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

合集下载

医院监测指标收集说明

医院监测指标收集说明
医院监测指标收集说明(结果指标1)
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相关释义
备注
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公式1: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说明:
分子:某一统计周期内所有住院患者和急诊观察室患者发生跌倒病例总人次数(包括跌倒造成或未造成伤害)。纳入标准:所有的住院病人、急诊观察室的病人发生的跌倒(同一患者每次跌倒都计1例)。
分母:该统计周期内所有住院患者和急诊观察室患者住院的人日数。
(2)噎食窒息抢救成功:
0级:没有任何后果,不需要治疗;
1级:患者发生噎食窒息性为,抢救成功,不留后遗症;
2级:患者发生噎食窒息性为,抢救成功,留有后遗症;
噎食窒息抢救不成功:
3级:患者发生噎食窒息性为,抢救不成功,导致患者死亡。
(3)住院患者:包括所有住院患者和急诊观察室患者。
噎食窒息是护理质量的核心指标,通过对住院患者噎食窒息发生率的监测,获得噎食窒息发生的频率、抢救成功的例次等信息,通过根本原因分析,识别噎食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噎食窒息不良事件的发生,藉此提高住院患者的安全性。
解释:该公式用于计算某时间段医疗机构院内压疮发生率,能较为客观地反映院内压疮发生情况和压疮管理质量,使用简单,可操作性强,国内外普遍使用。
统计周期:每季度。
1.压疮发生率:是指某一时间段内某人群中新发生压疮患者的人数与该人群总数的百分比。新发生压疮是指该统计周期内新发生的压疮,不包括之前已发生的或已存在的压疮。
统计周期:每季度。
公式2:住院患者跌倒伤害率
说明:“跌倒伤害例数”是指“跌倒伤害”分级“轻度、中度、重度、死亡”的例数。
公式3:重复跌倒发生率
1.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例数(包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指标解释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指标解释

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为更好的完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监测工作,便于各单位对监测数据的理解和对监测指标计算公式的运用,提高填报数据质量,对监测指标及计算公式做以下解释:一、指标解释(一)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发展监测表》1、向医院拨付的改革启动(津贴)资金:各级财政向医院每年度拨付改革资金情况,城市公立医院拨付项目为改革津贴资金。

县级公立医院拨付项目为中央和省级改革启动资金。

按实际拨付给医院的金额,年内时点数。

2、本级政府落实办医责任的各项津贴总额:各级政府财政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向其所属各类参预改革的公立医院,投入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材培养等项目,所投入的各项津贴资金,按实际拨付给医院的金额,年内时点数。

3、政府核定的药品实际价差:是指医院因取销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实际收入,按照政府、财政等部门核定的数据填报,该数据作为政府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财政补偿的依据。

4、县级财政补偿占药品实际价差的比例:是指医院取销药品加成后,根据政府核定的药品实际价差 (因取销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实际收入),测算的本级财政补偿金额所占药品实际价差的比例。

原则上补偿要达到 10%以上。

5、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占药品实际价差的比例:是指医院取销药品加成后,根据政府核定的药品实际价差,测算的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所获得的增收部份金额,所占药品实际价差的比例。

原则上调整价格补偿要达到取销药品加成的 80%。

6、县域内就诊率:按照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约束激励,建立转诊通道,构建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实现小病就医在基层、大病就医不出县。

县域内就诊率达到 90%。

(二)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落实监测表》1、改革启动(津贴)资金到位:医院收到各级财政每年度拨付改革资金情况,城市公立医院拨付项目为改革津贴资金。

县级公立医院拨付项目为中央和省级改革启动资金。

医疗质量控制检查内容及质控指标

医疗质量控制检查内容及质控指标

备注:每一项检查内容后的数字代表《2011综合医院评审细则对应的检查项目》第一节基础及环节医疗质量(公共部分)一、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科室建立质控体系:持续改进,院、科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分析、整改,体现持续改进,手术科室需要定期分析手术质量,有记录。

(组织体系中需注明医疗小组责任)—-—————————-4。

1.1。

32、有医疗关键环节(如危急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重点部门(急诊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导管室、重症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等)医疗质量管理标准与措施——--—--—4。

2.1。

23、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3项目核心制度(其中疑难病例讨论体现多学科综合诊疗)---—-——4。

2.2.1;4。

2。

2。

24、有完善的各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培训记录及及时更新记录.——-—4。

2.2。

35、医疗风险管理(目的是防范不良事件发生)—--—--—--预案、培训、八大防范措施,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加分项)—--——-—4.2。

4。

3(针对科室)6、患者安全目标:危急值、妥善处理不良事件,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持续改进管理(未完成者建议绑定职能部门和当事科室进行处理)———--—3.6。

1;3.9.3.1二、住院质量管理1、入院评估、住院期间评估、出院评估—-—-——-4。

5.1.12、开具检查有依据、检查有分析、有后续处理—-—————4.5.2。

23、科室医疗小组负责本组诊疗计划的实施及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诊疗方案由医疗组长审核--——-———4.5.3。

2,4。

5.3。

14、随访制度落实情况。

——-—————4。

5.6.1;4。

5。

6。

25、统计、分析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4.5.7。

46、对住院超过30天患者的住院管理有分析、持续改进.查看《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管理登记表》—-———--—4。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和监控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制定和使用合适的指标,可以匡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介绍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分类以及常见的指标示例。

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一种用于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定量或者定性指标。

它可以通过采集和分析医疗数据来评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绩效,并提供改进医疗质量的依据。

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分类1. 结构指标:衡量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人员和资源情况。

例如,医院床位数、医生和护士的人员配备比例等。

2. 过程指标:衡量医疗服务的执行过程和流程。

例如,手术中的术前准备、手术操作规范等。

3. 结果指标:衡量医疗服务的结果和效果。

例如,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

三、常见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示例1. 门诊等候时间:衡量患者在门诊就诊时的等候时间。

合理的等候时间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2. 住院感染率:衡量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风险。

低感染率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3. 手术并发症率:衡量手术患者在手术中或者手术后浮现并发症的风险。

低并发症率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4. 医疗错误率:衡量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诊断、治疗和药物使用等方面发生错误的频率。

低错误率可以提高医疗安全性。

5. 术后再入院率:衡量手术患者在手术后一段时间内再次入院的比例。

低再入院率可以反映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情况。

6. 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意见。

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以匡助医疗机构改进服务质量。

四、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应用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可以应用于医疗机构的内部质量管理和外部评估。

在内部质量管理中,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指标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在外部评估中,指标可以作为医疗机构评级、医疗保险支付和患者选择医院的参考依据。

总结: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和监控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剖析最全最实用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剖析最全最实用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剖析最全最实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是评估医院经营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它旨在通过量化指标和评价方法评估医院各项业务运行情况,并对医院的工作性质、目标和职责进行合理评估和督导。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对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全面剖析。

一、医疗业务指标医疗业务指标是评估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其中包括下级医院转诊比例、门诊、急诊、住院人次、病床周转次数、门诊、急诊、住院患者满意度等。

这些指标能够客观地反映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二、财务管理指标财务管理指标主要是对医院财务运营状况进行评价,包括营业收入、平均收费水平、医药费占比、卫生材料费占比、用工成本占比、利润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医院的盈利状况和财务运营的效率,并提供财务决策的依据。

三、人力资源管理指标人力资源管理指标是评估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

包括医务人员编制数和分布、全职医生人均诊疗人次、员工流失率、员工满意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医院的人员配置情况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

四、设施设备管理指标设施设备管理指标是评估医院设施设备运行状态和管理水平的指标。

包括设施设备投入水平、设备完好率、设备使用率、设备维修响应时间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医院设施设备的配备情况和运行效率,进而评估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承载能力。

五、信息化建设指标信息化建设指标是评估医院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应用效果的重要指标。

包括电子病历覆盖率、住院费用电子化比例、远程医疗服务开展情况等。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医院信息化发展水平,以及信息化对医疗服务提供的促进作用。

以上五个方面的指标是评估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的重要指标,对于指导医院管理和提升医院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些指标的定期监测和评估,可以帮助医院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医院整改报告(5篇)

医院整改报告(5篇)

医院整改报告(5篇)医院整改报告(精选5篇)医院整改报告篇1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完善我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控和公开机制,按照《关于印发朝阳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重点指标监测和发布实施方案的通知》(朝卫发[]155号)要求,现将我县公立医院_年相关医疗费用控制重点监测指标予以公布。

一、重点监测指标解释此次发布的相关医疗费用控制重点监测指标共涵盖10个指标,分别是: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及增幅、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及增幅、住院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人数住院率、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不含中药饮片)和平均住院日。

其中,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指标用于反映本地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总体增长情况;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及增幅和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及增幅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住院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和人数住院率两项指标用于反映医院合理诊疗情况;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用于反映医院卫生材料消耗程度和管理水平;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用于反映医院药品费用水平和收入结构;平均住院日用于反映医院对住院患者的服务效率。

二、数据基本情况2021全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17.39% ,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334.92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

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为11166.16元,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略有增长。

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为43.66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明显。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不含中药饮片)为37.22%,平均住院日为9.22天,均较去年略有上升。

三、重点监测指标分析根据上述数据分析,一是我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幅明显,超出我县确定的医疗费用控制目标。

二是药占比和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略有上升。

三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是在合理诊疗以及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方面还需改善。

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

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

附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二、指标说明(一)区域医疗费用增长即区域医疗机构医疗总收入增幅=[(区域内医疗机构本年度住院收入+本年度门诊收入)-(区域内医疗机构上年度住院收入+上年度门诊收入)]/(区域内医疗机构上年度住院收入+上年度门诊收入)×100%,用于反映区域医疗费用年度总体增长情况。

(二)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三)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住院收入/出院人数,用于反映医院住院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四)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100%,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

(五)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100%,用于反映医院住院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

(六)10种典型单病种例均费用,各省(区、市)选择10种常见多发疾病,并对各医院各病种收治病例的平均医药费用进行统计,用于反映各医院相同或类似病种平均诊治费用的差异。

(七)参保患者个人支出比例=参保患者个人支付医疗费用/参保患者就医医疗费用×100%,用于反映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水平。

(八)医保目录外费用比例=参保患者就医医保报销目录外医疗费用/参保患者就医医疗费用×100%,用于反映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及医院诊疗和用药合理性。

(九)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比=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本医院诊疗人次,普通门诊是指副高职称以下医师提供的门诊服务,反映病人就医流向。

(十)住院的人次人头比=期内住院人次/期内住院人头数,用于反映在使用均次指标评价情况下,医院分解住院情况。

(十一)手术类型构成比=N类手术台数/手术总台数(N=Ⅰ,Ⅱ,Ⅲ,Ⅳ),用于评价医院住院患者的手术疑难程度,便于对不同医院人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的差异化考核。

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是衡量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包括指标名称、定义、计算方法、参考标准以及实施步骤等内容。

一、指标名称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二、定义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是用于评估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的量化指标。

它可以匡助医疗机构监测和改进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确保医疗安全。

三、计算方法1. 采集数据:医疗机构需要采集与指标相关的数据,包括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如手术时间、药物使用情况、患者满意度调查等。

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指标的数值。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质量控制图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3. 指标计算:根据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计算指标的数值。

不同指标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结果评估:将计算得到的指标数值与参考标准进行比较,评估医疗机构的质量水平。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改进措施。

四、参考标准1. 国家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医疗机构需要遵守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

例如,医疗机构需要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规要求。

2. 行业标准:根据医疗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

例如,医疗机构可以参考《医疗机构质量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

五、实施步骤1. 制定指标体系:医疗机构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制定适合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应包括关键绩效指标和质量控制指标等。

2. 数据采集: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采集与指标相关的数据。

3.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和异常情况。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质量控制图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4. 指标计算:根据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计算指标的数值。

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等工具进行计算。

5. 结果评估:将计算得到的指标数值与参考标准进行比较,评估医疗机构的质量水平。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改进措施。

6.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卫生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务)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5年10月27日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随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整体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拓展,医院次均费用上涨幅度得到一定控制。

但总体上看,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部分xx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总量增幅较快,药品收入占比较大,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医用耗材的收入占比增加较快,不合理就医等导致的医疗服务总量增加较快等。

为有效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增强改革综合成效,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将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和任务,统筹谋划,综合xx,强化规范医疗、完善医保、改革医药等政策联动,推动实现医疗费用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医保基金运行和群众承受能力相协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控制医疗费用总量增长速度,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占比,优化公立医院收支结构,实现良性运行。

坚持内外兼治、强化监管,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建立健全医疗费用监控和公开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规范和引导医疗服务行为。

坚持系统治理、防治结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逐步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强疾病防控和健康管理,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运行效率。

坚持立足实际、分层分类,从区域和医疗机构两个层面强化费用调控,根据不同地区医疗费用水平和增长幅度以及医院的功能定位,分类确定控费要求并进行动态调整。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解读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三)治疗质量1.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3.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7.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第二节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一、解读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患者安全)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

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

附件1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一、主要监测指标二、指标说明(一)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二)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住院收入/出院人数,用于反映医院住院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三)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100%,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

(四)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100%,用于反映医院住院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

(五)10种典型单病种例均费用,并对各医院各病种收治病例的平均医药费用进行统计,用于反映各医院相同或类似病种平均诊治费用的差异。

10种典型单病种包括:阑尾切除术(不含腹腔镜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不含乳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不含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不含腹腔镜下)、剖宫产术、单胎顺产、50岁以下肺炎(不含儿科)、肺炎(儿科)。

(六)参保患者个人支出比例=参保患者个人支付医疗费用/参保患者就医医疗费用×100%,用于反映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水平。

(七)医保目录外费用比例=参保患者就医医保报销目录外医疗费用/参保患者就医医疗费用×100%,用于反映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及医院诊疗和用药合理性。

(八)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比=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本医院诊疗人次,普通门诊是指副高职称以下医师提供的门诊服务,反映病人就医流向。

(九)住院的人次人头比=期内住院人次/期内住院人头数,用于反映在使用均次指标评价情况下,医院分解住院情况。

(十)手术类型构成比=N类手术台数/手术总台数(N=Ⅰ,Ⅱ,Ⅲ,Ⅳ),用于评价医院住院患者的手术疑难程度,便于对不同医院人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的差异化考核。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最新)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最新)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最新)一、引言医疗质量控制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的多样化,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详细介绍最新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涵盖多个方面,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全面、系统的质量控制参考。

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与重要性1. 定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指用于评估和监测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系列标准和参数。

这些指标通过对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量化分析,帮助医疗机构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2. 重要性保障患者安全:通过监控关键指标,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安全。

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持续改进,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促进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医疗机构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增强社会公信力:公开透明的质量控制指标有助于增强社会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提升医疗机构的社会形象。

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1. 结构指标1.1 医疗资源配置床位数与医生比例:反映医院床位数与医生数量的匹配情况,合理比例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设备配备率:评估医院关键医疗设备的配备情况,如CT、MRI等大型设备的覆盖率。

专科设置情况:评估医院专科设置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1.2 人员素质医护人员学历结构:反映医护人员整体学历水平,高学历比例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职称结构:评估医护人员职称分布情况,高级职称比例越高,医疗服务水平通常越高。

继续教育参与率:反映医护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持续学习有助于提升专业技能。

2. 过程指标2.1 诊疗规范诊断符合率:评估初诊与确诊的一致性,反映诊断的准确性。

治疗规范率:评估治疗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指南和规范,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手术指征符合率:评估手术指征的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2.2 感染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反映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低发生率表明感染控制措施有效。

医院运行基本数据和医疗质量安全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数据和医疗质量安全监测指标
疗质量和安全
. 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 4
(三)指标体系分类
1、医院运行基本统计用数据(表1-表7)
(1)资源配置 (2)工作量与工作效率 (3)治疗质量 (4)费用指标 (5)资产运营 (6)科研项目与成果 (7)重点学科数量、教材编写与人才培养
. 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 5
2、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表8-表20)
2、《标准》中有“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已在表4中收集, 表19中不再收集该指标
. 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 33
(五)医院感染监控指标
1、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 2、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3、血管导管所致血行感染
• 这三个指标在ICU质量管理指标中已经出现过 • 但两处的统计口径不同
1、人力指标(表1)
(1)均指医院正式员工(包括在编和非在编人员,但不包括外包 服务人员),不包括退休返聘人员
(2)医师、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均不包括已经彻底转岗从事行政 等其他工作的人数
(3)病理科等的医师均统计为医师,而非医技人员 2、床位指标(表1)
(1)实际开放床位数指核定床位 + 固定加床
. 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 13
. 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 23
指标采集方法
1、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 通过病史首页数据库(通过EXCEL、SPSS或其他软件都 可以一次性得到)
2、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 再手术例数 通过病史首页数据库(前提:每次手术在首页数据上都 有记录;否则可能需要翻阅病史) 根据平时工作积累的“二进宫”的数据
(1)住院患者医疗质量指标 (2)单病种质量指标 (3)急诊与重症医学(ICU)质量管理指标 (4)合理使用抗菌药质量管理指标 (5)医院感染监控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
指标及说明
一、主要监测指标
二、指标说明
(一)区域医疗费用增长即区域医疗机构医疗总收入增幅=[(区域内医疗机构本年度住院收入+本年度门诊收入)-(区域内医疗机构上年度住院收入+上年度门诊收入)]/(区域内医疗机构上年度住院收入+上年度门诊收入)×100%,用于反映区域医疗费用年度总体增长情况。

(二)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三)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住院收入/出院人数,用于反映医院住院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四)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
病人次均医药费用×100%,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

(五)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100%,用于反映医院住院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

(六)10种典型单病种例均费用,各省(区、市)选择10种常见多发疾病,并对各医院各病种收治病例的平均医药费用进行统计,用于反映各医院相同或类似病种平均诊治费用的差异。

(七)参保患者个人支出比例=参保患者个人支付医疗费用/参保患者就医医疗费用×100%,用于反映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水平。

(八)医保目录外费用比例=参保患者就医医保报销目录外医疗费用/参保患者就医医疗费用×100%,用于反映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及医院诊疗和用药合理性。

(九)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比=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本医院诊疗人次,普通门诊是指副高职称以下医师提供的门诊服务,反映病人就医流向。

(十)住院的人次人头比=期内住院人次/期内住院人头数,用于反映在使用均次指标评价情况下,医院分解住院情况。

(十一)手术类型构成比=N类手术台数/手术总台数(N=Ⅰ,Ⅱ,Ⅲ,Ⅳ),用于评价医院住院患者的手术疑难程度,便于对不同医院人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的差异化考核。

(十二)门诊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医院门诊收入/医疗收入×100%,用于反映医院合理诊疗情况。

(十三)住院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医院住院收入/医疗收入×100%,用于反映医院合理诊疗情况。

(十四)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医院药品收入/医疗收入×100%,不含中药饮片,用于反映医院药品费用水平和收入结构。

(十五)检查和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医院检查收入+化验收入)/医疗收入×100%,用于反映医院收入结构。

(十六)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医院卫生材料收入/医疗收入×100%,用于反映医院收入结构。

(十七)挂号、诊察、床位、治疗、手术和护理收入总和占医疗收入比重=(医院挂号收入+诊察收入+床位收入+
治疗收入+手术收入+护理收入)/医疗收入×100%,用于反映医院收入结构。

(十八)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卫生材料支出/医疗收入)×100,用于反映医院卫生材料消耗程度和管理水平。

(十九)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用于反映医院对住院患者的服务效率。

(二十)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业务支出×100%,用于反映医院管理效率和管理成本控制情况。

(二十一)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用于反映医院的资产中借债筹资的比重和债务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