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应用灰色模型预测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趋势

应用灰色模型预测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趋势

() = 一 8 .7 t 703 e
‘ ’ 8 1 7 + 7 .3
[ z t] / () } D =( ~ N 1
e一 (一 )+u /a
3 计 算 预 测 误 差 理 论 预 测 值 与 实 际 发 病 率 比
较 ,见 表 1 。
()卜 [ z() t t]
4 拟 合度检 验及 发病 率外推 预测
得到 G 1 1 预测模 型 :, t M( ,) l()= [ ( )一 / ] 1 u a
原 始数列 () t 的估算 数列 为 : ()= Y()一Y( X t t t

4 1 拟合效果的检验 .
计算得预测值与实际值之
间的平均相对误差 e=1.0 42 %,后验差 比值 C =
() = Y() 一Y( 一1 ,t n+1 t t t ) = ,n+ … 2,
结 果
1 依 次计 算发 病率 累加 见表 1 。
z()=12 t / [Y()+ l( 一1 ] t= 23 t ,t ) , ,,… , n
a ( ={ N一1 [ ) _ [ ∑z() } D t ]/
格 );当 0 5 .0<C≤O6 ,0 7 ≤ P <0 8 .5 .0 .0时 ,模
本 文 所 采 用 的 资 料 来 源 于 嘉 善 县
19 — 09年法定传染病年终订正报表 ,数据真 9 8 20
型 的精 度 等级 为 3级 ( 强 ) 勉 ;当 C >06 , < .5 P
07 .0时 ,模型 的精 度等级为 4级 ( 不合格 ) 。 2 3 外推预 测 如果模 型 拟合 优 度高 ,即模 型预 .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 0 3 (0 0 8—0 2 0 07— 9 1 2 1 )0 04— 3

2015—201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2015—201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摘 要 :目 的 了 解 北 京 市 门 头 沟 区 甲 乙 类 传 染 病 发 病 强 度 和 流 行 特 征 ,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 法 利 用 中 国 疾
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 果 2015 —2 0 1 9 年 ,北京市门头沟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2019 年
疾病
发病率
名称
(/10 万 )
痢疾
55.59
肺结核
46.83
猩红热
39.58
梅毒
29.31
病毒性肝炎 14.80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表 4 2015— 201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不同传播途径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肠道传染病
发病数
发病率 (/10 万)
构成比 (%)
死亡 死 亡 率 (/10万 )
0.00 0.75 0.00 0.00 0.50 0.00 0.06 0.00 0.00 0.00 0.06 0.00 0.00 0.00 0.00
病 死 率 (%) 0.00 1.59 0.00 0.00 2.26 0.00 3.57 0.00 0.00 0.00 50.00 0.00 0.00 0.00 0.00
梅毒
34.09
病毒性肝炎 24.68
猩红热
20.45
2017 年
疾病
发病率
名称
(/10 万 )
肺结核
50.92
痢疾
43.46
猩红热
38.59
梅毒
31.46
病毒性肝炎 25.95
2018 年
疾病 名称
发病率 (/10 万)
肺结核

中国传染病发病数死亡数及传染病医院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传染病发病数死亡数及传染病医院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传染病发病数死亡数及传染病医院发展现状分析一、传染病发病数量及死亡人数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 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 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 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等.防治工作可有效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是一种高效的手段, 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功能与机体健康状态. 2019年中国传染病发病数1024.5万例, 比上年增加247.3万例, 同比增长31.83%.目前, 由于传染病防治意识不足, 感染人数增多, 死亡人数也随之增加, 2019年中国传染病死亡人数2.53万人, 同比增长8.16%.中国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2019年中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量3072338例, 同比增长0.3%;丙类传染病发病数量7172169例, 同比增长52.3%.中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量低于丙类传染病数量, 但甲乙类传染病死亡人数远远高于丙类传染病死亡人数. 2019年甲乙类传染病死亡人数24981人, 同比增长7.8%;丙类传染病死亡人数304人, 同比增长49.8%.二、传染病医院现状由于病原体较为复杂, 耐药菌株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传染病传播率越来越快. 传染病包含衣原体、病毒、细胞、寄生虫等.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广, 有季节性、流行性、地方性的特点, 医院患者是传染病主要高发人群. 所以, 医疗机构加强对传染病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可减少传染病爆发情况, 降低继发性感染机率. 2018年中国传染病医院数量为167家, 比去年减少1家, 同比下降0.6%.医疗机构属于传染病控制的第一道防线, 而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都无法避免这些特殊情况的存在. 在工作中, 所接触到的各类病菌、细菌都是有害的病原体物质, 在这其中就包括排泄物、血液等各大传染源.中国公立传染病医院数量远远大于民营传染病医院数量, 2018年中国公立传染病医院数量165家, 比去年增加一家;民营传染病医院数量2家, 去年减少2家.中国加强传染病管理能力, 传染病医院人员数量逐年增加, 2018年中国传染病医院人员数量为59642人, 同比增长2.93%.2018年中国传染病医院卫生技术人数48622人, 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031人, 同比增长5.6%;注册护士25041人, 同比增长5%;药师(士)人数2763人, 同比增长0.8%;技师(士)3555人, 同比增长3.6%.2013-2018年中国传染病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卫生和计划生育年鉴、随着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传染病掌握能力, 引进先进的设备, 传染病诊疗人次随之增加, 2018年中国传染病医院诊疗人次1924.8万人次, 同比增加4.21%.中国传染病入院人数与出院人数相差不大, 2018年中国传染病入院人数1115158人, 同比增长6.3%;2018中国传染病出院人数1111610人, 同比增长6.5%.2013-2015年中国传染病病死率呈上涨走势, 2017年开始传染病病死率维持在0.9%.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 预计2019年传染病病死率将低于0.9%.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传染病医院床位数131655张, 与2017年相比增加2602张床位数, 同比增长2.0%, 病床使用率为86.7%.随着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水平的提高, 传染病者住院时间减少, 2018年中国传染病医院平均住院15.3日, 比上年减少0.5日.中国人口基数大, 发生大规模传染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传染病医院能力全面提高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服务需求. 2018年中国传染病医院资产315.2亿元, 同比增长11.91%.中国传染病医院收入逐年递增, 2018年中国传染病医院总收入为299.3亿元, 同比增长14.16%.三、传染病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传染病是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 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形式. 传染病现在仍然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发展都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的一项重大的社会问题. 目前, 很多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工作是由各级医疗机构承担的, 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在存在的问题,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加强管理, 完善制度;完善流程, 提高效率;加大投入, 完善设施;加强培训, 提高能力. 使传染病预防与管理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当中, 保证有制度可依. 使管理者和医务人员都有能力, 有信心, 全方位, 多角度开展传染病预防与管理工作.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与管理问题处理对策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防管理水平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任务, 在这之中, 需要每一个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支持, 只有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保证传染病的预防水平. 对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预防。

天津某区2000~2013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天津某区2000~2013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关键词 : 甲乙类传染病 ; 流行特征 ; 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R1 8 1 . 8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5 0 5 2 ( 2 0 1 5 ) 0 2 — 0 4 2 — 0 4 D OI : 1 0 . 1 6 2 8 6 / j . 1 0 0 3 — 5 0 5 2 . 2 0 1 5 . 0 1 . 0 1 6
i n c i d e n c e f o r m 1 31 . 7 8 / 1 0 mi l l i o n t o 3 03 . 01 / 1 0 mi l l i o n, t he a v e r a g e i n c i d e n c e r a t e wa s 2 3 5 . 8 7 / 1 0 mi l l i o n, t h e a v e r a g e mo r t a l i t y r a t e wa s 0 . 3 7 / 1 0 mi l l i o n. F r o m t h e o v e r a l li n c i d e nc e o f ba c i l l a r y d y s e n t e y r i n v i e w. a l wa y s i n t h e ir f s t p l a c e, v i r a l h e p a t i t i s o c c u pi e d t wo o r t h r e e r a n ki ng, b u t h a v e b e e n r e c e d i n g t r e n d . Pu l mo n a y r t u—
其他跻身前五位 的疾病 主要还有麻疹 、 猩红热和流行性出血热。肠道传染病 在甲乙类传染病 中报告最 多, 占总体发病的 5 3 . 6 8 %, 血液及性传播疾病 占 2 3 . 0 5 %, 呼吸道传染病 占 2 2 . 3 9 %。结论 细菌 『 生 痢疾 、 肺结核 、 麻疹和病毒性肝炎是 当前重 点防控的传染病 。需加强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监测及报告管理 , 建立多部 门合作 , 全社会参 与的防控模式。

我国6年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我国6年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
χ2 ( ) *+ χ2 ( ) *
作 者 简 介 : 李欣 (1989- ), 女 , 本科在读 通 讯 作 者 : 高博 , 讲 师 , 研 究 方 向 : 社 会 医 学 , E-mail: serena.310@
病一般性流行病学情况进行分析 。
1.3
统计学方法
、1
2002、2007 、、、、、、、、、、、、、、

文中的传染病数据比较 , 我们发现 : 近年来我国传染病发病构 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1990~2000 年我国呼吸道 传 染 病 发 病 率 一直居于首位 , 而 2002~2007 年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已经取代呼 吸 道 传 染 病 排 名 第 1 ; 1990~2000 年 我 国 呼 吸 道 传 染 病 发 病 率 总体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 而 2002~2007 年我国呼吸道传染病 发 病 率 呈 波 动 状 态 , 总 体 呈 上 升 趋 势 , 并 于 2003 年 超 过 肠 道 传染病排名第 2 位 ; 而 1990~2000 年与 2002~2007 年肠道传染 病发病率都逐年下降 , 同时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新生儿破 伤风发病率总体也呈下降趋势 。 见图 1 。
告 1 例。
2.4 2.4.1
主要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病毒性肝炎 病 毒 性 肝 炎 发 病 率 除 2005 年 略 低 于 肺 结
核外 , 一直稳居甲 、 乙类传染病之首 。 近 6 年来其发病率明显 增 加 (68.71 / 10 万 ~121.33 / 10 万 ), 主 要 与 乙 肝 发 病 迅 速 增 高 有关 。 6 年间共报告乙肝发病 5 722 385 例 , 占总数的 80.65% 。 甲肝和未分型肝炎呈现下降趋势 , 共发病 983 630 例 , 占 总 发 病 数 的 13.86% 。 而 丙 肝 与 戊 肝 趋 缓 上 升 , 发 病 人 数 388 982 人 , 占总发病人数的 5.48% 。

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比较

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比较
2007~2021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揭露病情况比较
上升 下降
登革热
疟疾
甲肝 戊肝
肝炎(未分型) 出血热
狂犬病 乙脑
合计
鼠疫 霍乱
SARS 艾滋病
乙肝
脊灰 人禽流感
丙肝 麻疹
炭疽 痢疾
伤寒+副伤寒 流脑 百日咳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肺结核 白喉
淋病 钩体病
血吸虫病
梅毒
布病
-80
-60
-40
-20
0
20
传染源的引入与扩散-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 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与这些家畜有确切的 感染关系
动物检疫和疫情处置工作不标准-阳性家畜 淘汰不及时,与安康家畜合群饲养和放养 ,促使疫情进一步蔓延
家畜免疫接种的管理难落实
宣传教育、注重个人防护
疫情通报、及时淘汰病畜-控制畜间疫情开 展
现场督导、标准开展工作-隐性感染状况、 及早发现病例
猩红热
布病
出血热
猩红热
伤寒副伤寒
疟疾
出血热
布病
伤寒副伤寒
近年局部地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排序
大同
锡林浩特
1
乙肝
2
肺结核
布病
乙肝
3
布病
肺结核
4
其它感染性腹泻 其它感染性腹泻
齐齐哈尔 肺结核 乙肝
其它感染性腹泻
布病
布鲁氏菌病职业构成转变
1950~1981
皮毛及制革工 21.01%
屠宰及肉食加 工 者 12.47%
不引起发病 牛种菌容易引起社会关注 疫苗预防布氏菌在家畜仍然有作用 目前的疫苗菌株的副作用需要重新科学评价 既往猪种菌所在地仍有活动 布氏菌病的自然疫源性

全国乙类传染病报告

全国乙类传染病报告

全国乙类传染病报告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分类标准,乙类传染病是指既有可能对人群造成严重危害,但尚未完全掌握其传播途径、病原体特征及预防和治疗措施,目前未发生大规模传播的传染病。

以下是对全国乙类传染病的报告。

1.乙类传染病基本概况:乙类传染病主要包括新发传染病、病原种类不明和预防接种未达到全面普及的传染病。

这类传染病大都与病原体的性状、传播途径及病因等相关信息还不清楚,同时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2.全国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情况:2.1新发传染病:在全国范围内,新发传染病的发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新发传染病主要包括非典型肺炎(SARS)、H7N9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

这些传染病通常起源于动物,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或空气传播传播给人类。

2.2病原种类不明的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病原种类不明的传染病是指目前无法明确病原体特征的传染病,比如一些疑似艰难梭菌感染、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等疾病。

这些传染病病原体的特征尚未明确,因此对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缺乏准确的了解。

2.3预防接种未达到全面普及的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还包括一些预防接种未达到全面普及的传染病,比如百日咳、麻疹、风疹等。

尽管这些传染病已有相关的预防接种疫苗,但由于接种率不高,仍然存在发病和传播的风险。

3.全国乙类传染病的防控策略:乙类传染病的防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病原体的确定与监测:加强对乙类传染病的病原体特征的研究与监测,快速准确地确定病原体,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3.2传播途径的控制:建立全面有效的传播途径控制措施,包括改善卫生条件、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减少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3.3预防接种的推广:加强预防接种疫苗的推广和普及率,提高人们的免疫层级,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3.4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与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结束语:乙类传染病的报告和防控工作是我国公共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甲乙丙类传染病的年均发病率

甲乙丙类传染病的年均发病率

甲乙丙类传染病的年均发病率2014-2016年肇庆市报告的甲乙丙类传染病的年均发病率为898.36 /10万,与广东省的深圳、梅州地区发病水平相当,高于北京、四川等地区的水平[3,4],显示肇庆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防控形势严峻。

2014-2016年间肇庆市法定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以丙类传染病为主,这与郑金芳[5]的报道一致,与林琳[6]等的报告不同[5]。

肇庆市丙类传染病呈现逐年下降的原因可能是:1、肇庆市疾控中心每年均对全市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报告质量督导检测,要求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规范传染病诊断报告。

2、医疗机构加强了疫情报告人员及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培训,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减少错误卡。

3、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减少了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发生。

从发病顺位看,2014-2016年肇庆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是:手足口病、乙肝、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流行性感冒。

乙肝和肺结核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我市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在法定传染病发病顺位中居前列,与我国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一致[7]。

这5种传染病是影响肇庆市居民的主要传染病,卫生防疫部门应该重视并加强对这5种传染病的防控和监测。

从传播途径来看,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数最多,与王艳等的报告相同[8],占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61.04%,肠道传染病中以手足口病发病数最多,手足口病占报告发病总数的42.20%。

这提示了手足口病是肇庆市重要的肠道传染病[9],肇庆市在传染病病防控工作中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力度。

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于幼儿园,因此防控主要是要加强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做好晨检工作,一旦有发生手足口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

在地区分布方面,鼎湖区和端州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县(市、区),可能是由于端州区是肇庆市中心城区,鼎湖区毗邻端州区,这两个区均有旅游名胜景区,且交通便利、人员密集,有利于传染病的传播。

法定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法定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法定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一、引言法定乙类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疫情分析是对法定乙类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操纵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应对策略。

本文将对法定乙类传染病疫情进行详细分析。

二、疫情背景法定乙类传染病包括但不限于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

这些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范围内法定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给各国的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

三、数据分析1. 病例统计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我国去年报告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病例总数为XXXX例,其中病毒性肝炎占XX%,肺结核占XX%,艾滋病占XX%等。

从病例数量来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的主要疾病类型。

2. 疫情趋势通过对历年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法定乙类传染病的疫情呈现出以下趋势: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逐年下降,肺结核的发病率基本稳定,艾滋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这些趋势的变化与疾病的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

3. 地域分布不同地区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疫情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病毒性肝炎为例,北方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南方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这与地区的气候、饮食习惯、卫生条件等因素有关。

四、疫情原因分析1. 病原体特点不同的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不同的病原体特点。

例如,病毒性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肺结核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艾滋病主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病原体的特点直接影响着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控策略。

2. 个人行为个人行为是法定乙类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途径,不良的注射行为和不安全的性行为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艾滋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途径,不使用安全套和共用注射器等行为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对法定乙类传染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1997~2007年我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1997~2007年我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炎:9 9年 出现 明显 的流行 小 高 峰 f .61 )高 19 6 7 /0万 . 9 峰 过后 迅 速 下 降 .0 4年 又 出现 一 个 高 峰 (32 /0 20 9 . 1 7 万) 。痢疾 : 2 0 自 0 3年后 发病 下 降 趋势 明显 , 病率 发
由 19 9 9年 的 8 .91 8 /0万 下 降 到 2 0 3 0 7年 I . 1 79 0万 /
资料进 行分 析
例 (99 % ) 淋 病 2 3 1. 8 , 9 6例 ( . % ) 麻 疹 1 2 79 9 , 8 2例 (.6 , 49 %) 伤寒 1 3 0 8例 (.2 。以上 6种病 合计 病 28 %) 例数 为 3 2 0例 . 占总 甲 乙类 传染 病 总报 告 病例 数 50
【 图分 类 号 】R118 中 8 .1
为 了探 讨景 德镇 市法 定 甲乙类 传染 病 发病 变 化 趋势 .为制 定科 学 的防病 对策 提供 依据 ,本 研 究对
(04 %1病毒 性肝 炎 1 8 7例 (95 %) 痢疾 7 4 3. 7 , 05 2. 4 , 35
1 9 ~ 0 7年 景德镇 市 部分 法定 甲 乙类传 染 病 疫情 9 7 20
的 9 . % 连续 1 57 6 1年均 有病 例 报告 的病种 是 病 毒
1 资料 与方 法 11 资料 疫 情 资料 来 自我市 1 9 0 7年 疫情 报 . 97 20
表 。 口资料 来 自我 市人 口统计 资料 汇 编 。 人
性肝 炎 、 痢疾 、 病 、 寒 、 体 病 、 淋 伤 钩 流脑 、 疹 、 日 麻 百 咳 、 毒 。其 中白喉 、 梅 疟疾 分别 在 1 9 9 8年后 、0 0年 20 后 就 没 有 病 例 报 告 了 观 察 病 种 构 成 变 化 .9 7 19 ~ 20 0 2年报 告 病 例 数 居前 5位 的是 病 毒性 肝 炎 (8 5 4 7

中国6~22岁学生群体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

中国6~22岁学生群体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
!"#)"#F"$UI< RWF)443F"TU"*"TUVFI#I"F#<F#"#
$N#!&/#"*",#'.*'-.2.'(&2#)(#')"%#+%&'(#"1)!#)&.)&)"%,2"1N7" 8 .+!< ./"+, <-#+&)&)(1!&+()* N"N1*.(#"+
[J8ZY,3*D&)" " 7KL85,3*%,3" " 6Q8ZA)*:)3=I " Vb8ZY)" " EJ8ZY)" " fJ\fD)*;23=" " [J8Z])3" " AbfD23=* W)-I " 5QX&3"! !"Fb34()(&(-2@7D)'. ,3. Q.2'-4/-3(K-,'(D" E/D22'2@C&1')/K-,'(D" C-?)3=\3)O-04)(;" ]-)W)3="##"$"" 7D)3,( IF[)O)* 4)23 2@b3@-/()2&4[)4-,4-723(02',3. C0-O-3()23" M-;A,120,(20;2@E&0O-)'',3/-,3. L,0';6,03)3=23 b3@-/()2&4[)4-,4-" 7D)3-4-7-3(0-@20[)4-,4-723(02',3. C0-O-3()23" ]-)W)3="#II#T" 7D)3,#

郑州市二七区2007~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郑州市二七区2007~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 任编校 : 秀连] 责 蔡
郑 州 市 二 七 区 20 0 7~2 1 0 甲 乙类 0年 传 染病 疫 情 分 析
王 肃, 尚学兰, 吴晓云
( 州 市 二 七 区 疾病 预 防 控制 中心 , 州 4 0 0 ) 郑 郑 50 0
[ 要 ] 目的 摘 方法
分析郑州市二七区 20 21 法定 甲、 类传 染病流行 趋势 , 制定 防治策略 提供科学依 据。 07~ 0 0年 乙 为 二七区 20 07—2 1 共 0 0年
显 的季节 性 规律 , 每年 的夏秋 季 7 8 9月份 发 病 数 、、
发病 动态 分析 , 明 显季 节 性 , 春 季发 病 数 增 高 , 有 冬
即 1 月 份 到下 一年 的 4月份 , 2 0 1 而 0 7年 7月 份 出 现 了高 峰值 , 中肺 结核 报 告 10例 , 调 查 分 析 , 其 1 经 为几 所单 位集 中体检 发现 , 提高 了肺结 核 的报告 率 。
河 南 职 工 医学 院 学 报
J un lo n nMe ia olg o t n res o ra fHe a dclC l efrSa a d Wok r e f ・5 51 ・
性食 品 占全部 中毒 食 品 的 9 % 以上 , 见 水 产 品 、 0 未
管理 , 特别 是夏 秋食 物 中毒高 发 季 节要加 大 监 督 检

◆一 2 7 0O 年 8 年

9 年 0 年
间, 总体呈 持续 上 升趋 势 , 要 受 乙 、 型肝 炎 及梅 主 丙
毒发 病率 持 续 上 升 影 响 。各 种 疾 病 发 病 构 成 见 表 3 。每年 流行趋 势没有 明显 差异 , 图 4 见 。

图解我国近年来传染病疾病谱变化趋势

图解我国近年来传染病疾病谱变化趋势

总结: 通过以上四张图我们可以分析出广西省过去50年传染病谱的变化趋势,50年来,绝大多数 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有了不同程度下降,90年代后期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比50年代后期下降了 96.14%。传染病谱发生了较大变化,1955年消灭天花,疟疾和麻疹得到了控制,使发病顺位由 疟疾、麻疹和痢疾占主导地位转变为肝炎、肺结核和痢疾占主导地位,死亡顺位则由天花、麻 疹和痢疾占主导地位转变为新生儿破伤风、肝炎和痢疾占主导地位。
"2±3=”规”x=
-b± b 2 -4ac 2a
, 医生与其i无法流畅沟通的缘故,但是医生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往往也是被 人诟病的原因之一。为改善以上困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人际沟通能力, 建立和谐良好的社区医患关系, 我们可以在以下三个阶段进行改革提高社区卫生 服人员的人际沟通能力:
1.
图解我国近年来传染病疾病谱变化趋势 [年]
霍乱:1950年至1977年间仅在1961年发生一次流行(当时归属广东管辖) ,1978年以后发病较频 繁,1979、1987和1994年局部地区发生爆发流行,90年代后期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25/10万。 痢疾:50年代至70年代报告发病率、报告死亡率居前五位,80年代以来,报告发病率、报告死 亡率均有一定幅度下降,但90年代末报告发病率仍居各种传染病发病顺位第2位。 伤寒:发病、死亡的控制效果均不明显,70年代后期开始,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90年代初 期,报告发病率进入前5位。 疟疾:50年代和60年代广泛流行,报告发病率居前2位,报告死亡率居前5位,60年代后期报告 死亡率明显下降,报告发病率除70年代初稍有回升外,总的趋势是逐年下降。目前,发病率已 降至较低水平。 乙脑:1969~1971年流行,70年代使用乙脑疫苗以来,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均有一定幅度下降, 但报告死亡率从6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居于前5位,在各种传染病报告死亡率中仍处于重要位置。 狂犬病:70年代报告发病率开始升高,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报告死亡率居各种传染病首位, 90年代报告发病率、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仍占相当重要的位置。

1990~2006年广西甲乙类传染病总体流行趋势与分析

1990~2006年广西甲乙类传染病总体流行趋势与分析

2 0 e ;4 6 0 7D c 2 ( )
19 年 增 加 肺 结 核 ,0 3年 增 加 传 染 性 非 典 型 肺 炎 。2 0 97 20 05 年 国家 修 订 后 的 《 染 病 防 治 法 》 定 甲 乙 类 传 染 病 为 2 传 规 7 种 , 减 少 了 黑热 病 、 疹 伤 寒 ( 乙 类 传 染 病 下 调 到 丙 类 传 即 斑 由
维普资讯
广 西 医 科 大 学 学 2 0 c 0 7 De J OUR L F G NA O UA X DI A NG IME C L UNI R I Y VE ST … ; 4( ) 2 6
19  ̄ 20 0 0 6年广 西 甲 乙类传 染病 总体 流 行趋 势 与分 析 9
注 : 0 6年 起 国家 统 一 采 用 常 住 人 口数 计 算 传 染 病 报告 发病 率 , 以往 采 用 户 籍 人 口数 计 算 不 同 , 2 0 与 故 表 1中未 列 出 2 0 0 6年 排 位
*资 金 来 源 : 贷 款 / 世行 国外 赠 款 中 国传 染 性 非 典 型 肺 炎 及 其 他 传 染 病 2 2 病 种 分 布 :90年 《 染 病 防 治 法 》 定 甲 乙 类 传 染 病 . 19 传 规 应 对 项 目子课 题 ( 0 4GX 2 0一 XMB C -0 ) 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 卫 生 厅 自筹 - S0 1 ;
毒 。 结论 : 后 应 重 点 加 强 呼 吸 道 传 染 病 和 性 传 播 性 疾 病 中 的肺 结 核 、 病 、 毒 、 滋 病 和病 毒 性 肝 炎 的 防制 。 今 淋 梅 艾 关键 词 传 染 病 ; 行 趋 势 ; 析 流 分
中 国 图 书 资料 分 类 法分 类 号 R5 1 由 于广 西 特 定 的 自然 地 理 区 位 和 亚 热 带 气 候 条 件 , 原 病

哈尔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十年趋势分析及防控对策

哈尔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十年趋势分析及防控对策

哈尔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十年趋势分析及防控对策资料来源:哈尔滨市2000-2010年订正年报和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哈尔滨市统计年鉴和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

2 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3.1 甲乙类传染病趋势特点分析发病趋势特点:2000~2010年间,哈尔滨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03年,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62.86/10万~185.88/10万之间;4年间报告发病率变化幅度不大,最高为2003年(185.88/10万),最低为2002年(162.86/10万)。

第二阶段为2004-2010年,报告发病率波动在210.21/10万~266.40/10万之间;以2004年为界,报告发病率较2003年明显上升,主要原因为2004年开始全国实行了传染病网络直报,传染病漏报明显减少所致;自2004年后的六年间报告发病率稳步下降,2009年为六年来最低点。

死亡趋势特点:2000-2003年报告死亡率波动不大,在0.69/10万-0.86/10万之间,处于较低水平;从2004实行网络直报以来,报告死亡率上升明显,2005年达到最高峰(1.06/10万),主要由于近年来,随着肺结核和艾滋病等专报系统上线,各县区加强了专病死亡病例的报告管理工作,使全市报告死亡病例数上升幅度较大。

自2006年开始,报告死亡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至2008年报告死亡率(0.42/10万)达到10年最低水平,2010年报告死亡率(0.62/10万)较2009年略有升高,与艾滋病死亡增多有直接关系,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

各病种发病顺位变化:肺结核连续5年排在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的第1位,占呼吸道传染病报告病例的50%以上;病毒性肝炎连续5年排在第2位;梅毒报告发病顺位有所上升,由2007年的第4位上升至第3位,而痢疾报告发病数顺位逐年下降,已由2007年的第3位降至2010年的第5位;甲型H1N1流感为2009年新发传染病,报告发病顺位当年为第5位。

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分析2004-2009年邳州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邳州市2004-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等级相关趋势检验分析方法进行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结果邳州市2004-2009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1657例(全部为乙类,甲类无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116.97/10万。

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75.17 /10万,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21.49/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7.90/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2.39/10万,居第4位。

6年来,传染病疾病谱排序不断发生变化,肺结核始终位居各种传染病构成位次之首;梅毒于2009年跃居到发病构成前5位;2006-2009年麻疹疫情出现回升;2009年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结论2004-2009年邳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为了解邳州市2004-2009年传染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以便科学地指导当地传染病控制工作的开展,现对邳州市2004年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传染病疫情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分析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年报数据。

人口资料来源于邳州市统计局〔1〕。

1.2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数据处理主要使用Excel2003,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用等级相关趋势检验分析方法〔2〕。

2004 -2007年统计病种为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37种法定传染病,其中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3〕;2008年丙类增加手足口病1种计38种;2009年乙类增加甲型H1N1流感1种计39种。

传染病分类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疫情统计分析的分类方法,分为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及其他传染病。

全国传染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及死亡率情况分析

全国传染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及死亡率情况分析

全国传染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及死亡率情况分析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2019年1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0244507例,死亡25285人,报告发病率为733.57/10万,报告死亡率为1.81/10万。

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 2019年艾滋病死亡人数达到20999人,发病率为10万分之5.0986,死亡率为10万分之1.5036。

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死亡25285人,粗略计算,艾滋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约为83%。

一、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按类别统计1、2019年全国甲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1例,死亡1人,其中鼠疫报告发病5例,死亡1人;霍乱报告发病16例,无死亡。

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0.0015/10万、0.0001/10万,报告发病数较2018年减少7例,报告死亡数增加1例。

2019年全国甲类及细分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2019年全国甲类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2、2019年全国乙类传染病中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他共报告发病3072317例,死亡24980人,报告发病率为220.00/10万,较2018年下降0.2%;报告死亡率为1.79/10万,较2018年上升7.2%。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猩红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1.1%;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流行性出血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6%。

2019年全国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及死亡人数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2019年全国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3、2019年全国丙类传染病中除丝虫病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共报告发病7172169例,死亡304人,报告发病率为513.57/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22/10万。

上海市闸北区1990—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上海市闸北区1990—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上海市闸北区1990—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为了解闸北区近19年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演变规律,评价防制措施对传染病流行的影响,现对1990—2008年闸北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上海市闸北区1990—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及各医疗卫生单位通过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上报的传染病疫情资料。

人口资料来源于闸北区公安局,以年平均人口数计算当年常住人口发病率。

1.2 病种分类根据传播方式,将报告的所有传染病分为5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血源和性传播传染病、其他传染病。

1.3 数据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2.1 发病概况1990—2008年,闸北区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7种41 008例,发病率稳中有降;除个别年份(1990、1991、1993、1995、1997年)有极少数病例存在漏报外,1998年后全区漏报率均为0.00%;死亡率、病死率呈阶梯状上升(表1)。

1990—2008年全区传染病发病率位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淋病(97.46/10万)、病毒性肝炎(78.38/10万)、细菌性痢疾(60.01/10万)、梅毒(37.17/10万)和肺结核(31.64/10万),闸北区发病顺位的排列与上海市同期发病顺位类似[1]。

死亡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肺结核(0.79/10万) 、病毒性肝炎(0.19/10万)、艾滋病及艾滋病毒(HIV)感染(0.07/10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0.02/10万)和流行性乙型脑炎(0.02/10万);病死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流行性乙型脑炎(40%) 、肾综合征出血热(14.2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1.54%) 、艾滋病及HIV(10%)和疟疾(4.35%)。

2.2 疾病分类1990—2008年闸北区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稳步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在经过1997年的台阶式上升后,维持在一定水平,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大幅上升趋势(表2)。

沧州市1962-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分析

沧州市1962-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分析

沧州市1962-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分析庞丽敏;李更生;刘树林;殷海青;邱秀俊;徐岳宗;张旭;张海军【摘要】目的:分析1962~2010年沧州市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沧州市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62~2010年沧州市各年代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结果:总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下降,2000~2010年年平均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比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73.32%和92.21%;20世纪70年代之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0年代以后下降.病死率从60年代起呈下降趋势;传染病发病谱发生明显改变.结论:1962~2010年沧州市传染病防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的流行态势提示,传染病防控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41)012【总页数】3页(P1674-1675,1692)【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谱【作者】庞丽敏;李更生;刘树林;殷海青;邱秀俊;徐岳宗;张旭;张海军【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沧州061001;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沧州市新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为了解1962~2010年沧州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探讨当前传染病防控形势,现对沧州市1962~2010年得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传染病资料来源于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科,人口数来源于沧州市统计局年鉴资料。

2 报告病种及分类报告病种根据时间可分为3个阶段:①1990年以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规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类25种;②1990~2004年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规定报告管理的甲乙类传染病2类24种;③从2005年开始乙类中新增加入3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血吸虫、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2001-2010年郫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郫县2001-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01-2010年郫县无报告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6种11 718例,年均发病率239.58/10万,2002年发病率最低为162.99/10万,2003-2005年逐年上升,2005年最高为352.45/10万,2006-2010年逐年下降;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是乙肝、肺结核、痢疾、淋病、甲肝,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2.53/10万,居首位;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2.26/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54.45/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0.35/10万,居第4位。

结论2001-2010年郫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体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

为了解郫县传染病发病及变化趋势,分析其流行特点,为下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01-2010年郫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报告。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传染病疫情资料来源于郫县2001-2010年传染病疫情分析报表和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郫县统计局。

1.2统计分析数据处理主要使用Excel2007软件。

2结果
2.1甲乙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2001-2010年郫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6种11 718例,死亡19例,年均发病率为239.58/10万,死亡率为0.39/10万,病死率为0.16%。

2002年发病率最低为162.99/10万,2003-2005年逐年上升,2005年最高为352.45/10万,2006-2010年逐年下降(表1)。

2.2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发病情况
2.2.1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2001-2010年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累计报告5 993例,年均发病率为122.53/10万,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1.14%,10年间每年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首位。

2002年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下降,2003-2005年发病率显著上升,2005年达高峰,2006-2008年发病率逐渐下降,2008-2010年发病较平稳,发病率在70/10万左右波动,10年间其发病率变化趋势跟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变化趋势一致。

2.2.2 呼吸道传染病10年累计报告3 045例,年均发病率为62.26/10万,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5.99%,居第2位,,2002年发病率最低为17.69/10万,2005年最高为94.56/10万,10年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

2.2.3 肠道传染病累计报告2 663例,年均发病率54.45/10万,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22.73%,居第3位,。

2001-2004年发病小幅度下降,2005-2006年有所上升,后逐渐下降。

2.2.4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10年间发病呈低水平状态,累计报告17例,年均发病率0.35/10万,居第4位(图1、表2)。

2.3主要传染病发病顺位2001-2010年发病率居前5位的甲乙类传染病病种是乙型肝炎(84.68/10万)、肺结核(55.08/10万)、痢疾(36.90/10万)、淋病(21.94/10万)、甲肝(1
3.58/10万),这5种传染病共报告10 378例,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88.56%。

2001-2010年,肺结核发病率由第4位上升为第1位;乙肝发病率由第1位降为第2位;痢疾发病率除2002、2006年居第2位、2004年居第4位外,其余年份均居第3位;梅毒发病率逐渐上升,2007-2010年升为第4位;淋病发病率由第2位降为第5位;甲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1-2005年居第5位,2006年上升为第4位,2007-2010年不在前5位之列(表3)。

3讨论
郫县2001-2010年甲乙类年均发病率为239.58/10万,死亡率为0.39/10万,病死率为0.16%。

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最高(352.45/10万),主要是由于2005年乙型肝炎(152.48/10万)、肺结核(84.97/10万)、痢疾(38.12/10万)报告发病率高所致,这可能是由于2004年郫县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加强了对医生传染病报告知识的培训,医生报病意识增强,传染病报告数增加[1-2]。

2001-2010年郫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3-4],主要是乙肝、淋病、梅毒报告发病高所致。

10年累计报告乙型肝炎4142例,占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总数的69.11%,平均发病率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首位,2006-2010年报告发病明显下降。

乙型肝炎发病率高可能与由于早期部分临床医生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不熟悉,将乙肝病毒携带者当作病人报告以及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患者重复就诊[5-7] 有关。

2006-2010年乙型肝炎发病率下降,可能是:①我国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郫县2004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大大提高,导致儿童乙型肝炎发病率下降;②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后,加强了对医生传染病诊断标准培训,乙型肝炎报告准确性提高。

因此,乙型肝炎的防治重点应落实国家乙肝防治规划,做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乙型肝炎病人报告管理工作。

梅毒、艾滋病/HIV发病明显上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①近年来,郫县经济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增加,且流动人口普遍年轻,处于性活跃年龄;性观念、性行为开放,多性伴及不安全性行为增加;②近年免费为孕产妇进行梅毒、艾滋病筛查和确诊,梅毒(尤其是隐形梅毒)、艾滋病/HIV报告数增加。

要降低性病、艾滋病发病水平, 应强化病人管理和治疗,加强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采取系统干预措施[8-9]。

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上升趋势,10年累计报告肺结核2694例,占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8.47%。

上升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近年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结核病发现率增加[10];加上部分患者治疗不规范、不彻底,从而导致耐药结核菌增加[11] 有关。

今后要继续贯彻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模式,早期发现和治疗病人,提高结核病患者发现率和治愈率;同时要做好卡介苗的接种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