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八大基本理论综述

合集下载

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概论

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概论
童以需要为中心,在空 想中完成职能,如扮演 幻想中的游戏角色
兴趣期(11-12岁): 爱好或兴趣成为儿童志 愿和行为的主要因素
能力期(13-14岁): 儿童开始考虑职业所需 要的条件和必要的教育 训练
2020/11/18

9
课本成了内蒙古灾区孩子最为珍视的东西2000-10
2020/11/18

14
维持阶段(45~60岁)
人们在工作领域已经取得了 一定的地位,他们主要考虑 的是如何维持主要地位,一 般不再寻求新的工作领域, 而是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2020/11/18

15
面临被弹劾的命 运,菲律宾总统 埃斯特拉达沮丧 不已2000-10
2020/11/18

16
衰退阶段(60岁以上)
随着个体的身体和心理能力 的逐渐衰退,工作活动的范 围开始缩小以致停止。
2020/11/18

17
81岁的闵婆婆到定居澳大利亚的儿子家中探亲,
报名参加4000多米的高空跳伞项目,在降落过程
中,闵德玉多次伸开双臂做出飞翔的动作
2020/11/18

18
Super的“生活-生涯彩虹” (Life-career rainbow)
2020/11/18

19
Super认为,一个人的一生扮演许许多多 角色,就象彩虹同时具有许多条彩带, 这些角色包括儿童、学生、休闲者、公 民、工作者、配偶、持家者、父母及退 休者。
个人特 质与特 定职业 的配合
职业选择 是满足需 要的过程
职业选择是 快乐原则和 现实原则的 结果
从发展的 角度探讨 职业选择
2020/11/18

3

职业指导师新理念综合

职业指导师新理念综合

第一章、职业道德职业守则内容:热爱工作,坚定奉献的信念/ 刻苦钻研业务,增强技能提高素质/ 遵守律规,以人为本,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关系。

职业道德意义:充分体现职业指导人员以人为本的道德理念和标准/ 充分显示人性化的行为准则在职导人员这个职业上的具体要求。

职业道德内容:以人为本尊重服务对象、尊重差异不歧视服务对象、尊重隐私保守秘密、明确与服务对象的关系,避免产生依赖、事先与服务对象讨论工作重点,达成一致、给服务对象介绍合适的职业指导人员、主动解释,使服务对象知情(知情权/责任分担)、维护形象对服务对象负责、提升职业能力,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

二、就业与职业发展(第二章至第六章)失业分类:结构性/摩擦性(时间差)/ 需求不足性/季节性/周期性/ 隐性(边际劳动生产率<=0)/ 自愿。

摩擦性失业原因:劳动力市场的动态、信息不完善不对称。

失业影响:经济紊乱效率低/产生社会问题/失业者的精神物质损失。

(三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灵活就业分类: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派遣就业。

就业方针:以充分开发劳动力资源,统筹安排城镇劳动力为出发点,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展就业门路,促进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指导就业,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

积极的就业政策:经济拉动/再就业扶持/灵活就业/农村流动/大学生就业政策。

再就业政策:五大支柱(经济拉动/政府扶持/市场服务/政府调控/社会保险)、六个领域(中小企业/第三产业/ 多重经济形式/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务输出/灵活就业)、十项措施(免税/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主辅分离/就业服务/财政投入/社保/企业裁员/ 社区平台)。

免税税种:营业税、城建税、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劳动力市场的核心: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目标模式: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

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形成的标志:主体地位真正确立/ 机制灵活功能完善/ 政府促进就业,扶持困难群体。

职业指导八大基本理论综述

职业指导八大基本理论综述

职业指导八大基本理论综述摘要:职业指导工作要求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提供个性化的、全面的、专业的职业指导服务。

本研究对八大基本职业指导理论的提出、内涵、做法等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职业指导实践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职业指导八大理论0 引言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职业指导工作要求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服务。

笔者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对职业指导八大理论进行综合阐述。

1 特质因素论Parsons的特质因素论是最早提出来的职业指导理论。

强调个人的特质和职业选择的匹配关系。

他认为,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通过心理测量工具的评估个人的能力、态度、兴趣等,其次,要了解各行各业达到成功的需要和条件、优缺点、酬劳、计划以及未来的展望等;最后要以个人和职业的互相配合作为职业辅导的最终目标。

特质因素论特点是它着重于个人性向、成就、兴趣、价值观、人格和职业条件的匹配。

2 Roe的亲子影响理论Roe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了亲子影响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儿童时期人格成长会职业选择的影响。

它的重点在需要的概念上。

Roe吸收了马斯洛需要层次来丰富她的观点,提出了儿童期的需要满足经验可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行为的理论。

而儿童期的需要满足主要通过父母来实现,因此,她于1957年提出了亲子互动模式,将亲子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形态:注意孩子、逃避孩子、接受孩子。

每一种形态都会满足儿童不同的需要,进而影响儿童形成不同的人格形态,并最终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

3 Bordin等人的心理动力理论Bordin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心理动力理论。

心理动力论起源于精神分析,强调人的内在动力与需要等动态因素的心理作用在个人选择职业历程中的重要性。

Bordin等人认为职业是用以满足个人需要的,如果个人有自由选择的机会,那么必定会选择以自我喜好的方式来寻求满足需要而避免焦虑的职业。

简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哪些

简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哪些

简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哪些简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哪些岁月流逝,流出一缕清泉,流出一阵芳香,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我想是时候好好地做一份职业规划了。

但是你知道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简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哪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简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哪些11.理性决策理论——源于经济学的决策论在职业发展方面的应用,认为职业规划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增进个体的决策能力或问题解决能力。

2.职业发展理论——是从发展的观点来探究职业选择的过程,研究个体职业行为、职业发展阶段和职业成熟的职业指导理论。

3.心理发展理论——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研究职业选择过程,认为职业选择的目的在于满足个人需要、促进个体发展。

心理发展理论主张职业指导应着重“自我功能”的增强,因为如果个人的心理问题获得解决,那么包括职业选择在内的生活问题就会顺利完成而不需另行指导。

4.人-职匹配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质,而某种个性特质与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相关联。

人人都有选择与其特质相适应的职业的`机会,而人的特性是可以用客观手段加以测量的。

职业指导就是要帮助个人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以达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

人-职匹配已成为职业选择的至理名言。

在实施职业指导的国家,人-职匹配理论的咨询模式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

简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哪些2根据职业规划专业书籍《10天谋定好前途:职业规划实操手册》的定义:人生职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阶段:(1)探索阶段:15岁~24岁之间;(2)确立阶段:24岁~44岁之间,这一阶段是大多数人工作周期中的核心部分。

这一阶段包括了三个子阶段:尝试子阶段(25岁~30岁之间)、稳定子阶段(30岁~40岁)、以及职业中期危机阶段(在30多岁和40多岁之间的某个时段上);(3)维持阶段:45岁~65;(4)下降阶段:66岁以上,当退休临近的.时候。

处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人,应考虑不同的事情。

职业指导理论综述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职业指导理论综述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2o世纪5o年代美困职业指导桂等主编的职业指导1995朱肩臻着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专家霍兰德tolland创立了人格一职业类型配理论把每1996等它们系统地介绍了职业指导的产生功能原则以及个人的人格划分为六种每种都有其相对应的职业类型通过类型职业指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介绍了各类机构普通中学健拿与敦学管理人员相匹配的考核评价奖励制度引导和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热爱t作积极参与教学科研以教研带动工作以工怍促进教研从而推动院系整体工作发展
21 00年
《 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和 汉文综合版 )
J 1 0 0第 2 卷第三期 u. 1 2 9
总第 6 5期
职业指导理论综述及其相关概念 的界定
黄利群
( 湖南信息工程学校 湖南长沙 40 2 ) 11 5
l 摘 要 J 职业指导足一 个涉及教育学、 心理学、 社会学、 经济学及信 鉴定,把被指导者的人格类型和相应的职业群予以匹配 这种理论 息 学等多种 学科的 综各体。 文首先对国外 本 职业指导的 主要理论 进行阐述, 注意了人格的整体性,并归纳出与人格类型一致的职业,在实践中 然后 综述了 理论界、 我国 教育界在职 业指导研究 得的 中取 理论成果, 相关概念如 可指 导人们选择 与其人格类型 比较一致 的职业 , 切合实际 。 并对 更 而且 , 生 涯教育、 职业指导 等进行了界定 其职业类型的划分几乎概括了美国职业词典上所有的职业,具有科 l 键 侧J 关 职业指导 理论:生涯教育: 职业指导 学性 和可操作性 。 1 导 语 . 23 . 需要论。15 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妮 ・ 91 罗欧 ( o R eA)提 随着我国所有制 和产业 结构 的调整 ,以及 劳动用工制 度改革 的 出了 “ 需要论 ” 是人职 匹配的一种说法 ,该理 论的主要观点是: ,也 不断深化,就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发展多种就业形式,运用 个人需要层次决定着职业选择的倾向,职业选择的意义在于满足个 市场 调节就业结 构,形成 用人单位 和劳动者双 向选 择 、合理 流动的 人需要 。这种理 论明显受到马斯 洛需要层次理论 的影响,提出 了新 就业机制,为职业指导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职业指导并非指单 的职业指导目标取向。 纯的职业咨询和心理诊断过程 ,亦有别于 “ 思想教育工作”和 “ 政 以上三种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反映了硒方职业指 策咨询” ,同时,职业指导师也不同于教师和心理医生。 职业指导是 导的 目标取 向从人尽其材方面向职业满足方面发展。 个涉 及教育学 、心 理学 、社 会学 、经 济学及信息 学等多种学科 的 24 . 职业 发展理论 。 0 2 世纪 5 年代 以后 , 国心理学家金兹伯 O 美 综合体 。 格 ( i br) 萨帕 ( ue)提 出了 “ Gn eg 和 z S pr 职业发展理论 ” 。这种理论

(完整版)职业指导相关理论

(完整版)职业指导相关理论

职业指导理论发展职业指导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1902年,德国出现了专门的职业指导活动。

1903年,Parsons在美国波士顿宣传职业指导,但职业指导为人们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实施研究,以1908年Parsons在波士顿创立职业局为标志,最初的职业指导只是作为解决失业和就业问题的一项工作,后来逐渐发展到教育领域和心理咨询领域。

目前,职业指导已成为许多国家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职业指导的实践工作为职业指导理论提供了重要来源,而心理学中的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则使职业指导理论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战后,社会学家和职业指导工作者广泛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职业问题。

50年代后,逐渐形成更多的职业指导理论派别,职业指导理论趋于系统化和多样化。

职业指导理论的变化是随着职业指导实践的发展而发生的。

在职业指导发展初期,Parsons提出了著名的“职业选择三大原则”,即职业指导涉及到的三个主要因素:了解工作性质和环境,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爱好,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匹配。

Parsons的职业指导模式,适应了当时美国工业化的要求,对职业指导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后来,美国职业心理学家E.G.Williamson发展了Parsons的职业选择三原则,提出了著名的“特质因素”理论。

特质因素论后,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职业理论。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后来发展的Roe.A(1956)的心理动力论和John L Holland(1966)“人格类型理论”。

这些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调职业或人的某些特质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的重要性。

职业指导理论还有很多,如职业认知决策类理论、社会学方面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有数十种之多。

注:John L Holland(1966)“人格类型理论”1959年霍兰德以自己的职业咨询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关于职业选择的人格类型理论。

这是一种在特质-因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格与职业类型相匹配的理论,其理论观点在于: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反映和延伸,人格(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重要因素;个人职业选择分为六种“人格性向”,分别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家型、传统型;工作性质也分为六种:现实性的、调查研究性的、艺术性的、社会性的、开拓性的、常规性的。

职业与职业指导理论

职业与职业指导理论
霍兰德认为,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相匹配时,个体的满意度和成就感会更高,职业 发展也更顺利。
明尼苏达的工作适应理论
1
明尼苏达工作适应理论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 尔森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职业指导理论。
2
该理论认为,个人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应程度取 决于个体在工作中的需求满足程度和价值观实现 程度。
3
为了提高适应度,该理论强调了职业信息探索、 技能培训和职业咨询的重要性,以帮助个体更好 地了解自己和职业环境。
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质, 如兴趣、能力、价值观等,这些特质与职业 岗位的要求相匹配是实现人职匹配的关键。
霍兰德的类型理论
霍兰德的类型理论是一种人格与职业匹配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提出 。
该理论将人格类型分为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 每种类型都有独特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
05 职业指导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在职业指导中的应用
智能推荐职业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个人兴趣、技能和市场需求,为求职者推荐 适合的职业。
职业发展预测
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未来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变化,为求职者提 供前瞻性的职业规划建议。
个性化职业咨询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咨询服务,满足不同求职者的 需求。
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
持续学习与技能更新
鼓励个人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
跨领域合作与跨界发展
培养个人的跨领域合作能力和跨界发展思维, 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职业规划与自我实现
引导个人进行长期职业规划,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
社会对职业指导的需求与挑战
就业压力与职业迷茫

职业生涯基本理论

职业生涯基本理论

彩虹样本 彩虹样本
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 描绘你的生活角色
小李因为工作优秀, 小李因为工作优秀,新近升为公司的技术部经 可是担任经理期间, 理,可是担任经理期间,小李发现自己工作效率下 在管理和人际关系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降,在管理和人际关系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效 果却甚微,而技术方面却没有任何长进。 果却甚微,而技术方面却没有任何长进。小李考虑 自己是否适合做管理?就此寻求职业咨询。 自己是否适合做管理?就此寻求职业咨询。
C岛
岛上建筑十分现代化, 岛上建筑十分现代化, 是进步的都市形态, 是进步的都市形态,以 完善的户政管理、 完善的户政管理、地政 管理、金融管理见长。 管理、金融管理见长。 岛民个性冷静保守, 岛民个性冷静保守,处 事有条不紊, 事有条不紊,善于组织 规划。 规划。
R岛上的人喜欢运动,有 岛上的人喜欢运动, 岛上的人喜欢运动 机械及动手能力, 机械及动手能力,喜欢在 工作里接触实物、机械、 工作里接触实物、机械、 工具、动植物, 工具、动植物,及在户外 活动
R实用型人(doer)的特点 实用型人( 实用型人 ) • • • • • • • 喜欢具体的任务 缺乏社会交往能力 机械能力强 喜欢动手 做体力工作 技术性行业工作人员 工程师
I研究型人(thinker)的特点 研究型人( 研究型人 ) • • • • • • • • 任务取向 独立的 分析的 保守的 有智慧的 抽象的 计算机程序员 科学领域工作人员
内部一致性( ):位置关系 内部一致性(consistency):位置关系 ): 区分性( ):高 区分性(differentiation):高、低分差 ): 适配性( ):人格与环境匹配的程度 适配性(congruence):人格与环境匹配的程度 ): 抽象) (人——事;具体 事 具体——抽象) 抽象

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理论

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理论

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理论职业选择理论职业生涯阶段理论“职业锚”与”边界”论一、职业选择理论择业动机理论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职业性向理论特质-因素理论择业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对个体择业行为的研究认为,个体行为动机的强度取决于效价的大小和期望值的高低,冬季强度及效价与期望值成正比F为动机强度,指积极性的激发程度;V为效价,指个体对一定目标重要性的主观评价;E为期望值,指个体估计的目标实现概率。

职业性向理论美国心理学教授Holland认为,职业性向,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他基于自己对职业性向的测试研究,将个人的职业性向划分为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开拓型和常规型六种;同时,他将职业类型也相应地分为上述六种类型。

该理论强调个人的职业性向与职业类型的适应性。

霍兰德的“六边形”事业型•偏好能够影响他人和获得权力的活动。

•自信、进取、精力充沛、盛气凌人。

常规型•顺从、高效、实际、缺乏想象力、缺乏灵活性。

•偏好规范、有序、清楚明确的活动。

社会型实际型•偏好技能、力量、协调性的体力活动。

•害羞、真诚、持久、稳定、顺从、实际。

•偏好能够帮助和提高别人的活动。

•社会、友好、合作、理解。

艺术型•偏好需要创造性表达的模糊且无规则可循的活动。

•富于想像力、无序、理想主义、情绪化、不实际。

学者型•偏好需要思考、组织和理解的活动。

•分析、创造、好奇、独立。

不同类型的人适合从事的职业类型人的特点(1)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强的工作(2)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3)不善言辞,不善交际适宜的职业主要指各类工程技术工作、农业工作。

通常需要一定体力,实际型需要运用工具或操作机器。

主要职业有:工程师、技术员。

机械操作、维修安装工人,矿工、木工、电工、鞋匠等,司机,测绘员、描图员,农民、牧民、渔民等。

主要指科学研究和科学试验工作。

主要职业:自然科学和(1)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学者型(2)喜欢独立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调研型)(3)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人员、专家,化学、冶金、电子、无线电、电视、飞机等方面的工程师、技术人员,飞机驾驶员、计算机操作人员等。

职业指导师中高级理论简版(打印版)

职业指导师中高级理论简版(打印版)

第一:职业道德职业守则:1、热爱本职工作2、刻苦钻研业务3、遵守国家法律信念:职业指导人员的一个信念:以助人为快乐,以助人为荣耀基本宗旨:促进服务对象自我调整、自我成长、自我实现。

两个牢记:为了更多人的受益,我们需要终身学习。

遵纪守法不仅是我们的基本义务,也是我们助人的基本前提。

规范的九方面:1、以人为本,尊重服务对象2、尊重差异,不歧视服务对象3、主动解释,使服务对象知情4、事先与服务对象讨论工作重点,达成一致5、明确与服务对象的关系,避免服务对象产生依赖性6、给服务对象介绍和市的职业指导人员7、尊重隐私,保守秘密。

8、提升职业能力,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9、维护形象,对服务对象负责。

第二:就业和就业政策就业政策:1、经济拉动就业政策2、再就业扶持政策3、灵活就业政策4、农村流动就业政策5、大学生就业政策再就业政策:五大支柱(经济拉动、政策扶持、市场服务、政府调控、社会保险)六领域(中小型企业、第三产业、多种经济形式、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务输出、灵活就业)、十项措施(税费减免政策、小额贷款政策、社保补贴政策、就业援助政策、主辅分离政策、就业服务政策、财政投入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企业裁员政策、社区平台政策)就业者: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村从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包括现役军人。

就业形式划分:城乡划分、产业划分、灵活和稳定程度划分、劳动力利用的饱满程度划分就业的困难:一个主要矛盾、三个基本特征、一个焦点失业: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劳动者失去了运用生产资料进行活动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获得劳动报酬的机会。

在我国,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没有或失去工作及职业,在一定的时间内,虽进行求职但仍然找不到工作或职业,从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失业率:一般指城镇失业率。

等于城镇失业人数除以城镇从业人员加失业人数之和失业类型:1、结构性失业(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2、摩擦性失业(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3、需求不足性失业4、季节性失业5、周期性失业6、隐性失业7、自愿失业职业指导的作用:1、促进劳动保障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职业规划的指导理论

职业规划的指导理论

职业规划的指导理论引言在现代社会,职业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个人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职业规划成为个人实现职业目标和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手段。

职业规划的指导理论起到了指导和帮助个人实现职业发展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职业规划的指导理论,探讨其在个人职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应用。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模型霍兰德职业兴趣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根据职业中的特征和个人兴趣的匹配程度而提出的一种职业选型模型。

该模型将个人兴趣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根据个人对这六种类型的兴趣程度,可以得出一个兴趣类型代码,帮助个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并在职业规划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二、斯特雷弗职业决策理论斯特雷弗职业决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斯特雷弗(Richard Strathdee)提出的一种职业决策模型。

该模型认为职业决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职业选择的意识阶段、信息获取阶段、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

通过严格按照这四个阶段进行决策,个人可以在职业发展中更加明确地定位自己的方向,减少迷茫和错误决策的可能性。

三、凯尔西职业发展理论凯尔西职业发展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凯尔西(Donald Super)提出的一种职业发展模型。

该模型将个人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锚定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和维持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任务,个人通过认识和理解自己所处的阶段,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职业发展。

四、卡西迪职业生涯理论卡西迪职业生涯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卡西迪(Howard Cassady)提出的一种职业生涯模型。

该模型认为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过程,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物质满足阶段、成就和地位阶段、独立和责任阶段、管理和领导阶段以及后继规划阶段。

通过了解和应用该理论,个人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策略,实现职业目标。

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理论与模式探析

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理论与模式探析

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理论与模式探析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职业指导的重要性。

而高校职业指导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人才市场供求的匹配度以及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理论以及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高校职业指导是指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及职场准备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其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定位: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职业能力、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2.职业规划:通过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明确自己的长短期职业目标,寻找机会,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3.求职技巧: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掌握求职技巧,培养职场适应能力,进入职场后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4.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市场供求的匹配度,缩短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距离,提升毕业生就业率。

5.职业素质培养:通过开展各种职业素质培训,比如说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等,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校职业指导的理论高校职业指导的理论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理论、职业教育理论和大学生成长理论。

1.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发展决定了他们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而个体的能力和技能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因此,高校职业指导应该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学生的人力资本。

2.职业教育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职业教育应该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知识,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在高校职业指导中,应该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如讲座、实践课程等,来帮助学生适应职场需求。

3.大学生成长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大学生成长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包括参与社会实践、拓展交际圈等方面。

在高校职业指导中,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服务等方式,帮助学生拓展社交圈。

高校职业指导的模式在高校职业指导中,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模式,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综述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综述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评述职业生涯规划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是经济发展、职业分化、技术进步、经济周期波动而产生失业问题并带来一系列社会矛盾后,社会为解决就业问题而做出努力的产物。

通过近百年来的大量研究与不断发展,经历了从职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辅导再到生涯辅导的转变,已经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的职业快速更替,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长。

在此背景下,西方学者提出的职业辅导和生涯规划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本文在述评国外生涯辅导理论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对其历史背景、理论要点及对企业员工生涯规划工作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职业生涯理论的介绍与述评Holland的类型理论Holland无疑是职业生涯理论的杰出贡献者。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Holland提出了一连串的研究假设与研究成果。

他假设多数人能被分到六种类型中,即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环境也可分为同样的六种类型;他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的人格及所在的环境特性所决定的。

此外,他还将人格与环境类型分别按照一个固定的顺序排成一个六角形。

其中“合适性”是其类型理论最为重要的一个假设,它是指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人与职业配合得当,其适配性就高。

Holland认为兴趣类型是理解个体如何在人格、兴趣和行为上有所不同的理论组织。

类型起源于遗传和产生兴趣和能力的直接行为,并累积成为以特宁的可以预期的方式从事某些行为的性向或倾向。

可以用代表兴趣的项目来测量类型,但是这些代表兴趣的项目表达的是人格。

职业生涯决策就是通过测量兴趣,即人格,找到与之相匹配的环境类型。

在Holland理论的指导下,大量测量职业兴趣的量表被开发出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职业偏好记录表、职业自我选择测验、斯特朗一坎培尔兴趣记录表。

然而个人——环境相适合的职业生涯决策观的基本假设是:个人的特点和他所选职业的特点相一致将产生更高水平的主观幸福感,像满意、稳定和成就等。

职业与职业指导理论

职业与职业指导理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属于认知心理学,于 明尼苏达的工作适应理论
其他特质 用于招聘选拔和岗位管理。
1970年代提出。 职业社会功能: 职业对社会的作用,应由责任、权力、义务体现出来,社会功能大的职业,任职条件高,职业层级就高。
生涯成熟取决于个人解决生涯问题的能力 ,而这一能力又取决于个人的知识和认知操作的有效性。 人力资源管理实用分类法
应用:“职业辅导三 要素”
了解自己: 兴趣、能力 、价值 资源、限制 其他特质
了解工作世界: 职业的要求 工作条件、薪酬 机会及发展前途
匹配:综合上述信息 把自己放在最恰当
的位置
基本指导策略:
重视心理测量技术的运用 重视问题的诊断 :
——没有选择 ——不确定的选择 ——不明智的选择 ——兴趣与能力相互矛盾
主要观点
生涯选择源于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互相作用, 它是一种相当复杂的问题解决活动。 生涯成熟取决于个人解决生涯问题的能力 ,而 这一能力又取决于个人的知识和认知操作的有效 性。 两个核心
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 CASVE循环
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
元认知
执行加工领域
通用 信息加工技能 ( CASVE循环)
DPT分类法:与资料打交道(D)、与人打交道 (P)、与事务打交道(T)3种。
有的学者还增加了“思维性工作”(I),使这一 方法成为DPTI分类法。
人力资源管理实用分类法
用于招聘选拔和岗位管理。可划分为: 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经济工作、文化 教育、文艺体育、医疗卫生、行政事务、 法律公安、生产工人、商业工作、服务 工作和农林牧渔12个类别。
职业的内涵包括:
职业的内涵包括:
职业是社会分工体系中劳动者所获得的一 种劳动角色 古:士 农 工 商,国之良 今:。。。。。

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知识介绍

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知识介绍

步骤一: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包括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的了解,也包括对自己的学识、技能、智商、情商的测试,以及对自己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的评价等等。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对自己所适合的职业和职业生涯目标做出合理的抉择。
步骤二: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
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周边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了解所处环境的特点、掌握职业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明确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以及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创造的条件等等。只有对环境因素充分了解和把握,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环境因素评估主要包括:组织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职业的概念
职位:是和分配给个人的一系列具体任务直接相关的。因此,职位和参与工作的个人相对应,有多少参与工作的个人,就有多少个职位。例如,小张是某俱乐部足球队的前锋。
步骤六:评估与回馈
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态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必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首先,要对年度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确定哪些目标已按计划完成,哪些目标未完成。然后,对未完成目标进行分析,找出未完成原因及发展障碍,制定相应解决障碍的对策及方法。最后,依据评估结果对下年的计划进行修订与完善。如果有必要,也可考虑对职业目标和路线进行修正,但一定要谨慎考虑
职位、工作、职业、职业生涯的区别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辅导名词解释

职业辅导名词解释

职业辅导1、特质因素理论:是由帕森斯提出的职业辅导理论,强调人与环境的匹配,即将个人的能力、成就、兴趣、价值观与职业条件和要求进行匹配,从而满足个人的需要。

2、工作适应理论:是由戴维斯等提出的职业辅导理论,该理论的主要目的是预测工作适应。

当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个体又能够满足工作上的要求,个人与环境就达到了匹配即工作适应。

3、人格类型理论:是霍兰德提出的特质取向的职业选择理论。

他认为职业选择就是人格的表达,个人的兴趣类型就是人格类型。

职业满意度、稳定性和成就动机取决于一个人的人格与其工作环境二者之间的适配性。

4、生涯发展理论(生命全程和生活空间理论):舒伯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发生在某一时间点上的事件,认为可以根据年龄把人生发展阶段与生涯发展相配合,每个阶段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有不同的职业需要。

为此,把生涯分为5个阶段:成长阶段(4~13岁),探索阶段(14~24岁)、建立阶段(25~44岁)、保持阶段(45~65岁),衰退阶段(65岁以上)。

这就是生命全程,代表不同生活阶段中生涯发展的历程。

而生活空间则表示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些环境中扮演的角色,强调角色互动,认为一个人的职业问题不仅仅是工作角色问题,还可能与其他角色有关,应根据年龄把人生发展阶段与生涯发展相匹配。

5、限制-妥协理论:是戈特福瑞德森提出的职业辅导理论,强调自我概念是选择职业的主要因素。

认为,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会在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实际是在不断地限定范围,拒绝不能接受的选择,放弃喜欢的选择,以调整抱负适应现实。

6、社会学习理论:是克朗伯兹提出的职业辅导理论,强调学习经验在职业选择中的作用。

该理论认为,影响职业道路的因素有:遗传天赋与特殊能力、环境条件与事件、学习经验、任务取向技能。

该理论假定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学习经验模式,这些学习经验导致最终的职业选择路径。

7、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是佛罗里达大学的学者们提出的职业辅导理论,强调在职业问题解决和决策过程中运用信息的能力,提出了信息加工的金字塔模型,强调元认知的作用,强调通过学习获得问题解决能力和元认知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霍兰德把职业兴趣分为六种基本类型,我们每 个人都归属于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类型。六种职业兴 趣类型简述如下:
霍兰德六种个性类型与相应职业
个性
职业
R现实型
坦诚直率, 有耐,实际 讲求实用,
情绪稳定
I研究型
善于观察思考, 根据自己步调 解决问题,喜
欢追根究底
R现实型
机械电子土 木建筑农业 等
I研究型
生物物理化学 医药数学天文 等相关工作
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萨柏是美国另一位有代表性的职业学家。他把人的职业发展划分为5个大的阶段。 1、 成长阶段。从0~14岁。经历对职业从好奇、幻想到兴趣,到有意识培养职业能力的逐步成长 过程。萨柏将这一阶段,具体分为3个成长起: (1) 幻想期(10岁之前):儿童从外界感知到许多职业,对于自己觉得好玩和喜爱的职业充满 幻想和进行模仿。 (2) 兴趣期(11~12岁):以兴趣为中心,理解、评价职业,开始作职业选择。 (3) 能力期(13~14岁):开始考虑自身条件与喜爱的职业相符合否,有意识的进行能力培养。

2、 尝试期:11~17岁,这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此时起,人的心理和生 理在迅速成长发育和变化,有独立的意识,价值观念开始形成,知识和能力显著增长 和增强,初步懂得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经验。在职业需求上呈现出的特点是:有职业兴 趣,但不仅限于此,更多的和客观的审视自身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开始注意职业角 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以及社会对该职业的需要。 3、 现实期:17岁以后的青年年龄段。即将步入社会劳动,能够客观的把自己的职业 愿望或要求,同自己的主观条件、能力,以及社会现实的职业需要紧密联系和协调起 来,寻找合适于自己的职业角色。此期所希求的职业的职业不再模糊不清,已有的具 体的、现实的职业目标,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现实性、讲求实际。 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论,事实上是前期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就是说,是初就 业前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变化发展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指导八大基本理论综述
职业指导工作要求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提供个性化的、全面的、专业的职业指导服务。

本研究对八大基本职业指导理论的提出、内涵、做法等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职业指导实践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

标签:职业指导八大理论
0 引言
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职业指导工作要求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服务。

笔者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对职业指导八大理论进行综合阐述。

1 特质因素论
Parsons的特质因素论是最早提出来的职业指导理论。

强调个人的特质和职业选择的匹配关系。

他认为,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通过心理测量工具的评估个人的能力、态度、兴趣等,其次,要了解各行各业达到成功的需要和条件、优缺点、酬劳、计划以及未来的展望等;最后要以个人和职业的互相配合作为职业辅导的最终目标。

特质因素论特点是它着重于个人性向、成就、兴趣、价值观、人格和职业条件的匹配。

2 Roe的亲子影响理论
Roe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了亲子影响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儿童时期人格成长会职业选择的影响。

它的重点在需要的概念上。

Roe吸收了马斯洛需要层次来丰富她的观点,提出了儿童期的需要满足经验可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行为的理论。

而儿童期的需要满足主要通过父母来实现,因此,她于1957年提出了亲子互动模式,将亲子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形态:注意孩子、逃避孩子、接受孩子。

每一种形态都会满足儿童不同的需要,进而影响儿童形成不同的人格形态,并最终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

3 Bordin等人的心理动力理论
Bordin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心理动力理论。

心理动力论起源于精神分析,强调人的内在动力与需要等动态因素的心理作用在个人选择职业历程中的重要性。

Bordin等人认为职业是用以满足个人需要的,如果个人有自由选择的机会,那么必定会选择以自我喜好的方式来寻求满足需要而避免焦虑的职业。

4 Holland的类型理论
Holland是生涯辅导理论的又一发展者,他的类型理论源于人格心理学的概念,
认为生涯的抉择与生涯的调整是个人在对特定职业类型进行认同后,个人人格在工作世界中的表露或延伸。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Holland提出了一连串的研究假设与研究成果。

其四个基本假设为:在我们的文化中,多数人均能被分类到六种类型中,即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环境也可分为六种类型,即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人们将搜寻可以让他们发挥技能与能力、表达他们的态度及价值并承担问题及扮演角色的环境;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的人格及所在的环境特性所决定的。

此外,他还将人格与环境类型分别按照固定的顺序排成六角形。

5 格特弗兰德森(Gotthedson)的职业抱负理论
职业抱负的发展是格特弗兰德森发展性理论的主题。

依据他所言,在职业发展中的自我概念是选择生涯的主要因素,而自我概念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个人的社会阶段、智力水准以及其他性别类型的经验等。

他认为,个人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分别为:大小及力量导向、性别角色导向、社会评价导向、内在独特自我导向等阶段。

在这发展的模型中,职业偏好融合了生理及心理成长所伴随而来的复杂性。

而职业偏好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在自我概念发展过程中渐增的职业抱负限制,也就是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认知的深入发展,职业抱负水平也将有相应的变化与发展,从而影响职业生涯的选择与改变。

6 克朗博兹(Krumboltz)的社会学习理论
克朗博兹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社会学的观点来解释人类生涯选择的行为,特别强调社会因素和学习经验对生涯选择的影响。

克朗博兹认为,遗传天赋、环境条件和事件、学习经验以及任务进行技巧将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涯决定。

其中,环境条件和事件包括了社会因素、教育条件和职业条件,而任务进行技巧是通过遗传天赋、环境以及不同的学习经验的交互影响而形成的技巧,包括目标设定、价值澄清、确定选择方案以及职业信息的获得等。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生涯的选择是一种相互的历程,这种选择不仅反映人具自主的选择的结果,也反映社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与要求。

同时,社会学习理论也认为生涯决定是人生长期的历程,不只是发生在一生中的某一阶段,而是从出生到退休连续不断的各种事件与任务进行技巧所决定的。

因而,必须在教育与生涯辅导中重视生涯决定技巧的教导。

7 舒伯(Donald 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舒伯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所谓“自我概念”,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在青春期以前形成,至青春期较为明朗,并于成人期由自我概念转化为职业生涯概念。

工作与生活满意与否,就在于个人能否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发现自我的机会。

用舒伯的话说,“职业生涯就是对自我的实践”。

而这个自我实现亦即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又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在每个阶
段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和角色,以及不同的发展任务。

个人面对及完成发展任务的准备程度则体现了个人的生涯成熟度(Career Maturity)。

8 CIP(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桑普森(Sampson)、皮特森(Peterson)和里尔顿(Reardon)提出从信息加工取向看待生涯问题解决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该理论假设:生涯选择以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为基础;进行生涯选择是一种问题解决活动;生涯问题解决者的能力取决于知识和认知操作;生涯问题解决是一项记忆负担繁重的任务;生涯决策要求有动机;生涯发展包括知识结构的持续发展和变化;生涯认同取决于自我知识;生涯成熟取决于一个人解决生涯问题的能力;生涯咨询的最后目标是促进来访者信息加工技能的发展;生涯咨询的最终目的是增加来访者作为生涯问题解决者和决策制定者的能力。

该理论把生涯发展与咨询的过程视为学习信息加工能力的过程。

该理论的提出者按照信息加工的特性构成了一个信息加工金字塔。

位于塔底的领域是知识的领域,包括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

中间领域是决策领域,包括了沟通-分析-综合-评估-执行五个阶段。

最上层的领域是执行领域,也称为元认知。

参考文献:
[1]王本贤.论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65).28.
[2]郑亮.个性化职业指导探索.中国培训.2004(10).56.
[3]王守忠、赵天武、论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中国大学生就业.
[4]王瑞敏.人的个性分析与大学生就业指导.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vol.7 No.3).
[5]周洁,张耀东.试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vol.1 No.1).55.
[6]王保义.个性化就业指导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5).19.
王本贤.生涯发展理论下的个性化就业指导.辽宁教育研究.2006(12).92.
[7]王本贤.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之对策研究.学术论坛.2006(10).202.
[8]范泽瑛,王尔新.试论高校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和内容.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vol.24 No.6).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