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合集下载

青岛城市规划(2006-2020)

青岛城市规划(2006-2020)

青岛新城市规划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凝聚了大批城市规划设计师历时5年智慧与心血的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向市民公示。

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扩容:七镇及胶南市区纳入新规划本次规划,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

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胶州市的营海等环胶州湾地区,以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城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区组成,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

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城市框架: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规划确立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2020年人口1200万 2050年经济达发达国城市水平本次规划勾画出一幅宏大绚丽的未来城市蓝图: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解读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更好的发挥道路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落实“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思路,积极推进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市规划局迅速展开了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修编工作。

目前,《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编制完成。

《规划》分为12个章节、两万余字,涵盖了远期交通规模预测、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对外交通系统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物流货运系统规划、停放车系统规划、交通管理系统规划等城市交通的各个方面,为我们清晰地描绘出未来青岛的立体交通框架。

该《规划》由青岛市规划局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组织编制,由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和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承接编制。

构建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服务体系本次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重点研究范围为中心城区,面积1408平方公里;对外交通部分兼顾市域,面积10654平方公里。

据了解,规划专家通过建立青岛市交通预测模型,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得到以下预测结果:2020年,居民一日出行总量由现在776万人次/日增加到1276万人次/日;机动车发展规模由现在52.3万辆增加到120万辆左右,千人拥有率由149辆增加到220-280辆;公交出行比重由现在21.5%提高到35%左右,其他机动化出行由现在31%提高到41%左右;公交车辆由现在5030标台增加到12000-13000标台;前湾港疏港交通由现在约4万标准货车/日增加到10-12万标准货车/日。

规划提出了未来交通体系发展总目标:营造一个与城市性质和职能相匹配的、相协调的,以人性化、生态化、集约化为特征的安全、清洁、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发展模式上,将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小汽车适度发展、非机动化交通得到提倡、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发展模式。

规划提出了构建“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交通服务体系的目标。

《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含专项规划和部分重要道路详

《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含专项规划和部分重要道路详

《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含专项规划和部分重要道路详细规划)》文本主要内容摘选第一章总则1、规划背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优化、完善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系统,构建畅通高效的道路交通体系,进一步提升控规对道路交通设施控制用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指导道路设施建设,编制本规划。

2、规划范围和年限(1)规划范围: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一致。

中心城区道路网与即墨、胶州、临空经济区等外围组团的路网及干线公路紧密衔接,故研究范围扩大至这些区域。

(2)规划年限:至2020年,考虑远景需求。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策略1、规划目标结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强道路网络连通性,贯通骨干网络,加密次支路网,构建功能清晰、级配合理、布局均衡、内外衔接的一体化道路网络。

2、规划策略(1)落新政策、行新理念;(2)组团通连、新老融合;(3)结构完整、快慢有序;(4)功能协调、容量匹配;(5)尺度适宜、绿色优先;(6)规划统筹、管控高效。

第三章道路网络系统规划1、中心城区路网整体规划中心城区规划道路网总长度5716km,密度为7.69km/km2,道路面积率为19.39%。

其中规划高快速路总长423km,密度为0.57km/km2,规划形成“区域一体、高快衔接、六横九纵、环湾放射”的高快速路网络。

(1)六横轴:胶州湾西路—嘉陵江路—胶州湾隧道—胶宁高架—银川路;疏港高速—胶州湾第二条机动车隧道—杭鞍高架-辽阳路;青兰高速—胶州湾大桥—大桥接线;胶州湾高速(湾底段)—仙山路;扬州路—正阳路;中心城区北部快速路。

(2)九纵轴:滨海公路快速路;青银高速—青新高速;山东路—重庆路—龙青高速;环湾大道—双元路;胶州湾大桥红岛接线—华中路;青威快速路;机场高速;机场西快速路—胶州湾高速(西岸段)—江山路、昆仑山路;沈海高速。

东岸城区规划道路网总长度2237km,密度为8.84km/km2,道路面积率为19.27%。

青岛道路规划方案

青岛道路规划方案

青岛道路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青岛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为了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提高市民出行效率,青岛市政府积极制定道路规划方案,以建设更加便捷和智能化的道路系统。

1. 道路评估与改造首先,青岛市政府将进行全面的道路评估工作,包括道路承载力、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等方面的调查。

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确定哪些道路需要进行改造和提升,以满足未来交通发展的需求。

在道路改造方面,政府将注重提高道路的承载力和通行效率。

通过增加车道数量、改善道路设计和规划交通灯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交通堵塞。

此外,道路改造还将考虑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车道的设置,以鼓励市民使用更加环保和便捷的交通方式。

2. 新建道路和桥梁青岛市政府计划新建一些主干道路和桥梁,以完善城市道路网络。

这些新建的道路将连接繁忙的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使市民能够更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此外,政府还计划新建一些桥梁,以缓解河流和河道两岸的交通压力。

新建的桥梁将使用环保材料和先进技术,既符合城市美观要求,又能够提供安全和稳定的通行条件。

3.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青岛市将引入智能交通系统,以提高道路交通的智能化水平。

该系统将通过引入先进的交通监控设备、改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实时交通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提供准确的实时交通信息和导航服务。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驾驶员将能够及时了解道路状况,避开拥堵路段,选择最佳的行驶路线。

此外,该系统还将与公共交通系统相结合,为市民提供详细的公交车到站时间和换乘建议,方便市民选择和规划出行方案。

4. 鼓励绿色出行和公共交通为了减少对道路交通的依赖,青岛市政府将鼓励市民采取绿色出行和公共交通方式。

通过建设更多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车道,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步行和骑行环境。

同时,政府还将提高公共交通网络覆盖率和频次,并改善公交车辆的环保性能和乘车体验。

通过提供更加便宜和方便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市民减少私家车使用,从而减少道路交通压力和空气污染。

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1.08•【文号】国函〔2016〕11号•【施行日期】2016.01.0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青岛是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青岛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青岛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6143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60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要根据青岛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以及《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青岛道路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青岛道路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青岛道路规划方案背景随着青岛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解决道路交通拥堵、提高路网效率,青岛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道路规划的方案,旨在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和道路布局,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和通行速度,建立高效、舒适、安全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套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道路规划方案,以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和通行速度,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和道路布局,从而建立高效、舒适、安全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具体目标如下:•降低拥堵指数:优化道路结构和布局,减少道路拥堵瓶颈,降低交通拥堵指数,提高交通效率。

•提高通行速度:优化红绿灯控制,建立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提高车辆通行速度。

•改善通行体验:改善道路安全设施和环境,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体验。

•保障交通安全:提升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管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方案为实现以上目标,本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各阶段方案如下: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解决道路拥堵问题,提高通行速度,优化道路布局。

具体方案如下:•增加公交车道:在主要道路上加设公交车道,以提高公交车通行效率。

•设置交通管理区域:在市区内建立交通管理区域,实行交通疏导和拥堵缓解措施。

•提高交通管理能力:增加市区内交通警力,建立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实时道路信息监控和调节控制。

•优化黑点路口:根据交通事故发生频率和车流量,优化市内黑点路口交通信号控制,逐步降低事故率。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体验,改善道路安全设施和环境。

具体方案如下:•增设自行车道:在市区和郊区的主要道路上增设自行车道,便利非机动车通行。

•设置人行慢行区:在市区的商业和步行街设置行人慢行区,保障行人安全。

•完善道路安全设施:增设标志、标线、交通护栏等道路安全设施,减少交通事故。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的目标是全面实施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保障交通安全。

具体方案如下:•完善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交通监控、数据分析、信息传播等各个子系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环境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环境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评价单位: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单位: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10月一、规划方案概述根据《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本次建设规划方案包括2号线二期东段、5号线、6号线二期南段、7号线二期北段、9号线一期、12号线和15号线一期,共计7条线路,总规模为207.8km。

共设车站128座。

本次公示方案为阶段性方案,随着项目的实施进程及环评工作的进展,相关信息将完善或调整,最终规划方案以批复为准。

二、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一)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部分高架线周围分布着噪声敏感建筑物,须采取道床减振、设置声屏障等综合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沿线声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只要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风道消声器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车辆段与停车场内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只要合理布局,厂界噪声一般可满足2类区厂界标准。

(二)振动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虽然地下线路的振动影响较突出,且沿线的既有或规划敏感建筑相对集中,但由于地铁振动的污染振动治理措施较为成熟,在规划实施中可根据沿线建设情况对待开发区域轨道交通线路两侧进行空间用地控制,必要时根据具体振动影响的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理措施,轨道交通振动影响一般不会成为建设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

(2)二次结构噪声源于轨道交通车辆与轨道的振动,降低轨道交通振动就可以相应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采取浮置板道床、弹性短轨枕等减振等措施也可以从根本上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本规划实施期间,施工期污水主要来自轨道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及由地表径流导致的污染物入渗;轨道交通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于沿线车站、控制中心、停车场和车辆段排放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2)规划实施后,各站点、控制中心、车辆段及停车场排放的污水量占青岛市污水总处理能力的比重非常小,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也较小,基本不会增加青岛市市政污水处理的负荷,对地表纳污水体产生的影响较小。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含专项规划和部分重要道路详细规划)》的批复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含专项规划和部分重要道路详细规划)》的批复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含专项规划和部分重要道路详细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10.15•【字号】青政字[2018]69号•【施行日期】2018.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含专项规划和部分重要道路详细规划)》的批复青政字[2018]69号市规划局:你局《关于申请批复〈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含专项规划和部分重要道路详细规划)〉的请示》(青规字〔2018〕87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含专项规划和部分重要道路详细规划)》。

今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空间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体系,加强规划控制。

二、加强规划道路用地控制。

加强对道路及过海、穿山隧道两端连接线的用地控制,保障未来实施的可行性。

完善路侧防护绿带的设置,为道路实施和道路景观环境营造良好条件。

三、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工作,实现“多规合一”。

停车场规划、市政管线规划、轨道线网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要与道路网规划做好衔接,实现协调发展。

轨道站点、公交站点、重要交通枢纽和公共建筑等在规划建设时要做好与道路网的衔接,以提高交通出行效率,提升城市活力。

四、建立道路红线动态调整维护机制。

根据道路规划建设具体方案,依法按程序对道路红线进行动态维护、及时更新,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

五、本规划批复后,你局要会同市政府相关部门及区(市)政府做好规划实施。

要合理划分路权,促进绿色交通发展;加强交通管理,挖掘路网能力;依据规划加快道路建设,尽快形成骨架路网体系,增加道路容量、缓解交通拥堵。

青岛市人民政府2018年10月15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01•【字号】青政发〔2016〕14号•【施行日期】2016.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2016年1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号,以下简称《批复》),原则同意《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是“十三五”期间我市谋篇开局的科学依据,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法定蓝图。

为贯彻《批复》要求,依法科学实施《总体规划》,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目标任务。

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围绕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以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为目标,提升、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增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优化配置各类空间资源,构筑“一轴、三城、三带、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传承历史文脉与风貌特色;增强城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构建城市安全防灾体系;适应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改革创新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推进陆海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将青岛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走在全国前列。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十三五”综合
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1.24
•【字号】青政字〔2017〕18号
•【施行日期】2017.01.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
正文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
展规划的通知
青政字〔2017〕18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就做好《青岛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关键期,编制实施《规划》,对于加快完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二、各区、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认真落实,补齐短板,破解难题,推动《规划》落到实处,争取各项规划目标早日实现。

《青岛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印发。

青岛市人民政府
2017年1月24日。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全解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全解
4、配套各项基础设施
加大对乡村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农村水资源加强管理,增强农民 饮水安全性;提倡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改善农村人 居环境。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 村的力度,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实现城乡 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 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 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四、城市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 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建立完善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现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 设,提高基本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群 众就医条件。
积极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调整完善竞技体 育项目布局,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建立事业 单位全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生 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加快社会福利和救助事 业发展。
治理和重要区段景观营造,加强企业搬迁后污染土壤清理修复,全面优化人 居环境。
加强资源要素保护,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态 地区,加强海域、岸线、湿地、山体、河流等自然生态地区保护,突出胶州 湾滨海湿地保护,高度重视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强老工业历史遗产 保护。
五、城乡协调发展
依托济青高速、胶济铁路,形成中心城区-胶州-平度-济南发展轴。重点 发展胶州市、平度市,并与半岛城市群的潍坊、淄博、济南市相协调。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19页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19页

第一部分交通发展历程一、主要成就1、交通建设投资逐年增长。

近五年来,交通建设投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19年的11.2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3.2亿元,年均增长24.1%,超过了同期GDP年均20%的增长速度。

2、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等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体系。

2019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326公里,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实现了晴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00%。

铁路:基本形成以胶济、蓝烟、胶黄、胶新铁路为骨架的铁路网络体系。

其中,胶济铁路是青岛港通往腹地的主干道,复线工程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胶新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青岛港(包括前湾港港区、老港区、黄岛港区)为核心,胶南大湾港、鳌山港等一般性小型港口为补充、结构较为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港口体系。

其中,青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枢纽和大宗散货的集散中心、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之一。

2019年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外贸吞吐量 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59万标准箱。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

自1982年开航以来,机场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航线条数、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由1995年的35条、80万人次、1万吨增加到2019年的94条、787万人次、11.6万吨。

3、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规模不断扩大。

近五年来,青岛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10.74平方米/人增长到19.6平方米/人。

其中市内四区的道路长度由705公里增长到99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9.76平方米/人增长到9.16平方米/人。

4、公共交通得到长足发展。

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市公交线路里程增长了1.1倍,达3136公里;加大了公交场站的建设力度,解决了公交占路扰民问题;公交车辆总量增长了1.24倍,达5030标准台;公交客流总运量由2019年的4.2亿人次/年增长到2019年的7.6亿人次/年;公交出行比重由2019年的19.6%提高到2019年的21.5%。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7.21•【字号】青政办字[2018]61号•【施行日期】2018.07.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字[2018]61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市公安局、市文明办、市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委制定的《青岛市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7月21日青岛市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推动治理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城市病”,不断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根据公安部、中央文明办、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的通知》(公通字〔2017〕16号)和省公安厅、省文明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2017-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公通〔2017〕20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行动目标到2020年,在交通秩序整顿、交通组织优化、交通基础建设、交通出行结构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以下目标:(一)文明守法意识全面提升。

交通参与者交通出行守法意识、规则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城市主干路机动车交通守法率达到95%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守法率达到90%以上。

(二)道路通行更加有序顺畅。

交通组织精细科学,道路资源和通行权分配合理,总体路网运行顺畅,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和城市主干路、次干路交叉口科学渠化率均达到95%以上,道路通行条件显著改善。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 年)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 年)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年)第一部分 交通发展历程一、 主要成就1、交通建设投资逐年增长。

近五年来,交通建设投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11.2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2亿元,年均增长24.1%,超过了同期GDP年均20%的增长速度。

2、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等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体系。

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326公里,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实现了晴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00%。

铁路:基本形成以胶济、蓝烟、胶黄、胶新铁路为骨架的铁路网络体系。

其中,胶济铁路是青岛港通往腹地的主干道,复线工程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胶新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青岛港(包括前湾港港区、老港区、黄岛港区)为核心,胶南大湾港、鳌山港等一般性小型港口为补充、结构较为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港口体系。

其中,青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枢纽和大宗散货的集散中心、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之一。

2007年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外贸吞吐量 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59万标准箱。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

自1982年开航以来,机场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航线条数、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由1995年的35条、80万人次、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94条、787万人次、11.6万吨。

3、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规模不断扩大。

近五年来,青岛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10.74平方米/人增长到19.6平方米/人。

其中市内四区的道路长度由705公里增长到99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9.76平方米/人增长到9.16平方米/人。

4、公共交通得到长足发展。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省政府转报国务院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规划指导思想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构想,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全面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统筹区域发展,实施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城乡发展战略,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

2.坚持海陆统筹,实现蓝色跨越。

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示范区。

3.坚持区域协作,实现共赢发展。

立足山东半岛、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亚,不断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

4.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化生态基底保护,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5.坚持城乡统筹,实现协调发展。

优化城镇化布局,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安排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域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6.坚持科学布局,实现集约发展。

转变城市治理方式,加强城镇化管理、生态安全管制、城市安全防护,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置,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妥善处理好新增用地和存量挖潜关系,构建紧凑高效、特色鲜明的组团式、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与蓝色经济领军城市,国际性的港口与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职能1.国际职能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

2.国家职能国家蓝色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示范区)、国家海洋科技城、综合交通枢纽。

(整理)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整理)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整理)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一部分交通发展历程一、主要成就1、交通建设投资逐年增长。

近五年来,交通建设投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11.2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2亿元,年均增长24.1%,超过了同期GDP年均20%的增长速度。

2、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等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体系。

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326公里,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实现了晴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00%。

铁路:基本形成以胶济、蓝烟、胶黄、胶新铁路为骨架的铁路网络体系。

其中,胶济铁路是青岛港通往腹地的主干道,复线工程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胶新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青岛港(包括前湾港港区、老港区、黄岛港区)为核心,胶南大湾港、鳌山港等一般性小型港口为补充、结构较为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港口体系。

其中,青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枢纽和大宗散货的集散中心、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之一。

2007年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外贸吞吐量 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59万标准箱。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

自1982年开航以来,机场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航线条数、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由1995年的35条、80万人次、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94条、787万人次、11.6万吨。

3、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规模不断扩大。

近五年来,青岛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10.74平方米/人增长到19.6平方米/人。

其中市内四区的道路长度由705公里增长到99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9.76平方米/人增长到9.16平方米/人。

4、公共交通得到长足发展。

青岛道路规划方案-最新版

青岛道路规划方案-最新版

青岛道路规划方案简介青岛位于中国东部,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和港口。

它的经济和人口快速发展,而这也增加了道路交通的压力。

因此,青岛市政府决定实施道路规划方案来提高城市的可用性。

这篇文章将介绍青岛市的道路规划方案,并分析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现状青岛市自然环境优美,地形地貌多变,山海相接,盛产矿产资源。

在城市化进程中,公共交通成为绕不开的重要问题。

青岛港口经济特别发达,与城市中心陆地经济形成互动缺一不可的关系。

但当前的交通与港口的需求并不匹配,给城市产业发展带来了许多瓶颈。

青岛市交通拥挤和堵塞的状况日益严重,车辆保有量增长迅速。

由于城市道路建设跟不上公共交通的服务要求,道路拥堵现象日益普遍,致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重。

规划方案建设高速公路青岛市政府计划把高速公路项目作为发挥旅游和港口优势的一个探索。

高速道路是提高公路运输效率的一种新型运输方式,再者高速公路不受红绿灯的限制,将为市民提供更为便捷快速的公路交通。

建设交通枢纽青岛市政府计划开展交通枢纽的建设,以解决一部分城市交通问题。

在交通枢纽上,市民可以换乘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减少市民出行时的不便。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提高市区路网的通行效率也是青岛市政府的重点。

青岛市道路系统规模庞大,均以碎片化通过改造换材料的形式,规整化规矩化进行可视化管理,可以更好地达到提高车辆通行效率的目的。

影响青岛市道路规划方案的实施将带来多种利好和影响。

更好的旅游业青岛地处海滨,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

通过建设更为便捷的高速公路和交通枢纽,来自国内外游客的交通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青岛旅游消费。

更为便捷的物流青岛是中国东部的一个重要港口和一个国际物流中心。

对于物流领域的市场来说,通过实施规划,加强交通枢纽和路网修建将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同时降低交通拥堵和运输成本。

生态保护规划方案将实施低碳绿色出行、纯电动交通等生态保护性的交通手段,将为滨海、山区等开发中的地区的生态保护提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交通发展历程一、主要成就1、交通建设投资逐年增长。

近五年来,交通建设投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11.2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2亿元,年均增长24.1%,超过了同期GDP年均20%的增长速度。

2、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等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体系。

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326公里,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实现了晴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00%。

铁路:基本形成以胶济、蓝烟、胶黄、胶新铁路为骨架的铁路网络体系。

其中,胶济铁路是青岛港通往腹地的主干道,复线工程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胶新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青岛港(包括前湾港港区、老港区、黄岛港区)为核心,胶南大湾港、鳌山港等一般性小型港口为补充、结构较为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港口体系。

其中,青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枢纽和大宗散货的集散中心、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之一。

2007年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外贸吞吐量 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59万标准箱。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

自1982年开航以来,机场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航线条数、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由1995年的35条、80万人次、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94条、787万人次、11.6万吨。

3、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规模不断扩大。

近五年来,青岛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10.74平方米/人增长到19.6平方米/人。

其中市内四区的道路长度由705公里增长到99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9.76平方米/人增长到9.16平方米/人。

4、公共交通得到长足发展。

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市公交线路里程增长了1.1倍,达3136公里;加大了公交场站的建设力度,解决了公交占路扰民问题;公交车辆总量增长了1.24倍,达5030标准台;公交客流总运量由1998年的4.2亿人次/年增长到2007年的7.6亿人次/年;公交出行比重由2002年的19.6%提高到2007年的21.5%。

5、交通管理手段趋向合理,智能化规模逐步扩大。

随着道路网的逐步完善,对单向行驶的道路进行了优化调整,目前实施单向交通的道路约130条,总长度约为95.4公里;为加强对货车和摩托车的管理,规范行驶路线,防止扰民,对部分道路实施了禁止摩托车和货车通行;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水平产生质的飞跃,由过去的单点定时控制实现了自适应控制;停车诱导系统得到了初步应用。

第二部分交通发展战略一、需求预测本次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重点研究范围为中心城区,面积1408平方公里;对外交通部分兼顾市域,面积10654平方公里。

通过建立青岛市交通预测模型,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得到以下预测结果:2020年,居民一日出行总量由现在776万人次/日增加到1276万人次/日;机动车发展规模由现在52.3万辆增加到120万辆左右,千人拥有率由149辆增加到220~280辆;公交出行比重由现在21.5%提高到35%左右,其他机动化出行由现在31%提高到41%左右;公交车辆由现在5030标台增加到12000-13000标台;前湾港疏港交通由现在约4万标准货车/日增加到10-12万标准货车/日。

二、发展目标1、交通体系发展总目标:营造一个与城市性质和职能相匹配的、相协调的,以人性化、生态化、集约化为特征的安全、清洁、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交通发展模式: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小汽车适度发展、非机动化交通得到提倡、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发展模式。

3、具体发展指标:提供“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交通服务。

其中“高效”为2020年中心城区公交出行方式比重从现状的21.5%提高到35%以上;“便捷”为2020年中心城区实现95%的出行者出行时间在45分钟之内,到周边县市控制在1小时左右;“舒适”为公交高峰满载率从现在的5-6人/平方米下降到3-4人/平方米;“安全”为万车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五以内;“环保”为单车排放下降30-40%,交通噪声达到国标规范标准。

三、发展策略通过对现状道路交通的综合调研,针对未来城市交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以下交通发展战略:1、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体现在大容量快速公交建设优先、公交路权使用优先、土地配置优先、科技投入优先和政策支持优先。

2、交通与用地相协调。

以综合交通模式引导城市空间拓展,结合组团布局,平衡人口和就业岗位分布;以公共交通支撑城市中心区发展;交通系统与周边环境协调。

3、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

加大交通建设投入,力争使交通建设投资达到GDP的3%左右,公共交通投资占交通建设投资的30%-40%左右;采取交通区域差别化政策,加强中心区交通需求管理,控制小汽车交通量快速增长的趋势,逐步扩大公交出行比重;综合利用法规、行政和经济杠杆等手段,保持车辆与道路建设协调发展,调控交通供需平衡。

4、倡导“绿色”交通。

在有条件的区域鼓励自行车的使用,优化调整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加强文明出行和健康出行的宣传和引导;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总量,控制交通噪声。

第三部分对外交通系统规划一、规划目标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一体化的对外交通体系,实现市域内一小时、与半岛都市群主要城市之间两小时、与省内主要城市之间三小时的通行目标。

二、公路网和客运枢纽规划1、公路线网。

规划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市域公路网络体系。

包括青威高速公路、青岛至龙口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胶平 (营海-平度) 高速公路,青兰高速公路等6条快速对外放射线;同三高速公路和潍莱高速公路2条快速过境线;滨海公路、 204 国道、三城线(S218)、薛馆路(S329)、平度-营房公路(S219)、黄张路(S328)等6条主要的一级路。

至2020年,市域内高速公路网总长1000公里(含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网密度9.4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含乡村公路) 15000公里,公路网密度141公里/百平方公里。

2、公路客运枢纽。

调整优化公路长途客运枢纽布局,规划市区公路客运枢纽系统主要由8个客运枢纽场站组成,分别为青岛长途汽车站、青岛汽车东站、青岛汽车北站、铁路青岛北站汽车站、黄岛长途汽车站、黄岛汽车北站、红岛汽车站、城阳汽车站。

三、铁路网和客运枢纽规划1、铁路线网规划。

市域内铁路线网由胶济铁路、胶新铁路、胶黄铁路、蓝烟铁路和规划青太(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青荣(青岛—荣成)城际铁路组成。

预留黄岛—日照、田横—蓝村、晋煤外运泰安—董家口铁路和站场的建设条件。

2、铁路客运枢纽规划。

铁路客运站规划扩建青岛站,在沧口建设青岛北站,预留城阳站用地空间。

根据铁路客运枢纽规划对两站的功能分工:青岛站,办理青岛至济南及以远方向动车组的始发终到业务、旅客运输业务;青岛北站,办理青岛至所有方向的普快旅客列车,同时办理青岛至荣成间动车组的始发终到业务、旅客运输业务。

加快建设铁路青岛北站,适应铁路提速和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

建议铁路管理部门适时合理调整两站功能分工,缓解青岛站疏解能力紧张的矛盾。

四、民航客运枢纽规划青岛流亭机场为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和国际性机场,规划将其建设成为具有客货运输、生活服务、飞行管理和飞机维修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空港。

机场等级为4E级。

加快新机场选址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抓紧协调民航空域制约问题,尽快完成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以适应青岛民航的快速发展需要。

五、水运枢纽规划形成以胶州湾港口综合运输枢纽为核心,鳌山湾和董家口港区为两翼,地方小型港站、综合旅游港点为补充的多层次港口发展体系。

青岛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主要包括前湾港区、海西湾港区、黄岛港区、老港区和四方港区、鳌山湾港区、董家口港区等港区和多处小型港站。

远期发展目标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前湾港区是青岛港综合运输核心枢纽的骨干和主要基础,主要以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同时承担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干散货运输,兼顾通用散杂货运输;黄岛港区是青岛港主体港区之一,是大型专业液体散货港区,以原油、成品油和液体化工品运输为主;老港区和四方港区是是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港区和四方港区以散、杂货和内贸集装箱运输为主,适度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适当兼容物流、旅游、商贸等服务功能,保留发展老港区客运功能;海西湾港区目前以造船、修船、海洋工程建造为主,船舶配套、科研开发为辅,将逐步发展成我国主要的船舶产业基地之一;鳌山湾港区是青岛港继续扩大港口规模及提高综合运输能力的主要后续性港区,远景重点发展外贸集装箱业务,兼顾大宗散货及一般散杂货物运输;董家口港区是青岛港南翼重要的港口综合运输枢纽和临港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托,逐步发展成为以杂货、大宗干散货、液体化工品等运输和促进临港工业发展为主的综合性深水港区;地方性港站主要包括积米崖、大湾、鳌山等,主要功能是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和沿海小批量物资转运服务。

水上客运枢纽包括在老港区现有海上客运码头基础上,建设海港客运中心;专题论证国际邮轮码头的选址方案,研究国际邮轮码头设在老港区、浮山湾、银海大世界、四方填海地等不同选址方案的可行性。

第四部分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一、道路系统规划1、发展目标青岛市城市道路网络系统由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构成。

2020年需满足高态势下日交通量6000万标准车公里的交通需求,高峰时段车速中心区不低于20公里/小时,外围区不低于35公里/小时。

2、青、黄、红岛路网骨架规划青岛城区道路网络骨架由“四横三纵”的快速路网构成,其中“四横”为仙山路、青黄跨海大桥连接线(胶州湾高速公路—银川路)、辽阳路—鞍山路及其延长线、延安路-宁夏路-银川路;“三纵”为湾口隧道青岛端连接线-胶州湾高速公路城区段、山东路-重庆路、青银高速公路城区段。

黄岛城区道路网络骨架由“四横两纵”的快速路网构成,其中“四横”为青兰高速公路黄岛段、同三连络线、前湾港路、嘉陵江路—湾口隧道黄岛端连接线;“两纵”为昆仑山路及向北延长线(至青兰高速)、江山路(嘉陵江路以北段)。

同时,预留齐长城路快速路建设条件;预留沿灵山卫北侧(靠山侧)、胶南中心区北侧到同三高速公路的快速路建设条件。

红岛城区道路网络骨架由“三横三纵”的快速路和起骨架作用的主干道构成,其中“三横”为胶州湾高速公路湾底段、正阳路主干路、204国道城区段,预留正阳路(308国道—胶平高速段)快速路建设条件;“三纵”为青威高速公路城区段、滨河路主干路、双元路快速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