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统计学思考题

统计学思考题

统计学思考题第一章思考题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答案同1.3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1.6变量的分类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

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1.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如“企业数”连续型变量,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温度”。

第二章思考题2.1什么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应注意什么问题与研究内容有关,由别人调查和试验而来已经存在,并会被我们利用的资料为“二手资料”。

使用时要进行评估,要考虑到资料的原始收集人,收集目的,收集途径,收集时间使用时要注明数据来源。

2.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指出各自适用情况概率抽样:抽样时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统计学》课后思考题

《统计学》课后思考题

《统计学》课后思考题《统计学》课后思考题第⼀章导论1、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法。

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个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个概念总体:所研究的全部元素的集合,其中的每⼀个元素称为个体。

eg.要检验⼀批灯泡的使⽤寿命,这批灯泡构成的集合就是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元素的集合。

eg.从⼀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个样本。

参数: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eg.总体平均数⽤µ表⽰,总体标准差⽤σ表⽰。

统计量: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个量。

eg.样本标准差⽤s表⽰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eg.商品销售额、受教育程度等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1、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的整理和图⽰⽅法各有哪些分类数据整理:频数、⽐例、百分⽐、⽐率图⽰: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环形图顺序数据整理:累计频数、累计频率(累计百分⽐)图⽰:累计频数分布图和累计频率分布图分类数据的整理和图⽰⽅法同样适⽤于顺序数据2、茎叶图与直⽅图相⽐有什么优点?它们的应⽤场合是什么?茎叶图是由“茎”和“叶”两部分组成的、反映原始数据分布的图形,其图形是由数字组成的。

通过茎叶图,可以看数据的分布形状及数据的离散状况。

与直⽅图相⽐,茎叶图既能给出数据的分布状况,⼜能给出⼀个原始数值,即保留了原始数据的信息。

⽽直⽅图不能给出原始数值。

在应⽤⽅⾯,直⽅图⼀般适⽤于⼤批量数据,茎叶图通常适⽤于⼩批量数据。

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1、⼀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个⽅⾯进⾏测度?⼀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态。

2、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特点和应⽤场合(1)众数特点:是⼀组数据分布的峰值,不受极端值影响。

统计学--第四章 动态数列---复习思考题

统计学--第四章  动态数列---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动态数列一、填空题1.绝对数动态数列可以分为数列和数列。

2.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有和。

3.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增长速度= 。

4.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和。

5.某企业1996年至2000年的产品产量(公斤)为550、570、600、630、700。

则该企业1996年至2000年平均产量为。

6.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是:累计增长量= 。

二、判断题1.各时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增长速度。

()2.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

()3.某产品产量2003年是1998年的135%,则1999年——2003年的平均发展速度135。

()为6%4.在用按月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时,各月季节指数之和应等于1200%。

()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产量2002年比2000年增长了8%,2003年比2000年增长了12%,则2003年比2002年增长了8%×12%。

()6.某高校学生人数2001年比2000年增长2%,2002年比2001年增长5%,2003年比2002年8%,则2000年到2003年该校学生总的增长了15.67%。

()7.在用按季平均法计算季节比率时,各季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1200%。

()8.增长1%的绝对值=基期水平∕100。

()9.相邻两个累计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10.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相除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11.相邻两个定基增长速度相除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增长速度。

()12.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1。

()13.如果现象发展没有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等于0。

()14.各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

()15.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

()三、单项选择题1.累计增长量等于()。

A.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B.报告期水平减去前一期水平C.相邻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D.最末水平比最初水平2.环比增长速度等于()。

统计学知识点复习思考题

统计学知识点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总论一、概念题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标志的共同表现。

2.统计指标、可变的数量标志都是变量,变量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

4.不是所有总体单位与总体之间都存在相互转换关系。

5.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6.统计指标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或总体单位数汇总而成的。

7.年份、产品质量、信用等级、宾馆星级以及是非标志等是品质标志。

二、思考题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有哪些?答: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以及通过这些数量方面反映出来的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2.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举例说明。

答: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用绝对数表示。

如人。

口总数、国民生产总值。

质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如平均工资、人口密度等。

3.统计指标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概念和数值。

构成要素有:(1)时间限定;(2)空间范围;(3)指标名称;(4)指标数值;(5)计量单位;(6)计算方法。

如2009年6月全国粗钢产量4942. 5万吨。

4.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是什么?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特点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等。

5.什么是简单现象总体?什么是复杂现象总体?答:将几个小总体组成一个大总体,这时小总体变成了大总体的总体单位。

如果各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或总体单位数有相加性,则这个大总体叫做简单现象总体;如果无相加性,则叫做复杂现象总体。

上述各个小总体本身是简单现象总体。

第二、三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一、概念题1.统计整理的方法有分组、汇总和编表。

统计学--第三章综合指标---复习思考题

统计学--第三章综合指标---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综合指标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指标和 指标。

2. 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地区、国家)的同类指标之比。

3. 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指标之比。

4.某企业某年计划增加值达到500万元,实际为550万元,则增加值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

5.某企业某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为40元,实际为45元,则单位产品成本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

6.某车间5名工人的日产量(件)为10 10 11 12 14,则日产量的中位数是 。

7.市场上某种蔬菜早、中、晚的价格(元)分别为、1、,早、中、晚各买1元,则平均价格为 。

8.在两个数列平均水平 时,可以用标准差衡量其变异程度。

9.∑=-)(x x 。

二、判断题年我国人口出生数是一个时点指标。

(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时期指标。

(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平均指标。

( )4.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是一个结构相对指标。

( )5.某企业某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4%,实际上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5%/4%。

( )6.某企业某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3%,实际上提高了%,则单位产品成本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1+%/1+3%。

( )7.某车间7名工人的日产量(件)为22 23 24 24 24 25 26,则日产量的众数是24。

( )8.三个连续作业车间的废品率分别为% % %,则平均废品率为3%3.0%8.0%5.0⨯⨯。

( )9.当B A σσ>时,则说明A 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比B 数列强。

( )10.全距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 )11.某企业人均增加值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

( )12.某企业月末库存额是一个时点指标。

( )13.平均指标反映现象的离散程度。

( )14.变异指标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

( )15.总体中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之比得到比例相对指标。

( )16.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得到比较相对指标。

(完整版)统计学思考题

(完整版)统计学思考题

1.1请举出统计应用的几个例子:1。

用统计识别作者:对于存在争议的论文,通过统计量推出作者 2.用统计量得到一个重要发现:在不同海域鳗鱼脊椎骨数量变化不大,推断所有各个不同海域内的鳗鱼是由海洋中某公共场所繁殖的3。

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预测1。

2请举出应用统计的几个领域:1.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应用2。

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3。

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 4.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5.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1.3你怎么理解统计的研究内容:1。

统计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统计对象、统计方法和统计规律. 2 .统计对象就是统计研究的课题,称谓统计总体。

3。

统计研究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数量分析法、抽样推断法、实验法等。

4.统计规律就是通过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所揭示的用数量指标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1.4举例说明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变量:1.分类变量:表现为不同类别的变量称为分类变量,如“性别”表现为“男”或“女”,“企业所属的行业”表现为“制造业”、“零售业"、“旅游业"等,“学生所在的学院”可能是“商学院"、“法学院"等2。

顺序变量:如果类别有一定的顺序,这样的分类变量称为顺序变量,如考试成绩按等级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分为赞成、中立、反对。

这里的“考试成绩等级”、“态度"等就是顺序变量。

3。

数值变量:可以用数字记录其观察结果,这样的变量称为数值变量,如“企业销售额"、“生活费支出”、“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

1。

5获得数据的概率抽样方法有哪些?(1)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

它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

(2)系统抽样,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3)分层抽样,分层抽样也叫分类抽样,就是先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它们的集合即为总体样本。

(完整版)统计学思考题

(完整版)统计学思考题

1.1请举出统计应用的几个例子:1.用统计识别作者:对于存在争议的论文,通过统计量推出作者2.用统计量得到一个重要发现:在不同海域鳗鱼脊椎骨数量变化不大,推断所有各个不同海域内的鳗鱼是由海洋中某公共场所繁殖的3.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预测1.2请举出应用统计的几个领域:1.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应用2.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3.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4.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5.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1.3你怎么理解统计的研究内容:1.统计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统计对象、统计方法和统计规律。

2 .统计对象就是统计研究的课题,称谓统计总体。

3.统计研究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数量分析法、抽样推断法、实验法等。

4.统计规律就是通过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所揭示的用数量指标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1.4举例说明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变量:1.分类变量:表现为不同类别的变量称为分类变量,如“性别”表现为“男”或“女”,“企业所属的行业”表现为“制造业”、“零售业”、“旅游业”等,“学生所在的学院”可能是“商学院”、“法学院”等2.顺序变量:如果类别有一定的顺序,这样的分类变量称为顺序变量,如考试成绩按等级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分为赞成、中立、反对。

这里的“考试成绩等级”、“态度”等就是顺序变量。

3.数值变量:可以用数字记录其观察结果,这样的变量称为数值变量,如“企业销售额”、“生活费支出”、“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

1.5获得数据的概率抽样方法有哪些?(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

它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

(2)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

(3)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也叫分类抽样,就是先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它们的集合即为总体样本。

统计学思考题答案

统计学思考题答案

统计学思考题答案统计学思考题⼀、名词解释1.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所关⼼的参数主要有总体均值、标准差、总体⽐例等。

总体参数通常⽤希腊字母表⽰2.残差:因变量的观测值与根据估计的回归⽅程求出的预测值之差,⽤e表⽰。

反映了⽤估计的回归⽅程去预测⽽引起的误差,可⽤于确定有关误差项ε的假定是否成⽴3.标准分数: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就是标准分数也称标准化值或z分数。

P874.次序统计量:⼀组样本观测值X1,X2,…,X n由⼩到⼤的排序X(1)≤X(2)≤…≤ X (i)≤…≤ X(n)后,称X(1),X(2),…,X(n)为次序统计量。

中位数、分位数、四分位数等都是次序统计量5.β错误:原假设为伪是没有拒绝,犯这种错误的概率⽤表⽰,所以也称β错误或取伪错误6.α错误: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犯这种错误的概率⽤α表⽰,所以也被称为α错误或弃真错误。

7.多元回归⽅程:描述因变量y 的平均值或期望值如何依赖于⾃变量x1,x2,…,x k的⽅程。

多元线性回归⽅程的形式为E( y ) = β+ β1 x1+ β2 x2+…+ βk x k8.多元回归模型:描述因变量y 如何依赖于⾃变量x1, x2,…, x k和误差项ε的⽅程,称为多元回归模型。

其⼀般形式为:E( y ) = β+ β1 x1+ β2 x2+…+ βk x k + ε9.多重判定系数:是多元回归中的回归平⽅和占总平⽅和的⽐例,它是度量多元回归⽅程拟合程度的⼀个统计量,反映了在因变量y的变差中被估计的回归⽅程所解释的⽐例。

10.F分布:设随机变量Y与Z相互独⽴,且Y与Z分别服从于⾃由度为m和n的2χ分布,随机变量X有如下表达式:F=nY/mZ,则称X服从于第⼀⾃由度为m,第⼆⾃由度为n的F分布,记作X~F(m,n)11.⽅差分析:检验各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统计学思考题

统计学思考题

统计学思考题(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思考题(仅供参考)部分题目超出范围。

同学们仅作上课讲授过的题目即可二、判断题1、对于定性变量不能确定平均数.()2、根据组距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标准差等都是近似值.( )3、任何平均数都受变量数列中的极端值的影响.()4、中位数把变量数列分成了两半,一半数值比它大,一半数值比它小.()5、任何变量数列都存在众数.()6、如果x<Me<M0,则变量分布存在右偏.()7、若比较两个变量分布平均数代表性的高低,则方差或标准差大的平均数的代表性差.()8、只要变量分布具有相同的标准差就会有相同的分布形状.()9、在统计学实际应用中,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形式虽然不同,但计算结果及其意义是一样的.()10.各标志值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公式为 ( )11.各个变量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之和等于零。

( )12.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其权数必须是各组的次数或比率。

( )13.计算数值平均数时,要求资料中的各项数值必须大于零。

( )14.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 )15.权数的绝对数越大,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也就越大。

( )16.组距数列条件下,众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众数组相邻两小次数多少的影响。

( )17.两个企业比较,若B A B A x x σσ>>,”,由此可以肯定B 企业生产的均衡性比A 企业好。

( )18.对于分组资料,若不同时期相比,各组平均数均程度不同地上升,则总平均数一定上升。

( )19.n 个同性质独立变量和的方差等于各个变量方差之和。

( )20.n 个同性质独立变量平均数的方差等于各变量方差的平均数。

( )21.变量的方差等于变量平均数的平方减变量平方的平均数。

( )22、峰态一词是由统计学家Galton 于1905年首次提出的。

统计学思考题1

统计学思考题1

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是计算()和()的基础。

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总体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和();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和()。

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和()三种形式。

3.相对指标数值有()和()两种形式。

()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多以()、()、()、()或()表示。

4.积累额与消费额的比例为1/3,则积累额占国民经济收入使用额的25%,前者为()相对指标,后者为()相对指标。

5.强度相对指标数值大小有正指标和负指标之分,如果与现象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例,则称之为(),反之则称之为()。

6.某产品单位成本水平计划降低3.5%,实际降低5.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7.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不能互换的有()、()和()。

8.实物单位有()、()和()。

9.按水平法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的公式为();按累计法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的公式为()。

10.结构相对数是()与()对比的结果。

二、单项选择题1.牲畜以头为计量单位,这种计量单位属于()A、自然单位B、度量衡单位C、劳动单位D、货币单位2.下列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出勤率B、合格率C、人均产粮D、工人人数3.汽车按辆/吨位为计量单位称为()A、双重单位B、度量衡单位C、复合单位D、实物单位4.把基数抽象为1000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叫()A、百分数B、倍数C、成数D、千分数5.某企业某月产品销售额为20万元,月末库存商品为3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是()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6.结构相对数指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和分母()A、只能同是总体单位数B、只能同是总体标志数值C、可以同是总体单位数,也可以同是总体标志数值D、可以一个是总体单位数,另一个是总体标志数值。

7.某厂1999年完成产值200万元,2001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万元,则超额完成计划()A、15.5%B、5.5%C、115.5%D、5%8.某企业计划产值比上年提高10%,实际提高了1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A、150%B、5%C、4.56%D、104.55%9.计算计划完成程度时,分子和分母的数值()A、只能是平均数B、只能是相对数C、只能是绝对数D、既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10.用累计法检查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适用于()A、规定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规定计划期内某一时期应达到的水平C、规定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D、规定五年累计应达到的水平三、多项选择题1.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有()A、强度相对指标B、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E、动态相对指标2.对某地区居民的粮食消费情况进行研究时()A、居民的粮食消费总量是单位总量指标、时期指标B、居民的“人口数”和“粮食消费总量”都是时期指标C、居民的粮食消费总量是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D、该地区居民人口数是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E、该地区居民人口数是总体单位总量、时点指标3.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A、绝对数B、无名数C、有名数D、平均数E、上述情况都存在4、比较相对指标可用于()A、不同时期的比较B、不同国家、地区、单位间的比较C、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的比较D、落后水平和先进水平的比较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的比较5.在相对指标中,属于不同总体数值对比的指标有()A、比较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E、比例相对指标6.下列指标中的强度相对指标有()A、工人劳动生产率B、人口死亡率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D、人均粮食消费量E、人均粮食占有量7.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A、2000年全地区人均粮食产量386公斤B、2000年某地区农业生产总值比1999年增加4%C、2000年某地区国有企业职工占职工总人数的73%D、2000年某地区积累率为30%E、2000年某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999年的2倍8.下列统计指标为总量指标的有()A、人口密度B、工资总额C、物资库存量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E、货物周转量9.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职工人数B、工业总产值C、人口死亡数D、粮食总产值E、铁路货物周转量10、一个地区一定时期的商品零售额属于()A、时点指标B、时期指标C、总量指标D、质量指标E、数量指标四、计算题1.广州市零售商业网点1978年1847个,1994年106114个,平均人口1978年278.85万人,1994年376.5万人,试分别计算零售商业网密度的正指标和逆指标。

统计课后思考题答案

统计课后思考题答案

统计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思考题1.1什么是统计学1.3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1.51.6如说灯泡的寿命。

1.7变量的分类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

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1.8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1.8统计应用实例1.9统计应用的领域第二章思考题2.41调查组织者管理容易231返回率低23调查周期长4在数据搜集过程中遇见问题不能及时调整。

1回答率高2数据质量高31成本比较高2搜集数据的方式对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有一定难度31速度快2对调查员比较安全31实施地区有限2调查时间不能过长3使用的问卷要简单4第三章思考题2.5数据预处理内容3.2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的整理和图示方法各有哪些行图示分析。

2.6数据型数据的分组方法和步骤1确定组数2确定各组组距3根据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2.7直方图和条形图的区别123图主要展示数值型数据。

第4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3.13.4简述四分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分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3.2G就是平均增长率。

3.3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据量较少时不宜使用。

主要适合作为分类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要适合作为顺序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此时应考虑中位数或众数。

3.5简述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或标准差的适用场合测量其离散程度。

3.6标准分数有哪些用途行标准化处理。

它还可以用来判断一组数据是否有离群数据。

3.8测度数据分第五章概率与概率分布5.1在相同条件下随机试验n A 出现m m/n 称为事件A 发生的频率。

随着n围绕某一常数p5.2第8章思考题8.1μ在估计前是未知的。

而在参数假设检验中则是先对μ8.2著等价拒绝00.05或比0.05更小的显著水平上。

8.5解释假设检验中的P 值P8.6显著性水平与P 值有何区别者0.05。

而P 只是原假设为真时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或更极端结果出现的概率被称为观察到的(或实测的)显著性水平 8.7第10章思考题10.1的是非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

统计学思考题

统计学思考题

统计学思考题第一章导论1、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的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分类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表述的。

顺序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顺序数据虽然也是类别,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是用文字来表述的。

数值型数据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现实中处理的大多数都是数值型数据。

2、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数据的意义。

对分类数据,我们通常计算出各组的频数或频率,计算其众数和异众比率,进行列联表分析和x2检验等;对顺序数据,可以计算其中位数和四分位差,计算等级相关系数等;对数值型数据,可以用更多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如计算各种统计量,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等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它通常由所研究的一些个体组成。

如多个企业构成的集合,多个居民户构成的集合,多个人构成的集合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如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本。

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它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在统计中,总体参数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如,总体平均数用u(miu)表示,总体标准差用(sigma)表示,总体比例用(pai)表示,等。

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它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个量,由于抽样是随机的,因此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

样本统计量通常用英文字母来表示。

如,样本平均数用(x-bar)表示,样本标准车用s表示,样本比例用p表示,等。

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统计学思考题

统计学思考题

统计学思考题第一篇:统计学思考题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答:⑴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的数量规律性;⑵统计学是由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组成的,这些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乃至统计学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2、间隔尺度与比例尺度有何区别?答:⑴对“0”的不同理解;⑵间隔尺度中,“0”表示某一数值,比例尺度中“0”表示“没有”或“无”;⑶间隔尺度适合于加减法,比例尺度对加减乘除等运算都有意义。

3、简述基尼系数的使用。

答:基尼系数用于反应收入分配的变化情况,取值在0~1之间①基尼系数小于0.2,表明分配平均;②在0.2~0.4之间,分配比较适当;③0.4 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警戒线,超过0.4,收入分配不公平。

4、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⑴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⑵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产生的误差;⑶抽样误差不可避免,非抽样误差可以避免。

5、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答:可以从三个方面测度:⑴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的是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者数据分布的中心值;⑵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的是分布离散和差异程度;⑶分布的偏态与峰度反映数据的分布形态是否对称、偏斜的程度以及分布的扁平程度。

6、简述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答:①频率反映的是某一事物出现的频繁程度;②概率是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③当观察次数n很大时,频率与概率非常接近。

7、概率的三种定义各有什么应用场合。

答:⑴古典概率实验的基本事件总数有限,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同;⑵统计概率实验的基本事件总数有限,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不完全相同;⑶主观概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既不能通过等可能事件个数来计算,也不能根据大量重复试验的频率来估计。

8、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描述有些什么不同?答: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可以用表格、函数或图形等形式来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总论1、统计的内涵有哪三层含义?这三层含义之间有什么关系?哪个是最基础的?内涵:(1)统计工作/统计活动(最基础的);(2)统计资料;(3)统计学关系:统计工作是收集统计资料的基础,统计资料是统计学研究的前提。

2、统计工作过程有哪几个阶段?(1)统计设计;(2)统计调查;(3)统计整理;(4)统计分析;(5)统计资料的提供和开发3、总体?什么是总体单位?两者的关系怎样?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基本单位的个别事物。

关系:(1)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2)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研究目的下,总体与总体单位可相互转换。

4、什么是标志?什么是指标?什么是变量?标志:标志是与总体单位相对应的概念,是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变量:指可变的数量指标。

5、什么是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如何区分?数量指标: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质量指标:反映的是现象与现象之间相互联系过程以及现象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区分标准:数量指标一般具有可加性,质量指标一般具有可除性。

第二章统计调查1、什么是统计调查?它在整个统计工作中有什么作用?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搜集的资料主要是数据资料,是反映总体特征的数据。

作用:基础环节,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作用。

2、什么是时期指标?什么是时点指标?如何区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主要是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活动过程所达到的总量。

时点指标:主要是反映现象在某一个瞬间或某一时刻上所达到的总量。

区分:从时间角度看能否相加,能相加的为时期指标,不能相加或相加无意义的是时点指标。

但两者都是总量指标。

3、统计调查方式有哪些?哪些是全面调查方式?哪些是非全面调查方式?(1)普查——全面调查;(2)重点调查——非全面调查;(3)典型调查——非全面调查;(4)抽样调查——非全面调查。

第三章统计整理1、什么是统计整理?它在整个统计工作中有什么作用?统计整理:指对统计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的工作过程。

作用:对现象个体量认识过渡到现象总体量认识的连接点。

(承上启下作用)2、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部分或组别的方法。

关键: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关键3、什么是分配数列?怎样编制等距数列?分配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个标志分成若干组,列出各组的总体单位数或各组单位数在总体单位数中所占的比重,这样形成的数列称为分配数列。

等距数列的编制(相关概念见P24):(1)确定分组的形式;(2)确定组数;(3)确定组距;(4)确定组限;(5)计算各组次数,形成变量数列。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1、什么是总量指标?什么是相对指标?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或绝对水平的指标。

相对指标: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是反映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程度的统计指标。

2、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特点是什么?二者的区别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特点:区别:(1)连续:指时期指标是连续统计得到的,时点指标是间断统计得到的。

(2)可加:时期指标可以相加,时点指标不可加或相加无意义。

(3)相关:时点指标与时间长短无关;时期指标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长,时期指标数值越大。

3、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常见的相对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表现形式:(1)无名数:%、‰、成数、倍数、系数等。

(2)复名数:以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共同构成计量单位。

常见的相对指标及其计算:(一)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数不能套用公式的情况:1、当计划任务数或实际完成数为0或负数,相除没有意义,只有想减;2、如果计划任务数是以增(减)率下达的,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时不能直接以实际增(减)率除以计划增(减)率,而必须包括原有的基数。

即: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实际增(减)率/1±计划增(减)率(二)结构相对指标=各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例:见作业一-第4题)所有结构相对指标之和等于1。

实际工作中,如果前面数据都出现四舍五入,最后一个数据用1倒减。

(三)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分子、分母可颠倒)(四)比较相对指标=某一个总体的某一个指标/另一个总体的同类指标(五)强度相对指标=某一个总体的某一个指标/另一个总体的另一个指标(单位都保留)4、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何区别?比例相对指标是指同一时期同一总体中的不同现象数值相比较形成的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指同一时期不同总体中的同类现象数值相比较形成的相对指标。

5、比较相对指标与结构相对指标的异同点是什么?区别:结构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的结构状况,而比较相对指标反映的是不同总体之间的结构状况。

相同点:都是反映总体的结构状况。

6、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相对指标的区别是什么?区别标准:看分子数值是否由分母上的所有单位提供,如果是,则是平均相对指标;反之,则为强度相对指标。

第五章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1、什么是平均指标?平均指标有哪些种类?平均指标:指代表现象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种类:(1)按时间分:①静态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②动态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算术平均数(例见作业一-第8题①)a.各个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零,即:b.各个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之和为最小,即:权数:权衡轻重作用:权数越大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越大(主要是相对权数起作用)媒介作用:把不能相加的因素变为能够相加的因素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2、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二者对资料有何不同的要求?给定的资料在分子上且相等,用调和平均数;给定的资料在分母上且相等,用算术平均数。

3、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是什么?(1)众数(Mo):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求法:①单项式数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即为Mo②组距分组数据上式中:L、U分别为众数组下限值和上限值;为众数组次数与下一组次数之差;为众数组次数与上一组次数之差;i为众数组的组距。

(2)中位数(Me):将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

求法:①由未分组的资料求Me②由已分组的资料求Me:a.计算∑f/2;b.采用向上或向下累计法进行次数累计,选取首次包括次数一半的组为中间组,中间组所对应的标志值为Me。

③由组距数列确定Me:用方法②确定中间组后,用公式计算Me公式:上式中:L、U分别为众数组下限值和上限值;分别为向上、向下累计至中位数所在组以前的次数;为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i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4、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有哪些种类?标志变异指标:反映离散趋势的指标。

种类: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方差、标志变异系数。

(例见作业一-第7题)平均差(AD)标准差(σ)标准差系数(例见作业一-第8题②)意义:单位平均数上的差异,标准差系数(离散系数)小,标志变异小,平均数的代表性就高,反之则反。

5、为什么平均数要与标志变异指标结合使用?平均差和方差的计算都要用到平均数。

6、在什么情况下计算了标准差还需要计算标准差系数才能反映平均指标的代表性?性质、单位、数值这三者中有任何一项不同,都必须用标准差系数判断。

第六章时间数列1、什么是时间数列?它有哪些基本要素?有哪些种类?时间数列:是反映现象变化情况的某种统计指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数列。

基本构成要素:指标、时间。

种类(根据指标种类进行分类):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时期数列、时点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平均指标时间数列2、什么是时点数列?什么是时期数列?二者如何区别?时点数列:反映现象在某一个瞬间或某一时刻上的变化情况的时间数列。

时期数列: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化情况的时间数列。

区分标准:从时间角度看能否相加,能相加的为时期指标,不能相加或相加无意义的是时点指标。

但两者都是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3、常见的动态分析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一)发展水平(二)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三)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四)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增长量/基期水平(五)平均发展水平(六)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七)平均增长量=累计增长量/(时间序列项数-1)4、什么是序时平均数(平均发展水平)?它与一般平均数有何区别?怎样计算序时平均数(平均发展水平)?(一)概念:指将动态数列当中的各项指标数值进行平均所得到的平均数。

(二)联系:都是将现象的数量差异抽象化,用以代表现象的一般水平。

区别:(1)一般平均数是将现象在同一时间上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以静态角度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序时平均数是将现象在不用时间上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以动态角度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2)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时间数列计算的。

(三)序时平均数的计算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进行计算(例见作业二-第2题)(1)由时期数列计算:各期水平之和除以期数【P47例3-4】公式:(2)由时点数列计算:①由连续时点数列计算(与时期数列计算相同)②由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知道期初、期末水平)【P47例3-4、作业二-第3题】公式:③由间隔不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相邻两期水平的平均数乘以间隔期数【P46例3-3】公式:2.由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先分别计算出分子和分母的平均数,再相除得到所需序时平均数【P47例3-4】公式:5、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有何关系?(1)某期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阶段内各个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

(2)某期环比发展速度=该期定基发展速度/前一期定基发展速度6、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有何关系?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7、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怎么计算?(例见作业二-第1题)公式:8、什么是移动平均法?奇数项移动怎样操作?所谓移动平均,是选择一定的平均项数或步长k,采用逐项递移的方法对原时间序列计算一系列移动平均数,揭示现象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趋势。

操作步骤:①选定移动项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②将求得的平均数对准项数正中,逐项移动,边移动边求平均数,直到最后一项为准;③a.如果是奇数项移动平均,移动平均值可对正所平均的中点时期,一次即可得到趋势值。

b.如果是偶数项移动平均,移动平均值在正中两时期之间,那么必须再进行一次两项平均将移动平均值对正时期。

9、什么是最小平方法?怎样作用此法求出现象的趋势值?(例见作业二-第5题)方法:①假设x为时间序列数(1,2,3……n),y为每期实际值,n为时间数列个球②计算出∑x,∑y,∑xy,∑x2③采用公式计算参数b=n∑xy-∑x?∑y a=∑y-b?∑xn∑x2-(∑x)x2x n n④y=a+bx第七章统计指数1、举例说明哪些是数量指标指数?哪些是质量指标指数?数量指标指数是根据数量指标计算的、说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变动的指数,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