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度积的计算
什么是溶度积规则溶度积规则的举例

什么是溶度积规则溶度积规则的举例溶度积规则是指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Am+]m)的乘积等于溶度积(L)时,则溶液是饱和的,那么你对溶度积规则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溶度积规则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溶度积规则的基本定义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Am+]m)的乘积等于溶度积(L)时,则溶液是饱和的;若小于其溶度积时,则没有沉淀生成;若大于其溶度积时,会有AnBm化合物的沉淀析出。
即可表示为:[Am+]·m<L时,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Am+]·m=L时,溶液达到饱和,仍无沉淀析出; [Am+]·m>L时,有Anbm沉淀析出,直到[Am+]·m=L时为止。
溶度积规则的基本举例例:AgNO3与K2CrO4混合溶液,用溶度积规则来判断时候有Ag2CrO4析出。
注:CrO4^2-表示一个铬酸根离子带两个负电荷。
令:[Ag+]^2·[CrO4^2-]=Qc (式中[ ]表示溶液中离子的实际的相对浓度)。
注意:此处的 Ag+ 与 CrO4^2- 的浓度时彼此独立指定的,没有必然联系,也没有定量关系。
查表可得Ag2CrO4的溶度积常数Ksp。
Qc<Ksp时:溶液相对于Ag2CrO4晶体而言是未饱和的,故无Ag2CrO4晶体沉淀;Qc=Ksp时:溶液相对于Ag2CrO4晶体而言刚好达到饱和,为多相离子平衡状态,也无Ag2CrO4晶体沉淀;Qc>Ksp时:溶液相对于Ag2CrO4晶体而言是过饱和的,有Ag2CrO4晶体沉淀。
实际上是平衡和平衡移动规则在多相离子平衡中的应用。
溶度积的定义对于物质AnBm(s)= n A(aq)+ mB(aq), 溶度积(Ksp)=C(A)nC(B)m溶度积的应用很广泛。
在定性分析中,利用金属硫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溶度积的差异分离金属离子。
若往氯化铅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时,溶液中Cl浓度增大,C(Pb )C(Cl大于氯化铅的溶度积大,这时将有部分离子发生Pb+2Cl =PbCl2 ↓的反应,将过剩的PbCl2沉淀出来,直至两种离子的浓度幂之积等于氯化铅的溶度积为止。
溶度积计算郑

1关于Ksp 的计算溶度积(平衡常数)——Ksp 1、定义:对于沉淀溶解平衡:(平衡时) M m A n (s) m M n +(aq)+ n A m —(aq) 固体物质不列入平衡常数,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 sp =[c (M n +)]m ·[c (A m —)]n 在一定温度下,K sp 是一个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 简称溶度积。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达溶解平衡时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 AgCl(s) ⇌ Ag+ (aq) + Cl- (aq) Ag 2CrO 4 (s) ⇌ 2Ag + (aq) + CrO 4 2-(aq) 2、溶度积规则:离子积Qc=[c (M n +)]m · [c (A m -)]n Qc > Ksp , ; Qc = Ksp , ; Qc < Ksp , 。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这两个相反的过程它们相互转化的条件是离子浓度的大小,控制离子浓度的大小,可以使反应向所需要的方向转化。
一般来说,同种类型物质,K sp 越小其溶解度越 ,越 转化为沉淀。
3.溶度积K SP 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__ ______ ___,K SP 的大小和溶质的溶解度不同,它只与__ ______ 有关,与__ ______ 无关。
利用溶度积K SP 可以判断__ ______ __、__ ______ __以及__ _____ _ __。
4.沉淀的转化是__ _____ _ __的过程,其实质是__ _____ _ __。
5.计算 (一)判断沉淀情况 例1.在100 mL 0.1 mol/L KCl 溶液中,加入 100 mL 0.01 mol/L AgNO 3 溶液,有沉淀析出吗(已知 K SP (AgCl )=1.8×10-10) ? ∙ 解析: 本题主要利用浓度商与溶度积的大小比较,判断是否有沉淀生成。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加入溶液后Qc>Ksp(AgCl),因此应当有AgCl 沉淀析出。
《溶度积》教案

第六章第一节溶度积[知识点]1、学生了解溶度积的概念。
2、理解溶度积常数K sp的计。
3、掌握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两者之间的换算。
[重点]1.溶度积的计算。
[难点]1.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换算。
第一课时一、溶度积常数Ksp(或溶度积)1、定义:难溶固体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或一定)。
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度积,用符号K sp表示。
即:AmBn(s) mA n+(aq)+nB m-(aq)K sp=[A n+]m · [B m-]n例如: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K sp(AgCl ) = [Ag+][Cl-] =1.8×10-10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CrO4 (s) 2Ag+(aq)+CrO42-(aq),AgK sp(Ag2CrO4)=[Ag+]2[CrO42-] =1.1×10-122、溶度积K SP的性质(1)溶度积K SP的大小和平衡常数一样,它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离子浓度的改变可使溶解平衡发生移动,而不能改变溶度积KSP的大小。
(2)溶度积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于水;反之Ksp越大,溶解度越大。
如:Ksp(AgCl)= 1.8×10-10;Ksp(AgBr) = 5.0×10-13;Ksp(AgI) = 8.3×10-17.因为:Ksp (AgCl) > Ksp (AgBr) > Ksp (AgI),所以溶解度:AgCl) > Ksp (AgBr) > Ksp (AgI)。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简单地根据Ksp大小,判断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大小。
【练习巩固】25°C时,AgCl的溶解度为1.92×10-3g·L-1,求同温度下AgCl的溶度积。
标准溶度积常数

标准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常数是描述溶液中溶质溶解度的重要物理化学常数,它是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其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之积。
在化学反应和溶解过程中,溶度积常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因此,研究和了解溶度积常数对于理解溶解平衡和溶解度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溶度积常数通常用Ksp表示,对于一般的离子化合物AB,其溶度积常数可表示为Ksp = [A+]m[B-]n,其中[A+]和[B-]分别代表离子A和离子B在溶液中的浓度,m和n分别代表离子A和离子B在离子化合物AB中的个数。
溶度积常数的大小取决于溶质的种类和溶液的温度,一般来说,溶度积常数越大,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就越大。
在实际应用中,溶度积常数对于溶解度的预测和溶解平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溶度积常数的大小,可以预测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从而指导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溶解过程。
此外,溶度积常数还可以用于分析溶解平衡的动态过程,帮助我们理解溶解度规律和溶解平衡的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实验测定溶质在溶液中的溶
解度和离子的浓度,从而计算溶度积常数。
通过实验测定和计算,
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度积常数,从而深入了解
溶解度规律和溶解平衡的特性。
通过实验测定和计算,我们可以得
到不同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度积常数,从而深入了解溶解度规律
和溶解平衡的特性。
总之,溶度积常数是描述溶液中溶质溶解度的重要物理化学常数,它对于理解溶解平衡和溶解度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
了解溶度积常数,我们可以深入探讨溶解平衡的动态过程,指导化
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溶解过程,从而促进化学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及计算

例1:将4×10-3mol·L-1的AgNO3溶液与4×10-3mol·L-1 的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能否有沉淀析出? Ksp(AgCl)= 1.8×10-10mol2·L-2 解:只有当 Qc > Ksp时,离子才能生成沉淀。混合后:
⑤ 滴定
左手控制旋塞,右手拿住锥形瓶颈,边滴边振荡;眼 睛要始终注视锥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⑥ 判断终点并记录实验数据 当看到滴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变为无 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时。 ⑦ 滴定操作重复三次。
次 待测液体积
标准液体积(L)
数 (L) 滴定前 滴定后 实际 平均值
1 2
3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
B.通过蒸发可以
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 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
于c点对应的Ksp
2、已知Ag2SO4的KSP 为2.0×10-5,将适量Ag2SO4固
体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4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2SO4溶液中
4、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 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
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
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
的MnCl2。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的相
初三化学沉淀的溶解度积计算

初三化学沉淀的溶解度积计算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沉淀反应,其中涉及到溶解度积的计算。
溶解度积是指在某一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达到饱和时,溶质离子在水中的浓度乘积。
本文将介绍如何计算沉淀的溶解度积,以帮助初三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内容。
一、溶解度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溶解度积的计算主要涉及到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以及离子平衡方程式。
对于离子的平衡方程,例如AB=A++B-,其中AB为溶度积物,A+和B-为溶质中的离子。
计算溶解度积的步骤如下:1. 根据实验数据或实验条件,确定反应物质及其浓度。
2. 根据反应物质的平衡方程式,建立离子平衡方程。
3. 根据饱和溶液的浓度,计算溶质的浓度,即溶解度。
4. 根据溶质浓度,得出溶解度积的数值。
二、实例演示以氯化银的溶解度积计算为例,步骤如下:实验条件:试验温度:25℃建立离子平衡方程:AgCl=Ag++Cl-计算溶液中Ag+和Cl-的浓度:设AgCl的溶解度为S,根据离子平衡方程,Ag+和Cl-的浓度均为S。
因此,[Ag+]=S,[Cl-]=S。
根据离子的电荷平衡:[Silver ion] × [Chloride ion] = [Ag+] × [Cl-] = S × S = S^2根据实验条件:溶解度积Ksp=[Ag+] × [Cl-]=S × S = S^2 = x根据实验数据及计算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氯化银的溶解度积Ksp的数值。
三、小结通过以上示例,我们可以看出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是基于反应物质的离子平衡方程和实验数据进行推导。
其中,饱和溶液的浓度是计算溶解度积的关键。
初三学生在学习化学沉淀反应时,应理解溶解度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加深对概念和计算步骤的理解。
在化学实验中,溶解度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其计算需要严谨和准确。
通过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化学反应中的电解质酸碱溶度积

化学反应中的电解质酸碱溶度积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而电解质酸碱溶度积则是描述这种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解质酸碱溶度积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一、电解质酸碱溶度积的概念电解质酸碱溶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电解质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的乘积。
具体定义为电解质在水中溶解时产生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浓度的乘积,记为Ksp。
根据电解质酸碱溶度积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如果电解质酸碱溶度积大于溶解度积,说明物质溶解度高,反之溶解度低。
酸碱性溶液中电解质的溶解度取决于其酸碱性,一般而言,酸性溶液中酸性电解质的溶解度较高,碱性溶液中碱性电解质的溶解度较高。
二、电解质酸碱溶度积的计算方法电解质酸碱溶度积的计算需要根据反应方程式和各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以一元电解质AB为例,其在水中的溶解可以表示为:AB(固体)⇌ A + + B -其中A + 和B - 分别代表阳离子和阴离子。
设固体AB的溶解度为s,根据守恒定律,可知[A + ]=[B - ]=s。
根据电离平衡,可得:Ksp=[A + ]×[B - ]=s×s=s²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溶解度s来计算电解质酸碱溶度积。
三、电解质酸碱溶度积的应用电解质酸碱溶度积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例子。
1.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的产生沉淀的反应。
当两个溶液中的离子相遇,其酸碱溶度积与溶解度积进行比较。
如果酸碱溶度积大于溶解度积,则会发生沉淀反应,生成沉淀物。
例如,当我们将氯化银溶液和硝酸钠溶液混合时,会观察到白色的沉淀生成。
此时,氯化银和硝酸钠溶液中的银离子和氯离子会发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Ag + + Cl - + Na + + NO3 - ⇌ AgCl + Na + + NO3 -根据电解质酸碱溶度积的概念,我们可以计算出沉淀反应发生的条件。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化学平衡与离子浓度的溶度积计算

化学平衡与离子浓度的溶度积计算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其中离子的浓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溶度积是用来描述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指标,它对于了解反应的进行和溶液的溶解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化学平衡与离子浓度的溶度积计算的相关内容。
一、化学平衡的定义与特征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此时反应称为动态平衡。
平衡反应通常由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所构成,表现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
化学平衡的特征有三个主要方面:稳定性、动态性和宏观可观性。
稳定性指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保持在一定比例;动态性指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在平衡时速率相等;宏观可观性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反应系统呈现出宏观上的稳定状态。
二、离子浓度与溶度积的关系在溶液中,当溶质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溶解度就不再变化,此时称为饱和溶解度。
饱和溶解度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密切关系。
在溶液中,离子与溶质之间达到了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可以用离子的溶度积表示。
溶度积是指在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相乘得到的一个定值。
以一般的离子化学方程式为:AaBb(s)↔aA+(aq)+ bB-(aq),在此方程式中,离子A+的浓度表示为[C(A+)],离子B-的浓度表示为[C(B-)],则溶度积可以表示为:Ksp = [C(A+)]^a * [C(B-)]^b。
三、溶度积计算的应用溶度积的计算对于确定溶解度、预测沉淀以及判断溶液是否会产生沉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 确定溶解度在一些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测量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从而根据溶度积公式计算出该物质的溶解度。
这对于了解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有着重要意义。
2. 预测沉淀通过溶度积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溶液中沉淀生成的可能性。
当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超过了溶度积时,就会有沉淀生成。
溶度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溶度积常数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2. 掌握测定溶度积常数的方法和原理;3. 通过实验,加深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理解;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溶度积常数(Ksp)是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平衡时,各离子浓度幂之积的常数。
对于难溶电解质AmBn(s)⇌mAn+(aq)+nBn-(aq),其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为:Ksp=[An+]^m×[Bn-]^n。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度积常数。
首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难溶电解质溶液,然后测定其吸光度。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溶液中待测物质浓度成正比。
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可以得到待测溶液的浓度,进而计算溶度积常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光光度计、容量瓶、移液管、烧杯、玻璃棒、试管、滴定管等;2. 试剂:待测难溶电解质、标准溶液、酸碱指示剂、显色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溶液:根据实验要求,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并测定其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2. 配制待测溶液:按照实验要求,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待测难溶电解质,溶解后定容至一定体积,摇匀;3. 测定待测溶液吸光度:将待测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注入比色皿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4. 计算溶度积常数: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溶液的浓度,代入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计算溶度积常数。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标准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2. 待测溶液浓度: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溶液的浓度;3. 溶度积常数:代入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计算溶度积常数。
六、实验结果分析1. 比较实验测得的溶度积常数与理论值,分析误差来源;2. 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提出改进措施;3. 总结实验结果,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理解进行阐述。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测定溶度积常数的方法和原理,加深了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理解。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可靠,结果准确。
溶度积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溶度积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溶度积是溶解过程中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与溶液的浓度之积。
它是描述溶质在溶液中溶解程度的重要参数,对于了解溶解平衡、预测沉淀生成以及化学反应的进行起着关键作用。
溶度积的计算公式为溶度积(Ksp)= [A]^a[B]^b。
其中,[A]和[B]分别代表溶质A和B的浓度,a和b分别代表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比例。
溶度积的数值越大,表示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越高。
溶度积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用来预测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情况。
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超过溶度积时,溶质会发生过饱和,形成沉淀。
当溶质的浓度小于溶度积时,溶质会继续溶解。
通过比较溶质的溶度积与实际浓度,我们可以判断溶液中是否会发生沉淀反应。
此外,溶度积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从而预测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通过溶度积,我们可以推导出溶质浓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进而研究化学反应的平衡情况。
溶度积的数值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性以及溶解过程的动力学过程至关重要。
不同溶质的溶度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溶剂性质等。
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对溶度积的影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和溶解过程的规律性。
总之,溶度积作为描述溶质在溶液中溶解程度的重要参数,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溶解过程具有较高的意义。
通过探究溶度积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化学反应的平衡性和溶解过程的动力学规律,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
下面是一个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重点。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介绍。
引言部分旨在引出本文的主题,并提供相关背景信息。
在1.1部分中,我们将对溶度积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和基本意义。
通过这一概述,读者可以对溶度积产生初步认识,并对本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了解。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本文的结构,以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跟随文章的思路。
caf2溶度积

caf2溶度积CaF2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其溶度积(Solubility Product,简称Ksp)是指在饱和溶液状态下,固态饱和度平衡时,溶液中离解出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乘积。
本文将从CaF2的定义、溶解性质、溶度积的计算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CaF2的定义及基本性质CaF2,全称为氟化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它的化学式为CaF2,其晶体结构为立方晶系,每个钙阳离子Ca2+与六个氟阴离子F-形成离子键。
CaF2是一种白色晶体,常温下为固体。
二、CaF2的溶解性质CaF2的溶解度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溶解度可以用溶度积(Ksp)来表示。
在饱和溶液中,CaF2的溶度积代表了溶液中Ca2+和F-的浓度乘积。
三、CaF2的溶度积计算方法CaF2的溶度积计算可以通过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两种方法得到。
1. 实验法:通过实验测定饱和溶液中Ca2+和F-的浓度,然后将它们相乘得到溶度积。
实验常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或络合滴定法进行分析。
2. 理论计算法:根据CaF2的化学式和离解方程,可以写出离解平衡方程。
设CaF2的溶解度为x,则平衡时溶液中Ca2+和F-的浓度均为x。
根据离解方程和离解度的定义,可以列出离解平衡常数表达式:Ksp = [Ca2+][F-]= x^2。
根据饱和溶液中无水物质的浓度可以忽略的原则,可以得到溶度积的计算表达式。
四、CaF2溶度积的应用CaF2溶度积在化学分析和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判断饱和度:根据CaF2的溶度积,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溶液中Ca2+和F-的浓度,然后将它们的乘积与溶度积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2. 沉淀反应:根据CaF2的溶度积,我们可以预测在溶液中加入Ca2+和F-离子时,是否会发生沉淀反应。
当离子乘积超过溶度积时,沉淀反应将发生。
3. 工业应用:CaF2溶度积在一些工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在铝冶炼中,CaF2可以被用作冶炼剂。
通过控制CaF2的溶解度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可以优化冶炼过程。
简述溶度积规则

1.简述溶度积规则?
答:溶度积规则: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Am+]m)的乘积等于溶度积(L)时,则溶液是饱和的;若小于其溶度积时,则没有沉淀生成;若大于其溶度积时,会有AnBm化合物的沉淀析出。
通过比较溶度积Ksp与溶液中有关离子的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否生成沉淀或溶解。
如AgCl溶液的Qc=c(Ag+)·c(Cl-),该计算式中的离子浓度不一定是平衡浓度,而Ksp计算式中的离子浓度一定是平衡浓度。
①若Qc>Ksp,则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②若Qc=Ksp,则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③若Qc<Ksp,则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关于溶度积的计算

关于溶度积和溶解度的计算1、已知25℃时,Ag2CrO4的溶度积为×10-12,试求Ag2CrO4(s)在水中的溶解度(g·L-1)。
[ Mr(Ag2CrO4)= ]2、在25℃时,将固体AgCl放入纯水中,不断搅拌并使溶液中有剩余的未溶解的AgCl(s),几天后,确定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定AgCl的溶解度为×10-3g·L-1,试求该温度下AgCl的溶度积。
[ Mr(AgCl)= ]3、25℃时,根据表格数据,补充完整。
4、t℃时,根据表格数据,补充完整。
5、34CaSO4沉淀通过计算说明,当c(SO42-)为多少时,CaCO3可以完全转化为CaSO4沉淀可能吗(不考虑水解)[ K sp(CaCO3)=×10-9,K sp(CaSO4)=9×10-6 ]6、已知t℃时,K sp (AgCl) =×10-10,K sp (AgBr) =×10-13。
在该温度下:(1)饱和AgBr溶液中,c(Br-)=。
向该饱和AgBr溶液中加入NaCl(s),当c(Cl-)达到多少时可以开始形成AgCl沉淀。
(2)AgCl(s)若要在NaBr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Br沉淀,则c(Br-)不应低于。
(3) mol AgBr(s) 若要在1 L NaCl溶液中转化为AgCl(s),则c(Cl-)应大于;若要将此 mol AgBr(s) 完全转化AgCl(s),则原NaCl溶液中c(Cl-)应大于,据此,你认为该 mol AgBr(s) 能完全转化为AgCl(s) 吗。
[饱和NaCl溶液中c(Cl-)约为5mol/L ](4) mol AgCl(s) 若要在1 L NaBr溶液中完全转化为AgBr(s),则原溶液中c(Br-)应大于。
7、25℃时,部分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如下表,按要求完成表格。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pH数值到)(请将计算过程写在对应空格内)参考答案:1、×10-2g·L-12、×10-103、4、5、c(SO42-)>L时开始形成沉淀;c(SO42-)>3600mol/L时转化完全,溶解度不可能达到。
溶度积的计算

学习要点1、溶度积与溶解度2、溶度积规则3、影响多相离子平衡移动的因素4、分步沉淀与沉淀分离法链接沉淀反应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反应,常用于对混合物的分离,在日常生活及生物技术的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
沉淀现象在工业生产中常用来提取物料,得到产品;在生物工程中常用于对发酵液的分离提纯,以得到生物制品。
沉淀在日常保健中也有应用,如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可通过使用含氟牙膏来预防龋齿。
必备知识点一溶度积规则极性溶剂水分子和固体表面粒子相互作用,使溶质粒子脱离固体表面成为水合离子进入溶液的过程叫溶解。
溶液中水合离子在运动中相互碰撞重新结合成晶体从而成为固体状态并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沉淀。
溶解和沉淀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使一对可逆反应在某一时刻(溶解与沉淀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此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1、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小于0.01g/100g的电解质称为~。
如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平衡常数2、溶度积对于一般难溶电解质平衡常数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符号为Ksp。
沉淀溶解平衡是在未溶解固体与溶液中离子间建立的,溶液中离子是由已溶解的固体电离形成的。
由于溶解的部分很少,故可以认为溶解部分可完全电离。
3、Ksp的物理意义(1)Ksp的大小只与反应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2)表达式中的浓度是平衡时离子的浓度,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3)由Ksp可以比较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的大小;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用Ksp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对于AB型难溶电解质:对于A2B或AB2型难溶电解质:溶度积与溶解度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但它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同概念。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也就是该溶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解度s的单位均为mol/L,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g/L=mol/L*g/mol例1:已知25℃时,Ag2CrO4的溶解度是×10-3g /100g水,求Ksp(Ag2CrO4)。
磷酸钙溶度积计算

磷酸钙溶度积计算
磷酸钙溶度积计算是指磷酸钙在一定温度和pH值下的溶解度。
磷酸钙溶度积(Ksp)是指磷酸钙在饱和溶液中离解的离子浓度积,它是反应的平衡常数,表示在溶液中磷酸钙的极限溶解度。
磷酸钙的化学式为Ca3(PO4)2,它可以分解为离子形式:3Ca2+和2PO43-。
在一定温度和pH值下,磷酸钙会达到饱和溶解度,即磷酸钙的溶解度不再增加。
此时,磷酸钙的溶度积可以通过测量饱和溶液中的磷酸钙浓度来计算。
磷酸钙的溶度积计算公式为:Ksp = [Ca2+ ]^3[PO43-]^2。
其中,[Ca2+ ]表示饱和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PO43-]表示饱和溶液中磷酸根离子的浓度。
这两个离子的浓度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量得到。
磷酸钙的溶度积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磷酸钙在不同条件下的
溶解度,从而指导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
同时,磷酸钙在生物学中也有重要作用,如在骨骼和牙齿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磷酸钙的溶度积计算也对药物研发和医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1 -。
溶度积原理

溶度积原理
溶度积原理是描述溶液中溶质溶解过程的定量指标,通常用数值表示。
溶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液中达到饱和时,溶质的离解度与其溶质浓度的乘积,即溶质的溶解度。
溶度积原理源于化学平衡的原理,根据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可推导出溶质的溶解度。
溶度积原理是基于溶液中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平衡来描述的。
对于一种离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可以使用溶解度规律来计算其溶解度。
溶解度规律可以描述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的平衡反应,其表达式为:
[A+]a[B-]b ⇌ aA + bB
其中,[A+]和[B-]分别表示溶液中A离子和B离子的浓度,a
和b为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离子的系数。
溶解度积(Ksp)定义为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即:
Ksp = [A+]^a[B-]^b
溶解度积越大,表示溶质在溶液中越容易溶解,溶解度越大。
溶解度积的大小与溶质的溶解度有直接关系。
溶度积原理在化学分析、矿物学、药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根据溶解度积原理,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从而推导出溶质的溶解度。
溶液中某种离子浓度的测定可以通过
外部条件的改变,如溶质的添加或溶剂的挥发,来实现。
另外,溶解度积可以用于判断沉淀生成的可能性,从而应用于沉淀反应的研究中。
总之,溶度积原理是描述溶质在溶液中溶解过程的定量指标,用于计算溶质的溶解度以及判断沉淀生成的可能性。
沉淀溶解平衡溶积及计算

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pH为_6_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离子的浓度商Qc和浓度积Ksp的关系(溶度积规则): Qc > Ksp,溶液处于过饱和溶液状态,生成沉淀。 Qc = Ksp,沉淀和溶解达到平衡,溶液为饱和溶液 Qc < Ksp,溶液未饱和,沉淀全部溶解,无沉淀生成。
(1)沉淀的溶解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
B.通过蒸发可以
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 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
于c点对应的Ksp
2、已知Ag2SO4的KSP 为2.0×10-5,将适量Ag2SO4固体 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42- 浓 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2SO4溶液中c(Ag+)= 0.034 mol·L-1)。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 100mL 0.020 mol·L-1 Na2SO4 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
一、沉淀溶解平衡:
PbI2 (s)
Pb2+ + 2I-
Pb2+和I-的沉淀与PbI2固体的溶解达到平衡状态[ V (溶解)= V(沉淀)]即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1、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 ):
25℃时, Ksp = [Pb2+][I-]2 = 7.1×10-9 mol3 ·L-3 2、溶度积(Ksp )的性质:
溶度积(Ksp )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 Ksp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类型的 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溶解度S越小,越难溶解。
如: Ksp (AgCl) > Ksp (AgBr) > Ksp (AgI) 溶解度: S(AgCl) > S(AgBr) > S(Ag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度积的计算
学习情景五硫酸钡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学习要点
1、溶度积与溶解度
2、溶度积规则
3、影响多相离子平衡移动的因素
4、分步沉淀与沉淀分离法
链接
沉淀反应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反应,常用于对混合物的分离,在日常生活及生物技术的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
沉淀现象在工业生产中常用来提取物料,得到产品;在生物工程中常用于对发酵液的分离提纯,以得到生物制品。
沉淀在日常保健中也有应用,如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可通过使用含氟牙膏来预防龋齿。
必备知识点一溶度积规则
极性溶剂水分子和固体表面粒子相互作用,使溶质粒子脱离固体表面成为水合离子进入溶液的过程叫溶解。
溶液中水合离子在运动中相互碰撞重新结合成晶体从而成为固体状态并从
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沉淀。
溶解和沉淀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使一对可逆反应在某一时刻(溶解与沉淀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此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1、难溶电解质
在水中溶解度小于0.01g/100g 的电解质称为~。
如AgCl 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 )
aq (Cl )aq (Ag )s (AgCl -++−→← 平衡常数 2、溶度积
对于一般难溶电解质
)aq (nB )aq (mA )AmBm(s m n -++−→←
平衡常数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符号为K sp 。
沉淀溶解平衡是在未溶解固体与溶液中离子间建立的,溶液中离子是由已溶解的固体电离形成的。
由于溶解的部分很少,故可以认为溶解部分可完全电离。
3、K sp 的物理意义
(1)K sp 的大小只与反应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2)表达式中的浓度是平衡时离子的浓度,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3)由K sp 可以比较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用K sp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对于AB 型难溶电解质:
对于A 2B 或AB 2型难溶电解质:
K Ag Cl +-⎡⎤⎡⎤=⋅⎣⎦⎣⎦[][]n m m n
sp K A B +-=⋅s =()3θ
θsp 4K s c =⨯()2θsp K s =s =
不同概念。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也就是该溶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解度s 的单位均为mol/L ,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g/L=mol/L*g/mol 例1:已知25℃时,Ag 2CrO 4的溶解度是2.2×10-3g /100g 水,求K sp (Ag 2CrO 4)。
解:
2s s
三、溶度积规则 离子积: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状态下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用J i 表示。
J i 与K sp 的区别:K sp 是J i 的一个特例
1、溶度积规则:
当J>K sp 时,过饱和溶液,将生成沉淀,直至溶液饱和为止。
当J=K sp 时,饱和溶液,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当J<K sp 时,不饱和溶液,若体系中有沉淀存在,沉淀会溶解,直至溶液饱和为止。
以上即为溶度积规则,依据此规则可以讨论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等方面的问题。
例2:在298K 时,Mg(OH)2的K sp 值为1.2×10-11,求其溶解度。
解:设溶解的Mg(OH)2的浓度为χmol/L
平衡时 χ χ 2χ
必备知识点二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一、沉淀的生成
22442Ag CrO Ag CrO +-+223
4[][]4sp K Ag CrO S +-=⋅=33312122.210444291.410 1.110332s ---⎛⎫⨯=⨯=⨯⨯=⨯ ⎪⎝⎭
()222Mg OH Mg OH +-+()
223114[][]4 1.2101.4410/sp K Mg OH mol L χχ+---=⋅==⨯=⨯()()()
n m m n A B s mA aq nB aq +-+()()[][]m n n m m n m n m n
sp K A B mS nS m n S +-+=⋅=⋅=⋅
1、沉淀的生成
根据溶度积规则,当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大于溶度积时,就会有沉淀生成。
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 加入沉淀剂
(2) 控制溶液的酸度
(3) 同离子效应
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与难溶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会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这种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例3:在298K 时,求AgCl 在0.0100mol/L 的AgNO 3溶液中的溶解度。
Ksp(AgCl)=1.56×10-10
解:设AgCl 在0.0100mol/L 的AgNO 3溶液中的溶解度为χmol/L ,
(4)盐效应 如果将难溶电解质置于与其没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溶液中,则由
于溶液中离子强度较大,离子间存在静电作用互相牵制,限制了离子的自由活动,从而使阴阳离子相碰撞结合生成沉淀的机会减少,表现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盐效应。
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 时被认为“沉淀完全”。
二、分步沉淀
溶液中若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与某沉淀剂反应的离子,则加入这种沉淀剂时存在先后沉淀即分步沉淀的问题。
分步沉淀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生成的沉淀类型相同,且被沉淀离子起始浓度基本一致,则依据各沉淀溶度积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生成各种沉淀。
如:溶液中同时存在浓度均为0.01mol·L -1的Cl -、Br -、I -三种离子,在此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1AgNO 3溶液,则最先生成AgI ,其次是AgBr ,最后是AgCl 沉淀。
AgCl 开始沉淀时需要[Ag +]的浓度为:
()()()AgCl s Ag aq Cl aq +-+10
[][](0.0100) 1.5610sp K Ag Cl χχχ+--=⋅=+⨯=⨯≈⨯-8 1.5610(mol/L)
()10
91.5610[] 1.5610/0.1Ag mol L -+
-⨯==⨯
AgBr 开始沉淀时需要[Ag +]的浓度为:
AgI 开始沉淀时需要[Ag +]的浓度为:
2、生成的沉淀类型不同,或者几种离子起始浓度不同,这时不能单纯根据溶度积的大小判断沉淀顺序,必须依据溶度积规则先求出各种离子沉淀时所需沉淀剂的最小浓度,然后按照所需沉淀剂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判断依次生成的各种沉淀。
三、沉淀的溶解
根据溶液度积规则,要使系统中的沉淀溶解,只要J<K sp ,就能达到沉淀溶解的目的。
促使沉淀溶解的方法主要有:
在难溶电解质[难溶碱Fe(OH)3、Mg(OH)2,难溶弱酸盐CaCO 3、MnS 、CuS 、ZnS 等]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酸后,酸与溶液中的阴离子生成弱电解质或气体(如H 2O 、H 2S 等),从而降低了阴离子的浓度,达到沉淀溶解的目的。
例如,Mg(OH)2溶于盐酸,其反应过程如下:
2OH -+2H +−→←2H 2O (l )
由于弱电解质H 2O 的生成,从而显著降低了OH - 的浓度,使得沉淀溶解平衡朝着Mg(OH)2溶解的方向进行,只要有足够量的盐酸,Mg(OH)2可以完全溶解。
总反应方程式为:
Mg(OH)2(s ) + 2H +(aq ) ⇔ Mg 2+(aq ) + 2H 2O (l )
总反应平衡常数K Θ为:
Mg(OH)2(s ) −→← Mg 2+(aq ) + 2OH -2HCl (aq ) −→− 2Cl -(aq ) + 2H +
()13
127.710[]7.710/0.1
Ag mol L -+
-⨯==⨯()16151.510[] 1.510/0.1Ag mol L -+
-⨯==⨯
[][][][][]2θw 2θsp 2
θ-eq 2θeq 2θ-
eq
θ2eq 2θeq θ2eq θ)()Mg(OH)()OH ()H ()OH ()Mg ()H ()Mg (K K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K =⨯⨯==++++
沉淀的转化
在含有沉淀的溶剂中加入适当试剂,与某离子结合成为更难溶的物质。
前提条件是转化后的沉淀的K sp 更小。
难点重点解读
1、 溶解度S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 据溶解度S 判断沉淀情况:
难溶物:S < 0.01 易溶物:S > 10 微溶物:0.01~1 可溶物:1~10
3、离子积J i :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状态下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
4、溶度积规则:
(1)当J>K sp时,过饱和溶液,将生成沉淀,直至溶液饱和为止。
(2)当J=K sp时,饱和溶液,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3)当J<K sp时,不饱和溶液,若体系中有沉淀存在,沉淀会溶解,直至溶液
饱和为止。
据此规则可以讨论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