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发展与教育期末考试

合集下载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变化,以下哪个阶段不属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婴儿期B. 儿童期C. 青春期D. 老年期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岁到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3.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青春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什么?A. 建立信任B. 自我认同感的建立C. 获得自主性D. 形成亲密关系4. 以下哪个选项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中提到的“近发展区”概念?A. 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B. 儿童在成人指导下能够完成的任务C. 儿童在同龄人中能够完成的任务D. 成人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5.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风格”指的是什么?A. 学习者偏好的学习方式B.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C. 学习者的认知能力D. 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6.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观点。

7. 描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中的“发现学习”概念。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8. 论述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9. 分析教育心理学中动机理论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影响,并提出提升学习动机的策略。

四、案例分析题(20分)10. 假设你是一名教育心理学家,你被邀请到一所中学进行教学观察。

在观察中,你发现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明显的困难。

请根据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答案:一、选择题1. D. 老年期(发展心理学通常不包括老年期,因为老年心理学是独立的研究领域)2. C. 具体运算阶段3. B. 自我认同感的建立4. B. 儿童在成人指导下能够完成的任务5. A. 学习者偏好的学习方式二、简答题6.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完整word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

(完整word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1)针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

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2)针对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会为哲学和心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提供实际的材料和丰富的例证。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将为相关学科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2。

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为初、高中教师提供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开展课内活动的理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青少年心理发展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稳定性表现: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可变性的表现: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

(发展速度有变化)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可以改变。

他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等实验研究儿童品德的形成,指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与强化作用等,认为通过奖励儿童的适当行为,有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还认为通过榜样的影响可以抗拒外界的多种诱惑.理论的启示:这一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和训练道德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

一、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注意:请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并结合你的思考,对以下问题作详细、深入的阐述,论述有理有据,要有自己创新性的观点,若只写出要点,但缺乏对要点有理有据的论述,最多只能得到1/4的分数)1. 试述我国当前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2. 根据你所掌握的心理学原理,试述在教育中如何正确认识惩罚教育以及惩罚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3. 试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以及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所扮演的角色。

4. 试述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5.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你的理解,创造性人格应该具备哪些特征?6. 试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7.根据品德的心理结构,谈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8.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二、材料与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注意:请认真研读以下所给出的材料,结合你的思考,对所给出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并对材料后面的问题作详细、深入的回答。

要求对材料的分析和论述有理有据,要有自己创新性的观点,若只写出要点,缺乏对要点有理有据的分析和论述,最多只能得到1/4的分数)1. 材料:鲨鱼与鱼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时间:12月28上午9:00分值分布:1、单项选择10分;2、名词解释:3个12分3、辨析:3个24分4、简答:3个24分5、论述2个30分考试容:第一章:绪论了解部分: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主要指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

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岁。

青春期发生在青少年时期。

发展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全面分析了环境及教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布朗芬布伦纳归纳了五个生态系统: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时序系统。

微观系统是个体最直接接触到的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玩耍地等;中间系统是各微观系统之间,微观系统和外层系统之间的联系系统,如家庭,学校和同伴群体之间的联系;外层系统则是指那些个体并未直接参加但却对个体有影响的环境,如父母的工作环境、邻居、传媒、社会福利制度等;宏观系统是社会中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等,即个体所处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背景;时序系统是个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

五中生态系统同时存在,宏观系统的变化会影响外层系统,并进而影响到个体的中间系统和微观系统。

掌握部分: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使儿童心理发展表现出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特征。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

渐进的过程。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当某一种心理活动在发展变化之中儿又未表现出质变时,它就正处在一种量变的积累过程。

这种心理变化在未达到新质变之前进行的孕育新质变的量变过程,被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心理变化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要依次经过不同的时期,同时每一时期又有相对固有的特性,这就是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儿童发展与学习期末试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与学习期末试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与学习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理论知识(800字)儿童发展与学习是教育学中的重要领域,涉及儿童在各个层面的发展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和需求。

以下是一些关于儿童发展与学习的试题及其答案。

试题一:请简要概述儿童发展的几个重要领域,并提供适当的例子来说明。

答案:儿童发展的几个重要领域包括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和语言发展。

身体发展方面,儿童从诞生开始就开始经历各种身体变化和能力提升。

例如,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开始学会坐、翻身和爬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学会站立和行走。

在认知发展方面,儿童从幼儿期到学龄期逐渐发展出更为复杂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幼儿期,他们开始学习通过感知和运动来理解周围的世界。

而到了学龄期,他们开始逐渐发展出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的能力。

社会情感发展方面,儿童逐渐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并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例如,在幼儿园中,他们开始学会与其他孩子分享玩具并培养友谊。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理解并关心他人的感受,并发展出合适的人际交往能力。

语言发展方面,儿童从出生开始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语言。

他们逐渐学会发出和理解语言的符号,并通过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表达。

例如,在幼儿期,他们开始学会发出简单的词汇,并逐渐建立起词汇量和语法的基础。

试题二:请阐述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如何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教学。

答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包括主动性、好奇心、适应性和需要适当的引导。

首先,儿童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参与学习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创设适合儿童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例如提供探索性学习的机会和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兴趣并渴望探索新的知识和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实地考察、互动游戏和实践操作等,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

此外,儿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他们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期末考试题(含小论文)资料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期末考试题(含小论文)资料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期末考核题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1分)1. 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 ”,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intoadulthood 。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

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2. 身体意向:身体意象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影像,包括身体知觉与身体概念,即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特征的认识和对自己身体特征的态度和感觉。

3.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4. 假想观众:过分强调个体独特感或者“个人神话”。

换句话说,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

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

5. 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6. 自律道德:是指自我约束。

自我履行道德规范的道德发展阶段,人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发展阶段的过程。

7.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个体同伴经历的重要内容8. 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是父母的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与跨时间的一致性。

目前研究提出教养方式主要四种类型:权威平等型父母、控制型父母、溺爱型父母、忽视型父母。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第一章练习题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青春期青春期(puberty )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

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

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 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 岁。

2.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ee ”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 年龄段或11-22 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 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 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 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

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3.发展个体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连续的和系统性的变化,包括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

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包括生理成长与心理发展。

生理方面的发展包括大脑的发育、身高和体重的增强、生理机能的改变等。

4.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

5.认知发展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6.社会性发展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7.心理发展特征(一)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二)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三)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四)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8.生物性过渡个体一生经历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是从受精卵开始到一岁左右;二是在10-20 岁的青少年期。

青少年时期要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体形与面部特征成人化,第二性征的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成熟等。

经过这一系列的生理身体的变化,青少年在生理上基本完成了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考试试题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考试试题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青少年发展的基本特征?A. 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快速变化B. 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和思维方式C. 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缺失D. 对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的探索2.青少年发展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A. 思维模式的固化和成熟B. 情感的稳定和成熟C. 自我认知和身份探索D. 避免风险和冒险行为3.以下哪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发展最有利?A. 过度保护和控制B. 指导和引导C. 完全放任和放纵D. 批评和指责二、填空题1.青少年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2.青少年时期的身体发育和性征开始出现的阶段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3.自我认知和身份探索是青少年发展的__________特征。

三、简答题1.试述青少年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2.请列举三种适合青少年的教育方式,并解释其优势。

3.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常常面临自我认同和身份探索的问题,请谈谈如何帮助青少年解决这一问题。

四、论述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从以下两个角度论述青少年独立性发展的重要性,并阐述如何在教育中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性。

角度一:社会角度角度二:个体发展角度五、研究性论文请就青少年发展和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撰写一篇综述性论文,包括问题的背景、相关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六、实践报告请描述一次你参与的与青少年发展和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包括活动背景、目的、过程和你的经验收获。

七、教育方案请根据你对青少年发展和教育的理解,设计一份青少年教育方案,包括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

以上试题仅为示例,请根据实际需要和要求编写试题内容,以便更好地评估青少年发展与教育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题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题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题(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以下哪个阶段属于青春期?A. 6-12岁B. 13-18岁C. 19-25岁D. 26岁以上2.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冲突是:A. 自主性与羞愧、怀疑B. 成就感与自卑C. 同一性与角色混乱D. 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3. 中学生抑郁症状通常表现为:A. 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B. 过度活跃、精力充沛C. 食欲不振、体重增加D. 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4.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通常经历以下哪个阶段?A. 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期、去自我中心期B. 自我中心期、去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期C. 客观化期、自我中心期、去自我中心期D. 去自我中心期、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期5. 关于中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同伴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没有影响B. 同伴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C. 同伴关系只影响中学生的学业成绩D. 同伴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6.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通常与以下哪个因素密切相关?A. 教师的评价和鼓励B. 家庭的经济状况C. 个人的外貌和性格D. 过去的成功经历7. 在中学阶段,以下哪个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A. 家庭环境B. 学校环境C. 社会文化D. 个人生理变化8. 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不包括:A. 学习压力B. 人际关系困扰C. 生理变化导致的情绪问题D. 未来职业规划的困惑9. 教师在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时,以下哪个做法最合适?A. 直接给出解决方案B. 鼓励学生自己表达和解决问题C. 忽略学生的问题,继续教学D. 过度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影响教学进度10. 关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下哪个描述是准确的?A.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完全成熟B. 中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小,稳定性较高C. 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冲动D. 中学生的社会交往范围较小,主要局限于家庭和学校11. 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出现在哪个阶段?B. 儿童期C. 青春期D. 成年早期12.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下列哪个阶段主要面临“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冲突?A. 婴儿期B. 儿童早期C. 青春期D. 成年期13. 在学生心理发展中,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关键因素?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14. 下列哪个理论强调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社会关系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A.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B.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C.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D.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15. 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哪两个方面?A. 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B. 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C. 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D. 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16.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学生在学校中追求满足的最基本需求是哪一层级?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归属与爱的需求17. 以下哪个方法不是常用的心理辅导技术?A. 认知重构B. 情绪表达C. 行为矫正D. 个人成长记录18.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A. 家庭氛围B. 家庭经济状况C. 父母的受教育水平D. 学生的个人性格19. 在学校心理辅导中,教师的角色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学生心理发展的引导者B. 心理问题的诊断者C. 心理健康的维护者D. 学习成绩的提升者20.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冲突是?A. 自主性与羞愧、怀疑B. 成就感与自卑C. 同一性与角色混乱D. 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21. 在青少年时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 形成稳定的自我认同B. 发展基本的阅读技能C. 掌握基础数学知识D. 提升体育竞技能力22. 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B. 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C. 改善学生的社交技能D. 以上都是23. 下列哪个理论强调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A.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B.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C.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D.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24. 中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时,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A. 焦虑B. 抑郁C. 自卑D. 强迫症25. 教师在心理辅导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是?A. 知识的传递者B. 行为的监控者C. 情感的支持者D. 以上都是26.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心理辅导技术?A. 认知重构B. 情绪表达C. 行为矫正D. 药物治疗27. 在中学阶段,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A. 对身体形象的自我关注增加B. 对同伴关系的重视C. 对自我能力的认识不断提高D. 以上都是28.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说法是?A.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治疗心理疾病B.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与学科教学相结合C. 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D. 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参与29. 在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哪个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A. 青春期B. 少年期C. 儿童期D. 幼儿期30.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危机是什么?A. 信任对不信任B. 自主对羞愧C.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 亲密对孤独二、问答题1. 简述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青少年心理发展教育五套试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教育五套试题

专题一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可多选)1. 最早提出“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生变化的过程”这一思想的是()A.彪勒B.古迪纳夫C.何林渥斯D.皮亚杰2.提出“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的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是()A.林崇德B.朱智贤C.刘儒德D.钱铭怡3.通过“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布鲁纳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4.动态发展观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布鲁纳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5.如果父母的教养态度是拒绝,那么孩子将形成的人格特征是()A.消极、冷漠、B.任性、幼稚C.反抗、自高自大D.服从、独立6.师生关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A.矛盾冲突型B.亲密和谐型C.疏远平淡型D.敌视冲突型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2.个体社会化过程3.毕生发展4.会心教育生态系统5.父母教养方式三、简答题1.根据所学内容,简要回答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2.从认知方面,简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渡性。

3.青少年心理发展内容是什么?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5.简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四、论述题1.论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2.论述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专题一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D4.A5.C6.ABC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2.个体社会化过程: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指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化,借以发展个体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

3.毕生发展:心理的毕生发展观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生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发展阶段构成。

4.会心教育生态系统:会心教育生态系统,就是青少年周围的各种环境因素与青少年自身,按照一定的规则以一定的组织和结构积极进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能够使青少年心理安全、行动自由、有足够的机会发展和展示自己有效推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会心会意的组织系统。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库-含参考答案和答题思路(1)(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库-含参考答案和答题思路(1)(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学习准备、心理发展、注意、感觉、知觉、记忆、遗忘规律、思维、想象、情绪、动机、需要、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学习、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教学设计、品德、心理健康、变式二、单项选择:1.“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C )。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体验——当你专心投入于某件事时,会对周围的人或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体现了注意的( B )。

A、稳定性B、集中性C、广度D、分配3.动画的原理是每秒以数十幅画面连续播放,在我们的( A )作用下,造成一种流畅的运动效果。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情景记忆D、内隐记忆4.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规律是( A )。

A、先快后慢,先多后少B、先慢后快,先多后少C、先快后慢,先少后多D、先慢后快,先少后多5.刘老师讲课时,迟到的李珊突然破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看向她。

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C )。

A、随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6.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

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的结论。

这主要体现了思维的( C )。

A、间接性B、相像性C、概括性D、稳定性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B )。

A、聚合思维B、分散思维C、常规思维D、理性思维8.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某个阶段的情况是“儿童在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思维,但常常不合逻辑”,这是( B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9.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B )。

A、指向功能B、激活功能C、强化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10.小林是一位很想获得成功的有志青年。

他的老板现有三件事情需要完成:一件比较容易,一件难度适中,一件很难。

如果小林可以挑选其中一件来完成,你估计他会( C )。

A、挑选最难的那一件B、挑选最容易的那一件C、挑选难度中等的那一件D、寻求老板的意见来选择11.儿童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字,这是( C )。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整理完善篇),考试资料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整理完善篇),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1.跨文化研究:指在同一项研究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被试加以观察、测试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常选取差异比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

2.早熟:指儿童生理和心理上提早成熟,早熟青少年是指比较早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少年。

青少年成熟时间的早晚对于男性和女性而言有着不同的影响。

(早熟男孩对自身的感觉更为良好,在同伴中更受欢迎,在情感、注意等方面拥有更多的积极感受,同时其出现反社会行为和越轨行为的可能性也更大。

早熟女孩的心理发展则可能存在更多的危机。

)3.同化:(P69)指个体把外部环境中的因素纳入到已有的图式当中,从而丰富和加强了个体的动作。

实际上,同化是个体图式不断增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并没有对自身的图式进行改善或者改变。

图式只发生了量变,并没有产生质变。

4.最近发展区:(P84)指儿童现有的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维果斯基用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说明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问题。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现有的水平并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

在确定儿童的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需要考虑两种发展水平。

把每个人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发展程度称作“现实发展水平”,而个人在学习之后表现出来的水平则称作“潜在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是潜在发展水平与现实发展水平之差。

它存在着个别差异和情景差异。

5.情商:指个体情绪智力活动水平的高低。

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耶鲁大学的彼得·萨罗维和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他们提出的能力型情绪智力模型包含一组相关情绪能力,2000年他们又将之简化。

同年,由巴昂主编的《情绪智力手册》出版,标志着情绪智力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情绪智力理论的普及归功于丹尼尔·戈尔曼,他于1995年出版的《情绪智力: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轰动世界。

综合各观点,情绪智力可以看作是个体识别和表达情绪、理解情绪、将情绪同化为思想以及调节自己和他人积极与消极情绪的能力。

青少年发展期末测试答案

青少年发展期末测试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1分)1.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

青少年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一般意义上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2.身体意向:身体意象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影像,包括身体知觉与身体概念,即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特征的认识和对自己身体特征的态度和感觉。

3.认知发展:心理学将个体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4.假想观众:过分强调个体独特感或者“个人神话”。

换句话说,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

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

5.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6.自律道德:是指自我约束。

自我履行道德规范的道德发展阶段,人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发展阶段的过程。

7.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个体同伴经历的重要内容8. 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是父母的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与跨时间的一致性。

目前研究提出教养方式主要四种类型:权威平等型父母、控制型父母、溺爱型父母、忽视型父母。

采用良好的教养方式的父母向孩子示范了关心他人与对社会负责的模式,儿童通过观察与模仿获得适应性的行为方式。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范围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范围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基本名词解释: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2、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中涉及的心理发展主要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过程,即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最近发展区: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时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他把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4、关键期:又称为最佳期、敏感期、临界期、转变期。

个体行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有些行为是在发展的某一时期在适当的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就永远不能产生,这个时期即称为该种行为的关键期。

由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洛伦茨提出。

5、学习:广义的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狭义的学习特指学生的学习。

6、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情景中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7、认知结构:作为编码系统的认知结构。

概括的说认知结构就是个体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它是个体用来感知世界的分类模式。

8、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这既是有意义学习的定义,也是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9、接受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不是通过发现发生的,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

10、上位学习:又称为总括关系,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吧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11、下位学习:又称为属类学习,是指将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考试形式:开卷考试,卷面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1分)1.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

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2.身体意向:身体意象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影像,包括身体知觉与身体概念,即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特征的认识和对自己身体特征的态度和感觉。

3.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4.假想观众:过分强调个体独特感或者“个人神话”。

换句话说,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

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

5.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6. 自律道德:是指自我约束。

自我履行道德规范的道德发展阶段,人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发展阶段的过程。

7.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个体同伴经历的重要内容8. 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是父母的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与跨时间的一致性。

目前研究提出教养方式主要四种类型:权威平等型父母、控制型父母、溺爱型父母、忽视型父母。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其教育实践的科学。

以下是一份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A. 任何时期B. 早期教育阶段C. 儿童成长的某一特定时期D. 学校教育阶段答案:C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在7至11岁通常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3. 维果茨基的“近发展区”概念是指:A. 儿童已经掌握的知识区域B. 儿童即将能够掌握的知识区域C. 儿童无法理解的知识区域D. 儿童完全独立完成的任务区域答案:B二、填空题4.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儿童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5.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学龄前儿童(2-4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________。

答案: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三、简答题6. 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包括:- 感觉运动阶段(0-2岁):儿童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使用象征性思维,但尚未发展逻辑思维。

-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思考,但仅限于具体情境。

-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儿童的思维更加抽象和系统化,能够进行假设性推理。

7. 描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信任对不信任”阶段。

答案: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信任对不信任”阶段发生在婴儿期(0-1.5岁)。

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与照顾者的互动来建立信任感。

如果婴儿的基本需求得到及时满足,他们将发展出信任感;反之,如果需求经常被忽视,可能会导致不信任感。

四、论述题8. 论述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教育活动。

答案:设计教育活动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认知发展水平:活动应与儿童的认知能力相匹配,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期末测试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期末测试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是一门关于青少年心理成长和教育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和参与这门课程,我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篇期末测试中,我将介绍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和教育的理解和观点。

首先,青少年心理发展是指青少年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全面发展。

青少年是从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快速发展和变化。

在这个阶段,他们会面临身体上的变化、性别意识的形成、自我认同的建立以及与社会的适应等多重挑战。

因此,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他们的成长。

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我认为个体的生活经历和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每个青少年都有他们自己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这些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一个来自稳定和支持性家庭的青少年可能会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更良好的自我认同,而一个来自不稳定或矛盾家庭的青少年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惑。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稳定和支持性的环境。

此外,我认为学校和教育机构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青少年的第二家园,他们在学校里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接受知识和教育。

学校应该是一个安全和支持性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并为他们提供发展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此外,学校还应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并设立心理辅导机构,帮助青少年应对心理压力和挑战。

最后,我认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更完整和全面的成长环境。

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需求,并保持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支持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总之,青少年心理发展和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领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关注。

通过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家庭、学校等环境对其的影响,我们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并迎接挑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专硕期末考试经典版整理)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专硕期末考试经典版整理)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资料(经典版整理)一、怎么理解教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答:对于教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说教学是科学,是因为教学需要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加以系统地描述和研究,能传授和改进;说教学是艺术,是因为教学需要天赋和直觉,需要创造性的反复实践;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把创造性和灵感建立在基本的专业知识之上,成为一个既懂科学又讲艺术的教育专家。

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艺术:需要天赋、直觉和创造性;是科学:需要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心理结构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

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1.适应(adaptation)•环境变化-有机体改变自身-与环境协调-达到平衡-目的:追求生物体的自我保存与维持.•适应的历程依赖于有机体的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协调,使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

•同化、顺应、平衡;图式;2.图式(schema)认知结构可以协调具有同样性质的各种活动,将具有同样特征的所有活动予以同化,并且在重复运用中仍然能够保持其共同性。

这种认知结构被命名为“图式”。

认知的发展在于个体的图式随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改变。

3. 同化•如果新事物包含的知识与原有的图式之间的关系是同质性的,只是概括程度不同。

•同化(assimilation),环境因素纳入生物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有机体的动作,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使生物有机体适应环境。

4.顺应•如果新事物包含的知识与原有的图式之间的关系是异质性的或矛盾性的•顺应(accommodation),有机体原有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的图式或调整原有的图式,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使生物有机体适应环境。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通期末考试答案2023年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通期末考试答案2023年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通期末考试答案2023年1.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是参考答案:广义的知识2.提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学派是参考答案:联结派3.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给与我们的启示是( )参考答案: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4.由于不断经历来自老师、同伴、学校中的活动以及自身的否定反馈,逐步形成各种反射,不经思索地否定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习惯定势是参考答案:习得性无助感5.桑代克认为个体开展学习的主要方式是( )参考答案:尝试错误6.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有较强的服从倾向,崇拜老师和权威,喜欢向老师“告状”等特点的儿童处于参考答案:他律道德阶段7.应答性行为就是加涅学习层次分类理论中所说的( )参考答案:信号学习8.根据气质类型差异理论,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气质类型属于( )参考答案:抑郁质9.儿童对同伴、朋友的选择性逐渐增强,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同伴、朋友关系持续时间比较长。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塞尔曼的观点,该儿童处于友谊发展的( )参考答案: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10.罗杰斯认为有意义学习有四个特征,具体是( )参考答案:全神贯注;自动自发;全面发展;自我评估11.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参考答案:成就;权力;亲和12.认知能力(智力)是指完成各种活动需要的能力,包括( )参考答案: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13.维果斯基的理论是( )的基础参考答案:支架式教学;交互式教学;合作学习模式14. 2.影响个体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包括参考答案:知识经验;智力水平;动机水平15. 2.影响个体创造性的因素有参考答案:环境因素;智力因素;人格因素16.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走上科学的道路以来,大致包括哪些阶段( )参考答案:教育科学取向;心理科学取向;认知发展与教学心理取向;全人发展取向17. 1.创造性包括参考答案: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18.下列选项中属于惩罚的现象是( )参考答案:上课分心受到老师批评;上课讲小白话被罚站;欺负其他同学被要求打扫卫生19.根据布鲁纳认知学习理论,学习过程的环节有( )参考答案:获得;转化;评价20.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先行组织者的是( )参考答案:老师先于学习任务讲授的引导性材料;老师在教授习题解法前讲授的相关理论;教师在舞蹈技训前教授的舞蹈技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考试形式:开卷考试,卷面分50分一、名词解释1.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

2.身体意向: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影像,包括身体知觉与身体概念,即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特征的认识和对自己身体特征的态度和感觉。

3.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认知不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4.假想观众: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

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

5.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

情感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情感,是指青少年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爱国感、同情感、正义感、责任感等。

(2)理智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追求真理感、乐学感、探究感、自信感、好奇感、成就感等。

(3)审美情感,是指青少年对物质或精神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自然美感、艺术美感、科学美感、自我美感。

(4)生活情感,生活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活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自强、幸福、感恩、快乐、平静、希望、乐观等。

(5)人际情感,人际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与他人相处、交往活动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乐群感、亲密感、归属感、宽容感、合作感、信任感等。

6.自律道德 :是指自我约束。

自我履行道德规范的道德发展阶段,人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发展阶段的过程。

7.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个体同伴经历的重要内容。

8. 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是父母的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与跨时间的一致性。

目前研究提出教养方式主要四种类型:权威平等型父母、控制型父母、溺爱型父母、忽视型父母。

采用良好的教养方式的父母向孩子示范了关心他人与对社会负责的模式,儿童通过观察与模仿获得适应性的行为方式。

良好的家庭氛围为青少年发展成熟的社会技能提供了支持,有助于青少年的认知与情感成熟。

9.学习方式: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而采用的学习的方法及途径。

10.同一性延缓:是指延缓做出有关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性决定延缓可能是逃避解决同一性危机的借口,青少年在做决定前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这是非常正常的,但迟迟不做决定可能会出现问题。

即,青少年正处于危机之中,但是没有给与她们责任或义务,或者对他们的责任只是进行了模糊的定义。

二、选择填空1.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消极情绪体验( B )。

A.减少B.增多C.不变D.与积极情绪体验达到均衡2.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体内( D)水平变化的影响,其变化影响到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机能的增强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

A.儿茶酚胺B.胆固醇C.五羟色胺D.激素3.进入( C )以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成年期4. 10-12岁儿童青少年的观点采择处于( C )阶段。

A. 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B.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C.相互的观点采择D.社会与习俗的观点采择。

5.自我意识发展有两个飞跃期,第一个是婴儿期,第二个是( B )。

A.幼儿期B.青春期C.儿童期D.青年期三、填空1.青少年是人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性主要表现在生物性过渡、 认知过渡 和 社会性过渡 三个方面2. 初二时期是 机械识记 向 理解识记 过渡的转折时期。

3. 青少年自我中心的解除,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意识到自我是主体,并把主体与客体区别开来 和 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协调来,而不把自己的观点当作绝对真理 。

4. 进入青少年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青少年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增强,开始能够理解 亲密 和 忠诚 等词语的含义,友谊的质量发生变化。

5.埃里克森认为, 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 是青少年期所要解决的主要心理社会任务。

6. 同伴关系 是满足青少年社会交往需要、安全感、亲密感的重要源泉。

四、判断正误1.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心理发展会受到学习的影响。

( × )2.高中阶段,个体的抽象记忆已占绝对优势,具体记忆则完全消退。

(× )3.青少年时期,青少年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下降,与同伴的亲密关系提高。

(√ )4.道德教育应该依据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顺序而展开。

(√ )5.在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中,个体才得以检验自己的思想、体验冲突、协商不同的社会观点。

这些同伴互动经历使得儿童青少年社会认知能力得以发展。

(√)五、简答1. 青春期生理变化对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答:首先,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可以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导致青少年自我意象的转变,这会继而影响其行为。

最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改变了青少年的外貌,这会进而引发别人与该青少年交往方式的转变。

青少年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社会对这种身体变化的评价和态度而间接发生作用的。

青春期身体变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并不在于变化本身,而在于青少年对这些变化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解释,在与青少年对他人反应的理解,以及对这些变化是否符合社会文化模式的认识。

2. 简述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

答:(1)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①思维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②思维的深刻性日益提高;③思维的创造性日益增强;④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增强。

(2)青少年逻辑思维的发展①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②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③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

(3)青少年思维监控的发展(4)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 为什么说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其人格发展的核心?答:青少年在人格发展方面,表现出三个特点:第一是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 “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是开始关注 “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从行动的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第三是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

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青年人更多地运用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衡量和评判许多社会现象,开始关注人生、思考人生、投身人生,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学会了与谋生有关的本领,发展和养成了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同一性,其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关键时期得以形成。

追求个人自我同一性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关注个人的外表,包括衣服、化装、走路方式和穿着方式等,与这种对理想外表的追求同时出现的是个人神话和假想观众。

另一个认同危机是性别认同危机,即通过友谊来寻找轻松自在的性别表达方式,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经常会说他们继续去学校的原因是要与朋友们在一起或是想接近他们迷恋的某个人。

埃里克森指出,青少年为上学给出这样的理由是正常的,因为它代表了一种轻松的性别表达方式以及借助友谊建立自我同一性的需要。

对自我同一性的追求还表现为,青少年会努力地去发现或证明自己的人格,这就是为什么能看到他们经常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即对我是谁、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要完成什么样的使命的认定。

对模仿自己所崇拜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原因。

在整个青少年期,学生会与他们所崇拜的媒体人物的外表和行为竞争,也会与现实生活中他们所处的朋友团体里的成员竞争。

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对青少年期个体的发展非常重要,学生不仅要考虑清楚“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还要考虑“我将成为怎样的人”。

因此,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其人格发展的核心。

4. 如何培养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识?答: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信念有赖于多种条件。

第一,教育者的言行一致。

教育者的行为就是其向学生讲解道德规范的意义的最好例证。

第二,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合的道德经验。

第三,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道德评价。

第四,获得社会反馈。

学生在集体中的行为经常会受到舆论的褒贬和教育者的奖惩,这种社会反馈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按道德准则行动的动机;另一方面又不断向学生传递了关于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

当学生看到自己因做出利他行为而赢得全班的尊重时,他就会对执行道德规范的必要性深信不疑。

论文:浅谈中学生人格发展与积极的人格的培养马金梅【摘 要】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把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培养中学生积极的人格,最主要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教育。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积极的人格;意义;培养。

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人的灵魂。

人格的形成与人自身素质有关,同时受生活环境、教育、社会实践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受教育因素的影响最大。

由此可见,人格是教育的根本。

积极的人格的培养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本文拟就培养中学生积极的人格的意义与对策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望行家的指教。

中学阶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学校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合格的“四有”新人和接班人,是学校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特别是在中学生的教育中,健康的人格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所谓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亦即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人格概念既属于心理学范畴,又具有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意义,它包括了人的认知系统、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

因此,人格也是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