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教学实录(精选.)
余映潮《松鼠》教课堂实录读后感
余映潮《松鼠》教课堂实录读后感摘要:一、引言:对余映潮《松鼠》教课堂实录的简要介绍二、课堂实录的亮点: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三、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拓展阅读的引入、实践活动的开展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问引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发言、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收获丰富六、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启示:注重文本解读、鼓励学生探究、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七、结语:对余映潮教学实录的高度评价和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展望正文:【引言】余映潮的《松鼠》教课堂实录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
这次实录展示了余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也为我国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课堂实录的亮点】在这次课堂实录中,余老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她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高度参与,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余老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使学生们对《松鼠》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她巧妙地引入了拓展阅读,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的设计,更是让学生们在动手动脑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余老师运用了提问引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这些方法不仅帮助学生们理解了课文,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们纷纷主动发言,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这种积极参与的态度,是课堂实录的一大亮点。
【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启示】余映潮老师的《松鼠》课堂实录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经验。
它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注重文本解读,鼓励学生探究,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课堂实录读后感
课堂实录读后感课堂实录读后感(精选3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WTT为大家收集的课堂实录读后感(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堂实录读后感1“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
”我想这不仅是学生的心声,也是广大语文老师的呼声。
带着困惑,带着希冀,我拜读了由张文质、窦桂梅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因个人资质问题,虽然不能说是豁然开朗,但也算是看到了作文教学的曙光吧。
《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一书用课堂实录的形式详细探究了20个优秀案例,有于永正老师,贾志敏老师等名师的优秀课例。
每一节课都独特创新之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教学方法新颖,情感融入了无痕迹,让我获益良多。
他们精妙的作文教学设计、恰如其分的赏析点拨,让人不得不慨叹名师们作文教学水平的高超。
他们的设计大胆创新,不走常人之路。
很多课例对于我们的日常作文教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值得细细品读。
比如孙双金老师的“观察作文就是借用了一块砖头,通过让孩子观察她的形状,颜色,轻重,想象他的制作过程,用处,以及丑陋的砖头有这么多用处,说明其中蕴含着的人生哲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等哲理。
通过物-理-事”由远到近,由实到虚等方式,在平中见奇,常中见新。
又如张祖庆老师的“亚马孙河探险记”,这篇以知识为载体的想象作文,张老师共分为五个板块。
第一板块是创设情境,诱发探险欲望。
课前老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亚马孙河的资料,在课堂交流后,教师出示有关亚马孙河的风光片和电影片的片段剪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险欲望,并让孩子们调整座位,组成探险小组,商量带些什么工具,为探险做好准备。
第二板块是借助音效,想象探险经历。
在各种音乐及老师的叙述中学生开始了虚拟的探险之旅,交流在探险过程中,你仿佛经历了什么。
第三版块就开始动笔记录,描述探险之旅。
在写之前老师对学生进行习作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读完这本阅读教学实录,我感触很深,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工匠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同时也对照了自己平时的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下面,我就结合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触来谈谈我的收获与反思。
一、欢乐,在课堂中飘荡于老师的课堂总是给人一种轻松、惬意之感,你会在不经意间走进学习语文的教学情境之中。
为了使孩子们研习得有兴趣,于老师可以真是采用了十八般武艺--为了使孩子们明白一个词语的意思,于老师只需寥寥数笔孩子们就能够从形象的画面中找出答案;为了使孩子们体会文本更深刻,于老师可以一人参演多角,可以就是“耳背”的老奶奶,也可以就是凶残骗肉的“狐狸”;为了使孩子们自学兴趣更加浓郁,于老师可以用他那独特的嗓音演唱上一小段京剧……真所谓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就是“演唱、读、搞、踢”自成一体。
于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但却没有丝毫的花拳绣腿。
他的阅读课就是要学生读,并且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读自悟。
我们评价一堂课,往往是看教师对教材挖的够不够深,却忽略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的表现。
很多的公开课上,老师在学生不能准确回答问题时,我们常常以步步引导甚至换人回答的方式使得自己的教学流程得以顺畅地发展。
于老师的做法不同,每到这时,他总是鼓励学生再读读那一自然段,完善自己的答案或者通过引导,让学生再读、反复读、有感情的读,从而让学生的思考更深入一些。
他不会轻易地让别的同学去帮忙,更不会由老师来说出答案,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个人阅读体验的尊重。
二、鞭策,在航程中扬帆于老师说:“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
”在课堂上他对孩子们激励性的评价,一节课中很难得有重复的,他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好!”“棒!”正如于老师自己所言,激励有五大原则:针对性原则、引领性原则、实指性原则、鼓动性原则、及时与重复性原则。
周弘先生说道:“没器重就没教育。
看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实录》有感-精选教育文档
看xx《〈愚公移山〉教学实录》有感闲暇之中,无意看到书架上《初中语文名师授课录》这本书,翻开目录,钱梦龙老师《〈愚公移山〉教学实录》让我打住。
认真拜读,仔细琢磨,一种超凡脱俗的教法呈现眼前,使我如身临其境,领教着钱老师古文教学之高超。
钱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指出了寓言的特点: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借用毛泽东主席在中共第七次全代会闭幕词中讲愚公移山的故事,指出当时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毛主席在这次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大会上,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学生带着悬念自读课文,引发阅读动机。
在学生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时,考察了学生对该文的预习情况,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所涉及的“人”和“事”,此时钱老师抓住时机,要求学生认真自读课文,排出人物表。
讨论后明确板书:愚公、智叟、愚公妻、子孙、京城氏遗男。
然后提问:愚公有多大年纪?智叟是个年轻人吗?那个遗男几岁?他去参加移山劳动,他爸爸让他去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继续提问:大家计算一下,参加移山劳动的共有几人?移山这件事做起来困难吗?他们的工作艰苦吗?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紧接着钱老师指导学生讨论不同人物对待移山的不同态度,教师提示:愚公妻与智叟说的话差不多,他们的态度一样吗?通过具体文句比较得出结论:愚公妻在怀疑中带着关心和担心;智叟则是轻视和嘲笑的语气。
学生继续讨论“遗男”和xxxx的态度。
在紧张而愉悦的氛围中结束第一节课,使学生更有想进行第二节课学习的欲望。
第二节课时,重点讨论了愚公之“愚”,智叟之“智”。
“愚公”是“笨老头”的意思,那么愚公究竟笨不笨?“智叟”即“聪明老头”的意思,他究竟聪不聪明?结合具体文句(略),通过问答、讨论方式(略),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到:xx之“愚”是“xx”之意。
xx之“智”乃是“耍xx”的意思。
最后,学生感情朗读全文,结束教读。
课堂练习中,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一段文字,学生加标点。
文段为古文,文意为两学生争论愚公之“愚”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下册读后感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下册读后感教案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下册读后感教案篇1在新学期开始之际,我认真地对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进行了分析,制定了本学期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二、教材主要特点1、主题设置灵活多样,编排形式又有创新在努力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合谐统一的前提下,设置专题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2、课文系统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学语文、学做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1)选编的新课文有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
(2)重视爱国主度、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课文的选编上,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措施一:设计相关专题,利用每组教材整合的优势,加大上述教育内容的比重。
措施二:新选一批课文,落实上述教育内容。
(3)拓宽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如,将文言文、近代白话文、剧本、相声、研究性报告等编入本册教材,有些体裁还是第一次进入小学课本。
(4)拓宽课文系统,编制“资料袋”“阅读链接”“课外书屋”“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等栏目,以丰富语言学习内容。
3、精心设计导学和练习系统,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1)凸现语文学习的重点,将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组教材的始终。
(2)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
(3)以“交流平台”为凭借,交流学习心得,这既是一个单元读写重点的梳理,又是学习方法的引导,也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4)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的需要,“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形式又有了一些变化。
4、单设“综合性学习”单元,学生策划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汉字个,累计识字,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
写字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
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字)。
小学五年级读后感教案
小学五年级读后感教案一、教材背景分析本次读后感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阅读的故事书进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应该简单明了,内容生动有趣,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同时,这篇读后感的字数较多,以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加表达和总结的实践经验。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作格式;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教具、讲解模板等;2.学生准备:阅读的故事书、纸和笔。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一: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可先提问学生有没有读过故事书,让学生展示自己以前读过的书籍,并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步骤二:了解读后感的基本要求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基本要求,例如:要对故事的主题进行概括,交代故事的情节,描述书中的人物和环境描写等。
步骤三:讲解读后感的写作格式教师给学生讲解读后感的写作格式,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要点明读后感的书名和作者,以及它给你带来的什么感受;主体部分是详细描述书中的情节、人物和环境描写等;结尾要写出你的思考和感悟。
步骤四: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自己读过的故事书,让小组成员相互讨论故事的主题、情节和人物等,并记录下来。
步骤五: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内容和写出的读后感,其他组的成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步骤六:反思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问学生:你们通过这个活动有什么收获?读后感的写作有什么难点和问题?以及如何改进?五、教学延伸1.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读过的故事书写一篇读后感,然后同桌互评,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读后感进行修改和完善。
2.学生可以选择其他题材的读物,如童话、科普读物等,写一篇读后感,与同学一起分享阅读体验。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设计,学生不仅了解了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作格式,还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相互学习,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于永正老师是深受人们敬仰的一代教坛巨匠。
他的许多教学课例都成了经典,让人常读常新,每次都能带来不同的收获。
今天,我又把《杨氏之子》《圆明园的毁灭》《祖父的园子》这三篇课例用心拜读了一番,发现了更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亲切自然的课堂导入在《杨氏之子》中,于老师从表情入手,让学生学会“察言观色”,为表情朗读做好铺垫。
在《圆明园的毁灭》中,由师生互相问好,引出生对师的初步认识和评价。
看似闲聊,实是切切实实的口语交际训练,可谓亲切自然,不露痕迹。
在《祖父的园子》中,又是在交流学生的预习收获中引出问题的探讨,这一切看似都那么信手拈来,却又浑然天成,令人称赞。
二、温情善诱的课堂评价纵观于老师的课,不难发现,他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对学生的答案,即使是有误的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式引导法”进行恰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导向正确的一面。
从语文教学上看,学生在于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正确答案;但就一个学生的发展来看,于老师为学生赢得的是对自身的肯定。
所以说,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再思考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读写结合的课堂安排于老师主张读写结合,并且善于寻找“写”的切入点,作为文言文的《杨氏之子》,于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加入想象,改写成现代文的扩写练习,并采用了分组训练的方式。
此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想象能力,同时还增强了语言文字的感受和运用能力,让学生获得情感、文化和审美的体验。
读与写,读与说,写与说,天衣无缝的融为一体。
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于老师在学完课文后,安排的是让学生写一写此时的感受,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别人说。
在《祖父的园子》一课中,于老师更是创新安排了师生同写少儿趣事的环节,既有方法的引领,又有感情的升华,令人拍案叫绝。
在这三节课中,于老师都注意读中有写,融读、写、说、悟等语文能力练习于一体,真正全方位地、完整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案(8)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案(8)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读后感》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篇优秀的文章或书籍,学会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并能够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章或书籍,并能够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在写作过程中,表达不清楚,逻辑不清晰,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篇优秀的文章或书籍,学会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
2.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篇优秀的文章或书籍,学会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并能够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文字清晰、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引导学生学会从中提炼有价值的内容。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3.指导法: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优秀文章或书籍,用于教学示例和学生阅读。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阅读一篇优秀的文章或书籍,准备好自己的读后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过的优秀文章或书籍,引起学生对读后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文章,让学生仔细阅读,并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优秀的文章或书籍,讨论并提炼出其中的有价值的内容。
然后,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实录与反思(精选12篇)
《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实录与反思(精选12篇)《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实录与反思篇1《小稻秧脱险记》这篇布满童趣的科普童话,以它生动的语言,共性的对话,好玩的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同样也吸引着我。
整篇课文布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
好玩的情节为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供应了非常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的培育了同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小稻秧、杂草、和喷雾器大夫。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遇险'、"脱险'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水稻田的杂草舍命地跟小稻秧抢养分,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
小稻秧遇险了。
其次部分(3-5)写喷雾器大夫准时赶到关心小稻秧整理杂草。
最终,杂草纷纷倒了下去,小稻秧脱险了。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
这学期,我执教了这一课,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的感受颇深,现将有关片段与反思记录如下。
我摈弃了烦琐分析的套路,在"强化诵读,注意感悟'方面做了一些大胆探究。
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现将教学实录与反思记录如下。
教学实录一、直接导入1.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熟悉了三个人物,是谁呢?同时我们还知道了是杂草让小稻秧遇上了危急,是喷雾器大夫关心小稻秧脱离危急。
板书:遇险、脱险2.那么,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今日,我们连续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
过渡:杂草和小稻秧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二、精读1、2自然段。
朗读课文1、2自然段,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再写到老师发给你们的纸张上。
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家肯定要动笔画。
看看谁读得最仔细,声音最洪亮。
好,抓紧开头读吧!1.读1、2自然段,划写不理解的字词。
2.黏贴不理解的词语。
3.课件展现(齐读词语)师述:每个词读两遍,打横的读。
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关心,有的自己读课文就可以理解了。
请大家仔细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老师信任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就能理解这些词语。
薛法根《桥》课堂实录读后感
薛法根《桥》课堂实录读后感
有幸拜读了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堂教学实录,书中一个个精彩的教学案例让我再一次领悟到语文课的魅力,让我明白了语文课原来可以上得如此生动有趣、纯朴自然。
薛法根老师主要是进行组块教学,基于课文的体裁与教学目标将每堂课分四个板块。
四个板块依次是字词教学、概括内容与朗读、理解感悟、写话。
里面的课例使我感触很深。
老师不厌其烦,慢慢引导,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是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我不由得想说:做薛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
这个课例后的专家点评也是让我颇有收获。
在点评中,我对组块教学有了更多的了解。
组块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摆脱文本解读为主线的窠臼,按照组块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容易将课程目标落到实处”。
我想组块教学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力求精简,每个板块力求目标明确。
而在课堂上也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够及时给予学生评价,激发学生让学生思考、想象。
看了这本书,我不由得开始反思: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语文课怎样才能更有效?我想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断进行反思,让自己的语文课更出彩,让自己的语文课更有语文味!。
《会走路的树》教学实录
会走路的树教学实录前言《会走路的树》是一本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科普类图书,它让我们了解了树木的神奇之处。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在生动的阅读中学习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篇文章将详细讲述如何利用《会走路的树》这本书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让孩子了解树木的生长方式、树木对环境的作用、树木的传播方式等;•培养孩子观察能力,提高孩子对自然界的认识;•提高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阅读课在展开本次教学前,我们需要先准备一本《会走路的树》的科普图书。
在课前,我们要请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内容,并请学生分组讨论,并互相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想法。
步骤二:室外观察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了解《会走路的树》中的内容,我们需要带孩子到室外观察树木。
让孩子仔细观察周围的树木,看看树木的种类、大小、树皮形态、树叶类型、花和果实,它们之间的差异,然后找到一棵树,让孩子观察并描述它的特点。
步骤三:学生创作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我们建议让学生尝试写一篇关于《会走路的树》的读后感。
让他们分享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并使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也可以让他们写一篇小故事,以一个树木的角度来讲述自己的经历。
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总结本次《会走路的树》教学实录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们不仅让孩子了解了树木的生长方式、树木对环境的影响,还带他们去室外观察和体验,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我们相信,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成为更出色的未来人才。
《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教学实录
《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教学实录崔世超邯郸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教学实录邯郸市第十六中学崔世超,一,导入~激起学生读书欲望。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又和大家在一起读书。
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活跃思维~树立理想。
还记得关于书籍的一些名人名言吗,周恩来说过: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高尔基说过: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师:歌德说:生:“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师:我们的读书名言是:生:“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积累成就辉煌:”师:同学们~语文课堂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今天~我们就选择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课堂来上课~大家知道是什么地方吗,图书馆,生, 我们的图书馆藏书丰富~有两万多册书~分类清晰~有20多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医药、卫生、历史、地理、天文、生物、工业、农业等各个方面的书籍~在这里~我们能随心所欲地翻阅到我们需要的书籍。
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书的海洋~撷取一朵知识的浪花。
好~现在开始我们的读书之旅~让我们——走进鲁迅,感受经典。
-1-七年级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二,老师指导~各小组开展赏析《朝花夕拾》的活动。
师:说起伟大的文学家鲁迅~那可是著述丰富~作品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
今天~我们就走进他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来感受名人的精彩和名著的经典。
《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现在开始。
老师欣喜地看到各小组都制作出图文并茂的精美的板报,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各组的阅读情况。
首先~欢迎第一小组:生:第一小组:走进鲁迅。
首先展示板报《走进鲁迅,感受经典》~然后小组的四个代表分别介绍鲁迅的生平、著作、《朝花夕拾》创作背景以及内容思想。
师:感谢第一小组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了鲁迅的生平、著作、《朝花夕拾》创作背景以及内容思想。
我们已经走进了鲁迅~下面就要感受他的名著了。
有请第二组~带给我们名篇赏析。
人教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习作 写读后感》1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阅读材料的主题和情感。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所读内容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带领学生读一篇课文,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引导学生写读后感,表达对所读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1.学会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对文学作品的感受。
2.培养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主题把握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氛围。
2.阅读:带领学生读课文,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分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撰写读后感: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讨论内容,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5.展示交流: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读后感,进行交流讨论。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清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五、板书设计•读后感•主题把握•感受表达六、教学评估1.学生撰写的读后感内容是否能表达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感受。
2.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写下不同的读后感。
2.鼓励学生尝试用诗歌、小故事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表达,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设置这样的习作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感悟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写读后感》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写读后感》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读后感。
•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结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作形式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
难点
•帮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读后感更加生动有趣。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对读后感的写作产生兴趣。
2. 讲解读后感写作要求(15分钟)
•介绍读后感的基本形式和结构,让学生清楚写读后感的目的和方法。
3. 课堂练习(20分钟)
•让学生阅读课文,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和写作,完成一篇短小的读后感作文。
4. 学生相互交流(10分钟)
•学生互相交流读后感作品,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写读后感的重要性和技巧。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展示、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时引导学生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情感体验能力。
五、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每周提交一篇读后感作品,以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和阅读能力。
含露喷香的百合花——读王文丽《百合花开》教学实录有感
欣 赏 了百 合 花 开 , 又 该 用 心 来 赏 百 要 看 学 生 的 理 解 应 用 能 力 是 否 得 到
一
是 理 解 词 语 在 语 言 环 境 中 的
合 的 什 么 呢 ? 这 是 在 学 生 思 维 拐 弯 了 发 展 ; 第 三 要 看 学 生 的 语 文 积 累 恰 当 意 义 , 别 词 语 的 感 情 色 彩 , ” 辨 推
三 是 x- 读 说 明性 文 章 , 阅 读 l , 阅
说 : 谁 知 道 我 欣 赏 它 什 么 呢 ? … … 诵 读 的 水 平 是 不 是 在 原 有 水 平 上 得 叙 事 性 作 品 和 阅 读 诗 歌 ,提 出 了 各 “ 我 欣 赏 它 不 张 扬 。 … … 这 种 主 动 参 到 了 提 高 ;二 看 他 们 是 否 学 会 了 浏 不 相 同 的 教 学 要 求 。 ” 与 的 教 学 效 果 ,是 居 高 临 下 地 灌 输 览 ;三 看 默 读 速 度 是 不 是 提 高 到 相 条 文 是 枯 燥 的 , 但 在 王 老 师 的
是 树 立在 身 边 的 一 杆 标 尽 ,是 我 们
心仪 和 学 习的 榜 样 。 学 生 在 所 写 的 学 实 录 , 然 流 畅 、 清 晰 明 白 ” “自 八
读 后 感 中 , 如 老 师 所 说 的 “ 文 字 个 字 油 然 而 生 。 正 用 在 自 己 的 心 田 种 下 了 一 株 纯 洁 的 百 说 它 自然 流 畅 , 晰 明 白 , 是 清 那
合 ” 这 里 , 们 看 到 了语 文 的魅 力 , 因 为 王 老 师 在 这 堂 课 没 有 矫 揉 造 。 我 看 到 了语 文 震 撼 人 心 的 力 量 。 语 文 作 , 有 旁 逸 斜 出 , 有 哗 众 取 宠 , 没 没
纵容的母爱第1一17段感悟50字 初中语文《背影》课堂实录及反思(精选6篇)
纵容的母爱第1一17段感悟50字初中语文《背影》课堂实录及反思(精选6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本文是作者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理的初中语文《背影》课堂实录及反思(精选6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初中语文《背影》课堂实录及反思篇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感知,体会作品中父亲外在形象的普通;2、通过探究品析,发掘普通形象背后不普通的父子深情;3、调动文学积累和生活感知,关注普通形象背后饱含的深情。
达到情感共鸣,收获写作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品析,发掘作品中父亲外在普通形象背后蕴含的不普通的父子之情。
三、教学步骤:1、情感导入,情境再现;在《背影》歌曲的伴奏下,抒情开场,让同学们伴随音乐回顾课文,用一个词语概况阅读感受。
2、整体感知,关键梳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们自主找出父亲普通的外貌衣着和普通的言语等外在形象的具体内容。
3、深入探究、细节品评;本环节是整课教学的中心环节。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自由讨论、交流、品评,个别发言、学生齐诵,对课文中写父亲普通外貌衣着、普通言语等句子进行深度挖掘,从而自然、深刻地领会作者在课文中所传达的浓浓深情。
4、拓展延伸,联动积累。
从课内逐渐迁移拓展到课外,逐步打开学生认知视野,让学生发现其他文学积累和生活体验积累中,也有类似“普通形象背后不普通情感”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将来对作品和生活的用心体味与文字表达。
5、作业布置;继续在课外完成“拓展延伸”部分内容,加强个人感悟。
6、板书设计。
7、背影朱自清普通的外貌衣着普通的语言(背影)不普通的父子情深四、教学反思。
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导!初中语文《背影》课堂实录及反思篇二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爱亲情。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读了《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一书,让我从中领略到一代名师的风采。
那一篇篇精彩的语文教学实录,颇有见地的教学论述,读起来令人折服,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素质得到提升,行动得到激发,智慧得到提高。
“心中藏着爱意和善意,有着民主和尊重,便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一种令人陶醉的教学艺术。
”这是于老先生在本书的开头写的一句话。
这句话让我沉思了许久,而后读了他的课堂实录和他的论述“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于老师的教学艺术是善待学生的艺术。
他的爱是对学生的理解、欣赏与鼓励。
他那有情有趣的课堂教学不正体现了这一点吗?于老师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各种各样激励的手段:运用语言、通过爱抚、传递微笑、耐心等待、物质奖励……表扬、肯定、鼓励学生。
于老师把“重情趣”作为“五重教学”的首要内容,在他的很多课例中体现。
这也是“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的体现。
于老师的教学艺术是求真求实的艺术。
他的爱是一种负责。
于老师说,“课堂教学因学生的精彩而精彩。
”“没有平时的教育,学生没有读、思的习惯,平时不善于、不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思,我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济于事。
”在这里我看到了课的背后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真和实。
一节成功的课是“综合”的,是教于学的完美结合,是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于老师的课,是他智慧、人格、学识的结晶,是他的教学观、人生观、学生观的生动体现,处处折射出“五重教学”的思想火花。
这本书让我这样的年轻教师从中看到像于老师这样的名师,这样的老教师是怎样把握教材,是在怎样的教学观、语文观、学生观的指导下,用什么方法教语文的。
想想自己也是一名语文教师,我感到十分愧疚。
我的身上有“语文”的气息了吗?没有。
不过,今后我会努力让自己像个语文老师。
我希望我能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努力学习,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练一手好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出漂亮的文章,在听、说、读、写、书等方面为学生做好示范。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优质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文章《xx》,理解文章内涵,获得心灵感悟。
2.能够巧妙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及感悟。
3.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讲义、黑板、笔
2.学生准备:课本、笔、本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烘托课堂氛围,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文本阅读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xx》,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 思考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组讨论一些问题,如:文章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文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4. 写读后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出读后感。
5. 组织分享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进行展示和交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6. 总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澄清疑惑。
四、课后作业
1.完成写读后感的作业,对读后感进行修改和完善。
2.阅读一篇课外文章,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五、拓展延伸
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的阅读资料,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提升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后感教学实录
贵港李娜
一、谈话开篇,轻松切题: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读书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自己爱不释手的某本书、某个故事或者是百看不厌的某篇文章呢?
生:有。
师:谁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一本书、一个故事或者一篇文章是什么呢?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1:我最感兴趣的一篇文章是《顶碗少年》。
它主要写一文少年表演顶碗,在两次失败的情况下不气馁,最后成功的故事。
生2: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古文《学弈》。
文章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最后学习效果不一样的事。
……
师:同学们,读了这些书,你有些什么收获呢?
生1:我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生2:我懂得了时光非常短暂,并且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今后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不虚度光阴。
生3:我学到了一些写作手法,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许多,真是下笔如有神啊!
……
师:老师觉得很欣慰!在这个网络泛滥的时代里,书依然是陪伴你们成长的最佳精神粮食!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当时有没有把这些读书的收获及时地记录下来呢?
生:没有。
5、师:不要紧!今天们就来认真的整理一下我们刚才交流的过程,然后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好不好?
生:好!
师:如果你们能把刚才所说的感受并联系你的实际形成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读后感了!(板书课题:读后感)
师:请同学生齐读课题。
师:那么什么是读后感呢?
生: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成了读后感。
【设计理念:谈话导入,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对读后感这一题材的习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下面学习写作读后感做好知识铺垫。
】
二、美文借鉴,促进成长。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来看看北京的一位小朋友的一篇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如果大家觉得这位小朋友的读后感写得好,就借鉴借鉴吧。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北京小朋友的读后感〈摘自《金田作文》六年级课堂自主作文.下册P103页〉)
【设计理念:在这里,范文展示目的是通过学习,立足应用,鼓励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套用、活用范文文本的套路,让学生在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基本思路,改善学困生的写作切入点和行文布局等困难问题;让学生获得读后感的感性体验,激励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良好习惯。
】
生:带问题读文。
(多媒体出示默读要求:5分钟)
1、作者读的是什么书?
2、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
3、这本书给予作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收获了什
么?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相信心中已经有答案了吧,谁来说
说呢?
生1:作者读的是《海伦.凯勒》这本书。
生2:这本书主要写海伦.凯勒一岁半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但是她没有向命运屈服。
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战胜了病残,学
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五种文字。
24岁时,她以优等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弗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
生3:读了这本书,作者认识到: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
)
……
师:同学们可真会读书啊!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这篇读后感,想想:哪些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这部分在文中写得怎么样?
生1:文章的3—5自然段都是写作者读书后的感受与收获的。
生2:这部分在文中写得很详细。
师:不错,写读后,“感”应该作为重点详细来写。
(教师板书:感是重点联系实际)那么,作者的这些感受是因何产生的呢?
生:是因为读了《海伦.凯勒》这本书。
师:也就是说,要写读书感受和收获,要先……
生(接):要先读文章,读懂原文。
(教师板书:读是基础读懂原文)
师小结:是啊!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没有读的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潜心的读书,不能把书读透,就不会有深刻的体验来。
【设计理念:让学生对读后感中的“读”和“感”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知道读后感重在一个“感”字上。
】
师:同学们,作者又是怎样安排这篇读后感的写作顺序呢?
生1:作者先介绍自己读了什么书,并概括写写自己的读书感受和收获。
生2:接下来作者简单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生3:然后作者联系自己的实际,具体写自己读书的收获,从中悟出的道理。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多媒体出示板书)
写作顺序:
(1)、介绍自己读什么书,概括写自己的总体收获。
(2)、简单介绍书的内容。
(3)、具体写自己读书的收获,悟出的道理。
师:对!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写的。
那么,文章写好了,该如何定题目呢?
生1:老师,这个我懂,可以以“读《》有感”为题目。
生2:老师,还可以以“《》读后感”为题目。
【设计理念:熟悉佳作的写作路子,并强调读后感正文内容主要写个人的感悟,强化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读后感的行文思路。
】
三、广发思维,引导选材。
师:看来同学们读书都十分认真,收获也一定不少了!现在,我们来重温一下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读后感就是
——(学生接)
生;读了文章书籍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具体地写出来。
师:我们可以向小作者学习,按照这样顺序来写读后感:
———(学生接)
生:首先介绍自己读了什么书,并概括写写自己的读书感受和收获。
接下来简单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然后联系自己的实际,具体写自己读书的收获,从中悟出的道理。
师(补充):写读后感不但要按一定的顺序,注意有条理地写,还要注意首尾呼应哦。
师:同学们,好好想想,在写读后感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老师,我从这篇读后感得到启发,写读后感不是大篇幅的抄录原文,而是简单的概括主要内容,应以写读后的“体会”为主。
生2:老师,我觉得写读后感也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所写的感想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这样才能感动读者。
生3:我觉得还要独具一格,内容要新颖、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读者和感染读者。
(学生汇报,教师多媒体出示板书)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1)、写读后感不是大篇幅抄录原文,而是简单的概括主要内容,应以写读后的“体会”为主。
(2)、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所写感想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这样才能感动读者
(3)、要写出独特的新鲜的感受,内容要新颖、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读者和感染读者。
【设计理念:多媒体课件出示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奠定学生写读后感的基本技能。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就请大家认真的整理一下思路,想想你读过的作品中,那一篇最扣人心弦,把你的读书感受在小组里和组员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读书经历,让同学分享分享你的读书收获呢?
生:最近,我读了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篇文章非常感人、催人泪下,因此,我读得津津有味……
师:谁来评评这位同学说得怎么样?
生1:小昭同学能把自己读书的收获详细的告诉我们。
生2:小赵同学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这点我觉得很好。
生3:他能够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说,我觉得这点值得我学习。
……
【设计理念:现学活用,让学生放飞想象,拓宽习作思路,确定写作素材。
】
四、快乐成文,完成习作。
师:好!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按照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把你构思好的话写下来,写好后认真修改,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争取拿出最理想的习作来让大家分享你的成果。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读读学者培根的这一句名言吧!
(多媒体出示)
读书可以使人充实,而写下读后感更可以使人精准、明智。
板书设计:
读后感
读是基础读懂原文
感是重点联系实际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