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环境要闻点评之十

合集下载

环境14001

环境14001
十.江苏沭阳水污染
2007年7月2日下午3时,江苏省沭阳县地面水厂监测发现,短时间、大流量的污水侵入到位于淮沭河的自来 水厂取水口,城区生活供水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水流出现明显异味。经过水质检测,取水口的水氨氮含量为每升 28毫克左右,远远超出国家取水口水质标准。由于水质经处理后仍不能达到饮用水标准,城区供水系统被迫关 闭,城区20万人口吃水、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直至7月4日上午,因饮用水源污染而关闭的自来水厂取水口 重新开启,沭阳城区全面恢复正常供水,整个沭阳县城停水超过40小时。
中国十大水污染事件
三.河南濮阳多年喝不上“放心水”
自2004年10月以来,河南省濮阳市黄河取水口发生持续4个多月的水污染事件,城区40多万居 民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濮阳市被迫启用备用地下水源。据了解,自1997年以来,濮阳市黄河取水 口已连续多年遭受污染,城市饮用水源每年约有4-5个月受污染影响。
中国十大水污染事件
日趋加剧的水污
一.1994年淮河水污染事件震惊中外
染,已对人类的生 存安全构成重大
二.2004年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威胁,成为人类健 康、经济和社会
三.2004年河南濮阳多年喝不上“放心水”可持续发展的重
四.2005年北江镉污染事故 五.2005年重庆綦河水污染
大障碍。据世界 权威机构调查,在 发展中国家,各类
一.淮河水污染事件震惊中外
1994年7月,淮河上游因突降暴雨而采取开闸泄洪的方式,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下来。 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下游一些地方的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处理但未能达到 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 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在经过10年一共投入600亿人民币治污后,到2004年,淮河水质 竟又回到10年前的水平,这两年来,淮河水质又进一步加速恶化,整个淮河六成水体已经完全丧失水功能,有的 河段取得连蚊绳都绝迹了。

金鸿评论——周政经要闻点评(五八)

金鸿评论——周政经要闻点评(五八)

金鸿评论——周政经要闻点评(五八)一、国际聚焦: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即将访华的事情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兴趣。

阿巴斯访华的时间是5月5日到7日,内塔尼亚胡是5月6日至10日,两个人的访华时间是有重叠的,这让很多人浮想联翩,认为中国有介入巴以和谈的机会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在外交部举行的记者会上,有人问华春莹,“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访华时间有重叠,两位领导人是否会在北京会面?中方是否会做出这样的安排?”华春莹的回答是,“中方一直支持中东和平进程,衷心希望巴以双方能尽快恢复和谈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愿为此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如果巴以两国领导人有在华会面的意愿,中方将乐于提供必要协助。

”从华春莹的回答来看,好像中国并不想勉强巴以双方的领导人在北京见面,如果两方确有意向,中国愿意居中协调。

如果中国真的对撮合两家见面没兴趣,干嘛要让两家在中国访问的时间产生重叠?这难道不是刻意为之?既然是刻意为之,为什么要表现得那么矜持呢?看一下阿巴斯和内塔尼亚胡的表现就明白了。

5月2日,阿巴斯说,目前他并没有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中国会面的安排,他只是希望中国能在听取双方的想法之后向以方转达巴方的诉求——巴方有什么诉求难道以色列不知道?还用中国转达?有意思的是,阿巴斯希望中国企业去巴勒斯坦投资,因为巴勒斯坦正遭受着严重的财政危机。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从4月15日起,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就开始向中国商品增收35%的进口关税,刚刚黑了中国企业一把,就来伸手要钱,现实吗?阿巴斯你老糊涂了?5月3日,以色列驻华使馆新闻与公共外交主任潘立文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说,以色列方面“希望”中国能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促进巴以和谈“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有确实的“希望”,但还没有太大的“期待”。

环球的记者马上追问到,“碰面的地点是在中东好,还是在北京好呢?”,这个话问得好狠,如果中方能安排巴以双方在中东碰面,那中东四方会谈就被取而代之了,我很喜欢这个记者的辛辣提问。

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舆情分析研判

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舆情分析研判

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舆情分析研判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话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

在这个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舆情变得越发复杂和多样化,对于这些舆情的分析研判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舆情的特点1、敏感性生态环境问题往往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健康,因此相关舆情容易引发公众的强烈关注和情绪反应。

例如,环境污染事件、生态破坏行为等一旦曝光,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公众的愤怒和不满。

2、多样性涉及的议题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等。

不同的议题可能引发不同的舆情反应和关注重点。

3、传播迅速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一个生态环境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通过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渠道迅速扩散,形成广泛的舆论影响。

4、公众参与度高由于生态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公众往往积极参与到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传播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舆情的来源1、传统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它们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等形式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2、网络媒体如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博客等,成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舆情传播的重要渠道。

网民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自由发表观点、分享信息,使得舆情能够迅速扩散。

3、政府部门发布政府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工作进展、监测数据等的发布,也会引发舆情。

4、环保组织和专家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观点和倡议,常常成为舆情的重要来源。

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舆情的影响1、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强大的舆情压力可能促使政府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环保投入和执法力度。

2、对企业行为的约束负面舆情可能导致企业形象受损,从而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对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广泛的舆情传播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激发公众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考研时政:“PM2.5”问题

考研时政:“PM2.5”问题

考研时政:“PM2.5”问题时政热点是考研政治的的重点关注问题,为帮助大家更深入的理解相关问题,凯程考研辅导老师每天都为大家总结相关的时政热点问题,希望能对各位同学复习备考有帮助!时事评论背景:今年上半年,很多地方的公众感到蓝天明显增多了。

环境保护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PM2.5(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大幅下降。

其中,74个重点城市平均下降17.1%,京津冀同比下降22%,长三角下降16.2%,珠三角下降20.5%。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72.7%,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68.0%,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

时事评论观点:这些数字,客观反映了空气质量改善,来之不易,鼓舞人心。

上半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以“大气十条”和“水十条”实施为载体,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实施了一系列举措。

“大气十条”实施两年以来,防治工作初见成效。

这背后是治污专项资金的支持,治污措施的严格落实,治污管理体系的不断健全。

——舍得投入。

2015年,中央财政拟划拨1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大气污染防治,截至目前,已拨付106亿元,用于北京、河北、河南等11省市治污。

——严格标准。

4月,环境保护部制定并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6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至此,“大气十条”要求制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25项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已全部完成。

——明确责任。

5月,《2015年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印发,明确了34项任务,涉及20个部门,提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3%,重点区域PM2.5年均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7%。

——高压执法。

新环保法今年元旦开始施行以来,各级环保部门能用、会用、敢用法律赋予的强力手段,环境执法保持持续高压。

上半年,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292件,罚款数额超2亿元;移送行政拘留782起,移送涉嫌污染犯罪案件740起。

2011年度中国十大环境新闻事件

2011年度中国十大环境新闻事件

2011年度中国十大环境新闻事件作者:许克来源:《环境》2012年第01期年年花开相似,岁岁人各不同。

刚刚过去的2011年,依然是环境事故频发的一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层出不穷的环境污染事件也如走马灯般冲击着人们的眼球,涉污企业似有越来越大之势。

同时,国家也加大了环保的投入力度和信息透明度,而民间环保组织的壮大和微博等新媒体的流行,也促使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参与力度大大增强。

发展与环保的矛盾、博弈和相互妥协,最终能不能获得共赢,有赖于我们所有人尤其是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

在此选取了2011年度国内十大环境新闻事件,并加以点评,以此来回顾一年来的环境事件。

渤海湾油田溢油事故6月4日、17日,中海油与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合作项目渤海蓬莱19-3油田作业区B平台和C平台先后发生漏油事故。

但直到两个月后的7月5日,国家海洋局才召开发布会向社会通报初步调查结果。

经国家海洋局调查,这是一起由作业方康菲石油公司擅自变更开发设计方案而导致的责任事故,对海洋环境造成重大污染。

其表示,漏油事故应该由作业者康菲中国承担所有责任,最高可对其罚款20万元。

20万元也被舆论广泛质疑“处罚”太轻。

河北乐亭、山东烟台等地渔民养殖海产品因污染而大量死亡,将康菲石油公司诉诸法庭,但相关民事赔偿遥遥无期。

点评:一场绵延了半年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处理结果的污染事故。

相比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BP公司,中海油及康菲公司显得无比的幸运和傲慢。

可是,谁来为环渤海污染买单?谁为受害的渔民们维权?环境赔偿法应该如何健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在京召开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12月20日在北京召开,环境保护部与各地及部分中央企业签署“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备受瞩目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正式出炉。

21日上午,大会闭幕。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作了会议总结。

周生贤强调,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和李克强副总理重要讲话,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每周环境要闻点评之六

每周环境要闻点评之六
每周环境要闻点评之六
贾峰 2005年4月8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藏羚羊申请为北京奥运吉祥物支持率升至榜首 联合国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创造财富代价巨大 风能将在电力危机中扮演黑马? 民企积极参与新能源开发 中国如何应对《京都议定书》 纽约油价涨至58美元:没有任何理由可解释 石油价格飞涨对中国经济的间接之患 圆明园防渗事件启示:环境决策应听取公众意见 北京遭遇重度空气污染 环保部门建议减少外出 金光集团涉嫌在海南云南毁林 有关部门态度暧昧 记者再访天津西堤头:化工厂污染未停歇 评论:什么时候轮到长城贴瓷砖

2010年中国十大环保事件

2010年中国十大环保事件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2010年的:刚过去的2010年,是中国环境灾难频发的一年,也是环境污染事件持续影响人民生活的一年。

多年来中国重经济轻环保的发展方式所积累的多重矛盾在近几年来不断的被爆发,而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透明公告和媒体对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期待也越来越强烈,国家对未来环境保护的投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规划。

在此选取了年度十大环境新闻,并加以点评,以此来回顾这一年环境问题。

一、紫金矿业工业废水泄漏2010年7月3日,紫金矿业集团所属资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

9100立方米的废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187.71万元。

然而,紫金矿业将这一污染事故隐瞒了9天才公众于世。

对此,福建省环保厅开出了956.313万元的罚单。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罚数额最高的一次环境执法行动,甚至被誉为“我国环境执法的里程碑”。

但与此同时,紫金矿业“被罚款”的信息披露后,该股高开后迅速被封住涨停。

点评:灾难的掩盖与公众的知情权、污染的监管与权力的保护、环境代价与经济罚款等博弈,在此重大污染事故中得到了赤裸裸的呈现,表明了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中国环境保护任务的任重道远。

二、气候谈判天津会议2010年10月4日至9日,联合国今年第四次气候变化谈判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AWG-LCA)第12次会议和《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继续减排承诺特设工作组(AWG-KP)第14次会议在天津举行。

“两会”看生态环境 - 与你息息相关!10大热点前瞻2021全国“两会”

“两会”看生态环境 - 与你息息相关!10大热点前瞻2021全国“两会”

“两会”看生态环境| 与你息息相关!10大热点前瞻2021全国“两会”编者按: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3月4日开幕,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5日开幕。

全国“两会”期间,浙江生态环境微信开设“‘两会’看生态环境”专栏,关注“两会”动态,聚焦生态环保主题,倾听委员、代表呼声,听取公众对生态环保工作的建议,助力推进浙江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决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计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一系列热点议题备受瞩目。

1、“十四五”规划将勾勒出怎样的发展图景?波澜壮阔的“十三五”收官,中国交出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

“十四五”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审查、讨论“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是今年两会最为引人关注的内容之一。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

开好局、起好步非常关键。

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中国有望在经济结构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进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将如何在纲要(草案)中细化成可一步步实现的具体施工图,受到各界关注。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议题,都将是代表委员热议焦点。

2、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如何?2020年,得益于严格有力的防疫措施和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实现V型反弹,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1年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2021年,中国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这意味着政策将温和回归,不搞急转弯。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认为,2021年,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经济将加快恢复。

2006年十大最具影响的环境事件档

2006年十大最具影响的环境事件档

事件一:松花江支流遭污染2005年的松花江“水难”着实令全国人民经历了一次考验,谁料上次的阴霾还未散尽,新的污染就又来了。

2006年8月21日,吉林市环保局举报中心接到群众举报,牤牛河附近发生化工污染。

经吉林市环保局工作人员现场勘察,发现部分水质呈红色,并伴有少量泡沫。

初步检测污染物主要是二甲基苯胺,造成的污染带长约5公里。

事故发生后,吉林市政府立即启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在距牛河入松花江口8公里处筑起一道拦截坝和两道活性炭吸附坝。

污染带经吸附坝吸附后进入松花江,坝下水质呈无色,未检出特征污染物。

据了解,事故污染系吉林长白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向牛河中人为排放化工废水所致,随后责任单位法人代表和肇事者被拘审。

事件二:高原建起一条环保铁路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开通。

青藏铁路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除了工程本身的难度,更多的是因为其脆弱的生态环境。

工程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科学发展典范工程。

青藏铁路不仅给雪域高原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也在建设项目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方面给了人们诸多有益启示。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西部地区生态脆弱的条件下,只要意识到位,真抓实干,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是能够双赢的.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它在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应该成为一个标志性工程。

愿世界屋脊上的青藏铁路在把游客和物资源源不断带进雪域高原的同时,也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带进每个人心里。

青藏铁路沿线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青藏铁路是我国工程建设中环保投入最大的工程,相关投资15.4亿元。

青藏铁路还首创质量、环境、责任、安全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严格的管理措施使青藏铁路成为我国重点工程建设环保的典范。

为保障藏羚羊自由迁徙,工程建设宁肯牺牲工期增加成本也要给动物让路;沿线植被生态脆弱,工程建设定点取材,并投入近3亿元资金开展植被恢复。

这种做法,使青藏铁路建设填补了我国大型工程环保建设领域的多项空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行动事件三:剧组破坏环境事件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5月16日通报了电影《无极》剧组破坏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生态环境的调查情况:《无级》剧组拍摄活动中违背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已责成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依法对剧组进行处罚,限期恢复拍摄地生态植被。

中国十大环境事件

中国十大环境事件

谈不上有多科学,只是关注环境问题的一种表达而已。

1.《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事件: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这部法律的实施意义在于,促进了开源、节流和环境保护三者的结合。

污染减排是《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明确要求,通过总量控制制度推动各地和企业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的总体要求,减少污染物排放,这也是实施循环经济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性保障。

这部法律明确了国务院和各省、区、市政府要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的科技研究开发、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大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等;规定国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并运用税收等措施鼓励进口先进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和设备,限制耗能高、污染重产品出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在制定和实施投资计划时,应当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政府采购应优先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产品。

这部法律施行后,环保部相关官员也曾在媒体发表观点称,《循环经济促进法》需要尽快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如一些重点污染的指标、强度回收名录、禁用物质的名录等。

12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这是中国批准实施的第一个地区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点评:这部法律对希望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意义非同小可,也给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制度保障。

需要防止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跟风行为,“促进”意味着利益的调整和重新分配,其复杂性和诱惑力不言而喻。

现实中,以建设“两型社会”为名大范围上马“两高”产业的例子并不少见,而本该充满朝气的新能源产业在某些区也出现过热苗头,这都是教训。

2.113个城市污染源信息公开状况首次披露事件: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环境信息公开办法》施行一周年之际,6月3日,国内环境NGO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在京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对国内113个城市2008年度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状况进行初步评价。

年终盘点:2017环保领域十大焦点事件.doc

年终盘点:2017环保领域十大焦点事件.doc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相关利好政策密集出台,环保产业已站上风口。

2017年,环保领域发生了很多大事:臭氧污染治理、洋垃圾进口禁令、中央环保督查、全国土壤详查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等。

为了更好地回顾2017,相关媒体整理出2017年度环保十大焦点。

年终盘点:2017环保领域十大焦点事件即将结束的2017年在中国环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这一年里,环保领域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从“臭氧污染治理”到“洋垃圾进口禁令”,从“各地环保警察”到“中央环保督查”,从“全国土壤详查”到“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从“国家环保标准‘十三五’规划”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污染防治攻坚战”,从“美丽中国”的蓝图到“雾霾爽约”的蓝天……在广泛争取专家、读者意见基础上,我们整理出2017年度环保十大焦点。

治理臭氧污染事件:3月,环保部印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传递管理规定(试行)》,明确臭氧一级、二级和三级标准传递机构的定位和职责,初步构建了我国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

11月,环保部同时印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臭氧标准传递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以及包括《环境空气臭氧一级校准作业指导书(试行)》在内的4项作业书。

点评:近年来,部分地方臭氧浓度在逐渐升高,已经引起环保部门高度关注。

臭氧污染,是目前包括发达国家在内,仍然还没有完全解决的大气污染问题。

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表示,《实施方案》和4项作业指导书健全了臭氧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层面的运行机制,统一了全国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和运维机构的臭氧传递标准和工作标准,使环境空气臭氧标准传递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国家环保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事件:4月,为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对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的积极作用,在总结“十二五”环境保护标准工作基础上,环保部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

点评:该规划是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是支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

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周报:两会前瞻:土壤、环卫及再生资源有望成为显著增量

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周报:两会前瞻:土壤、环卫及再生资源有望成为显著增量

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周报:两会前瞻:土壤、环卫及再生资源有望成为显著增量行业动态信息本周跟踪研究1、两会环保议题政策回顾:多管齐下我们将历年两会期间环保政策议题按照水、气、固等细分领域进行了分类。

从历史上看,大气治理涉及指标最多、涵盖范围最广、重点分类也最为细化。

其次是水体治理方面,重点集中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固废处理和土壤修复则是在最近两年关注度明显提升,主要集中在垃圾分类和土壤污染背景详查领域。

此外,污染源监测、大环保生态和新能源利用相关内容也逐步增多。

2、2020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回顾:土壤有望成为显著增量2020年1月12-13日,环境部在京召开一年一度的全国环保工作会议,李干杰提出2020年要扎实做好十二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包括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依法推进生态环境督察执法、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统筹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重点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3、建议重点关注环卫领域,重视土壤修复行业变化从地方两会议题看,污染防治攻坚战、湿地生态修复、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内容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实现了全覆盖,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创建、推进生态资源转化等,成为今年地方两会的生态环境保护热词。

4、建议重点关注环卫领域,重视土壤修复行业变化我们认为在疫情影响下环保领域的关注度会进一步提升,重点关注相关度最紧密的环卫领域;伴随土壤领域相关制度文件的不断完善,市场释放也有望加速;同时继续关注其他固废细分如垃圾焚烧、特别是可能受益于报废车快速上量的再生资源领域。

而从环境改善的角度看,水体治理领域仍是环保议题突出重点,建议关注长江经济带机会。

本周跟踪研究与核心观点(一)重要事件与跟踪研究5月1日起,《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新规正式实施。

随着北京垃圾分类开启,试点城市逐步推开,为更好地对垃圾分类领域发展做出预判,下文通过梳理日本历史上垃圾与资源再生的发展历程,尝试一窥行业的潜在发展道路和方向。

生态环境问题的讨论稿

生态环境问题的讨论稿

生态环境问题的讨论稿1.我国环境问题现状1.1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2.主要表现2.1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

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2.2沙漠化迅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

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2.3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

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

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2.4森林资源锐减: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

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

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

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2.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

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2.6水体污染严重:据1987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009年我国最受关注的十大质量新闻点评

2009年我国最受关注的十大质量新闻点评

点评:全民质量安全管理推行到 2 9 0 年正好是第 3 年, 0 0 20 年 “ 09 质量和 安全年”活动的开展, 有着深刻的意义。 这次
活动既体现了中国从上至下对质量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也饱
o.
质量监督・ 消费指导 5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含着大家对质量安全现状的深切忧虑。虽然 “ 质量和安全年”
域建制 的 7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该条例作为食品安全
法的配套法规和制度 ,自 20 年 7 2 09 月 0日起施行。
点评: 在发生了 “ 三鹿奶粉事 件”及一 系 列食。从
“ 食品卫生”到 “ 食品安全” ,虽然仅仅是两个字的改变,但折 射出了我国人民对食品要求的转变。 “ 安全”的外延无疑比
二、国家质检总局深入开展 “ 质量和安全 年”活动
回放 :20 2 2 09年 月 6日,国家质检 总局 召开会 议 ,对质 检系统开展 “ 质量和 安全年 ”活 动进行全 面动员和部署 ,提 出


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
把 20 年作为质量提升年、质量宣传年、质量建设年、质量整 09 治年,成为打基础、作贡献、树形象之年。
质检系统 “ 质量和安全年 ”活动包括 质量万里行出征仪式 ,
回放:自20 年 6 1日起 , 《 09 月 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 该法于 20 年 2 2 09 月 8日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
议通过。 《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等各项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明确了各监管部门职责以及食 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体现了对消费者权益的 保护原则。20 09年 7 8曰,国务院第 7 次常务会议通过 月 3

国家环保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披露10起污染破坏环境案

国家环保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披露10起污染破坏环境案

国家环保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披露10起污染破坏环境案佚名
【期刊名称】《造纸信息》
【年(卷),期】2001(000)010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披露五大措施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J],
2.局部渔业水域污染严重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增加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2004年度《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J], 肖乐
3.国家环境保护局曲格平局长举行“全国工业污染源调查”新闻发布会 [J], 周德英
4.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维护公众环境知情权 [J],
5.国家环保总局在国务院新闻办“六·五”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中国的城市环境保护》和《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时政热点: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关键在于认识到位

时政热点: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关键在于认识到位

时政热点: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关键在于认识到位作者:陈伟达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发布的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会商研判情况通报显示,在全省18个省辖市启动橙色及以上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有26家管控企业污染物排放量较预警前增加较多,个别企业排放量甚至增加47倍之多。

无独有偶,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日前也公开曝光了两批拒不执行应急减排措施,违法生产、违法排污的环境违法问题。

这些被曝光的企业名单里,不乏一些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不但没有限产降负荷,反而开足马力忙生产,本来应该争当领跑者的优等生,却拖了重污染天气应对的后腿。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这些重点行业的排污大户在重污染天气条件下不作为是主因;企业应急预案编制不严谨,制定措施避重就轻、难以实现或者管理混乱是次因。

深入探究,在表面上看,是企业对应急预案的漠视,在实施上抱有侥幸心理;往深层次看,是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

可以说,这些企业在顶风作案的同时已经算好了经济账,是旺盛的市场需求诱使他们加大马力生产。

而从造成的影响来看,在大气污染防治向纵深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要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这些企业不顾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的健康安全,仍然我行我素,性质恶劣,后果严重。

一方面,背离了企业低碳绿色发展、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破坏了行业形象,破坏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相互融合的局面。

另一方面,也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影响了社会各界对大气环境治理形成的共识,拖住了其他地区高效运行区域应急联动机制的步伐。

从2017年的《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和应急减排措施修订工作方案》到2018年的《关于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再到今年印发的《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都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的健康安全为决策出发点和归宿;都始终遵循突出重点、科学精准减排的基本原则,通过深入调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来指导地方制定完善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使应急减排措施可行性和操作性更强、效果也更加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