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教程文件
医院监测指标收集说明
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相关释义
备注
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公式1: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说明:
分子:某一统计周期内所有住院患者和急诊观察室患者发生跌倒病例总人次数(包括跌倒造成或未造成伤害)。纳入标准:所有的住院病人、急诊观察室的病人发生的跌倒(同一患者每次跌倒都计1例)。
分母:该统计周期内所有住院患者和急诊观察室患者住院的人日数。
(2)噎食窒息抢救成功:
0级:没有任何后果,不需要治疗;
1级:患者发生噎食窒息性为,抢救成功,不留后遗症;
2级:患者发生噎食窒息性为,抢救成功,留有后遗症;
噎食窒息抢救不成功:
3级:患者发生噎食窒息性为,抢救不成功,导致患者死亡。
(3)住院患者:包括所有住院患者和急诊观察室患者。
噎食窒息是护理质量的核心指标,通过对住院患者噎食窒息发生率的监测,获得噎食窒息发生的频率、抢救成功的例次等信息,通过根本原因分析,识别噎食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噎食窒息不良事件的发生,藉此提高住院患者的安全性。
解释:该公式用于计算某时间段医疗机构院内压疮发生率,能较为客观地反映院内压疮发生情况和压疮管理质量,使用简单,可操作性强,国内外普遍使用。
统计周期:每季度。
1.压疮发生率:是指某一时间段内某人群中新发生压疮患者的人数与该人群总数的百分比。新发生压疮是指该统计周期内新发生的压疮,不包括之前已发生的或已存在的压疮。
统计周期:每季度。
公式2:住院患者跌倒伤害率
说明:“跌倒伤害例数”是指“跌倒伤害”分级“轻度、中度、重度、死亡”的例数。
公式3:重复跌倒发生率
1.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例数(包
医院整改报告
医院整改报告医院整改报告范文1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完善我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控和公开机制,按照《关于印发朝阳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重点指标监测和发布实施方案的通知》(朝卫发[]155号)要求,现将我县公立医院x年相关医疗费用控制重点监测指标予以公布。
一、重点监测指标解释此次发布的相关医疗费用控制重点监测指标共涵盖10个指标,分别是: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及增幅、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及增幅、住院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人数住院率、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不含中药饮片)和平均住院日。
其中,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指标用于反映本地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总体增长情况;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及增幅和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及增幅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住院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和人数住院率两项指标用于反映医院合理诊疗情况;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用于反映医院卫生材料消耗程度和管理水平;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用于反映医院药品费用水平和收入结构;平均住院日用于反映医院对住院患者的服务效率。
二、数据基本情况20xx全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17.39%,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334.92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
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为11166.16元,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略有增长。
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为43.66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明显。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不含中药饮片)为37.22%,平均住院日为9.22天,均较去年略有上升。
三、重点监测指标分析根据上述数据分析,一是我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幅明显,超出我县确定的医疗费用控制目标。
二是药占比和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略有上升。
三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是在合理诊疗以及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方面还需改善。
医院整改报告范文2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控和公开机制,按照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委《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卫体改发〔20xx〕89号)和省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医疗费用重点指标监测和发布制度的通知》(辽卫发〔〕13号)要求,现将我市公立医院x年上半年相关医疗费用控制重点监测指标予以公布。
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 人社部发【2012】70号
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时间:2013-01-07 09:32:43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人社部发〔2012〕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卫生厅(局):当前,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按照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关于充分发挥全民基本医保基础性作用、重点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的要求,应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全面施行,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以下简称“总额控制”)。
为指导各地做好此项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一、任务目标以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结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加强总额控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门诊统筹的开展探索按人头付费,结合住院、门诊大病的保障探索按病种付费”的改革方向,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所有统筹地区范围内开展总额控制工作。
结合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合理确定统筹地区总额控制目标,并根据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功能划分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要求,将总额控制目标细化分解到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
逐步建立以保证质量、控制成本、规范诊疗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评价与监管体系,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升基本医疗保险保障绩效,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权益,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对公立医院改革等工作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二、基本原则一是保障基本。
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二是科学合理。
总额控制目标要以定点医疗机构历史费用数据和医疗保险基金预算为基础,考虑医疗成本上涨以及基金和医疗服务变动等情况,科学测算,合理确定。
三是公开透明。
总额控制管理程序要公开透明,总额控制管理情况要定期向社会通报。
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
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人社部发[2012]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卫生厅(局):当前,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按照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关于充分发挥全民基本医保基础性作用、重点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的要求,应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全面施行,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以下简称“总额控制”)。
为指导各地做好此项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一、任务目标以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结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加强总额控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门诊统筹的开展探索按人头付费,结合住院、门诊大病的保障探索按病种付费”的改革方向,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所有统筹地区范围内开展总额控制工作。
结合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合理确定统筹地区总额控制目标,并根据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功能划分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要求,将总额控制目标细化分解到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
逐步建立以保证质量、控制成本、规范诊疗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评价与监管体系,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升基本医疗保险保障绩效,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权益,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对公立医院改革等工作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二、基本原则一是保障基本。
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二是科学合理。
总额控制目标要以定点医疗机构历史费用数据和医疗保险基金预算为基础,考虑医疗成本上涨以及基金和医疗服务变动等情况,科学测算,合理确定。
三是公开透明。
总额控制管理程序要公开透明,总额控制管理情况要定期向社会通报。
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协商机制,发挥医务人员以及行业学(协)会等参与管理的作用。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它能够评估医疗机构的绩效和患者满意度,帮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与权益。
以下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文本:一、引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医疗服务质量的量化指标体系,旨在提高医疗机构的绩效和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分类和应用,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二、定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通过收集、分析和比较医疗数据来评估医疗服务质量的指标体系。
它可以包括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用于衡量医疗机构的绩效和患者满意度。
三、分类1. 结构指标:结构指标是评估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人员配置的指标,如医院床位数、医生人数、设备设施等。
通过结构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医疗机构的资源情况和能力水平。
2. 过程指标:过程指标是评估医疗服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指标,如手术成功率、药物使用合理性、患者等待时间等。
通过过程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结果指标:结果指标是评估医疗服务结果的指标,如患者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
通过结果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医疗服务的效果和患者的治疗结果。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具体应用包括:1. 监测与评估:通过收集和分析医疗数据,监测医疗质量的变化趋势,评估医疗机构的绩效和患者满意度。
2. 比较与对标:将医疗机构的指标数据与同行机构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和改进的空间,实现对标管理。
3.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指标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
4. 客观评价:通过指标评估结果,客观评价医疗机构的绩效和患者满意度,为患者选择医疗机构提供参考依据。
五、设计与实施1. 设计指标体系: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和需求,设计适合的指标体系,包括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
2. 收集数据:建立数据收集系统,收集相关的医疗数据,如患者病历、手术记录、药物使用记录等。
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卫生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务)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5年10月27日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随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整体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拓展,医院次均费用上涨幅度得到一定控制。
但总体上看,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部分xx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总量增幅较快,药品收入占比较大,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医用耗材的收入占比增加较快,不合理就医等导致的医疗服务总量增加较快等。
为有效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增强改革综合成效,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将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和任务,统筹谋划,综合xx,强化规范医疗、完善医保、改革医药等政策联动,推动实现医疗费用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医保基金运行和群众承受能力相协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控制医疗费用总量增长速度,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占比,优化公立医院收支结构,实现良性运行。
坚持内外兼治、强化监管,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建立健全医疗费用监控和公开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规范和引导医疗服务行为。
坚持系统治理、防治结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逐步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强疾病防控和健康管理,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运行效率。
坚持立足实际、分层分类,从区域和医疗机构两个层面强化费用调控,根据不同地区医疗费用水平和增长幅度以及医院的功能定位,分类确定控费要求并进行动态调整。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医疗机构评估和改进其提供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介绍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分类、应用以及相关数据分析方法。
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用于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定量指标或指标体系。
它可以从多个维度评估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时性、人性化和经济性等方面,帮助医疗机构全面了解其服务质量状况。
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分类根据评估的维度和内容,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可以分为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
1. 结构指标:结构指标主要评估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人员配置、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医院床位数、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医疗设备的齐全程度等。
2. 过程指标:过程指标关注医疗服务的执行过程,评估医疗机构是否按照规范和标准提供服务。
例如,手术操作的合规率、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等。
3. 结果指标:结果指标反映医疗服务的效果和患者的健康状况。
例如,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等。
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应用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可以应用于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和外部评估。
1. 内部管理: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制定和监测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改进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例如,通过监测手术并发症的指标,医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手术质量。
2. 外部评估: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也被用于医疗机构的外部评估和监管。
例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评估医疗机构的指标数据,对医疗机构进行排名或评级,以便患者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
四、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数据分析方法为了准确评估医疗质量,医疗机构需要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1. 描述性分析:医疗机构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这些统计量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了解指标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异程度。
2. 比较分析:医疗机构可以将自身的指标数据与同类医疗机构或行业标准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分析,医疗机构可以了解自身在某个指标上的优势和劣势,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医改进展监测指标解释及说明医改监测
医改进展监测指标解释及说明医改监测医改进展监测指标解释及说明|医改监测医改进展监测指标解释及说明一、指标解释1.1.1(年末参加新农合人数):指根据本地新农合实施方案,到本年度新农合筹资截止时,已缴纳参加新农合资金的人口数。
年末参加新农合人数1.2.1(各级财政对新农合补助标准):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每年对每个参合农民的补助基金标准。
国家规定,2021年各级财政补助标准不得低于80元(中央40元、地方政府40元)。
1.2.2(新农合个人缴费标准):农民参加新农合个人每年所需缴纳的费用。
包括农民个人自付金额、由民政等相关部门代救助对象缴纳以及由乡镇或村集体代农民缴纳的应由个人缴纳的资金等。
国家规定,2021年个人缴费标准不得低于20元。
1.2.3 (新农合补偿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 ):新农合每年对每位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补偿的最高限额。
新农合补偿封顶线一般应=人均农民纯收入×6倍。
1.2.4(是否将门诊费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 :门诊医药费用是否能得到新农合补偿,包含门诊统筹与家庭帐户。
1.3.1(是否建立新农合风险基金制度) :新农合基金制度包括新农合基金财务制度、新农合基金会计制度、双印鉴制度等。
1.4.1(是否允许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 :参合农民在本统筹地区(县内)任何定点医疗机构不需要转诊就可以住院治疗。
1.4.2 (是否实现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县外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参合农民在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出院后在住院的定点医疗机构能直接获得新农合补偿款,医院垫付的补偿款由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及时回付。
1.4.4 (是否建立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的统一服务平台) :五保户等经济困难参合农民住院,出院后在住院的定点医疗机构获得新农合补偿的同时也按医疗救助政策获得农村医疗救助的补偿。
2.2.1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 》药品品种数):卫生部颁布的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 》品种数为307种。
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
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控制是指为了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益、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患者医疗负担,通过监测一系列指标来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下面将介绍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控制的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
1.门诊费用门诊费用是指患者在医院门诊服务中所花费的费用,包括挂号费、诊疗费、检验费、检查费、治疗费等。
监测门诊费用可以了解患者门诊负担情况,制定合理的费用标准,并开展相关的费用控制活动。
2.住院费用住院费用是指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的各项费用,包括床位费、治疗费、检验费、手术费、药品费等。
监测住院费用可以发现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严格控制用药成本、合理开展手术等。
3.药品费用药品费用是指患者在医院就诊中所购买药品所花费的费用。
药品费用占据了患者医疗费用的重要部分,因此对药品费用进行监测能够发现用药成本过高或药品使用不合理的情况,进而采取措施控制药品费用的增长。
4.耗材费用耗材费用是指患者在医院就诊中所使用的医疗耗材的费用,包括手术器械、敷料、注射器等。
耗材费用的监测可以了解耗材的使用情况及成本,采取合理的使用和采购措施来降低耗材费用。
5.仪器设备费用仪器设备费用是指医院购置和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所花费的费用,包括检查设备、手术设备、诊疗设备等。
仪器设备费用的监测可以了解设备的使用率和成本,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费用控制,如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进行合理维护等。
6.人力成本人力成本是指医疗机构在医护人员工资、培训费用等方面的花费。
医护人员是医疗机构运行的关键,因此人力成本的监测可以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成本,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人力成本的增长。
7.诊疗质量指标诊疗质量指标是指评价医疗机构诊疗质量的一系列指标,如手术成功率、感染率、术后复发率等。
通过监测诊疗质量指标可以了解医疗机构的诊疗质量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诊疗质量,从而降低医疗费用的增长。
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控制的监测指标多为费用相关指标和质量相关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医疗机构能够全面了解自身的费用情况和诊疗质量,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医疗费用的增长,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
附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一、主要监测指标二、指标说明(一)区域医疗费用增长即区域医疗机构医疗总收入增幅=[(区域内医疗机构本年度住院收入+本年度门诊收入)-(区域内医疗机构上年度住院收入+上年度门诊收入)]/(区域内医疗机构上年度住院收入+上年度门诊收入)×100%,用于反映区域医疗费用年度总体增长情况。
(二)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三)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住院收入/出院人数,用于反映医院住院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四)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100%,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
(五)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100%,用于反映医院住院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
(六)10种典型单病种例均费用,各省(区、市)选择10种常见多发疾病,并对各医院各病种收治病例的平均医药费用进行统计,用于反映各医院相同或类似病种平均诊治费用的差异。
(七)参保患者个人支出比例=参保患者个人支付医疗费用/参保患者就医医疗费用×100%,用于反映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水平。
(八)医保目录外费用比例=参保患者就医医保报销目录外医疗费用/参保患者就医医疗费用×100%,用于反映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及医院诊疗和用药合理性。
(九)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比=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本医院诊疗人次,普通门诊是指副高职称以下医师提供的门诊服务,反映病人就医流向。
(十)住院的人次人头比=期内住院人次/期内住院人头数,用于反映在使用均次指标评价情况下,医院分解住院情况。
(十一)手术类型构成比=N类手术台数/手术总台数(N=Ⅰ,Ⅱ,Ⅲ,Ⅳ),用于评价医院住院患者的手术疑难程度,便于对不同医院人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的差异化考核。
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
附件1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一、主要监测指标二、指标说明(一)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二)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住院收入/出院人数,用于反映医院住院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三)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100%,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
(四)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100%,用于反映医院住院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
(五)10种典型单病种例均费用,并对各医院各病种收治病例的平均医药费用进行统计,用于反映各医院相同或类似病种平均诊治费用的差异。
10种典型单病种包括:阑尾切除术(不含腹腔镜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不含乳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不含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不含腹腔镜下)、剖宫产术、单胎顺产、50岁以下肺炎(不含儿科)、肺炎(儿科)。
(六)参保患者个人支出比例=参保患者个人支付医疗费用/参保患者就医医疗费用×100%,用于反映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水平。
(七)医保目录外费用比例=参保患者就医医保报销目录外医疗费用/参保患者就医医疗费用×100%,用于反映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及医院诊疗和用药合理性。
(八)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比=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本医院诊疗人次,普通门诊是指副高职称以下医师提供的门诊服务,反映病人就医流向。
(九)住院的人次人头比=期内住院人次/期内住院人头数,用于反映在使用均次指标评价情况下,医院分解住院情况。
(十)手术类型构成比=N类手术台数/手术总台数(N=Ⅰ,Ⅱ,Ⅲ,Ⅳ),用于评价医院住院患者的手术疑难程度,便于对不同医院人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的差异化考核。
医疗质量控制检查内容及质控指标
备注:每一项检查内容后的数字代表《2011综合医院评审细则对应的检查项目》第一节基础及环节医疗质量(公共部分)一、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科室建立质控体系:持续改进,院、科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分析、整改,体现持续改进,手术科室需要定期分析手术质量,有记录。
(组织体系中需注明医疗小组责任)—-—————————-4。
1.1。
32、有医疗关键环节(如危急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重点部门(急诊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导管室、重症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等)医疗质量管理标准与措施——--—--—4。
2.1。
23、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3项目核心制度(其中疑难病例讨论体现多学科综合诊疗)---—-——4。
2.2.1;4。
2。
2。
24、有完善的各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培训记录及及时更新记录.——-—4。
2.2。
35、医疗风险管理(目的是防范不良事件发生)—--—--—--预案、培训、八大防范措施,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加分项)—--——-—4.2。
4。
3(针对科室)6、患者安全目标:危急值、妥善处理不良事件,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持续改进管理(未完成者建议绑定职能部门和当事科室进行处理)———--—3.6。
1;3.9.3.1二、住院质量管理1、入院评估、住院期间评估、出院评估—-—-——-4。
5.1.12、开具检查有依据、检查有分析、有后续处理—-—————4.5.2。
23、科室医疗小组负责本组诊疗计划的实施及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诊疗方案由医疗组长审核--——-———4.5.3。
2,4。
5.3。
14、随访制度落实情况。
——-—————4。
5.6.1;4。
5。
6。
25、统计、分析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4.5.7。
46、对住院超过30天患者的住院管理有分析、持续改进.查看《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管理登记表》—-———--—4。
国家医疗服务价格中医项目操作指南最新
国家医疗服务价格中医项目操作指南最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Certainly! Here's a structured Chinese demonstration article based on the topic "National Guidelines for Ope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Medical Service Pricing":国家医疗服务价格中医项目操作指南最新。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最新)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最新)一、引言医疗质量控制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的多样化,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详细介绍最新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涵盖多个方面,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全面、系统的质量控制参考。
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与重要性1. 定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指用于评估和监测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系列标准和参数。
这些指标通过对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量化分析,帮助医疗机构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2. 重要性保障患者安全:通过监控关键指标,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安全。
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持续改进,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促进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医疗机构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增强社会公信力:公开透明的质量控制指标有助于增强社会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提升医疗机构的社会形象。
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1. 结构指标1.1 医疗资源配置床位数与医生比例:反映医院床位数与医生数量的匹配情况,合理比例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设备配备率:评估医院关键医疗设备的配备情况,如CT、MRI等大型设备的覆盖率。
专科设置情况:评估医院专科设置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1.2 人员素质医护人员学历结构:反映医护人员整体学历水平,高学历比例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职称结构:评估医护人员职称分布情况,高级职称比例越高,医疗服务水平通常越高。
继续教育参与率:反映医护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持续学习有助于提升专业技能。
2. 过程指标2.1 诊疗规范诊断符合率:评估初诊与确诊的一致性,反映诊断的准确性。
治疗规范率:评估治疗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指南和规范,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手术指征符合率:评估手术指征的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2.2 感染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反映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低发生率表明感染控制措施有效。
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一、引言医疗质量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科学、规范地进行,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以及其中涉及的内容和数据。
二、标准格式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指标名称:指标名称应准确、简洁地描述该指标的内容和目标。
2. 指标定义:对该指标的含义和范围进行详细解释,确保各方对该指标的理解一致。
3. 目标值:明确该指标的目标值,即期望达到的数值或范围。
4. 数据来源:指明该指标所需的数据来源,如医疗记录、患者调查等。
5. 数据收集方法:详细描述该指标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时间、数据采集工具和数据采集人员等。
6. 数据分析与解释:对该指标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包括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结果的解读。
7. 监测频率:规定该指标的监测频率,即多久进行一次数据收集和分析。
8. 责任部门:指明负责该指标监测和管理的部门或人员,确保责任的明确和分工的清晰。
9. 行动计划:根据该指标的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包括改进措施和时间节点等。
10. 评估与反馈:对该指标的改进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行动计划和监测方法。
三、示例下面以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中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例,展示其标准格式。
1. 指标名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 指标定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手术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比例。
3. 目标值: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2%以内。
4. 数据来源:手术记录和患者调查。
5. 数据收集方法:每月对手术记录进行审查,同时进行患者调查,由质控科人员完成。
6. 数据分析与解释:对每月收集到的手术并发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并与目标值进行比较。
解释结果时,考虑手术类型、手术医生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7. 监测频率:每月进行一次数据收集和分析。
2024年中国公立医院关键指标计划
2024年中国公立医院关键指标计划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4年中国公立医院关键指标计划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用来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工具和标准。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包括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三个方面,通过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结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结构指标是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基本设施和人员组织进行评估。
结构指标包括医院的硬件设施、专业人员的资质和配置、病案质量管理制度等。
医疗服务机构要按照规定的标准建立和维护基础设施和专业人员,确保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过程指标是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评估。
过程指标包括诊断、治疗、手术、药物使用、护理等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
通过监测和评估这些环节的实施情况,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结果指标是对医疗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指标包括疾病的治愈率、康复率、并发症发生率等。
通过对结果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医疗服务的效果和影响,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制定应该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科学性是指指标的制定应该经过合理的研究和分析,基于大量的实践和证据。
可操作性是指指标的实施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且能够得到员工的积极参与。
可衡量性是指指标的结果可以用具体的数据和指标来衡量和评估,便于比较和分析。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应用可以通过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种方式进行。
内部评估是由医疗服务机构自己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通过制定和实施自身的质量控制指标来监测和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外部评估是由独立的评估机构进行的质量评估活动,通过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结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对外发布评估结果,使患者和社会公众了解医疗服务机构的质量水平。
总之,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结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措施,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制定和应用需要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通过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门诊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附件5门诊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指标一、门诊电子病历使用率(OQI-EMR-01)定义:门诊电子病历份数与同期门诊总人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门诊电子病历使用率=门诊电子病历份数同期门诊总人次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门诊信息化建设情况。
指标二、门诊标准诊断使用率(OQI-SD-02)定义:使用标准诊断的门诊病历份数占同期门诊病历总份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门诊标准诊断使用率=使用标准诊断的门诊病历份数同期门诊病历总份数×100%说明:本指标中标准诊断是指符合《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临床版》中规范的诊断。
意义:反映门诊病历书写规范性。
指标三、门诊准时出诊率(OQI-OC-03)定义:医务人员准时出诊的门诊单元数占同期出诊门诊单元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门诊准时出诊率=医务人员准时出诊的门诊单元数同期出诊门诊单元总数×100%说明:本指标中的出诊单元是指医务人员一次出诊时所在的半个工作日。
意义:反映门诊医务人员准时出诊情况。
指标四、门诊停诊率(OQI-OC-04)定义:停诊的门诊单元数占同期计划门诊单元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门诊停诊率=停诊的门诊单元数同期计划门诊单元数×100%说明:本指标中的停诊单元是指按计划应当出诊,但开放预约号源后因各种原因未出诊,同时未安排同专业、同级别及以上医师代替出诊的单元数。
意义:反映门诊医疗资源利用和管理情况。
指标五、门诊化疗病历记录完整率(OQI-CTH-05)定义:记录完整的门诊化疗病历份数占同期门诊化疗病历总份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门诊化疗病历记录完整率=记录完整的门诊化疗病历份数同期门诊化疗病历总份数×100%说明:门诊化疗病历记录应当包括但不限于:1.化疗前TNM分期;2.化疗方案(包括化疗方案名称、药物剂量等);3.化疗反应;4.各类知情同意书;5.相关辅助检验检查结果;6.随访建议等。
意义:反映门诊化疗病历书写质量。
21个控费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
二、指标说明
(一)区域医疗费用增长即区域医疗机构医疗总收入增幅=[(区域内医疗机构本年度住院收入+本年度门诊收入)-(区域内医疗机构上年度住院收入+上年度门诊收入)]/(区域内医疗机构上年度住院收入+上年度门诊收入)×100%,用于反映区域医疗费用年度总体增长情况。
(二)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三)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住院收入/出院人数,用于反映医院住院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四)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100%,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
(五)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100%,用于反映医院住院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
(六)10种典型单病种例均费用,各省(区、市)选择10种常见多发疾病,并对各医院各病种收治病例的平均医药费用进行统计,用于反映各医院相同或类似病种平均诊治费用的差异。
(七)参保患者个人支出比例=参保患者个人支付医疗费用/参保患者就医医疗费用×100%,用于反映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水平。
(八)医保目录外费用比例=参保患者就医医保报销目录外医疗费用/参保患者就医医疗费用×100%,用于反映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及医院诊疗和用药合理性。
(九)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比=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本医院诊疗人次,普通门诊是指副高职称以下医师提供的门诊服务,反映病人就医流向。
(十)住院的人次人头比=期内住院人次/期内住院人头数,用于反映在使用均次指标评价情况下,医院分解住院情况。
(十一)手术类型构成比=N类手术台数/手术总台数(N=Ⅰ,Ⅱ,Ⅲ,Ⅳ),用于评价医院住院患者的手术疑难程度,便于对不同医院人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的差异化考核。
(十二)门诊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医院门诊收入/医疗收入×100%,用于反映医院合理诊疗情况。
(十三)住院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医院住院收入/医疗收入×100%,用于反映医院合理诊疗情况。
(十四)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医院药品收入/医疗收入×100%,不含中药饮片,用于反映医院药品费用水平和收入结构。
(十五)检查和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医院检查收入+化验收入)/医疗收入×100%,用于反映医院收入结构。
(十六)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医院卫生材料收入/医疗收入×100%,用于反映医院收入结构。
(十七)挂号、诊察、床位、治疗、手术和护理收入总和占医疗收入比重=(医院挂号收入+诊察收入+床位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护理收入)/医疗收入×100%,用于反映医院收入结构。
(十八)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卫生材料支出/医疗收入)×100,用于反映医院卫生材料消耗程度和管理水平。
(十九)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用于反映医院对住院患者的服务效率。
(二十)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业务支出×100%,用于反映医院管理效率和管理成本控制情况。
(二十一)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用于反映医院的资产中借债筹资的比重和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