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共财政讲义第03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共财政讲义第03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

1.按财政功能分类

按财政功能的分类,过去也称为费用类别的分类,这里的"类"指国家职能的分别,所以,按财政功能性质的分类,又可称为按国家职能所做的分类。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分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类。

2.按支出用途分类

按支出用途分类,在我国财政统计表上名之曰"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是我国迄今为止的财政支出的主要分类方法。我国财政支出按用途分类,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交商业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等。

3.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将全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

4.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根据财政支出所产生收益的时间可把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这是现代公共经济学研究财政支出分类的一种主要方法。

5.国际分类方法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方法,有职能分类法和经济分类法。按职能分类,财政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保健支出、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住房和社区生活设施支出、其他社区和社会服务支出、经济服务支出以及无法归类的其他支出。按经济分类,财政支出包括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贷款。

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1.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可以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绝对数指标来表示,但通常是以两个相对数指标来表示,即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和财政支出占GDP(或GNP)的比重作为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然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财政支出规模可以用绝对数指标来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指标即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表示,由这两个基本指标又可以衍生出反映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三个指标:财政支出增长率,以△G(%)表示;财政支出的增长弹性系数,以Eg表示;财政支出的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

2.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1)对于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 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经济发达国家自18世纪末到如今100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了瓦格纳法则符合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尽管由于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情有所不同,因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高低以及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但明显存在一种共同的趋势: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逐步上升;

同时,历史数据也说明,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上升不可能是无止境的,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高度,则呈相对稳定的趋势,即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上下有所波动,目前的经济发达国家已经达到这个阶段。

(2)皮科克和威斯曼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对1890-1955年间英国的公共部门成长情况的研究,提出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财政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用经济发展阶段论解释了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和财政支出结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3.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因而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这一比重的高低也是不同的。我国财政支出占GDP 比重的发展变化有本身的特殊性,这主要是由我国短期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转轨决定的。

4.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选择

(1)财政支出合理规模制约回归模型。横截面回归方法、时序回归方法。

(2)合理的财政支出规模需要考虑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即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三个方面。

(3)为了寻求合理的财政支出规模,不仅需要分析影响财政支出的宏观因素,而且要从分析和控制影响财政支出的微观因素入手。

(4)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可以说财政学是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学,财政是一种与政治联系最紧密的经济问题,因而政治决策必然是确定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政治决策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变化以及最终形成最佳的相对稳定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

第三节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1.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政府职能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从而形成经济管理支出和社会管理支出,前者也称为经济建设支出,后者也称为公共支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这种转变,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改革前的平均60%左右下降到"九五"时期的38.3%,下降了近20多个百分点;相反,社会公共管理支出则大幅度提高。其中有合理原因,也存在不尽合理的因素。

2.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

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反映财政在不同时期的经济作用的不同和财政职能的变化。中国的支出结构具有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但又有其特殊性。

3.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1)利用内生增长理论,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职能结构和支出用途结构。

(2)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结构的方法。

(3)当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