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霖《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自由及其限制)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名词解釋什么就是传播传播即就是社会信息得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得运行。

刻板成见:人们持有得固定、简单化得观念印象,通常伴随看价值评价与好恶 拟态环境:指信息环境,它并不就是现实环境得”镜子”式彳写再现,而就是传播 媒介通过象征性时间或信息进行选择与加工,重新选择得结果。

传播情境概念:指得就是5^^^寺定得传播彳亍为直接或间接影响得外咅0事物、条件 或因素得总称,它包括具体得传播活动(如二人对话)进行得场景,如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有无她人在场等;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得参与人所处 得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得环境。

5、群体规范:群体意识得核心内容。

指得就是成员个人在群体;舌动中必须遵守得 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就是非好坏得判断标准。

隼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得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媒介接近权:媒介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 及开展各种社会与文化活动得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播应该向受众 开放得义务与责任。

媒介接近权得核心内容就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子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得力量,它们所传递得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 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得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 们得态度与意见甚至直接支配她们得行动。

传播流:所谓"传播流"指得就是由大众传媒发出得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 "流"向传播对象得社会过程。

传播流(研究三部曲有"拉扌闆菲尔德等人得 《人们得选择》、卡兹等人得《个人影响》、罗杰斯得《创新与普及》、)以及 克拉帕得《大众传播效果》。

10、 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得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得负影响,其内容本 身得说服力不能得到立即发挥,而就是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这种 负影响瘫昌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11、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她人提供信息、观 点或意见并对她人施加个人影响得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

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

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新闻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以及新闻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在考研中,新闻传播学是一个重要的科目,涉及到很多理论和实践知识。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研究方法以及考研真题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融合了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它关注的是新闻的生产、传播和接受过程,以及新闻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新闻传播学的核心概念包括新闻价值、传播效果、媒介选择等。

通过研究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模型。

新闻传播学有很多经典的理论模型,如拉斯维尔的传播模型、门捷列夫的传播模型等。

这些模型通过描述和解释新闻传播的过程,帮助我们理解新闻传播的机制和规律。

在考研中,对于这些理论模型的掌握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考题中常常会涉及到对于某一模型的应用和分析。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实证数据进行研究,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

文献研究是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来研究某一问题。

案例研究是指通过对某一具体事件或现象的深入研究,来揭示其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在考研中,对于这些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考题中常常会涉及到对于某一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分析。

最后,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考研真题中与新闻传播学相关的问题。

考研真题中的新闻传播学部分主要涉及到对于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有一道题目是关于新闻价值判断的,要求考生根据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某一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

又如,有一道题目是关于传播效果评估的,要求考生根据传播学的理论模型,设计一个传播效果评估的研究方案。

2023年自考专业(公共关系)《传播学概论》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公共关系)《传播学概论》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公共关系)《传播学概论》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问答题】为什么说英尼斯对研究媒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2.【单选题】“沉默的螺旋”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是个人对社会孤立的()A.沉默B.无知C.抗争D.恐惧3.【单选题】从信息流量的角度看,人们对某个电视广告之所以产生了逆反心理,原因在于该广告()A.播出次数太多B.画面切换太快C.播出次数太少D.画面切换太慢4.【问答题】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问答题】试述传播的功能失调(功能障碍)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6.【单选题】传播学研究中的批判学派,其直接策源地在()A.英国B.美国C.德国D.加拿大7.【单选题】在传播学的奠基人中,曾多次访华给中国带来有关传播学的新鲜信息的是()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C.霍夫兰D.施拉姆8.【问答题】魔弹论9.【单选题】控制实验过程中施行的实验刺激,也叫()A.证真B.自变量C.证伪D.因变量10.【问答题】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11.【单选题】《论自由》一书的作者是()。

A.穆勒B.弥尔顿C.洛克D.杰弗逊12.【单选题】在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13.【单选题】传播学研究中的批判学派,其直接策源地在()。

A.英国B.美国C.德国D.加拿大14.【单选题】“说服与态度改变”的实证研究始于()A.卡兹等对购物的研究B.拉扎斯菲尔德等对美国选民的研究C.罗杰斯对推广农药的研究D.霍夫兰对美军士兵观看电影的研究15.【单选题】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主要贡献是倡导并确立了()。

A.内容分析法B.实地调查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16.【单选题】按照“知识沟”理论的观点,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之间的知识鸿沟,趋向于()A.缩小B.消失C.扩大D.稳定17.【问答题】.报刊集权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8.【问答题】什么是“上限效果”假说?19.【单选题】时效性最差的大众传播媒介是()A.报纸B.广播C.杂志D.电视20.第2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传播学诞生于()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2.【问答题】新闻这种信息有哪些特点?3.【单选题】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报纸上的排印错误、电视中的图像失真、人际谈话中的各种干扰等都属于传播过程中的()。

传播学概论考研题目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考研题目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考研题目及答案题目一:简述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答案: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主要围绕传播过程、传播者、接收者、信息、媒介和效果六个要素构建。

传播过程通常被描述为一个由发送者到接收者的单向或双向流动,包括编码、传输、解码和反馈。

传播者是信息的发起者,他们通过选择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式来影响信息的传递。

接收者是信息的接收方,他们的解码过程受到个人背景、心理状态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信息是传播过程中传递的内容,可以是事实、观点或情感。

媒介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包括语言、文字、图像、声音和数字媒体等。

效果是传播活动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改变。

传播学理论框架还包括对传播模式的研究,如线性模式、互动模式和系统模式等。

题目二:论述大众媒体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答案:大众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首先,它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为公众提供新闻、知识、娱乐和教育内容。

其次,大众媒体具有社会监督功能,通过报道社会事件和问题,促进社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

此外,大众媒体还是社会价值观和文化的传播者,通过塑造公众意见和审美标准,影响社会意识形态。

同时,大众媒体也是经济活动的推动者,通过广告和市场推广,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流通。

最后,大众媒体在政治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报道政治新闻和选举活动,影响政治过程和公众的政治参与。

题目三: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点及其对传统媒体的挑战答案: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点主要包括互动性、即时性、个性化和全球化。

互动性指的是新媒体允许用户参与内容的创造和传播,形成用户生成内容(UGC)。

即时性体现在信息可以实时更新和传播,满足了用户对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

个性化指的是新媒体能够根据用户偏好提供定制化的内容和服务。

全球化则是指新媒体打破了地理界限,使得信息传播跨越国界,影响全球受众。

这些特点对传统媒体构成了挑战。

首先,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个性化要求传统媒体调整内容生产和分发策略,以满足用户需求。

新闻传播学概论考点

新闻传播学概论考点

名词解释:1.新闻(定义):新闻是高度组织化的传播者向社会公众报道事实新近变动状态的信息。

(第一章:新闻的界定和类型P13)2.硬新闻(概念):硬新闻也被成为纯新闻,是指“对已发生的或24小时内被发现的当前公众关注的事件的报道”,尤其是对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利益、题材重大、影响深远的事件的及时报道,其特点是时效性强、制作严谨规范。

软新闻(概念):软新闻是指那些时效性不强而人情味浓厚、容易激发阅读视听的兴趣的新闻。

(第一章:新闻的界定和类型P43)3.新闻信息守门人(概念):新闻传播者是指专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第二章:新闻传播者P51)4.组织报道(概念):组织报道,首先是指编辑部通过对报道方案的设计,在报道的主要内容范围、报道重点、报道过程、发稿计划、版面地位和版面形式、报道人员等方面做出具体细致的安排。

调控报道(概念):调控报道是指在报道进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调整报道计划,控制报道进展,以达到最好的报道效果。

(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124,125)5.稿件处理:包括组稿、选稿、改稿。

组稿(意思):编辑根据拟订的选题计划与发稿意图以及读者对象,物色作者撰写相应的稿件,这就是组稿。

选稿(意思):新闻编辑每天要从众多的新闻稿中挑选出具有新闻价值、符合编辑部制定的编辑方针的新闻稿件,对新闻稿件作出第一次评价。

改稿(意思):面对已经决定留用的新闻稿件,新闻编辑进一步的工作是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改,去芜存菁、修正润饰、琢玉成器,从而保证新闻传播的高品质。

工作包括:立主脑、校差错、修饰辞章。

(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126)6.三个原则(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时效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含义):新闻要求的真实是以事实的真实为基础和参照标准,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反映必须符合事实的实际状况,是把“全部叙述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

客观性原则(含义):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尊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世界的外部实在性,竭力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报道,避免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公开地表达新闻传播者自身的观点和倾向。

陈霖《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的界定和类型)

陈霖《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的界定和类型)

第一章 新闻的界定和类型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新闻是某种“事实” 新闻是一种“报道”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一种“信息”对新闻的完备、全面、深入的描述新闻是一种信息 新闻是一种信息 如何看待新闻这种信息同样的事实,不同的新闻 新闻与事实 新闻是对现实世界的建构新闻、受众与事实新闻价值概念的由来新闻价值具有客观性新闻价值具有社会性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性质 新闻价值具有功利和理想的双重性 新闻价值具有相对性 越重要的事情新闻价值越大 越具显著性则越有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 概率越小则新闻价值越大 构成因素和影响因素 具大的接近性则有更大的新闻价值 越具有冲突则新闻价值越大具有人情味、戏剧性、奇异性的事件易让人感兴趣 根据新闻内容根据新闻形式新闻的分类 按新闻的效应分从新闻传播者处理事实的方式来看硬新闻新闻的类型 硬新闻与软新闻 软新闻两类新闻的区别调查性新闻深度报道 解释性新闻精确新闻 新闻的界定和类型【重点难点归纳】新闻是高度组织化的传播者向社会公众报道事实新近变动状态的信息。

新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信息,但信息不都是新闻。

新闻要对每日每时每分每秒发生的新的事实作出选择,选择的基本依据是新闻价值。

新闻的类型丰富多样,新闻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广泛、迅速且灵活多变。

一、新闻是一种信息1.什么是新闻(1)新闻是某种“事实”①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一种引人兴味的事实。

(美国,布莱尔)②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中国,范长江)③新闻是一种新鲜、重要的事实。

(中国,胡乔木)④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中国,甘惜分)(2)新闻是一种“报道”①新闻是指为了向大多数人传播知识和趣味,把最新的或者与现在有关的所有旧事物的存在变化、兴衰、发展等情况印刷出来的报道。

(日本,关一雄)②新闻是经过记者选择以后及时的事实报道。

(美国,乔治·穆勒)③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学概论 考试笔记(完整版,直接打印即可)

新闻学概论 考试笔记(完整版,直接打印即可)

1. 政论家约翰。

弥尔顿于1644年出版了小册子《论出版自由》,首次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关于新闻自由的口号和思想,其主要观点是“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2. 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业务研究的微观视野,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

其意义在于从业务角度转向理论角度。

3. 到了20世纪20年代,系统化的新闻理论创立于世,标志着新闻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李普曼的《舆论学》第一次揭示了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舆论过程。

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第一次对新闻理论范畴体系做了较为完整深刻的表述。

4. 被称为创立传播学的“四大先驱”的是: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及他的“两级传播理论”,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及他的“五W模式”,心理学家卢因及他的“团体动力说”,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及他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和劝服艺术的理论。

5. 中国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三部代表性著作是:1918年,蔡元培决定在他任校长的北京大学开设新闻课程,同年10月14日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次年4月20年,研究会创办了学术刊物《新闻周刊》,它标志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正式开始,新闻学作为一门专门学说在中国开始形成。

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

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

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至此,标志着中国新闻学达到了成熟程度。

6. 萌芽状态的新闻学,最初孕含在他的母体——政治学之中。

7.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传播现象就是新闻传播行为的存在形态,包括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和新闻带来。

新闻传播活动就是新闻传播行为的运行过程,包括新闻的采写编播过程,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过程。

8. 新闻学研究的任务,用最简要的话来说,就是提示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新闻活动的规律。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互联网与新媒体)【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互联网与新媒体)【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互联网与新媒体5.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互联网与新媒体1.互联网发展史(1)互联网的含义Internet(直译因特网),又称互联网,是指将若干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播的计算机系统。

(2)互联网的发展①雏形。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于1968年启动阿帕网(ARPANET)。

②第一个分水岭。

1983年,网络开始成为面向大众的媒体;同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建立了基于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NSFNET。

③第二个分水岭。

1990年6月,阿帕网被NSFNET取代,NSFNET使Internet从一个政治军事工具变成了一个社会服务平台。

④商业化。

1991年,万维网面世;1993年,马赛克浏览器被推出;1993年,克林顿政府向商务交通领域开放了互联网。

1995年4月30日,美国政府指定太平洋贝尔公司、美国科技公司和斯普林特三家企业来代替NSFNET,这标志着因特网彻底完成商业化。

2.新媒体的特点(1)即时新媒体的即时性,首先与互联网在传播技术上的优势相关,但更重要的是网民的积极参与,尤其是Web2.0时代下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出现,进一步发挥了互联网在即时传播上的特色。

(2)海量面对海量信息,搜索引擎、云方式等针对海量信息管理的各种应用被开发出来。

(3)互动借助数字化技术,传、受双方可以随时进行角色置换。

在网上,人们不再是大众传媒的信宿,他们既可以自由选择信息来阅读、收听、收看,也可以自主创造、编辑、发布信息,还可以和其他人讨论互动。

(4)个人化网络的兼容性和多样性使得网络成为一个没有中心的世界,是一个分权的社会。

(5)融合①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互联网拥有几乎所有的传播形式,这种多媒体性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报道更为生动形象、直观具体。

《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与2021考研真题解析

《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与2021考研真题解析

《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与2021考研真题解析第一部分新闻理论第1章绪论1.1 考点难点归纳一、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新闻学的含义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传播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新闻传播事业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的特殊规律,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特征、作用以及新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2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①最初的新闻学即“报学”。

早期新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报纸的采写和编排方法与技巧。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闻学在西方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

一批现代新闻教育院校出现,一些新闻学研究所成立,同时还诞生了一批源于新闻实践、以理论研究为重要内容的新闻学著作。

③20世纪40年代至今,新闻学在西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展十分丰富而庞杂,开始注重综合性的宏观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与新闻传播实践密切相关的新闻理论,主要有:新新闻主义、调查新闻学、精确新闻学、倡导新闻学、多视角新闻学、发展新闻学、公共新闻学(公民新闻学)等。

此外,传播学对新闻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使其在总结反思中前行,在变化的媒介环境中构建新的理论。

在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

目前,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新闻传播中的诸多理论问题已成为新闻学关注的新焦点。

(2)西方主要新闻学专著包括:①《德国新闻事业史》。

1845年由德国人普尔兹撰写,是世界上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标志着世界上新闻学的形成。

②《实用新闻学》。

1903年由美国新闻记者休曼撰写,涉及新闻采写编辑、新闻史、新闻伦理、新闻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

作为美国第一本实用性新闻学专著,该书建构了新闻实务与新闻理论、新闻历史相结合的新闻学研究体系。

③《舆论学》。

1922年由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撰写,该书将舆论过程作为新闻现象的本质,阐明了舆论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揭示了舆论的形成与新闻学的深刻内涵,为新闻学拓宽了研究视野。

新传考研知识点

新传考研知识点

新传考研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议程设置理论》①基本定义:简单来说,就是大众传播可能没办法决定你对某个事件的看法,但能让你觉得这个事件很重要。

比如说,媒体总是报道某个明星的新闻,那人们就会觉得这个明星相关的事是个大事,不管是他的新戏还是私人生活的八卦。

②重要程度:在传播学里超级重要,是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的经典理论。

就像一把钥匙,能帮助我们理解媒体怎么影响大众的注意力。

③前置知识:得先了解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像什么是媒体,媒体有哪些类型这些,还得知道信息传播的基本流程。

④应用价值: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知道这个理论,就会清楚怎么去安排报道的优先级来吸引受众。

对做广告宣传的人来说,也可以把自己的产品通过议程设置让大众觉得很重要。

像苹果手机新品发布之前,媒体各种报道,就让消费者觉得这个手机新品是很重要必须关注的东西。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理论属于传播效果研究这一块的重要内容,处于大众传播学的核心理论范畴。

②关联知识:和媒介素养、框架理论等相关。

媒介素养高的人可能就不太容易被议程设置影响。

框架理论也涉及到如何构建事件在大众中的重要性认知等。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中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它比较抽象的概念有点难。

比如理解媒体影响受众关注焦点这个点,不是那么直观。

- 关键点:搞清楚大众传播媒介到底是通过什么机制使得事件在受众心里变得重要或者不重要的。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很高。

通常会出现在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里。

- 考查方式:名词解释可能就是简单地让你写出议程设置理论的定义;简答题可能会让你阐述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论述题的话就可能让你用这个理论去分析某个案例或者事件,像分析社交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理论有哪些新变化之类的。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议程设置理论是麦库姆斯和肖提出的。

它强调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十三章【圣才出品】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十三章【圣才出品】

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10.1 复习笔记【结构脉络图】【重点难点归纳】一、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1.国统区新闻事业的中心重返东南(1)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凭借其手中掌握的政权与法统,抢先在收复区扩展他们自己的新闻事业。

①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颁布了《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国民党的“收复区全国性事业委员会”又拟定了《广播事业接收三原则》。

根据这些法令,原沦陷区的敌伪报馆、电台、通讯社等各类新闻机构全部成了国民党的囊中之物。

②战后国民党通过一系列措施,实际上接管了《申报》《新闻报》两报及其附属事业。

作为中国新闻事业中心的上海,成了国民党党报的天下。

在其他地区,国民党统治集团也采用相似手法,复刊或新办其党营报刊。

③国民党报团组织的出现是战后国民党党营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重新制订了党报企业化计划,实施企业化政策。

中央日报社等中央级新闻机构均按照《公司法》改组为企业组织,并逐步发展为报团组织。

④在广播事业方面,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在1945年8月下旬开始派人员分赴各地接收日伪电台,并将其改建为国民党的官办电台。

国民党的新闻通讯事业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1946年4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将其总社迁回南京。

(2)《文萃》周刊《文萃》周刊于1945年10月在上海创刊,是一份文摘性刊物,以转载进步文字为主,1946年6月,《文萃》逐步改版为时事政治性刊物,由黎澍接办并任主编,后又陆续吸收陈子涛等参加编辑工作。

1947年改为地下出版,改名为《文萃丛刊》,每期以一篇文章的篇名作书名,由16开杂志形式改为32开书本形式。

同年7月,文萃丛刊社被国民党特务查获,该刊工作人员吴承德、陈子涛、骆何民三人被捕,后在上海解放前夕惨遭杀害,史称“文萃三烈士”。

2.“拒检运动”与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拒检运动”是国统区新闻界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一场斗争。

第六章-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Word版

第六章-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Word版

第六章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一.新闻自由的涵义新闻自由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与运用,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自由,是人们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自由,既包括新闻传播者的新闻自由,也包括新闻接受者的新闻自由。

其中,新闻传播者的自由是主体内容和基础。

1.出版前免于检查,出版后除了对法律负责任外,不受任何干涉。

2.出版前不须请领执照或特许状,也不须交纳保证金。

3.政府不得以重税或其他经济力量迫害新闻事业,亦不得以财力津贴或贿赂新闻事业。

4.自由报道、讨论及批评公共事务的自由。

5.自由接近新闻来源及保障采访的自由。

6.自由传播新闻并免于检查。

7.自由阅读、收听,包括不阅读不收听之自由二.新闻自由的源起及发展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提出的口号。

从中世纪到18世纪,出版自由始终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扩充自己实力的一种手段,这个口号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上升阶段资产阶级的进步性。

列宁称:“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末直到19世纪成了全世界一个伟大的口号。

”新闻自由经历了从提出观念到形成制度的发展过程。

最早提出新闻自由思想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1.新闻自由的基本假设(1)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本身就是目的,个人的快乐和幸福才是社会的目标,人是独一无二的,是文明世界的基本单位,也是它的推动者。

所以,个人的自我实现是终极目标——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目标。

社会的首要功能是促进社会个体成员的利益。

强烈否认国家是人类奋斗的最高体现,国家的存在只是为了给个人提供一个可以发挥其自身潜力的环境。

当它不能推进这一目标时,就会变成一个障碍,必须被废弃或进行彻底的改革。

自由主义理论不接受这样的命题:社会是一个独立实体,这个实体比组成它的个体成员更重要。

(2)理性能力是上帝赋予的。

理性依据感官经验行事,它不像前人那样盲从一切权威思想。

我们是生而自由的,也是生而具有理性的。

新闻传播学考研辅导笔记(全)

新闻传播学考研辅导笔记(全)

新闻传播学考研辅导笔记(一)第一章传播学论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1、为什么要考察传播学产生前的传播活动我们考察传播学产生之前的传播活动将对我们认识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学术传统将大有裨益。

2、早期传播研究的成果。

最早的传播研究成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如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我国的《论语》等,其中不乏精辞的论断。

3、早期研究的不足第四节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1、拉斯韦尔拉斯韦尔(1902-1977),美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提出“5W”模式:谁在传播- 控制分析传播什么- 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传播- 媒介分析向谁传播- 对象分析传播效果如何- 效果分析2、卢因库尔特·卢因(1890-1949),美籍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群体动力论“的开创者。

新闻传播学考研辅导笔记(二)第二章传播论第一节传播一、传播的含义1、传播的文字起源距今1400年前,《北史。

突厥传》中“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英语中“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语,原义为“分享”、“共有”。

“传播”的基本内涵是信息的流动。

2、传播学者对传播的定义徐耀魁:“传播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

”张国良:“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西方学者对“传播”的定义众说纷纭,他们从共享、互动关系、符号以及目的、影响、反应等诸多方面对传播下了定义。

本书作者认为: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新闻传播学考研辅导笔记(三)第三章传播材料论第一节信息一、信息及其实质1、几种对信息的界定(1)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量度,因此,将信息看作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

(3)信息作为事物的联系、变化、差异的表现。

(4)信息表现了物质和能量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

(5)信息是系统的组织程度,有序程度。

传播学概论试题与参考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与参考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最早提出把关概念的是()A、卢因B、拉斯韦尔C、怀特D、拉扎斯菲尔德正确答案:A2.对受众选择性因素的可获得性论的解释又称作()A、使用与满足论解释B、认识连贯论解释C、易得性论的解释D、认知不和谐论解释正确答案:C3.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A、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B、参与者即传播者C、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正确答案:C4.兴起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是()A、社会责任论B、苏联共产主义理论C、集权主义理论D、自由主义理论正确答案:D5.认为大众传播过程反映了“语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的是()A、“沉默的螺旋”假说B、“知识沟”假说C、“议程设置功能”理论D、“编码与释码”研究正确答案:D6.对于视听兼备的综合性媒介电视来说,受众往往首先视它为()A、满足信息需要的渠道B、获取知识的工具C、满足心理需要的工具D、消遣、娱乐的工具正确答案:D7.人类传播史的一个里程碑是产生了()A、文字B、媒介C、劳动D、语言正确答案:A8.德福勒模式对此前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人了()A、反馈B、信息C、噪音D、循环正确答案:A9.大众传播的一种最典型的功能障碍是()A、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B、环境监测的功能失调C、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D、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正确答案:C10.5W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A、社会系统模式B、线性模式C、申农—韦弗模式D、控制论模式正确答案:B11.依据格伯纳等人的观点,增大人们对现实社会环境危险程度的判断的是()A、电视接触量B、年龄C、性别D、知识正确答案:A1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之一是()A、客观描述法B、逻辑归纳法C、历史比较法D、内容分析法正确答案:D13.下列不属于读者调查种类的是()A、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B、“节目检验”研究C、读者—非读者研究D、读者概况调查正确答案:B14.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的传播学者是()A、贝雷尔森B、拉斯韦尔C、罗杰斯D、霍夫兰正确答案:D15.一般认为,新闻属于()A、维持性信息B、教育性信息C、复原性信息D、刺激性信息正确答案:A16.提出了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的李普曼的名作是()A、《舆论学》B、《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C、《自由与新闻》D、《传播模式》正确答案:C17.西方传播学界认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是()A、1465年B、1654年C、1456年D、1546年正确答案:C18.调查总体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调查对象时最适宜用的随机抽样形式是()A、整群随机抽样B、多阶段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等距随机抽样正确答案:B19.在模式的类型中,最常用的是()A、数学模式B、文字模式C、电子模式D、图像模式正确答案:D20.对传播学这门新兴学科来说,“开天辟地”的纲领性文献是()A、《解放社会矛盾》B、《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C、《传播学概论》D、《报刊的四种理论》正确答案:B21.对传播媒介而言受众控制是一种来自传播对象的控制,它是()A、自下而上B、自外而内C、自内而外D、自上而下正确答案:B22.明确地提出新闻传播中的“把关”模式的学者为()A、怀特B、韦斯C、艾宾豪斯D、贝雷尔森正确答案:A23.人类传播活动是渗透一切社会活动的()A、行为B、本质C、过程D、现象正确答案:D2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A、媒介即讯息B、冷、热媒介之分C、全球一村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正确答案:A25.传播学对信息范围进行研究的第一个层次是()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大众传播D、群体传播正确答案:A26.收集反馈迅速,获得的反馈信息准确率高,不易产生误差的采集数据的方法是()A、日记法B、即时式电话询问法C、仪器记录法D、回忆式电话询问法正确答案:B27.西方发达国家黄色报刊的特征是()A、刊载政论为主B、刊载低级趣味内容为主C、读者局限于组织成员D、读者限于部分外围群众正确答案:B28.对传播媒介而言自我控制是一种来自传播者的控制,它是()A、自外而内B、自上而下C、自内而外D、自下而上正确答案:C29.“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A、心理和态度层面B、认知层面C、理解层面D、行动层面正确答案:B30.1946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A、施拉姆B、李普曼C、拉斯韦尔D、霍夫兰正确答案:C31.传播学最具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是()A、抽样调查法B、个案研究法C、内容分析法D、问卷调查法正确答案:A32.新闻属于()A、维持性信息B、指导性信息C、复原性信息D、刺激性信息正确答案:A33.依据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下列不属于冷媒介的是()A、无线电广播B、电视C、电话D、照片正确答案:A34.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是()A、传播效果B、传播内容C、受众D、传播渠道正确答案:D35.传统学派所惯用的研究方法为()A、批判方法B、定量方法C、定性方法D、实证方法正确答案:D36.一切研究的基础是()A、归纳B、分析C、实践D、描述正确答案:D37.传统学派的研究方法总称为()A、内容分析法B、控制实验法C、实证方法D、调查研究法正确答案:C38.加拿大著名数字化经济学家塔珀斯考特认为新的数字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A、联合化B、分子化C、数字化D、整体化正确答案:B39.1850年在德国创办的新闻通讯社叫()A、港口新闻联合社B、路透社C、合众社D、德新社正确答案:B40.从线性模式到控制论模式,模式研究完成了传播结构认识史上的两次飞跃,基本解决了传播的()A、方向问题B、构架问题C、条件问题D、要素问题正确答案:D41.内容分析的核心就是通过某一标准来对媒介的信息内容进行()A、单元确定B、样本分析C、标准划分D、分类统计正确答案:D42.下列不属于无线电广播长处的是()A、可随时随地收听B、生动、形象、逼真C、传递信息迅速D、受众广泛正确答案:B43.J·赖利和M·赖利创建了()A、德福勒模式B、控制论模式C、社会系统模式D、5W模式正确答案:C44.和新闻学相比,传播学更加重视()A、历史探索B、理论研究C、业务探讨D、案例分析正确答案:B45.对传播过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的学者是()A、赖利夫妇B、卢因C、拉斯韦尔D、伯洛正确答案:D46.大众传播多种功能中最为显露的一种功能是()A、环境监测功能B、娱乐功能C、文化传递功能D、社会协调功能正确答案:B47.在信息时代,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中遇到的全新问题是()A、黄色信息侵扰B、侵犯著作权C、虚假信息D、“黑客”的袭击正确答案:D48.群体传播有时也称作()A、亚群体传播B、次属群体传播C、小群体传播D、小规模组织传播正确答案:C49.“魔弹论”出现于()A、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B、20世纪初到50年代末C、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D、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正确答案:A50.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是()A、智能大厦B、网络通信C、信息化工程D、虚拟现实正确答案:B51.各类模式中最常用的是()A、图像模式B、文学模式C、数学模式D、5W模式正确答案:A52.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A、“魔弹”论B、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C、议程设置论D、有限效果论正确答案:B53.传播定义强调传播是()A、消息的共享B、信息的共享C、讯息的共享D、讯息的影响正确答案:B54.纠正了怀特把关模式单一缺陷的是()A、巴斯B、麦克内利C、拉斯韦尔D、卢因正确答案:B55.20世纪80至90年代以来,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一个突出热点是()A、考察具体传播活动的微观、短期的效果B、批判“魔弹论”C、重视使用与满足论的研究D、探讨传播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正确答案:D56.梅罗维茨的理论认为,应当把情境视为()A、环境系统B、社会系统C、组织系统D、信息系统正确答案:D57.被称为“系统抽样”、“机械抽样”的是()A、等距随机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雪球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正确答案:A58.对“议题”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研究的是()A、李普曼B、韦伯C、温达尔D、麦库姆斯正确答案:B59.依据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要求传播对象高度参与,尽情发挥想像力的媒介是()A、空间媒介B、热媒介C、冷媒介D、时间媒介正确答案:C60.以传播学“鼻祖”的身份名垂青史的是()A、马莱茨克B、拉斯韦尔C、布雷多克D、申农正确答案:B61.由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社会功能有环境监测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A、授予地位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D、麻醉精神功能正确答案:B62.电子媒介受众调查中最常见的是提供关于()A、观众、听众数量及构成的视听率调查B、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C、音乐节目受欢迎度调查D、读者概况调查正确答案:A63.“街头访谈”这种抽样形式属于()A、判断抽样B、偶遇抽样C、简单随机抽样D、机械抽样正确答案:B64.英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森提出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主要观点是()A、自我中心性功能B、游戏说C、工具性功能D、社交性功能正确答案:B65.我国最早致力于批判学派研究的学者是()A、王志兴B、喻国明C、欧阳谦D、郭庆光正确答案:A66.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中,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的是()A、共产主义论B、社会责任论C、使用满足论D、社会参与论正确答案:B67.在传播学研究中,作为正式调查的抽样形式是()A、非随机抽样B、随机抽样C、雪球抽样D、偶遇抽样正确答案:B68.传播控制中最重要的控制形态是()A、政治控制B、经济控制C、自我控制D、受众控制正确答案:A69.意见领袖的最早提出者是()A、拉扎斯菲尔德B、沃卡尔特C、贾尼斯D、饱户弘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31题,每题1分,共31分)1.电视的不足之处是()A、超越空间的力量弱B、不易携带C、制作费用昂贵D、画面转瞬即逝E、视听兼备,图声并茂正确答案:BCD2.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社会功能,是同结构功能主义一脉相承的,其观点主要包括()A、社会整合的功能B、授予地位的功能C、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D、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E、文化传递的功能正确答案:BCD3.大众传播的功能是纵向的、动态的,也是复杂多变的,它所具有的特点是()A、适应性B、目的性C、可变性D、暂时性E、整体性正确答案:ACD4.界定调查总体时需要加以定义的方面是()A、内容B、地点C、单位D、时间E、空间范围正确答案:ACDE5.下列媒介理论中,属于英尼斯媒介理论的是()A、媒介是人体的延伸B、新媒介的出现改变了社会组织的形态,并常常转移权力中心C、传播媒介的偏倚性D、应把情境视为信息系统E、情境决定论正确答案:BC6.按照信息对受传者的不同心理效果来区分,可把传播信息分为()A、客观性信息B、指导性或教育性信息C、主观性信息D、复原性或刺激性信息E、维持性信息正确答案:BDE7.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是()A、物质B、信息C、符号D、文字E、能量正确答案:ABE8.一面提示法的优点是()A、论旨明快B、简洁易懂C、能够对己方的观点作集中阐述D、可以消除说服对象的心理反感E、给人一种公平感正确答案:ABC9.文化指标研究包括()A、讯息系统分析B、功能分析C、制度分析D、培养分析E、结构分析正确答案:ACD10.大众报刊的特征是()A、读者是“社会上不定量多数的受众”B、拥有巨大的发行量C、读者仅限于组织成员D、报道新闻、传播知识、提供娱乐的信息服务机构E、完全具备现代媒介产业的经营形态正确答案:ABDE11.目前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哈默林克B、詹姆斯·哈洛伦C、努登施特伦D、马泰拉特E、哈贝马斯正确答案:ABCDE12.传统学派又被称为()A、经验学派B、理论学派C、批判学派D、行政学派E、实证学派正确答案:ADE13.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分为()A、认知层面上的效果B、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C、行动层面上的效果D、社会层面上的效果E、文化层面上的效果正确答案:ABC14.伯洛的传播过程理论的主要论点是()A、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B、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C、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D、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封闭E、传播是一个静态的过程正确答案:ABC15.传播过程基本模式可以分为()A、文字模式B、控制论模式C、图像模式D、线性模式E、社会系统模式正确答案:BDE16.对实证研究、实证方法啧有烦言的有()A、艺术上的浪漫主义B、哲学上的非理性思潮C、传播学批判学派D、传播学传统学派E、西方马克思主义正确答案:ABCE17.休眠效果理论说明()A、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是极为重要的B、从短期效果来说,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C、从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信源的可信性D、信源的可信性完全决定着信息的传播效果E、从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正确答案:AE18.从时间上考虑,可以将传播效果分为()A、预期效果B、积极效果C、消极效果D、长期效果E、短期效果正确答案:DE19.对读报用途和读者所得到的满足的研究的目的是()A、试图找出调查中“非读者”不读报的原因B、调查受众读报的动机C、测定哪些读者阅读报刊中哪些内容D、调查受众从读报中得到的满足E、调查受众从读报中得到的经济效益正确答案:BD20.下列媒介理论中,属于梅罗维茨媒介理论的是()A、应把情境视为信息系统B、电子传媒促成许多旧情境的合并C、每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D、情境决定论E、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正确答案:ABC21.我国的传播效果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特点有()A、现状把握型调查多B、对理论模式的总结不足C、理论研究型调查少D、经验总结型调查多E、学术探讨型调查少正确答案:ABCDE22.内容分析的取样过程一般包括抽取特定的()A、效果样本B、受众样本C、内容样本D、媒介样本E、日期样本正确答案:CDE23.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代表作是()A、《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B、《解放社会矛盾》C、《传播与说服》D、《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E、《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正确答案:AD24.5W模式的不足之处是具有()A、孤立性B、循环性C、双向性D、直线性E、突破性正确答案:AD25.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的研究层次是()A、模式B、研究方法C、理论D、微观研究E、宏观研究正确答案:ABC26.大众传播中的反馈具有的特点是()A、间接性B、代表性C、量化性D、延迟性E、累积性正确答案:ABCDE27.20世纪70年代后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或假说的主题、内容各不相同,但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即()A、不同程度地强调传媒影响的有力性B、研究焦点集中于长期的社会效果C、研究焦点集中于宏观的社会效果D、密切结合社会信息化的现实E、研究焦点集中于综合的社会效果正确答案:ABCDE28.以下观点属于自由主义的是()A、主张自律B、承担社会责任C、自由发表意见D、观点的自由市场E、自我修正的观念正确答案:CDE29.从自信心角度对个性倾向与一般可说服性的关系进行考察的是贾尼斯,1945年,他采用临床实验的方法,测试自信心强弱的三项指标为()A、自我保护意识B、感情抑郁程度C、社会不安全感D、委曲求全性向E、竞争心理倾向正确答案:BCD30.传播的过程可分解为下列环节()A、传者B、受者C、效果D、媒介E、信息正确答案:ABCDE31.口头语言具有的特征是()A、系统性B、一般性C、抽象性D、精确性E、特殊性正确答案:AC。

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知识点: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知识点: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2018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知识点: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是研究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人类传播现象的学科。

小编整理了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的知识点: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供2018考研学子参考。

第一节新闻自由的含义自由主义报刊一词的英文是freedom of press。

文艺复兴时期指言论自由,17世纪印刷术广泛运用后指出版自由,报刊在欧洲兴起后指报刊自由。

现在在原有含义基础上,强调了信息交流的自由。

简要的说,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早期争取新闻自由时,一批先驱的确提倡过不受任何限制、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新闻自由。

20世纪美国学者提出,自由有两种,一种是“免于……控制或限制的自由”,另一种是“具有行动所必须的条件和设备”,即“有做……的自由”。

前一种自由是消极的自由,这是早期资产阶级为免于封建专制的压制而争取的新闻自由;后一种是积极的自由,即在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或完全的自由,而是人类所能达到的自由。

第二节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从16世纪到19世纪,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大致有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6-17世纪),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

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版印刷机。

英国都铎王朝与1586年颁布《星法院法令》,特许制第二时期(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序幕,国会派与保皇派都有自己的报刊,但发行量小,影响力小。

对资产阶级革命真正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89-1794)的报刊。

这中间最具影响力的是雅各宾派领导人马拉创办、主持的《人民之友报》。

第三时期(17-19世纪),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689英国《权利法案》,1791美国宪法修正案,1789法国《人权宣言》各国政府对报刊的控制方式:1、出版的事先检查制2、取代报刊事先检查制,各国政府先后制定煽动法、诽谤法扼制出版物3、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是现代化国家的两大基本标志!第三节新闻自由属于人民新闻自由是一种权利。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历年考研真题(01-11,史上最全版本)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历年考研真题(01-11,史上最全版本)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历年考研真题(01-11,史上最全版本)清华大学2001年新闻理论试题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4分,共20分)1.原始新闻2.软事实3.达纳新闻定义4.“有闻必录5.新闻的半传播二、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请在括弧内,正确打√,错误打×(每题2分,共10分)1.网络传播是无形的国家主权。

(√)2.对事实的逼真叙述并不等于新闻真实。

(√)3.追踪报道就是跟着权威媒体后面报道。

(×)4.新闻自由是记者(媒体)享有报道一切事实的权利。

(×)5.新闻道德是法律范围内的善恶是非规范。

(×)三、简述下列原理(每题10分,共30分,每题以200字为宜)1.实现主体的客体化是客观报道的精髓。

2.新闻真实由再现事实的四维空间才能完全体现出来。

3.“政治家办报”是有报纸以来新闻工作的普遍规律。

四、综合论述题(共40分,不得少于800字)论题:论新闻的历史价值清华大学2002年“传播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40分,共8题)1、信息2、意见领袖3、象征符4、精神交往论5、受众分割6、随机抽样法7、影响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8、创新散布的决定过程二、简答题1、简单评价韦斯特利麦克莱恩传播模式2、举例说明你对“知识沟”理论的理解三、问答题1、奥斯楚尔在《权利代言人》提出的报业模式是怎么样的,试进行评价2、网络传播与传统的传播有何不同请指出一种新的网络传播模式清华大学2002新闻理论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4分,共20分)1.事实的混沌2.新闻的具象化3.分析性报道4.经济资讯5.保护新闻来源权二、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请在括弧内,正确打√,错误打×(每题2分,共10分)1.新闻是“信息的不确定性消除”。

(√)2.新闻的整体真实表现为全国媒介报道的真实。

(×)3.新闻传播值体现为新闻对记者的有用性。

(√)4.受检查的报刊是“治人者和治于人者的第三个因素”。

(√)5.新闻工作的“二为方向”是指坚持改革方向和开放方向。

《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与2021考研真题解析

《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与2021考研真题解析

《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与2021考研真题解析在考研的道路上,选择新闻传播学的同学都深知这门学科的魅力与挑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分享一些实用的考研笔记,并对 2021 年的考研真题进行详细解析。

一、《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一)传播学理论1、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理解这个理论需要把握其三个特点:认知层面的导向、对象的显著性和影响的时滞性。

2、沉默的螺旋理论该理论指出个人由于害怕被社会孤立,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其关键在于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的相互作用。

(二)新闻学基础1、新闻的定义与特征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其特征包括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和针对性等。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性则强调新闻要反映最新的事物和变化。

2、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要素。

(三)网络传播1、网络传播的特点网络传播具有多媒体融合、互动性强、信息海量、传播迅速、全球化等特点。

这些特点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和受众的信息获取方式。

2、社交媒体的影响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个性化,但也带来了信息过载、虚假信息传播等问题。

(四)研究方法1、定量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内容分析、实验法等,这些方法注重数据的量化和统计分析,以得出客观、可重复的结论。

2、定性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焦点小组、民族志等,着重于对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挖掘背后的意义和动机。

二、2021 考研真题解析(一)名词解释1、“信息茧房”这是一个在网络传播中常被提及的概念。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外国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外国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部分 外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 新闻传ຫໍສະໝຸດ 业的诞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
一、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近代新闻业诞生之前,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大致经历了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和印刷传播 三个发展阶段。 1.口头传播 口语传播的具体形式有部落、团体、民族的集会,田间地头的传闻,广泛流传的民谣, 行吟诗人的说唱,等等。 由于口头语言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古代人类还借助体语、标记、图 式、声光等多种方式作为新闻信息传播的辅助手段。 2.手写传播 (1)文字的产生 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四千年创造了一种象形文字。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重要 里程碑,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书写材料的改进 公元 105 年,东汉人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开始用树皮、破布、纤维和渔网造纸。这一 技术传到高丽、日本,后经中亚、阿拉伯地区传入欧洲,为各国采用。 在数千年的手写新闻时期,具有今日新闻纸性质、正式载入史册而见诸后世的计有以下
三、近代报刊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报刊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家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正式提出这一主 张并加以深刻论述的人是约翰·弥尔顿。1644 年,弥尔顿在国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阐述了 出版自由思想,即《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于 18 世纪开始在英、法、美广泛流传,影响日益扩大,至今在西方仍 被认为是关于出版自由的经典论著。 2.美国独立战争和新闻出版自由的确立 ①独立战争期间,出现了一些卓越的革命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1776 年,托马斯·潘恩 出版了他的政论小册子《常识》。《常识》在舆论上起了极大的动员作用。 ②1789 年,美国国会在 1788 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的基础上增加了 10 条修正案, 此法案(又称《人权法案》)于 1791 年 12 月正式生效。其中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 通过建立遵奉某一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之法律,不得废止言论与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集会、 请愿、诉愿之自由”。 3.法国大革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反“客里空”运动2.《论出版自由》(1644年)3.新闻事实4.信息(information)和讯息(message)5.社区媒体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2.论述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操作层面的要求。

3.请将“知识(knowledge)”“智慧(wisdom)”“数据或材料(data)”以及“信息(information)”按“基础——顶层”的顺序排序,并说明理由。

4.分析“房地产新闻”“房地产资讯”“房地产广告”三者在内容结构和价值属性方面的不同。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结合当前媒介环境分析新闻收受者选择信息时的基本标准。

2.谈谈你对传媒产品“内容为王”的理解。

参考答案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反“客里空”运动答:反“客里空”运动是指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新闻界为了反对新闻失实而发起的一场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

“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客里空”被借用为“假新闻”的代名词。

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针对一些失实报道,党中央及时加以纠正。

1947年6月15日起,《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

此后,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

通过反“客里空”运动,新闻界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纠正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新闻业务得到了很大改进。

2.《论出版自由》(1644年)答:《论出版自由》是约翰·弥尔顿为争取出版自由撰写的一本小册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新闻自由及其限制
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新闻自由是指公民传收新闻、发表言论的自由。

新闻自由口号的提出与发展,反映了进步阶级与落后阶级进行斗争、争取权利的过程。

新闻自由是历史的产物,必然地受到限制。

古典新闻自由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背景 新闻自由观念 社会责任理论与 社会责任理论的内涵
的历史 新闻自由观念的变化 社会责任理论的评价 新闻自由观念的新发展
我国早期办报实践中的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在中国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新闻控制
中国共产党关于言论与新闻自由的抗争 自由采访
自由传播
新闻自由的内涵 自由出版
正确看待 自由表达
新闻自由 从新闻自由的基本含义理解新闻自由 从历史的角度理解新闻自由 设立自律机构,制定伦理准则 建立新闻评议会 读者代表(监督人)制度 西方新闻自律 协同自律 的内容 消息源保密
严禁受贿
新闻自律 社会主义新闻道德的准则
新闻失实
新闻自律在中国 无视职业道德准则 我国新闻职业 追求趣味低下的新闻“卖点” 道德的缺失 恶意传媒竞争 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 新闻传播方面的法规 政治力量对新闻传播 政策和制度控制
的制约和影响 新闻消息源控制 新闻他律 广告控制
经济力量对新闻传播 赞助控制
的制约和影响 投资控制 新闻自由及其限制
新闻传播事业本身通过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对新闻自由加以限制。

新闻传播活动在其实际的运作中受到政府、政党、权力部门、经济势力以及社会舆论的制约。

一、新闻自由观念的历史
1.古典新闻自由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1)1644年,约翰·密尔顿发表《论出版自由》小册子,最早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抨击封建专制主义的书报检查制度。

当时英国严格的出版控制制度:
①1557年玛利女王下令设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

②16世纪60年代,伊丽莎白女王设立枢机院和皇家出版法庭控制出版。

③1586年,都铎王朝制定《星法院法令》。

(2)17世纪末,约翰•洛克阐发了自由主义哲学、分权学说和天赋权利观念,提供了对言论和新闻自由的合理性论证的基础。

(3)密尔顿之后,出版自由的精神实质得到了丰富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以“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为基本原则的古典新闻自由观念。

①“观点的公开市场”是指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管这些意见是对是错,均不受外来的干涉和控制。

②“自我修正过程”是指通过意见的公开表达与交换,正确的观点会在争论中不断丰富、不断修正,并最终战胜虚伪和错误而保存下来。

(4)19世纪以后,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步入成熟时期,关于新闻
自由的思想和理论也进一步完善,代表为1859年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的《论自由》,被称作“自由思想者的圣经”。

(5)古典新闻自由观念的局限性:
①新闻自由的倡导者没能向自我检查作出让步,它有助于形成流行舆论并鼓励“留声机式的思想倾向”。

②古典新闻自由观念包含一种潜在的偏见,即认为所有公民都基于同样的背景来参与公共生活,而没有注意分散、复杂的状况,低估了新闻媒体生产与流通中遇到的困难,意识不到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不是所有公民都能同时得到和交流他们的观点或信息。

③忽视沟通领域的代表制度面临的问题,即新闻媒体往往不能真正代表公众利益,并且常有不实信息。

④媒体市场对新闻自由构成了限制,投资者和富有者的选择自由与公众接受和发表的自由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紧张关系。

⑤新闻自由在思想源泉上显得驳杂,充满矛盾和不明确。

2.社会责任理论与新闻自由观念的变化
(1)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背景
①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为新闻自由理念和实践蒙上了阴影,同时也促发了战后人们对新闻自由观念的认识与思考。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技术革命使很多国家陆续进入信息化社会,人民要求了解政府工作情况的呼声越来越高。

(2)社会责任理论的内涵
1956年,传播学家施拉姆等人撰写的《新闻的四种理论》一书中对社会责任理论作了系统阐述,要点如下:
①社会责任理论在坚持新闻自由的原则的前提下,强调“新闻自由如同所有自由一样,既是免于束缚的(Freedom from),也是有所作为的(Freedom for)”。

②新闻自由并非自然权利,而是附有义务的道德权利。

③人的目标不是寻求真理,而是满足自己的即时的需要和欲望。

出于这种认识,社会责任论要求新闻界应该担当起责任,激励人运用理性,摆脱被动地视听和接受信息的局面。

④在现代社会,政府应做的“必不能仅仅是允许新闻自由,还必得积极地推进新闻自由”,“政府是唯一足够强大的代理人,能够以其力量确保自由是否有效地行使。

在必要的时候,政府应该有所行动以保护其公民的自由权利”。

⑤社会责任理论区分了新闻自由的权利主体,认为过去的新闻自由只是媒介拥有者的自由,而忽视了公众的这一权利;首先应该强调和保护的是公众的自由,为此,新闻媒介要向公众提供“获得日常消息的充分的机会”,要成为公众“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而公众在作为新闻自由权利主体的时候,同样也担负责任和义务。

(3)社会责任理论的评价
①积极评价
a.社会责任理论在诸多方面修正并发展了新闻自由观念。

b.它给其他语境之中和文化背景之下的新闻媒介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积极的启示。

c.社会责任理论中,对新闻自由主体的区分,促使人们意识到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公众所拥有的新闻自由权利,即“知情权”(Right to Know)问题。

②质疑和批评
“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巨大的包容性使其所指高度膨胀,以致一无所指,这样社会责任理论作为一个严整的体系就从根本上动摇起来。

(4)新闻自由观念的新发展
20世纪下半叶,新闻自由的思想和实践越出了国家内部的政治和民主权利的范畴,而进一步延展至国际范围:
①新闻自由在国际间的扩展和实施使得区域间的新闻和其他信息自由流动的质量、速度和数量都大大提高。

②在国际间的新闻与信息的自由传播过程中,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力量的绝对优势带来了文化帝国主义或媒介帝国主义的问题;
文化帝国主义是指在某些经济上的主控国家,系统地发展与扩展了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控制、政治控制和文化控制的过程中,来自支配性国家的某些产品、时尚及风格样式得以向依附性市场进行传输,从而产生特定的需求与消费形态的运行方式;这些特定的需求与消费形态的运行方式实际得到其主控性来源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经验的支持,又对这些文化价值、观念和经验予以认同;在这种方式下,发展中国家的本土文化越来越遭到外国文化,常常是西方文化的控制以及不同程度的侵犯、取代和挑战。

大众媒介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③国与国之间显示出明显的信息传播的不平等、不平衡状态,在互联网和数字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数字鸿沟”现象越演越烈。

数字鸿沟是指在信息时代里,那些拥有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

3.新闻自由在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