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的最基本反应是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
新疆麻醉科模拟题2021年(56)_真题-无答案86
新疆麻醉科模拟题2021年(56)(总分95.08,考试时间120分钟)多项选择题1. 体内生理性抗凝机制有( )A. 内皮细胞产生的前列腺素可对抗血小板聚集B. 蛋白质CC. 抗凝血酶Ⅲ和肝素D. 纤溶酶原E. 纤溶酶原激活物,包括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2. 应激反应是( )A. 交感神经兴奋B. 垂体-肾上腺系统兴奋C. 全身性的适应性反应D. 交感神经抑制E. 垂体-肾上腺系统抑制3. 下列哪些因素可影响能量代谢( )A. 体重B. 肌肉活动C. 精神活动D. 环境温度E. 麻醉4. 创伤和手术引起机体全身性反应,包括( )A. 血流动力学反应B. 内分泌反应C. 代谢反应D. 免疫反应E. 体温反应5. 应激时,糖代谢的变化正确的有( )A. 糖原分解减少B. 组织对糖的利用减少C. 糖异生加强D. 糖异生减弱E. 胃肠道葡萄糖吸收增加6. 不能促进醛固酮分泌的是( )A. 血管紧张素ⅡB. 高钠C. 低钾D. ACTHE. 甲状腺素7. 下列哪些药物不会使血糖浓度明显增高( )A. 乙醚B. 恩氟烷C. 氧化亚氮D. 异氟烷E. 氟烷8. 手术、创伤后出现水、钠潴留,是由于下列哪些激素的作用( )A. 垂体后叶激素B. 醛固酮C. 糖皮质激素D. 生长激素E. 肾上腺素9. 能量代谢包括能量在体内的( )A. 释放B. 转移C. 贮存D. 利用E. 合成10. 创伤后,下列哪些物质分泌能促使脂肪分解( )A. 儿茶酚胺B. 肾上腺皮质激素C. 胰高血糖素D. 胰岛素E. 前列腺素11. 创伤后一般可发生( )A. 血钾升高B. 水钠潴留C. 血钙增加D. 钾排出增加E. 血镁升高12. 手术、创伤与麻醉的应激反应,伴有一系列神经和体液变化,包括( )A. 交感神经兴奋B. 肾上腺髓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C. 胰岛素分泌减少D.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高E. 生长素分泌降低13. 手术创伤后高血糖的原因有( )A. 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致糖原分解降低B. 儿茶酚胺抑制胰岛素分泌,降低机体对糖的利用率C.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D. 糖异生作用减慢14. 糖皮质激素对下列何种化学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具有抑制作用( )A. 前列腺素B. 白三烯C. 5-羟色胺D. 缓激肽E. 肾上腺素15. 手术或创伤早期血液暂时呈高凝的机制( )A. 大量组织凝血活酶释放B. 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C. 血小板增加D. 凝血因子增加E. 纤维蛋白原增加16. 创伤后机体保留Na+主要通过( )A. 尿Na+排出减少B. 粪便中排出Na+减少C. 唾液中排Na+减少D. 空肠远端再吸收Na+增加E. Na+摄入功能增强17. 所谓基础状态是指( )A. 清晨空腹B. 环境温度在20~25℃C. 清醒安宁D. 静卧E. 肌肉松弛18. 关于体内热能的叙述哪些是对的( )A. 热能是最低级形式的能量B. 热能维持机体体温C. 体内化学能、机械功最终转变为热能D. 热能可被再利用做功E. 心脏产热最多A1/A2题型1. 应激反应中,传入刺激的靶器官是( )A. 脊髓后角B. 延髓C. 垂体D. 下丘脑E. 大脑皮质2. 大量体液丢失后只输注葡萄糖会导致( )A. 高渗性脱水B. 低渗性脱水C. 等渗性脱水E. 高血糖症3. 下面哪一项是应激时造成机体血糖升高的原因( )A. 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B. 儿茶酚胺分泌增多C.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下降D. 胰岛素分泌升高E. 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升高4. 下列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的是( )A. 葡萄糖B. 脂肪酸C. 一磷酸腺苷D. 二磷酸腺苷E. 三磷酸腺苷5. 人在安静时能量代谢最稳定是处于下列哪种温度的环境中( )A. 0~10℃B. 10~20℃C. 20~30℃D. 30~40℃E. -10~0℃6. 手术刺激导致的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的原因是( )A. 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B.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 对胰岛素的拮抗D. 儿茶酚胺分泌增加E. 血中分解性代谢激素浓度升高导致葡萄糖生成/利用的比率升高7. 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下述哪种表达正确( )A. 心肌>骨骼肌>脑B. 骨骼肌>心肌>脑C. 脑>心肌>骨骼肌D. 心肌>脑>骨骼肌E. 骨骼肌>脑>心肌8. 热价最高的物质是( )A. 蛋白质B. 糖C. 脂肪D. 维生素E. 混合食物9. 对能量代谢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 )A. 进食B. 寒冷C. 高温D. 精神活动E. 肌肉活动10. 在分解代谢期间被动用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 )A. 肝B. 肾C. 血浆蛋白D. 骨骼肌E. 胃肠道11. 应激时β内啡肽的作用,哪项正确( )A. 镇痛B. 心率增快C. 升高血压D. 增加心输出量E. 升高血中ACTH12. 应激时急相反应蛋白增加最多的是( )A. α蛋白酶抑制剂B. C反应蛋白C. 巨球蛋白D. 补体E. 纤维蛋白原13. 下列药物不增加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的药物( )A. 哌替啶B. 异丙嗪C. 阿托品D. 氯胺酮E. 丙泊酚14. 据目前研究的结果,造成机体应激最强的是下列哪项( )A. 麻醉方法B. 麻醉药物C. 手术创伤D. 室内环境E. 麻醉操作15. 呼吸商为1.00的食物是( )A. 蛋白质B. 糖C. 脂肪D. 维生素E. 混合食物16. 渐进性坏死的描述,下列哪项正确( )A. 是创伤晚期预后不良患者的机体代谢状况B. 是代谢衰退期较短时间不能恢复所致C. 机体代谢功能受到轻微损害D. 机体发生广泛坏死E. 机体功能部分衰竭17. 剖宫产手术,哪种麻醉应激反应较轻( )A. 吸入全麻B. 静吸复合全麻C. 硬膜外阻滞D. 蛛网膜下隙阻滞E. 局麻+神经安定18. 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放能反应中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的有多少( )A. 10%B. 30%C. 50%以上D. 70%以上E. 90%以上19. 严重创伤后持续饥饿时,脑的能量来源是( )A. 葡萄糖B. 氨基酸C. 脂肪D. 酮体E. 甘油20. 应激时机体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防御性反应表现为( )A. 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B. 支气管扩张加强通气C. 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D. 血液重新分布E. 以上都是21. 应激反应中神经-内分泌改变对代谢的影响,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甲状腺素可促进脂肪分解和蛋白质合成B. 肾上腺皮质醇使糖异生增加、血糖升高,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加C. 肝外组织对氨基酸的摄取受到抑制D. 能量需求增加,糖利用增高E. 总体而言,脂肪分解占优势,蛋白质既有分解又有合成22. 应激的防治原则中正确的是( )A. 避免强烈或持久的应激原作用于人体B. 及时处理伴有应激的疾病或病理过程,C. 加强不经胃肠道的营养补充D. 及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E. 以上均是23. 特殊动力作用最强的食物是( )A. 蛋白质B. 糖C. 脂肪D. 维生素E. 混合食物24. 代谢高涨期下列哪项变化正确( )A. 代谢率减少B. 体温下降C. 心排血量减少D. 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增加E. 正氮平衡25. 应激时机体代谢发生哪些变化( )A. 糖异生增加B. 脂肪动员增加C. 肌肉分解加强D. 负氮平衡E. 以上都是26. 代谢衰退期下列哪一项增高( )A. 心排血量B. 游离脂肪酸C. 血浆胰岛素D. 体温E. 代谢率27. 应激过程中最突出的表现为( )A. 中性粒细胞减少B. 肾上腺皮质增生C. 淋巴组织增生D. 淋巴细胞增多E. 胸腺细胞增大28. 应激反应中,何种激素或神经递质浓度不升高( )A. β-内啡肽B. 胰岛素C. ADHD. 白细胞介素-1E. 多巴胺29. 在应激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单核细胞因子B. 补体系统C. 凝血系统激活的介质性物质D. 免疫系统激活的介质性物质E. 神经内分泌系统所产生的激素30. 应激过程中儿茶酚胺促进哪些激素分泌( )A. 胰高糖素B. 甲状腺激素C. 生长激素D.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E. 以上都是31. 应激时呼吸系统变化不存在( )A. 严重时出现动脉血氧分压下降B. 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加C. 通气/血流比值失调D.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E. 肺动脉压降低32. 应激时泌尿系统中,不变化的是下列哪一项( )A. 尿少B. 尿比重高C.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D. 尿K+降低E. 尿Na+降低33. 最可作为判断应激强度的是何种激素( )A. 生长激素B. 胰高血糖素C. 胰岛素D. 血浆皮质酮E. 血浆皮质醇34. 在创伤后免疫和代谢反应中十分重要的是何种成分?其血浓度低于正常值的50%时,创伤或感染的病死率将大大提高( )A. 前列腺素B. 白介素-1(IL-1)C. 补体D. 白三烯E. 反应蛋白35. 创伤后机体耗氧量增加,肺高脉压升高,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常表现为( )A. 呼吸浅慢B. v/Q比值不变,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加C. v/Q比值失调,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不变D. v/Q比值不变,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不变E. v/Q比值失调,呼吸浅快,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加36. 胸段硬膜外阻滞不影响何种激素水平( )A. 醛固酮B. 皮质醇C. 生长激素D. 肾上腺素E. 胰高血糖素37. 对基础代谢率影响最明显的疾病是( )A. 白血病B. 糖尿病C. 甲状腺功能亢进D. 艾迪生病E. 帕金森病38. 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其代谢所需能量约( )A. 50 kcal/kgB. 40 kcal/kgC. 30 kcal/kgD. 25 kcal/kgE. 10 kcal/kg39. 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具有哪些作用( )A. 降低蛋白分解B. 降低脂肪动员C. 稳定溶酶体膜D. 降低血糖E. 不维持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40. 应激时急性反应蛋白不具有何种功能( )A. 消除异物和坏死组织B. 抑制蛋白酶作用C. 消除自由基D. 抑制纤溶E. 促进凝血41. 麻醉、手术期间,对机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无明显影响的是( )A. 气管内插管B. 腰麻后C. 切皮D. 牵拉内脏E. 全麻苏醒期42. 创伤、手术和麻醉时的应激原是( )A. 物理性因素(如寒冷等)B. 精神性因素(如恐惧等)C. 生物性因素(如感染等)D. 化学性因素(如缺氧等)E. 以上都是43. 作为脂肪动用速度指标之一的是( )A. 血浆甘油三酯浓度B. 血浆脂肪酸浓度C. 血浆乳酸浓度D. 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浓度E. β脂蛋白水平44. 储存多久以上的全血其凝血因子大部分被自然分解( )A. 1天B. 4天C. 7天D. 10天E. 15天45. 测定某人基础代谢率与正常值比较,在什么范围内变动仍属正常( )A. ±5%B. ±5%~10%C. ±10%~15%D. ±20%E. ±20%~30%46. 人的基础代谢率与体重体表的关系,下列哪项正确( )A. 体重成正比B. 体重成反比C. 体表面积成正比D. 体表面积成反比E. 上述均错47. 关于应激时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下列哪项正确( )A. 心肌收缩力减弱B. 心率增快C. 心律失常D. 血管收缩E. 心肌耗氧增多48. 创伤后高血糖的原因除外( )A. 葡萄糖吸收增加B. 糖异生作用加速C.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D. 儿茶酚胺抑制胰岛素分泌,降低机体对糖的利用率E. 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致糖原分解增加49. 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反应对机体具有不利因素的是( )A. 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加B. 促进糖原分解、血糖升高C. 血流重分布D. 儿茶酚胺增多E. 支气管扩张50. 诱发创伤所致代谢反应的主要因素是下面哪项( )A. 毒素B. 体液丧失C. 电解质紊乱D. 营养不良E. 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产物51. 中等程度手术,合成代谢期一般发生于术后( )A. 24~48hB. 48~72hC. 3~5天D. 7~10天E. 10~15天52. 全身多处受伤,昏迷的患者。
应激(7)
•
劣性应激:应激原刺激过久过强,除了有一定防御
代偿意义外,还造成机体的损伤(病理性应激) 。
→损伤作用
4
应激
躯体应激
心理应激
良性应激
中奖、升职
劣性应激
竞争失败、受挫折
不准确
5
(二)应激原(Stressor)
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
◆外环境因素: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创伤、温度的剧变、 射线、噪音、强光等; ◆内环境因素:血液成分改变、酸碱平衡紊乱、器官功能障
43
★血液系统:急性应激,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核
左移,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慢性应激出现类似缺 铁性贫血的改变。 ★泌尿生殖系统:ADH、ALD↑→肾小管对钠、水重吸 收↑,尿量↓。 GC抑制促性腺素释放激素、黄体 生成素分泌→ 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等。
44
五.应激与疾病
• 应激起主要致病作用的疾病——应激性疾病 如应激性溃疡。 • 应激只是作为条件或诱因,在应激状态下加重
◆蓝斑—交感—肾上腺 髓质系统
1.基本组成单元:
脑桥蓝斑的去甲肾上腺 素能神经元和交感—肾 上腺髓质系统。
9
2.中枢效应:兴奋、警觉、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3.外周效应:血浆CA浓度迅速升高。
低温、缺氧→NA↑(10-20倍);
失血性休克→Ad↑(50倍);
随应激原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及个体差异,儿茶
子热休克元件(HSE)相互作用的结果。
33
热休克因子(heat shock factor,HSF) 热休克元件(heat shock element,HSE)
34
(二)内质网应激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应激反应
(一)牛运输热 (二)马的应激性疾病 (三)鸡的应激性疾病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应激(stress)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 全身反应。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stressor)。
二、应激原:
(一)外环境因素:惊吓、捕捉、运输、温度巨变、拥挤、混群、缺氧、 中毒、感染、饲养方式及饲料的突然改变、创伤等。 (二)内在因素:血液成分改变、心功能低下、心率失常、器官功能紊乱等。
五、应激时机能代谢的变化
(一)循环系统的变化 (二)消化系统的变化 (三)免疫系统的变化 (四)血液的变化 (五)代谢的变化
第二节 应激性疾病
一、二)猪应激综合症
1、水猪肉:又名PSE肉(pale soft exudative pork) 2、暗猪肉:又名DFD肉(dry firm dark) 3、成年猪背肌坏死 (三)猪应激性溃疡
三、全身适应性综合症:
(一)警觉期: (二)抵抗期: (三)衰竭期:
四、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一)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 应激原作用于植物神经,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兴奋→儿茶酚胺增多→血
压、血糖增高、血凝加速、呼吸加深加快、恐惧、发怒等症状。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HPA) (三)其它激素分泌的变化
病生问答题
答:DIC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多部位,难以用常规止血方法治疗的出血,其发生机制主要有:1)全身广泛性血栓的形成,造成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从而引起凝血障碍;同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因缺血缺氧性损伤而通透性增加;2)继发性纤溶亢进,产生大量纤溶酶,后者既便是已经形成的纤维蛋白凝块和纤维蛋白原溶解,还可使多种凝血因子水解;3)FPD增多,它具有抗凝血酶作用,抑制纤维蛋白酶的聚合和多聚体生成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24、试述创伤性休克引起高钾血症的机制?
答:1)创伤性休克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排钾障碍是引起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2)休克时可发生乳酸血症.酸中毒及急性肾功能不全所致的酸中毒.酸中毒时,细胞外液中H+和细胞内液中的K+交换,同进肾小管泌H+增加而排K+减少;3)休克时组织因血液流量不足而缺氧,细胞内ATP合成不足,细胞膜钠泵失灵,细胞外液中的K+不易进入细胞,缺氧严重引起细胞坏死,细胞内K+释出.4)体内70%储存于肌肉,广泛的横纹肌损伤可释放大量K+.故创伤性休克极易引起高钾血症.
18、血氨升高及其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
答: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升高的机制:(1)血氯生成过多(2)血氨清除不足
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1)干扰脑的能量代谢(2)影响神经递质的产生和互相平衡(3)干扰神经细胞膜的功能及其电活动.
19、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
答:1)胃.十二指肠粘膜缺血,这是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条件;2)胃腔内H+向粘膜内的反向弥散,这是应激性溃疡形成的必要条件;3)其他:酸中毒.胆汁返流.
9、简述休克Ⅰ期微循环的改变及其代偿意义?
生理学
生理学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3.降压反射属于:神经调节。
4.射乳反射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5.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属于:体液调节。
6.组织代谢产物舒张血管作用属于:体液调节。
7.通过改变前负荷—初长度以调节搏出量属于:自身调节。
8.通过改变心肌收缩力调节搏出量属于:自身调节。
9.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脑血流量维持稳定水平是依赖于:自身调节。
1.葡萄糖和氨基酸在肾小管重吸收属于:协同转运。
2.O2、CO2跨膜转运出入细胞属于:单纯扩散。
3.Na+内流属于:通道介导的扩散。
4.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肠粘膜吸收形式属于:协同转运。
5.无机离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形式属于:通道介导的扩散。
6.正常细胞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称为:极化。
7.细胞受刺激时膜电位减小(绝对值)称为:去极化。
8.膜电位增大(绝对值)超过静息电位称为:超极化。
9.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超射部分属于:反极化。
10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相跨膜离子流为:Na+内流。
11.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相跨膜离子流为:K+外流。
12.Na+-- K+泵激活后其跨膜离子流为:Na+外流/ K+内流。
13.细胞安静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跨膜的电位差是:静息电位。
14.可兴奋细胞受到阈值以上刺激可产生:动作电位。
15.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膜电位去极达到:阈电位。
16.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下刺激可产生:局部电位。
17.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在锋电位之后继之以:后电位。
18.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处于绝对不应期,表明其兴奋性为:零。
19.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处于相对不应期,表明其兴奋性为:小于正常。
20.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处于超常期,表明其兴奋性为:大于正常。
1.体液是指: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3.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
4.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NaCl。
5.与凝血功能有关的成分是:纤维蛋白原。
动物病理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动物病理生理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二章疾病概论一、解释下列名词①疾病——疾病是动物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引起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由于稳态调节紊乱,从而引起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使机体与外环境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这种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称为疾病。
简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的不可逆性的永久性丧失,机体作为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中③病因(致病因素)——疾病发生是有原因的,引起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
简④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学,称为病因学。
简⑤诱因——能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中⑥分子病理学——是指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时各种形态、功能、代谢变化及疾病发生的机制,即分子病理学或称分子医学。
中⑦疾病的转归——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束,这就是疾病的转归。
中⑧发病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基本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简二、填空题1、躯体上、社会上2、分子水平3、抗损伤4、经济价值5、机体内部因素(即内因)、诱因6、物理性、机械性7、特异性、持续性、潜伏期、有毒代谢产物8、细菌、病毒、真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原虫、蠕虫等9、损伤与抗损伤、因果转化、局部与整体10、康复、死亡三、选择题1、A;2、A;3、D;4、B;5、C;6、C;7、D;8、C;9、D;10、A。
四、简答题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特点有哪些?答:生物性因素的致病作用特点:有一定选择性、有一定特异性、有一定持续性、有明显潜伏期、产生有毒代谢产物。
2、疾病的外因有哪些?答:生物性因素,机械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机体必需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
3、动物疾病的特点是什么?动物疾病概念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特征:①任何疾病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②任何疾病都呈现一定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是疾病时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的内在基础。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二
2. 生长激素减少, 生长发育迟缓
3. 性腺轴抑制, 性功能减退, 月经失调等
4. 甲状腺轴抑制
二、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一) 热休克蛋白 (HSP)
指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时细 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 质。
进化上十分保守, 在细胞内发 挥功能。
热休克蛋白
结构蛋白: 帮助新生蛋白质折 叠、
移位,被称为“分
子伴
娘”
诱导蛋白: 对受损蛋白质进行 修复
或降解
基本结构: C端 相对可变的基质识别 序列, 与蛋白质结合
N端 具ATP酶活性的高度 保守序列, 对蛋白质 进行折叠、移位、修 复或降解
(二) 急性期反应蛋白 (AP)
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 伤等原因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 度迅速升高,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 反应。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期 反应蛋白。 其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包括C-反 应蛋白、血清淀粉A蛋白等。
紧张、焦虑情绪反应 外周效应: 血浆肾上腺素、去甲
肾上腺素浓度升高
意义:
1. 兴奋心脏,增加心输出量 2. 调整血流分布,使其更合理 3. 升高血糖 4. 促进脂肪动员
损害:
1. 导致内脏器官缺血 2. 导致高血压 3. 致死性心律失常 4. 增加能量消耗
(二) 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皮
质激素系统
AP的功能
1. 抑制蛋白酶 2. α清1-除蛋异白物酶或抑坏制死剂组等织
C-反应蛋白 3. 抗感染、抗损伤
C-反应蛋白,பைடு நூலகம்体 4. 结合运输功能
结合珠蛋白 铜蓝蛋白
三、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一) 中枢神经系统 (CNS) 适当应激: 机体紧张, 专注程度升 高维持良好情绪和认 知学习能力 过 度: 焦虑、害怕、愤怒 抑郁、厌食、自杀倾 向等
第七章 应激
第七章应激复习提要一、概述(一)应激概念与基本特征非特异性防御性反应得模式化(二)应激原躯体性心理性二、应激时得神经内分泌反应(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得反应1.反应2.表现3.意义①防御意义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改善通气,增加供氧升高血糖,提供更多得能量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血液供应②不利影响外周小血管收缩,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降低,缺血、缺氧儿茶酚胺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碍血流,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增加,消耗过多能量心肌耗氧过多(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得反应1.反应2.意义①应激时最重要得一个反应,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②判断机体就是否处在应激状态与应激程度得最常用指标③作为非特异性得指标可以判断病情得发展3.作用与机制①通过促进蛋白质得分解与糖原异生,保持血糖高水平;②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得允许作用;③稳定溶酶体膜;④抗炎抗免疫4.糖皮质激素抵抗(三)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1.反应2.意义3.胰岛素抵抗(四)调节水盐平衡得激素1.反应2.机制3.意义(五)组织激素及细胞因子得表达与释放增多1.组织激素2.细胞因子(六)其它cAMP等(七)心理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得特点三、应激时机能与代谢变化(器官与组织水平得应激)(一)应激时能源物质代谢得变化1.特点动员增加,贮存减少。
2.表现3.机制4.意义5.几个概念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创伤性糖尿病,负氮平衡(二)应激时循环系统得改变表现机制意义严重后果5.几个名词应激性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脏病(三)应激性急性胃粘膜病变与应激性溃疡1、定义2、机制①胃血流量减少②迷走神经兴奋,胃运动亢进③胃酸分泌增多④PGE2得作用(四)凝血与纤溶得变化1.表现2.机制①交感神经兴奋,血小板聚集性增强②应激时血小板数量增多,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③抗凝血酶Ⅲ过度消耗④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加强(五)免疫系统功能变化四、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与应激时增多得急性期蛋白(一)定义—急性期反应、急性期蛋白(二)来源(三)功能1.抑制蛋白酶2.激活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3.清除异物与坏死组织4.清除自由基5.其她五、应激诱导得细胞反应(一)应激诱导得细胞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热休克蛋白定义分类表达调节功能维持细胞蛋白自稳状态提高细胞对热或其她刺激得耐受性与免疫得关系(二)应激诱导得细胞特异性防御反应不同得应激原,可诱导不同得基因表达,产生不同得反应蛋白。
第七章应激
第七章应激复习提要一、概述(一)应激概念和基本特征非特异性防御性反应的模式化(二)应激原躯体性心理性二、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1.反应2.表现3.意义①防御意义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改善通气,增加供氧升高血糖,提供更多的能量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血液供应②不利影响外周小血管收缩,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降低,缺血、缺氧儿茶酚胺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碍血流,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增加,消耗过多能量心肌耗氧过多(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反应1.反应2.意义①应激时最重要的一个反应,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②判断机体是否处在应激状态和应激程度的最常用指标③作为非特异性的指标可以判断病情的发展3.作用和机制①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糖原异生,保持血糖高水平;②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③稳定溶酶体膜;④抗炎抗免疫4.糖皮质激素抵抗(三)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1.反应2.意义3.胰岛素抵抗(四)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1.反应2.机制3.意义(五)组织激素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增多1.组织激素2.细胞因子(六)其它 cAMP等(七)心理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特点三、应激时机能和代谢变化(器官和组织水平的应激)(一)应激时能源物质代谢的变化1.特点动员增加,贮存减少。
2.表现3.机制4.意义5.几个概念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创伤性糖尿病,负氮平衡(二)应激时循环系统的改变表现机制意义严重后果5.几个名词应激性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脏病(三)应激性急性胃粘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疡1.定义2.机制①胃血流量减少②迷走神经兴奋,胃运动亢进③胃酸分泌增多④PGE2的作用(四)凝血和纤溶的变化1.表现2.机制①交感神经兴奋,血小板聚集性增强②应激时血小板数量增多,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③抗凝血酶Ⅲ过度消耗④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加强(五)免疫系统功能变化四、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和应激时增多的急性期蛋白(一)定义—急性期反应、急性期蛋白(二)来源(三)功能1.抑制蛋白酶2.激活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3.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4.清除自由基5.其他五、应激诱导的细胞反应(一)应激诱导的细胞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热休克蛋白定义分类表达调节功能维持细胞蛋白自稳状态提高细胞对热或其他刺激的耐受性与免疫的关系(二)应激诱导的细胞特异性防御反应不同的应激原,可诱导不同的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的反应蛋白。
应激反应
第二章应激反应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确应激反应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应激反应时机体的病理变化、应激对机体的影响及在临床上的意义。
教学时间二学时。
教材重点、难点1、应激反应的概念,及定义的基本特点。
2、应激反应时机体神经、内分泌变化、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
3、应激反应时机能代谢、肾上腺、消化道的变化。
教学内容第一节应激反应概念一、应激的概念﹡应激反应(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stress)﹡应激反应——对各种刺激的非特异反应。
(stress response)﹡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任何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程度,除了引起与刺激因素直接相关的体异性变化外,还可引起一组与刺激因素的性质无关的全身性非特异反应。
(如温度、噪音、毒物等)二、类型1、按发生应激的长短分急性应激——机体受到突然刺激发生的应激。
慢性应激——长期而持久的紧张状态。
2、按应激的结果生理性应激(良性应激)——机体适应了外界刺激,并维持了机体的生理平衡。
病理性应激——(恶性应激)由于应激而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伤,甚至发病。
即应激反应过于强列或持久,超过机体负荷的限度,内环境的稳定性破坏,这意味着疾病的开始甚至死亡的到来。
这种应激为病理性应激,应激综合症,应激性疾病,适应性疾病。
如猪的pss,应激综合征,即pss猪肉。
因为应激而影响猪的肉质。
大约有60%~70%的猪病死25h内,肌肉苍白、柔软和渗出物增多状态,即白肌肉(PSE)。
除疾病外,还有饥饿、温度高低、运输震动、拥挤、噪音、恐惧焦虑、疲劳等均可引起。
三、应激发应的作用应激发应是生命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它是机体适应、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激发应可提高机体的准备状态,有利于机体的战斗或逃避;有利于在变动的环境中维持机体的自稳态,增强适应能力。
应激发应的本质——防御性保护性的,以对抗各种强烈刺激的损伤性作用。
动物的应激反应
(一)警觉期(alarm stage)
此期在应激原作用于机体后迅速出现,为机体保护防御 机制的快速动员期。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为主, 并伴随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增多。其生理意义在于使机体处 于最佳动员状态,以应付各种严重刺激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在此时期如果应激原特别强烈,已超过机体所能承受的 限度,如严重缺氧,大量失血,广泛烧伤及致死量毒物进入 体内等,机体将在此期死亡。如果能够度过此期机体将进入 全面代偿时期—抵抗期。
(二)抵抗期(resistance stage)
进入此期后,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的反应 将逐渐消退,而表现为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为主 的适应反应。肾上腺皮质开始肥大,糖皮质激素分泌进 一步增多。
在此期间,糖皮质激素在调整机体功能活动,代谢 水平,增强机体对损伤性刺激的耐受力方面发挥了极为 重要的作用;但因大量糖皮质激素分泌,机体免疫系统 开始受到抑制,淋巴细胞减少,功能减退,胸腺和淋巴 结萎缩,对其它免疫原的抵抗力下降。
以环境温度升高对鸡体温的影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例。
1、鸡对环境温度升高所引起的直接的特异性反应。
体热的散失方式: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途径散热。 鸡的蒸发散热是通过热性喘息来实现的。 当环境温度高于21℃时,辐射、传导、对流三种散热方 式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当环境温度接近30 ℃ 时,蒸发散热则成为主要的散热 方式。
当环境温度高至各种散热方式均不能带走体内多余热 量时,鸡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鸡的体温范围 39.6~43.6 ℃ (有的资料为,鸡的直肠温度40.6~43.0 ℃ , Xˉ=41.7 ℃ ),当体温达到一定高度时(家禽对体温升高 的耐受性较强,致死体温高达46~47 ℃ ),鸡即会死于“ 热衰竭”。
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及下丘脑-垂体
二、应激原 ( stressor )
概念:
对各种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或应激反应 (stress response),而刺激因素被称为应激原。
分类: 按来源: 1.外环境因素
2.机体的内在因素(自稳态的变动)自 稳态(homeostasis)失衡
3.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按作用: 1.良性应激
2. 恶性应激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七分。
2.AP的主要构成
成分 C-反应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
α1-酸性糖蛋白 α1-蛋白酶抑制剂 α1-抗糜蛋白酶 α2-巨球蛋白
结合珠蛋白 纤维蛋白原 铜蓝蛋白 补体
分子量 105000 160000
40000
54000
68000
1000000 100000 340000 151000 180000
加压素
增强
ACTH
增强/抑制
GH
增强
男性素
抑制
雌激素
增强
CRH
增强
抗体、细胞因子的生成、NK细胞活性 淋巴细胞增殖 抗体生成、 巨噬细胞、T细胞活性 T细胞增殖 抗体、细胞因子的生成、NK、巨噬细胞的活性 抗体生成、巨噬细胞激活 淋巴细胞转化 淋巴细胞转化 细胞因子的生成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七分。
有利方面:抗感染、抗损伤出血 不利方面:促进血栓和DIC的发生
2、慢性应激:贫血
机制:可能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红细胞的
破坏加速有关。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七 分。
(六)泌尿生殖系统
泌尿功能的主要变化:尿少,尿比重升高,
水钠排泄减少。 机制 :
1、应激→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肾血管收缩→
《病理生理学》题库:应激答案 1
应激下述有关热休克蛋白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DA、烧伤时分解的组织蛋白B、烧伤时产生的保护性蛋白C、发热时产生的一种可致休克的蛋白D、细胞内的一种“分子伴娘”E、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一种 BA、热休克蛋白B、急性期反应蛋白C、酶D、转录因子E、核蛋白中枢神经系统在应激反应中 AA、是重要的调控中心B、只在心理应激反应中起作用C、只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靶器官,并无主要作用D、常处于兴奋状态E、应激反应是一种局部反应,不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免疫系统 cA、通常被应激反应抑制B、通常被应激反应激活C、能感知某些应激原,启动应激反应,是应激反应的重要组分D、不参与应激反应E、是保护性应激反应的中心环节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常表现为 BA、心率减慢、心输出量下降B、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C、心率和心输出量皆无明显变化,但外周总阻力明显升高D、心率和心输出量皆无明显变化,但外周总阻力明显降低;E、冠脉血流量下降、心肌缺血A、儿茶酚胺升高为主B、糖皮质激素明显升高C、糖皮质激素受体下降D、热休克蛋白降低E、急性期反应蛋白明显升高为主1.急性炎症时 E2.全身适应综合征警觉期 A3.全身适应综合征抵抗期 B4.全身适应综合征衰竭期 C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C、热休克蛋白D、急性期反应蛋白E、胰岛素1.应激时主要由肝细胞分泌的是 D2.应激时降低的是 E3. GAS抵抗期明显增多的是 A4.应激受累细胞皆可增多的是 cA、C-反应蛋白B、HSP70C、CRHD、GCE、纤维蛋白原1.被称为“分子伴娘”的是 B2.具抗体样调理作用的是 A3.在应激的情绪、行为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C4.帮助受损蛋白质的修复、移除的是 EA、蓝斑B、室旁核C、肾上腺D、甲状旁腺E、胰岛1.应激时其所分泌的激素有升高,有降低的部位是 E2.应激时HPA轴兴奋的中枢位点是 B3.应激时调控交感神经的中枢位点是 A4.所分泌的激素基本不参与应激反应的部位是 DA、高凝期、低凝期、纤溶期B、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C、潜伏期、抵抗期、恢复期D、缺血性缺氧期、淤血性缺氧期、难治期E、上升期、高峰期、退热期1.全身适应综合征的分期是B2.发热的分期是 E3.休克的分期是 D4. DIC的分期是 AA、胃粘膜缺血B、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C、CRH过度分泌D、糖皮质激素受体功能下降E、热休克蛋白合成增多1.与慢性应激时抑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的是 C2.应激性溃疡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A3.应激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的主要机制是 B4.在全身适应综合征衰竭期出现的是 D多选题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相关的是ABDA、胃粘膜缺血B、胃腔内酸的反向扩散C、幽门螺杆菌感染D、胆汁逆流免疫系统参与应激反应表现在BCDA、免疫细胞能感知一般感觉系统不能感知的某些类型的应激原B、免疫细胞能分泌某些应激性激素C、免疫细胞能分泌某些急性期反应蛋白D、免疫细胞能接受某些应激性激素的调控应激时HPA轴兴奋的主要效应表现为BCA、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B、促进血糖升高C、抑制炎症反应D、镇痛急性期反应蛋白ABA、有助于抗感染、抗损伤B、有助于受损蛋白的修复C、是一类免疫球蛋白D、又称为“分子伴娘”填空题应激原可粗略分为三大类,它们包括( 理化因素),( 生物学因素)和( 社会心理因素)应激的最基本神经-内分泌反应包括(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和(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应急反应与应激反应
应急反应与应激反应肾上腺素在应急时的⽣物学意义:髓质与交感神经系统组成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或称交感-肾上腺系统,所以,髓质激素的作⽤与交感神经紧密联系,难以分开。
⽣理学家Cannon最早全⾯研究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作⽤,曾提出应急学说(emergency reaction hypothesis),认为机体遭遇特殊情况时,包括畏惧、剧痛、失⾎、脱⽔、乏氧、暴冷暴热以及剧烈运动等,这⼀系统将⽴即调动起来,⼉茶酚胺(去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
⼉茶酚胺作⽤于中枢神经系统,提⾼其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反应灵敏;呼吸加强加快,肺通⽓量增加;⼼跳加快,⼼缩⼒增强,⼼输出量增加。
⾎压升⾼,⾎液循环加快,内脏⾎管收缩,⾻骼肌⾎管舒张同时⾎流量增多,全⾝⾎液重新分配,以利于应急时重要器官得到更多的⾎液供应;肝糖原分解增加,⾎糖升⾼,脂肪分解加强,⾎中游离脂肪酸增多,葡萄糖与脂肪酸氧化过程增强,以适应在应急情况下对能量的需要。
总之,上述⼀切变化都是在紧急情况下,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的适应性反应,称之为应急反应。
糖⽪质激素在应激反应中的作⽤:当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如缺氧、创伤、⼿术、饥饿、疼痛、寒冷以及精神紧张和焦虑不安等。
⾎中ACTH浓度⽴即增加,糖⽪质激素也相应增多。
能引起ACTH与糖⽪质激素分泌增加的各种刺激称为应激刺激,⽽产⽣的反应称为应激(stress)。
在这⼀反应中,除垂体-肾上腺⽪质系统参加外,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也参加,所以,在应激反应中,⾎中⼉茶酚胺含量也相应增加。
切除肾上腺髓质的动物,可以抵抗应激⽽不产⽣严重后果,⽽当去掉肾上腺⽪质时,则机体应激反应减弱,对有害刺激的抵抗⼒⼤⼤降低,严重时可危及⽣命。
实际上,引起应急反应的各种刺激,也是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当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同时引起应急反应与应激反应,两种反应不同之处在于⼀个是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引起的,另⼀个则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质系统引起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和扩⼤机体的适应能⼒。
动物的应激反应
三应激的双重性
应激对健康动物的作用是双重的;既有抗损伤的一 面;又有损伤机体的一面&
如果应激原强度不太大;持续时间不太长;适当 的应激反应可以动员机体的非特异性适应系统例如 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流加速等;有利于应付各种 挑战状态;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这种应激称为良性 应激&
但是;在应激反应过程中;机体处于高度动员 状态;对机体毕竟是一种负担;如果应激反应过于 强烈或持久;超过了机体负荷的限度;致使内稳态 失衡;势必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迅速衰竭;甚至死亡 &这种应激称为恶性应激&
动物的应激反应
一、应激与应激原 二、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 三、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四、应激时的细胞体液反应 五、应激时机体功能的变化 六、应激时代谢的变化 七、应激的生物学意义
一、应激与应激原
一应激的概念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
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任何刺激;只要达到一定强度;除了引起与刺激 因素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都可引起一组与刺激 因素性质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
一警觉期alarm stage
此期在应激原作用于机体后迅速出现;为机体保护防御机 制的快速动员期&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为主;并伴 随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增多&其生理意义在于使机体处于最佳
动员状态;以应付各种严重刺激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在此时期如果应激原特别强烈;已超过机体所能承受的 限度;如严重缺氧;大量失血;广泛烧伤及致死量毒物进入体内 等;机体将在此期死亡&如果能够度过此期机体将进入全面代 偿时期—抵抗期&
2化学性因素&例如强酸、强碱、氨浓度、重金属离 子、大剂量吗啡、阿托品等&
2-应激
应激一、单选题1、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A.特异性全身反应 D.病理性反应B.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E.生理性反应C.代偿性反应[答案]B[题解]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2、各种不同应激原所引起的应激是A.几乎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B.几乎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C.决定于应激原的特异性反应D.完全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E.完全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答案]B[题解]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不管刺激因素的性质如何,这一反应大致相似。
3、下列变化哪项为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对机体有利的一面?A.心率减慢B.腹腔内脏血管扩张C.支气管收缩,口径变小D.促进糖原合成E.血液重新分布[答案]E[题解] 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心率增快,心收缩力加强,血液重新分布,支气管扩张,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等,为儿茶酚胺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4、应激时下列哪一种激素分泌减少?A.抗利尿激素B.胰岛素C.胰高血糖素D.催乳素E.内啡肽[答案]B[题解]应激时,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血胰岛素含量偏低。
一般除胰岛素外,其他内分泌激素在应激时分泌都增多。
5、应激时机体最突出的反应是A.神经-内分泌反应 D.免疫反应B.热休克反应 E.炎症反应C.急性期反应[答案]A[题解]应激时最突出的反应是神经-内分泌反应。
主要表现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兴奋。
6、应激时下列哪一种蛋白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A.C-反应蛋白B.纤维蛋白原C.热休克蛋白D.铜蓝蛋白E.白蛋白[答案]E[题解]少数蛋白在急性期反应时减少,被称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运铁蛋白等。
7、急性期反应蛋白主要由下列哪一种细胞合成?A.肥大细胞B.肝细胞C.单核吞噬细胞D.成纤维细胞E.内皮细胞[答案]B[题解]急性期反应蛋白主要来源于肝细胞,少数来自单核吞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
动物病理学 应激[专业相关]
3.双向作用:血浆胰岛素含量偏低(早), 升高(血糖升高后)
四 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应激
细胞
急性期蛋白AP 热休克蛋白HSP 某些酶
部分细胞因子
第四节 应激时代谢和机能变化
一 物质代谢变化
代谢总的特点是分解增加,合成减少 。 高代谢率(超高代谢)
严重应激
分解 》》合成 负氮平衡
二 HSP的生物学特性
➢高度保守性 大肠杆菌、酵母、果蝇
和动物体分离的HSP70,全氨基酸序列 具有80%以上的相似性;
➢诱导的非特异性 许多应激原均可诱
导HSP基因表达;
➢存在的广泛性 从单细胞生物(细菌)
到哺乳动物的整个生物界。
三、热休克蛋白的功能
➢HSP可提高细胞耐热能力 ➢HSP可调节Na+-K+-ATP酶活性 ➢HSP可增强细胞对各种损伤的抵抗力 ➢结构性HSP:细胞结构的维护、更新、修
复等 ➢诱导性HSP:修复、清除应激时受损的蛋
白质,维持细胞蛋白的自稳
神经内分泌对免疫的调控效应
因子 基本作用
具体效应
糖皮质激素 抑制
抗体,细胞因子的生成,NK细胞活性
儿茶酚胺 抑制
淋巴细胞增殖
β-内啡肽 增强/抑制 抗体生成,巨噬细胞,T细胞的活性
加压素
增强
T细胞增殖
ACTH 增强/抑制 抗体,细胞因子生成,NK,巨噬细胞活性
状出血;线状或斑片状浅表糜烂;或浅表 呈多发性圆形溃疡,边缘不整齐,中间凹 陷,深度可达黏膜下层→肌层→穿孔
4 消化道菌群失调
原因:更换饲料,转圈混群 机制:
应激原 机体 胃肠黏膜损伤
消化道正常菌系被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激的最基本反应是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应激的最基本反应是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一肾上腺髓质反应的内容.二肾上腺髓质反应的防御意义.三肾上腺髓质反应对机体不利方面.四肾上腺髓质激素与情绪反应.五两种儿茶酚胺生理、药理作用的对比.六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一肾上腺髓质反应的内容.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胆硷能节前纤维直接支配,相当于一个交感神经节。
如神经垂体一样,可以看作神经系统的延伸部分,胆碱能纤维与髓质中嗜铬细胞相接触,形成“突触”。
嗜铬细胞是分泌和贮存两种儿茶酚胺的场所,这两种儿茶酚胺是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
髓质与交感神经系统构成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或称交感——肾上腺系统。
它的生物学作用与交感神经系统紧密联系,难以分开。
多种多样,非常广泛。
最早全面研究这一问题的著名学者Cannon曾提出“应急”学说。
他认为机体遭遇特殊紧急情况时,包括畏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脱水、暴冷暴热,以及乏氧窒息等,这一系统将立即被动员起来。
儿茶酚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警觉性提高。
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增加,每分通气量增多,同时心率加速,心缩率加强,提高血压,加快血液循环,而内脏血管收缩,肌肉血流增多,血液重新分配,以利于在应急时更重要的器官得到更多血液。
生物氧化条件较好,物质代谢也相应发生变化,肝糖原分解加强,血糖升高,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也加强,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这些代谢变化均有助于机体获得充足能量,满足能量需要,儿茶酚胺还可能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α受体,抑制胰岛素分泌,对血糖升高起支持作用。
代谢变化所提供的能量,将主要用于肌肉活动,促进肌肉作功,因而也减少疲劳信息传入神经中枢,使肌肉坚持较长时间工作成为可能。
另外,肌糖原分解形成乳酸,一方面由血液运至肝脏,合成糖原,并可经糖原分解后,再进入血液,使血糖升高。
另一方面又可运至心脏,供给心肌作功所需能量。
还可作用于骨骼肌血管,使之扩张,促进肌肉血流。
总之,一切上述变化对机体与环境作斗争,或暂时度过紧急时刻,以利调整身体各种机能,争取时间。
二肾上腺髓质反应的防御意义.应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既有防御意义,又有对机体不利方面。
防御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①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外周总阻力增加,有利于提高心脏搏和每分钟输出量,提高血压。
②血液的重分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时,皮肤,腹腔内脏、肾等的血管收缩,脑血管口径无明显变化,冠状血管反而扩张,骨骼肌的血管也扩张。
从而保证了心、脑和骨骼肌的血液供应。
这对于调节和维持各器官的功能,保证骨骼肌在应付紧急情况时加强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③支气管舒张:有利于改善肺泡通气,向血液提供更多的氧气。
④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使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增加,从而保证了应激时机体对能量需求的增加。
⑤儿茶酚胺对许多激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
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是引起应激时多种激素变化的重要原因。
三肾上腺髓质反应对机体不利方面:①外周小血管收缩,微微循环灌流量少,导致组织缺血。
②儿茶酚胺促使血小板聚集,小血管内的血小板聚集可引起组织缺血。
③过多的能量消耗。
④增加心肌的耗氧量。
应激一般主要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但有时也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
例如突然的情绪刺激,有时可出现与上述反应相反的变化,如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
四肾上腺髓质激素与情绪反应肾上腺髓质作为交感——肾上腺系统的一部分与情绪反应有密切关系,人与动物在情绪爆发(愤怒、恐惧、高度紧张)时,髓质激素即作为对交感兴奋的反应而大量释放,髓质激素,尤其是肾上腺素可引起一系列情绪爆发的典型体征:心跳加速、呼吸加深、胃肠抑制、皮肤出汗并发白、立毛肌收缩、血糖增高。
骨骼肌血管扩张,而流量增加。
这些反应(特别是心跳加快、肌肉流量增加、冠状血管扩张、血糖增加等)对应急是有用的,其中在糖代谢方面的调节作用极为重要,它保证了应急反应时整个机体的能量供应。
去甲肾上腺素是肾上腺素能神经冲动时释放的神经介质,肾上腺髓质也释放一部分。
它的功能主要是维持血管张力,也即维持血压。
在应急机制中,它的作用是快速调节以维持血压。
对于能够改变血压水平的危害刺激,它或是增加,或是减少,以保证机体循环功能。
目前认为,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儿茶酚胺在化学上与生物活性上是有联系的,但在具体作用方面是彼此独立而截然不同的。
去甲肾上腺素作用重点在循环调节,肾上腺素作用重点在代谢调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也与应急有关,但皮质激素与髓质激素也不同,皮质激素的重点是调节非特异性的应急反应,而肾上腺髓质则作为交感——肾上腺系统的一部分参与特殊的情绪反应。
五两种儿茶酚胺生理、药理作用的对比.肾上腺素与去甲腺素都有拟交感神经的作用,它们都能激活神经系统,并行使代谢作用。
但是两者在作用强度,效应特点上有重要的差别。
(1)对心脏的作用: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均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加快心跳频率。
但肾上腺素的作用比去甲肾上腺素强。
临床上将肾上腺素作为重要的急救药。
在原先健全的心脏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聚然停跳(如溺水、麻醉意外、中毒等)均可用此激素作心内注射,进行抢救。
注射肾上腺素后,心脏活动立即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增加。
但如注射过量,可引起期前收缩,严重者心律不齐,甚至发展成致命的心室颤动。
去甲肾上腺素虽然亦能增强心脏的活动力,但由于可引起普遍的血管收缩,血压明显的增高,这时刺激颈动脉与主动脉压力感受器,引起反向性的心律减慢,从而抵消了去甲肾上腺素直接的心加速作用,结果心脏的每分输出量反而减少。
肾上腺素在发挥升压作用时,虽然也具有上述反射作用,但它所引起的反射作用不足以消除其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故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及心输出量均增加,与去肾上腺素不同。
(2)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各种血管对肾上腺素的反应不仅有收缩强弱的不同,而且还有收缩与舒张的质的不同。
肾上腺素作用于皮肤、粘膜的血管是引起强烈地收缩,腹腔脏器的血管也显著收缩;脑、心(冠状血管)和肝等得要器官的血管收缩不明显,甚至反而舒张,横纹肌血管则明显舒张。
这样,身体各部门的血液供应在肾上腺素作用下重行分配,心、脑、肝及骨骼肌的血液供应增多,有利于机体应付紧急情况的需要,去甲肾上腺素对于全身小动脉,可能除冠状动脉以外,都具有兴奋作用。
注射后全身血管发生收缩,外周阻力大大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急剧升高,因此,人们称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强大的普遍的血管收缩作用。
由于去甲肾上腺素的这种独特的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于纠正末梢循环衰竭。
对抗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而成为抗休克药物之一。
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主要是由于心输出量增加,使收缩压升高。
小量肾上腺素作用下舒张压不变或略下降,大量肾上腺素作用时,则舒张压亦上升。
这是因为皮肤与内脏血管的剧烈收缩,超过了横纹肌血管扩张的结果。
这两种药物对血管的不同反应是由不同受休决定的,血管受体有α、β两种。
α受体起收缩作用,β受体起扩张作用,不同组织血管所含受体种类不同,有时只含一种,有时两种均有,去甲肾上腺素只能对α受体起作用,因此,它只能起收缩血管的作用,而肾上腺对α、β两种受体均起作用,这样,它的实际作用就看组织所含的受体。
含α者起收缩作用,含β者起扩张作用。
(3)对其它器官平滑肌的作用:肾上腺素可使支气管平滑肌迅速舒张,对胃肠道、膀胱与子宫平滑肌也均起松弛作用。
对于立毛肌则起收缩作用。
瞳孔亦因为瞳肌受其刺激收缩而放大。
这些就是在战斗的紧急情况下所见到的肺通气量增加,胃肠活动减弱,尿便停止,竖毛瞳孔放大等生理现象。
去甲肾上腺素的这些作用均较弱。
临床上常用肾上腺素缓解支气管痉挛,治疗支气管哮喘。
(4)对代谢的作用:肾上腺素有一种作用是去甲肾上腺素所不能比拟的,此作用即糖元分解作用。
肾上腺素的强大的糖元分解作用是通过CAMP(环磷酸腺苷)实现的。
肾上腺素使肝与肌肉的细胞膜上腺苷环化酶激活,从而使细胞内CAMP增多,并进而激活磷酸化酶,促进了糖元分解。
其结果是使血糖增高。
与此同时,因肌糖元的分解,血中乳酸也增多。
在肾上腺素作用下,肚糖元起初由于分解增强而减少,但随着乳酸被氧化,肝糖元又复增多,因为乳酸氧化转化为糖元,部分地补充了肝中糖元的存积。
两种激素都有动员游离脂酸的作用,两种激素都可以使机本氧消耗量增加,产热量增多,基础代谢率增高,但是却甲肾上腺素作用较弱。
(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儿茶酚胺能够降低脑干网状结构的阈值,使其兴奋性增高。
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的兴奋,导致大脑皮层的广泛的兴奋。
在人类,可以看到肾上腺素能引起精神兴奋、焦虑不安和恐惧感。
肾上腺素的这种兴奋作用比去甲肾上腺素强。
网状结构的兴奋还能通过丘脑下部引起垂体促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这也是机体在受到强烈刺激或损伤性刺激的情况下,引起“应激反应”的一个途径。
六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肾上腺髓质直接受交感神经的支配。
髓质的嗜铬细胞上有腹腔交感,神经丛的节前纤维公布,当这些节前纤维冲击时,嗜铬细胞受刺激而分泌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
某些药物固然可以经血行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但是生理的刺激都是通过神经系统而实现的。
在平时安静状态下,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极微,这表明在基础状态下,髓质的分泌是很少的。
当剧烈运动一开始,胆硷能交感神经血管舒张纤维立即兴奋,此时,肾上腺髓质也开始分泌,更增加了交感性血管舒张纤维所引起的肌肉血管的舒张作用。
肾上腺髓质的分泌可以说是紧急情况激发起来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扩散现象的一部分。
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应急机制。
不过对于血管收缩反应来说,髓质激素的作用远远不及交感神经对血管的直接作用。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交感神经,除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以外,全部切除;这样的动物在紧急情况下(如窒息)其血压的增高与正常动物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证明,儿茶酚胺的分泌对血管系统来说,不起主导作用。
在许多情况下,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对代谢的作用。
动物在受冷时,血中儿茶酚胺立即增多,机体产热随即上升。
如将动物支配肾上腺的神经切断,则受冷时很快发生颤抖,比正常对照动物严重得多。
低血糖时,动物的肾上腺素分泌引起糖元分解亦为一例实验证明,低血糖对于儿茶酚胺的分泌是一个有力的刺激。
当肾上腺的神经切断时,动物对胰岛素的耐受力大为降低。
这些均说明髓质激素对代谢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髓质激素分泌还受以下两方面的调节:1.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的合成有促进作用。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时,血中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来自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分泌,而肾上腺素主要来自髓质。
二者的半衰期均约20秒左右。
髓质释放的儿茶酚胺部分由交感神经末梢摄取,部分进入肝脏降解。
2.反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的量逐渐增多达一定数量时,可对儿茶酚胺合成的限速酶产生负反馈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