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3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罪数形态)模拟试卷1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罪数形态)模拟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4,分数:60.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下列犯罪形态中,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予以论处的是( )。
A.结果加重犯B.继续犯C.想象竞合犯√D.吸收犯在四种犯罪形态中,只有想象竞合犯适用“从一重处断”,因此本题应选择C。
4.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叫( )。
A.牵连犯B.吸收犯C.想象竞合犯√D.异种数罪此题考查几种特殊犯罪形态问题。
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
吸收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数个犯罪行为,因其所符合的犯罪构成之间具有特定的依附和被依附关系,从而导致其中一个不具有独立性的犯罪,被另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犯罪所吸收,对行为人仅以吸收之罪论处,而对被吸收之罪置之不论的犯罪形态。
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故意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
因此选C。
5.我国刑法上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
A.犯罪对象的个数B.犯罪行为的个数C.犯罪构成的个数√D.行为人犯罪意思的个数对于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通常采取犯罪构成说。
即行为符合一个犯罪构成的就是一罪,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就是数罪。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6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6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 2. 民法学3. 单项选择题 4. 多项选择题 5. 简答题 6. 辨析题7. 法条分析题8. 案例分析题9. 论述题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关于有期徒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其剩余刑期在2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C.凡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改造D.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数罪并罚不超过20年正确答案:A解析: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其剩余刑期在1年以下的,可南看守所代为执行。
故应当排除13项。
没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可以不参加劳动。
故应当排除C项。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
故应当排除D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2.刑法规定,适用“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法定情节有( )。
A.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B.有重大立功表现C.被胁迫参加犯罪D.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正确答案:B解析:选项A属于“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选项C、D属于“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
3.我国《刑法》第280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条属于( )。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正确答案:B解析:叙明罪状是在刑法分则条文中详尽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6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6(总分60,考试时间90分钟)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甲唆使没有达到刑事责仟年龄的乙某故意伤害他人,甲某属于( )A. 共同犯罪中的从犯B. 共同犯罪中的主犯C. 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D. 间接正犯2. 狱警甲虐待被监管人员致被害人轻伤,该行为同时符合虐待被监管人员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
按照我国刑法理论,该情形( )A. 应数罪并罚B. 属于法条竞合犯C. 属于想象竞合犯D. 属于结果加重犯3. 关于刑法中法条竞合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法条竞合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一些条文之间在内容上存在交叉关系B. 对法条竞合关系的处理原则是,在一般情况下依照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的原则,适用特别法条C. 诈骗罪与信用卡诈骗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关系D. 行贿罪与受贿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关系4. 关于结果加重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强奸罪和强制猥亵、侮辱罪的犯罪客体相同,强奸和强制猥亵、侮辱行为致妇女重伤的,均成立结果加重犯B. 故意杀人包含了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实际上是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C. 甲抢劫乙后,为了灭口杀死乙。
甲在抢劫过程中杀害他人,甲成立抢劫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D. 甲将乙拘禁在宾馆,声称只要乙还债就放人。
乙无力还债,跳楼身亡。
甲的行为不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5. 依法被关押的罪犯在脱逃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属于( )A. 牵连犯B. 吸收犯C. 数罪并罚D. 想象竞合犯6. 对下列情形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是( )A. 在走私普通货物过程中,暴力抗拒缉私B. 武装掩护走私C. 贩卖毒品过程中,暴力抗拒检查D. 运送他人偷越国境过程中,暴力抗拒检查7. 关于罪数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为杀人而盗窃枪支,构成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B. 乙杀死马某一家5口人后,出门时遇到小区保安巡逻,为灭口将保安杀害,构成连续犯C. 丙伪造增值税发票,同时又伪造发票印章,构成吸收犯D. 丁生产、销售假药,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案例分析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案例分析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案例分析题第30小题,15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1)《刑法》第201条的罪名是逃税罪。
逃税罪的构成特征为:1)侵犯客体是国家的税收征管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行为以及扣缴义务人采用上述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包括个人和单位。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具有逃避纳税义务,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2)“虚假的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报送虚假的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或者其他纳税申报资料,如提供虚假申请,编造减税、免税、抵税、先征收后退还税款的虚假资料等。
(3)“未经处理”是指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在一年内多次实施偷税行为,但每次偷税数额均未达到《刑法》第201条规定的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且未受行政处罚的情形。
(4)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按照税收征管的一系列法律规定,有义务向国家纳税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
扣缴义务人,是指根据税收征管法律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具体包括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
(5)该规定是合理的,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第4款的前段体现了立法对初犯者宽的一面,行为人的行为尽管符合逃税罪构成要件,但是由于能够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弥补了国家税收损失,减轻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接受了行政处罚,实现了责任和处罚的统一,避免了刑罚的过度扩张。
但是行为人在五年内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以上行政处罚,说明其社会危险性大,给予行政处罚已经不足以遏制其犯罪,其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故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1)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
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
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玎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
关于乙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犯罪预备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五节中的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
本题中,乙出于杀人的故意将毒药拌入菜中的行为属于准备工具的预备行为,之后乙放弃犯罪并积极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构成犯罪中止。
因此,乙成立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故本题选B。
需要说明的是,乙出于杀人的故意将毒药拌入菜中的行为之所以属于准备工具的预备行为,而不是实行行为,因为不会对其丈夫的生命造成现实的紧迫的危险。
对于任何犯罪来说,“着手”行为都是对法益有现实、紧迫的危险的行为。
知识模块:刑法学2.甲将自己的汽车藏匿,以汽车被盗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
保险公司认为该案存有疑点,随即报警。
在掌握充分证据后,侦查机关安排保险公司向甲“理赔”。
甲到保险公司二楼财务室领取20万元赔偿金后,刚走到一楼即被守候的多名侦查人员抓获。
关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保险诈骗罪未遂B.保险诈骗罪既遂C.保险诈骗罪预备D.合同诈骗罪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四节中的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形态。
本题中,甲的诈骗已经被识破,公安机关是为了获取证据才安排保险公司向甲“理赔”。
换句话说,甲获得理赔款不是保险公司被骗的结果。
只能构成保险诈骗罪未遂。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0,分数:60.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年真题)甲因自己不能生育,花l万元从人贩子手中收买一男婴。
3个月后,甲嫌抚养孩子太辛苦,遂以2万元转卖给乙,并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甲的行为构成A.遗弃罪B.拐卖儿童罪C.诈骗罪D.拐卖儿童罪√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六章第二节中的拐卖儿童罪。
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拐卖妇女、儿童罪定罪处罚。
本题中,甲嫌抚养收买的男婴太辛苦,遂以2万元转卖给乙,构成拐卖儿童罪。
故本题选D。
4.(2013年真题)甲收买被拐卖的张某后,为让其心甘情愿地做自己的妻子,强行与张某发生了性关系。
对甲的行为A.应以强奸罪定罪处罚B.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定罪处罚C.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数罪并罚√D.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择一重罪定罪处罚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六章第二节中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
本罪的犯罪客体是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连续犯或继续犯追诉期限的起算,是从( )。
A.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起算B.着手实行犯罪时起算C.着手实行犯罪时算起D.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刑法》第89条第1款规定,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哪种情形应当受到追诉期限的限制?( )A.在人民法院受理了齐某自诉汤某故意伤害案件以后,汤某离家杳无音信B.丛某因出国而未在法定期限内对钟某侮辱案提出控告C.薛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声称自己被抢劫,因薛某说话颠三倒四,接案人员对其报案有怀疑而未立案D.秦某得知与其共同诈骗的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逃离居住地藏匿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追诉时效延长的情况。
根据《刑法》第88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A选项中汤某的行为属于逃避审判,因此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C选项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情况,因此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D选项中秦某的行为属于逃避侦查,因此也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B项中“丛某因出国而未在法定期限内对钟某侮辱案提出控告”,并没有可以延长追诉时效的理由,因此要受追诉时效的限制,故本题选B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1980年年初,张某强奸某妇女并将其杀害。
1996年年末,张某因酒后驾车致人重伤。
两案在2007年年初被发现。
关于张某的犯罪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应当以强奸罪、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数罪并罚B.应当以强奸罪追究其刑事责任C.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D.不应当追究任何刑事责任正确答案:C解析:张某强奸某妇女并将其杀害,构成强奸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4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4(总分60,考试时间90分钟)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甲遭乙追杀,情急之下夺过丙的摩托车骑上就跑,丙被摔骨折。
甲的行为属于( )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抢夺罪D. 过失致人死亡罪2. 甲制服不法侵害人后,为泄愤又对不法侵害人实施加害行为造成他人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故意犯罪D. 自救行为3. 下列关于紧急避险说法错误的是( )A. 紧急避险损害的对象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B. 紧急避险是每个公民的权利C. 紧急避险损害的利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D. 紧急避险在合法权益受到紧迫危险时才能实施4. 甲深夜盗窃5万元财物,在离现场1公里的偏僻路段遇到乙。
乙见甲形迹可疑,紧拽住甲,要甲给5000元才能走,否则就报警。
甲见无法脱身,顺手一拳打中乙左眼,致其眼部受到轻伤,甲乘机离去。
关于甲伤害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构成转化型抢劫罪B. 构成故意伤害罪C. 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D. 系过失致人轻伤,不构成犯罪5. 《刑法》第114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场、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条规定的是( )A. 基本犯B. 未遂犯C. 结果加重犯D. 预备犯6. 甲拦路抢劫,将被害人打倒在地后发现原来是自己的邻居乙(乙造成轻微伤),于是说:“不好意思,认错人了。
”并赔偿乙100元钱,让乙赶快离开,自己继续等待下一行人。
甲对乙的行为属于( )A. 抢劫罪(既遂)B. 抢劫罪(中止)C. 故意伤害罪(既遂)D. 抢劫罪(预备)7. 甲开枪杀害其妻子,开了两枪后,看到妻子痛苦万分,又将其送往医院,经抢救生还,但造成终身残疾。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模拟试卷2.doc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模拟试卷2(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26,分数:58.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的好友乙因犯罪被公安机关追捕,乙逃至甲家说:“公安人员马上就到,该怎么办?”甲说好办,你赶快向我家后面的树林中逃,若公安人员来了我跟他们假装摩擦耽误时间。
公安人员丙由于已看见乙逃到了甲家里,正要进门被甲拦住,说家有病人,不许惊扰,丙说执行公务要紧希望理解,甲提出要看工作证,丙说放在了路边警车上包里了,甲还是不让,于是和丙拉扯在一起,甲使劲一推,丙倒地后脑正好撞到石头上而死亡,则( )。
(分数:2.00)A.甲成立窝藏罪,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罪B.甲成立窝藏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罪C.甲只成立妨害公务罪从重处罚D.甲成立窝藏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罪4.甲自称为法硕联考命题组办公室工作人员,持伪造的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组的印章,以向考生出售考题为名,骗取考生钱财共20万元。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分数:2.00)A.甲成立伪造(公文)国家机关印章罪B.甲成立诈骗罪C.甲成立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与招摇撞骗罪,数罪并罪D.甲成立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与诈骗罪,数罪并罪5.甲为显示自己是本地“人们惹不起的人”,一日装作喝醉酒,在附近街道上开车横冲直撞制造事端,拦截、辱骂、殴打本地多人,其中致一人重伤,一人死亡。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消灭制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消灭制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关于我国追诉期限的说法,错误的是A.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不再追诉B.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不再追诉C.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D.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一章第二节中的追诉期限。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
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关于追诉期限的起算,我国《刑法》第89条第l款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C选项正确。
关于时效中断,《刑法》第89条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即只要犯罪分子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不论新罪的性质和刑罚轻重如何,前罪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均归于无效,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新罪之日起重新计算。
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B。
知识模块:刑罚消灭制度2.《刑法》第386条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该条规定的法定刑属于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自由设定的法定刑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二节中的法定刑。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某甲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2009年1月1日,某甲主刑执行完毕。
2009年7月1日,某甲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某甲政治权利还应被剥夺多长时间?( )A.2年半B.5年C.8年D.7年半正确答案:D解析:某甲是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又犯新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数罪并罚,即将后罪有期徒刑5年和剩余的剥夺政治权利2年半(主刑执行完毕后已经执行了半年)进行并罚,应决定执行有期徒刑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2年半。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前罪尚未执行完毕的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新罪的主刑有期徒刑执行之日起停止计算,并从新罪的主刑有期徒刑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继续计算。
所以,2年半的剥夺政治权利在2009年7月1日起停止计算,并从5年有期徒刑主刑执行完毕后继续计算。
同时,根据刑法的规定,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施用于新罪的主刑执行期间。
所以,两者相加,某甲政治权利还应被剥夺7年半。
知识模块:刑法学2.行为人欲杀甲而向甲开枪,结果既杀死甲又伤害了乙,这属于( )。
A.继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连续犯正确答案:B解析: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
行为人的一个开枪行为,触犯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或过失伤害罪)两个不同的罪名,符合想象竞合犯的条件。
故选B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甲给乙5万元请乙“教训”丙一顿,乙给丁2万元让丁打丙,并带丁辨认了丙。
之后,甲感到害怕,又打电话给乙说不打了,并说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只需乙退回2.5万元。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单选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单选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想杀害其妻子,便劝说其妻子乘坐飞机外出旅游,希望飞机失事而致使其妻子死亡。
甲的妻子便乘飞机旅游,结果果然因飞机失事而死亡。
甲的劝说行为与其妻子死亡具有因果关系B.乙为抢劫而殴打李某,李某逃跑,乙随后追赶。
李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乙拾得钱包后离开。
乙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赵某是死刑犯,在即将对赵某执行死刑时,丙夺走法警的手枪将赵某杀死,丙的行为与赵某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D.丁为了盗窃钱财将王某的皮包窃走,打开皮包发现里面放的是一把手枪,丁的盗窃行为与王某枪支失窃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正确答案:C解析: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
A项中,虽然甲的妻子按照甲的劝说乘坐飞机,但是由于飞机失事不是甲所能控制的,所以甲的行为与其妻子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项中,乙获得的钱包不是其通过暴力行为而得到的,所以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C项中,虽然赵某即将被执行死刑,但是丙的行为却是赵某死亡的客观原因,所以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项中,因果关系是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丁虽然主观上没有盗窃枪支的故意,但是不影响因果关系的认定。
2.下列选项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是( )。
A.甲2004年1月盗窃他人财物2000元,2005年1月盗窃他人财物3000元B.乙伪造商务部的批文后,利用该伪造的批文骗取某企业5万元C.丙是司法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将判处4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缓刑后收受犯罪分子家属给的1万元D.丁因为抢劫他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在刑罚执行期间发现其还有另外应当判处4年有期徒刑的漏罪没有判处正确答案:D解析:A项甲犯的是同种数罪,根据我国司法实践,对于同种数罪不并罚。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6,分数:58.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因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入狱后,甲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根据《刑法》规定,对甲( )。
(2011年单选6)(分数:2.00)A.既可以减刑也可以假释B.可以减刑但不能假释C.可以假释但不能减刑D.既不能减刑也不能假释4.甲于2004年11月1日实施了引诱不满14周岁幼女卖淫的行为。
根据刑法规定,引诱不满14周岁的幼女卖淫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不具备追诉时效中断或延长的情况下,对甲的行为的追诉时效是( )。
(2008年单选14)(分数:2.00)A.5年B.10年C.15年D.20年5.《刑法》第307条第1款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这种罪状形式属于( )。
(2008年单选15)(分数:2.00)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6.中国公民甲在境外被一外国间谍组织收买,接受该间谍组织指派,回国搜集某沿海军事基地情报。
甲的行为构成( )。
(2008年单选16)(分数:2.00)A.间谍罪B.为境外窃取、刺探国家秘密罪C.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通过电子邮件,将因工作便利获悉的国家经济秘密发送给某境外机构。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8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8(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4,分数:60.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刑法》规定,从轻处罚是( )A.判处法定刑中间线以下的刑罚B.判处法定刑中最轻的刑罚C.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D.在法定刑限度以内判处刑罚√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幅度内选择判处比没有该情节的类似犯罪相对较轻的刑种或刑期。
从轻处罚主要是与没有从轻的类似情况相比而言的从轻,而并非一定要在中间线以下判处刑罚。
A选项错误。
从轻处罚是指在类似情况下的从轻,而并非是法定刑的从轻,如果犯罪人情节较重,即使有从轻处罚情节,可能判处的刑罚也会接近法定刑上限,而远远高于法定刑中的最低刑。
B选项错误。
从轻处罚必须与减轻处罚相区别。
减轻处罚是在法定最低刑之下判处刑罚,而从轻处罚是在法定性幅度内的从轻,不能低于法定刑最低刑,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4.关于量刑情节,说法正确的是( )A.量刑情节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定罪时应当考虑的各种情况B.从轻处罚意味着在法定刑中间线以下判处刑罚C.减轻处罚既包括刑种的减轻,也包括刑期的减轻√D.免除处罚意味着单纯的宣告有罪量刑情节与定罪无关,是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的,A错误。
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幅度内选择判处比没有该情节的类似犯罪相对较轻的刑种或刑期,并不意味着要在中间线以下判处刑罚,B错误。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有A.平等保护原则B.物权客体特定原则C.物权法定原则D.公示、公信原则正确答案:A,B,C,D解析:备选项表述的都属于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其中,物权客体特定原则又称为一物一权原则。
知识模块:民法学2.刘某是某运输公司卡车司机,一日清晨去东郊拉货。
中途遇到他的朋友赵某要求搭他的车去东郊。
刘叫赵坐到驾驶室,然后继续开车。
当车行至一条大街拐弯处时,刘突然发现对面驶来一辆吉普车。
刘平日驾驶技术欠佳,经验不足,遇事容易慌乱。
这时如果刹车制动,就不会出任何问题。
但刘生怕两辆车相撞,遂不顾一切地突然向右打轮。
由于车速较快,打舵突然,赵某身体失衡将车门撞开摔到车下,造成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关于刘某的行为是否紧急避险和对赵某的死亡应否负刑事责任的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属于紧急避险B.属于避险过当C.属于假想避险D.应负刑事责任正确答案:C,D解析:紧急避险的两个重要条件是:(1)危险必须正在发生;(2)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排除危险,即不得已而为之。
本题中并不存在迫在眉睫的危险,如果刘某能够减速或制动,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事故的。
在这种情况下,刘某的行为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造成灾难的原因是刘某驾驶技术欠佳,遇事慌乱,想象有撞车的危险,处理不当。
所以,刘某的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应对赵某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知识模块:刑法学3.关于行贿罪的正确说法是( )。
A.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B.行为人被勒索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C.行为人构成行贿罪,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人员财物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构成行贿罪正确答案:A,B解析: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人员财物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一起构成单位行贿罪,而不是行贿罪。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 2. 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正确答案:C解析: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如下:(1)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的法律,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判例也不应作为刑法的渊源。
(2)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3)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4)禁止绝对的不定刑与绝对的不定期刑。
(5)刑法的处罚范围与处罚程序必须具有合理性:只能将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禁止将轻微危害行为当做犯罪处理;处罚程度必须适应现阶段—般人的价值观念。
(6)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对犯罪构成的规定必须明确;对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
(7)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故选C。
2.下列选项属于刑法中的犯罪行为的有( )。
A.甲被持枪的歹徒威胁,歹徒要求甲打伤乙,否则歹徒就把甲打死,甲别无选择将乙打伤B.甲女对欲实施强奸行为的乙男实行防卫,将乙男打死C.甲性格孤僻怪异,常常设想各种杀人的手段,并记录在日记中D.甲诱使自家养的恶犬将邻居咬成重伤正确答案:D解析:犯罪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
犯罪行为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在客观上是人的具体行为,排除“思想犯”;(2)在主观上是在行为人的意识或者意志支配之下;(3)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事责任、刑罚概述)模拟试卷1(题后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事责任、刑罚概述)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是( )。
A.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B.行为人实施了危害行为C.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行为人的行为具有可责性正确答案:A解析:在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上,我国坚持哲学与法学根据说。
就法学根据而言,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是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仅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或者仅有犯罪构成,都不可能成为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只有它们密切结合形成犯罪构成事实即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才是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
可见,选A项。
知识模块:刑事责任2.就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而言,我围采取的比较可取的学说是( )。
A.罪、责平行说B.基础理论说C.罪、责、刑平行说D.犯罪构成说正确答案:C解析:就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而言,我国有罪、责平行说,基础理论说和罪、责、刑平行说三种学说。
基础理论说认为,刑事责任在价值功能上具有基础理论的意义,它所揭示的是刑法的基本原理,其具体内容应当有犯罪论、刑罚论和罪刑各论。
罪、责平行说认为,刑事责任是与犯罪相对应并发生直接联系的概念。
犯罪是刑事责任的前提,刑事责任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刑罚虽然是实现刑事责任的基本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实现方式,非刑罚处理方法也是实现刑事责任的方式之一。
所以刑罚与非刑罚处理方法,同是刑事责任的下位概念。
罪、责、刑平行说认为,犯罪、刑事责任、刑罚是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范畴,刑事责任是介于犯罪与刑罚之间联结犯罪与刑罚的纽带。
刑事责任与犯罪的关系是:犯罪是刑事责任的前提,刑事责任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是:刑事责任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实现刑事责任的基本方式。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2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2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2(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3,分数:60.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刑法》第13条“但书”的理解错误的是( )A.“但书”表明认定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合理确定危害的“程度”或“量”B.“但书”赋予司法机构排除犯罪的权力,与罪刑法定原则不相容√C.“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D.“但书”可以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既含定性要求又含定量要求,对于合理认定犯罪及处罚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犯罪定义不仅从性质上明确了犯罪具有危害性和违法性,而且还设置了定量要求。
表明认定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符合量的要求,赋予司法机关酌情排除犯罪的权力,避免过分拘泥于法律形式而作出刻板教条的判决,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
B选项错误。
“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
“但书”也是为适应我国法律结构需要而产生的。
我国对危害行为的惩罚体制由两个层次的法律构成:第一层次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工商、海关、税务等行政、经济法规中的处罚规定,违反这些规定的属于“违法行为”;第二层次才是刑法,违反刑法的属于“犯罪”。
“但书”的刑事政策意义在于:可以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避免给一些轻微的危害行为(或违法行为)打上犯罪的标记,有利于行为人改过自新;还可以合理配置司法资源,集中力量惩罚严重的违法行为——犯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3(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5,分数:60.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被害人承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征得家境贫寒的姜某父母的同意,将儿童姜某拐卖至富贵人家。
甲的行为得到了姜某父母的有效承诺,并有利于儿童的成长,故不构成拐卖儿重罪B.在刘某家发生火灾之际,乙独自闯入刘某的住宅搬出贵重物品。
由于乙的行为事后并未得到刘某的认可,故应当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C.孙某为戒掉毒瘾,让朋友丙将其反锁在房间内一星期。
孙某对放弃自己人身自由的承诺是无效的,丙的行为依然成立非法拘禁罪D.黑社会小弟胡某因犯错,愿意按照帮规让丁砍掉自己的小拇指,而丁却砍掉了胡某的大拇指。
丁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被害人承诺作为正当化事由,必须同时满足六个条件:承诺者对被侵害法益有处分权限;承诺者对承诺事项性质、意义、范围具有理解能力;承诺必须出于真实意志;必须存在现实或可以推知的承诺;承诺必须在结果或行为发生之前或之时,事后承诺无效;经承诺实行的行为不得超出承诺的范围。
任何人对拐卖儿童的情肜,都没有处分权限,都不得承诺。
A选项错误。
乙为抢救财物虽然不存在现实承诺,但存在可推知的承诺,因此不构成犯罪。
B选项错误。
孙某对自己的人身自由具有处分权限,也有理解能力,并出于真实意志,所以放弃人身自由的承诺是有效的,丙不成立非法拘禁罪。
C选项错误。
丁的行为超出了承诺的范围,并且砍掉大拇指是重伤行为,即使胡某承诺砍掉大拇指,也是无效的承诺。
丁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D选项正确。
4.乙持刀抢劫出租车司机甲,刺了甲一刀后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
甲发动汽车追赶,在乙往前跑了10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
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防卫过当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事后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合理的防卫行为。
依据特别防卫权,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乙持刀抢劫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对其采取的致其重伤的防卫行为不属于防卫过当,A选项错误。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之一在于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损害的对象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损害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人。
甲是针对乙的不法侵害行为,商接对乙采取反击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B选项错误。
成立正当防卫需要满足五个条件:(1)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3)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4)防卫必须是基于保护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的目的;(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甲完全满足正当防卫的条件,成立正当防卫,C选项正确。
不法侵害尚未结束,是指不法侵害行为或其导致的危害状态尚在继续中,防卫人可以用防卫手段予以制止。
在财产犯罪中即使犯罪已经既遂,但犯罪人没有离开犯罪现场,被害人采取防卫行为仍可以挽回损失的,应视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不属于事后防卫。
D选项错误。
5.甲与乙因生活琐事互相斗殴,乙感到不是甲的对手而逃跑。
甲紧迫不舍,乙逃出500米后被甲追上。
甲用木棒朝乙劈头盖脸打来,情急之下,乙抽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甲刺去,致甲重伤。
乙的行为( )A.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B.构成故意伤害罪C.构成寻衅滋事罪D.不构成犯罪√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目的条件是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以相互斗殴行为一般不能构成正当防卫,但是如果一方已经放弃斗殴而逃跑,另一方继续实施加害行为的,可以对其正当防卫。
本题中,乙已经放弃斗殴行为,甲仍继续实施加害行为,并用木棒劈头盖脸打来,很可能造成他人重伤后果,因此乙正当防卫将其刺成重伤,没有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属于正当防卫,乙不构成犯罪。
D选项说法正确,ABC选项说法错误。
6.甲为了抢救伤员,在过往汽车拒绝将伤员送往医院时,将汽车司机推出车外,强行拦劫过往汽车将伤员送往医院。
甲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抢夺罪C.正当防卫D.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
成立紧急避险需要满足七个条件:(1)必须有危险发生;(2)危险正在发生,尚未消失;(3)避险行为针对的对象是第三人的合法利益;(4)为了使合法利益免受。
正在发生的危险;(5)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6)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7)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紧急避险的危险,是指现实存在的某种有可能立即对合法权益造成危害的紧迫事实状态。
危险的来源主要有:(1)自然灾害;(2)动物的侵袭;(3)非法侵害行为;(4)人的生理、病理过程。
本题中甲是为了抢救伤员,属于来自人的病理过程的危险,符合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并且其为了人的生命健康权而采取牺牲他人财产权的行为并未超过必要限度,构成紧急避险,D选项正确。
7.甲和乙分别属于两股流氓团伙,一天两团伙在街头争地盘时发生打斗,打斗中甲持刀朝乙脑门劈来,乙及时抡起大棒将甲打成重伤,躲过一劫。
关于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聚众斗殴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数罪并罚D.故意伤害罪√在互殴的场合,因互殴双方都有侵害对方的意图,所以原则上都不能成立正当防卫。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转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因此,乙的行为属于故意伤害罪。
8.关于正当化事由,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以外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均属防卫过当B.由于武装叛乱、暴乱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而非危害人身安全犯罪,所以,对于武装叛乱、暴乱犯罪不可能实行特殊正当防卫C.放火毁损自己所有的财物但危害公共安全的,不属于排除犯罪的事由√D.消防队员在救火时,为了避免本人危险,而侵害他人健康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虽然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但如果并未超过必要限度的,即不属于防卫过当。
A选项说法错误。
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这并不限于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罪,对于武装叛乱、暴乱等其他犯罪,只要严重危害公民人身权利的,即可以实施特殊正当防卫。
B选项说法错误。
不管财物所有人是他人还是自己,只要放火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属于放火罪,因此C选项说法正确。
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D选项说法错误。
9.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安放了防卫装置。
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打成轻伤。
甲的行为属于( )A.故意伤害罪B.正当防卫√C.防卫不适时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甲为了本人的财产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在自己外出时,在自己住宅内安放防卫装置没有侵害他人正当权益的危险,并且防卫装置是在乙实施了不法行为时才启动,又仅造成轻伤后果,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
10.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保护国家利益实施的防卫行为,只有当防卫人是国家工作人员时,才成立正当防卫B.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使用第三者的财物反击不法侵害人,导致该财物被毁坏的,对不法侵害人不可能成立正当防卫C.为摆脱合法追捕而侵入他人住宅的,可认定为紧急避险D.为保护个人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也可通过损害公共利益的方法进行紧急避险√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合理的防卫行为。
为保护国家利益的防卫行为,并未要求防卫人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
A选项错误。
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使用第三者的财物反击不法侵害人,防卫人对不法侵害人仍然成立正当防卫。
B选项错误。
摆脱的是合法追捕,既不能实施正当防卫,也不能紧急避险,C选项错误。
若保护的个人利益大于所损害的公共利益,则可以紧急避险。
D选项说法正确。
11.多项选择题第21-2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国《刑法》第303条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甲为勒索赎金绑架乙,在获得赎金后为了灭口而杀害乙。
甲的罪行符合绑架罪的( )A.基本的犯罪构成√B.修正的犯罪构成C.加重的犯罪构成√D.派生的犯罪构成√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态所规定的犯罪构成。
修正的犯罪构成,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基础并适用刑法总则的规定对之进行补充、扩展所形成的犯罪构成,主要包括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共同犯罪等。
甲实施了绑架并杀害被绑架人的行为,符合绑架罪的加重情形,并且犯罪既遂,不存在未完成形态和共同犯罪的情形,因此属于绑架罪的基本的犯罪构成,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标准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条义对某种犯罪行为的普通社会危害程度进行规定的犯罪构成。
派生的犯罪构成,是指因某种行为有较之普通犯罪构成的情形更加严重或相对较轻的法益侵害程度而单独规定的犯罪构成,前者为加重的犯罪构成(主要为结果加重犯),后者为减轻的犯罪构成。
甲在实施绑架行为的同时,故意杀害被绑架人,属于绑架罪的结果加重犯,因此属于派生的犯罪构成中的加重的犯罪构成。
C选项正确,D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