艳、甜。

7 “遍地”和“杂样儿”从什么角度写野花?“遍地”写野花的数量多,“杂样儿”写野花的种类丰富。

8 体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的妙处。

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

这里没有明写阳光和风,但已寓于描写之中了。

因为有阳光,野花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悄的”,野花摇摇摆摆,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

这两个比喻又互补:眼睛和星星都有“眨呀眨”的共性,但眼睛没有星罗棋布的特点,不能照应“遍地”,星星又无眉目传情的妙处,两者一结合,真把野花写活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教学设计1一、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当春天悄然而至,我们是否曾经驻足欣赏过她美丽的容颜?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共同走进他那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灵动。

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民主战士。

朱自清的诗歌、散文创作成就颇高,他的文字清新脱俗,娓娓道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的许多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等,一直被人们传颂至今。

三、写作背景《春》这篇散文写于1933年,此时朱自清先生正在清华大学任教。

这篇散文并非单纯的描写春天,而是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出作者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朗读课文让我们一起轻声朗读《春》,感受其中的韵味和美感。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描绘的春的景象以及表达的情感。

五、整体感知在朗读完《春》之后,我们对其结构、风格和意义有了初步的印象。

下面,我们来整体感知一下这篇散文。

1. 结构:文章以“盼望春天”开头,以“赞美春天”结尾,中间部分则详细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2. 风格:朱自清的文字清新自然,简洁优美,给人一种亲切、舒适的感觉。

3. 意义: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六、细节探究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春》,我们需要对一些重点细节进行探究。

1. 作者在描绘春天的景象时,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体现了春天的哪些特点?答:作者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等五个方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象。

这些描写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色彩斑斓、香气四溢、润物无声和充满希望的特点。

2. 在这些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对表达春天的特点有何作用?答:作者在描写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第1课《春》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并识记作者,积累文章重要词语。

3.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春天的“新、美、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投影出示古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引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感受古人对春天的描绘。

3.提问:这些古诗都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象?(明确:《春夜喜雨》描写了春雨的滋润;《咏柳》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春天的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等;《泊船瓜洲》描写了春风吹绿江南岸的景象。

)4.过渡:古人用诗歌描绘春天,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看看他是如何描绘春天的。

(二)预习检测1.投影出示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他是“五四” 运动以来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之一,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匆匆》《荷塘月色》《背影》《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经典常谈》等。

第1课《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朗润”“酝酿”“窠巢” 等。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精彩段落。

(3)学生能够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春天的各种景物,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描绘春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

(2)引导学生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春天的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即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文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在描写春天景物的同时所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提问: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春天是怎样的一个季节呢?预设:春天是温暖的、美丽的、充满生机的季节。

2.提问:那你们能说出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吗?预设:“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等。

3.教师引导: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它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喜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春》,看看他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教学设计第1篇】《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理解“酝酿、黄晕”等字词,理清行文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想象,学习作者描绘景物时字斟句酌的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培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多样化的写作手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谈话导入,由春天引起,引出《春》的课文。

2、初读课文,质疑问难(1)作者简介朱自清:现代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他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2)字词掌握酝酿的读音,黄晕的多音字讲解。

(3)行文思路盼春——绘春——赞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3、析读课文,质疑问难(1)盼春图:教师带领进行讲解a.我们能否删掉一个“盼望着”,直接说出“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那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好处是什么?十分钟时间,小组合作讨论:春草图中的小草都有哪些特点?(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嫩、绿a.我能否把叠词改成“小草是嫩的,小草是绿的”?b.我们能否把“钻”换成“长”、“冒”。

(2)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多a.你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吗b.那人们都做了些什么?(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

)c.你觉得人们此时会说些什么?(3)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柔软a.你是怎么感觉到草的柔软的?b.除了这些特点,你们觉得小草还会有哪些特点?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收获,课下预习:课文其他描写春天的部分。

5、布置作业写一写你眼中的小草。

6、板书设计《春》朱自清盼春——急切绘春——春草(嫩、绿、生命力、多、柔软)赞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春教学设计(通用5篇)

春教学设计(通用5篇)

春教学设计(通用5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春教学设计(通用5篇)》,您浏览的《春教学设计(通用5篇)》正文如下:春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七年级(上)教材的前两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写对人生的感悟,对学生进行了理想教育。

《春》所在的这个单元是以大自然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读和感悟,对好的词要积累和运用,好的句子会欣赏和仿写。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简历。

2、欣赏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对春的感受能力。

〖过程和方法1、诵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2、结合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重点把握课文五幅画面的具体描绘。

2、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3、体会文章的情感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体会作者的语言美。

【教学流程】设境切入──读中探究──说中升华──小结、作业【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境切入1、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色。

学生看多媒体展示,看到什么景物?这是什么季节?2、学生介绍作者,老师补充。

1、学生看展示。

2、学生说看到什么,是什么季节。

3、学生介绍作者。

并让学生告诉大家是怎么搜集到的,让学生学习搜集的方法。

1、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读中理解1、教师配乐背诵《春》,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默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的语气,并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3、合作、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生字词。

4、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5、思考:《春》描绘了哪几幅图?用概括性的语言回答?(若学生对第一个问题不能回答,就把问题缩小“请同学们找出描绘春天景色的句子”然后再引导用三个字归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1课《春》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课《春》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课《春》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知课文内容,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文章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的探讨,体认作者在《春》中“清隽简约,贮满诗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春天的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整体感知文章,概括文意,体会散文的结构之美,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设想《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反映自然世界为主题,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意在让学生学会欣赏写景散文,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写景文章的表现手法,进而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迁移到写作之中,让他们学会有层次、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但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是有待于引导和指点的。

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

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觉察。

”确实,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美。

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暖和,带来了生气,带来了力气。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春》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春》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胜日寻芳赏春光轻吟慢嚼悟春语——《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想象文中春之景,感受自然的妙曼,生活的醉美。

2.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3.揣摩关键语句,品味优美语言,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4.深入学习比偷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感。

【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品味优美语言,入学习比偷的修辞手法。

【任务群】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任务二:勾画·绘春之色任务三:朗诵·吟春之句任务四:品味·赏春之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校文学社计划举办“与春邀约·纵情欢唱”好文推荐活动,朱自清《春》一文以高票入选。

请你以社团成员的身份参加此次活动,并积极完成相应的任务。

二、教学新课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由于名额有限,本次沙龙活动采取“字词常识积累”闯关的形式领取门票,闯关成功的同学才能获得入场券。

请同学们闯关。

第一关: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嗡.嗡(wēnɡ)朗润.(rùn)酝酿..(yùn niànɡ)卖弄.(nònɡ)喉咙.(lónɡ)应和.(hè)嘹.亮(liáo)烘.托(hōnɡ)静默.(mò)风筝.(zhenɡ)健.壮(jiàn)抖擞..(dǒu sǒu)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窠.巢(kē)稀疏.(shū)筋.骨(jīn)黄晕.(yùn)第二关: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形容高兴的样子。

()(2)明亮滋润。

朗,明亮。

润,滋润、润泽。

()(3)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4)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5)鸟兽昆虫的窝。

()(6)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7)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本义含贬义,文中是贬词褒用。

()(8)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2019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1课《春》优秀教学设计【精编】.doc

2019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1课《春》优秀教学设计【精编】.doc

《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以本文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自然美。

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4.领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及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1.指导并训练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读出感情的基本方法。

2.学习本文的结构安排:按照盼春、画春、赞春的顺序描写春天。

三、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2.学会细致观察,并准确地描写自然景物。

3.作者是如何“画春”的。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自然充满了美,人们对大自然也充满了关爱之情,描写自然美景的散文不胜枚举,这一单元就是一个写景散文单元。

我们将以这些课文为例,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具体感知作家们是怎样把那些活生生的自然景物用文字再现出来,同时又赋予其美好意境的。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的优美散文——《春》。

(出示教学目标: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或放录音),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2第一部分(第1节):盼春第二部分(第2—7节):画春(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第8—10节):赞春3(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引导或做鼓励性评点)《春》是一幅精美的画,它形象生动,姿态万千,色彩缤纷,春意盎然。

《春》是一首动听的歌,它曲调优美,节奏欢快,动人心弦,发人深思。

这样的美文,我们怎能不仔细品读,深入揣摩,领略其中的奥妙?(三)具体感知1(1)抓住景物在特定季节、特定地点的特有现象进行描绘,使特征突出。

(2)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

(3)写景散文的文笔优美精彩。

(4)“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写景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是写景散文的共同特征。

(教师介绍为主,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发表意见。

) 2点的方法朗读第1节,处理好朗读重音与停顿,品味如何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三篇

《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三篇

《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三篇小编整理的《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及重点】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

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

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

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

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第1课《春》(第1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课《春》(第1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课《春》(第1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春学习目标1.把握重音和停连,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对春的情感。

2.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

3.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重点难点第一课时:在诵读中把握重音与停连,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课前准备1.准备范读视频或录音,制作PPT。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搜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朗读课文至少2遍,在朗读中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背诵;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掌握“读读写写”中字词的音形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春天展现美丽的世界,春天带来崭新的希望。

春,作为一年的开始,深受文人墨客喜爱。

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在这些诗文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春”?[提示学生可用以下方式分享自己的积累:我从“”(朝代+人名)的《》(作品名)中,读到了“”(写春的诗文句),他笔下的春是“”(特点)的。

]春不仅属于文人墨客,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同学们,你眼中的春是怎样的?请用一句话描述。

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春,老师总结并导入:春不仅让古代文人挥毫泼墨,让同学们心驰神往,更让现代作家朱自清为之倾倒。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春》,去品味他笔下的春之韵。

二、指导朗读,整体感知1.自由诵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词,请理清文章思路,找出作者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展现了春的什么特点。

师生交流:盼春(1)绘春(2~7)春醒图(山、水、太阳)、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赞春(8~10)娃娃——新小姑娘——美青年——力2.师生诵读选段,指导重音(.)、停(∨)连(∧),探究作者的情感。

(1)你认为哪些词要重读?词语重读后,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觉?(2)同桌互相读,注意读音要正确,重音和停连要恰当。

第1课《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第1课《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散文的节奏和韵律,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通过对文中描写春天的景物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写作表达。

4.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描绘春天的各种景物,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等描写顺序,以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富有深意的语句,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引导学生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有关春天的视频,视频中展现了春天的花朵盛开、鸟儿欢唱、河流解冻、柳树抽芽等景象。

2.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对春天的初步印象,如美丽、生机勃勃等。

3.教师接着提问:“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认知。

4.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著名的散文——《春》,看看作者朱自清是如何描绘春天的。

”(二)作者简介1.教师向学生介绍作者朱自清的基本情况,包括他的生平、主要作品等。

2.强调朱自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他的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和艺术价值。

(三)诵读赏析散文1.自由诵读文章- 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

- 学生开始自由诵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诵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2.朗读指导后再读文章片段- 教师选取文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如描写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等的段落,进行朗读指导。

最新版2019-2020年审定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春(第1课时)》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最新版2019-2020年审定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春(第1课时)》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朱自清散文作品中的真情以及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2.运用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真情为文的写作观。

2.引导学生感念朱自清先生对于祖国语言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1.了解朱自清在新文化运动后为创作白话文学的典范作出的历史贡献。

2.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源于对生活的细微体悟和语言的出色表达。

教学难点: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策略1.力求从朱自清写作的初衷──为中学生学习白话文提供范本入手,研究在白话文学兴起初期,这篇文章在文章结构、语言修辞、感悟生活、付诸真情上的探索和提供的范式。

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一画面一所得,从不同画面中体会朱自清散文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他为创作典范的白话文学的匠心。

2.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以期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的“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幻灯出示:春景图。

(生欣赏)师:同学们,大家猜猜,屏幕上播放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生自由说)对,是春季,是春天向我们走来了。

2.幻灯出示:万物复苏视频,生欣赏。

说一说:看完视频后,春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组内交流后,班内汇报)师:春天是多么美丽啊,到处都是嫩嫩的、绿绿的,一片生机盎然;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憧憬。

2.谈一谈:一年四季中的春天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指名说)参考: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春天的雨;春天的花……3.引导:你学过哪些有关“春天”的诗歌呢?请大声朗读出来,让大家共享,好吗?(学生朗读,教师解析。

第1课《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春》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个体的探究、个性的发展,旗帜鲜明地把学生主体放在首位。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3、品味优美语句,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重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难点: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传达内心感受。

利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有针对性的探讨,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诵读体验和品味赏析,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一、激趣导课。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季之景美不胜收,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你积累了哪些写四季的诗词,给大家展示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篇关于春天的散文,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感受春天,拥抱春天。

二、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3.“品味优美语句,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

(一)(“壹知人论世,落实基础”)自学检测。

七年级语文《春》教学评一致性设计

七年级语文《春》教学评一致性设计

《春》教学评一致性目标确立的依据课程标准总目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课程标准阶段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体学习全篇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的感受,品味春的美感。

教材分析:《春》一直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篇,本文在选材、布局谋篇和语言上都堪称典范。

通常我们都是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作者描绘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这节课的教学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1、学会与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

2、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能说出比喻形象鲜明,拟人活泼生动的特点。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从而领悟作者的情感。

2、学习用美的语言来表现景物的美。

评价任务:针对评价目标一:1、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2、在朗读中勾画抓住景物特点的词句。

针对评价目标二:1、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明确表达效果。

2、反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针对评价目标三:1、学习从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2、联系实际,广泛阅读,指引练笔。

教学活动设计:一、导语融情于春天一年四季中的春天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春,会在朱自清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怎样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呢?二、整体朗读,感知课文(一)配乐朗读同学可以小声跟读,一边想象春天的美景,一边把你喜欢的段落标出来。

第1课《春》跨学科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跨学科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春》跨学科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一、教学目标与课标要求的契合1. 知识与能力目标: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春》的教学目标也强调学生需要“学习用显明、精确、生动的语言,详细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这与课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相吻合。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课标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春》的教学也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这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标强调“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

《春》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溢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这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相一致。

二、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的对接《春》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描写春回大地的景象,表现春天里自然万物勃发的生命力,符合课标中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与课标要求的结合在《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这与课标中提出的“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的要求相符。

教材分析《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收录于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中。

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对《春》这篇教材的分析。

一、主题与情感《春》以“春”为主题,全文贯穿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作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和对生命的无限热爱。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期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二、结构特点《春》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通过揣摩和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进行仿写。
3.通过自我思考和小组讨论的方式,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评价
任务
1.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会热爱自然,关心自然。
2.学生能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合格[ ]不合格[ ]
组长(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学情分析
《春》是初中语文的第一篇课文,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由于小学和初中教材内容、难度、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有较大的差别,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过渡:重视文本细读,夯实基础;重视习作,加强练笔;适当拓展,启发思考。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生能领悟文章的内涵,并能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
要点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诗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描写了春天的景物:有清脆的鸟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灼灼的桃花、温暖的春水等等。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这篇文章中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
联结新旧知识,让学生初步感受春意,进入情境
学生能掌握正确读音
对作者有一定了解
正确划分段落层次,明确文章结构
学生能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大多数同学能正确作答
大多数同学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板书设计

朱自清
盼春(1)
春醒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春草图
春花图
春绘春(2-7)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颂春(8-10)
教学反思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春草图:“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用了“叠音”和“拟人”修辞格。“偷偷”、“钻”等词语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传神地表现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写出小草的色彩。“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用了反复的修辞格,嫩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的,长满了园子和田野,视线所及之处都是这绿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这春草绿得多么诱人。“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小草柔嫩的姿态。作者从春草的颜色,写到春草的多,再写到春草的姿态,富有画面感和层次感。
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幅图,试着从画面、修辞、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并表达出来。
教师示范:春醒图:“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用了“拟人”辞格。在作者的笔下,春风轻拂,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仿佛一个“刚睡醒”的人,“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既抓住了春天太阳的特征,写出太阳的颜色和温暖,更赋予春阳人的神韵。整个句子又构成排比句,“拟人”、“排比”的套用,从大处着笔,对山、水、太阳进行了粗线条的描画,简明地勾勒出初春的总轮廓。为下文深层次、多视角地描绘春景图做铺垫。
春风图:作者引用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并运用比喻手法,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方面状写春风的温暖、柔和,非常亲切可感。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和花的香从嗅觉写出了春风的温润与芬芳。嘹亮的笛声、清脆的鸟鸣、与轻风流水相应和,组成一曲优美的春天交响乐,从听觉方面写出春风的轻柔。“高兴”“卖弄”是拟人,写出了鸟儿的自由和自豪,借鸟儿欢快的表现,衬托出春天的美好。
这篇文章被称为“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作者以诗意的语言、丰富的修辞、高妙的表达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诗情画意,五彩缤纷的春之图景。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课文对春的描写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其中描绘了哪些图景?
1.盼春
2.春醒图
3.春草图
4.春花图
2-7绘春5春风图
6春雨图
7.迎春图
8-10颂春
春花图: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手法,将桃花、杏花、梨花的竞相开放描绘得非常生动、非常形象,又从色彩的角度将桃花、杏花、梨花描绘得多姿多彩,鲜艳夺目。使整幅春景图的色彩更为丰富、润泽。又运用通感的修辞格,将视觉所见的色彩和嗅觉所闻的芬芳转化为味觉的甜,既渲染了花香馥郁,令人沉醉,又暗含了春华秋实之意。“闹”字将蜜蜂人格化,既表现出蜜蜂的喧闹沸腾,更寓意着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描写地上的野花,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野花比作星星,体现了野花的数量之多,以至于有一种花团锦簇的感觉。“眨呀眨的”运用了拟人手法,既赋予野花生动活泼的人类特点,也说明此时有轻风吹拂,野花随风拂动,就像星星在眨。在这副图景中,作者从树上的花写到花下的蜜蜂蝴蝶,再写到地上的野花,视线由上往下,富有层次感。
目标导向式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完整版)
课题

时间
2019.9.11
节次
第1节
主备人
周兰
来源
部编版语文教材七上第一课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
周兰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阅读的认识的相关要求是: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检查预习情况:
1.校正读音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 niàng)
应和(hè)黄晕(yùn)蓑(suō)窠巢(kēcháo)
2.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你我》,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等。
教材分析
《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想象画面,领略景物之美;通过朗读,感受声韵之美;品味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春》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赋予春天感情和生命,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也是一幅优美的春之画卷,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春雨图:作者将连绵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三个比喻连用构成了排比,写出了雨的形态:细和密。接着“织”字,表现了雨横竖交错的样子,将雨的形状特点描写得特别生动、形象。“薄烟”则描绘出春雨朦胧的画面。“绿得发亮”和“青得逼你的眼”,加深了春景图中树叶的“绿”和小草的“青”,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
总结:作者笔下的春天是的?
明确:春天是温暖的、绿色的、欢快的、美丽的、浪漫的、五彩缤纷的、热闹的、温柔的、舒适的、充满希望的、生机勃勃的、朝气蓬勃的……
仿照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选取某一个景物,写一段话。
教师示范:春水:小溪在鹅黄色的温暖中悄悄地融化了,开始释放出她的生机,她活泼,她机灵,她叮叮咚咚地流向远方,捎去快乐,捎去祝福,捎去春天的讯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