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和着急有什么区别

焦虑和着急有什么区别
焦虑和着急有什么区别

焦虑和着急有什么区别?

(摘自弗洛伊德精神健康平台)

焦虑(anxiety)

一提到“焦虑”,了解不多的人第一反应往往是:“焦虑和一般的着急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正是本节“现象谱”要回答的问题。

如果按焦虑轻重画成一个连续谱,一端是严重的症状性焦虑,另一端是无焦虑状态。普通人的着急位于中间。

作为一个精神症状,焦虑是痛苦的,也显著妨碍心理或社会功能。焦虑症状主要有主观体验和客观表现两方面:

(1)焦虑心情:典型的焦虑症状,患者体验到的是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恐惧。病人整天惶恐不安、提心吊胆,总感到似乎大难就要临头或危险迫在眉睫,但病人也知道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危险或威胁,却不知道为什么如此不安。

(2)客观表现:分两种,其一是运动性不安:病人闭眼向前平伸双臂可见手指对称性轻微震颤;肌肉紧张使病人感到头紧头胀,后颈部发僵不适甚至疼痛,四肢腰背酸痛也常见;严重者坐立不安,不时有些小动作,如搔首搓手等,甚至来回走动,一刻也不能静坐。另一种客观表现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是交感功能亢进的各种症状,如口干、颜面一阵阵发红发白、出汗、心悸、呼吸迫促、窒息感、胸部发闷、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腹胀、尿频尿急、易昏倒等。

通常要兼有以上两方面的症状,才能确定为焦虑症状。只有焦虑心情而没有任何客观症状,很可能是人格特性或常人在一定处境下出现的反应(处境性或期待性焦虑)。而单纯根据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判定为焦虑也是错误的。

与一般的着急相比,焦虑症不仅症状严重而持久,而且它的性质特殊。这就是它脱离了引起“着急”的生活事件,不仅程度上远远超出一般的焦急反应(由担心——过分担心——恐惧),而且“引起”焦虑的事件微不足道甚至捕风捉影(蹭破皮、甚至没有破只是表皮发红,

也担心破伤风、担心送命)。这时,与其说某个不值当的小事引起焦虑,不如说是焦虑情绪在寻找一个理由牵强的出口。极端情况下,焦虑在病人的观念上不与任何确定的生活事件或处境相联系,因此精神病学称之为自由浮动性焦虑(free-floating anxiety)或无名焦虑。

与焦虑症相反,处于现象谱另一极端的情况是无焦虑。这既可以是病态的情感淡漠和无欲状态,也可以是个别人经过努力所达到的“超脱”状态。后者不论古今中外都有人在追求,如道家的“清静无为”,禅宗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六祖慧能)之说,以及古希腊斯多葛派的“不动心”(ataraxia)等。西方宗教界人士的冥想(meditation),佛教的坐禅,练气功者所追求的入静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可以说都是内心的平静,即没有焦虑的心理状态。

事实上,努力所达到的超脱,往往是一种暂态。“顿悟之后也还要渐修”,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最极端的焦虑,即强烈的急性焦虑发作(又称惊恐发作),也是相对的暂态。

从人群角度看,绝大多数人都处于焦虑症与不动心这两个极端之间的状态。即不时地因为各种各样实际处境而着急、担心。不论何种处境一概毫不焦虑,绝不是精神健康的表现。这样的物种也不可能存活下来。焦虑是促进人格整合和社会化的内在动力,是安于现状和不求进取的对抗剂。有欲望,便会有焦虑。我们都期望未来比现在要好些,但客观世界并不那么听话,人生充满着风险,未来具有不确定性,这就是所谓生存焦虑(existential anxiety)的根源。

从精神病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一般焦虑水平的高低,与其说取决于当前的处境,和既往生活中的某些事件,毋宁说更多地取决于A. H. Maslow(1970)所谓基本需要满足的程度。Maslow说的基本需要涉及心理的有: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大量事实表明,临床上见到的焦虑病人,其个人史中都有这些基本需要未得到满足的证据。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子女过分保护、过分控制和苛求,是造成子女长大后容易焦虑的重要原因。

焦虑障碍除了上面描述的慢性焦虑的特征性表现外,还有以急性焦虑发作为主要特征的惊恐障碍(详后)。

如果焦虑出口锁定特定目标,并产生回避行为,则成为恐惧障碍。恐惧症患者有确定的外在客体作为恐惧的对象。单一的恐惧症(如怕封闭空间——幽闭恐惧)与慢性焦虑状态是显然不同的,但这两者之间有各种过渡形式。多形性恐惧症与随处境不同而有显著波动的焦虑症之间很难划出一条截然的分界线。

恐惧症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是对人恐惧,又称社交焦虑或社交恐惧。与一般的社交紧张之间也可以构成一个连续谱。

疑病症者的焦虑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和疾病,而焦虑症者的焦虑是弥散的,但两者的混合状态并不少见,即既有疑病性焦虑,也有无名焦虑。

还有一种特殊的焦虑表现,针对曾经的创伤性体验。可怕的创伤性体验反复地闯入,伴有明显的焦虑和回避,可以看做一种创伤后延迟的焦虑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

1894年,Freud首先把焦虑症从神经衰弱中区分出来,描述为一种神经症。今天,美国的DSM-IV中的焦虑障碍包括除上面已经涉及的慢性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恐惧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外,还将强迫障碍纳入进来,几乎等于以前神经症这个总的类别,只是将躯体表现突出的疑病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另外划分出去而已。

焦虑症指向未来,指向可能的危险或不幸,在观念上是不确定的。抑郁症意味着已经造成的丧失,是无可挽回的既成事实,在观念上是确定的。临床上可以见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同程度抑郁的混合。就现状诊断而言,只要抑郁程度足以达到迟滞性抑郁,则优先诊断抑郁症。而以心烦、兴趣降低、乏力、不满等负性情绪为主的“新”抑郁一族,如果焦虑体验更典型,在病程中占主导地位,诊断焦虑症更合适。再有就是所谓焦虑-抑郁混合状态,往往两者都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心烦意乱、易激惹,并伴身体症状(如纳差、疼痛)。

如果把典型的焦虑和典型的抑郁比作水面上相邻的两座冰山,焦虑抑郁混合状态就是水面下融合在一起的冰坨,在综合医院和初级保健等非精神科专业机构往往更常见。

以上是把典型的焦虑症状,放回到生活中以及放回临床各类互有重叠的分类中,以连续谱的方法进行说明(现象谱)。希望这样有助于对焦虑症状加深理解,尤其帮助初学者正确看待不典型的情况。

在精神病学领域,焦虑不仅作为一个症状(综合征)的名称,作为一类障碍的总称出现,而且精神分析学派更是有他们特殊的用法。I. L. Janis(1971)在列举了许多不同学派的学者,并指出他们的观点有根本分歧之后写道:他们在关于“焦虑”的行为后果的描述中,始终贯穿着几个共同的主题,这表明,多数(精神分析)理论家把“焦虑”这个词当作一个类别使用,它包括恐惧、耻感和罪感。焦虑的这一用法在文献中很常见,我们应该记住,不要把它跟临床医生关于焦虑的症状学概念混为一谈了。

焦虑还有第三种用法。S. Freud认为,焦虑可以是“无意识的”。这不是对现象的描述,而是对现象的一种特殊的解释。例如,Freud用“无意识的焦虑”解释多种歇斯底里症状的发生机制,认为躯体症状是“无意识的焦虑”的“转换”,即“无意识的”心理本身变成了躯体症状。事实上,歇斯底里者在发作时体验到的焦虑往往比一般常人还少。这就是法国学者所说的“泰然处之”(belle indifférence)的态度。

惊恐发作(panic attack)

惊恐发作是一种严重的焦虑发作,也就是伴有严重植物神经症状的强烈的恐惧发作。恐惧并没有明确的客观对象,病人有濒死感或死亡恐惧;或者,有失控感或害怕发疯;或者有面临大灾难或世界末日的体验;或者,有人格解体的体验。成语杞人忧天中描述的杞国人,就是这种体验。

惊恐发作常见的植物神经症状有:(1)呼吸困难或窒息感;(2)头晕,感到坐立不稳或昏倒;(3)心悸或心跳加快;(4)震颤或发抖;(5)出汗;(6)恶心或腹痛;(7)发麻或针刺的感觉;(8)皮肤潮红或苍白发凉;(9)心前区痛或胸闷;(10)全身难受不适感。

发作时间不长,短则几分钟,长也不过几十分钟。但发作后的疲乏可以持续1~2天。

惊恐发作可见于多种临床情况,大致分四大类:(1)急重躯体疾病引发的,如心肌梗死、甲亢、低血糖反应;(2)药物、特别是精神活性物质的直接生理效应,如拟肾上腺素药物、阿托品中毒、毒品;(3)各种精神病性障碍伴发的,如急性妄想状态下、反应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4)神经症性障碍,如各种恐惧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分离焦虑等。最后,在除外了上述各种情况后,如果惊恐发作反复出现,发作间期除预期焦虑外无明显其他症状,且导致功能损害的情况下,可以诊断惊恐障碍。

从上面的症状归因不难看出,任何足以造成强烈生理扰动的状况,都有可能在易感性高的个体诱发惊恐发作。其实,不仅急性发作性焦虑如此,前面讲到的泛化的慢性焦虑亦然。只是不如急性焦虑发作这么突出和易于被识别和归因。

晚近研究结果有两项重要提示。

(1)惊恐发作当时恐惧感可以不突出。美国DSM-IV诊断标准中,惊恐发作的诊断不需要必须有恐惧感等心理特征。ICD-10和CCMD-3的描述中都强调恐惧害怕的心理感受,而DSM-IV 却改成了“恐惧或不适”。有强烈的植物神经症状而没有不适恐怕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没有突出的心理症状(只要满足标准的4个症状不是其13个症状中的9到11),只有突发的躯体症状和不适感也可以诊断惊恐发作。这也是美国流行病学调查的成果,即典型的惊恐障碍病程中,其发作当时也可以是心理恐惧不突出的。为了纳入这样的情况,将惊恐发作的标准放宽了,这也就更需要对惊恐发作的原因进行更广泛的鉴别。

(2)夜间出现惊恐发作,不一定都是器质性疾病的结果。这和一些传统的信条相反。以前有一种说法,如果患者是白天发作,还有可能是功能性的,是夜间睡眠中发作的,就不考虑功能性的。现在的研究推翻了这种假说,不少惊恐障碍的患者睡眠浅、早醒,半夜醒来发作也是相当常见的(难受醒了,继而出现惊恐发作)。入睡了不能再进行有意识地思考,但持续较久的、紊乱的心理生理状态不会因为进入睡眠就得到根本扭转。惊恐障碍等焦虑障碍并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不想”就可以使之消失的。

焦虑与抑郁的区别

1、焦虑和抑郁是两种不同的情感症状,但是焦虑可与抑郁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约有33%-95%的抑郁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而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 二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二者又必须进行鉴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遵循这项原则可以避免抑郁症的漏诊,及早对抑郁症进行治疗,防止自杀自伤等后果发生。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鉴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 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临床统计,80%以上抑郁症患者有焦虑症状。在临床诊断中,有一个“抑郁症优先诊断”的原则,即既有抑郁症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不论其焦虑症状多重,都应当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专家多年经验的总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 1、从发病年龄上看,焦虑的首发一般在35岁以上,多发生于老年人;而抑郁症在所有年龄群都有发生; 2、抑郁症患者对家属、朋友表现冷淡,对以往爱好兴趣丧失,而焦虑者保持正常; 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 3、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 4、大体来讲,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者是惊恐向上的、 2、焦虑症是一种并有显著与持续心理与身体焦虑症状的状态,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分为于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与急性焦虑(阵发性焦虑) 急性焦虑再分成因在特殊状态下阵发的焦虑(恐惧焦虑症)与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焦虑(惊恐障碍)。恐惧焦虑症又再分成特定对象恐惧症,社交恐怖症,与广场恐惧症 .患者的情绪表现的非常不安与恐惧,患者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将来的某些事情表现的过分担忧,有时患者也可以无明确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是什么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是什么 生活中,很多人容易把焦虑症和抑郁症相混淆,那么焦虑症和抑郁症如何区分呢? 要正确区别抑郁症和焦虑症,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区分。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1.抑郁症常伴有焦虑症状 抑郁症常伴有焦虑症状,但抑郁症以抑郁为主,焦虑往往只是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反映,同时还伴有其他情绪反映,如强迫、疑病、恐惧等。临床中可用症状量表进行测试,分清症状的主次。 2.自杀念头 焦虑症患者没有自杀念头,尽管害怕,但是还不是以死来逃避;而抑郁症患者往往有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行为。 3.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过分担忧 焦虑症的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对于未发生的事情表现出过分的担心,患者会有痛苦的感觉,而抑郁症的患者的情绪就会比较的复杂,还会伴有焦虑的情况出现。 4.躯体症状反映不同 焦虑症与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反映不同。焦虑症的躯体反映主要与植物神经相联系,比如呼吸、心跳、出汗等等;而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带有一定的稳固性,比如“梅核气”、两胁疼痛、周身沉重

等等。 5.回避心理 焦虑症因为焦虑也出现对某些事情的回避心理,但不是广泛性的兴趣减退和意向减退;而抑郁症则是广泛的退缩和意向减退。 6. 心烦意乱、惊恐紧张 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 7.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 就临床上来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会有焦虑的情况,对于患有抑郁症以及焦虑症的患者来说,应该先治疗抑郁症再治疗焦虑症。 8.从发病年龄上看 焦虑的首发一般在35岁以上,多发生于老年人;而抑郁症在所有年龄群都有发生;抑郁症患者对家属、朋友表现冷淡,对以往爱好兴趣丧失,而焦虑者保持正常;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大体来讲,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者是惊恐向上的;抑郁情绪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人人均可出现,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

神经衰弱与焦虑症的区别是什么

神经衰弱与焦虑症的区别是什么 神经衰弱与焦虑症的区别是什么?神经衰弱与焦虑症有哪些区别?神经衰弱与焦虑症如何治疗?由于对神经衰弱和焦虑症了解的并不是十分清楚,所以很容易将焦虑症和神经衰弱混为一谈,给后起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神经衰弱与焦虑症的区别是什么?一起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解答的吧。 神经衰弱与焦虑症的区别是什么一、焦虑症和神经衰弱的症状表现有一些不同,焦虑症状突出,且呈发作性,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紧张不安、焦虑、烦躁、易兴奋但是患者的衰竭症状并不是十分明显;而神经衰弱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神经兴奋性增高,患者缺乏耐性,很容易于疲劳常常会干一些很小的家务活都会感觉很累,虽常有紧张焦虑情绪,但并不明显,主要呈非发作性,容易兴奋,而且患者的衰竭症状较为明显。 神经衰弱与焦虑症的区别是什么二、焦虑症患者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现象,而且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明显,心悸、气促、胸闷、喉部堵塞感、口干、出汗、颜面潮红或脸色苍白或尿频、尿急等这些症状经常会出现,且常有运动性紧张,如肌肉紧张、颤抖、搓手顿足、坐立不安等,但是上述的这些症状在神经衰弱患者的身上表现的并不是十分突出。 神经衰弱与焦虑症如何治疗?神经衰弱与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这一直是很多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及早的脱离疾病的,重新找回曾经的幸福相信是所有患者所迫切了解的问题。

1、放松疗法:当焦虑再次来袭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放松,闭上眼睛,让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得到充分的放松,让自己好好休息一下,让自己的身心都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渐渐的你会忘记自己的焦虑,将心情平复下来。 2、想象疗法:给自己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想象自己正处在一个群山环绕,鲜花盛开的地方,想象着自己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置身其中自己的心情十分愉悦,烦恼一扫而空,让自己渐渐的忘记所焦虑的事情。 3、用音乐调节情绪:当自己现在焦虑情绪中不能自拔时,不如让自己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中,让自己感受美妙的音符,让自己的思绪随着音乐飘荡,平时在办公室里可以为自己准备几张自己喜欢的CD,放松心情,爵士乐是您最明智的选择,让音乐响起,渐渐的赶走你的焦虑情绪。 4、及时宣泄情绪:闺中密友,千万不要浪费,当自己遇到忧愁烦恼的事情时,要及时宣泄出自己的情绪,不要长时间憋在心里,当烦恼和忧愁来袭时,这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自己的闺蜜和朋友,你可以将自己所有的不愉快全部都倾倒出来,让自己一身轻松,神经衰弱与焦虑症的区别是什么?神经衰弱与焦虑症有哪些区别?神经衰弱与焦虑症如何治疗?相信通过上文的介绍后您一定有所了解了。“夜寐舒神剂”是治疗神经衰弱的纯中药制剂,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让您早日走出疾病的困扰。“平虑解迫安神剂”自在临床上投入使用以来,得到了患者和专家的一致认可,在治疗焦虑症方面效果显著。

抑郁症 焦虑症识别与处理

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1999年第79卷第4期 Volume79 No.4 1999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 刘协和 一、正常心理反应与精神病理综合征 情绪低落和紧张不安是人类常见的两种情绪反应,每当亲人离丧,身染重病,或事业遭受挫折时,往往感到心情压抑,伤感或沮丧,出现抑郁反应;而在处境危险,面临威胁,或对即将发生的事件捉摸不定时,便会提心吊胆,忐忑不安,产生焦虑反应。抑郁是对已经遭受不幸的消极心理,如婚姻破裂,考试失败,持续时间可能较长而焦虑则是对尚未发生,预期将会出现事件的紧张心情,如手术前夕,或慈母倚门时的心态;手术过后,或游子归家,紧张不安也就会很快消失。患躯体疾病时,慢性病多伴有抑郁情绪,而原因未明的急性疼痛则可引起严重焦虑。 在下述情况之一出现的抑郁和焦虑,则应想到精神病理综合征——抑郁症或焦虑症:(1) 没有明显的心理的或躯体的原因而有持续较久的情绪低落(2周以上)或紧张不安(6个月以上);或反复发生短暂的惊慌恐惧;(2) 有一定的心理或躯体诱因作前导,但引起的抑郁或焦虑情绪严重而持久;特别是诱因已经消失,而情感障碍并无好转,甚至更加严重时;(3) 情绪障碍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工作,学习或社会交往;(4) 除情感障碍外,同时还有认知,行为等偏离正常;如:自我评价过低,自责自罪,反复自伤或试图自杀等。 二、典型与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抑郁症可大致区分为抑郁发作和恶劣心境两种临床表现,焦虑症则分为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其临床特征各不相同,典型的症状识别并不困难,但不典型的病例颇为常见,例如: 1.以躯体症状作为主诉的抑郁症:情绪低落,心情压抑,或兴趣丧失,缺乏乐趣,是抑郁发作的两组基本症状。但许多病人并不主动向医生吐露抑郁心境,而是诉述胃肠不适,食欲缺乏,或部位不定,性质模糊的疼痛;一些病人虽有不愉快的表情,但往往被医生理解为对躯体不适的自然反应,未予重视。恶劣心境则以慢性 (病程2年以上)程度较轻的抑郁症状为其基本特征,常主诉为头痛头昏,睡眠不佳,四肢无力等躯体不适,如仔细了解,并不难发现在其躯体症状的后面,存在着长期的心情沮丧和兴趣缺乏。 2.以躯体症状作为主诉的焦虑症:广泛性(不局限于任何特殊情境)和持续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以及相伴随的颤抖、肌肉紧张、出汗、头晕、心悸等植物神经症状是广泛性焦虑的典型特征。一些病人突出头晕,心悸等躯体不适,作为主诉前来就诊。惊恐发作是急性焦虑症的基本特征,常突然发生心悸、胸痛、气急、头晕、哽咽感;并常伴有濒死感,不真实感,害怕失控或发疯,急切求得帮助。但伴发的症状往

国际卫生组织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国际卫生组织焦虑症的 诊断标准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国际卫生组织关于焦虑症的诊断标准(I C D-10)根据ICD-10[1],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特征分别如下: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基本特征为泛化且持续的焦虑,不局限于甚至不是主要见于任何特定的外部环境(即“自由浮动”)。如同其它焦虑障碍,占优势的症状高度变异,但以下主诉常见:总感到神经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出汗、头重脚轻、心悸、头晕、上腹不适。病人常诉及自己或亲人很快会有疾病或灾祸临头。这一障碍在女性更为多见,并常与应激有关。病程不定,但趋于波动并成为慢性。 诊断要点 : 一次发作中,患者必须在至少数周(通常为数月)内的大多数时间存在焦虑的原发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应包含以下要素: (a)恐慌(为将来的不幸烦恼,感到“忐忑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等);(b)运动性紧张(坐卧不宁、紧张性头痛、颤抖、无法放松); (c)植物神经活动亢进(头重脚轻、出汗、心动过速或呼吸急促、上腹不适、头晕、口干等)。 儿童突出的表现可能是经常需要抚慰和一再出现躯体主诉。 出现短暂的(一次几天)其它症状,特别是抑郁,并不排斥广泛性焦虑作为主要诊断,但患者不得完全符合抑郁障碍()、恐怖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障碍()的标准。 包含:焦虑神经症焦虑反应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

如果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障碍,但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均不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此时应采用这一混合性类别。若是严重的焦虑伴以程度较轻的抑郁,则应采用焦虑或恐怖障碍的其它类别。若抑郁和焦虑综合征均存在,且各自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不应采用这一类别,而应记录两个障碍的诊断。从实用的原因出发,若只能作一个诊断,抑郁则应予优先考虑。若只是存在烦恼或过度担心,而没有植物神经症状,不应用本类别。必须存在一些植物神经症状(颤抖、心悸、口干、胃部搅动感),哪怕间歇存在也可。如果符合本障碍标准症状的出现与明显的生活改变和应激性生活事件密切相关,则应采用适应障碍的类别。 有这类相对较轻的混合症状的病人多见于初级保健机构,而更多的病例则存在于一般人群中,大部分人终生都不会就诊于医院或精神科。 包含:焦虑抑郁(轻度或非持续性的) 不含:持续性焦虑抑郁(恶劣心境)() 焦虑状态神经衰弱() 其它混合性焦虑障碍: 本类别适用于以下障碍:符合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标准且同时具有(虽通常持续时间不长) F40-F49中其它障碍的突出特征,但又不完全符合这些障碍的标准。最常见的有:强迫性障碍()、分离性障碍()、躯体化障碍()、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性障碍()。如符合本障碍标准症状的发生与明显的生活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密切相关,应采用()适应障碍的类别。 DSM-III的最初版本定义GAD的病程标准为至少一个月,其特征是波动性焦虑症状如肌肉紧张、植物神经活动亢进、过分恐慌、失眠症等。

抑郁症和焦虑症区别在哪

抑郁症和焦虑症区别在哪 抑郁症和焦虑症都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但是这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抑郁症患者主要的特征是情绪低落,悲观,精神疲惫。焦虑症则是害怕、总是提心吊胆、忐忑不安。 ★ 1、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的主要特征是心情低落,而且作为精神病理状态,抑郁的程度必须达到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害。具体来说,抑郁症有以下六种主要表现:①兴趣减退甚至消失;②对前 途悲观失望;③无助感;④精神疲惫;⑤自我评价下降;⑥感到生 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 2、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焦虑症状作为突出表现的一种神经官能症。作为

精神病理现象的焦虑具有以下特点:①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患者基本的内 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恐慌或恐惧;②这种情绪是不快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迫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③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④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⑤与焦虑的体验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精神功能紊乱。 ★ 3、两种疾病却可合并存在 虽然焦虑症和抑郁症是有区别的,但是两种疾病却可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临床上约有33%-9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而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二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二者又必须进行鉴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

焦虑障碍的临床诊治

焦虑障碍的临床诊治 一、概述 (一)焦虑 焦虑(anxiety )是一种情感表现,是人们面对潜在的或真实的危险或威胁时产生的情绪反映。如在某个考试进行前适度的焦虑紧张属于正常反映。人类对正常焦虑和恐惧的感受同疼痛一样,都是一种保护性表现。 (二)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 )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不安。这里包括了两层意思,第一,焦虑表现是广泛和持续的;第二,在此以外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 (三)焦虑障碍与正常焦虑反映的区别 焦虑障碍与正常焦虑反应的区别有 4 点: 1. 焦虑障碍患者情绪反应源自“本身”,是患者的内心体验,即焦虑障碍具有自主性。 2. 焦虑障碍患者压抑程度、痛苦水平超出了患者本身能承受的范围,开始寻求解决的办法,即患者感到了紧张。 3. 在时间上面讲,焦虑障碍是持续的症状,而非短暂的适应反映。 4. 从患者的行为也可以看出,焦虑障碍患者的行为焦虑表现影响日常生活,正常的社会功能遭到破坏,如工作、学习等。患者有时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行为,比如回避或退缩等。(四)焦虑障碍的诊断与分类方法 CCMD-3 、DSM-Ⅳ和ICD -10 中焦虑障碍的诊断与分类,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在三个分类当中,焦虑障碍的各种分型和表现不尽相同。如PPT4 所列举。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至今已经是第五版。第五版与第四版的明显区别是,焦虑障碍不再包括强迫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急性应激障碍,而是另立一个单元。 (五)流行病学研究 1. 焦虑障碍是普通人群最为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 2. 美国国立共病率调查研究(national co morbidity survey ,NCS )发现,终生患病率为24.9%,年患病率为17.2%。 3. 上海和北京的世界精神卫生资源调查数据(WMHS )表明,年患病率分别是2.4%和 3.2%。 4. 浙江和河北进行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焦虑障碍的时点患病率均在4%以上。(六)焦虑障碍表现为慢性病程有很高的致残率 焦虑障碍表现为慢性病程,它有很高的致残率。5年随访,惊恐障碍的治愈率为34%;广泛焦虑的治愈率为18% -35%;社交恐惧25年后的随访,治愈率仅有50%;特定恐惧,10-16 年后治愈率为50%;强迫障碍患者54% - 61%呈现持续病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50%的病程>2 年。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学 遗传学方面:家系调查表明焦虑障碍的血缘亲属中,同病率15%,一般居民的患病率5%。Virginia 双生子研究,同卵双生子同病率24%,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11%。有人认为作为易感因素的焦虑性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二)生化、内分泌及神经解剖 生化、内分泌及神经解剖的研究显示:焦虑症患者常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增

焦虑症和忧郁症有什么区别

焦虑症和忧郁症有什么区别 区别一:主要临床表现 焦虑症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忧郁症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有时可睡,但1~2小时后即醒,醒后再难入睡。也有的整夜不眠;坐卧不安,控制不住没有明确的对象或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的痛苦体验。有些人表现为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沮丧、忧伤、自卑,对日常活动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有些人则多疑,总怀疑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很烦恼对健康不利,却不能自控。过分注意自己的身体(包括各种生理变化)。而有些患者则表现为强迫自己想某样东西或事情,无法控制自己。神经衰弱症状表现为精神疲乏、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学习不能持久,头痛、食欲不振、懒散等。 区别二:发病诱因 焦虑症是一种无根据的惊慌和紧张,心理上体验为泛化的、无固定目标的担心惊恐,生理上伴有警觉增高的躯体症状。 生活紧张、胃不舒服、头痛、营善不足、饮食不良、糖、单核白血球增多症、甲状腺疾病、子宫内膜炎(与妇女忧郁症有关)、任何严重的身体伤害、过敏症。有些人在冬天门短夜长时,会变得比较忧郁。忧郁症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疾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出现,但以中年早期较为常见,并且在老年人中尤为普遍。忧郁症起因于脑部管制情绪的区域受扰乱。大部分人都能处理日常的情绪紧张,但是当此压力太大、超过其调整机能所能应付的范畴,忧郁症可能由此而生。另外,忧郁症也与人的性格有密切联系,此病人的性格特征一般为内向、孤僻,多愁善感和依赖性强等。 区别三:病理特征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发病于青壮年期,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忧郁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个症状,它是由于用脑过度,精神紧张,体力劳累所引起的一种机体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疾病。它包含了失眠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神经性呕吐等多种病症。 区别四:病症的表现及负面影响 焦虑症的焦虑情绪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使患者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死亡的感受("濒死感")。患者担心自己会失去控制,可能突然昏倒或"发疯"。70%的患者同时伴有忧郁症状,对目前、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焦虑症有认识方面的障碍,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思维变得简单和模糊,整天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状态,担心疾病再度发作。患者还会出现躯体不适症状。在疾病进展期通常伴有多种躯体症状: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跳和呼吸次数加快,全身疲乏感,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简单的日常家务工作变得困难不堪,无法胜任,如此症状反过来又加重患者的担忧和焦虑。还有失眠、早醒、梦魇等睡眠障碍,而且颇为严重和顽固。此外,还可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等。绝大多数焦虑症病人还有手抖、手指震颤或麻木感、阵发性潮红或冷感,月经不调、停经、性欲减退、尿意频急、头昏、眩

焦虑与焦虑症的区别

焦虑与焦虑症的区别 二者看似相似,实则区别很大。焦虑属于人类的一种常见情绪,而焦虑症则属于一种心理疾病。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别焦虑与焦虑症呢? 焦虑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一般人都有过程度不同的焦虑体验,焦虑是人大脑中一种固有的“程序”,每当人们觉察到某种潜在威胁时它就“启动”,提醒自己未雨绸缪,及早防范,避开危险。从这点看,焦虑反应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绝大多数焦虑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属于正常焦虑。所谓正常焦虑是指“合理”和“不过分”的焦虑,所谓“合理”是指有原因,通常是生活事件;“不过分”指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引起焦虑的原因性质和严重程度一致,而异常焦虑是指“不合理”和“过分”。二者的区别在于正常焦虑都有一定的原因,而且可以理解和反应适度;而异常焦虑不但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过强、过长,与个人和现实的实际情况不相称,而且情绪反应的强烈异乎寻常最终不能自控,必须获得医学帮助。还有些人无明显原因而不适当地焦虑,焦虑的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过长,而且多次服药试图解除焦虑,并导致社会或生理功能损害,为此病人明显感到痛苦,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若这样的话,则可能是患了焦虑症。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不同的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包括情绪症状(紧张不安和不愉快、易激惹);运动症状(运动性紧张或不安);自主神经症状(心前区不适、心悸、心跳加快、气促、呼吸困难、窒息感、面红或苍白、胃部或腹部不适、腹泻、尿频);警觉性增高(入睡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对光和声音敏感)。 焦虑对人的工作、学习及机体的生理功能等各方面产生影响,轻度或适度的焦虑,使大脑和整个机体处于适当的觉醒水平或兴奋状态,思维敏捷,判断准确,迅速做出决定,使机体保持充沛的体力;中度或中度以上的焦虑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发展为焦虑障碍。 由上可知,焦虑与焦虑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轻度的焦虑情绪有益于人的思维发散,对人是一种激励;然而,过度的焦虑便会演化为焦虑症,从而给人带来影响和伤害,因此,我们不得不事先做好焦虑症的防治措施

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区别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区别是什么 导语:焦虑症和强迫症都是现代人的普遍心理病。但是很多人却分不清自己患上的是焦虑症还是强迫症,有些人还误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疾病。其实这种看法 焦虑症和强迫症都是现代人的普遍心理病。但是很多人却分不清自己患上的是焦虑症还是强迫症,有些人还误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疾病。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辨别清楚焦虑症和强迫症,我们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治疗这两种疾病。现在就让小编告诉大家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区别。 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病人反复出现的明知是毫无意义的、不必要的,但主观上又无法摆脱的观念、意向的行为。其表现多种多样,当一个人出现无意义的动作,如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锁是否锁好;常怀疑被污染,反复洗手;反复回忆或思考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不可控制的对立思维,担心由于自己不慎使亲人遭受飞来横祸;对已做妥的事,缺乏应有的满足感。 焦虑症不是强迫症,是以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和紧张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常伴有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震颤和运动不安等明显的躯体症状,其紧张或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符。 而焦虑症的症状主要体现在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威胁,这是对客观存在的特殊的反应,不是有这么一句成语么,叫做杞人忧天,这就是明显的焦虑症的反应,对未来事物的威胁,所以说强迫症焦虑症之间有着联系,但是更多的却是症状上的不同! 焦虑症患者对许多事情(工作或学业)过度焦虑和担忧,担忧的时间比不担忧的时间来得长,而且至少持续6个月。在过去6个月内,具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抑郁症病人睡眠障碍及其护理对策

抑郁症病人睡眠障碍及其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3-04-07T15:03:14.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可玮余伟霞魏文军 [导读] 目的对抑郁症病人睡眠障碍各种形式、原因进行调查, 探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护理对策。 可玮余伟霞魏文军(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5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247-02 【摘要】目的对抑郁症病人睡眠障碍各种形式、原因进行调查, 探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自行设计的睡眠障碍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形式为早醒(53.5%)睡困难(46.5%)眠障碍的原因依次为抑郁情绪、睡眠环境、躯体因素、药物因素。结论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有效的护理措施应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积极、早期采用综合护理,以减轻患者心身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抑郁症睡眠障碍护理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其严重影响了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与病情复发以及自杀行为密切相关[1]。我科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对抑郁症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行评定[2], 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睡眠障碍的不同形式及原因, 并探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策略, 为专科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120例, 男性40例, 女性80例,年龄30~65岁,病程4.3±1.6个月。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患者及家属对该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等躯体疾病和其他神经精神疾病者;(2)有酒精及药物依赖和类似药物过敏者;(3) 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者; (4) 因各种原因不愿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持续合作者。 1.2 方法 首先采用PSQI 评定入组患者的睡眠状况,PSQI包括7个因子, 每个因子按3、2、1、0分四个等级评定, 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得分越高, 睡眠质量越差。再利用自行设计的抑郁症睡眠障碍问卷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睡眠障碍的不同形式和原因等2个方面共8个项目。由精神科医生和主管护师2人组成调查组, 调查前进行量表和诊断标准一致性检验,所有入组对象在入院3天内进行问卷调查, 嘱其以近2个月睡眠状况为依据完成问卷。 1.3 判断标准 按照国内睡眠质量研究的常模,7分是我国成人睡眠质量问题的参考界值,总分>7分为睡眠障碍,总分为≤3睡眠质量好,介于两者之间的睡眠质量为一般。 2 结果 2.1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表1 表1 睡眠障碍发生率 睡眠状况例数发生率(%) 睡眠障碍 86 71.7 一般 24 20.0 好 10 8.3 2.2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形式, 表2 表2 睡眠障碍症状排序 排序症状例数百分率(%) 1 早醒 44 52.4 2 入睡困难 40 47.6 3 睡眠维持困难 32 38.1 4 睡眠过多 6 7.1 2.3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表3 表3 睡眠障碍原因排序(n=42) 排序原因例数百分比(%) 1 抑郁情绪 54 64.3 2 睡眠环境 16 19.0 3 躯体因素 10 11.9 4 药物因素 8 9.5 3 护理对策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严重抑郁病人常是思维过程缓慢、思维量减少, 甚至有虚无、罪恶妄想,护理人员应以耐心、缓慢、和蔼、热情的态度给患者以鼓励、劝告、指导,关心其疾苦,使病人感到对他的尊重和理解。 3.2 采用鼓励及正性教育为主导的心理护理 3.2.1 支持性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 采用积极的语言安慰和解释, 同时与其家庭成员进行沟通, 充分利用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 使患者得到关心、同情和帮助, 建立安全感, 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3.2.2 认知疗法患者在一些认知上存在误区,如消极的、扭曲的生活经历, 消极的自我评价[4],其往往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睡眠问题上, 情绪紧张, 极力想控制睡眠, 反而导致入睡更加困难。引导患者认知疾病, 帮助其转移注意力, 如嘱其重复数数、听轻音乐、看书等。 3.2.3 森田疗法指导患者阅读“森田心理疗法”资料, 让其领悟森田理念。“顺其自然, 为所当为”, 引导患者接受失眠症状, 将注意力集中

2015年心理咨询师经验交流:抑郁症和焦虑症区别

2015年心理咨询师经验交流:抑郁症和焦虑症区别 焦虑症患者总是感到焦虑,不安,对于严重的患者还会引发失眠等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抑郁症患者自杀几率很高,抑郁症患者的年龄比较广泛,而焦虑症患者老年居多,有很多人这两种病是并存的,有人会认为焦虑症和抑郁症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引发的症状很相似,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下面就介绍焦虑症和抑郁症两者的区别。 焦虑症可与抑郁症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约有33%-9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而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二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 但是二者又必须进行鉴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遵循这项原则可以避免抑郁症的漏诊,及早对抑郁症进行治疗,防止自杀自伤等后果发生。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鉴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 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临床统计,80%以上抑郁症患者有焦虑症状。在临床诊断中,有一个“抑郁症优先诊断”的原则,即既有抑郁症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不论其焦虑症状多重,都应当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专家多年经验的总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 从发病年龄上看,焦虑的首发一般在35岁以上,多发生于老年人;而抑郁症在所有年龄群都有发生;抑郁症患者对家属、朋友表现冷淡,对以往爱好兴趣丧失,而焦虑者保持正常;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大体来讲,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者是惊恐向上的;抑郁情绪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人人均可出现,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时,理所当然会产生忧郁情绪。 焦虑症和抑郁症间的密切关系焦虑症和抑郁症尽管症状、表现、病程有很多不同,但具体到某人,症状常交错出现。 表现 1、病因相近,均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症状表现有区别,但都属于神经官能症。 2、发病基础相似。具有相同人格特征,都没有躯体器质性病变。及早发现、积极治疗,效果一般较好。 3、抑郁症者常伴焦虑表现,反过来焦虑症者大多数内心有明显抑郁。因此,针对青少年可将两者

焦虑和着急有什么区别

焦虑和着急有什么区别? (摘自弗洛伊德精神健康平台) 焦虑(anxiety) 一提到“焦虑”,了解不多的人第一反应往往是:“焦虑和一般的着急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正是本节“现象谱”要回答的问题。 如果按焦虑轻重画成一个连续谱,一端是严重的症状性焦虑,另一端是无焦虑状态。普通人的着急位于中间。 作为一个精神症状,焦虑是痛苦的,也显著妨碍心理或社会功能。焦虑症状主要有主观体验和客观表现两方面: (1)焦虑心情:典型的焦虑症状,患者体验到的是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恐惧。病人整天惶恐不安、提心吊胆,总感到似乎大难就要临头或危险迫在眉睫,但病人也知道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危险或威胁,却不知道为什么如此不安。 (2)客观表现:分两种,其一是运动性不安:病人闭眼向前平伸双臂可见手指对称性轻微震颤;肌肉紧张使病人感到头紧头胀,后颈部发僵不适甚至疼痛,四肢腰背酸痛也常见;严重者坐立不安,不时有些小动作,如搔首搓手等,甚至来回走动,一刻也不能静坐。另一种客观表现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是交感功能亢进的各种症状,如口干、颜面一阵阵发红发白、出汗、心悸、呼吸迫促、窒息感、胸部发闷、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腹胀、尿频尿急、易昏倒等。 通常要兼有以上两方面的症状,才能确定为焦虑症状。只有焦虑心情而没有任何客观症状,很可能是人格特性或常人在一定处境下出现的反应(处境性或期待性焦虑)。而单纯根据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判定为焦虑也是错误的。 与一般的着急相比,焦虑症不仅症状严重而持久,而且它的性质特殊。这就是它脱离了引起“着急”的生活事件,不仅程度上远远超出一般的焦急反应(由担心——过分担心——恐惧),而且“引起”焦虑的事件微不足道甚至捕风捉影(蹭破皮、甚至没有破只是表皮发红,

睡眠与睡眠障碍

睡眠与睡眠障碍 【人类睡眠的时间】 人类睡眠的时间时间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 人的一生中,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成人的睡眠需要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人群调查资料显示:八成人睡7-9个小时,其次为睡4-5个小时的短睡眠者以及睡9-11个小时的长睡眠者,而少于4个小时的超短睡眠者,大于11个小时的超长睡眠者所占比例非常小。 爱因斯坦是历史上著名的长睡眠者,他每天睡眠10小时,而拿破仑和爱迪生因每天只睡不到4小时成为短睡眠者的代表。 一般来讲,出生时睡眠时间最长,婴儿达20小时,7—15岁约9—12小时,15—20岁约9—10小时,成年人约6—8小时,老年人约5—6小时。 根据生物钟效应分析,睡眠最佳的时间是晚10时至11时,此后1个小时将出现生物“低潮”,所以许多人晚上11时还未入睡,就很难在12时前入睡了。 实际上,一个人睡眠质量的好坏,并不仅指睡觉时间的长短,而是主要针对深睡眠时间的多少。 只要有足够时间是处在深睡眠阶段,翌日照样会体力充沛,反应敏捷,反之则不然。 【睡眠是一个深浅交替的过程】 1953年,美国芝加哥睡眠研究专家雷曼,采用了多导睡眠描记仪(脑电图、心电图、肌电图、眼动电图、呼吸监测、氧饱和度等)观察了人类睡眠的全过程,并将人类睡眠分为两个睡眠时段。 1、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此时期会出现显著的快速眼球运动,此时大脑的活动与清醒时相似,除大脑外,全身代谢率降低,人的呼吸浅、快、不规则,心率增快,血压波动,瞳孔时大时小,体温调节功能丧失,各种感觉功能减退。 2、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此期没有明显的眼球运动,全身代谢减慢,脑血流减少,大部分区域的神经细胞活动减少。非快速眼动睡眠期,根据脑电图的变化可分为四期:入睡期—浅睡期—中度睡眠期—深度睡眠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是促进生长、消除疲劳及恢复体力的主要方式。 如果白天从事剧烈运动,当夜的非快速眼动时间可延长1倍以上。生长激素有助于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这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外伤或疾病的修复是非常重要的。在此阶段,脑垂体的各种激素分泌增多,特别是生长激素主要是在非快速眼动期分泌。 睡眠过程并非一入睡就由浅入深至天明,而是深—浅,浅—深,深浅睡眠不断交替。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快速眼动睡眠与非快速眼动睡眠的周期变化。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睡眠周期越长。各种动物比较,人的睡眠周期是90—120分钟,猴30—60分钟,猫10—20分钟,大白鼠5—10分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越成熟的个体,睡眠周期也越长。睡眠周期的出现是与哺乳动物高度进化的行为表现及脑的高级功能密切相关的。

最新焦虑与抑郁量表整理

焦虑与抑郁量表整理 量表来源:1《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2、《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3、《精 神卫生评定量表手册》汇总量表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量表作者,量表的信效度,量表 评定的适宜人群,量表的标准化评定方法及注意事项,量表的评分分析(即与情绪情感的关系),最后呈现整个量表的内容。 Beck焦虑量表(BAI)姓名 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编号 _____________ 下面是一 份关于焦虑一般症状的表格,请您仔细阅读下列各项,指出最近一周内(包括当天),被各种症状烦恼的程度,并在相应的空格中打上“"符号] 量表二:BecK 抑郁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 )(BecK,1967)简介:BecK(1967)将抑郁表述为21个”症状-态度类别”,BecK量表的每个条目便代表一个类别。这些类别包括:心情、悲观、失败感、不满、罪感、惩罚感、自厌、自责、自杀意向、痛哭、易激惹、社会退缩、犹豫不决、体象歪曲、活动受抑制、睡眠障碍、疲劳、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有关躯体的先占观念与性欲减退。其目的是评价抑郁的严重程度。在最新的版本中,21个类 别描述,每类都分四级评分,总分范围为0-63。尽管判断抑郁程度的临界值因研究目的而 异,但作者提出的以下标准可作为参考:4分以下,无抑郁或极轻微;5-13分,轻度;14-20, 中度;21分或更高,重度。信效度测试:内部一致性:奇、偶数劈半信度系数为0.86(Spearman-Brown相关系数为0.93)重测一致性:该量表在数周内重测的稳定系数通常为0.70-0.80。病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对该测验很关键。聚合效应:BDI与临床抑郁评定相关显著,

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研究

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02T12:12:11.75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2期作者:马晓华 [导读] 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改善抑郁症睡眠障碍,对于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临床心理科住院并愿意接受研究的6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周评定患者睡眠改善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睡眠总分及各个因子评分变化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睡眠效率,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护理;睡眠障碍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187-02抑郁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减退,同时还会伴有睡眠的紊乱,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后疲乏、睡眠质量下降等[1],严重影响患者精力与体力的恢复。本研究主要分析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从而为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客观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所有病例均系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2017年1月至2017 年3月住院患者。入组标准:(1)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的心境障碍-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2)由两名精神科医师明确诊断。(3)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排除标准:(1)严重躯体、脑器质性疾病史(2)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抑郁(3)心因性抑郁(4)不能完成心理评估者。入组患者共60例,男性17例,女性43例;年龄21~65岁,平均(44.95±10.38)岁。其中研究组30例,平均年龄(44.13±8.65)岁,男8例,女22例;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45.74±11.85)岁,男9例,女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研究工具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包括7个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总分由7个因子分相加,得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使用PSQI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状况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睡眠情况的改善。 心理护理方法:由两名经验丰富的精神科护士进行心理护理,分上午和睡觉前两次进行,30min/次。上午进行抑郁症的有关知识学习,睡前护理侧重于对患者心理障碍的疏导,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使患者在睡觉前保持良好的心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量表评分变化值的比较 研究组的PSQI量表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变化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量表评分变化值的比较(x-±s) 3.讨论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的最大困扰,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很多,如疼痛、抑郁、疾病的严重程度都干扰睡眠[2]。心理护理的要点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去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唤醒患者积极情绪,矫正行为问题,改善和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本研究发现通过对抑郁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患者的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醒后的疲乏感也有所减轻。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与疾病的预后有明显关系,并与患者自杀意念有关[3],积极的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不光可以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也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自杀风险。因此,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改善抑郁症睡眠障碍,对于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Krystal AD.Sleep and psychiatriatric disorders:future direction [J].Psychiatr Clin N Am 2006;29 1115-1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