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名句名篇(全)
高一语文 部编新教材必修上名篇名句情景默写(附答案)

必修上名句名篇情景默写《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一、情景默写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5.《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7.《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10.《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11.《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必修四必背古诗词

语文必修四必背古诗词语文必修四是中国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这些作品是学生必须掌握和背诵的。
以下是一些语文必修四中常见的古诗词,学生可以依据这些内容进行复习和学习。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离骚》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欲饮无管弦乐,醉不成欢惨将别。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7《李清照词两首》课程同步练习

7李清照词两首随堂演练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氛围;“愁永昼”,极言白昼漫长没有尽头,暗示了词人的孤单寂寞。
B.“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有很浓的感情色彩,表明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突出了伤感的情绪。
C.“凉初透”的“凉”字,一语双关,不但写出重阳节时候天气的萧瑟,更含蓄地反映出词人心境的凄冷。
D.“东篱把酒”是为了排遣离愁,“暗香盈袖”更触动了愁绪,“销魂”是愁的表现,“瘦”字是愁的深化。
项,“表明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理解错误,应为“表明词人独过佳节已非一回”。
2.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
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精神气质。
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菊花”形象的特点,从词人与菊花的相似点角度思考作答。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3~4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四字,以议论开篇,准确地写出了词人处境的孤寂、心情的空虚以及无可排遣、无可寄托的精神状态。
B.“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一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笼罩,备感忧伤。
语文必修上下册重点默写内容

语文必修上下册重点默写内容
语文必修上下册重点默写内容较多,我将为您提供部分内容,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内容,建议查阅教辅练习。
必修一:
1. 《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和俯瞰之景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 《雨巷》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着朦胧、美好但又虚无的人生理想。
3. 《再别康桥》中描绘康河里星辉的句子: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必修二:
1. 《诗经·采薇》中写士兵思乡之情的句子: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2. 《短歌行》中用典故表达对贤才的渴望: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 《归园田居》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然的句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必修三:
1. 《蜀道难》中描绘蜀道的艰险环境和对人生产生威胁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 《秋兴八首(其一)》中直接表达自己羁旅之苦和思念之情的句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 《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音清脆激越的句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必修四:
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英气勃发的句子: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时仓促草率的句子: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3. 《声声慢》中用叠词表达孤独寂寞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以上是必修上下册的部分重点默写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名句默写选择性必修下册《望海潮》《扬州慢》含答案

第19练选择性必修下册《望海潮》《扬州慢》1.扬州慢(1)《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词句:“________”,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词句:“________。
”(2)《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之残酷和造成的破坏之严重,并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战乱痛心疾首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慢》中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解除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
”(5)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则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6)《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物在城非的深沉感慨寄托在了具体的物象之中。
2.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白处。
(1)《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描写了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
(3)《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钱塘江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
(4)《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了。
同时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5)《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描写了杭州的典型景物:圆若宝镜的湖面、重叠的山岭、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
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背篇目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背篇目整理
一、“文选”
(一)《文选·南齐书·张说》:
“将军曰:奉天承运,百折不回,直言勤而无怨,叹息贤而不卑,礼乐之道,似岷似沔,广步中略,睿智之以,大上而尽;明辨之律,自正而服,虚心谦逊,俯仰和顺,平治之业,波澜不惊,以斯静之以,大物容纳。
”
“子曰:德,重君恒也;仁,贵贤也;礼乐,谨义也;礼,说仪也。
古之君子,其仪之敬,不可过也:见对、谢,用比,用文,君之所同,宗庙之事,礼乐之作,祭祀之施,属五福之权。
”
二、《国风·桧风·丧哀》
郊外特令:通事之节,以安静服,以治丧乐,以表衰荣。
灵鼎折,爵不鸣。
汤壶封,乐止缓。
乐止缓,步掩默。
其众不鸣,无事相抚,祭礼不行,丧乐无省。
三、《诗经·大雅·瞻卬》
伯劳乐毋改,伊耆民满家。
躬自守敬仪,思义会望花。
兴无不能乐,致义毋不巧。
凤鸣虚处若,麒麟相望起。
衆姿多于天,无言须有声。
四、《诗经·清风》
黍雍之蔬,无犯文侯。
大王象节,民有敬仪。
以施礼乐,思情信被。
和声迈步,无不自得。
楚之遐在,瞻清风者,君子有倨,以言有望。
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古诗文

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古诗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古诗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古诗文1.《荀子·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逍遥游》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2019-2020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五)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樯.橹(qiánɡ)酹.酒(lèi)擂.台(lèi) 羽扇纶.巾(lún)B.蓑.衣(suō) 料峭.(qiào)萧瑟.(sè) 拾.级而上(shè)C.埋.怨(mán) 着.陆(zhuó)挟.持(xié) 洗洗涮涮.(shuā)D.粳.米(ɡěnɡ) 泊.车(bó)星宿.(xiù) 引吭.高歌(hánɡ)答案 B解析A项,羽扇纶(ɡuān)巾;C项,洗洗涮涮(shuàn);D项,粳(jīnɡ)米。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桅杆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吟咏长啸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轻:不仅有轻便之意,也有“无官一身轻”的感觉答案 B解析B项,“樯橹”本义是桅杆和船桨,在词中借指曹操的水军。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都门帐.饮无绪答案 C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把滚滚东流的长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答案 B解析“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作铺垫,以表明作者对古人的追怀。
2024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选择性必修上、中册)名篇名句默写汇编

高二上学期(选择性必修上、中册)期末名篇名句默写精编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会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一诗中,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写出了词人与爱妻因岁月沧桑而造成的隔离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点题,开启了对梦境的记述。
答案:(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3)纵使相逢应不识夜来幽梦忽还乡易错字有:己、礼、逐、幽。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连用两个问句写出了游子和思妇分别后互相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易错的字有:庶、壹、推、扁。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好文章常能借平常事物来阐发深远的意蕴,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

第4课柳永词两首忍把浮名掷地,烟花巷,吟晓风残月;留得秃笔生花,柳岸边,叹才子佳人。
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
但无论怎样评价,都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美字体红颜知己泪眼凄凄执手告别,风流才子含情脉脉无语凝噎。
赏美文寂寞的辉煌——品柳永你没有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桃花源美丽的落英不属于你;你没有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青崖间的白鹿载不动你的哀愁;你亦没有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赤壁边上的月光也照不亮你所处的黑暗。
在宋朝的轻烟雾霭之中,你有的,只是一只破旧的酒壶,一腹柔情的词句,以及一身荡不尽、说不完的寂寞。
是的,你寂寞。
当你真情自流地吟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离经叛道”之语时,便注定了你一生将与寂寞相伴。
你张扬的个性、对功名的鄙弃令宋仁宗深恶痛绝,于是他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便“成就”了你终生的寂寞。
寂寞,有时是一支浅浅的笛子,有时是一笔淡淡的墨;寂寞,更是让你词情展现的依托!寂寞的你没有沉沦与消极,而是潜心填词咏曲,在寂寞中你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创造了宋词的辉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辉煌!无论是羁旅愁苦、离情别绪,还是都市风光、青楼悲饮,都在你那有血有肉、有爱有怨的笔下淋漓展现,传唱古今。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一首《八声甘州》令人愁肠百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曲《雨霖铃》寄寓千种风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首《蝶恋花》历来为人传诵;“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首极尽杭州之美的《望海潮》,令金主完颜亮读罢,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你造就的此种千古文化奇观又岂能用三言两语便概括完了?那些同你一朝,能顺利为官、青云直上的人,历史早已将他们忘得干干净净,只有寂寞潦倒、“奉旨填词”的你至今还在历史的天空中星光灿烂,时光的风尘也遮不住你的辉煌!秋风送晚,柳影斜飞。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张衡传》教学课件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马克思
• 4.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 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 • ——卡·冯·伯尔
• 5.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 坚持长期探索。 • ——达尔文
一、读准字音
范晔.( yè) 逾.侈.( yúchǐ ) 蟾.蜍.( chán chú) 帷.幄.( wéi wò)
属.文( zhǔ ) 璇.机( xuán ) 骄奢.( shē ) 阉.竖( yān )
篆.文( zhuàn ) 算罔.论( wǎnɡ ) 诡.对( ɡuǐ ) 乞骸.骨( hái )
• 主题2:淡泊 • 淡泊是一种境界。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的人是无法“淡泊”的,他
们眼中的淡泊不过是一种“消极”和“玩世不恭”。淡泊也是一种 胸怀,锱铢必较、气量狭窄的人是无法“淡泊”的——利己思想太 重的人又怎能奢谈淡泊?淡泊更是一种信仰,公而忘私的人甘于淡 泊,敬业奉献的人懂得淡泊,节操高洁的人向往淡泊。
• 四愁诗 •张 衡 • 我所思兮在太 ,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 错刀, 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 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 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动词“用网捕”。
四、古今异义
1.常从.容.淡静 古义:_言__谈__举__止__适__度__得__体_______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静。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2-3-1离骚(节选》课件

诵读课文
“楚辞”与《楚辞》
“楚辞”:“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 诗体。其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 “兮”字。对后来汉赋的形 成有重大影响。
《楚辞》: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 屈原、宋玉等人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 原的作品。
“离骚”释义
《 离
了国恶人理“崇。,探偏骚 骚
无的如修想美高诗最求重》 情腐仇身和政形中后未于的 的败的洁爱”象塑回来叙前
》 内
揭政斗行国、,造到,写一 容
露治争的感振反了现偏现部 简
和和精高情兴映抒实重实分 斥黑神尚,楚了情,于;追
介
责暗,节表国诗主结驰后忆
。势并操现的人人束骋两往
教学目标
⒈了解“楚辞”及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⒉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⒊疏通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⒋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屈原的文学成就
屈原一生创作了《离骚》、《九歌》、 《九章》、《天问》等许多不朽的作品。其中, 晚年创作的《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是 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 一首抒情诗。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 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力对和了政实公全想部事《 作楚嫉诗治施的篇象分,离
惟草木之零落兮, 代序:依次更替。
恐美人之迟暮; 惟:只。
美人:此指楚怀王。
迟暮:衰老。
太阳月亮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和秋天它们依次更替;只看到草 木也在凋零啊,(就)担心美人也会衰老。
6
抚:趁着。
不抚壮而弃秽兮,
秽:污秽的政治。形容词用
何不改乎此度也?
作名词。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讲解与例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青灯,李清照都能画龙点睛,抽丝剥茧,编织成华丽的词章。
读着它,我们仿佛能嗅获得青梅的清香,感觉到卷帘的西风,听得见阶前滴雨,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
她的忧,她的愁,她的才思和遭受,都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能滋润人心的文字,彪炳着宋词婉约派的最高成就。
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一要认识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一样特色及其原由,二要领会词中的意象之美和感情之真。
李清照是我国宋朝有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涵养。
因为生于书香门第,李清照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龄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精通,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爽委宛,感情诚挚。
18 岁嫁给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琴瑟和谐,生活美满安适。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宋室南渡,李清照的生活发生激烈变化,表此刻词作中的词风也前后迥异。
先期反应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此后因为丈夫逝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成悲凉沉痛,抒发怀乡悼亡感情,也寄望激烈亡国之思。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期间的作品,它们反应着李清照不一样期间的生活与心态,表现出不一样的神韵、风格。
《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先期的怀人之作。
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孤独,她深沉想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听说:“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全部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昼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一再,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用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声声慢》是她暮年的名作,向来为人们所称道,特别是作者那哀婉的凄凉情,不知感人过多少人。
当时,正当金兵入侵,北宋消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逃难的过程中夫妇半生珍藏的金石文物又扔掉殆尽。
高一语文必修4课件:6辛弃疾词两首

这个“陷”字用得十分精当,推翻了“女人祸水”论,把
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
第二单元
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
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诗人在为西施辩诬之后,很自然地
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用抒情的笔触,描写了西施滩春日
的情景。春天到了,江河水涨,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
人
哗的江水急促奔流,好像在为她蒙上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
观念,为西施翻案。
第二单元
诗立意新颖,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上联平平道来,
旨在澄清史实。据《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
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贿通吴太
宰伯嚭,准许越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
人
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这就是历史的真相。所以诗
教 版
语
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文
第二单元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人 教
版
【赏析】
西施是春秋时代的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
语 文
县南的苎罗山。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
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吊古
伤今的登临之作,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
版 语 文
封.狼居胥 打胜仗筑土坛以祭天地
第二单元
三于岁是贯荆女轲,遂莫就我车肯而顾去.,终照已顾不 顾. 回头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顾 拜访
人 教 版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语 文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句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名句整理必修四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3、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氏将伐颛臾》)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9、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1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1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1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6、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7、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18、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9、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2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2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3、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2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4《柳永词两首》教学课件

-1-
课序 题目 4 柳永词两首 5 苏轼词两首 6 辛弃疾词两首 7 李清照词两首
作者 学习目标
1.体会柳永词“景中见情,缘情设景”
柳永
的艺术魅力。 2.鉴赏柳词的语言,品味蕴含于词中
的情感。
苏轼
1.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了解苏轼词 的特点。 2.感受苏轼旷达洒脱、豁达坚韧、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兴起于隋唐,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初起时称“曲子”“杂 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等。它的特点是“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如“雨霖铃”就是词 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婉约派:中国宋词的主要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 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 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雨霖铃》是描写词人离开汴京(开封)时和恋人离别时的心情。词以秋景为 衬托,抒写了词人与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婉约词的名 篇。
首页
X Z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色的一首。起句由天气入手, 写别离滋味,区区数笔把相思 者床头辗转腾挪,忽睡忽起,不 知如何是好的情状,准确贴切 地表达出来。在质朴无华的词
句里,蕴含着炽烈的思念之情。 词的下片转而写游子思归,表 现了游子在理智与感情上复杂
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的内心体验:归又归不得,行又
不愿行,解又解不开,便只能“寂
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背古诗词

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背古诗词在高二语文必修四的学习中,学生们需要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供学生们学习和记忆。
开头: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以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韵律,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背诵古诗词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正文:1. 《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2.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5. 《赤壁》(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7.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8. 《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9.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0. 《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结尾:通过背诵这些古诗词,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还能够深入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认真对待古诗词的学习,从中汲取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名句默写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6.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7.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8.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9.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10.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1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16.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17.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19.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0.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3.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4.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25.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6.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7.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28、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9.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3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元·关汉卿《窦娥冤》)必修四情景式默写《望海潮》(柳永)1.《望海潮》(柳永)词中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柳永)词中的“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3.《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4.《望海潮》(柳永)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5.《望海潮》(柳永)词中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6.《望海潮》(柳永)作者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7.《望海潮》(柳永)词人写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句子是: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雨霖铃》(柳永)1.柳永《雨霖铃》一词中渲染分别的气氛,融情入景,准确地传达了一种凄凉的况味的句子有_ __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柳永《雨霖铃》一词中刻画分别时痛苦的细节描写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全词上下片过渡的句子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雨霖铃》(柳永)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4.全词情景交融、最为人称道的句子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柳永《雨霖铃》一词中虚设别后情景,把离别伤痛推向高潮的句子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6.《雨霖铃》(柳永)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7.《雨霖铃》(柳永)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
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8.《雨霖铃》(柳永)下片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9.《雨霖铃》(柳永)中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名句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0.《雨霖铃》(柳永)词中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这是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情景,可见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11.《雨霖铃》(柳永)词中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词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5.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表明了大浪淘沙,又表明历史终将记住英雄人物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7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出了大江气势磅礴、宏伟壮阔的景象。
8.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周瑜有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的句子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9.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来书写自己多愁善感而年华逝去的感叹。
10.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美女衬托英雄人物的句子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1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3.被贬于黄州的苏轼与客人泛舟长江,面对长江的浩荡无穷而感慨万千:“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他在“故国神游中”得3.《定风波》(苏轼)词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
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4.《定风波》(苏轼)词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意,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朝廷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7.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用孙权的典故表达英雄难寻的句子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10.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喻,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亡国的耻辱。
12.读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诗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我们会从中感觉到一种人生的无常。
13.古代写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的诗文很多。
如曹操的《龟虽寿》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末句写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4.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两小句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不见尽头的壮阔图景。
15.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人常借它曲折达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中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一方面作者借桓温北伐来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表明了作者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1.《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的词句是:,,2.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以花喻人的千古名句是:,,.3.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直抒胸臆,亦以景见情,以物拟人,委婉曲折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的诗句是:,,4.《醉花阴》中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的佳句是:,,5.《醉花阴》中的,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东篱对酒赏菊共度佳节的美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这佳节美景反而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该诗句又暗含佳节思亲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