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工程(第六章)
取水工程
取水工程1、进水孔格栅面积的设计(P55)F0=Q/K1K2v0F0—进水孔或格栅面积,m2Q--进水孔的设计流量,m3/sv0--进水孔的设计流速,m/sK1—栅条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K1=b/b+s, b为栅条净距,s为栅条厚度(或直径)K2--格栅阻塞系数。
采用0.75,水流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5~0.1m 2、平板式格网的面积可按下式计算:(P56)F1=Q/K1K2εv1F1—平板式格网的面积,m2Q—通过网格的流量,m3/sV1--通过网格的流速,m/s 一般采用0.2~0.4 m/sK1—栅条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K1=b/(b+d)2, b为网眼尺寸,一般为5*5~10*10mm,d为网眼直径, 一般为1~2mmK2--格栅阻塞系数。
一般采用0.5,ε—水流收缩系数,一般采用0.64~0.80水流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1~0.2m3、旋转格网的有效过水面积可按下式计算:(P57)F2=Q/K1K2 K3εv1F2—旋转格网的有效过水面积,m2Q—通过网格的流量,m3/sV2--通过网格的流速,m/s 一般采用0.7~1.0 m/sK1—栅条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K1=b/(b+d)2, b为网眼尺寸,一般为5*5~10*10mm,d为网眼直径, 一般为1~2mmK2--格栅阻塞系数。
一般采用0.75,K3—由框架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
一般采用0.75ε—水流收缩系数,一般采用0.64~0.80旋转格网在水下的深度:H= F2/2B-RH—格网在水下部分的深度,mmB--格网宽度:mF2--旋转格网的有效过水面积,m2R—网格下部弯曲半径,目前使用的标准滤网的R值为0.7m当为直流进水时,可用B代替式中的(2B)来计算H,水流通过旋转格网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15~0.30m。
深圳市市政工程综合定额2002-全套-章节说明
第一册通用工程-1- 第一章土石方工程-2-第二章软基处理工程-7-第三章打桩工程-9-第四章围堰工程-11-第五章护坡、挡土墙、锚杆-12-第六章混凝土制作-13-第七章装饰工程-13-第八章拆除工程-14-第九章施工措施性项目-15-第二册道路工程-19-第一章路床(槽)整形-19-第二章道路底、垫层铺筑-20-第三章道路基层-20-第四章道路面层-21-第五章人行道板、块料地坪、侧缘石及其他-21-第三册桥梁工程-22-第一章砌筑工程-22-第二章现浇砼及钢筋砼工程-23-第三章预制、安装、运输砼及钢筋砼构件工程-24-第四章立交箱涵工程-25-第五章钢筋工程-26-第六章金属结构制作、安装、运输工程-27-第七章其他工程-27-第四册隧道工程-28-第一章土石方工程-29-第二章结构工程-30-第三章其他工程-31-第四章隧道沉井-32-第五章盾构法掘进-33-第六章垂直顶升-34-第七章金属构件制作-34-第五册给水工程-35-第一章管道安装-36-第二章管件制作及安装、卷管制作-38-第三章法兰阀门、水表安装-40-第四章管道防腐-41-第五章管道附属构筑物-41-第六章取水工程-42-第六册排水工程-43-第一章定型混凝土管道基础及铺设-44-第二章定型井-45-第三章非定型井、渠、管道基础及砌筑-46-第四章顶管工程-47-第五章给排水构筑物-48-第六章给排水机械设备安装-51-第七章模板、钢筋、井子架工程-54-第七册燃气工程-56-第一章管道安装-57-第二章管件制安-59-第三章法兰、阀门安装-60-第四章燃气用设备安装-61-第五章管道试压、吹扫-61-第六章管道除锈防腐及探伤工程-62-第七章(试行)燃气管道(钢管)不停输开孔、封堵消耗量子目-63-第八册路灯工程-64-第一章变配电设备安装工程-65-第二章第一章10KV以下架空线路工程-66-第三章电缆工程-68-第四章配管配线工程-69-第五章照明器具安装工程-70-第六章防雷接地装置工程-71-第七章刷油防腐工程-71-第九册交通设施工程-72-第一章交通电子监控-73-第二章交通安全设施-74-第三章排管及通信人孔-75-第四章道路附属设施-75-第十册地铁工程第十册地铁工程(停用于2012年2月21日<深建字[2012]31号>,执行轨道交通定额)第一册通用工程册说明一、《深圳市市政工程综合价格》第一册“通用分册”包括土石方、软基处理、打桩、围堰、护披挡墙、混凝土制作、装饰、拆除、施工措施性项目、费项说明共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201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2016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2.06•【文号】国务院令第666号•【施行日期】2016.02.06•【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2007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6号公布根据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水文管理,规范水文工作,为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灾减灾服务,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水文站网规划与建设,水文监测与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文监测资料汇交、保管与使用,水文设施与水文监测环境的保护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文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水文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水文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艰苦地区水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第四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文工作,其直属的水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范围内按照法律、本条例规定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组织实施管理有关水文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文工作,其直属的水文机构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并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水文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保护水文科技成果,培养水文科技人才,加强水文国际合作与交流。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第二章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情况1、地球上水循环(自然的水文循环):水的蒸发,降水,径流过程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的关系。
2、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水资源开发利用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3、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问题:(1)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2)泉水流量衰减或断流(3)地面降沉(4)海水入侵(5)水位大幅下降,地面失衡,在覆盖型岩溶水源地和矿区产生地面塌陷。
第三章水资源量评价1、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降水,径流,蒸发2、河流径流的水情和年内分配主要取决于补给来源: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占年径流量25%~30%),积雪、冰川融水补给。
径流的特征值(参数):流量Q t--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m³/s),径流总量W t--在一定的时段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m³),径流模数M--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m³/(s·km2)),径流深度R t--设想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深(mm),径流系数α--某时段内的径流深度与同一时段内降水量之比(%或小数计)3、地下水:储存在地表以下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中的水地下水的形成因素:岩石的空隙性,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具有储水与给水功能的含水层。
4、地下水的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表3-4)5、地下水循环:补给(含水层自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径流(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流动过程),排泄(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无限往复进行构成地下水循环6、地下水资源分类的国家标准:(1)储存量——指储存于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
(2)补给量——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进入含水层的水量。
第六章 水利工程概述
第 六 章
一、水电站开发方式和主要类型
根据集中落差的方式不同,可将 水电站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堤坝式开发
引水式开发
水利工程概述
第 六 章
1、堤坝式水电站 在河床上游修建拦河坝,将水积蓄 起来,抬高上游水位,形成发电水头的 电站称为堤坝式水电站。
富春江河床式水电站
坝后式水电站
水利工程概述
分区给水系统
水利工程概述
第 六 章
二、增压、贮水设备
1、水泵:是给水系统中的主要升压设备。 虹吸式水泵流量大、扬程低,在城市供水 管网中应用较多;在建筑内部的给水系统中, 一般采用离心式水泵,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 小、效率高且流量和扬程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调 整等优点。
水泵
水利工程概述
第 六 章
2、水箱
水利工程概述
第 六 章
§6.1.1
灌溉工程
用人工设施将水输送到农业土地 上,补充土壤水分、改善作物生 长发育条件称为灌溉。
灌溉系统一般由灌溉渠首工程和 输水建筑物组成。
水利工程概述
第 六 章
一、取水工程 取水工程的作用是将河水引入渠 道,以满足农田灌溉、水力发电、 工业及生活供水等需要。
因取水工程位于渠道的首部,所 以也称渠首工程。
第六章 水利工程概述
6.1
6.2
农田水利工程
防洪工程
6.3
6.4
水利发电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
水利工程概述
第 六 章
本章提要
重点—了解水利工程的分类
了解农田水利工程、防洪工程
的基本内容 掌握给水排水工程的分类及其 组成内容
水利工程概述
第 六 章
所谓水利,就是人类社会为了 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 对自然界的水和水域进行控制和调 配,以防治水旱灾害,开发利用和 保护水资源。研究这类活动及其对 象的技术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称 为水利科学。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含义: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不可替代性、水量的相互转化性。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
时间:夏多冬少;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4、简述中国水资源面临的挑战?水旱灾害依然频繁并有加重趋势/农业用地减少农业用水短缺程度加剧/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污染负荷急剧增加,加重了水体污染第二章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3、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5、简述地表水资源的类型与形成河流、湖泊、沼泽、冰川、永久积雪。
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作用(江、河、湖、水库等蒸发)上升到大气中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表面形成径流。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思考题答案-第六章
第6章取水工程1、地表水源的供水特征?〔1〕水量较充分,分布较广泛,总溶解固体含量较低,硬度一般较小;〔2〕时空分布不均,受季节影响大;〔3〕保护能力差,容易受污染;〔4〕泥沙和悬浮物含量较高,常需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5〕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一般比较复杂。
2、水源地选择原则?〔1〕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源的勘察;〔2〕水源的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3〕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水户的重要性选定,一般可采用90%~97%;〔4〕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使用;〔5〕确定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水资源管理、卫生防疫、航运等有关部门的书面同意。
对于生活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应符合有关现行标准、标准的规定,并应积极取得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
3、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1〕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2〕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3〕河床与岸坡的岩性和稳定性;〔4〕江河中的泥沙和漂浮物;〔5〕河流的冰冻情况;〔6〕河道中水工构筑物及天然障碍物。
4、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地段;〔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较好的地形及施工条件;〔4〕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5〕取水点应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6〕取水点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7〕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不阻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
5、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分类及其适用条件?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和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按取水点位置可分为岸边式、河床式和斗槽式。
岸边式适用于河岸较陡,主流近岸,岸边有一定取水水深,水位变幅不大,水质及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河床式适用于河岸较平缓,主流离岸远、岸边缺乏必要取水深度或水质不好的情况;斗槽式适用于河流含沙量大、冰凌严重的情况。
河北省2012市政定额章节说明 第五册及说明
册说明一、《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河北省消耗量定额》第五册“给水工程”(以下简称本定额),包括管道安装、管道内防腐、管件及消火栓安装、管道附属构筑物、取水工程、措施项目等内容。
二、本定额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扩建市政给水工程。
三、本定额的编制依据:1.《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7MS101)。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4.《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0-86)。
5.《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河北省消耗量定额》(2008年)。
6.《全国市政工程统一劳动定额》。
四、本定额管道、管件安装均按沟深3m内考虑。
五、本定额砖砌井(排泥湿井除外)按无地下水考虑,钢筋混凝土井按有地下水考虑。
六、以下与给水相关的工程项目,执行相应册的有关项目。
1.给水管道沟槽和给水构筑物的土石方工程、打拔工具桩、围堰工程、支撑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工程、井点降水、临时便桥等项目执行第一册“通用项目”有关项目。
2.取水头工程中的打桩工程、桥管基础、承台、混凝土桩及钢筋的制作安装等项目执行第三册“桥涵工程”有关项目。
3.给水工程中的沉井工程、构筑物工程、顶管工程、给水专用机械设备安装等项目,执行第六册“排水工程”有关项目。
4.碳钢管及钢板卷管安装、钢管件制作安装、法兰安装、阀门安装等项目,执行第七册“燃气与集中供热工程”有关项目。
5.管道除锈、刷油、外防腐执行第一册“通用项目”有关项目。
七、未尽事宜见各章说明。
第一章管道安装说明一、本章包括铸铁管、混凝土管、塑料管安装、铸铁管及钢管新旧管连接、管道试压、消毒冲洗等内容。
二、本章的管节长度是综合取定的,实际不同时,不做调整。
三、套管内的管道铺设按相应的管道安装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2。
四、混凝土管安装不需要接口时,按第六册“排水工程”相应项目执行。
五、如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消毒冲洗水量不足时,可按实调整,其他不变。
国务院令(2006)第460号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6)第460号《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已经2006年1月24日国务院第1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4月15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六年二月二十一日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取水,是指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
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除本条例第四条规定的情形外,都应当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
本条例所称取水工程或者设施,是指闸、坝、渠道、人工河道、虹吸管、水泵、水井以及水电站等。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权限,负责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权,负责所管辖范围内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和管理权限,负责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下列情形不需要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的;(二)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三)为保障矿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必须进行临时应急取(排)水的;(四)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临时应急取水的;(五)为农业抗旱和维护生态与环境必须临时应急取水的。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少量取水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取水,应当及时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备案;第(五)项规定的取水,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
第五条取水许可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与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
取水工程管理制度
取水工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取水工程的管理,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水环境的稳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类取水工程的管理,包括河流取水工程、湖泊取水工程、地下水取水工程等。
第三条取水工程的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严格执行、有效监测”的原则。
第四条取水工程管理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等环节,各环节负责人应当按照规定进行管理。
第五条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取水工程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规划设计第六条取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确定合理的取水位置和取水量。
第七条取水工程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第八条取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当经过专业的审核,确保符合环保要求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第九条取水工程施工前,相关负责单位应当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核。
第十条在取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对当地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减少对水资源的影响。
第三章施工管理第十一条取水工程施工前,相关负责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环保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准备。
第十二条施工期间,相关负责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工程进度计划和质量标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施工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损害。
第十四条施工结束后,应当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定,安全可靠。
第十五条对于取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章运行维护第十六条取水工程的运行维护应当定期检查设备和管道,确保工程运行的正常。
第十七条取水工程的运行维护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十八条对于取水工程的故障应当及时处置,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取水工程的运行维护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记录,建立档案,便于日后查询和管理。
第二十条对于取水工程的改造和扩建,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审批并制定相关计划。
2023年深圳市市政工程综合定额全套章节说明
第一册通用工程-1- 第一章土石方工程-2-第二章软基处理工程-7-第三章打桩工程-9-第四章围堰工程-11-第五章护坡、挡土墙、锚杆-12-第六章混凝土制作-13-第七章装饰工程-13-第八章拆除工程-14-第九章施工措施性项目-15-第二册道路工程-19-第一章路床(槽)整形-19-第二章道路底、垫层铺筑-20-第三章道路基层-20-第四章道路面层-21-第五章人行道板、块料地坪、侧缘石及其他-21-第三册桥梁工程-22-第一章砌筑工程-22-第二章现浇砼及钢筋砼工程-23-第三章预制、安装、运送砼及钢筋砼构件工程-24-第四章立交箱涵工程-25-第五章钢筋工程-26-第六章金属构造制作、安装、运送工程-27-第七章其他工程-27-第四册隧道工程-28-第一章土石方工程-29-第二章构造工程-30-第三章其他工程-31-第四章隧道沉井-32-第五章盾构法掘进-33-第六章垂直顶升-34-第七章金属构件制作-34-第五册给水工程-35-第一章管道安装-36-第二章管件制作及安装、卷管制作-38-第三章法兰阀门、水表安装-40-第四章管道防腐-41-第五章管道附属构筑物-41-第六章取水工程-42-第六册排水工程-43-第一章定型混凝土管道基础及铺设-44-第二章定型井-45-第三章非定型井、渠、管道基础及砌筑-46-第四章顶管工程-47-第五章给排水构筑物-48-第六章给排水机械设备安装-51-第七章模板、钢筋、井子架工程-54-第七册燃气工程-56-第一章管道安装-57-第二章管件制安-59-第三章法兰、阀门安装-60-第四章燃气用设备安装-61-第五章管道试压、吹扫-61-第六章管道除锈防腐及探伤工程-62-第七章(试行)燃气管道(钢管)不停输开孔、封堵消耗量子目-63-第八册路灯工程-64-第一章变配电设备安装工程-65-第二章第一章10KV如下架空线路工程-66-第三章电缆工程-68-第四章配管配线工程-69-第五章照明器具安装工程-70-第六章防雷接地装置工程-71-第七章刷油防腐工程-71-第九册交通设施工程-72-第一章交通电子监控-73-第二章交通安全设施-74-第三章排管及通信人孔-75-第四章道路附属设施-75-第十册地铁工程第十册地铁工程(停用于2023年2月21日<深建字[2023]31号>,执行轨道交通定额)第一册通用工程册说明一、《深圳市市政工程综合价格》第一册“通用分册”包括土石方、软基处理、打桩、围堰、护披挡墙、混凝土制作、装饰、拆除、施工措施性项目、费项阐明共十章。
6.1取水工程-地表水
6.2 地表水取水工程
6.2.1 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
(1) 河流的径流变化
(2) 泥砂运动和河床演变
(3) 河床的岩性、稳定性 (4) 河流冰冻情况 (5) 水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
6.2.1 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
1 河流的径流变化 江河径流特征主要是指水位、流量和流速等 因素的变化特征。 设计取水构筑物时应收集的有关资料: (1)河段历年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逐月平均 水位和常年水位; (2)河段历年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 (3)河段取水点历年的最大流速、最小流速速、 平均流速。
(6)具有施工条件
★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应有确切的水
文地质资料,取水量必须小于允许开采量,
严禁盲目开采。 ★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 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 用户的重要性选定,一般可采用90%~97%。
小城镇或小企业可酌情降低设计标准。
问题2:水源选择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 较综合考虑确定,并( ? )。
A.85%~90%
B.90%~97%
C.97%
D.90%
答:B
问题4:下面关于水源选择的说法错误的 是( ? )。
A.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勘察 B.确定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 有关部门同意。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和卫生 防护,还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的要求 C.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任何情况下都不得 降低 D.用地表水作为工业企业供水水源时,其设 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按各有关部门的规定 执行
61地表水资源供水特征与水源选择水质水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河水浑浊度高尤其是在汛期水中含沙量大色度高有机物和细菌的含量高且易被污染水温水温随季节变化幅度较大矿化度矿化度和硬度较地下水小处理设施取水构筑物构造复杂处理设施占地大费用高维护管理较地下水复杂地表水特点1水源水量充沛可靠给水水源的选择原则水源水质应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判别水源水质优劣及是否符合要求
取水工程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USE and PROTI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6 地表水取水工程 6.1 地表水取水工程概述6.1.1 取水构筑物分类一、分类:分类:1、按水源种类可分为:按水源种类可分为:河流、湖泊、河流、湖泊、水库及海水取水构筑物按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形式可分为:2、按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形式可分为: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 固定式(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 浮船式、缆车式) 活动式(浮船式、缆车式) 3、取水构筑物类型的选择取水构筑物的类型选择,应根据取水量和水质要求,取水构筑物的类型选择,应根据取水量和水质要求,结合河床地形、河床冲淤、水位变幅、河床地形、河床冲淤、水位变幅、冰冻和航运等情况以及施工条件,在保证取水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工条件,在保证取水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确定。
6 地表水取水工程6.1 地表水取水工程概述6.1.1 取水构筑物分类4、各类取水构筑物的特点比较固定式取水构筑物:(1)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优点:取水可靠,维护管理简单,适应范围广。
优点:取水可靠,维护管理简单,适应范围广。
缺点:但投资较大,水下工程量较大,施工期长,缺点:但投资较大,水下工程量较大,施工期长,在水源水位变幅较大时尤其突出。
设计时应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变幅较大时尤其突出。
设计时应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土建工程一般按远期设计,一次建成,水泵机组设备可分期安装。
般按远期设计,一次建成,水泵机组设备可分期安装。
适用于各种取水量和各种地表水源。
取水量和各种地表水源。
活动式取水构筑物:(2) 活动式取水构筑物:优点:移动式取水构筑物具有投资小、施工期短、见效快、优点:移动式取水构筑物具有投资小、施工期短、见效快、水下工程量小、对水源水位变化适应性强、便于分期建设。
下工程量小、对水源水位变化适应性强、便于分期建设。
缺点:维护管理复杂,易受水流、风浪、航运的影响,缺点:维护管理复杂,易受水流、风浪、航运的影响,取水可靠性差。
06.第六章 进水建筑物
(一)有压进水口的位置 (二)有压进水口的高程 (三)有压进水口的轮廓尺寸
三、有压进水口的主要设备
(一)拦污设备 (二)闸门及启闭设备
二、虹吸式进水口
对于水头在20~30cm,前池水位变幅不大的 水利工程及无压引水式电站,采用虹吸式进水口 可简化布置,节约投资。在小型水电站及水利工 程中采用较多。
第三节 有压进水口
流道均淹没于水中,并始终保持满流状态, 具有一定的压力水头的进水口,称为有压进水口。
一、有压进水口的主要类型及适用条件
第六章 进水建筑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无压进水口 第三节 有压进水口
第一节 概述
一、进水口
(一)按作用分 1、引水工程进水口 2、泄水工程进水口 (二)按与枢纽的关系分 1、整体式进水口 2、独立布置进水口 (三)按水流流态分 1、无压进水口 2、有压进水口
二、进水口建筑物级别与设计标准
第二节 无压进水口
无压进水口分为有坝取水进水口和无坝取水 进水口。
一、开敞式进水口
(一)开敞式进水口的特点和位置选择 进水口位置应选在河床较稳定河段的凹岸, 以便引进河表层清水,防止进水口前淤积泥沙。 (二)开敞式进水口的组成建筑物及其布置 有坝开敞式进水口的组成建筑物一般有拦河 低坝(拦河闸)、进水闸、冲沙闸及沉沙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1.2 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 (4)河段类型 ① 顺直型河段 顺直型河段在平面上基本保持顺直或略有弯曲的河段。 ② 弯曲型河段 河段河道蜿蜒曲折,由一系列弯曲段和直段连接而成。 ③ 游荡型河段 游荡型的河段内汊道众多,洲滩星罗棋布,水流散乱。 ④ 汊道型河段 在较大的河流中常常有汊道型河段。
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值(水位、流量、流速等)是确定 取水构筑物设置位置、构筑物型式及结构尺寸的主要依据。
6.2.1 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
6.2.1.1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 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值包括: (1)河流历年的最小流量和最低水位; (2)河流历年的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 (3)河流历年的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以及年平 均流量和年平均水位; (4)河流历年春秋两季流冰期的最大、最小流量和 最高、最低水位; (5)其他情况下,如潮汐、形成冰坝冰塞时的最高 水位及相应流量; ( 6 )上述相应情况下河流的最大、最小和平均水流 速度及其在河流中的分布情况。
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中关于水源的若干规定;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其他用水,应满足其工艺要求。 确定水源时,要统一规划,合理分配,综合利用。
(3)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 流量的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水户 的重要性选定,一般可采用90%~97%。 (4)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使用。
(5)确定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水
资源管理机构以及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的书面同
意。对于水源卫生防护应积极取得环保等有关部
门的支持配合。
6.2 地表水取水工程 6.2.1 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
1) 2) 3) 4) 5) 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 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 河床与岸坡的岩性和稳定性 河流的冰冻情况 河道中水工构筑物及天然障碍物
6.2.1.3 河床与岸坡的岩性和稳定性 河床与岸坡稳定性对取水构筑物的位置选择有重要的 影响。 坚硬的岩石河床不易被冲刷,不稳定的河段,一方面 河流水力冲刷会引起河岸崩塌,导致取水构筑物倾覆和
沿岸滑坡,另一方面,还可能出现河道淤塞、堵塞取水
口等现象。
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选在河岸稳定、岩石露头、未风
6.2.1.2 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
(1)泥沙运动
河流泥沙是指在河流中运动的以及组成河床的
泥沙,所有在河流中运动及静止的粗细泥沙、大
小石砾都称为河流泥沙。
根据泥沙在水中的,运动状态,可将泥沙分为
床沙、推移质及悬移质三类。来自6.2.1.2 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 (1)泥沙运动 床沙:组成河床表面的静止泥沙。 推移质:推移质泥沙粒径较大,不能悬浮在水中, 只能沿河床滑动、滚动及跳动前进,推移质运动具有 明显的间歇性,运动时是推移质,静止时为床沙。 悬移质:悬移质粒径较小,在紊动扩散作用下可以 悬浮在水中,被水流挟带前进,远离床面,其运动速
先对水源进行详细勘察和可靠性综合评价。
应确定可利用的水资源量,避免与工农业用
水及环境用水发生矛盾;兴建水库作为水源时
,应对水库韵汇水面积进行勘察,确定水库的 蓄水量。
(2)水源的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 水源选择必须在对各种水源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掌 握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经
化的基岩上或地质条件较好的河床处。
6.2.1.4 河流的冰冻情况
为正确考虑取水工程设施情况,研究冰冻过程对河流正常情况
的影响,需了解下列冰情资料:
① 每年冬季流冰期出现和延续的时间,水内冰、底冰的组成 、大小、粘结性、上浮速度及其在河流中的分布,流冰期气温及 河水温度变化情况; ② 每年河流的封冻时间、封冻情况、冰层厚度及其在河段上的
6.2.1.2 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
为了取得较好的水质,防止泥沙、漂浮物等对取水
构筑物及管道形成危害,必须了解取水河段泥沙运动
状态和分布规律。取水构筑物的设置与河床演变有着
密切的关系,如果不了解河床演变的规律及河床变迁 的趋势,往往会造成取水口和渠道的严重淤积,或河 道变迁造成取水脱流,甚至导致取水工程报废。
度与水流基本一致,维持泥沙悬浮的能量来自水流的
紊动动能。
6.2.1.2 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 (2)水流运动 河流中水流的运动包括纵向水流运动和环流运动。 纵向水流运动:水流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下游流动; 环流运动:由于受到惯性离心力、机械摩擦力等作用,
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环流运动。
6.2.1.2 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 (3)河床演变 河床演变一般表现为: ① 纵向变形 在纵的方向上(主流运行方向上)由 于输沙不平衡发生冲刷或淤积而引起的河床沿纵深方向 的变化称为纵向变形。 ② 横向变形 横向变形是河床在与主流向垂直的方 向上的变化,表现为河岸的冲刷或淤积,使河床平面位 置发生摆动。 ③ 单向变形 单向变形是指在长时间内河床缓慢 地朝一个方向冲刷或淤积,不出现冲淤交错。如黄河下 游多年来一直不断淤积,抬高成为“悬河”。 ④ 往复变形 往复变形是指河道周期性往复发展的 演变现象。例如,洪水期河床冲刷,枯期河淤积,冲、 淤交替进行。
第六章
取
水
工
程
取水工程是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要组成分。
本章将就水源特征、取水点的布置原则、取水构
筑物的类型、结构及取水量计算给予讨论。
1. 地表水资源供水特征与水源选择
2. 地表水取水工程
3. 地下水水源地选择
4.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6.1 地表水资源供水特征与水源选择
6.1.1 地表水源的供水特征
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水量大,总溶解固体含量较低,硬度一般较小,适合于作为大 型企业大量用水的供水水源;
(2)时空分布不均,受季节影响大;
(3)保护能力差,容易受污染; (4)泥沙和悬浮物含量较高,常需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 (5)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一般比较复杂。
6.1.2 水源地选择原则 ( 1 )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源的勘察,必须
分布情况;
③ 每年春季流冰期出现和延续的时间,流冰在河流中的分布运 动情况,最大 冰块面积、厚度及运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