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平衡与体温调节
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结构

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结构人体的体温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多个器官和结构的协同作用。
下面将介绍参与体温调节的主要器官和结构。
1.下丘脑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脑干和大脑之间。
它通过感受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和内部体温的变化,调节体内的热量平衡。
当体温升高时,下丘脑会通过神经调节和荷尔蒙调节来促进散热,使体温降低;当体温降低时,下丘脑会通过神经调节和荷尔蒙调节来促进产热,使体温升高。
2.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体温调节的重要器官之一。
皮肤的血管可以通过扩张和收缩来调节体表的散热和保温。
当体温升高时,皮肤的血管会扩张,使热量通过皮肤散发出去,从而降低体温;当体温降低时,皮肤的血管会收缩,减少热量散发,从而保持体温。
3.汗腺汗腺是皮肤的附属器官,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大汗腺和小汗腺。
当体温升高时,下丘脑会刺激大汗腺分泌汗液,通过蒸发散热,从而降低体温。
此外,汗液中还含有一些盐分和代谢产物,通过排泄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
4.肌肉肌肉是人体最主要的产热器官,当肌肉收缩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当体温降低时,下丘脑会刺激肌肉收缩,从而产生热量,使体温升高。
此外,肌肉还可以通过颤抖来产生热量,从而增加体温。
5.甲状腺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分泌甲状腺素来调节体内的代谢率和产热量。
当体温降低时,下丘脑会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从而促进代谢和产热,使体温升高。
6.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它可以通过代谢和分解营养物质来产生热量。
当体温降低时,下丘脑会刺激肝脏分解糖原和脂肪,从而产生热量,使体温升高。
7.脂肪组织脂肪组织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能量储存器,它可以通过分解脂肪来产生热量。
当体温降低时,下丘脑会刺激脂肪组织分解脂肪,从而产生热量,使体温升高。
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结构包括下丘脑、皮肤、汗腺、肌肉、甲状腺、肝脏和脂肪组织。
它们通过协同作用来维持人体内部的热量平衡,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17考点三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含解析

考点三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基础点1 体温调节(1)热量来源: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①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
②散热途径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汗液的蒸发呼气、排尿和排便等(3)体温恒定的意义: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2 人体水盐平衡及调节(1)相关激素:在水分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2)水盐平衡调节①神经调节途径如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②体液调节途径如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增多→尿液减少。
重难点1 体温调节的结构与机制(1)体温调节的结构温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错误! 调节中枢-—下丘脑错误!错误!(2)体温调节的机制(3)体温相对恒定原因: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4)调节过程易错警示体温调节过程中关于产热和散热的3个误区(1)体温调节过程中,改变的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而不是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的状态.(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
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3)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出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则体温会发生明显的改变.2 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1)神经调节①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②神经中枢:下丘脑;渴觉中枢:大脑皮层(感觉的中枢都在大脑皮层)。
③效应器: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2)体液调节激素名称:抗利尿激素;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部位:垂体后叶.注意点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
①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 ( m)
•
24超重界限;28肥胖界限
• •
②腰围 ③臀围
脂肪总量、脂肪分布情况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6页
能量代谢测定
(一)能量代谢测定原理
依据“能量守恒”定律
机体释放能量= 热能+外功
平静时, 外功 = 0
能量代谢率 = 机体单位时间
内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7页
二、能量代谢测定
男性 195.5 193.4 166.2 157.8 158.6 154.0 149.0 女性 172.5 181.7 154.0 146.5 146.9 142.4 138.6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37页
基础代谢率、肺活量、肾小球滤过率、 心输出量、主动脉和气管横截面积 都与体表面积呈百分比关系
体表面积(m2)简易法 =0.0061 × 身高(cm)+0.0128
(二)与能量代谢测定相关几个基本概念
1.食物热价
1克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能量称为 该种食物热价。
单位: 1kcal = 4.187J 糖 4.1kcal/g 17.2kJ/g
蛋白质 4.3kcal/g 18.0kJ/g 脂肪 9.0kacl/g 39.8kJ/g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8页
2.食物 氧热价
第45页
• 试验中 :
• 常以食管温度作为深部温度;
•
食管温度直肠温度0.3C
•
以鼓膜温度作为脑组织温度。
•
与下丘脑温度相近
•
临床作为体温指标
பைடு நூலகம்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46页
(二) 体温正常变动
人的体温调节机制

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人的体温调节机制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它确保我们的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以下是关于人的体温调节机制的详细介绍:1. 恒温器人体的恒温器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它根据温度感受器传递的信息,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恒温器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来实现这一功能。
2. 产热和散热人体产热的主要方式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热效应和身体活动。
其中,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食物热效应是指消化食物所需的能量。
身体活动则是指身体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
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辐射、传导和对流。
辐射是指人体通过向外辐射热量来实现散热。
传导是指人体通过与外界物质的接触传递热量。
对流是指人体通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
3. 热保当外界温度较低时,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保持体温。
例如,当身体感到寒冷时,交感神经会兴奋,使身体产热增加,同时收缩体表血管以减少散热。
相反,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人体则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
4. 热适应热适应是指人体在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下,身体逐渐适应并调节体温的能力。
热适应可以减少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的产热和增强散热,使人体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温环境。
5. 行为调节行为调节是指人们通过自身的行为来调节体温。
例如,当感到寒冷时,人们会通过增加衣物、喝热水或运动等方式来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
相反,当感到炎热时,人们会通过减少衣物、喝冷饮或寻找阴凉处等方式来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
总之,人的体温调节机制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确保我们的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动物的生理调节机制

动物的生理调节机制动物们生活在多样化且复杂的环境中,为了适应这些环境的变化,它们拥有独特的生理调节机制。
这些机制帮助动物们维持体内稳态,保持身体功能的正常运作。
本文将讨论动物的生理调节机制,包括体温调节、水分平衡和能量调控。
一、体温调节动物们通过体温调节机制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
哺乳动物和鸟类是恒温动物,它们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
这些动物拥有代谢高效的机制,可以产生足够的内源热量来保持体温。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它们会通过出汗、呼吸通量调节和迅速换毛等方式散发多余的热量。
相反,当环境温度下降时,它们会通过收缩血管、增加代谢率和进食等方式来产生更多的热量。
而爬行动物和冷血动物则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
它们会选择适宜的环境来调节体温,并采取一些行为策略来减少体温波动的影响。
比如,爬行动物会晒太阳以提高体温,而冷血动物会选择在温暖的地方休息。
二、水分平衡水分是生命的基础,对于动物而言,保持水分平衡对生存至关重要。
动物的身体组织和生理系统内都包含水分,它们通过一系列机制来维持水分平衡。
动物通过喝水、进食水分含量高的食物和代谢产生的水分来补充体内的水分。
同时,它们还通过排尿、汗液蒸发和呼吸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不同的动物对水分的需求和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沙漠动物需要更有效地保存体内水分,它们拥有高效的肾脏系统来浓缩尿液并减少水分的丢失。
相比之下,水生动物则需要保持体内的水分稳定,它们通过摄取大量水分并排出稀尿来维持水分平衡。
三、能量调控能量是动物生存和运动的基础。
动物们通过食物的摄取和代谢来获取和消耗能量。
它们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调节能量的摄入和使用。
当动物处于饥饿状态时,它们会通过增加进食量和减少能量消耗来满足能量需求。
而当动物有足够的能量供应时,它们会减少进食量,并通过运动和代谢来消耗多余的能量。
这种调控机制使得动物的体重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同时,动物的能量调控还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
《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33
体温调节
一、动物的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一) 体 温
正常新陈代谢要求在一定 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哺乳动物 的体温超过42℃或低于25℃, 将引起代谢严重障碍甚至死亡。
所以,正常的体温对于生命 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机体 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34
体温调节
二、动物体温的生理波动
V糖(物理)=V糖(生物) V脂肪(物理)=V脂肪(生物) V V 蛋白质(物理) > 蛋白质(生物)
13
表6-1 三 种 营 养 物 质 氧 化 时 的 几 种 数 据
产 热 量 ( KJ╱ g) 营 养 物 质
物 理 热 价生 物 热 价营 养 学 热 价 ※
糖 17.17
蛋 白 质 23.45 脂 肪 39.77
大家好
1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Temperature regulation)
能量代谢 动物体温的生理波动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体温恒定的调节 外界温度对动物体温的影响
2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将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释放、 转移、储存和利用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 新陈代谢:维持生命各种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的总称。 ❖ 新陈代谢包括: ❖ 物质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 能量代谢(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3
一、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机体能量的来源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 化分解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机 体主要利用糖(70%)和脂肪(30%)供能,少量的能量 依靠蛋白质分解供给。
既然机体消耗的能量都是来源于食物,是否可 以用每天摄取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来估测机体能量的
? 消耗率呢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散热机制: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散发热量
体温调节过程:当体温偏离正常范围时,体温调节中枢会发出指令,使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调节异常
体温调节机制异常:激素失衡、神经系统疾病等
体温波动:昼夜节律、运动、饮食等
体温过低:低体温症、休克等
体温过高:发烧、中暑等
C
B
A
D
能量代谢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01
食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
02
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将食物转化为能量
03
肌肉活动:肌肉收缩产生能量
体温调节:通过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稳定
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体力活动:运动、劳动等身体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生长发育: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食物热效应:消化、吸收食物所消耗的能量
体温平衡
体温调节机制: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平衡
01
产热方式:主要包括骨骼肌收缩、肝脏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等
02
散热方式:主要包括皮肤散热、呼吸散热、排汗散热等
03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负责调节体温的稳定和变化
04
体温调节机制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负责调节体温
产热机制:通过肌肉收缩、肝脏代谢等产生热量
体温调节:维持体温稳定,保证能量代谢的正常进行
能量代谢:为体温调节提供能量支持,维持体温稳定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能量代谢是体温调节的基础,体温调节需要消耗能量
01
体温调节可以影响能量代谢的速度和效率,例如寒冷时,能量代谢速度加快,以产生更多的热量
02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相互影响,共同维持身体的稳态
人体每日所需营养标准与体温调节的关系

人体每日所需营养标准与体温调节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人体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人体的健康状况与每日所需营养标准密切相关,而营养摄入的合理与否又直接影响着体温调节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人体每日所需营养标准与体温调节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热量摄入与体温调节人体温调节的重要关键之一是热量平衡,即热量的摄入和消耗要保持平衡。
在人体每日所需营养标准中,通过饮食获取的热量是维持体温平衡的重要来源。
当饮食中摄入的热量超过消耗时,体内将产生多余的热量,这时身体会通过皮肤散热和透过呼吸、排尿、排汗等途径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二、蛋白质与体温调节蛋白质是人体每日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对于体温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是身体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可以参与维持和修复体内组织、细胞等。
当人体受到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刺激时,蛋白质可以通过代谢产生热量,从而帮助身体维持正常的体温。
此外,蛋白质还参与调节酶的活性和细胞功能,保证身体各系统的正常运作,进而影响体温的调节。
三、碳水化合物与体温调节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每日所需的主要能量来源,对于体温调节也有着关键影响。
身体通过将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并参与热量的产生和调节。
当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时,身体能够供应足够的能量,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过程。
而当摄入过多或过少碳水化合物时,均会产生不利于体温调节的影响,导致内外温差的不适应,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四、脂肪与体温调节脂肪是人体每日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但与体温调节的关系相对复杂。
脂肪既是热量的来源,也具有绝缘和保温的功能,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适量的脂肪摄入可以帮助维持体温的稳定,但过量的脂肪摄入则可能导致肥胖和相关的健康问题,从而影响体温的调节。
因此,在确定每日所需营养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体重、身高、年龄、性别等因素,以确保营养的合理摄入。
五、维生素与体温调节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对于体温调节也具有一定影响。
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

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
人体温调节是生理系统最重要的调节,主要是利用调节机构来在环境变化时调节体温。
人体温调节本质上是温环境与体内机能系统相互作用,从而保持体温在一定的水平。
人体温调节主要包括散热和吸收热两大方面,它们紧密结合,维持体内温度的稳定性和热循环的平衡。
首先,散热的机制是通过皮肤的蒸发和汗腺的排出来减少体表的温度平衡;其次,吸收热的机制是利用全身血液循环系统作用于散热机能,将过热时热量移动至体外,从而维持体温稳定在一定水平。
除了散热和吸收热主要的调节机制外,在紧张情绪和激动情绪影响的情况下也会发生体温的调节,这也被称作情绪体温调节。
通过肌肉收缩和放松,激动情绪会导致血液的瞬时流动,进而导致体温的升温;而紧张情绪会通过调节脑体认知活动使皮肤血管收缩,使血液流量变少,从而让体温降低。
此外,抗热素也是人体控温的重要机制之一,主要是指能够结合体内热量,把体内热量保持与以体温恒定的分子结构。
不仅如此,人
体还具有由神经机制所调节的模式,如发汗、打哈欠等借以改变体温的能力。
综上所述,人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主要有散热、吸收热、抗热素和神经机制四方面,靠这四个方面的综合协调可以保持体温在一定水平上稳定,从而为人体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血糖调节(1)

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血糖调节(1)体温调节、水盐平衡和血糖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如何保持它们的调节平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
一、体温调节体温调节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重要机能。
人体体温范围为36.5℃~37.5℃,保持体温在这个范围就能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
当体温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对人体生命健康产生危害。
体温调节的机制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的。
例如,当人体受到高温刺激时,会将多余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发出去,同时出汗将体表的水分蒸发,带走体内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效果。
而在寒冷的环境下,人体则会通过收缩血管、缩小汗腺等方式增加体表热量的保留,从而保持体温的稳定。
什么情况下会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呢?例如,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内、身体疲劳、神经系统疾病等都会影响体温调节的功能。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身体的保暖、适当地锻炼、保证睡眠等,这些都是保持人体体温调节功能正常的重要手段。
二、水盐平衡人体水盐平衡是指机体内外液体中水和盐的比例趋于平衡。
它是人体维持正常的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基础。
水分和电解质在人体中的吸收、利用和排泄都与体内的稳态平衡密切相关。
当人体缺水时,机体会通过抑制尿量和出汗来减少水分的流失;当机体体液中含水分过多时,会通过尿量的增加和出汗来排出多余水分。
同时,盐分的摄入也需要受到适当的调节,过高或过低的摄入都会影响机体的水盐平衡。
掌握好个人饮食习惯,适量地摄入水分和盐分,能够保持水盐平衡的稳定。
此外,水中含有许多微量元素,因此喝水的选择也应该多样化,不同类型的水也有其不同的益处。
三、血糖调节血糖是衡量机体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
我们的大脑需要不断的血糖供应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
当血糖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机体对血糖的调节主要通过胰岛素和肾上腺激素等激素的调节来实现的。
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会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结合,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从而使血糖降低。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一、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热能:只能维持人体体温,最终还将以热能的形式向体外发散;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机械能等都不能被人体所利用;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份:水、无机离子、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糖) ,以及蛋白质等;✓糖(碳水化合物)是主要供能物质,提供50-70%机体所需的总能量;作用:1、供全身细胞利用(直接利用的形式是葡萄糖);2、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储存于肝脏和肌肉;3、转化为脂肪或蛋白质;葡萄糖转化供能的主要方式是ATP :①氧充足时,有氧分解时1 mol葡萄糖可释放38 mol ATP②氧不足时,无氧酵解时1 mol葡萄糖仅释放2 mol ATP有氧氧化是机体正常情况下供能的主要途径;无氧酵解是机体相对缺氧时供能的重要方式;✓脂肪主要功能是储能形式(或主要的供能形式)脂肪储藏量约占体重的20%;机体能量的30%~ 50%来自于脂肪的分解饥饿的情况下,糖供应不足,机体主要依靠脂肪分解供能,可占能量来源的80%以上(10余天-2月)。
✓蛋白质机体不需要蛋白质供能( 一般情况)蛋白质的分解产物氨基酸主要用于:构成组织的蛋白质、合成激素和酶、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糖和脂肪供应不足时,蛋白质才被分解成氨基酸,经三羧酸循环而氧化供能,主要用于维持机体必要的生理活动。
;ATP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1.个体因素与个体身高体重无定比例关系,与机体体表面积间呈正相关关系性别与年龄能代率:同龄男性>同龄女性;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旺,能量代谢率特高年龄的增加:代谢率逐渐下降,代谢率越低2.生理活动和环境因素肌肉活动(最显著)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
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耗氧量最多达安静时的几倍至几十倍。
精神紧张在不同精神状态下,脑能量代谢率变化不大。
平静地思考问题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烦恼、恐惧或情绪激动等)下能量代谢显著增高。
人体体温平衡调节方式

人体体温平衡调节方式
1. 出汗,当体温升高时,人体会通过出汗的方式来散热。
汗液蒸发时会带走体表的热量,从而降低体温。
2. 血管收缩和扩张,在寒冷环境下,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保持体温;而在炎热环境下,血管会扩张以增加热量散失,帮助降低体温。
3. 颤抖,当人体暴露在寒冷环境下时,肌肉会不自主地颤抖,以产生热量来保持体温。
4. 代谢调节,人体通过调节新陈代谢来保持体温平衡。
当体温过高时,新陈代谢会加快,产生更多热量;当体温过低时,新陈代谢会减慢,减少热量消耗。
5. 衣着调节,穿着合适的衣物可以帮助人体适应外界温度,保持体温平衡。
在寒冷环境下穿上保暖衣物,而在炎热环境下选择透气、散热的衣物。
6. 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体温,而在运动后,身体会通过
散热的方式来恢复正常体温。
综上所述,人体体温平衡是通过出汗、血管收缩和扩张、颤抖、代谢调节、衣着调节和运动等多种方式进行调节的。
这些机制相互
配合,使人体能够在不同环境下保持恒定的体温。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课件07

(四)环境温度
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 境中较为稳定。 2.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 3.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随着温度的不断
下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增加以御寒,
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
4.舰艇舱内温度可高达60℃,• 舰员的能量 故
代谢率很高。
四、基础代谢
(一) 概念
(二)能量去路 能源物质 释放的能量有 50% 转 化 为 热 能,其余以自 由能形式贮存 于 ATP 中 。 除 骨骼肌运动时 所完成的机械 外功,其余的 自由能最终也 转变为热能。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能量代谢测定的基本原理 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 律” : 即在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 谢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因此,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 总热量或所消耗的食物量,可测算出整个 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量代谢的量,即能量 代谢率。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1.直接测热法:直接测量从机体体表、呼出气、
尿液和粪便排出的总热量。如果不做外功,该热量 就是机体代谢的全部热量。这种方法测定准确,但 设备复杂,操作繁琐,现已极少应用。
2.间接测热法:
⑴间接测热法原理:是利用“定比定律”(即
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测 算出一定时间内氧化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各有多少, 再计算出它们所释放出的热量。 为此,必须先了解与其相关的几个概念:食物 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是在体温调节机构的协 调和控制下,产热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 肝脏,其次是脑)。 活动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人体的体温调节ppt课件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 为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5)体温调节的中枢在 下丘脑,感受冷热的中枢
在 大脑皮层 。
人体的体温调节
25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6)体温恒定是 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其重要
冷觉感受器
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有关神经兴奋
皮肤血管收缩
皮肤立毛肌收缩
散热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肾上腺
肾上腺素增加 产
下丘脑 甲状腺激素增加 热
TRH垂体 人体的体温调节 TSH 甲状腺
18
体温调节
炎热 刺激
温觉感受器 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有关神经兴奋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立毛肌舒张 汗液分泌增多
散热
肌肉、肝脏产热减少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 低对人体是有益的。
降低:低温麻醉
升高:感冒时的发烧
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 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提 高,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
人体的体温调节
9
(二)体温的调节
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哪里?
下丘脑
人体的体温调节
1)年龄:新生儿、儿童 > 成年人 > 老年人
2)性别:女性 > 男性 ,高0.3℃
3)昼夜:同一人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昼夜差别不超 过1℃
人体的体温调节
3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平衡
体温相对恒定:人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是在神经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平衡 的结果。
温度调控的原则是什么原理

温度调控的原则是什么原理温度调控的原则是根据生物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和内部温度稳态的维持需求,通过调节机体内部各种生理功能对温度进行调节,以达到维持内部稳态的目的。
温度调控原理主要包括温度感受、温度调节以及热平衡三个方面。
一、温度感受温度感受是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作出反应的基础。
人体通过皮肤上的皮温感受器和体温感受器以及脑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来对温度进行感受。
当外界温度变化时,皮温感受器感受到的温度变化信号会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发出调节指令。
体温感受器主要感受体内温度的变化,当体内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会通过体液循环系统传递相应的信号到体温调节中枢。
脑内部的温度传感器主要感受脑内温度,通过体温调节中枢调节脑内温度与体温之间的平衡。
二、温度调节温度调节是指机体在温度变化的刺激下,通过控制皮肤血管、汗腺、身体姿势、呼吸等多种生理功能的变化来调整体温。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发出指令,使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并调整呼吸频率和姿势,以促进热量散发和减少热量吸收。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体温调节中枢则会调整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并通过骨骼肌收缩产生热量等手段,来增加体温。
这些调节措施的目的是使机体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保持稳定的体温。
三、热平衡热平衡是指机体内外热量的平衡状态。
机体的热平衡维持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方式进行。
辐射是指机体的热量通过辐射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辐射出去,传导是指机体的热量通过物体直接接触而传递,对流是指机体的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进行传递,蒸发是指机体通过皮肤散发水分来带走热量。
这些方式的选择和调节,使机体能够在不同温度环境下保持内部稳态。
在温度调控中,机体会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调整自身的温度调节机制,并通过各种反应来维护内部温度的稳定,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这种温度调控的原则是在保证机体内外热平衡的前提下,调节和维持体温的稳态。
通过温度感受、温度调节和热平衡三个方面的调节,机体能够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保持正常的温度稳定,确保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人体热量产生原理

人体热量产生原理
1.基础代谢率(BMR):基础代谢率是指在静息状态下,身体所需的能量消耗。
它决定了人体在不进行任何活动时的热量产生量。
基础代谢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和体脂肪含量等。
2.肌肉代谢:肌肉在人体热量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比于脂肪,肌肉组织拥有更高的代谢活性,它们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其功能和活动。
因此,增加肌肉质量可以提高人体的热量产生量。
3.营养消化与吸收:人体热量产生也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有关。
进食食物后,人体需要消耗能量来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化。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热效应,即消耗在食物代谢和吸收过程中的能量。
例如,蛋白质的热效应较高,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热效应较低。
4.体温调节:人体热量产生还与体温调节有关。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身体会通过代谢和肌肉运动产生更多的热量,以提高体温。
相反,当人体处于炎热环境时,身体会通过皮肤散热来降低体温,减少热量产生。
5.运动活动:除了基础代谢率,人体通过运动活动也能产生大量的热量。
身体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肌肉运动和身体的各种功能。
不同类型和强度的运动会有不同程度的热量产生。
总结起来,人体热量产生主要是通过基础代谢率、肌肉代谢、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体温调节以及运动活动等多种机制和
过程来实现的。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热量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量平衡与体温调节
热量平衡和体温调节是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关键过程。
通过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散发,生物体能够保持体温在一定范围内稳定,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就热量平衡与体温调节的原理、机
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一、热量平衡的原理与机制
热量平衡是指人体吸收和散发热量的平衡状态,当吸热等于散热时,即实现了热量平衡。
人体的热量主要来源于新陈代谢过程,包括基础
代谢率、食物的热效应和运动消耗的热量。
同时,人体会通过辐射、
传导、对流和蒸发等方式散发热量。
1.1 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人体在安静状态下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它受到身体组织类型、性别、年龄、体温和内分泌
影响。
基础代谢率占据了人体总能量消耗的60%-70%左右。
1.2 热效应
食物的热效应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不同食物的热效应不同,其中蛋白质的热效应最高,可使代谢率升高15%-30%,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热效应则较低。
1.3 运动消耗的热量
人体通过运动产生的热量包括肌肉收缩产生的热量和呼吸和心跳加
快时产生的热量。
运动消耗的热量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一般可占
总能量消耗的15%-30%。
二、体温调节的原理与机制
体温调节是生物体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做出的自动调节过程,以维
持正常体温范围为目标。
人体体温的正常范围为36℃-37℃,过高或过
低都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2.1 体温调节中枢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的温度调节中枢。
当周围环境温度升
高或体温升高时,温度调节中枢会发出指令,通过神经和体液信号调
节热量的产生和散发,以降低体温。
反之,当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或体
温降低时,温度调节中枢会促使产生更多的热量以提高体温。
2.2 体温调节反馈机制
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反馈机制来实现体温调节。
神经反馈通过感温
受体传递温度信息给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则通过调节血管的
收缩和扩张、汗腺分泌和肌肉的收缩等方式来调节散热和产热。
体液
反馈则通过血液中的体温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传递信息,来调节体温。
三、影响热量平衡与体温调节的因素
3.1 外界环境因素
气温、湿度和风速等外界环境因素对热量平衡和体温调节有重要影响。
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人体会通过皮肤散热来降低体温;相反,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人体会通过皮肤的血管收缩来减少散热,以保持体温。
3.2 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激素对热量平衡和体温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甲状腺激素能够调节基础代谢率,影响热量的产生和散发。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能够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酸氧化来提供额外的能量。
3.3 外部影响因素
服用药物、进食热量、经期、疾病等外部影响因素也会对热量平衡和体温调节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扰乱体温调节中枢的正常功能,导致体温异常。
综上所述,热量平衡和体温调节是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重要过程。
通过热量的产生和散发,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并保持体温在适宜的范围内。
了解热量平衡与体温调节的原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对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以维持良好的热量平衡和体温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