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
中国历代的土地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历代的土地制度篇一:中国历代土地制度中国历代土地制度一、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
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
二、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一一井田制,实质是国王私有制,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三、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1、地主土地所有制(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土地制度,占支配地位)①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商鞅变法规定: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影响:对中国圭寸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③废除: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2、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①屯田制:西汉、东汉、曹魏、蜀、金朝、元朝、明朝、清初等实行过屯田制,屯田制的推行,安置了大批无地农民,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均田制:始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流行隋唐,且被日本借鉴、吸取,其影响深远。
后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唐玄宗时国家无地可分,均田制崩溃(这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之一)③更名田:1669年,康熙帝宣布把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耕种人所有,叫“更名田”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其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四、中国近代的土地制度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朝亩田制度》①内容:a、土地问题: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分配问题: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②特点:绝对的平均主义③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以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结晶,但这种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高考历史之古代的经济政策的演变
高考历史之古代的经济政策的演变一、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二、重农抑商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
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的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结果)特点: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作、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如何认识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农业尚处于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时期,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我国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分别是这一时期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典型代表。
四五千年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逐步被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和生活所取代,私有制、贫富和贵贱分化、阶级和国家随之产生。
我国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传说中的炎帝、黄帝、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商周井田制)(1)井田制的基本特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
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是我国古代生产关系的基础与中心。
历代统治者都不停调整土地制度以适应不停发展的生产力。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全部制。
此中封建土地全部制又包含国家土地全部制、地主土地全部制、农民土地全部制三个部分。
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在原始社会先期,因为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只有结合起来,集体劳动,才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求得生计和繁衍的时机。
集体劳动必定要求生产资料归集体全部,于是,土地便由氏族成员共同据有和使用,这即是人类最早的土地制度。
其特色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共同开发管理,共享土地利润。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跟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节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土地渐渐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共耕地,由村社成员集体耕作,收获用于祭祖、会餐等公共开销;另一部分是分给各户的“份地”,由各户自己耕作和收获。
土地开始由公有向私有过渡。
二、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井田制出现于商朝(一说夏朝),流行于西周,崩溃于春秋,取销于战国。
井田一般由九块百亩的方田构成。
当时,长、宽各百步的方田叫一“田”,一田的面积为百亩(约合今三十一点二亩),作为一“夫”,即一个劳动力耕作的土地。
因为九块方田摆在一同,恰巧是一个“井”字形,故名“井田” 。
井田名义上回国王(国家)全部,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受封者(奴隶主)能够世代享受,但不得转让和买卖,并要交必定的贡赋。
奴隶主逼迫奴隶集体耕作井田,无偿据有奴隶的劳动成就。
所以,井田制的本质不是土地国有制,而是一种名为国有,实为奴隶主贵族全部的土地制度。
春秋期间,铁器牛耕的出现,使私田的开垦愈来愈多,各诸侯国的改革(如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初税亩”等)都在客观上认可了土地私有,促使了井田制的崩溃。
到了战国,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认可土地私有,同意自由买卖。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课件全集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5)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 明清以前: 地主——佃户(部曲),有强烈的依附关 系,表现为农民义务繁多。
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 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思考: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性质、 特点并分析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井田制 (1)时间:商周时期。 (2)原因:略。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性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度,但实质上是土地私有制,即全国的土地归周王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4)内容:周王把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受封者
世和废井制代奴除(田度井5)享隶于演制都田用在战变是适制,贵国:分应是但族(开封了经商不土始制当济鞅得地于的时基变转上商基生础法让集朝础产,)。和体,,力分买耕兴分的封卖种盛封发制,,(制展是鼎并遭建水与盛向受立平之)于国残在。相西王酷井适周缴 剥田应,纳削制的瓦贡与之上解赋奴上层于。役;建春庶。两筑秋民种;, (6)与分封制的关系:
阅读思考:
材料一:佃户见田主,略如主仆礼仪。 ——《畿辅通志》
材料二:(雇工与雇主)共做共食,彼此平等相 称,素无主仆名分。
——《大清律例》卷二八 材料三:(雇工)无论有无文契年限,俱以凡人 科断。
——《大清同,并尝试理解这一变化的 意义。
4、宋代和明清时期土地兼并的表现 (1)宋代土地政策:“不抑兼并” (2)明清土地兼并的发展及影响 阅读教材左下角材料,思考这种现象有何影响? 商业资本大量用于买田置地,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 累和扩大再生产,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 发展,不利于近代经济的形成。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含义: (2)原因:租佃关系出现的原因:(1)土地兼并——主观 原因;(2)人多地少——客观原因。 (3)发展历程: (4)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拥有较多自 由,争取到长期甚至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力,生产积极性 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②促进了商品经济(充 足的劳动力)。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雇佣劳动关系) 的产生,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土地制度
4 土地制度
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商周):实行井田制:性质是土地国有制(天子所有)
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私有
瓦解:原因:生产力发展、税制改革、宗法分封制破坏
标志: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的颁布
评价:井田制是宗法制、分封制的经济基础
井田制瓦解必然导致分封制的崩溃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标志:商鞅变法
三种类型:君主私有、地主私有(为主)、小农私有
地主土地的来源:赏赐、继承、买卖(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根源: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合法化
历程:战国开始、历代延续(宋朝严重、明清加剧)
危害:影响财政收入、造成社会秩序混乱、阶级矛盾激化
措施:北魏和唐朝均田制、汉武帝和曹操屯田制
租佃制:原因:土地兼并、人多地少矛盾冲突
历程:战国开始、历代延续(宋朝普遍、明清加剧)
影响:地主与农民的人身关系日益松弛,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危害
经济:赋税收入减少 政治: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
措施: 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
土 地兼 并 概况
战国: 出现私有土地 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
径 北魏到唐初:“均田令”抑制兼并
宋代:“不抑兼并”
明清: 日益普遍
中国很多朝代都采取了抑制土地 兼并的措施,只能一时奏效,但为什 么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
明清以前: 地主——佃户(部曲) 有强烈的依附关系,表现为农民义务繁多。
明清以来:依附关系减弱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高 表现——农民生产自主权提高 生产积极性提高 农民身份更加自由
3、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 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私有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主体)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思考:你导认致为 什土 么地 情私 况有 出不 现断 ?发展后,会
土地兼并
土 地兼 并 概况
战国: 出现私有土地
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 径
古代人为什么这么热衷于买田置地呢?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 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 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 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雇佣劳动关系)1ຫໍສະໝຸດ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
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上层建筑的变化
2、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 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我国历代土地制度演变
我国古代土地制度主要有三种:1.原始社会的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2.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1)地主土地所有制(2)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王田制,屯田制,均田制(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先秦时期土地属于国有。
当时曾实行井田制度。
井田制度在商代已经出现,到西周时期得到全面推广。
因土地被划用“井”字形,故名。
井田在法律上属于王属所有。
周王按爵位高低赐封给诸侯及卿大夫相当差数的土地,受封者对于井田只有使用权而无私有权。
土地不能转让或买卖,“田里不鬻”。
井田的经营方式,是奴隶的集体劳动。
秦国在统一之后,实行爰田制,虽然承认土地私有,但保留了一定数量的休耕地,政府对土地的使用权干预较多,赋税的征收也比较繁琐。
统一之后,这种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因此,秦始皇在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即让老百姓如实上报自己的所有土地。
在此基础上,废除爰田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土地私有制。
两汉时期,土地原则上归国家所有,称作“公田”,由皇帝“假”给农民耕种。
曹魏建国后,实行屯田制。
当时的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形式:民屯是把召募来的流民和收编的黄巾军家属按军事制度编制起来,专门从事农业生产。
军屯是由军队进行的屯田,由大司农派度支校尉、度支都尉到军屯所在地管理军队屯田。
屯田的实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根据门阀政治的需要,西晋王朝实行了占田制。
国家准许个人占有的土地数量,并不是由国家授田。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实行均田制。
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
为备休耕,露田加倍授给。
露田年满七十还官;桑田可作为私田,不必还官。
露田和桑田均不得买卖,但原有桑田超过二十亩的可以买卖其超出的部分。
地主可按其拥有奴婢和耕牛的情况另外获得土地。
奴婢授田与农民相同,耕牛每只授田30亩,但仅限四牛。
地方官按官职大小授给公田,刺史15顷,县令6顷。
均田制也是唐朝前期最主要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历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土地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大致如下:
1.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公有制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土地制度。
2.奴隶制社会时期:奴隶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是奴隶主国家土地所有制。
比较
典型的是井田制,井田制起于商朝,盛于西周。
在井田制中,土地被划分成九块,每块百亩,其中八块为私田,中间一块为公田。
3.封建社会时期:
⏹秦汉时期: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名田制,汉朝沿用秦朝的土地制度。
国家授出的土地即成为私人占有,国家不再收回。
⏹北魏至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
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
⏹唐中叶以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被废止。
1.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
自由转让和买卖。
其它各国也先后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土地私有制,标志着井田制彻底崩溃,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形式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土地制度。
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3、发展历程
4、影响
5、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
5、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
明清以前: 地主——佃户(部曲) 有强烈的依附关系,表现为农民义务繁多。
明清以来:依附关系减弱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高。 表现——契约纳租方式确定,农民生产 积极性提高,雇佣关系的出现, 农民身份更加自由。 影响——促使资本主义萌芽。 租佃契约关系——没有契约的雇佣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是怎样逐渐取代井田制的? (1)春秋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有了较 大的发展,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它一方面表现为大量 “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私田”逐渐成为 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2)随着私有土地制的发展,各诸侯国为刺激生产积极 性、扩大剥削量,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如齐国的“相 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 认了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3)战国时期,以秦国商鞅变法为代表的一系列诸侯国 的变法运动,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 予全面的肯定,最终使土地私有制取代了井田制。
动动脑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 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 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 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 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如果你是统治者你 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没有根治的“灵丹 妙药”?
(3)战国时期,存在着从旧土地制度遗存下来的国有土 地所有制。形成并确立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 有制形式,如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 农土地所有制。
课后阅读与思考
租佃农民与雇工的主要不同点:一是佃户 与田主带有一定的主仆关系,而雇工与雇 主基本上是平等的;二是佃农在法律上与 地主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而雇工在 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 这种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会反 过来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人身依附 关系减轻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中国土地制度史梳理
中国土地制度史梳理1.原始社会至夏商周时期在原始社会,土地是公有制,集体部落共同使用。
随着社会的组织形式的演化,土地私有制逐渐出现,形成了领主制度。
而在夏商周时期,土地所有权已逐渐集中于统治者手中,领主制度进一步加强,农民的土地权益较弱。
2.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到来,土地秩序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各个诸侯国开始实行分封制度,土地所有权开始下放到庶民手中,形成了分封制度的土地私有制。
这个时期也见证了土地兼并的现象出现,导致了土地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农民的土地权益进一步受到损害。
3.唐宋时期在唐宋时期,土地制度得到较为完善的。
唐朝通过土地分类制度,将土地分为公田、官田、私田等不同性质的土地,实行了一定程度的土地平均制,增加了平民的土地权益。
4.元明清时期元朝时期,土地所有权进一步集中于皇帝和统治者手中。
明朝时期,明廷实行了土地,取消了分田制,实行了官府土地直接出租给农民的政策,为农民提供土地确权和流转的便利。
明朝的土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是到了清朝,土地问题再次凸显。
清朝初期,封建地主割据,土地兼并加剧,农民土地权益被严重侵犯。
然而,在清朝中后期,康乾时期,废除了世袭制,建立了承包田地的制度,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5.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土地问题成为解放后最为迫切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大规模的土地,通过土地法,将封建地主的土地进行了没收,并分配给农民,建立了农村人民公社的大规模集体化农业机构。
而在1980年代,农村经济中,中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通过承包土地的方式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村土地制度实现了从集体所有制向家庭私有制的转变。
以上是中国土地制度史的大致梳理。
每个历史阶段的土地制度都经历了不同的变革和调整,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和政治体制的演变。
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土地权益保护和土地制度的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中古土地制度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井田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特点: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原因:生产力低下。
2、商周的井田制:井田制名称的由来:“井”与“经”是同义词,乃整治、规划之意,沟途系统的整齐划一,我们把这样的土地制度形象的称为井田制。
它开始商,盛行于西周,我们主要探讨西周的井田制。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性质:土地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特点:公田:奴隶免费耕种,收获全部缴给领主;私田:农民份地,上缴收获物,实物地租。
瓦解:春秋开始瓦解,战国彻底崩溃。
井田制的瓦解应该指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均归私人,私人可以买卖转让。
所以说,井田制瓦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土地私有化的过程。
瓦解的表现:抛公寻私。
瓦解的原因:1、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提高。
这就使得一家一户的个体农耕成为可能,私有化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
(根本原因)2、税收制度的改革: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鲁国实行“初税亩”。
公私一体收税,打破公私界限,它意味着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并加速井田制的瓦解。
3、土地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
3、土地私有制(1)确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为标志。
“废井田,民得买卖”――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依军功行宅田”―――—培植军功地主、自耕农。
意义:废除井田制,法律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
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最终土地私有制确立。
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最终在我国得以形成。
(2)形式:1、君主私有土地、2、地主私有土地3、自耕农私有土地。
(其中地主私有土地占主要地位,战国时期,地主的三个来源:贵族地主军功地主,商人地主。
)(3)发展――――土地兼并(通过土地买卖的方式。
大量土地被集中的地主手里,我们叫它------土地兼并。
)4、土地兼并问题(1)不同朝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原因:宋:“田制不立”“不亦兼并”。
古代的土地制度
古代土地制度是指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在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包括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具体介绍: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在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属于全体部落成员所有,这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形式。
当时,人们生活在氏族和部落中,共同生产、共同消费。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无法生产出足够的物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必须通过集体协作来获取食物和其他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被全体部落成员共同拥有和管理。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和国家的出现。
在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土地被国家所控制,成为国有土地。
国家将土地分封给贵族和诸侯,他们则向国家效忠并交纳赋税。
这种土地制度的特点是国家对土地拥有主权,而个人则只有对土地的使用权。
在奴隶社会中,土地的占有和使用都是以阶级为基础的,奴隶和平民无法拥有土地。
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时期,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开始拥有自己的土地,成为自耕农或半自耕农。
这种土地制度的特点是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并且可以将土地出租或出售给其他人。
然而,封建社会中的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国家仍然对土地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国家通过征收赋税、徭役等方式来获取财政收入,同时也会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土地的买卖和转让。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土地私有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秦汉时期,国家推行名田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并向农民征收赋税。
然而,这种制度并没有很好地实施下去,反而导致了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的问题。
在唐宋时期,国家开始实行均田制,将无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并对土地的买卖和转让进行了限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均田制也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化成为趋势。
在明清时期,国家开始推行“一条鞭法”等税收制度,进一步限制了土地的买卖和转让。
总之,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发展过程。
历史土地制度论述题答题模板
历史土地制度论述题答题模板一、引言土地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土地制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从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到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再到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每个时期的土地制度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
本文将简要概述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分析各个时期土地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二、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在原始社会,土地实行公有制。
这时,土地属于整个部落或公社,成员共同耕种,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这种土地制度的优点是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私有制逐渐产生,土地公有制逐渐走向崩溃。
三、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商周时期,我国实行井田制。
这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实际上由统治者将全国的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为贵族所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井田制的实行,有利于国家对土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分配,但同时也加剧了土地兼并和农民的负担。
四、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井田制走向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分为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三种形式。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但同时,土地买卖成为土地获得的主要来源,土地兼并成为地主私有土地的主要来源,导致农民起义频发,社会矛盾加剧。
五、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变革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变革主要发生在战国、唐代和宋代。
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唐代以后,土地私有制逐渐演变为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合一的制度。
宋代以后,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出现了分离,出现了土地抵押权和土地租赁制度。
六、结论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迁。
从土地公有制到土地私有制,再到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分离,每个时期的土地制度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变革(中国古代中国近代世界近代)一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变革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2、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背景:随着国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在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村社结构虽然保留,但土地公有制破坏,井田制出现。
内容: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构架共有,由国王将国家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占有权。
“公田”由得到份田的村社成员集体种植,收获物全部缴纳给贵族。
3、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表现:一方面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原因:铁器和牛耕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土地私有现象日益普遍,各诸侯国为了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增强国力,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
这些改革的基本精神都是打破井田制中“公田”和“私田”的界限,一律按照土地好坏收税,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举例:齐国管仲改革中的措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都按田亩实数收税。
4、战国时期开始,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表现:商鞅变法,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这一法令正式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了全面地肯定。
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效”,铲除井田疆界,实际上破坏了井田制。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具有代表性的是均田制和屯田制。
均田制时间范围:北魏至唐代中期条件:政府能掌握、支配大量的无主荒地。
自十六国以来,连年战乱,北方人口锐减、土地荒芜,这就为北魏政府推行均田制准备了条件。
宗主都护制度严重,宗主控制了大量人口和土地,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税收,政府希望能用国有土地吸引宗主控制的佃户,成为国家的租税户。
内容:太和九年(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内容之一是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缴纳租税(租庸调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这些分配的土地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过程【知识概述】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过程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井田制(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
到春秋战国时期瓦解)。
(1)含义: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2)内容: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
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所谓公田,是指属于领主的土地;所谓私田,是指领主分给农奴的份地。
农奴必须先给领主种田,然后才种自己的小块份地。
这种份地是经常要更换和调整的,一般是三年就须“换土易居”。
换地不能超出领主领地的范围,因为农奴是被固定在领主土地之上的,“死徙无出乡”,成为严格的禁令。
因此,所谓井田制,实质上就是劳役地租制。
(3)实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际上是周王的土地私有制。
(4)瓦解:春秋战国时期。
其原因是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私田大量出现;周王室逐渐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进行赋税制度改革,促进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从战国时期确立一直沿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1)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封建制度确立。
(2)含义: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其他阶级。
(3)形式:国有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其中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
(4)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经济政治特权,大量兼并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知识延伸】1、封建国有土地所有制:均田制(1)时间: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
历史上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一)、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有集体耕种生产力低下平均分配(二)、商周时期:井田制(1)产生:井田制开始商,盛行于西周(2)特点: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性质: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4)关系: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5)瓦解:春秋开始瓦解,战国彻底崩溃。
井田制的瓦解:“公田”抛荒,“私田”私有1.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提高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西周周王室衰微2.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3.过程: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私有制开始4.产生税制改革——井田制加速瓦解国变法运动——土地私有制确立5.影响:政治——分封制崩溃经济——土地私有制确立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商鞅—土地改革“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依军功行田宅”。
(三)、税制改革: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
关于井田制的性质及经营方式,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认为井田制是一种村社土地制度,井田上的生产者主要是村社成员或自由民。
②认为西周是奴隶社会,周王封赐给各级奴隶主的井田,统称“公田”。
奴隶主将分到的井田分配给自己的奴隶集体耕种。
此外,奴隶主还鼓励奴隶开垦井田之外的荒地,称“私田”。
土地的耕种者奴隶是没有土地的。
(1)、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1.形式:①君主土地私有制②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③农民土地所有制2.土地兼并概况:战国——出现、两汉——发展、两宋——迅猛发展、明清——普遍根本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危害:①对农民而言:丧失土地,成为佃农,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普遍化;农民经济状况恶化,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危急王朝统治。
②对地主而言: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中央集权。
③对国家而言:政府的税收减少,财政状况恶化;统治不稳定。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和演变。
以下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主要发展阶段:
1. 原始社会时期:这个阶段土地属于公有制,人们在自然环境下平均分配土地资源。
2. 奴隶社会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土地集中到贵族和王室手中,成为私有财产。
奴隶负责农耕劳动,土地制度逐渐形成。
3. 封建社会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均田制”,将土地按户均分,实行个人领土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逐渐为贵族和官僚所有,出现了著名的“富国强兵”的千秋万代制。
4. 唐宋时期:唐朝时期实行赋税制,农民按照一定比例交纳税收,土地所有权不变,土地的流转和交易开始逐渐活跃。
宋朝时,土地的出租和抵押制度逐渐形成。
5. 明清时期:明朝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以天地有用之论为依据,农民可以记名地使用土地,但不能转让土地。
清朝时期继承了明朝的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权更趋严格,土地政策更加专制。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由公有制到私有制的演变过程,从均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权的巩固,最终形成了封建特权地主和农民之间严重不平等的土地制度。
这种土地制
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并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社会土地制度
古代社会土地制度自农业诞生以来,历朝历代大多将农业作为国之根本,而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土地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资源。
那么,历朝历代都是如何对土地实行管理的,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税收制度又经过了多少次改革呢?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自农业出现之后,就此解决了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粮食问题,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关于土地资源的争夺,而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土地,无论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还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推行的都是土地公有制。
这种土地公有制,是指土地为氏族部落所有,而且就连生产工具也是氏族内部共有,同一氏族的百姓便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收获,然后共同分配食物,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距。
这种制度诞生的一个根本原因,便是在农业发展早期,生产力相对较为低下,粮食产出极为有限。
此外,在时常爆发的土地资源的争夺中,但凭个人力量很难守住土地,必须要联合氏族内部所有人来共同维护。
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部落和国家的出现,阶层开始出现进而形成奴隶制。
这一时期,由于土地相对较为固定,土地资源的争夺往往爆发于国家层面,因而从夏朝时期开始,便开始推行土地国有制。
土地国有制的一个典型代表便是“井田制”,该制度早在夏朝便已经诞生,经过商朝的发展后,在西周时期达到顶峰。
该种制度下,土地资源属于国家统治者所有,统治者再将土地分封给奴隶主,诸侯负责管理辖内土地,并土地划分为一个个“井”字型的田块,交由百姓耕种,其中中间的一块为公田,产出属于奴隶主所有,其余八块则为私田,产出归自己所有,这便是“井田制”。
到了西周时期,天下土地皆归周天子所有,即所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天子再将土地分给各个诸侯,诸侯再将土地分给卿大夫,卿大夫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负责辖内土地和百姓的管理,同样采取“井田制”来治理辖内土地。
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彼时的标准是以方圆一里为“一井”,方圆十里为“一成”。
该制度下,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统治者所有,再向下实行层级管理,每一层对上一层定期上缴一定贡品(相当于后世的税赋),而且在战争时,还要听从国家的征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运用:
1.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 C )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官田 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2.租佃关系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是在( D ) A.秦代 B.隋唐 C.宋代 D.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课堂小结)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地主私有土地)
第 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原始社会实行土地 公有制,为什么这 种制度到了商周时 期会遭到破坏?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 低下
井田制实质、特点
材料一: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公事毕,然后 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概括井田制的实质和特点?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井田制(商周—春秋战国) (1)内容:国家公有;分封;公田、私田。 (2)瓦解(春秋): ①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牛的使用) ②直接原因:各国税制改革——土地私有合法化、 井田制逐步瓦解 ③彻底瓦解:战国商鞅变法法律形式废井田制,确 立土地私有制
北魏实行 均田制
1956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20C80S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6年免除农业税
问: 承德避暑山庄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思考:
阅读课本P8大字3、4、5段回答下列问题:
地主土地私有制在封建社会占主体地位。
1: 假设你是地主,你的梦想是什么?通过什么手段 来实现梦想? 2: 在千千万万的大地主站起来后,会导致什么情况 出现?
来 源
公田转化为私田 军功赏赐 导致: 土地兼并 土地买卖
3、租佃关系发展的原因
(1)根本: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2)直接:土地兼并。 (3)推动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身份 地位的提高。
3、影响 (1)消极:佃农要遭受较重的地租剥削。 (2)积极:在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地主和 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生产积极性提高, 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抑制 土地兼并?
③危害: A农民破产,阶矛激化,社会动荡 B政府收入减少
杨白劳是自耕农还是佃农?
二、租佃经营(土地经营方式)
1、定义:P9 2、演变 (1)战国:产生; (2)汉代:较普遍; (3)宋初:仅次于; (4)普及:明清。
2、封建土地私有制
(1)确立:战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 (2)形式:君主、地主、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考考你: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 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 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 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它 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 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 时约90年建成。 是中国现存 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君主土地私有制
(3)土地兼并 ①原因:A封建土地私有制;B土地买卖的合 法性。 ②演变: A战国:开始,三种形式 B汉代:土地买卖,汉武帝 C北魏-唐中:均田令(抑兼,失败) D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严重 E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普遍
动动脑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 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 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 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 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 之食。 ──《汉书•食货志》
小结:
土地公有 (原始社 会) 商周贵 族土地 所有制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各 国பைடு நூலகம்税 制 改 革 土地兼并
抑制
均田制
以私有制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 制形式
租佃关系
巩固练习
经典分析: (2000年上海)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的 “初税亩” 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 A )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扩大了井田制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