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普查和抽样调查 优质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2《普查和抽样调查》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2《普查和抽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2《普查和抽样》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特点和区别,以及如何选择普查和抽样。
同时,通过实际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特点和区别。
2.让学生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普查和抽样的概念、特点和区别。
2.如何选择普查和抽样。
3.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讲解:讲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特点和区别。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普查和抽样案例,让学生理解如何选择普查和抽样。
4.方法讲解:讲解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运用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解决。
6.总结:对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方法进行总结。
7.练习:布置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解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普查和抽样普查:对全体对象进行。
抽样:对部分对象进行。
普查:数据全面、准确,但工作量大、成本高。
抽样:数据近似,但工作量小、成本低。
普查是对全体对象进行,抽样是对部分对象进行。
普查的数据全面、准确,但工作量大、成本高,抽样的数据近似,但工作量小、成本低。
七年级数学上册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普查和抽样调查一、学生起点分析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一些数据收集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活动经验; 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对于数据收集的方法,学生尚多是凭借一些生活的经验,对此缺乏一种理性的思考.为此,本节将介绍数据收集的两种常用方法-----普查和抽样调查,并希望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确两种方式的特点,从而能够具体情境的要求中选用适当的调查方式.此外,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教学中首先要求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其次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大家的合作精神;最后要注意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三、教学目标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4.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5.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理解概念;第三环节:调查方式的选择;第四环节:合作学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社会调查(提前一天布置)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情况,进一步了解人口的区域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民族构成等.活动目的:通过这个活动,希望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人口普查知识,为了下一环节的研究进行铺垫.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理解概念(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去”;妈妈:“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好几个是坏的.”妈妈:………孩子:“妈妈,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我每个都打开看过了”,妈妈:“啊!”在这个故事中,体现了数据收集调查的两种方式:普查与抽样调查.定义: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1.结合你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认识,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这项调查的被考察对象、调查的目的、以及所采用的调查方式分别是什么?同学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2)我们通常把被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你能说出这项普查的总体和个体吗?试一试!如:调查目的: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注意:这里所说的“考察对象”是指表示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调查方式:采用普查.(因为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活动目的:通过对比,让学生自己体会普查中的总体与个体的含义,当考查目的有所改变时,总体与个体也会发生改变.如:调查目的改为考察我国人口民族构成.则总体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的民族,个体为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民族.2.某灯泡厂要了解生产的10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你认为该如何进行调查?(1)在这个问题中,被考察的对象是什么?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适合采用怎样的调查方式?尝试说出它的总体和个体.(2)交流总结:什么是抽样调查?什么是总体的一个样本?说出这个问题中的样本.例:第一节中小明随机调查了40人的节水意识情况,就属于抽样调查;我国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的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活动目的:让学生初步体会普查的应用与局限性,从而引出抽样调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学生自己体会两种调查方式的区别,加强学生概念的理解,有利于下一环节的自主研究. 活动效果:通过对比学习,学生对两种调查方式的基本概念有所掌握.第三环节:调查方式的选择(个人独立完成后,4人小组汇总,讨论,最后派代表进行总结回答.)1.下列调查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式,并说出自己选择这一观点的理由.(1)了解你们班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安排的;(普查)(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抽样调查)(3)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抽样调查)(4)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采用何种方式检查. (普查)(5)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抽样调查)(6)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抽样调查)2.结合以上实例,尝试写出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3.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1)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当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等,此时用普查方式获得数据较好.(2)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大;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调查具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活动目的: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活动效果: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学生自己对问题的研究,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四环节:合作学习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先进行小组交流后再给出下列问题.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01020304050607080901001至2次3至6次7次及以上生病次数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问题:比较一下小明与小颖所得数据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分析后回答)小明调查的对象选自公园里的老年人.常去公园里活动的老年人,平时一定注意身体的保健,一定注意修身、养性、加强体育锻炼,所以身体较健康.另一方面,公园建在城市里,相对于农村中的老年人去公园的较少.这100人中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城市和乡村等等不同层次的老人是否都有所选取.选取人数的比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都是我们在收集数据中应该考虑的.所以,我认为小明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小颖收集的数据来自医院看病的100名老年人.这部分人相对体质较弱.我认为用这些数据得到的调查结果不准确.因为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小华仅仅调查了10位老年人.因为样本太小了,所以不能据此推断某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2)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4)代表性、广泛性分别指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所要考察的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很多,有时总体中个数较多且总体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们应注意抽出的样本就必须有较强的代表性.每个部分都应抽取到,而且应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广泛性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被选的可能. (5)大样本一定能保证调查结论准确吗?4人小组交流.1936年美国总统竞选时,《文学文摘》向1000万选民寄去了调查问卷,这些选民的名单是从电话簿、俱乐部名册以及杂志的订户中挑选的.结果在寄出的1000万份调查问卷中,约有240万的选民寄回了调查表.根据这部分选民的回答,《文学文摘》预测共和党的布兰登将当选.选举那天的结果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选民中只有38%投了共和党的票,而民主党的罗斯福以多数票当选.《文学文摘》采用了1000万的巨大样本,为何会预测失败呢?原来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经济衰退的时期,那时能够安装电话、加入上流社会俱乐部或能订阅杂志的美国人,大部分支持共和党.也就是说《文学文摘》选择的样本虽然巨大却存在偏差,样本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文学文摘》的事例表明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大小,又要关注样本的代表性.那是不是在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样本越大越好呢?一般来说,在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样本增大,所得结果误差会减小.但是当样本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增加样本,精确度的增加却是微小的,同时巨大的样本不仅耗资太大,也不便于管理. 因此在进行抽样调查时,关键在于精心设计抽样方案,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这样,只用较少的经费,就可能作出接近真实情况的预测.活动目的: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明确在收集数据过程中要注意代表性、广泛性. 活动效果: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抽样调查样本选取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五环节:课堂小结(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1.基本概念:(1)调查、普查、抽样调查.(2)总体、个体、样本.2.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3.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及课前的社会调查,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活动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知道了根据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数据调查的方式,在同学们互相介绍讲解过程中,使大家学到了知识.第六环节:布置作业1.电视台需要在本市调查某节目的收视率,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你认为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作的调查结果会一样吗?2.王叔叔准备买一台彩电,他从报纸上得知上季度甲型号的彩电销售量比乙型号彩电销售量略高.于是他决定买甲型号彩电.可是,到了商店以后,他观察了20分钟,发现有3人买了乙型号彩电,只有1人买了甲型号的彩电.他想一定是报纸弄错了,于是也买了乙型号彩电,你认为一定是报纸弄错了吗?3.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其速度为中等,极少的事故发生于车速大于150km/h的情况.因此,小明认为高速行驶比较安全,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4.我国自古就流传着《百家姓》,现在哪个姓氏的人比较多呢?(1)在全班进行调查,找出你们班最常见的三个姓氏,它们是什么?(2)调查全校同学的姓氏情况,你打算怎样调查?写出你们学校最常见的三个姓氏. (3)通过查资料的方式,看看全国最常见的三个姓氏是什么?这个结果和你调查的全班姓氏情况、全校姓氏情况一致吗?活动目的:检测学生本节课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五、教学反思1.在引课过程中,由于区域差异,不是所有地区的学生都能对人口普查有所了解,此时就可以换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讲解;也可以从身边的事例处入手,如可先调查学生所在班级带眼镜的人数,再统计本年级带眼镜的学生人数,进而到全校,全地区,全国,递进式的的展开问题的引入,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2.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课前小组合作社会调查、课堂展示讲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3.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北师大版初级中学七年级6.2 普查和抽样调查
4.(2014•漳州)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给交通安全带来隐 患,为了解某中学2500个学生家长对“中学生骑电动 车上学”的态度,从中随机调查400个家长,结果有 360个家长持反对态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调查方式是普查 B.该校只有360个家长持反对态度 C.样本是360个家长 D.该校约有90%的家长持反对大度
5. 据统计,某州今年参加九年级毕业会考的学生为 46000人,为了了解全州九年级考生毕业会考数学考 试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 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___5_0_0____.
6. 为了调查哪个汉字的使用频率最高,小明的作法是统 计自己写过的一篇文章;小华的作法是统计一本小说 中的某一段;小新的作法是统计一本小说中某一章节 ;小亮的作法是统计一首不足百字的诗,则统计结果 较为准确的是____小__新______.
七(4)班学生的身高
下列调查又是如何进行的?
全国人口总数
பைடு நூலகம்
七(4)班学生的身高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 作的全面 调查叫做普查。
下列调查又是如何进行的?
灯泡的使用寿命
中央一套收视率调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 所作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
在调查中,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引入了几个概念: (1)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 总体。 (2)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 体。 (3)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 个 总体的一个样本。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 样本容 量。
小结:什么时候用普查方式较好? 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较好?
当调查对象个数较少时,调查容易 进行时,或调查的结果要求准确性较高 时,一般采用普查。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6.2普查和抽样调查 课件
B.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
C.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
D.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含有防腐剂 解析:A选项,了解某班学生“50米跑”的成绩,是精确度要 求高的调查,适合用普查;B,C,D选项,了解一批灯泡的 使用寿命,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 否含有防腐剂,都是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故 不适合用普查.
基础巩固题
3.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10台进行试验, 对于这个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每台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是个体 B. 一批电视机是总体 C. 10台电视机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10台是样本容量
课堂检测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
基础巩固题
4. 2018年某区有15000名学生参加中考,为了考察他们的数学考 试情况,评卷人从中抽取了8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那 么下列四个判断正确的是 ( B )
《文学文摘》的事例表明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 大小,又要关注样本的代表性.
巩固练习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
要调查我校七年级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选取调查对象 最合适的是( D ) A.选取50名男生. B.选取一个班级的学生. C.选取50名女生. D.随机选取50名七年级学生.
连接中考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
A. 在可疑区域搜马航失事飞机MH370残骸
B. 乘飞机时,机场对旅客的行李安全检查
C. 中央电视台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您最喜欢的节目” 网上调查 D. 调查我们班全体同学的体重情况
探究新知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
知识点 2 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
某校有2000名学生,要想了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 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2普查和抽样调查优质教案
6.2普查和抽样检查课题普查和抽样检查知识与技术课型新授第1课时1. 认识并掌握:普查、抽样检查、整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观点.2.在检查中,会选择合理的检查方式过程与方法 1. 初步经历数据的采集、办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办理能力.2.经过数据采集的学习,培育学生应用、剖析、教课目的判断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 1. 经过小组合作检查研究, 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观理问题的能力 .2.经过解决身旁的实质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3.培育学生热爱劳动,敬爱父亲母亲的优秀道德及行为习惯 .1.掌握普查与抽样检查的差别与联系.教课要点2.掌握整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 .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一种检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检查,并教课难点能说明原因 .2.应企图识的培育,设计方案 .教与学策略课前准备指引发现、激趣诱思、探究考证、合理运用、察看感悟、独立思虑、合作沟通、自主建立。
自主学习策略设计:情形式、主动性、协作式等策略多媒体课件(教具、活动准备等)教课步骤教学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师]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老师口父亲母亲吗?下学回家后能否帮父亲母亲做述,学生思虑交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以为家流后回答务活都包含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一、创建情么?[生]睁开调境,导出问[师]每位同学统计一下你每查,采集班里所有题周干家务活大概有多长时间?同学每周干家务活[师]要想认识你在家干家务的时间. 求出班里活时间多少相关于你们班其余同学所有同学每周干家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睁开哪务活的均匀数、中些检查工作?位数、众数,经过[师生共同议论小结]比较、剖析便可了解自己在班内所处的地点和水平 .学生比较课本1、请同学们自学以下概自学这 3 个观点。
二. 归纳概念,而后进行沟通。
而后反串解说自己念, 探究交⑴普查:为了必定目的而的见解。
流对观察对象进行的全面检查,称为普查 .⑵整体:此中所要观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整体 .⑶个体:构成整体的每个观察对象称为个体2、想想[师]睁开检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学生疏小3、师生共同商讨小结以下:组议论并沟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下手,向学生供给现实风趣的生活中的数学,联合中考合理的创建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惹起学生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普查和抽样调查》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6.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掌握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能够区分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能够运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2.普查和抽样调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
2.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
例如:学校要了解七年级全体学生的身高情况,应该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2.呈现(10分钟)讲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通过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两种调查方法的差异。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调查操作,如模拟进行一次抽样调查。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互相扮演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角色。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理解。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普查,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抽样调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2普查和抽样调查优秀教案
6.2普查和抽样检查1.认识普查、抽样检查的观点并能划分普查和抽样检查.2.认识整体、个体、样本的观点及简单的抽样检查的方法.一、情境导入小号同学为了预计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镇的人口和全镇七年级学生人数做了检查:全镇人口约 3 万,七年级学生人数为200.全市人口约60 万,由此推测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约为4000,但市教育局供给的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为6000,与预计有很大误差,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合作研究研究点一:检查方式的选择(内江中考)以下检查中,①调査本班同学的视力;②检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舟9 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零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 .此中适合采纳抽样检查的是()A.①B.②C.③D.④分析:① 中,因为观察对象数目较少,能够采纳普查方式;② 中,观察对象拥有损坏性,宜采纳抽样检查;③ 中,要保证“神州9号” 的成功发射,一定做到十拿九稳,所以要对其零零件进行普查;④中,为了保证每个游客的安全,一定对所有乘客进行安检,即普查.故选 B.方法总结:普查和抽样检查是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在检查实质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巧办理,既要考虑问题自己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以下检查,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A.认识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B.认识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C.认识长江中鱼的种类D.认识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了解率分析: A 中认识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假如普查,所有炮弹都报废,这样就失掉了实质意义,故此选项错误; B 中认识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的检查因为普查工作量大,适合抽样检查,故此选项错误; C 中认识长江中鱼的种类的检查,因为数目众多,没法进行普查,适合抽样检查,故此选项错误; D 中认识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 的了解率的检查,合用于普查,人数确立,普查正确,故此选项正确.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观察了普查和抽样检查的差别,选择普查仍是抽样检查要依据所要观察的对象的特色灵巧采纳.一般来说,关于拥有损坏性的检查没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检查,关于精准要求较高的检查,事关重要的检查常常采纳普查 .研究点二:整体、个体、样本从中抽取(巴中中考)今年我市有 4 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认识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 2000 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剖析,在这个问题中,以下说法:①这 4 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整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2000 名考生是整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000,此中说法正确的有()A.4 个B.3 个C.2 个D.1 个分析:这 4 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整体;每个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是个体;2000 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是整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2000.故正确的选项是①④ .应选C.方法总结:( 1)整体、个体、样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所有的个体组成了整体,样本取自于整体,所以,样本是整体的一部分,没有个体就没有整体;( 2)在整体、个体、样本中所提到的观察对象都是问题中的数目指标,是“量”而不是“物”.为了认识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从中抽样检查了500 名学生的肺活量,这项检查中的样本是()A.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B.从中抽取的500 名学生的肺活量C.从中抽取的500 学生D.500分析:本项检查中的观察对象是“ 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 ,所以样本是“ 从中抽取的 500 名学生的肺活量” .应选B项.方法总结:在剖析整体、个体和样本时,必定要认真领会“ 观察对象” 的含义,否则简单出现误选C的错误.研究点三:样本的选用为了认识学校大门出口处每日在学校下学时段的车流量,以帮助学生安全离校,有下边几个样原来统计大门出口处在学校下学时段的车流量,样本选用适合的是()A.抽取两天作为一个样本B.以整年每天为样本C.选用每周礼拜日为样本D.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各选两周作为样本分析:选项 A 样本容量太小,不拥有宽泛性;选项 B 抽取样本难度过大,没有必需性;选项 C 样本不拥有代表性;选项 D 对个体进行分类按比率随机抽取样本.样本拥有代表性,切合简单随机抽样的要求.应选 D.方法总结:展开检查前,第一要认真检查整体中的每个个体能否都有可能成为检查对象,样本要防止遗漏某一个集体,使样本在整体中拥有宽泛性和代表性,其次样本容量应足够多 .判断下边抽样检查选用样本的方法能否适合:( 1)检查某啤酒厂马上出厂的啤酒质量状况,先随机抽取若干箱(捆),再在抽取的每箱(捆)中,随机抽取1~ 2 瓶检查;(2)经过网上问卷检查方式,认识百姓对央视春节晚会的评论;(3)检查某市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状况,在该市每所小学的每个班级选用一名学生,进行问卷检查;( 4)教育部为了检查中小学乱收费状况,检查了某市所有中小学生.分析:本题应看样本能否为简单随机样本,能否拥有代表性.解:(1)适合,这是一种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为简单随机样本.(2)不适合,我国乡村人口众多,多半农民是不上网的,所以检查的对象在整体中不拥有代表性 .(3)不适合,选用的样本中个体太少.( 4)不适合,样本固然足够大,但遗漏了其余城市里的这些集体,应在全国范围内分层选用样本,除了上述原由外,每班的学生所有作为样本是没有必需的.方法总结:判断选用样本的方法能否适合,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选用的样本能否拥有代表性;(2)选用的样本各层都要有,各层能否有遗漏;(3)用整体随机抽样的,要看所选集体可否代表整体.三、板书设计普查的观点普查整体的观点个体的观点普查与抽样检查抽样检查的观点抽样样本的观点检查样本应拥有代表性和宽泛性教课过程中,重申学生自主研究与合作沟通,经历采集、加工、整理等思想过程,培育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剖析问题、办理问题的能力.。
《6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3.docx
《6・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及优缺点,了解抽样调查过程中样本选取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在前节课的学习中,学牛进行过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从常见的统•计图表中获取数据、分析数据,但没有系统地学习数据收集的具体方法和过程.活动经验基础:在此z前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一些数据的收集过程,获得了一定的相关活动经验,但对数据收集的方法仅仅基于生活的经验,对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展开调查缺乏理性的思考.教学目标1. 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2. 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验抽样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3. 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査方案,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教学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引入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借助一个具体的抽样调查活动,通过对各种抽样方式及英结果的比较与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抽样调查的特点,体会抽样样本选取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了解样本选取的注意事项,再通过学生Z 间的合作与交流,设计抽样调查方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设计说明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统计的过程并非只是读取和分析己有的数据,述包括对研究对象的调査和数据的收集;再进一步设疑,引导学生思索数据的收集方式和方案,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引出普查、总体、个体的概念.问题1:你每周在家干家务活吗?时间大约是多少?你知道其他同学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吗?问题2: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每周在家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应该如何展开调查?通过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的看法.讨论结果:略.教学说明在以往统计知识的学习中,学牛更多的是在己经通过某种形式组织好的数据中获取信息并作出判断,而未曾考虑如何采集数据.通过以上问题设疑,引导学生把对统计知识的探究学习从数据的处理分析追溯到数据的收集,带着问题学习;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又进一步引发学生根据数据从个体到总体的变化,设计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因为具体的调查渠道、方法和组织形式不同,学生的想法也可能不同,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他们的方案并进行一比较,进而引入调查方式的研讨,切入课题.二、讲授新课1. 普查、总体、个体的概念设计说明结合新课引入环节的学生活动,自然地引出本节的重耍概念,让学生理解对于每一个统计活动都要有数据调查和收集的过程,而FI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牛明确调查的冃的和对象,分析总体与个体的联系和区别,并重视调查方案的实际操作细节.(1) 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2) 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対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対象称为个体.教学说明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数据的调查、收集的过程,并通•过对所得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了解了自己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所处的位置和水平,在这一调查过程中就涉及到调查的方式、调查对彖的总体与个体.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由教师结合整个过程直接引出定义,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学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刚才的活动说岀该调查是否是普查,哪些是总体,哪些是个体.对于调查的总体和个体,很多学生容易把调查对象混淆,缺失主语或定语.如本例中总体是“全班学牛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而不是“全班同学”或者“干家务活的时间”.因此,教学屮教师要力求学生在具体情境屮理解概念的意义,强调明确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弄清调查的对象是什么.对于数据统计而言,“调查对象”指的是表示被调查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而不是这一事物本身;我们的教学要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而要重视学生在实际调查中対概念的理解及运用.可以采用教材上“全国人口普查”的例子,让学生自己阅读并进一步加深理解,但不必让学生作更多的辨别训练.练一练: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请你回答:(1)调查目的是什么?(2)调查的对象是什么?(3)这次普查的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答案:略.2. 抽样调查、样本设计说明通过对引入环节屮调查"每周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这一实例的原有情境进行变式,把调查对象的范围由“本班学生一”扩大到“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让学生初步体会普查方式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抽样调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议一议:(1) 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牛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2) 你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吗?(3) 你准备如何对这个问题展开调査?与同伴进行交流.(4) 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①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②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③一批电视机的寿命.讨论总结:普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的情况,但冇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的调查,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从总体屮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龙、体的一个样本.教学说明通过延伸变化引入活动的问题情境,自然地山“普查”过渡到“抽样调查”,调查対象的范围骤•然扩大,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牛思考,如进行普查是否切实可行,有没有必要,使学生体会到普查的方式在某些问题上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抽样调查的概念,并让学生在这一问题屮感受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对于如何进行抽样调查,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对其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和补充.3. 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设计说明借助一个调查活动,通过对各种抽样方式及其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进一步体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了解抽样调查屮样本选取的注意事项,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并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合理的抽样调查方案.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下而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1所示.次数图1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2所示.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问题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问题2: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一,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进行交流.问题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牛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归纳:抽样调查有什么特点?抽样时应注意什么?讨论总结: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教学说明在教学第一环节屮,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抽样调查的具体过程,感受了样本的选取是否合理对调查结果所产生的影响,而且对这一问题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在本例中,直接给出了三种不合理的抽样调査方案,它们的数据呈现方式使用了学生熟知的统计图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图表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调查结果所反映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大致情况,进一步感受到不同的样木对调查结果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在问题3中又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与之前的方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注意样木的选取应具备广泛性和代表性.前两个方案都具备广泛性,但前者调查的公园的老年人可能比较注意身体锻炼,健康状况较好;后者都是医院的病人,健康状况较差.因此,这两种方案都不具•备代表性.而第三种方案所调查对象的数量过少,不具备广泛性.针对这三种不合理的方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设计一个适当的调查方案,然后在学牛思考的基础上,总结样本选取的注意事项.学牛在回答第14个方案之所以合理的原因时,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强调了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尤其是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什么是样本的代表性.在整个问题的回答过程屮,教师述应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巩固应用练习1:电视台需要在本市调查某节冃的收视率,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对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你认为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作的调查结果会一样吗?练习2:王叔叔准备买一台彩电,他从报纸上得知上季度甲型号彩电销量比乙型号彩电销量略高,于是他决定买甲型号彩电.可是,到了商店他观察了20分钟,发现有3人买乙型号彩电,只有1个人买甲型号彩电.他想一定是报纸弄错了,所以也买了乙型号的彩电.你认为一定是报纸弄错了吗?答案:略.教学说明这一组练习都可以由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练习1强化了学•生对样本代表性的关注和理解,首先这一问题不适于进行普查,既没有必要,也不具备相应的人力和物力,体现了抽•样调查的优点;其次在抽样的时候,如果调查对象过于集中于某一种人群,调查结果往•往只能体现这一类人的收视情况,而不能代表当地的广大群众,因而这种调查方式所得的数据结果缺乏代表性;再次,不同的样本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根据第三问,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在具体调查时,应注重选择不同地区、年龄及文化背景的人群,样本才能具有代表意义.练习2则强调了样本的广泛性.像王叔叔买乙型号彩电的事例生活中也是常见的,通过这个练习可以让学生运用统计知识理解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报纸的统计结果是经过了大量的工作得到的一,数据比较广泛可靠,而王叔叔只看到了3个人就得出结论,这个样本不具备广泛性.因为两个问题均来自于生活现实,学生比较感兴趣,每个人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四、积累与总结设计说明通过•几个问题进行总结,让学生归纳各调查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并能针对抽样调查可能产生的误差,适当地改善抽样的方法,使之更趋于合理.1. 数据的收集有哪儿种方式?谈谈你对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是怎样理解的?2. 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应该注意什么?抽样调查具有调查范圉小、方便省时省力的特点,但结果不如普查更准确.3. 举例说明抽样调查时样本的选取对调查结果产•生的影响.4.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教学说明通过问题2使学生感悟总结抽样调查具有调查范围小、方便省时省力等特点,又能使学生意识到其结果与普查在准确性上的差距.因而,抽样就成了这一调查方式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所选取的样本必须在数量和范圉上尽可能的合理.只有所调查的对象的数量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才能弥补抽样调査的局限性.在学生回答问题4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堂上所解决的几个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在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不能只看表面,而要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再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2普查与抽样调查
1-2次
3-6次
7次及以 上
生病次数 1---2次 3---6次
7次及7次以上
人数 56 233 711
小亮的调查结果
我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 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
6 5 4 3 2 1 0
1-2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病次数
1---2次
人数
3---6次
7次及7次以上
人数 4 5 1
3-6次
7次及7次以上
以下是三位同学的调查结果:
(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小明 小颖 小亮
1~2次
831 56 4
3~6次
146 233 5
7次及7次以上 23 711 1
合计
1000 1000 10
样本没有代表性
代表性:
是指总体中有明显差异的几 个部分组成时,每个部 分都应抽取到,并要注意各部分的比例;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和目的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
第四步:实施调查(形式多样,如问卷,访谈等)
第五步:收集并整理数据 第六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数据的收集
感受数据的收集过程
让我们回顾一下选班长这个通过民意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第一步: 明确调查问题——谁最受全班同学的信赖.
第二步: 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个同学.
30岁以下 30-45岁 45岁以上
问题2中各年龄段选择“经常这样”的情况
人数
12
10
10
9
8
6
4 2
2
0 30岁以下 30-45岁 45岁以上
普查与抽样调查
6.2 普查与全面调查.2 普查与抽样调查
人数
描述数据
38 29 22
40 30 20 10
0
6
新闻 体育 动画
5
娱乐 戏曲
节目类型
全校的2000名学生,最喜欢哪类节目? 全校2000名学生,对体育的最爱约占几人?
5.总结方案,体会抽样调查的全过程 你能总结一下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 查的过程吗?
总体
简单随机抽样
抽取样本 收集数据
估计
样本情况
了抽取样本的过程中,任一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
4. 归纳小结
(1)什么是抽样调查?
(2)什么样的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方法? (3)你认为在抽取样本时应注意什么? (4)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什么?
☆ 布置作业 ☆
1、活页:P109 - - 110; 2、预习课本P145--149 ;
2.(活页课堂练习3)某班要选3名同学代表本班参加 班级间的交流活动, 现在按下面的办法抽取,把全 班同学的姓名分别写在没有明显差别的小纸片上,把 纸片混放在一个盒子里,充分搅拌后,随意抽取 3张, 按照纸片上所写的名字选取3名同学,你觉得上面的 抽取过程是简单随机抽样吗?为什么?
答:是简单随机抽样。 理由:因为纸片没有明显差别,又充分搅拌,这样保证
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情况,除 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 一个个体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
归纳: 例如,可以在2 000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随意抽
取100 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100名学生.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每一
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
抽样方法叫简单随机抽样.
4、想知道一批导弹的 杀伤半径,采用什么调 查方法?为什么?
5、想了解一个铁矿的含铁量 ,采用什么调查方 法?为什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优质教案
学生思考后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议一议,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后,交流答案。
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
学生能够尽可能自己完成。同桌交换批改。
学生自己动脑筋设计方案。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的生活中的数学,结合中考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
鼓励学生自学能够弄懂的问题。
有关概念的自学,使学生头脑中对他们它有一定的理解。反串讲解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使学生进步明确开展调查需要那些准备工作。
通过例题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概念:普查、总体和个体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有能力仿照例一独立完成。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针对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自主完成。
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获得这个数据?
讨论: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各自优缺点,哪个所得数据与实际较接近?
你能用普查的方式调查某一天离开你所在地区的人口流量吗?
你愿意采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吗?
4、学生自学以下概念:抽样调查、样本、样本容量。
5、出示例3:我国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得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通过这个特征数字,估计总体的情况。
[师生共同探讨,小结如下]
分析:(1)调查目的:×校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
总体:×校八年级全部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x1,x2,…xn
个体:符合条件的每一位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调查方式:采用普查.
注: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个体数目又多,工作量大,我们不方便对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所以不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6.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 北师大版
黑龙江省大庆27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6.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2012新版)北师大版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4.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5.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教学重点:1.了解收集数据的两种类型:普查和抽样调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2.理解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明确总体、个体、样本.教学难点:在具体生活实例中中出总体、个体、样本.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理解概念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去”;妈妈:“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好几个是坏的.”妈妈:………孩子:“妈妈,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我每个都打开看过了”,妈妈:“啊!”在这个故事中,体现了数据收集调查的两种方式:普查与抽样调查.定义: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1.结合你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认识,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这项调查的被考察对象、调查的目的、以及所采用的调查方式分别是什么?同学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2)我们通常把被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你能说出这项普查的总体和个体吗?试一试!如:调查目的: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注意:这里所说的“考察对象”是指表示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调查方式:采用普查.(因为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2.某灯泡厂要了解生产的10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你认为该如何进行调查?(1)在这个问题中,被考察的对象是什么?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适合采用怎样的调查方式?尝试说出它的总体和个体.(2)交流总结:什么是抽样调查?什么是总体的一个样本?说出这个问题中的样本.例:第一节中小明随机调查了40人的节水意识情况,就属于抽样调查;我国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的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二、调查方式的选择1.下列调查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式,并说出自己选择这一观点的理由.(1)了解你们班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安排的;(普查)(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抽样调查)(3)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抽样调查)(4)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采用何种方式检查. (普查)(5)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 (抽样调查)(6)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 (抽样调查)2.结合以上实例,尝试写出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3.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1)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当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等,此时用普查方式获得数据较好.(2)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大;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调查具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三、合作学习 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先进行小组交流后再给出下列问题.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8315201020304050607080901001至2次3至6次7次及以上生病次数人数3至6次24%1至2次7%7次及以上69%问题:比较一下小明与小颖所得数据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 普查 抽样调查优点 通过调查总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 通过调查样本来收集数据,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 缺点 工作量大,难度大,而且有些调查不宜使用普查. 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生病的次数人数1至2次 43至6次 57次及以上 1(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分析后回答)小明调查的对象选自公园里的老年人.常去公园里活动的老年人,平时一定注意身体的保健,一定注意修身、养性、加强体育锻炼,所以身体较健康.另一方面,公园建在城市里,相对于农村中的老年人去公园的较少.这100人中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城市和乡村等等不同层次的老人是否都有所选取.选取人数的比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都是我们在收集数据中应该考虑的.所以,我认为小明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小颖收集的数据来自医院看病的100名老年人.这部分人相对体质较弱.我认为用这些数据得到的调查结果不准确.因为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小华仅仅调查了10位老年人.因为样本太小了,所以不能据此推断某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2)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4)代表性、广泛性分别指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所要考察的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很多,有时总体中个数较多且总体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们应注意抽出的样本就必须有较强的代表性.每个部分都应抽取到,而且应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广泛性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被选的可能.(5)大样本一定能保证调查结论准确吗?4人小组交流.随堂练习:教材第162页1、2题.四、课堂小结(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1.基本概念:(1)调查、普查、抽样调查.(2)总体、个体、样本.2.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3.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五、布置作业:习题6.2 第2、3、4题.自我检测1、(2005•宁德)下列调查,比较适用而不适用方式的是()A、为了了解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B、为了了解初三年某班的每个学生周末(星期六)晚上的睡眠时间C、为了了解夏季冷饮市场上一批冰淇淋的质量情况D、为了考查一片实验田某种水稻的穗长情况2、下列调查中,不适合做而适合做的是()A、了解全班同学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B、了解一幢楼30户家庭每个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个数C、某商场今年第二季度各种商品的销售情况D、调查保定市民观看“2011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直播的情况3、要调查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适合使用. (填“抽样调查”或“普查”).4、为了解苏州电视台“施斌聊斋”栏目的收视率,适合采用(填“抽样调查”或“普查”).5、(2010•贺州)妈妈煮一道菜时,为了了解菜的咸淡是否适合,于是妈妈取了一点品尝,这应该属于(填“抽样调查”或“普查”).6、为了考察某七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调查了60名男生的身高,那么它的总体是,个体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及优缺点,了解抽样调查过程中样本选取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在前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进行过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从常见的统计图表中获取数据、分析数据,但没有系统地学习数据收集的具体方法和过程.活动经验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一些数据的收集过程,获得了一定的相关活动经验,但对数据收集的方法仅仅基于生活的经验,对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展开调查缺乏理性的思考.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2.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验抽样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3.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教学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引入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借助一个具体的抽样调查活动,通过对各种抽样方式及其结果的比较与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抽样调查的特点,体会抽样样本选取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了解样本选取的注意事项,再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设计抽样调查方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设计说明 :ZXXK]来源[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统计的过程并非只是读取和分析已有的数据,还包括式和方案,同时对研究对象的调查和数据的收集;再进一步设疑,引导学生思索数据的收集方为新知识的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引出普查、总体、个体的概念.你每周在家干家务活吗?时间大约是多少?你知道其他同学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问题1:吗?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每周在家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应该如何展开调查?通过小问题2:组讨论,说一说你的看法.讨论结果:略.教学说明在以往统计知识的学习中,学生更多的是在已经通过某种形式组织好的数据中获取信息并作出判断,而未曾考虑如何采集数据.通过以上问题设疑,引导学生把对统计知识的探究学习从数据的处理分析追溯到数据的收集,带着问题学习;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又进一步引发学生根据数据从个体到总体的变化,设计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因为具体的调查渠道、方法和组织形式不同,学生的想法也可能不同,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他们的方案并进行比较,进而引入调查方式的研讨,切入课题.二、讲授新课1.普查、总体、个体的概念设计说明结合新课引入环节的学生活动,自然地引出本节的重要概念,让学生理解对于每一个统计活动都要有数据调查和收集的过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对象,分析总体与个体的联系和区别,并重视调查方案的实际操作细节.(1)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2)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教学说明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数据的调查、收集的过程,并通过对所得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了解了自己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所处的位置和水平,在这一调查过程中就涉及到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的总体与个体.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由教师结合整个过程直接引出定义,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学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刚才的活动说出该调查是否是普查,哪些是总体,哪些是个体.对于调查的总体和个体,很多学生容易把调查对象混淆,缺失主语或定语.如本例中总体是“全班学生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而不是“全班同学”或者“干家务活的时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概念的意义,强调明确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弄清调查的对象是什么.对于数据统计而言,“调查对象”指的是表示被调查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而不是这一事物本身;我们的教学要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而要重视学生在实际调查中对概念的理解及运用.可以采用教材上“全国人口普查”的例子,让学生自己阅读并进一步加深理解,但不必让学生作更多的辨别训练.练一练: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请你回答:(1)调查目的是什么?(2)调查的对象是什么?(3)这次普查的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答案:略.2.抽样调查、样本设计说明通过对引入环节中调查“每周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这一实例的原有情境进行变式,把调查对象的范围由“本班学生”扩大到“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让学生初步体会普查方式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抽样调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议一议:(1)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2)你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吗?(3)你准备如何对这个问题展开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4)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①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②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③一批电视机的寿命.讨论总结:普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的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的调查,称为抽样调查.[来源:Z*xx*k.]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教学说明,调查对象的”普查”过渡到“抽样调查“通过延伸变化引入活动的问题情境,自然地由范围骤然扩大,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进行普查是否切实可行,有没有必要,使学生体会到普查的方式在某些问题上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抽样调查的概念,并让学生在这一问题中感受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对于如何进行抽样调查,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对其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和补充.3.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ZXXK]来源[设计说明借助一个调查活动,通过对各种抽样方式及其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进一步体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了解抽样调查中样本选取的注意事项,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并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合理的抽样调查方案.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所示.1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100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图2图所示.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2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生病的次数人数4 次1至25 3至6次17次及以上问题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问题2: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进行交流.问题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归纳:抽样调查有什么特点?抽样时应注意什么?讨论总结: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网+科+学来源[教学说明在教学第一环节中,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抽样调查的具体过程,感受了样本的选取是否合理对调查结果所产生的影响,而且对这一问题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在本例中,直接给出了三种不合理的抽样调查方案,它们的数据呈现方式使用了学生熟知的统计图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同的根据图表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调查结果所反映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大致情况,进一步感受到不中又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与之前的样本对调查结果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在问题3方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注意样本的选取应具备广泛性和代表性.前两个方案都具备广泛性,但前者调查的公园的老年人可能比较注意身体锻炼,健康状况较好;后者都是医院的病人,健康状况较差.因此,这两种方案都不具备代表性.而第三种方案所调查对象的数量过少,不具备广泛性.针对这三种不合理的方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设计一个适当的调查方案,然后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总结样本选取的注意事项.学生在回答第四个方案之所以合理的原因时,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强调了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尤其是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什么是样本的代表性.在整个问题的回答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巩固应用练习1:电视台需要在本市调查某节目的收视率,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对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你认为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作的调查结果会一样吗?练习2:王叔叔准备买一台彩电,他从报纸上得知上季度甲型号彩电销量比乙型号彩电销量略高,于是他决定买甲型号彩电.可是,到了商店他观察了20分钟,发现有3人买乙型号彩电,只有1个人买甲型号彩电.他想一定是报纸弄错了,所以也买了乙型号的彩电.你认为一定是报纸弄错了吗?答案:略.教学说明这一组练习都可以由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练习1强化了学生对样本代表性的关注和理解,首先这一问题不适于进行普查,既没有必要,也不具备相应的人力和物力,体现了抽样调查的优点;其次在抽样的时候,如果调查对象过于集中于某一种人群,调查结果往往只能体现这一类人的收视情况,而不能代表当地的广大群众,因而这种调查方式所得的数据结果缺乏代表性;再次,不同的样本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根据第三问,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在具体调查时,应注重选择不同地区、年龄及文化背景的人群,样本才能具有代表意义.练习2则强调了样本的广泛性.像王叔叔买乙型号彩电的事例生活中也是常见的,通过这个练习可以让学生运用统计知识理解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报纸的统计结果是经过了大量的工作得到的,数据比较广泛可靠,而王叔叔只看到了3个人就得出结论,这个样本不具备广泛性.因为两个问题均来自于生活现实,学生比较感兴趣,每个人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四、积累与总结设计说明 [来源:ZXXK]通过几个问题进行总结,让学生归纳各调查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并能针对抽样调查可能产生的误差,适当地改善抽样的方法,使之更趋于合理.1.数据的收集有哪几种方式?谈谈你对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是怎样理解的?2.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应该注意什么?抽样调查具有调查范围小、方便省时省力的特点,但结果不如普查更准确.3.举例说明抽样调查时样本的选取对调查结果产生的影响..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4教学说明使学生感悟总结抽样调查具有调查范围小、方便省时省力等特点,又能使学生2通过问题意识到其结果与普查在准确性上的差距.因而,抽样就成了这一调查方式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所选取的样本必须在数量和范围上尽可能的合理.只有所调查的对象的数量具有广泛性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堂上所代表性,才能弥补抽样调查的局限性.在学生回答问题4解决的几个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在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不能只看表面,而要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再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评价与反思在现实世界,统计知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适合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具体实例也比较广泛.结合教材的例题,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收集相应的教学素材,如调查学生的身高、体重,看电视、干家务的时间等等.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和课堂容量,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体会数据的收集过程,保证教学素材本身的真实性,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教师以课前收集的现实素材为载体,将学生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更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并联系实际,在理解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的时候,通过举例进行说明.比如有的学生举例中所包含的个体数较多且某些数据的特点相对集中,那么只有每个部分都能抽取到相应的个体且比例相当,所得到的样本才能具有代表性.教师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所举例子的针对性、实用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创造性,并据此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