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体温调节原理

合集下载

中枢如何感知和调节人体的温度和湿度?

中枢如何感知和调节人体的温度和湿度?

中枢如何感知和调节人体的温度和湿度?一、中枢感知人体的温度和湿度的方式人体中枢感知温度和湿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皮肤表面的感受器和内部的温度感受器。

皮肤表面的感受器主要是热-冷感受器和湿-干感受器。

热-冷感受器能感知热量的变化,湿-干感受器能感知湿度的变化。

内部的温度感受器主要分布在大脑的下丘脑中,能感知体内的温度变化。

1. 热-冷感受器感知温度的原理热-冷感受器是由一种叫做热敏受体的神经元组成的。

这些热敏受体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当温度升高时,热敏受体内的物质会释放出一种叫做激动物质的化学物质,通过神经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根据激动物质的浓度变化判断温度的高低,并发出相应的指令调节体温。

2. 湿-干感受器感知湿度的原理湿-干感受器则是通过感知汗液的蒸发来判断湿度的高低。

当周围环境湿度较高时,汗液的蒸发速度会减慢,湿-干感受器会通过感觉神经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会根据湿-干感受器的信号判断湿度的高低,并作出相应调节。

二、中枢如何调节人体的温度和湿度中枢调节人体的温度和湿度主要依靠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1.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体温自主神经系统是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的。

当体温过高时,交感神经系统会通过释放一种叫做去甲肾上腺素的物质来引起血管的收缩,使体表血流减少,从而减少散热。

同时,交感神经系统还会刺激汗腺分泌汗液,通过蒸发散热。

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具有相反的作用,当体温过低时,副交感神经系统会通过控制血管扩张和汗腺停止分泌来增加体表血流和限制蒸发散热,以保持体温。

2. 内分泌系统调节体温和湿度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释放一种叫做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物质来调节体温和湿度。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刺激甲状腺释放甲状腺素,甲状腺素能够提高基础代谢率和氧耗量,从而增加体内产热量。

此外,甲状腺素还能刺激汗腺分泌汗液,增加体表蒸发散热,以调节湿度。

三、总结中枢能够通过皮肤表面和内部的感受器感知体温和湿度的变化,并依靠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

温度调控的原则是什么原理

温度调控的原则是什么原理

温度调控的原则是什么原理温度调控的原则是根据生物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和内部温度稳态的维持需求,通过调节机体内部各种生理功能对温度进行调节,以达到维持内部稳态的目的。

温度调控原理主要包括温度感受、温度调节以及热平衡三个方面。

一、温度感受温度感受是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作出反应的基础。

人体通过皮肤上的皮温感受器和体温感受器以及脑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来对温度进行感受。

当外界温度变化时,皮温感受器感受到的温度变化信号会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发出调节指令。

体温感受器主要感受体内温度的变化,当体内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会通过体液循环系统传递相应的信号到体温调节中枢。

脑内部的温度传感器主要感受脑内温度,通过体温调节中枢调节脑内温度与体温之间的平衡。

二、温度调节温度调节是指机体在温度变化的刺激下,通过控制皮肤血管、汗腺、身体姿势、呼吸等多种生理功能的变化来调整体温。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发出指令,使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并调整呼吸频率和姿势,以促进热量散发和减少热量吸收。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体温调节中枢则会调整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并通过骨骼肌收缩产生热量等手段,来增加体温。

这些调节措施的目的是使机体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保持稳定的体温。

三、热平衡热平衡是指机体内外热量的平衡状态。

机体的热平衡维持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方式进行。

辐射是指机体的热量通过辐射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辐射出去,传导是指机体的热量通过物体直接接触而传递,对流是指机体的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进行传递,蒸发是指机体通过皮肤散发水分来带走热量。

这些方式的选择和调节,使机体能够在不同温度环境下保持内部稳态。

在温度调控中,机体会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调整自身的温度调节机制,并通过各种反应来维护内部温度的稳定,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这种温度调控的原则是在保证机体内外热平衡的前提下,调节和维持体温的稳态。

通过温度感受、温度调节和热平衡三个方面的调节,机体能够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保持正常的温度稳定,确保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体温调节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体温调节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人体的腋窝温度最接近人的体温。( × ) (2)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 ) (3)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 √ )
(4)皮肤是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 ) (5)男性的体温平均比女性高。( × ) (6)人的体温越高,代谢越旺盛。( × ) (7)人在高烧不退时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 ) (8)人在寒冷时散热少于炎热时的散热量。(× )
结果。
3.主要的产热和散热器官 肝脏和 骨骼肌 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皮肤 是
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
4.体温调节的机理 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 冷觉感受器或温
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 体温调节 中 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1)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 收缩 ,进而减少散 热量;甲状腺 、 肾上腺 等分泌的激素量增多, 提高了 肝和骨骼肌 等细胞的代谢水平,引起机体
答案:C
3.思考探究 (1)当人处于 39 ℃高烧不退状态中,人体的 产热量和散热量呈现什么关系?
提示: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
(2) 试 分 析 在 剧 烈 运 动 后 出 现 “ 面 红 耳 赤”的原因。
提示:剧烈运动使机体产热增多,为维持体温 恒定,机体散热也会增多,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速 度加快,所以人会出现“面红耳赤”。
[解析] 解答该题应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 解为基础,运用整体的观点和动态平衡的观点去 分析人的体温调节。
[答案] (1)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的热量 (2)不超过 1 ℃ 产热 散热 动态平衡 (3)37 ℃ 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填充:①冷觉感受器 ②温觉感受器 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④相对恒定

第三节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第三节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第三节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一、人的体温恒定及其意义人的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临床上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表示,直肠温度最接爱人体内部温度。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自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1、产热:主要依靠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人体产热主要是来自骨骼肌和内脏。

剧烈运动时,产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约点总产热量的90%。

安静时,产热量主要来自内脏,约占总产热量的56%,其中以肝脏产热量最高。

剧烈运动时的产热量要比安静时高10-15倍。

2、散热:人体的散热除随排尿和排遗散失约5%外,大多数是由皮肤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而散失的。

1)传导散热:是人体的热量直接传导对与体表接触的较冷的物体的散热方式,一般通过种方式散热所占的比例不大。

2)对流散热:是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散热的方式。

3)辐射散热:是人体热量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出去的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与辐射面积有大小有关,夏天伸展四肢睡眠可以促进散热。

4)蒸发散热:是人体中水分以气体形式从体表蒸发带走热的散热方式。

蒸发散热是人体非常有效的散热方式。

蒸发散热量的大小,与环境气温、湿度和空气流动速度等因素有关。

发环境温度接近体温时,蒸发散热是人体惟一的散热方式。

三、体温的调节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在下丘脑,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分为对高温敏感的温感受器和对低温敏感的冷感受器。

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当相当寒冷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非自主颤栗,使产热量增加。

在上述过程中,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炎热时: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的分泌增加,汗液蒸发带走热,使散热量增加。

2020版 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

2020版 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

第2讲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考纲展示] 1.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2.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考点一|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1.体温调节(1)体温稳定的原理: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的结果。

(2)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3)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①温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

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③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4)与体温调节有关的激素:主要包括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其中,由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排水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

(2)人体内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与水平衡相比较,少了一个来源:人体代谢产生的;少了一个去路:呼气排出。

(3)水盐平衡调节相关结构与激素①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②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a.产生部位:下丘脑。

b.释放部位:垂体后叶。

c.作用部分:肾小管和集合管。

d.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判断与表述]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体温能维持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2)热觉或冷觉的产生是在下丘脑中。

(×)提示:热觉或冷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3)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以适应寒冷环境。

(×)提示:在此环境中产热仍等于散热。

(4)引起水平衡调节作用的因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降低。

(√)(5)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

(√)(6)抗利尿激素减少,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

(×)提示:应是抗利尿激素增多。

2.思考回答(规范表述)(1)与体温调节有关的中枢都在下丘脑吗?提示;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体温调节归纳总结

体温调节归纳总结

体温调节归纳总结体温调节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一个重要过程。

通过调节体内的热量产生和散发来确保体温在适宜的范围内。

本文将对体温调节的机制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体温调节的机制1. 神经系统调节:体温调节中的主要参与者是位于脑下部的视床核。

它通过调节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体温的调节。

当体温过高时,视床核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减少热量产生和促进热量散发,从而使体温降低。

当体温过低时,视床核刺激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加热量产生和减少热量散发,从而使体温升高。

2. 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中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参与了体温调节的过程。

甲状腺素能够调节基础代谢率,影响体内的热量产生。

肾上腺素能够增加身体的糖原分解,从而增加能量代谢和热量产生。

二、体温调节的方法1. 汗腺散热:通过汗腺排出汗液,随着蒸发散发体内的热量,从而降低体温。

这是人体最常见的散热方式。

当环境温度较高或者人体运动剧烈时,汗腺会被刺激增加出汗量。

2. 血管调节:通过扩张和收缩血管来调节热量的散发和保留。

在高温环境下,血管会扩张,增加血液流经体表的面积,促进体内热量的散发;在低温环境下,血管会收缩,减少血液流经体表的面积,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

3. 代谢调节:通过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来影响热量的产生和散发。

新陈代谢速率的提高会导致热量的增加,降低体温;而低新陈代谢速率则会导致热量减少,升高体温。

三、体温调节的影响因素1.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的升高会增加人体的热量负荷,刺激汗腺排汗和血管扩张,促进热量散发。

而环境温度的降低则会减少体表的热量散发,使体温升高。

2. 睡眠状态:人在睡眠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减弱,体温较低,这是体温的低谷期。

而在清醒时,交感神经系统活跃,体温升高。

3. 年龄性别: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女性的体温调节相比男性稍差,激素变化会导致体温波动较大。

总结:体温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以及多种方式的热量散发,确保人体的体温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体温调节生理学揭示身体对温度变化的反应

体温调节生理学揭示身体对温度变化的反应

体温调节生理学揭示身体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体温调节是人体保持恒定温度的一种重要生理过程。

无论是在极寒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人体都能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来适应和调节外界温度的变化。

体温调节生理学研究揭示了人体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身体的反应机制和生理功能。

一、体温调节的原理体温调节是通过保持中心体温的稳定来维持身体内环境的恒定。

在人体内部存在一个温度调节中枢,这个中枢位于脑内的视床下核和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控制中心。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这个中枢会通过神经信号和激素的调节,调整身体的热量产生和散发,以保持体温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二、对高温的反应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来散发多余的热量,以降低体温。

最常见的反应是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使得体表的血管容量增加,可以更多地把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同时,人体会通过排汗来散热,从而通过蒸发的方式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

另外,人体还通过增加呼吸和心率来提高新陈代谢速率,增加散热的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三、对低温的反应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来保持体温。

最常见的反应是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发。

这种收缩可以有效地减少外界寒冷空气对皮肤的直接接触,减少热量的散失。

同时,人体还会出现寒战的现象,这是一种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可以通过肌肉的运动产生热量来保暖。

此外,人体还会通过增加饮食来摄入更多的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四、体温调节失常的疾病体温调节失常会导致一些疾病,如发烧、低体温、中暑等。

发烧是由于机体对感染或炎症做出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通过提高体温来抵抗病原体的生长。

低体温则是指体温过低,常见于极寒环境暴露以及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中暑则是在高温环境中,由于体温调节失常,导致体温过高。

这些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体温调节系统异常,需要及时就医。

体温调节生理学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身体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体温调节的生理学机制

体温调节的生理学机制

体温调节的生理学机制体温调节是人体维持稳定内环境的重要功能之一。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人体会启动一系列生理反应,以保持体温在适宜范围内,这涉及到一套复杂的生理学机制。

本文将介绍体温调节的生理学机制,并探讨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

一、体温调节的基本原理人体体温的调节主要依靠中枢神经系统和周边组织器官的相互协调。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其中包含一个称为“体温调节中枢”的特殊核团。

该调节中枢感知身体的温度变化,并通过神经信号来调节身体的温度。

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体温调节中枢将发出信号,促使身体采取保温措施。

例如,皮肤中的小血管会收缩,以减少体表散热;骨骼肌会通过颤抖产生热量。

此外,体温调节中枢还会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以提高基础代谢率,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

而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中枢则发出信号,促使身体采取散热措施。

此时,血管扩张,使得大量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皮肤上的汗腺分泌大量的汗液,通过蒸发来帮助散热。

此外,体温调节中枢还会抑制甲状腺的功能,降低代谢率,从而减少热量产生。

二、体温调节的变化体温调节的生理学机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所变化,主要包括温度适应和体温调节的适应。

1. 温度适应温度适应是指人体在长期暴露于相同环境温度下,通过一系列适应性改变来维持体温稳定。

例如,在极寒的环境中,人体会逐渐适应寒冷,通过增加皮下脂肪层,增强代谢以产生更多的热量,并改变血液循环以保持体内温度。

2. 体温调节的适应体温调节的适应是指人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通过调整体温调节的机制来适应环境。

例如,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对散热的需求增加,体温调节中枢会更快地刺激汗腺分泌,以促进体温下降。

三、体温调节的失调当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发生异常时,就会出现体温调节的失调。

常见的体温调节失调疾病包括发热和降温失调。

1. 发热发热是指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感染、外界刺激或药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体温上升。

发热时,体温调节中枢会提高机体的温度设定点,并通过促进热产生和抑制热散发来提高体温。

体温调节机制及其生理过程

体温调节机制及其生理过程

体温调节机制及其生理过程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系,能够自主调节其体温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探讨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及其生理过程。

一、介绍人体体温调节指的是通过生理反应来维持身体保持在狭窄范围内的恒定温度。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核心温度(如腹腔、颈部等)约为37℃左右,而皮肤表面温度则因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

二、基础原理人体的基础代谢活动产生热量,同时受到外界环境和内源性因素影响也会散失热量。

为了保持核心温度稳定,人体需要精确地控制热产量和热散失。

1. 热产量热产量主要来自于基础代谢率、肌肉运动和摄食后产生的食物代谢。

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维持身体各种基本功能所需消耗的能量。

肌肉运动会通过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并增加热量的产生。

食物代谢则是指消化过程中食物的分解和转化产生的热量。

2. 热散失人体通过皮肤、呼吸道和尿液等途径散失热量。

皮肤是最主要的热散失途径,具有广泛的血管网和丰富的汗腺。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皮肤表面的血流会增加,排泄多余热量;而在低温环境下,则会减少皮肤表面的血流以保持体内热量。

三、调节机制为了维持核心温度恒定,人体拥有多种调节机制。

其中最重要且常用的是神经反射调节和体温中枢控制。

1. 神经反射调节神经反射调节是一种非常迅速和自动的调节机制。

通过感受器(如皮肤温度感受器)发现外界刺激后,将信息传输给中枢神经系统,并引起相应生理反应。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温度感受器向脑垂体释放激素,在交感神经作用下引起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扩张以散热。

而在寒冷环境下,感受器信号引起机体收缩血管、肌肉颤抖等反应来维持核心温度。

2. 体温中枢控制体温中枢位于下丘脑的视前区,被称为“体温调节中枢”,它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

它能感知人体核心和周围组织的温度变化,并根据这些信息发出调节信号。

当核心温度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时,体温中枢会通过神经和体液系统来促进相应的生理反应。

例如,在高核心温度时,它可以通过向汗腺发送神经冲动来促使排汗,从而散发多余的热量。

必背考点50 体温调节-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考点一轮总复习

必背考点50 体温调节-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考点一轮总复习

考点50 体温调节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体温调节(1)相关结构的位置名称位置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产热部位安静时主要是肝脏,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散热部位主要是皮肤(2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的过程。

(3)散热和产热的过程:散热途径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在增加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属于协同关系。

(4)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完善如下图解)(5)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完善如下图解)考向体温调节图解及曲线分析1.下面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进行调节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A、当在炎热环境中时,机体主要是依靠E皮肤和F汗腺散热,D骨骼肌是产热器官,A错误;B、当机体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可通过B→C→G这个反射弧来进行对体温的调节,B正确;C、D途径属于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C正确;D、体温调节过程除神经调节外,还存在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A。

易错警示体温调节过程中关于产热和散热的3个误区(1)体温调节过程中,改变的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而不是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的状态。

(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

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3)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出了机体的调节能力时,则体温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2.如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答案】C【解析】图中①~③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体温调节》课件

《体温调节》课件
及对异常温度的警觉和应对。
04
体温调节的生理反 应
寒战与产热反应
寒战
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骨骼肌会产 生不自主的强烈收缩,从而产生热量 ,以维持体温稳定。
产热反应
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会通过增加新陈 代谢率来产生更多的热量,以维持体 温正常。
皮肤血管收缩与散热反应
皮肤血管收缩
在炎热环境下,人体会通过收缩皮肤血管来减少皮肤血流量,从而减少热量向 外界的传递。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副交感神经系统在体温调节中起到“平 衡调节”的作用,当体温偏离正常范围 时,副交感神经会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 ,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等,使体温恢
复到正常范围。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通过增加皮肤 血流量、促进汗腺分泌等作用,增加散
热。
副交感神经还可以通过抑制代谢、减少 产热等作用,与交感神经协同调节体温
02
体温调节的自主神 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在体温调节中起到“应激反应”的作用,当体温升高时, 交感神经兴奋,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等,使体 温维持在正常范围。
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增加,这些激 素可以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交感神经还可以通过收缩外周血管等作用,减少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 稳定。
散热反应
当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会增加汗液分泌和皮肤血流量,以增加散热效率,维 持体温稳定。
行为性体温调节
衣物调节
人们可以通过增减衣物来调节体温,例如在寒冷时穿厚衣服以保暖,在炎热时穿 轻薄衣服以散热。
室内温度调节
人们可以通过调节室内温度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例如使用空调或暖气设备。
05

体温调节的机制与方法

体温调节的机制与方法

体温调节的机制与方法人体的正常体温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当外部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人体会通过体温调节机制来保持恒定的体温。

本文将探讨体温调节的机制以及一些常用的调节方法。

一、体温调节的机制1.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是由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心来协调控制的。

这个调节中心位于脑内,可以感知体内和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

当体温偏离正常范围时,中枢体温调节中心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节体温。

2.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在体温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体温过高时,中枢体温调节中心会通过神经传递的方式将冷却信号传递给周围组织和皮肤表面,促使汗腺分泌汗液,通过蒸发来散热。

当体温过低时,中枢体温调节中心会调节血管收缩和肌肉颤抖,以产生热量来升高体温。

3.荷尔蒙调节:荷尔蒙也对体温调节起着重要的影响。

甲状腺素是调节体代谢速率的重要激素,它的分泌水平可以影响身体能量的消耗情况,从而间接影响体温。

此外,催产素和睾丸素等荷尔蒙也参与了体温的调节。

二、调节体温的方法1.穿着合适的衣物:根据气温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衣物非常关键。

在寒冷的天气里,多穿几层衣物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而在炎热的天气里,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可以帮助身体散热。

2.注意室内温度: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宜也是调节体温的一种方法。

可以通过合理调整暖气或空调的设置,使室内的温度保持在舒适的范围内。

3.饮食调节:食物的选择也会对体温的调节产生影响。

例如,在夏天多摄入一些清凉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可以降低体温。

而在冬天,则可以选择热量较高的食物来升高体温。

4.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的代谢率和心肺功能,从而增加热量的消耗和体温的升高。

5.躲避极端环境:当外部环境温度极高或极低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这些环境中,以免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体温调节是人体自身的重要机制,通过中枢体温调节、神经调节和荷尔蒙调节等多种方式,人体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恒定的体温。

体温调节的基本原理

体温调节的基本原理

体温调节的基本原理
体温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调节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共同完成的。

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热量的产生和损失。

体内热量的产生主要是由新陈代谢过程产生的,同时外界环境温度和身体活动也会影响产热量。

而热量的损失则通过皮肤、呼吸和尿液等途径排出体外。

2. 温度感受和反应。

人体可以通过皮肤和内脏器官感受外界的温度变化,并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息到下丘脑,进而调节体温。

例如,感到寒冷时会出现发抖、毛细血管收缩等反应来增加产热量。

3. 恒温机制的调节。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其可以通过调节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来维持恒定的体温。

当体温过高时,下丘脑会促使汗腺分泌汗液、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等散热反应来散热;当体温过低时,下丘脑会促进产热反应,如发抖、血液循环加快等来增加产热量。

4. 疾病和药物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某些疾病和药物可以干扰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导致体温异常升高或降低。

例如,感染、中毒、神经系统疾病等都会影响体温调节。

以上是体温调节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内容。

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正确理解体温调节的机制和注意保持适宜的体温非常重要。

- 1 -。

人体的体温调节ppt课件

人体的体温调节ppt课件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 为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5)体温调节的中枢在 下丘脑,感受冷热的中枢
在 大脑皮层 。
人体的体温调节
25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6)体温恒定是 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其重要
冷觉感受器
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有关神经兴奋
皮肤血管收缩
皮肤立毛肌收缩
散热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肾上腺
肾上腺素增加 产
下丘脑 甲状腺激素增加 热
TRH垂体 人体的体温调节 TSH 甲状腺
18
体温调节
炎热 刺激
温觉感受器 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有关神经兴奋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立毛肌舒张 汗液分泌增多
散热
肌肉、肝脏产热减少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 低对人体是有益的。
降低:低温麻醉
升高:感冒时的发烧
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 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提 高,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
人体的体温调节
9
(二)体温的调节
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哪里?
下丘脑
人体的体温调节
1)年龄:新生儿、儿童 > 成年人 > 老年人
2)性别:女性 > 男性 ,高0.3℃
3)昼夜:同一人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昼夜差别不超 过1℃
人体的体温调节
3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平衡
体温相对恒定:人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是在神经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平衡 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体温调节原理
人体的体温调节原理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肤等多个系统组成。

以下是人体的体温调节原理的主要过程:
1. 中枢神经系统:人体内部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的下丘脑和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心。

当体温低于设定的正常范围时,体温调节中心会发出信号,促使体温升高。

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时,体温调节中心则会发出信号,促使体温降低。

2.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平衡体温的关键因素之一。

交感神经系统负责调节体温升高的过程,通过收缩血管、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等方式来提高体温。

副交感神经系统则负责调节体温降低的过程,通过扩张血管、减少心率和呼吸频率等方式来降低体温。

3.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和调节体温调节相关的激素,如甲状腺素、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来影响体温的调节。

这些激素可以调节新陈代谢率、心率和血流量等生理过程,从而间接地影响体温。

4. 皮肤调节:皮肤是人体体温调节的重要器官之一。

当体温升高时,血管扩张使皮肤血流增加,通过汗液蒸发的方式散发体热,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当体温降低时,血管收缩使皮肤血流减少,从而减少耗散体热的方式,保持体温稳定。

综上所述,人体的体温调节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
肤等多个系统的协调作用来实现。

通过这些机制,人体能够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保持体温的稳定,并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