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创新备课思路
2024年小学备课组个人工作计划例文(三篇)
2024年小学备课组个人工作计划例文在本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本学科组秉承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依托学校“信息化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以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本学科组将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学校“信息化生态课堂”为基准点,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此举旨在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备课与上课的有机融合,实现集体备课与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的深度结合。
通过这一过程,将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探索过程,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与理论水平,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备课组成员情况分析本学科组由两名数学教师组成,徐时旺老师凭借近三十年的教学经验,对工作始终秉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学生要求严格,对数学教学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另一位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致力于数学教学工作,勤奋学习,善于钻研,但在学生管理方面尚有不足。
两位教师均多次承担区镇公开课,并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
基于此,我们决心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相互学习,以满腔热忱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确保工作计划的有效实施,为打造先进的备课组而努力。
三、教研组工作目标1. 强化学习与研究,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教学实践,提升课程改革实施水平,注重对学科课程的深入研究,加强信息化生态课堂的建设。
2.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学生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 大力开展各类教学活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本学期活动内容1. 每个教学单元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2. 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和研究。
五、具体活动措施1. 严格依照学校工作计划、教研室工作计划、数学教研组计划以及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备课研究工作,并积累相关备课资料。
2. 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力求高效完成备课任务。
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作者:马静静柴红梅徐万元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1期摘要: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深化我国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从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的观点入手,探讨将学科核心素养逐步渗透于课堂教学的策略,再将其融入人教版必修一素养为本的"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实例中,以实现核心素养在个体中自主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挖掘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气体摩尔体积“核心素养”指学生在学业结束后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它的提出对学生未来发展做出了更准确的定位、更清晰的界定与更具体的规划。
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者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应达成的反映化学学科特质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2]。
“化学核心素养”一方面需要从育人角度出发,把“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化;另一方面需要从学科特征出发,突出化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3]。
笔者认为核心素养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教育促使其在个体中自主成长、自主发展为个体本身所具有的特质,方可实现“好教育”,而非由外到内注入式的促进,否则不能久远。
学校教育作为实施基础教育的主战场承担着首要的责任。
课堂与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变量。
因此,教师如何基于新的教育理念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一、深度挖掘化学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资源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媒介和参考文本,但并不是预先设定好等待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而是实现一定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
这种资源的价值只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动态的呈现出来,离开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开发与学生富有个性的参与和体验,教材内容将成为毫无意义的符号。
从深度和广度挖掘教材
从深度和广度挖掘教材漪老师认为,教师钻研并掌握教材,好像导演处理剧本,需要一个艰苦的再创造的过程,达到懂、透、化的要求。
“懂”是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透”是对教材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化”指教师的思想感情要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
教师掌握教材,目的是为了教学。
所以,还要从学的需要出发,对教材素材进行加工提炼,从深度和广度挖掘教材,使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而不干瘪。
从广度开拓扩大知识覆盖面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不能只见课文不顾其他。
要审慎选择知识点延伸扩展,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使他们吸取多种营养,尽量把课上丰满。
例如,于漪老师上“晋祠”一课,备课时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进行广度上的开拓:1.学生依次介绍一处祖国的名胜古迹,要求:一说清楚,二讲速度(时间两分钟);2.教师出示《中国名胜词典》,告诉学生此书共收4400多个条目,引出课题,指点由“晋”字作为依据,“晋祠”条目可在山西省部分查到;3.学生听写《中国名胜词典》中所收的“晋祠”条目;4.请学生把这段话标上句子顺序,并将条目介绍的有关内容与课文的有关段落对应起来;5.请学生比较“条目”与课文介绍的异同,发表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条目”与课文在介绍晋祠与太原的空间距离时数字有差异,“三绝”所指的对象有出入,“槐树”的说法不统一。
学生思考议论后明确认为:数据的差异由方位的差异决定,课文写“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四十里”,而条目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两者并不矛盾;对第二个问题,一学生引《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手册》中的有关内容做了完满的阐释:“关于晋祠‘三绝’的说法多种多样,正好证明了晋祠值得人们欣赏的杰作特多。
”“槐”有“隋槐”、“唐槐”两种说法,是因为隋朝统治时间短,隋唐相隔不长,所以二说皆可。
复习了隋的统一和覆灭时间,并水到渠成地点了文史知识:朝代短暂的往往在习惯上与后一个朝代并提,如秦汉、隋唐、金元等。
短短的一堂语文课,引进有关的地理、历史知识,知识容量要比一般课堂的知识容量多出三分之一以上。
挖掘教材问题 引发积极思考
挖掘教材问题引发积极思考【摘要】教材问题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挖掘教材中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重视教材中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材问题的潜在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探究。
借助教材问题拓展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而挖掘教材问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应当重视挖掘教材问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挖掘教材问题对学习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 教材问题、挖掘、思考、学习、教学方法、重视、培养、思维、学生、教师、作用、影响。
1. 引言1.1 挖掘教材问题引发积极思考教材问题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挑战着教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而挖掘教材问题,则更是引发了学生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动力。
教材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挖掘教材问题,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通过挖掘教材问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教材问题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们需要重视挖掘教材问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问题的潜在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挖掘教材问题不仅对学习有积极影响,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潜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认识教材问题的重要性认识教材问题的重要性是教学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教材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挖掘教材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还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课的六个基本步骤
备课的六个基本步骤:第一步:研读课标和教材。
研读课标、挖掘教材,研读文本、图片、注释等,理清编者思路,弄清章节的地位,梳理知识点。
第二步:画出知识网络结构图。
1、用关键词列出新授知识点。
2、用线段或者箭头在知识点间建立联系并注明关系。
3、三维拓展。
(1)深度拓展。
建立知识内部的联系(深挖),背景探究(原因、为什么)。
(2)横向拓展。
原有知识、相同知识、类似知识等建立周围知识间联系。
(3)纵向拓展。
把原本无关的事件找到联系、用类比法进行形象化思维。
第三步:确立学生学习目标。
在建立知识网络建构图后,再理清思路,抽取精华,确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尽可能的简洁、具体、具有可检测性。
第四步:分析学情确立学生的起点和出发点。
我们认为学生不知道的,准备大讲特讲的,他们不一定不知道;我们认为学生应该知道的,没有列为重难点和易错点的,他们不一定知道。
所以就需要研究学情,了解学生已知的和未知的,然后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第五步: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这是备好课的重要一步,是教师课程设计能力高低体现。
教师要换位思考,要从学习者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活动,要根据学情,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的路径及学习的方式,设计有梯度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设计问答的形式;收集有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视频、体验活动、例子等。
选好配套的针对学习目标的练习及反馈的方式。
第六步:设计导向性信息,制作简洁实用适量的PPT。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导向性信息,四要素要齐全。
PPT上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导向性信息,二是补充的必要的图片、视频和材料。
制作的PPT张数不要太多,太多会减少学生读书的时间和阅读的质量,课本上的内容最好不要搬上PPT。
教师高效备课的个方法
教师高效备课的个方法教师备课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高效备课更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
在教师备课中,往往需要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材资源等多个方面,因此,如何高效备课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掌握的技能。
以下是几种教师高效备课的方法。
一、制定备课计划备课计划是一份详细的备课清单,可以帮助教师有条理地进行备课。
该计划可以包括备课时间,备课内容,备课重点,备课方法,备课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制定备课计划的目的在于规范备课过程,并在备课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损耗。
制定高效的备课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备课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备课效率。
二、挖掘教材潜力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资源之一,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将教材所有的课文,体裁,知识进行梳理和分析,挖掘教材背后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知识点,寻找与教材相关的大量素材,从而实现教材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发掘。
挖掘教材潜力有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准确有力地把握教学要点,使教学内容更加全面。
三、收集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资源可以包括教育网站,教育专业网站,教材公司的官方网站,教育博客,微博等。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网站,找到许多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说教材中潜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等。
广泛收集教学资源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体现教育的个性。
四、多种备课方式相结合教师备课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备课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备课方式。
对于传统教师而言,可以通过讲解教学内容以及提供相关素材来进行备课。
但是,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这种方法可能不够有效。
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其他的备课方式,比如说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开展互动授课等。
多种备课方式相结合,能让教学内容更加完整,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五、制定合理的备课计划在制定备课计划时,教师要分清备课的优先级。
比如说,如果你的备课时间很紧,可以先做自己最擅长的知识点的备课。
这样能够提高自己备课的效率,使备课过程更加顺畅。
深度挖掘教材,构建“三环六步”高效课堂
深度挖掘教材,构建“三环六步”高效课堂作者:黎淑华来源:《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年第11期摘要: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直接体现,是编者与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数学知识传承的主要载体。
作为一线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若能深刻地理解编者的意图,最大化地利用现有教材,做到以本为本,深度挖掘教材,用活教材,定可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挖掘教材;三环六步;高效课堂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直接体现,是编者与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数学知识传承的主要载体。
作为一线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若能深刻地理解编者的意图,最大化地利用现有教材,定可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如何有效地挖掘教材,构建高效的课堂?下面笔者就以设计和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奥运开幕”为例谈几点想法。
一、以本为本,深度挖掘和理解教材教师要认真地研读教材、教参,深刻地领会编者的意图。
“奥运开幕”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分,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1时=60分,并能更准确地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
(一)有效利用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北师大版教材做得最好的地方,就是每课都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含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让教材更有生活味。
对于“奥运开幕”一课,教材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奥运开幕,并出示信息: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晚8时8分,北京奥运会在国家体育场开幕。
同时在下方出示一个钟面,时针和分针表示的时刻就是8时08分,在钟面旁边还有一个电子钟面上面记着8:08。
【编者意图】北京奥运会开幕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用这样的情境引出对时间单位的认识,目的是渗透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笔者分析】现在的小朋友在奥运会开幕时还没有出生,对他们来讲,经验基本没有。
用这样的情境来引入新课,学生没有感觉。
但这么重要而有意义的时刻,教材花这么大篇幅呈现,又怎敢弃之不用,且对学生也不好解释,于是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从书中了解这个知识后教师再介绍会更顺当些。
备课的思路及定位
备课的思路及定位
1. 了解学生需求:在备课之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以便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将有助于你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3. 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确保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4. 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
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准备教学资源:收集和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源等,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 设计教学过程:规划教学的流程和步骤,包括导入、讲解、互动、练习、总结等环节,使教学过程有序、连贯。
7. 评估与反馈:设计相应的评估方式,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8. 不断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反思,不断改进备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深度挖掘数学教材达到课堂效率最大化——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教学课例
好家长 / 实践前沿深度挖掘数学教材达到课堂效率最大化——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教学课例上海市航华中学/骆兰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本八年级22.2(3)节,继平行四边形性质后进入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探讨第一节课。
学生刚从边、角、对角线及图形对称性等方面进行了平行四边形性质学习。
同时,判定方法往往是性质定理逆命题。
如平行线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一些特殊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互逆等。
前面学习线段中垂线性质定理以逆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时也给出了很好的示范,给本节课类比的导入方法奠定了基础。
课本在平行四边形判定设置了两个课时,本课时主要解决与边有关的两个判定方法的导入及运用,为其他判定方法的得出提供思路和方法。
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四边形与边有关的两个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这两个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经历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逆向思维”来探索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过程,从中体会分类讨论思想,感受类比迁移的方法。
3.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的过程中,获得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和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证明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旧知师:平行四边形定义是什么?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从哪几个方面归纳?生: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角: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对角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的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四边形满足怎样条件时是平行四边形?目前有一最基本方法可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利用什么?生: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结合黑板上的图形,给出定义在判定时的几何符号语言。
生:因为AB//CD,AD//BC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师:可见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定。
王芳教 学 整 改 计 划 书---
教学整改计划书芙蓉山小学王芳本学期我校继续围绕“情智高校课堂”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活动,我个人一定会认真学习和领会教研工作的整体思路,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以给学生打好识字写字基础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两方面为突破口,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狠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具体整改计划如下:一、深钻教材改进备课1.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整体性。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师备课的基础性资源。
教师要教好课,必须研究教材、掌握教材。
2.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结构性。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决定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能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增删、调整教学内容,做到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结构性。
3.深度挖掘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发展性。
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变化。
要深度挖掘“再创造”的资源。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在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理解教材编辑意图,以组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学;倡导合作学习。
采用多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认、记方法认识汉字。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识记方法,就等于让学生掌握了主动识字的工具。
学生在自主性、趣味性的观察、比较、分析中能很快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主备人讲述集备课的教学设计及思路
文章标题:深度探讨主备人讲述集备课的教学设计及思路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和改革,集备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主备人作为集备课的核心推动者,在教学设计和思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全面评估主备人讲述集备课的教学设计及思路,为您带来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集备课的教学设计1.1 核心概念:主备人如何在集备课中展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在集备课中,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主备人需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以实现教学目标和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1.2 实践方法:主备人如何在集备课中进行教学设计?主备人可以借助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1.3 教学策略:主备人在集备课中有哪些教学策略可供选择?主备人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工具,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集备课的思路探索2.1 理论指导:如何理解集备课的教学思路?在集备课的教学设计中,主备人需要根据教育教学理论,合理构建教学思路,实现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目标的统一。
2.2 实践探索:主备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拓展思路?在实际教学中,主备人可以不断探索和尝试,结合学科内容和学生需求,拓展教学思路,开展跨学科和综合性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灵活性和多样性。
2.3 个人理解:对集备课的教学设计及思路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在集备课的教学设计中,主备人需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的有机结合。
总结回顾:深入理解集备课的教学设计及思路通过对集备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路的深度和广度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主备人在集备课中的重要作用,也有助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拓展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单元整合教学总结6篇
单元整合教学总结6篇篇1一、引言本学期,我参与了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实践,对单元整合教学的理念、方法和效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本次单元整合教学工作的总结。
二、工作内容概述1. 梳理教材,整合单元: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相关单元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教学板块。
2. 设计教学方案:根据整合后的单元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安排教学活动。
3. 实施教学:按照教学方案,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 评估教学效果:通过作业、测试、访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教学效果。
三、重点成果1. 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单元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加连贯,减少了重复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2. 增强了学生综合能力:通过整合教学,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更具系统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深度学习。
4. 提升了教师能力:教师在整合教学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四、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 教材整合难度大:教材内容的整合需要考虑到知识点的连贯性、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科特点。
为解决此问题,我们深入研讨教材,参考多方意见,逐步优化整合方案。
2. 学生学习负担加重: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增多,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为此,我们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压力。
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原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此问题,我们丰富评价方式,结合平时表现、作业、测试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自我评估/反思在单元整合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整合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评价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方式,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中对教材深度挖掘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中对教材深度挖掘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可从研读文本入手,通过增加教材宽度,挖掘教材深度,增加训练的效度,以此来提高常态课的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具有典型性,是语文学科知识极好的载体。
但“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文本的不同特点,灵活作一些处理,因“材”施教,以便更有效地利用。
一、潜心文本,挖掘教材深度(一)潜心文本,理解内涵小学语文有些教材与学生实际有些距离,,教师要“蹲下身”,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只有教师正确把握教材的内涵,才能有效引导学生与课文的对话。
如《开国大典》是第九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要求,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体会“首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只有教师“蹲下身”,借助课外资料,指导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如人民曾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资料,努力把握孩子的认知起点,把学生的情知世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努力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与多元感悟。
努力寻求语言训练与感悟的结合点,形成“情知交融、情语相谐”的语文课堂。
课文“三维”目标才得以落实。
教师研究教材的感受、体验全面、深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有基础。
(二)整体把握,串联知识点我们备课时分析教材多处于对某篇课文或某课时的思考,对一单元(或专题)一册书把握不够。
既要贯通教材体系,弄清所学课文在语文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和能力、思想内容和情感等方面在前后教材中的联系。
又要了解、掌握所学课文与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联系,即文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有机联系。
挖掘教材内涵 助推深度学习
挖掘教材内涵助推深度学习
王双辉
【期刊名称】《福建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4()3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发布,而新教材正在赶来的路上,在这个过渡时期,如何将旧教材与新理念进行对接整合?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需要去思考、去探索、去把握。
本文旨在呈现笔者在“邮票的张数”一课备课中对教材的解读、思考,立足通过前测了解到的学生认识起点,联系深度学习教学实践,复盘教学设计的精准度、合理性,力求做到“一个导向、两个吃透”一一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王双辉
【作者单位】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挖掘教材内涵丰富习题价值——例谈教材练习题的有效开发
2.挖掘教材内涵渗透基本思想——以“极限思想”的教材研读及教学实施为例
3.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讲活教材——经济常识教学体会
4.培养问题意识,抓住智慧解读文本的关键
5.挖掘教材内涵拓展思维深度——“用反比例解决问题”一课教材解读的研究与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
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你认为教师应该如何使用教材?结合你目前使用的版本教材,谈谈你是如何调适的。
教师使用教材的智慧,就是教师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教学风格,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实际学习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处理,合理分配课时,妥善安排教学顺序和每一课时教学内容,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能脱离教材,又不能照本宣科。
教师能否有针对性地灵活使用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关系极大。
因此,教师使用教材时必须做到“四度”一、挖掘教材的深度。
教师认真备课是使用教材的先决条件。
在备课过程中,一些教师习惯于把教科书、参考书或资料抄写在教案本上,从表面上看教案写的满满的,而实际上在教学中却没有太大的用处。
有些教师为了应付领导检查教案,几天就能写满满的一本。
有些教师一本书教了多年,年年备课时再把老教案原封不动的抄写一遍,实际上是一个教案用了多年。
这些教师除了缺乏教学的责任心之外,更缺乏的是挖掘教材的深度。
所谓教材深度,是指某一学科知识的纵向发展的深浅程度。
一方面,教学的深度要有限度,因为不同的学生和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接受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
教学内容在深度上必须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
另一方面,教学的深浅要有分寸,教学内容过深学生会接受不了,教学内容过浅既不能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又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无止境,教无深浅。
教师教学是良心活。
教学的深浅取决于教师道德和教育智慧。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深挖教学资源的潜力,凝聚优质教学资源,注重挖掘教材的深度。
教材的深度是指促使学生人生发展的影响程度:一方面是指教材中知识的深度,一方面是指教材的思想深度。
一方面是指思维的深度,一方面是指科学的深度。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透视教材,真正读懂教材,研究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非常娴熟地驾驭教材,灵活地使用教材。
教师挖掘教材的深度,就是要挖掘教材中对学生人生发展真正有用的东西,挖掘能够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的东西,挖掘能够让学生感悟和体验人生价值的东西,这些有价值的东西越大,就证明挖掘的越有深度。
小学集体备课心得体会精编(三篇)
小学集体备课心得体会精编小学集体备课是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可以共同讨论和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协作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总结出一些小学集体备课的心得体会。
一、追求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集体备课要重视对教材的深度和广度的追求。
教师们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准确把握教材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
同时,要注意教材的设计和使用灵活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集体备课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
教师们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强调课堂教学的互动和活跃集体备课要强调课堂教学的互动和活跃。
教师们可以讨论和研究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何设计有效的互动环节,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集体备课的交流和讨论,教师们可以相互启发和补充,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生动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重视差异化教学集体备课要重视差异化教学。
教师们可以讨论和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通过集体备课的交流和讨论,教师们可以相互借鉴和吸取经验,提供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加强评价和反思集体备课要加强评价和反思。
教师们可以相互观摩和评价彼此的教学实践,互相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
通过集体备课的反思和总结,教师们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集体备课要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
领导班子在集体备课中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及时调度教师们的备课活动,组织教研讨论和经验分享,推动教学改革和发展。
领导班子还要积极关心和支持教师的备课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保障。
文科备课的创新方法与实践
文科备课的创新方法与实践在教育的广阔领域中,文科备课的创新方法与实践犹如一股清流,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每一节课都像是一个待探索的宝藏,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无限的可能。
教师们正通过各种创新方法,将这些宝藏挖掘出来,使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一方面,教学设计的创新是文科备课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课本和讲义,但如今的教师们开始利用多媒体工具和网络资源,将课堂变成一个互动的学习平台。
通过视频、音频以及虚拟现实技术,教师们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
例如,历史课程可以通过虚拟博物馆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文明的魅力,而文学课程则可以通过动态电子书或互动剧本,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另一方面,课堂活动的设计也逐渐突破传统界限。
文科教学不再仅仅依赖于单一的讲解和讨论,而是引入了更多的项目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
教师们设计各种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知识。
比如,历史课程中可以组织模拟联合国大会,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了解国际关系和历史背景。
文学课程中,则可以让学生共同创作短篇小说,鼓励他们在合作中提升写作能力。
此外,个性化学习也是文科备课创新的重要方面。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兴趣,教师们开始关注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分析工具,教师能够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探讨,或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调整课程难度和重点。
评估方式的创新也是文科备课中的一个亮点。
传统的考试和测验虽然有效,但有时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为此,教师们开始尝试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如项目评估、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等。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思日志来了解他们的理解深度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创新备课思路
2023年已经到来,面对快速变化的时代,教育界的老师们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教材、更新教学方法、更新备课思路。
在这个时代,不仅仅需要理论基础,更需要立足于实践,学会如何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创新备课思路,以更有效的方式教授知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如何深度挖掘教材内容?
深度挖掘教材内容需要教师不断地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探索和发掘,了解内容的深层次,低层次和高层次的联系,并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设计。
那么如何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呢?以下是几点建议:
一、建立全局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把一个知识体系的每个部分纳入考虑范围,而不是只关注某些部分。
二、注重对比分析:同一类知识在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下的变化,同一类知识的不同表达方式,同一知识体系的不同角度,都可以通过比较和分析来更好地发掘知识的内涵。
三、注意实际应用:把教材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带领学生感受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四、鼓励探究式学习:提倡学生使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发现知识内容的脉络,通过问题和探究与知识链接起来,逐渐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如何创新备课思路?
备课是教师授课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但是有些老师总是按照老套路来备课,很容易使得教学效果打折扣。
因此,创新备课思路就变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备课思路的创新建议:
一、超越教材:除了参考教材,教师可以从其他资源中寻找更好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例如包括网络教学资源、学术会议、跨学科的新闻等等。
二、个性化:制定一些学生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因此可能需要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老师可以在全班教学过程中,为一些学科背景比较特殊的学生定制特殊的教学计划。
三、多元化:教师可以多元化地选择教学模式,例如某些学科可能需要采用小组教学、讲座式学习、实验室教学、个体化学习模式等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收获和成果。
四、注重实践:无论教学内容有多么深奥,教师都可以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物理科学、化学、等需要实验操作;程序设计、算法等则需要编写代码实践,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其对知识的理解。
五、借鉴别人的创新:教师可以了解其他学校、其他教师的备课方式,创新自己的备课思路。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同事交流,分享自己的备课经验,共同进步。
总之,创新备课思路,与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探究、创新,以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强化自己的教育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