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及中药.ppt

合集下载

医院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概述内容PPT汇报

医院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概述内容PPT汇报
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 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 毒。据统计,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类病毒引起。 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占医院就诊率的1/3。而 急性呼吸道感染中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 呼吸道病毒不是病毒学上的一个分类,主要是以呼吸道为侵入 门户,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同时伴有全身症状的一群病毒。 包括DNA和RNA病毒。
重肺炎在沙特吉达市医院治疗,后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6 月20日死亡 第2例,49岁(英国籍卡塔尔人),既往健康,9月3日发病,7 日在卡塔尔多哈医院治疗,11日乘救护飞机抵英国, 在伦敦一 医院ICU治疗。发病前曾去过沙特麦加 1例疑似病例 沙特人,男性,有心脏病,2012年8月在英国出现严重呼吸道 症状(双侧肺炎),后迅速发展为肾衰。死于2012年9月14日。 发病前曾往沙特旅行 未做尸检,也未留存合适的标本以供实验室检测
经呼吸道传播引起感染的病毒
呼吸道病毒
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谱构成及其流行规








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毒病原原谱的时间趋势
引起感冒的病毒组成
鼻 病毒
30-35%
其它 病毒
35-50%
20-30%
普通感冒与流感的比较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危害
发病率高、传播快、流行广泛,对人类健康危害大。 人均年发病5~6次,与慢支、哮喘加重有关;
第一例病例临床特点
WHO的病例定义
中东呼吸道症候群
呼吸道病毒概述
汇报人:XXX
汇时报间时:间X:X2X0X2X0年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特点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特点

呼吸道感染的病毒ppt课件

呼吸道感染的病毒ppt课件

社交距离
在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至 少1米的安全距离,以降 低飞沫传播的风险。
佩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人员 密集场所,应佩戴符合防 疫要求的口罩,保护自己 和他人的健康。
04 呼吸道感染病毒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针对特定的呼吸道感染病毒,如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可以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
治疗。
解热镇痛药
对于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进行对症治疗, 缓解不适感。
抗生素
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呼吸道感染, 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 感染。
支持性治疗
休息与护理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注 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 内湿度适中,有助于缓解 呼吸道症状。
饮食调整
适当增加营养摄入,多饮 水,保持呼吸道湿润,有 助于痰液排出。
病毒变异与进化研究
病毒变异机制研究
病毒变异是导致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重 要原因之一,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病毒 变异的机制和规律,了解病毒变异的 趋势和特点。
病毒进化研究
病毒进化是影响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重 要因素之一,未来需要加强病毒进化 研究,了解病毒进化的趋势和特点, 为防控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抗病毒药物与疫苗研发
氧疗与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道阻塞的患 者,可能需要采用氧疗或 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措施。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 治疗,如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等。
针灸疗法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可以缓解呼吸道症状,促进康复。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相关穴位,可以舒缓肌肉紧张,缓解呼吸道痉挛,改 善呼吸不畅等症状。
鼻病毒

2018年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及中药-2019年医学文档

2018年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及中药-2019年医学文档

• • 炎症与细胞因子: IL-1、TNF-α等炎症 因子使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补 体、急性期蛋白等随血浆渗出;同时这 些细胞因子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及白细 胞,使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增加,加 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8], 使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单个核细胞外渗。 适度的细胞因子产生,导致炎症反应, 2/4/2019 6 增强了局部的抗感染免疫,但细胞因子
11
2/4/2019
治疗的目的和切 入点
• 针对病毒病原的治疗—抗病毒 • 针对致病机理的治疗—免疫调节 • 针对临床症状的治疗—对症治疗
2/4/2019 12
中西药治疗研究现状及分析
• 西医治疗:仍以对症治疗及抗病毒化学 治疗为主。常用的抗病毒化学治疗药物 主要有核苷类、金刚胺类以及神经胺酸 酶抑制剂。对症治疗药物则多以解热镇 痛药物为主要组成成分,如新康泰克等 ,只有“快克”等少数品种添加“金刚 烷胺”等抗病毒成分。 • 从治疗学角度来看,病毒在细胞内增殖 ,药物在体液中不能发挥作用,必须进 2/4/2019 13 入细胞内才能有效;另外也必须在病毒
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 免疫
• 此外各类T细胞亚群在感染过程中也有 其重要作用,Th1、Th2体内应答不平衡 可能是某些病毒感染中的关键环节。 Th1细胞分泌IL-2、IFN-γ等,激活CTL 细胞、巨噬细胞,增强NK细胞活性, 促进细胞免疫应答;Th2细胞分泌IL-4 、IL-10等,促进体液免疫应答。Th1 、 Th2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而相互抑制 。
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 症与免疫
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 症与免疫
• 实验研究 : • 纯化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可诱导巨噬 细胞释放IL-1, TNF-α[3];全病毒可诱导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1、IL-6、 TNF-α[4],刺激肺上皮细胞产生TNF-α[5] 。因此,免疫细胞和感染的上皮细胞是 病毒感染后前炎症因子的来源。 • 国内有关研究发现,流感病毒感染小鼠 2/4/2019 5 后,产生典型的呼吸器官炎症改变,而

呼吸道感染病毒 PPT

呼吸道感染病毒 PPT
▪ 分型鉴定 核酸杂交、PCR、序列分析
四、流感的防治
▪ 增强抵抗力 ▪ 药物治疗
* 对症治疗,防止细菌性并发症
▪ 接种疫苗 * 灭活病毒疫苗,定期注射
* 病毒亚单位疫苗:血凝素
第二节 副粘病毒 (Paramyxoviriade)
▪ 副流感病毒 ▪ 麻疹病毒 ▪ 呼吸道合胞病毒 ▪ 腮腺炎病毒 ▪ 尼派病毒 ▪ 人偏肺病毒
▪ 抗原性: 抗体能抑制酶的水解作用,抑制病毒释放与扩散,但不能中 和病毒感染性
(二)分型与抗原变异
分型
▪ NP抗原性 M蛋白抗原性
甲、乙、丙三型
▪ HA和NA抗原性:甲型再分为若干亚型-易突变
(H1-H15、N1-N9)
乙型、丙型未发现亚型
命名 型别/宿主种名/分离地点/病毒株序号/分离年代 (HA与NA亚型号)
(三)流感病毒的其他生物学特性(了解)
▪ 培养特性 可在鸡胚和培养细胞中增殖。初次分离接种鸡 胚羊膜腔,传代 尿囊腔
▪ 抵抗力 不耐热,对干燥、乙醚、甲醛和乳酸等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性: 传染源-------病人或病毒携带者 致病机理----病毒不入血 病毒-----呼吸道-----毒素样物质进入血液
局部粘膜上皮炎症
全身中毒症状
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
2.免疫性
细胞免疫:CD4+/CD8+ T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 sIgA、抗-HA中和抗体
三、微生物学检查
▪ 病毒分离 取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接种鸡胚或培养细胞
▪ 血清学诊断 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免疫测定
▪ 抗原检测 直接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脱落细胞中检测抗原
如:A/Hong Kong/1/68(H3N2) A/马/黑龙江/1/89(H3N8)

中医药学基础——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及中医药治疗全解88页PPT

中医药学基础——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及中医药治疗全解88页PPT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感染及中医药治疗全解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及中药ppt课件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及中药ppt课件

05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预防与 控制
疫苗接种与个人防护
疫苗接种
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人体免疫力,预 防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已有针对多 种呼吸道病毒的疫苗,如流感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等。
个人防护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戴口罩、避免接触患者等,有助于降 低感染风险。
中药预防措施与建议
中药预防
危害
呼吸道病毒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可导致死亡和长期后遗症。在某些 情况下,如流感爆发,可引起大规模流行病,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02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 理
病毒入侵与复制
病毒通过飞沫、接触 等方式进入人体,附 着并感染呼吸道上皮 细胞。
脱落的细胞和病毒释 放进入呼吸道,进一 步感染其他细胞。
04 中药抗呼吸道病毒的研究 进展
中药抗呼吸道病毒的实验研究
01
02
03
04
实验研究概述
中药在实验条件下对呼吸道病 毒的作用研究,包括体外实验
和动物实验等。
实验研究方法
介绍实验设计、样本选择、实 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
容。
实验研究结果
总结中药对呼吸道病毒的抑制 作用、抗病毒机制等方面的研
究成果。
病毒在细胞内复制, 破坏细胞结构,导致 细胞死亡和脱落。
免疫应答与病理过程
01
人体免疫系统对呼吸道 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应答, 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 异性免疫。
02非特异性免疫包括自Fra bibliotek 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 对病毒的吞噬作用。
03
特异性免疫包括抗体和T 细胞的产生,对病毒进 行识别和清除。
04
免疫应答过程中可能出 现过度炎症反应,导致 组织损伤和疾病加重。

中医学对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治思路课件

中医学对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治思路课件

04
中医学对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治

中药汤剂治疗
中药汤剂治疗是中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针对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中医学通常会根据患者 的具体病情和证候,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汤剂治疗 方案。
中药汤剂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时,通常会根据 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选择具有清热解毒、宣 肺止咳、化痰平喘等功效的中药,如麻杏石甘汤 、银翘散等。
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是中医学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基本原则之一,其目的是提 高机体免疫力,清除体内病毒,缓解病情。
中医认为,扶正祛邪的方法应标本兼治,扶正以补虚固本为主,祛邪以 清热解毒为辅。常用的扶正药物包括人参、黄芪、枸杞子等具有补气养
阴功效的中草药。
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学还强调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式来 扶正祛邪,如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的锻炼等。
缓急。
观察舌苔的颜色、质地、 形状等,判断病情的性
质和病位。
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 湿度等,判断病情的寒
热虚实。
观察痰、鼻涕、大便等 排泄物的颜色、质地等, 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病位。
闻诊
听声音
听患者的声音高低、强弱、清浊 等,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
嗅气味
嗅患者的口气、汗味等,判断病 情的寒热虚实。
问诊
清热解毒是中医学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 染的重要原则之一,其目的是清除体内
的热毒,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病情。
中医认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通常与外 感风热有关,因此清热解毒的方法多采 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效的中草 药,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
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学还强调饮食调 理和起居调理,如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 食物,避免过度劳累等,以辅助清热解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及中药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及中药

免疫应答与病理过程
01
人体免疫系统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包括天然免疫和适 应性免疫两部分。
02
天然免疫应答主要由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组成,它们可
直接杀伤病毒并诱导炎症反应。
适应性免疫应答由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介导,产生特异性抗
03
体和细胞因子,进一步清除病毒并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
并发症与疾病进展
04
中药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 预防与控制
中药预防措施与策略
01
增强免疫力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
例如,玉屏风散等中药方剂可以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02 03
清热解毒
针对病毒感染的特点,中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作用,抑制病毒繁殖, 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例如,金银花、连翘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可以用于预防感冒。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 病机理及中药
目录
• 呼吸道病毒感染概述 •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 • 中药在呼吸道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目录
• 中药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中药研究展望
01
呼吸道病毒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指通过空气、 飞沫等途径传播的病毒引起的呼 吸道疾病。
危害
呼吸道病毒感染可引起肺炎、心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02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 理
病毒入侵与复制
01
病毒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进入 人体,附着并侵入呼吸道上皮细 胞,在细胞内复制增殖,破坏细 胞结构,引起细胞死亡。
02
病毒复制过程中释放的病毒颗粒 和毒素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免 疫应答,进一步导致组织损伤和 疾病进展。

2018年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及中药-文档资料

2018年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及中药-文档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并分析其中医证候学资料,总结中医证 候学分布特点及与体质因素的相关性。
2024/3/22
18
摘要
• 结果:224例流感样病例发病前多有与疾病发生相关的
因素存在,如受凉、劳累、与发热病人接触及饮食等因素; 发病前多出现“火热上炎”的表现;发病时普遍出现恶寒 发热汗出、咽痛咽痒等邪犯肺卫之象;发病人群以正常型 体质及阴虚型体质为主,临床有典型的风寒或风热表现者, 同时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寒热错杂的表现。
2024/3/22
8
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
• 小结
• 呼吸道病毒感染过程中,其致病机理是非常复杂的,除了病毒 的直接损伤外,免疫损伤也是其重要的致病机理。病毒的各种 结构蛋白可在体内诱导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但是,病毒诱生 的免疫应答除可引起免疫保护作用外,还可引起一定的免疫病 理损伤。
• 毒性物质 炎性反应 免疫损伤
2024/3/22
22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处理指南(试行)》(卫办疾控发[2006]108号)
发热(腋下温度≥38.0℃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其他实验 室确定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特点: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
2024/3/22
2
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
• 实验研究 :
• 国外文献报道在腺病毒感染模型小鼠中,在肺部早期浸润阶段, 肺中并无病毒的增殖,而小鼠肺中及血浆中均可检测到高效价 的IL-1、IL-6、TNF-α,表明肺部炎症可以在没有病毒增生的 情况下产生[1];
• 有研究表明流感病毒FM1鼠肺适应株感染小鼠后,导致气道和 肺实质的损伤以及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发生。病毒本身和病毒 感染而产生的细胞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炎症反应,且已肯 定细胞因子起了重要作用[2]。

呼吸道感染病毒讲解培训课件

呼吸道感染病毒讲解培训课件
Measles
概述 病原和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及预防 治疗
概述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咳嗽、结膜炎、口腔麻疹黏 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 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概述 病原和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及预防 治疗
覆盖在核衣壳外面。
外膜
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 膜
呼吸道感染病毒讲解
41
流感病毒的表面结构
血凝素(HA)
柱状,为三聚体,它基本上 以相同的间距覆盖了病毒的
全部表面
神经氨酸酶(NA)
四个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 蘑菇状,并不平均分布在病 毒表面,而是聚合成群。
呼吸道感染病毒讲解
42
血凝素(HA)
HA0 HA1:与易感细胞表面 介导 吸附作用
概述 病原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及预防 治疗
肺炎(pneumonia)
是麻疹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出疹期,继发 细菌或其它病毒感染
喉、气管、支气管炎(laryngitis,trachitis, bronchitis)
心肌炎(myocarditis)
麻疹脑炎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measles encephalitis and 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SSPE)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乙型 溶血 性链 球菌
高热,中毒症状 重,咽峡炎、杨 梅舌、环口苍白 圈、扁桃体炎
皮肤弥漫充血, 密集针尖大小丘 疹,1周后全身大 片脱皮
发热1~2天 出疹,出疹 时高热

呼吸道感染的病毒PPT课件

呼吸道感染的病毒PPT课件

二、致病性
人是其唯一宿主
传染源: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该病传染性强
.
潜伏期1~3周 在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内增殖入血,病毒随血 侵入腮腺及其它器官 主要症状为腮腺肿大 睾丸炎、卵巢炎及病毒性脑炎 可获牢固的免疫力
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措施
.
.
第四节 风疹病毒
.
第二节 麻疹病毒
麻疹病毒:是一种以发热和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全 身性出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儿童感染最为常见,感染后的发病率几乎达100% 我国自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其发病率已显 著下降
.
一、生物学性状
麻疹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20~250nm
包膜表面有血凝素(HA)和融合因子(F) 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麻疹病毒存在着基 因漂移
势和提出疫苗预防建议。 隔离与治疗流感患者是减少发病和传播的有效措施。 免疫接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治疗以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为主。 叙述流感大流行与抗原变异的关系。 在护理流感病人时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流感的传播?
.
主要的呼吸道病毒及其所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病毒科 正粘病毒 副粘病毒 病毒种类 甲、乙、丙型流感病 毒 副流感病毒1~5型 呼吸道合胞病毒 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披膜病毒 小RNA病毒 冠状病毒 风疹病毒 鼻病毒 普通冠状病毒 SARS冠状病毒 所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支气管炎等 婴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小儿风疹、胎儿畸形或先天性 风疹综合征 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SARS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综合征)
.
第二十二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
李梅 张晓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子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及白细胞,使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
增加,加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8],使大量中性粒细
胞和单个核细胞外渗。适度的细胞因子产生,导致炎症反应,
增强了局部的抗感染免疫,但细胞因子的过量产生会导致严重
的病理损伤。已有实验证实,流感病毒肺炎模型小鼠的肺部炎
症病变程度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水平一致,用TNF-
02.10.2020
8
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
• 临床研究
• 病毒感染与SIRS:近年来,由感染因素引发的炎性反应日益 为人们重视,严重者可产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 大多数学者认为SIRS的发生和几组细胞的激活和多种炎性介 质的失控性释放有关,包括TNF、IL-1、IL-6、IL-8等[11], 病毒作为引发因素之一,与SIRS的发生密切相关。
02.10.2020
3
致病机理的认识
• 基本认识: 一般认为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理有二: 其一是病毒侵入呼吸道后对呼吸器官的直接损伤; 其二是机体与侵入病毒相互作用产生病变,包括炎症反应,免 疫损伤。
• 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 病毒感染后的直接损伤已为大家所熟知,而感染后炎症与免疫 损伤的产生及其机理尤其是细胞因子在感染和炎症产生过程中 的作用日益引起关注。并有较多相关研究报道。
• 另一项有关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表明,病毒性上 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IL-1、IL-6、TNF-α明显增高,治疗 后降至正常,同时临床症状改善[12]。
02.10.2020
9
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
• 临床研究
•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的病因基本明确为变异的冠 状病毒感染所致,但发病机制及致病机理尚不明确。随着临床 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学者发现,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 状态的变化是其重要的致病机理。包括T淋巴细胞数量、T细胞 亚群、细胞因子(IL-1、IL-2、IL-6、IL-10、TNF-α)等的 变化。指出免疫过激引起的免疫损伤是重要的致病机理。糖皮 质激素在SARS治疗中的主要作用可能为抑制机体过激的免疫反 应,尤其是细胞免疫反应。
α 抗体治疗能减轻肺部炎症病变。
02.10.2020
7
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
• 实验研究
• IL-10是一种重要的抗炎因子,对促炎介质的释放有抑制作用, 如IL-10可明显抑制内毒素血症时的发热反应,抑制IL-6、 IL-8、 TNF-α的分泌及粒细胞聚集[9],在广泛抑制上述炎症 介质的同时,上调IL-1ra、sTNFR等2炎症介质[10],有利于体 内炎症因子及抗炎因子的平衡。
02.10.2020
10
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
• 小结
• 呼吸道病毒感染过程中,其致病机理是非常复杂的,除了病毒 的直接损伤外,免疫损伤也是其重要的致病机理。病毒的各种 结构蛋白可在体内诱导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但是,病毒诱生 的免疫应答除可引起免疫保护作用外,还可引起一定的免疫病 理损伤。
• 国内有关研究发现,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产生典型的呼吸器官 炎症改变,而且病毒感染后小鼠血浆中某些细胞因子水平(尤其 是TNF-α明显变化)[6、7] 。
02.10.2020
6
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
• 实验研究
• 炎扩张,
通透性增加,补体、急性期蛋白等随血浆渗出;同时这些细胞
2
前言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全部急性呼 吸道感染中有90%-95%是由病毒所致。目前,细菌感染多能得 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而病毒感染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危害人类 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流感的发生呈现活跃态势,流感 流行时常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而发生于2003年的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更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关 注,但有关该类疾病的研究包括流行病学、病因病理、诊断治 疗、药物开发等多方面研究相对滞后,应当予以重视。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 及中药作用靶点的探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 史利卿
02.10.2020
1
讨论主题
• 前言 • 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理的认识 • 治疗的目的和切入点 • 中西医治疗现状与分析 • 中药作用靶点的探讨 • 有关研究的思考 • 流感样病例中医证候学特点观察
02.10.2020
02.10.2020
5
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
• 实验研究 :
• 纯化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可诱导巨噬细胞释放IL-1, TNF-α[3]; 全病毒可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1、IL-6、TNF-α[4],刺 激肺上皮细胞产生TNF-α[5] 。因此,免疫细胞和感染的上皮细 胞是病毒感染后前炎症因子的来源。
02.10.2020
4
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
• 实验研究 :
• 国外文献报道在腺病毒感染模型小鼠中,在肺部早期浸润阶段, 肺中并无病毒的增殖,而小鼠肺中及血浆中均可检测到高效价 的IL-1、IL-6、TNF-α,表明肺部炎症可以在没有病毒增生的 情况下产生[1];
• 有研究表明流感病毒FM1鼠肺适应株感染小鼠后,导致气道和 肺实质的损伤以及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发生。病毒本身和病毒 感染而产生的细胞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炎症反应,且已肯 定细胞因子起了重要作用[2]。
• 在感染过程中免疫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它们之间存在着复 杂的网络联系,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02.10.2020
11
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
• 此外各类T细胞亚群在感染过程中也有其重要作用,Th1、Th2 体内应答不平衡可能是某些病毒感染中的关键环节。Th1细胞 分泌IL-2、IFN-γ等,激活CTL细胞、巨噬细胞,增强NK细胞 活性,促进细胞免疫应答;Th2细胞分泌IL-4、IL-10等,促进 体液免疫应答。Th1 、Th2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而相互抑制。
02.10.2020
12
治疗的目的和切入点
• 针对病毒病原的治疗—抗病毒 • 针对致病机理的治疗—免疫调节 • 针对临床症状的治疗—对症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