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历史唯物主义之群众观

合集下载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观的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观的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观的内容答: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观的内容是:一、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这部分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基础”,一个“本质”,三个“结构”.即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以及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一)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三)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二、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这部分内容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动力体系”和“历史创造者”的活动.(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其基本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构成的社会的基本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构成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二)“社会发展动力体系”的基本观点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以及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历史的创造者”基本观点有:人们创造着历史,又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同时,充分肯定了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创造,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三、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这部分内容有“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人的属性、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问题”、“人的自由及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问题的阐述”等。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篇一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突出表现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3)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阶级斗争与改革(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 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衡量标准(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_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_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民群众是唯物史观重要的社会历史范畴。

它有量的规定性,即指居民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它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创造活动本身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社会历史条件,是指一切现存社会要素的总和,大体上分为经济的、政治的和精神的三种类别。

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其中生产力对人们创造历史的作用具有决定的意义。

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大不相同的。

在精神条件中,科学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特别是广大群众掌握科学文化的程度,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作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人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

历史唯物主义反对英雄史观,坚持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历史人物往往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和指挥者,因而他们总要在历史事件上打上自己的烙印。

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他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他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别人强烈,给历史进程的发展指明方向。

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他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历史事件,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

但是,唯物史观也不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而且认为历史人物的作用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因为,历史人物的出现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即时势造英雄。

一定的时势造就的英雄必然带有时代的特征。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简介: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它着眼于理解历史的发展,它发展自马克思主义而来。

这种思想相信只有当个体和社会结构之间产生了明显区别,才能满足他们需要,才能理解社会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强调的是,历史发展的核心所在就是共同的群众行动,因此历史发展的关键就是社会运动的塑造。

一、源自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源自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种“物质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论,说明了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的社会行为和其物质环境决定的。

与其它哲学思想不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人类自身对物质环境的反作用。

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活动的过程,人与物质环境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的关系,这正在推动社会发展。

二、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强调的是,历史的发展是聚合的一个结果,其中包含着复杂的因素,而历史发展的主导者是社会中的人民群众。

因此,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共同的运动,由群众的作用塑造了历史的过程。

这意味着,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运动,是一种群众自发的行动。

当群众以不同的方式运用意志和行动在历史共同体中建构社会价值观,实践他们的生活方式时,历史将发生变化,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历史唯物主义群众的塑造历史唯物主义群众的塑造着眼于历史的创造,关注的是群众思想的塑造及其所维系的权力机构,也就是政治机构、文化机构及经济机构。

群众思想的塑造是一种活动,是一种行动,它以运用意志和行动来塑造社会价值观,他们实践他们的生活方式,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因此,群众思想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发挥,形成了历史思想的转变。

总结: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部分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它强调的是历史的发展是由群众的运动、反作用和行动塑造的,这正是历史发展的关键所在。

群众思想的塑造是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历史的转变的重要原因,是历史思想的塑造。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考研必备)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考研必备)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哲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eg:物质决定意识辩证法学历史唯物主义eg: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为第一性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为第一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的含义一、社会存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社会意识的含义——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开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违背了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开展起着阻碍的作用3,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它表现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又有自己特有的开展形式和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意义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根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生产力的根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手段) 劳动对象, 劳动者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依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性质将生产关系分为两种根本类型:①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底的生产关系根本特征: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②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根底的生产关系根本特征:人与人的关系包含剥削关系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开展决定生产力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开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开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开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开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到底是什么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两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认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开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三、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开展的另一个根本规律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经济根底----指由社会一定开展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根底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和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和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和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哎,今天咱们聊聊两个有意思的观念,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和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对吧?别担心,咱们慢慢说,肯定不会让你听得一头雾水。

首先说说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这玩意儿呢,就是说历史是由一些伟大人物推动的。

换句话说,伟人都能撬动历史这块大石头,像是那些风云人物,成就了一番伟业。

你看看那些英雄,诸葛亮、拿破仑,甚至是现代的那些政治家、企业家,都是个中翘楚。

你要是问我,他们真的是历史的主宰吗?我觉得,他们也只是时代的一个小点缀。

就像是咖啡里的奶泡,没错,加了就更好喝,但没有也没啥大不了。

真正推动历史的,是人们背后默默无闻的付出。

历史的车轮总是需要广大群众的力量来推动,单靠几个英雄可不行。

再来聊聊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这可有意思了,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力量。

大家一起拧成一股绳,才能改变历史。

想想那些抗争的民众,多少人站出来,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像那春风化雨,滋润了干涸的土地。

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是推动历史的真正动力。

这种观点告诉我们,历史不仅仅是几位英雄的故事,而是成千上万普通人的生活拼凑而成的。

就像拼图,缺了哪个小块,整个画面都不完整。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要问,咱们到底该相信谁呢?是那些历史大佬,还是那些默默无闻的群众?其实呢,我觉得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

英雄和群众就像是亲兄弟,缺一不可。

没有英雄的引领,群众的力量也可能被埋没;而没有群众的支持,英雄再强大也难以立足。

就像你要做一顿美味的饭,光有调料没有米也不行,光有米没有调料,味儿也不对。

两者结合,才能出好菜。

再想想咱们的生活,谁能说自己是多么了不起的英雄呢?大多数人其实都在为家庭打拼,为生活奋斗。

那些平凡的日子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虽然不一定光彩夺目,但却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基石。

就像一块大理石,上面雕刻的每一处,都是那些日复一日的小故事。

我们总是把目光聚焦在那高高在上的英雄,却忘了那些在底层默默奉献的人。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推动力量。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

下面我们将从历史地位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探讨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首先,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变革和革命都是由人民群众发起和推动的。

例如,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都是人民群众为了争取自身解放和权利而发动的伟大斗争。

人民群众拥有改变社会现状的力量,他们的觉醒和奋起对于历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而人民群众正是阶级斗争的主要参与者。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被剥削和压迫的阶级,他们为了争取自身的利益和权利,必须开展斗争。

这种斗争不仅是为了个人利益,更是为了整个阶级的解放和进步。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斗争,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

再次,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当今世界,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抗争日益增多,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争取更多的权利和福利。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斗争,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和进步。

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社会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密不可分,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支持他们的觉醒和斗争,共同推动社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迎来真正的和平与繁荣。

愿人民群众始终站在历史的前沿,为实现人类的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

政治必修四--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政治必修四--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及原理【含义】:A.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B.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辩证关系】: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与社会存在。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

2、人民群众——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地位及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方法论】: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b.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方法论意义】:a.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b.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基本规律】: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原理】:A.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B.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着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

二、价值观1、价值观及导向作用原理【含义】:价值观是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作用】:A.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三大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两对基本矛盾,辩证统一,互相作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具体内容第一,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基础及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第二,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的制约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因此,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联系1、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有其内在的必然的发展规律。

2、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都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义认为物质第一性,也就是物质决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也就是辩证地看待问题,事物是发展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动力。

3、辩证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吸收前人的观点基础上,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结合子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其所研究的自然界。

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自己所创立的,在马克思之前,即便是唯物主义哲学家在社会历史领域也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淖。

其研究的对象则是针对社会历史领域。

这两者都是马克思的哲学成就。

论马克思的群众观

论马克思的群众观

摘要当今时代是群众的时代,深入马克思群众观的研究,把握群众观的基本内容,树立人民群众主体论的思想,是时代的要求,对正确处理党群关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群众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核心理念,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科学理论。

它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构建群众观体系时,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以群众的物质生活实践作为逻辑起点,紧紧围绕群众与现实的社会、群众与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逐渐延伸出群众观,表达了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群众是社会实践主体、利益主体、价值主体等观点。

论文试图对马克思群众观作全面系统的梳理和阐释。

第一部分对马克思群众观的形成发展作了梳理,马克思群众观按照时间顺序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时期、形成时期、成熟时期。

在各个时期的文本中寻找马克思群众观。

第二部分马克思群众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群众是实践主体、历史主体、利益主体和价值主体。

第三部分马克思群众观的理论定位与当代启示。

马克思群众观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为执政党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与价值目标。

对当代的启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与群众密切联系,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

关键词:马克思群众观主体当代启示AbstractThe present era is the era of the masses, in-depth study of Marx's concept of the masses, the masses to grasp the concept of the basic content, and establish people's thoughts on the subject, is a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which correctly handle ties between the party carrying 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ople-oriented and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basic concept is the mass viewpoint, is the core concept of Marxism and its political party, is a scientific theory can stand the test of time.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a gradual process, while building mass viewpoint system, Marx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people living with physical practic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the masses, and the masses around the community, the people an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gradually extending mass viewpoint expressed the masses are the creators of history, the masses are the subject of social practice, stakeholders, such as the value of the main view. Marx's thesis attempts to sort out and explain the masses concept for a comprehensive system.The first part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s concept of the masses were combing Marx chronological view of the mass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nfancy,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maturation period. Looking at the text of Marx's conception of masses in eachperiod.The second part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Marx's concept of the masses, including: masses are practical subject, historical subject, stakeholders and the value of the subject.The third part of Marx's theory of mass viewpoint positioning and Revelation. Marx's concept of the masse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of sharp ideological weapon to change the world, inspiration for contemporary mainly from two aspects: a Marxist ruling party must be in close contact with the masses, and second,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respect for the people in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he excitation and the main initiative to mobilize the masses.Key words: Marx Mass Viewpoint subject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引言一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看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凡是社会中从事一定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创造者,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

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涵义人民群众指的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成员大多数的总和。

人民群众具有量与质的两重规定性:以量的方面而言,它指的是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从质的方面而言,它指的是推动历史发展与进步的一切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也是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及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中都有不同的内容,但不论在何种国家、何种历史阶段,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2.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这表现在:⑴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任何社会的发展,都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人民群众,首先是劳动群众,正是社会生产力的最主要要素。

⑵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人民,是物质生产的直接承担者。

历史上的一切生产工具,从粗糙的原始石器到现代化的机器设备,都是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创造的;人类所必需的一切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也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的。

物质文明实际上是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

⑶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成果、艺术作品和文化成就,往往都是依据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素材和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实践经验汇总和提高的结果。

脱离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任何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不可能创造出来。

②劳动群众为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物质前提。

③劳动群众也直接参加了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活动,其中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文化的创造和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⑷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浅析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

浅析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

浅析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作者:季凌宇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11期摘要:有些学者指责马克思主义哲学见物不见人忽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

但是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的学习,以及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选读》的研读,发现无论是从唯物史观的各个论点、原理,还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角度都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是占据主体性地位的。

所以说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关键词:唯物史观;人民群众;主体性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的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无论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还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实践是指人们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一方面实践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它包含着人的主观因素,体现着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另一方面实践又是作为物质实体的人,通过工具等物质手段同物质世界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客观过程。

实践是人的动作,是千百万群众的行为。

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主体性,表现为人通过实践不但能够认识客观规律,而且能够利用客观规律,使客观规律为人所用,达到物被人掌握和占有的目的。

同时,实践还具有创造性,它创造出按照自身规律本身无法产生或产生的几率几乎等于零的事物,人对世界的改造本质上就是創造,没有创造就不会形成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属人世界。

实践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一起共同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特征。

在实践中,人按照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事物,把它改造成为适合人类使用的形式,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人在实践中自觉地把自己和自然界区分开来,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具有主体意识,实践的发展就既是人的主动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和弘扬的过程。

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人民群众决定着社会生产力的前进方向,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和程度。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观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观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观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都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坚持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心主义历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坚持英雄史观,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现实的人是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广泛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

只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二,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三,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第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也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相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研究的观点。

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八章、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教学目的和要求:社会历史本质上是人类主体实践的历史。

本章围绕社会主体(个体的人和群体的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进一步贯彻实践的唯物主义和以人为本的精神,所以是学习历史观必须把握的重要内容。

学习本章,应准确划分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界限,深刻领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主体的原理;要弄清历史人物的重要作用及其社会制约性,理解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领袖人物的作用,自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一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在人的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一)英雄史观:1、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实践的前提出发,主张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由少数英雄人物决定,否认和抹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创造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2、英雄史观的两种形式:(1)主观唯心主义(唯意志论):认为英雄人物的个人意志、思想言行主宰历史的进程和方向;(2)客观唯心主义(宿命论):把历史的创造者归之于某种客观精神、天、神意的存在,认为英雄是这种神秘力量在人间的代表。

3、共同特点:都认为精神力量主宰历史;都否认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

4、英雄史观产生的原因:第一,历史的必然性深藏于内,偶然情节显露于外;体现历史必然性的人民群众默默无闻,而英雄人物的作用则彰明昭著。

使人们比较容易看到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

第二,剥削制度使群众积极性和能动作用受限制、被压抑,加大了产生英雄史观的可能性。

第三,当权者出于维护自己特殊利益的目的,将自己神秘化、神圣化,片面夸大少数人的作用。

(二)群众史观:1、从社会存在、社会实践决定社会意识出发,确认历史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2、从劳动者是生产力活的要素出发,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实践作用。

二、人民群众中的个人和集体(一)人民群众的含义:1、狭义与广义理解(普通人、老百姓-杰出人物在内)。

2、量质结合理解:其量的含义是指特定历史条件下,居民中的大多数人;其质的含义是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一切人。

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群众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它是在继承马克思的内容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历史观。

这一理论强调了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认为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群众史观关注普通人们,把他们作为历史发展的主体。

据群众史观认为,全民参与到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积累的历史经验将给集体的生活
和发展带来重要的改变,使技术,制度和社会关系发生转变,从而促进未
来的发展。

一方面,群众史观体现了物质文化的社会转移,把人的精神凝结成一
种有形的现象,即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从而丰富和发展社会文化。

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还主张,人们面对过去感受未来,而今天则正是今天,
而非昨天或今天之后,人民面对当今问题,同时还应考虑历史过程和启示。

历史是一种动态过程,它不仅为过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同时还要对未来
采取适当的策略,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取未来的启发。

在中国,群众史观的概念一直备受青睐。

孙中山思想阐述了中国历史
的群众性特征,并将群众史观融入到改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由此可见,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群众史观对历史的认知、对现实的理解、对发展的预测,甚至对如何看待历史,特别是看待历史的态度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正确理解群众史观,才能深刻反思历史,理解历史、把握历史、发展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咱们来聊聊,其实它说的是一些简单却深刻的道理。

想象一下,一个个普通的人,他们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地生活着,挣扎着,欢笑着,甚至哭泣着。

大伙儿可能觉得,历史都是那些名人、英雄的事,像什么王侯将相、智者谋士,谁会在乎那些无名小卒呢?历史可不仅仅是这些风光的故事。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往往是那些在背后辛勤付出的人。

没错,就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

想想看,谁在耕田、织布、搬砖?对,都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

没有他们的劳动,历史怎么会发展呢?咱们再说说群众的力量。

你看啊,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是个老话,但说得一点没错。

历史上有多少次,正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与团结,才改变了大局。

比如说,革命的时候,都是那些平民百姓站出来,才能撼动整个国家的命运。

这种力量可不是说说而已的。

大伙儿心里有数,大家团结一心,那简直是战斗力十足,谁也挡不住。

这就像一支球队,只有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才能赢得比赛,历史也是一样。

那些领导者,虽然站在前面,但后面那些默默支持的人,才是最坚实的后盾。

有趣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了物质条件的重要性。

哎,听着有点严肃,但其实意思简单。

生活条件、经济基础对历史的影响可大了去了。

想想看,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怎能安心过日子?没有了安稳的生活,谁还会想着去追求什么理想、信仰呢?这就像吃饭的事情,吃饱了才有力气去谈其他的,饿肚子的时候,连理想都不敢想。

再比如,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直接影响了社会结构,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所以说,物质基础才是推动历史车轮的真动力。

接下来聊聊历史的变化吧。

历史可不是一成不变的,时时刻刻都在变。

你看,今天的社会跟几十年前可真是不一样。

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新的事物不断涌现。

群众的需求、愿望也在变化,历史就是在这些变化中不断演进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历史的转折点往往是因为某个小的细节、一个不起眼的事件。

第一课 历史唯物主义之群众观

第一课   历史唯物主义之群众观

4.(2011全国Ⅰ卷)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 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 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 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 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 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 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源泉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 主体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A、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 富产生的源泉。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 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 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 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 东篱旁边,那里还能吟出什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 诗句’呢”?作家著书立说需 要“文房四宝”演员表演需要 舞台道具,科学家做试验离不 开仪器设备。这说明了什么?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 要的物质条件。
6、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 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重要保证。下面属于党的群众路线内容的是 ( ) ①相信群众 ②一切为了群众 ③一切向群众负 责 ④一切依靠群众 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C
5、国际歌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从来就没有什 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要创造人类的 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这段歌词对我们青年人成 长的主要启示是

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

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

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以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两个重要的理论观点。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应用。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变革推动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唯物史观中,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发展。

唯物史观强调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与唯物史观相辅相成的是群众史观,它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群众史观认为,历史是由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推动的,是群众斗争的结果。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改变社会,推动历史的进步。

群众史观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历史作用,强调了群众的力量和智慧。

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在理论上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唯物史观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了物质生产力和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而群众史观则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历史作用,强调了群众的力量和智慧。

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的结合,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

在实践中,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的应用也是密不可分的。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要改变社会,首先要改变物质生产力,要推动社会发展,必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而群众史观告诉我们,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依靠广大群众,必须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只有把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它们的重要性。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依靠广大群众的斗争而取得的。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依靠广大群众的建设而取得的。

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的应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破仑是法兰西历史上第一帝国的皇 帝。他凭借出色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 频频取得辉煌的战绩,成为西方文人墨客 津津颂誉的英雄。黑格尔称颂他‚驰骋全 世界,主宰全世界‛。鲁迅却说:‚有一 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 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 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
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 能够成就举世瞻目的业绩么?究竟谁是历 史的创造者?
正是由于劳动群众不断的辛勤劳动,积累经验、 改进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创造了人类丰富 的物质财富。 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不是他们创造 出满足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等一切物 质生活资料,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A.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C
5、国际歌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从来就没有什 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要创造人类的 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这段歌词对我们青年人成 长的主要启示是
A.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社会的一切
B.创造人类幸福完全靠个人奋斗
C.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要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出发 ,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其中生产方 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人民群众始终是生产的主体和 基本力量,结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 大个别人物的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少数英 雄人物的意志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而人民群众是微 不足道的,把人民群众看作是受天命、伟人意志摆布 的工具
(2)党的群众路线
①群众路线的地位: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 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 践意义(两个重要保证)
(1)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 利的重要保证 (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C、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信天游:黄土地带韵的名片
陕北是民歌之乡,最能代表陕北民 歌风韵的是 信天游,它是陕北人民在山 峁、沟壑、赶脚、耕地、 放牧、捡柴时即兴而编,它是随天漫游,抒发感情 , 表达心声的表现方式。集中展示了陕北高原 的自然 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第一课
历史唯物主义之群众 观
主讲人:江梦灵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梁启超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 动力。 毛泽东
沙俄时代某思想家认为,群众是一串“零”, 再多也是零,而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面的非零 实数,一加到前面,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1、人民群众的含义
桃花坞年画
内容包括:神像、戏文、民间故事、风俗世 事等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
成和发展的源泉;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
要的物质条件;
C、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 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关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把群众观点作为我们党的工作 路线,就是指在我们党的一切工作中,都必须坚持“从 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观点是灵魂,群 众路线是对群众观点的具体落实。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在人民群众的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和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还是个别 人物,始终是斗争的焦点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对 待人民群众?
要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 民 通过 实践 创造 历史 群 众
创造了物质财富 创造了精神财富 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要 意 求 义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方法论) 两个重要保证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 ,财政收入 10.37万亿元,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材料二:2011年春晚上网络红人旭日阳刚的《春天里》唱出了 草根特有的沧桑味道;西单女孩任月丽的一曲《想家》令远在河北 涿州老家的亲人激动落泪;深圳民工街舞团表演的街舞《咱们工人 有力量》则精彩绝伦,不仅充满动感和激情,而且技艺高超。他们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让观众耳目一新,产生共鸣,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材料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 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毛泽东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 ——恩格斯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 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判断图中的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第一,“人民群众”有量的规定性,是“人们”中的大多 数。 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 人们。 第二,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国 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第三,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第四,在我国,人民群众包括--------社会主义劳动 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 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A、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 富产生的源泉。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 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 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 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 东篱旁边,那里还能吟出什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 诗句’呢”?作家著书立说需 要“文房四宝”演员表演需要 舞台道具,科学家做试验离不 开仪器设备。这说明了什么?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 要的物质条件。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方法论)
(1)党的群众观点
①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 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党中央迅速做出反应,胡锦涛总 书记、温家宝总理立即亲临一线指导并亲自参与救灾工 作,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受灾人员。
斯巴达克奴隶起义,导致古罗马帝国的加速灭亡。
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起义,直至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 农民运动。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民有三个 伟大的创造: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 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 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 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 -------毛泽东
区分:全体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 脑力劳动者。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 劳动群众 D C B A 脑力劳动者(知 识分子)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没有普天下的劳动者,吃 啥?没有劳动者,你喝啥? 吃喝都没了,你还臭美啥? 劳动者是最美的人!
看人间, 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 开, 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 栽, 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 盖, 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 民来制造, 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 民来生产……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 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 《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浮士 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 础上修琢提炼而成。这些说明了什么?
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蕴含着文学艺 术的丰富矿藏;即使作为精神财富生产重要工 具的语言,也是人民群众的创造。
小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A、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 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B、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 发展的决定力量。
A、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 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 提高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C、人民群众直接创造出社会精神财富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 者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瞎子阿炳”, 1893年出生,江苏无锡人,一生坎坷, 献身音乐,终成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他 创作演奏的6首二胡、琵琶乐曲是我国 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 誉。其中,《 二泉映月 》被列为世界 十大名曲之一,被美国宇宙飞船带入太 空播放。华彦钧又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 代名人。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
4.(2011全国Ⅰ卷)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 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 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 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 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 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 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源泉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 主体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人民群众是社会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