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期末模拟试卷2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二
刑法试题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罚金D. 赔偿答案:D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哪项属于故意犯罪?A. 过失致人死亡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意外伤害他人身体D. 过失损坏公私财物答案:B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哪项属于犯罪的主观方面?A. 犯罪目的B. 犯罪手段C. 犯罪结果D. 犯罪对象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刑罚执行方式?A. 缓刑B. 假释C. 减刑D. 免刑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犯罪的定罪?A. 犯罪的性质B. 犯罪的情节C. 犯罪的动机D. 犯罪的结果答案:ABCD2. 下列哪些行为可能构成犯罪?A. 盗窃他人财物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D. 非法持有毒品答案:ABCD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A. 犯罪未遂B. 自首C. 立功D. 犯罪中止答案:BCD4. 下列哪些情形属于刑罚的执行?A. 缓刑B. 假释C. 减刑D. 免刑答案:ABC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策划犯罪C. 两人以上共同预谋犯罪D.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并有共同犯罪故意答案: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
(对)2.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
(对)3. 犯罪主体必须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错)4. 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
(对)5.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未达到犯罪目的。
《刑法学(2)》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刑法学(2)》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刑法学(2) 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A. 维护社会秩序- B. 保护国家利益- C. 惩罚犯罪分子- D.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答案:A2. 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A.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手段- B.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犯罪过程- C. 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 D. 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过程- 答案:B3. 刑法的法律关系包括哪些?- A.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犯罪的关系- B.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司法的关系- C.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国家的关系- D.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刑事诉讼的关系- 答案:A4. 刑法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A.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必须性原则- B.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责任原则- C.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预防原则- D.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消灭原则- 答案:B5. 刑法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A. 从专门性向广泛性发展- B. 从实践性向理论性发展- C. 从国内向国际发展- D. 从经验性向科学性发展- 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刑法的基本任务。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
它通过制定和适用法律规范,对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惩罚,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护和稳定。
刑法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惩罚,起到威慑作用,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和扩大,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
2. 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有哪些?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和犯罪过程。
犯罪主体指进行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客体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客体,犯罪行为指犯罪主体所实施的具体行为,犯罪结果指犯罪行为造成的后果,犯罪过程指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
刑法学2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2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2.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赶时,将乙推倒导致乙受伤B.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将甲打伤C.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将甲打死D.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将甲制服并报警答案:A3.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故意犯罪?A. 甲在醉酒状态下殴打他人B. 甲在梦游状态下殴打他人C. 甲在精神错乱状态下殴打他人D. 甲在清醒状态下殴打他人答案:D4.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犯罪后自首B. 犯罪后逃跑C. 犯罪后拒不认罪D. 犯罪后继续犯罪答案:A5.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共同犯罪?A. 甲和乙各自独立实施盗窃行为B. 甲和乙事先通谋,共同实施盗窃行为C. 甲和乙各自独立实施抢劫行为D. 甲和乙事先通谋,各自独立实施抢劫行为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情形属于犯罪预备?A. 甲购买了用于盗窃的工具B. 甲在前往盗窃地点的路上C. 甲开始实施盗窃行为D. 甲在盗窃行为完成后逃离现场答案:A B7.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犯罪中止?A. 甲在实施盗窃过程中,因害怕被发现而停止B. 甲在实施盗窃过程中,因同情失主而停止C. 甲在实施盗窃过程中,因失主发现而停止D. 甲在盗窃行为完成后,主动归还赃物答案:A B8.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既遂?A. 甲成功盗窃了乙的财物B. 甲在盗窃过程中被乙发现C. 甲在盗窃过程中被警察抓获D. 甲盗窃未遂,但被警察抓获答案:A9.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构成犯罪的共犯?A. 甲教唆乙实施犯罪B. 甲帮助乙实施犯罪C. 甲在乙实施犯罪时提供信息D. 甲在乙实施犯罪后提供藏匿场所答案:A B C D10.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的未遂?A. 甲企图盗窃但未能进入乙的住宅B. 甲企图盗窃但被乙发现C. 甲企图盗窃但未能盗得财物D. 甲企图盗窃但因忘记携带工具而未能实施答案:A C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规定。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侵犯财产罪)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侵犯财产罪)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行为的认定,正确的是:( )A.甲在公园里见到一个包无人认领,便大喊一声:“谁丢了包?”无人答应,甲便将包拿走。
甲的行为构成了盗窃罪B.农民乙看见邻居将一样东西埋在地里,趁夜晚无人挖出来后见是一坛古钱币,便带回自己家里。
乙的行为构成侵占罪C.丙深夜到他人家里行窃,以为家里没人。
其实家中只有一个残疾老头,只是老头不敢出声,眼睁睁地看着丙偷走彩电。
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D.丁杀死他人后,将其身上的现金拿走。
丁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应数罪并罚正确答案:D解析:题中出现了几种盗窃罪的特殊情形。
A项中甲的行为是拾取遗失物的行为,如果甲在失主找来后,拒不返还,则构成侵占罪;B项中乙先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盗窃行为;C项丙不知道家里有人,他依然认为自己在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构成盗窃罪无疑;D项构成数罪并罚,如果先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构成抢劫。
知识模块:刑法2.甲欠乙10万元久不归还,乙反复催讨。
某日,甲持凶器闯入乙家,殴打乙致其重伤,迫乙交出10万元欠务并在已备好的还款收条上签字。
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故意伤害罪B.抢劫罪C.非法侵入住宅罪D.抢夺罪正确答案:B解析: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注意:强行索取、销毁欠条等,从而消除自己所欠债务的行为,也属于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可构成抢劫罪。
本题中,甲持凶器闯入乙家,殴打乙致其重伤,迫乙交出10万元欠条并在已备好的还款收条上签字。
甲的行为属于上述强行索取、销毁欠条,从而消除自己所欠债务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B选项正确,当选。
甲殴打乙致其重伤,属于抢劫罪的暴力行为,不另行成立故意伤害罪,因此A选项错误,不当选。
《刑法学(2)》2023-2024期末考试题目答案
《刑法学(2)》2023-2024期末考试题目答案刑法学(2) 2023-2024期末考试题目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2. 答案:A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C二、判断题1. 答案:错误2. 答案:正确3. 答案:正确4. 答案:错误5.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答案:简要说明刑法中的过错原则。
过错原则是指犯罪行为的主体在实施犯罪时应当具备一定的过错程度才能构成犯罪。
它是刑法责任的核心原则之一,要求犯罪主体在犯罪行为中具有过错,即具备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过错原则的适用可以确保刑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保护犯罪主体的合法权益。
2. 答案:简要说明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刑法中常见的两种犯罪形态。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违法结果,但仍然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
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违法结果,但由于疏忽、粗心等原因导致违法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
3. 答案:简要说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刑法中两种与自卫有关的行为。
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突发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必要行动。
两者的区别在于正当防卫是对他人非法侵害的一种合理反击,而紧急避险则是在面临危险时采取的自救行为。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小明因为情绪失控,在公共场所大声辱骂他人,并将其推倒在地,导致对方受伤。
请判断小明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小明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犯罪主体通过使用暴力或其他手段,故意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行为。
小明在公共场所大声辱骂他人,并将其推倒在地,导致对方受伤,明显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小明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故意性,他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并且有明确的行为表现。
因此,小明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刑法学(2)》2023-2024学年度期末考题及解析
《刑法学(2)》2023-2024学年度期末考题及解析刑法学(2) 2023-2024学年度期末考题及解析第一题题目:什么是故意犯罪?解析: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具有犯罪性质,却有目的地实施罪行的行为。
故意犯罪的特点是主观故意明确,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有明确的认识和预期。
第二题题目:列举几种刑法中常见的故意犯罪行为。
解析:常见的故意犯罪行为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故意盗窃、故意抢劫等。
第三题题目:什么是过失犯罪?解析: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没有直接的故意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疏忽、粗心或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了犯罪结果。
过失犯罪的特点是犯罪人没有明确的故意,但由于行为上的过失导致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第四题题目:列举几种刑法中常见的过失犯罪行为。
解析:常见的过失犯罪行为包括过失杀人、过失伤害、过失失火、过失交通肇事等。
第五题题目:什么是共同犯罪?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共同完成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共同犯罪的特点是多人共同犯罪,共同分担犯罪责任。
第六题题目:举例说明共同犯罪的情况。
解析:共同犯罪的例子包括多人合谋实施抢劫、多人共同实施诈骗等。
第七题题目:刑法中对未遂犯罪如何进行定罪处罚?解析:刑法对未遂犯罪进行了定罪处罚规定,根据情节轻重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具体的定罪处罚标准由法律规定确定。
第八题题目:刑法中对犯罪过程中自首的处理如何?解析:刑法中对犯罪过程中自首的处理进行了规定,自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具体的处理方式由法律规定确定。
第九题题目:什么是累犯?解析:累犯是指已经有犯罪前科的人再次犯罪的情况。
累犯在刑法中通常会受到较重的处罚。
第十题题目:刑法中对累犯的处理如何?解析:刑法对累犯进行了处理规定,通常会对累犯进行较重的处罚。
具体的处理方式由法律规定确定。
以上为《刑法学(2)》2023-2024学年度期末考题及解析。
刑法学2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2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自负原则D. 无罪推定原则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时间答案:D3.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故意伤害答案:C4. 以下哪种刑罚不属于主刑?A. 有期徒刑B. 无期徒刑C. 罚金D. 拘役答案:C5.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不承担刑事责任?A. 行为人是精神病人B. 行为人是未成年人C. 行为人是盲人D. 行为人是聋哑人答案:A6. 以下哪种情形下,刑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A. 行为人自首B. 行为人立功C. 行为人是孕妇D. 行为人是老年人答案:A7. 以下哪种情形下,刑罚可以加重?A. 累犯B.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C. 犯罪预备D. 犯罪未遂答案:B8.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判处死刑?A. 故意杀人B. 贪污受贿C. 盗窃D. 诈骗答案:A9.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判处无期徒刑?A. 贪污受贿数额巨大B. 故意杀人情节特别严重C. 抢劫数额巨大D. 诈骗数额巨大答案:B10.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判处拘役?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数额较大C. 诈骗数额较大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A. 行为人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B. 行为人实施了法律禁止的行为C. 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D. 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无罪?A. 行为人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B. 行为人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C. 行为人的行为属于过失D. 行为人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答案:A、B、D3. 以下哪些刑罚属于附加刑?A. 罚金B. 没收财产C. 剥夺政治权利D. 驱逐出境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从犯?A. 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B. 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C. 行为人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D. 行为人是犯罪集团的骨干成员答案:A、B5.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自首?A. 行为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B. 行为人在犯罪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C. 行为人在犯罪后主动赔偿被害人损失D. 行为人在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提供重要线索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2
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拘禁他人C. 正当防卫D. 盗窃他人财物答案:C3.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故意犯罪?A.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没有预见,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避免C. 行为人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的行为D. 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答案:A4. 刑法中规定的“过失犯罪”是指:A. 行为人故意实施犯罪行为B. 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C.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D. 行为人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的行为答案:B5.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未遂?A. 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B. 行为人尚未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已经做好了犯罪的准备C. 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但犯罪结果并未发生D. 行为人由于害怕法律制裁,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答案:A6.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中止?A. 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B.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行为,并有效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C. 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但犯罪结果并未发生D. 行为人由于害怕法律制裁,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答案:B7.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预备?A. 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B. 行为人尚未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已经做好了犯罪的准备C. 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但犯罪结果并未发生D. 行为人由于害怕法律制裁,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答案:B8.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共同犯罪?A. 行为人单独实施犯罪行为B. 行为人与他人共同策划、实施犯罪行为C.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为他人提供帮助D. 行为人明知他人正在实施犯罪行为,但未参与答案:B9.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教唆犯罪?A. 行为人单独实施犯罪行为B. 行为人与他人共同策划、实施犯罪行为C. 行为人故意引诱、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行为D. 行为人明知他人正在实施犯罪行为,但未参与答案:C10.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集团?A. 行为人单独实施犯罪行为B. 行为人与他人共同策划、实施犯罪行为C. 行为人故意引诱、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行为D. 行为人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A. 行为人故意实施犯罪行为B. 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C. 行为人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的行为D. 行为人由于害怕法律制裁,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答案:A、B2.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未遂?A. 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B. 行为人尚未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已经做好了犯罪的准备C. 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但犯罪结果并未发生D. 行为人由于害怕法律制裁,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答案:A、B3.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中止?A. 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B.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行为。
刑法学2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2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A. 犯罪行为是否完成B. 犯罪结果是否产生C. 犯罪动机是否明确D. 犯罪目的是否达到答案:A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C. 为了保护他人的人身权利D. 为了报复他人答案:D4.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他人遗失物后拒不归还D. 因误解而误伤他人答案:D5.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A. 犯罪行为是否开始实施B. 犯罪行为是否完成C. 犯罪结果是否产生D. 犯罪目的是否达到答案:A6.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故意犯罪?A. 酒后驾驶B. 过失致人死亡C. 意外伤害他人D. 故意杀人答案:D7.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A.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B. 犯罪目的和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和犯罪结果D. 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答案:A8.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A. 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B. 犯罪行为和犯罪手段C. 犯罪手段和犯罪目的D. 犯罪目的和犯罪结果答案:A9.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共同犯罪?A. 一人独立完成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策划并实施犯罪C. 一人教唆他人犯罪D. 一人帮助他人实施犯罪答案:B10.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A. 犯罪行为是否完成B. 犯罪行为是否主动停止C. 犯罪结果是否产生D. 犯罪目的是否达到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犯罪的构成要件。
答案: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或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人的犯罪动机、目的和犯罪故意或过失;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的具体行为及其结果;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甲与乙有仇,遂寻机报复。
凌晨2点便携带匕首到乙家寻仇,却发现乙与邻居四人打麻将,只得返回家中,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B.犯罪预备C.犯意表示D.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刑法》第22条第1款的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是指为实行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状态。
已经进行犯罪的准备,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犯罪的,是预备犯。
本题中甲因乙与邻居打麻将,不得已返回家中,是意志以外的原因。
因此,B项当选。
知识模块:犯罪的未完成形态2.谢某驾车在某乡村公路上超速行驶,拐弯时将路边正常行走的成某撞倒,成某当场昏迷,谢某赶紧将成某抱上车准备赶往医院,但途中谢某见成某停止了呼吸以为成某已经死亡,就想抛弃了事,于是将成某抱到一山洞下,离开时觉得成某动了一下,谢某吓了一跳,以为成某还没死,怕他叫唤引人发现,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成某的头部几十下后离去。
后经法医和交警鉴定,成某系被谢某撞死,谢某对交通事故负全部责任。
谢某构成:( )A.交通肇事罪B.故意杀人罪C.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D.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正确答案:D解析:谢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成某死亡,成立交通肇事罪。
但后来谢某出于杀人的故意,对成某的尸体进行侵害,属于对象不能犯的未遂,应该数罪并罚。
因此,D项当选。
知识模块:犯罪的未完成形态3.尹某一日深夜回家经过一黑暗小巷时,见前面行走的龙某穿花衬衣,长发飘逸且身材瘦弱,以为是单身女子,便将龙某扑倒在墙角,等尹某欲实施奸淫时才发现龙某是一男子。
后发现。
龙某被尹某扑倒时即受轻伤。
尹某的行为:( )A.属于强奸预备B.故意伤害行为,不构成强奸罪C.属于强奸未遂,对象不能犯D.属于强奸中止正确答案:B解析:传统观点认为尹某以强奸妇女的故意对男子实施暴力。
刑法2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2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题:某市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件,被告小明被控盗窃他人财物。
据案情描述,小明于案发当天进入被害人家中,并携带被害人的现金4000元离开。
小明如何被定罪?答案:根据上述案情描述,小明涉嫌盗窃他人财物,其罪名应当被定为盗窃罪。
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小明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首先,小明擅自进入他人家中并携带现金离开,表明他具有强行破门入室的行为;其次,小明的目的是为了占有他人的现金,在未得到被害人的同意下,窃取他人财物,且该行为符合非法占有的要求。
因此,小明应被判定为盗窃罪成立。
根据刑法第264条第1款的规定,对盗窃金额较大的情况,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处罚,或者并处罚金;对盗窃金额较小的情况,将被判处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根据案情描述,小明盗窃了4000元,属于金额较小的盗窃行为。
综上所述,小明应当被定罪为盗窃罪,并被判处相应的刑罚。
第二题:李某因为经营一家中介公司,收受了多名工人的招聘费用,违反了《劳动法》及各劳动合同。
请分析李某是否构成故意拖欠劳动报酬罪,并给出理由。
答案:根据上述情况描述,李某作为中介公司经营者,收受了工人的招聘费用,违反了《劳动法》及各劳动合同。
我们需要确定李某是否构成故意拖欠劳动报酬罪。
根据刑法第272条的规定,故意拖欠劳动报酬罪是指用以下某一种行为,拖欠劳动报酬,情节严重的行为人。
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侵犯,破坏了正当劳动关系和社会稳定。
对于李某的行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李某作为中介公司经营者,收受了工人的招聘费用,这是一种非法行为,违反了《劳动法》及各劳动合同。
李某有经验地操作这个过程,他完全知道应该支付这些报酬。
因此,他的行为具有故意性。
其次,李某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工人的合法权益。
这些工人为了找到工作,付出了一定的招聘费用,而李某却将这些费用非法占有,侵犯了工人的财产权和劳动权益。
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行为B. 犯罪目的C. 犯罪结果D. 犯罪动机答案:D2. 刑法中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的什么态度?A. 行为结果的预见性B. 行为结果的必然性C. 行为结果的偶然性D. 行为结果的不确定性答案:A3.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为了保护本人的财产D. 为了保护他人的人身安全答案:B4. 刑法中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结果的什么态度?A. 预见性B. 必然性C. 偶然性D. 不可预见性答案:D5. 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犯罪后积极赔偿C. 犯罪后有悔改表现D. 犯罪后再次犯罪答案:D6.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B. 诈骗C. 贪污D. 捡到钱包未归还答案:D7. 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什么?A.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B. 一个人同时犯下多个罪行C. 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犯下多个罪行D. 一个人在不同地点犯下多个罪行答案:A8.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B. 犯罪行为正在进行C. 犯罪行为已经停止D. 犯罪行为尚未实施答案:C9.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行为属于侵犯财产权的犯罪?A. 故意伤害B. 非法拘禁C. 侵占他人财物D. 诽谤他人名誉答案:C10. 刑法中的“累犯”是指什么?A. 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连续犯下多个罪行B. 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犯下多个罪行C. 一个人在不同地点犯下多个罪行D. 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犯下相同罪行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下列哪些属于刑法中的“加重情节”?A. 犯罪手段残忍B. 犯罪结果严重C. 犯罪动机卑劣D. 犯罪后逃避追捕答案:ABC12. 根据我国刑法,哪些行为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A. 故意杀害他人B. 故意伤害他人致死C. 故意造成他人自杀D. 故意造成他人重伤答案:ABC13.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适用死刑?A. 故意杀人B. 强奸妇女C.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D. 贩卖毒品答案:A14.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BC15. 以下哪些属于“诈骗罪”的构成要件?A.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B. 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C. 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D. 取得他人财物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行为人未满14周岁的,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紧急避险2. 甲在超市偷窃价值100元的商品,被保安发现后,为了逃脱,用暴力将保安打成轻伤。
甲的行为构成:A. 盗窃罪B. 抢劫罪C. 故意伤害罪D. 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3. 乙因不满公司裁员,故意放火烧毁公司仓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乙的行为构成:A. 放火罪B. 故意毁坏财物罪C. 破坏生产经营罪D. 危害公共安全罪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故意犯罪?A. 甲在醉酒状态下误将路人撞伤B. 乙明知自己患有传染病,故意向他人吐口水C. 丙为了报复,故意将邻居的汽车划伤D. 丁在开车时因疏忽大意撞伤行人2.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些情形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A. 自首B. 立功C. 犯罪预备D. 犯罪未遂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1. 张三与李四因琐事发生争执,张三一怒之下,用拳头击打李四面部,导致李四鼻骨骨折。
事后,张三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赔偿李四医疗费用。
请问张三的行为构成何罪?应如何量刑?2. 王五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私自进入他人住宅,意图盗窃财物。
在搜寻财物过程中,被房主发现,王五随即逃离现场。
请问王五的行为构成何罪?应如何量刑?四、论述题(15分)请结合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论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B3. A二、多项选择题1. B、C2. A、B、C三、案例分析题1. 张三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我国刑法,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由于张三有自首情节,并积极赔偿受害人,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
2. 王五的行为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
根据我国刑法,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由于王五未实际取得财物,且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紧急避险答案:C2.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A. 醉酒后杀人B.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犯罪C. 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D. 以上都是答案:B3.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什么?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B.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但应当预见C.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也不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有预见,但希望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C. 一人故意犯罪,一人过失犯罪D. 一人故意犯罪,另一人不知情但提供了帮助答案:A2. 以下哪些情形下,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D. 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
(对)2.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对)3. 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期满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人。
(对)四、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过失”的含义。
答案:刑法中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2. 什么是刑法中的“犯罪预备”?答案:刑法中的“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这种行为虽然尚未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其对犯罪的实施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刑法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二试题及答案
刑法二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A.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C.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有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答案:A3. 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B. 抢劫C. 故意伤害D. 正当防卫答案:D4. 根据刑法,下列哪项不是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答案:D5. 刑法规定的“过失”是指:A.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有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C.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答案:D6.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A. 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B. 行为人已经完成犯罪行为C. 行为人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D. 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行为,但未造成危害结果答案:C7. 根据刑法,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条件?A. 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防卫行为没有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答案:C8. 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是指: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C.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或者过失犯罪D. 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但不一定有共同的故意答案:A9. 下列哪种情况不适用死刑?A.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C. 犯罪后自首并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人D. 犯罪时已满75周岁的人答案:A10. 刑法中规定的“累犯”是指:A. 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人B. 因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人C. 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后十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人D. 因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后十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人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自首?A. 犯罪后主动投案B. 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C. 犯罪后逃跑,但被抓获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D. 犯罪后主动投案,但投案后又逃跑答案:AB2. 根据刑法,下列哪些行为可以认定为立功?A. 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B. 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C. 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D. 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答案:ABC3.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A.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B.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C.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D.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放弃犯罪答案:AB4. 根据刑法,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从犯?A.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人B. 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人C.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D.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答案:AB5.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犯罪未遂?A.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B.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并且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刑法学(2)》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2)》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刑法学(2)》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1分)1.XXX非法向走私分子XXX收购其走私进口的彩电、照相机等价值250多万元(偷逃关税近60万元)的物品后倒卖,获利近80万元。
XXX的行为构成(。
)。
A.非法经营罪B.逃税罪(偷税罪)C.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D.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2.下列人员中,不能成为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的有(。
)。
A.广告经营者B.广告发布者C.广告管理者D.广告主3.刑讯逼供罪侵犯的对象是(。
)。
A.犯罪嫌疑人B.被告人C.刑事案件的证人D.普通公民4.XXX和XXX发现某单位出纳员从银行出来时手提包内装有大量现款,遂商议行抢。
XXX不备突然从背后用双手将其拦腰抱住,XXX将出纳员手中的提包抢走。
XXX和XXX 的行为构成(。
)。
A.抢夺罪B.抢劫罪C.敲诈勒索罪D.绑架罪5.某甲为车站存包处工作人员。
旅客某乙将一牛皮公文箱存放后存包单遗失,某甲即拒不承认收存过该箱。
后某甲将公文箱取走据为已有。
某甲的行为构成(。
)。
A.贪污罪B.侵占罪C.职务侵占罪D.盗窃罪6.某县民政局干部XXX从自己掌管的救灾款中挪用了1万元,交给其弟作流动资金去广州进服装。
半个月后,XXX 之弟将借款本息全部归还。
XXX的行为构成(。
)。
A.挪用公款罪B.贪污罪C.挪用特定款物罪D.滥用职权罪7.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主体是(。
)。
A.国家机关B.事业单位C.国有公司、企业D.人民团伙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8.分裂国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9.纳税人采取虚假记账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构成逃税罪(偷税罪)。
10.伪造货币并出售伪造的货币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定罪从重处罚。
2023年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年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1分)1.信用卡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有(ABCD)。
A.使用伪造的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B.使用作废的信用卡C.冒用他人信用卡D.恶意透支2.某甲受过某乙的羞辱,一直想报复某乙。
一天,某甲邀集某丙等十余人与某乙等六人在一酒吧内相互斗殴,结果造成某乙死亡。
对某甲的行为应当依照(C)定罪处罚。
A.寻衅滋事罪B.聚众斗殴罪C.故意杀人罪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3.刘某为追讨李某所欠5年之久的货款3万余元,设计将李某骗至某处扣押后,打电话给李妻,称2天内交清货款和利息后放人,否则就打断李某一条腿。
二天后,李妻如数交清了货款和利息,刘某遂将李某释放回家。
对于刘某的行为,应当以(B)论处。
A.敲诈勒索罪B.非法拘禁罪C.绑架罪D.抢劫罪4.王某和张某发现赵某从银行出来时手提包内装有大量现款,遂商议行抢。
王乘赵某不备突然从背后用双手将其拦腰抱住,张乘机将赵某手中的提包抢走。
王某和张某的行为构成(A)。
A.抢劫罪B.抢夺罪C.敲诈勒索罪D.绑架罪5.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应当以(D)处罚。
A.走私罪B.走私罪从重C.妨害公务罪D.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合并6.某甲将吴某等人藏在集装箱内组织偷渡,过关时,为防止箱内人员出声暴露,便将预留的通气孔遮盖,结果造成吴某窒息死亡。
对于某甲的行为,应当依照(B)处罚。
A.故意杀人罪B.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C.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从重D.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和故意杀人罪合并7.徇私枉法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ABC)。
A.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追诉B.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之受追诉C.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D.在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8.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组织、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的,应当依照分裂国家罪从重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
一、单选(每题2分,共20分)
1.关于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客体B.有些罪没有犯罪对象
C.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D.所有犯罪都必然使犯罪对象受到损害
2.下列各项不属于立功表现的是( A )
A.揭发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的B.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的
C.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线索,经查证属实的D.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3、司机杜某于某日驾驶载货汽车违章超速行驶,行至一下坡处时,将在非机动车道内骑自行车带人的赵某、卢某撞倒,卢某当场死亡,赵某身受重伤。
杜某赶紧将赵某送往医院抢救,在去医院的途中,杜某见四周无人,遂将赵某扔在僻静的桥下,自己仓皇逃走。
后赵某由于失去抢救机会而死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杜某的行为应以交通肇事罪一罪论处
B.杜某的行为构成数罪: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应两罪并罚
C.杜某的行为构成数罪: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应三罪并罚D.杜某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一罪论处
4.甲爱好游泳,且技术高超,一日,甲声称愿帮助乙学会游泳,乙欣然答应。
甲遂将乙带到河流深水处去游,在乙刚学会游时,甲即弃之不顾,独自游回河岸,乙无力游回,面临被淹死的危险状态,甲能够援救却不援救,致使乙被淹死。
此时,站在河岸上旁观的丙,游泳技术很好,完全能够及时援救乙,但丙不认识甲乙两人,不愿跳入河中救人。
本案中,甲和丙的行为( B )
A.两人构成共同犯罪B.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C.均不构成犯罪D.丙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5、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表述错误的是( A )
A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不适用死刑D不构成累犯
6.黑夜中丙乘丁不备,夺了丁的财物就跑,哪知丁在后面喊丙的名字,丙马上返回将财物还给丁,并说,我是逗你玩的。
本案丙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D )
A.属于犯罪中止B.是犯罪未遂
C.不构成犯罪D.属于犯罪既遂
7.下列属于吸收犯的是( C )
A.盗窃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的零部件,价值较大,同时影响交通工具行驶安全的、
B.以放火的方法杀人,同时危害公共安全的
C.盗窃后销赃的
D.开一枪打死一人打伤一人的
8.以收养为目的,偷盗他人婴幼儿的,构成( A )
A.拐骗儿童罪B.绑架罪
C.拐卖儿童罪D.非法拘禁罪
9、甲犯故意杀人罪,在其犯罪后的第22年时被发现,对其追诉应当报请( C )
A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B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C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D国家主席核准
10、我国刑法在数罪并罚问题上采用的原则是( D )
A 并科原则
B 吸收原则
C 牵连原则D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并科原则、吸收原则为辅的原则
二、多选(每题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题10分)
1.我国刑法中属于减轻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有(ABD )
A又聋又哑人B盲人
C醉酒的人D已满14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2.面对下列哪些危险,可以实行紧急避险(ABCD )
A.不法侵害B.自然灾害
C.人的生理疾患D.动物的自然侵袭
3.关于犯罪预备形态,表述正确的有( CD )
A.已经着手实施犯罪B.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C.犯罪停止在预备阶段D.犯罪停止下来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
4、实施了数个行为,但司法机关在处理时通常作为一罪处理的情况有(ABC )
A连续犯B牵连犯C吸收犯D持续犯
5.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论处。
这里的“当场”是指( CD )。
A.行为人被发现的当场
B.赃物被发现的当场
C.盗窃、诈骗、抢夺的作案现场
D.行为人作案后逃离现场时被即刻发现而紧追不放的,被追捕的现场
三、辨析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
1、犯罪集团成员中,只有首要分子是主犯,其他的都不是主犯。
错误(2分)。
犯罪集团成员中,首要分子是主犯,不是首要分子,但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也是主犯。
(3分)
2、构成犯罪,不一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也不一定需要判刑。
前面错后面对(2分)。
构成犯罪,就一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不可能犯了罪,却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犯了罪,不一定需要判刑,因为判刑只是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之一。
3、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实施危害行为的,主观方面肯定是犯罪故意。
错误(2分)。
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实施危害行为的,主观方面可能是犯罪故意,还可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3分)
4、甲欠乙人民币5万元,数年没有归还。
乙多次催收未果。
某日,乙以谈生意为名,将甲骗至自己的家中,将甲捆绑起来,不准其离开,然后打电话叫甲妻还钱,否则杀害甲。
由于没要到钱,乙最后将甲杀害。
本案,乙构成绑架罪。
错误(2分)。
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由非法拘禁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
(3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比较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区别
前者对危害结果能够预见(3分)
后者对危害结果不能够预见(2分)
2.都有“诈”字,如何区分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
前者,被害人受骗后“自愿”交付财物(3分)
后者,被害人受胁迫后,被迫交付财物(2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
1.论教唆犯
(一)教唆犯的概念
故意引起他人犯罪意图的人,叫教唆犯。
(2分)
(二)教唆犯的成立条件
1、被教唆者有刑事责任能力,且被教唆前没有犯罪意图;(1分)
2、有教唆的故意(1分)
3、有教唆的行为(1分)
(三)教唆犯的定罪
按照其所教唆的犯罪定罪。
(2分)
(四)教唆犯的处罚
1、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1分)
2、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1分)
3、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分)
六、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30分)
1.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的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3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
问:路某的行为哪些构成犯罪?哪些不构成犯罪?构成犯罪的构成何种犯罪?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唆使张某盗窃,不构成犯罪(1分)。
因为如果构成犯罪,路某是教唆犯,应构成盗窃罪,而盗窃罪需要年满16周岁才能构成,路某只有15岁,所以无罪。
(2分)
唆使李某绑架,不构成犯罪(1分)。
因为如果构成犯罪,路某是教唆犯,应构成绑架罪,而绑架罪需要年满16周岁才能构成,路某只有15岁,所以无罪。
(2分)
唆使王某抢劫,构成犯罪(2分)。
路某是教唆犯,构成抢劫罪,抢劫罪年满14周岁即可构成,路某有15岁,所以构成抢劫罪。
(2分)
2.万某拐骗了5名儿童,偷盗了2名婴儿,并准备全部卖往A地。
在运送过程中万某因害怕他们哭闹,给他们注射了麻醉药。
由于麻醉药过量,致使2名婴儿死亡,5名儿童处于严
重昏迷状态,后经救治康复。
问:
(1)万某将拐骗的5名儿童、偷盗的2名婴儿准备卖往A地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处于何种犯罪停止形态?请简要说明理由。
(5分)
(2)万某对2名婴儿死亡的犯罪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2分)
(3)万某导致2名婴儿死亡的行为是否需要另行定罪?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答:(1)拐卖儿童罪(2分),刑法规定,以出卖为目的,拐骗、偷盗儿童的,构成拐卖儿童罪(1分)。
拐卖儿童罪(犯罪既遂)(1分),拐卖儿童罪是行为犯,成功控制儿童人身自由,就既遂,不以卖出为既遂标准(1分)。
(2)疏忽大意的过失(1分),万某没有预见到注射麻醉药会导致儿童死亡,但应当预见到(1分)
(3)不需要另行定罪(1分)。
就定拐卖儿童罪,导致2名儿童死亡,是拐卖儿童罪的结果加重犯(2分)。
3.某晚,甲男趁乙女不备,在乙女臀部扎了一针麻醉药,致乙昏迷,甲趁机拿走乙手提包中的现金2000元。
甲正欲离开,发现乙貌美,顿生歹意,便奸淫乙。
乙在被奸淫的过程中苏醒,奋起反抗。
甲害怕罪行暴露,于是产生杀人灭口的念头,用地上的石块向乙猛砸,致乙昏迷。
甲认为乙已死,将乙女投入江中,入户逃离现场。
法医鉴定,乙因溺水窒息死亡。
问题:(1)乙因溺水窒息死亡,甲却以为乙是被砸死的。
这种现象,刑法理论上称为什么?(2)有人认为,乙因溺水窒息死亡,甲对此没有想到,但应当想到,所以甲对乙的死亡是犯罪过失。
你认为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
答:(1)刑法理论上称为:事实认识错误(或刑法上的认识错误)(1分)
(2)不正确(1分)。
甲对乙的死亡是犯罪故意(1分)。
因为整个犯罪过程中,甲都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乙死亡,都是在追求、希望乙死亡,所以是犯罪故意(1分)。
(3)抢劫罪(2分)、强奸罪(1分)、故意杀人罪(2分),三罪并罚(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