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网布置

合集下载

【全文】油气田开发概论第2章、油藏工程基础

【全文】油气田开发概论第2章、油藏工程基础
——进一步勘探的依据 二级储量:基本探明储量(控制):探井、资料井、 取
心井参数落实,精度>70% ——制定开发方案的依据
一级储量:探明储量(开发):第一批生产井(基础井网) 参数落实,有生产资料,精度>90%)
——生产计划、调整方案的依据
五、油藏驱动方式及其开采特征
了解油藏特性,预测未来动态,必须掌握有关油藏驱动机理的相关知识。
(二)油田开发指标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人们定义一系列说明油 田开发情况的数据。
1、采油速度:年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衡 量油田开采快慢的指标。
2、采出程度:油田某时期累积产油与地质储量的比 值,%。衡量油田储量的采出情况。
3、采收率:油田开发结束时的累积产量与地质储量 的比值,%。衡量油田开发效果的指标。
六、井网与注水方式 正形井网系统 以正方形井网为基础,井距:a;井距=排距
A、直线系统
M=1:1 F=2a2 S=a2
六、井网与注水方式
B、五点井网 M=1:1;F=2a2;S=a2 C、反九点井网 M=3:1;F=4a2;S=a2 D、反七点井网 M=2:1;F=3a2;S=a2
七、井网部署
1、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各个油层的作用,为油层比较均衡 开发打下基础,减少层间矛盾 (2)提高采油速度,缩短开发时间 (3)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提高最终采收率 (4)适应采油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
(一)合理划分开发层系
2、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
(1)把特性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开发层系,以保证各油 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少层间矛盾。
(2)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以保证油田 满足一定的采油速度,并有较长的稳产期。

二次开发合理井网井距分析方法

二次开发合理井网井距分析方法

SPC-井网密度,口/km2
1.1.1井网密度和水驱控制程度的关系

由上表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油藏,水驱控制 程度对井网密度的敏感性差别很大,因此,要达 到同样的水驱控制程度,各类油藏所必须采用的 井网密度也相差很大。可见,在确定不同油藏的 注采井网密度时,首先应该定量的研究该油藏在 不同井网密度下水驱控制程度的好坏,才能为合 理井网密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前提,为合理注采 井网的部署提供可靠的依据。


<5
18

对于具体油藏,通过研究其采收率和井网密度的具体关系,确定合理 的井网密度,以期达到较高的最终采收率。
1.2 油藏井网密度计算与评价




1.2.1采液吸水指数法 1.2.2合理采油速度法 1.2.3规定单井产能法 1.2.4注采平衡法 1.2.5分油砂体法 1.2.6单井控制储量法 1.2.7最终采收率分析法 1.2.8综合经济分析法 1.2.9俞启泰经验公式 1.2.10其他方法
回归经验相关关系式 M=98e-0.0101/spc M=91e-0.03677/spc
>120 80~120

Ⅳ Ⅴ
30~80
10~30 <10
14
8 5
37.9
21.6 13.5
M=101.195e-0.0367/spc
M=94e-0.0583/spc M=100.93e-0.1012/spc

一、 合理注采井网系统研究

合理的井网密度进行研究。论证井网密度是油 田开发方案设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井 网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采收率的高低、投资规模 的大小和经济效益的好坏。所谓合理井网密度是 指: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下综合优化各项 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水驱控制储量、最终 采收率、采油速度、钻井和地面建设等投资、原 油价格、成本、商品率、贷款利率、净现值、内 部收益率、投资回报期等,最后得到经济效益最 佳、最终采收率也高的井网密度。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一、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目的与任务(一)相明各种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地下水的水位、水量、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细菌成分的影响变化。

通过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可以了角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降深之间的关,以利于合理的调整开采水量,或者有计划地对地下水进行人工回灌。

(二)相清地下水与地表水体之间的动态联系。

(三)提供地下水资源评价所需要的水文地质参数。

通过长期观测工作后,相明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不同含水层的地下水动态规律,得出地下水动态要素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资料,以利于地下水资源计算和提出水资源管理措施等。

二、长期观测站网的建立和组织根据研究地下水动态的具体任务不同,水文地质观测站网一般分为两种:区域性的水文地质观测站网:也叫基本网,积累主要水文地质单元中地下水动态的多年观测资料,以查明区域性地下水动态规律。

专门性的水文地质观测站网:是为专门目的或特殊要求而建立的观测站网,常常是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按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而组织观测的。

(一)观测点的选择观测点是观测站网的基本单位,应充分利用已有钻孔、水井及泉作为观测点,而且一定要选择水文地质条件有代表性而且井(孔)结构、地层剖面和井深都清楚,无人为干扰,能作长期使用的井(孔)。

一般不专门施工坦目的的观测孔。

利用泉作观测点要注意泉水协态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以及其涌水量观测是否方便等。

(二)观测占的结构与安装长期观测孔的结构可以分为完整孔与不完整孔。

后者的深度最少要达最低水位以下数米。

孔径一般不要小于200mm。

对第四系含水层的潜水或承压水观测孔,在上部要安装观测套管,含水层部位要安装过滤管,底部要安装沉淀管,孔口要加保护帽。

对分层观测的井(孔)要严格进行止水,保证止水的位置正确。

分层观测井(孔)可采用同孔并列或同心式观测管设置。

基岩观测孔可直接将观测管固定在孔底基岩面上,下部不再下管。

观测孔安装时,在下管前要实测井深,为了防止从孔口掉入杂物,应将孔口管高出地面0.5m,并在孔口加盖上锁。

地下水 名词解释

地下水 名词解释

1.起调埋深:潜水层在正常开采条件下,为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防止土壤沼泽盐渍化、避免土地沙化、维持生态平衡所应保持的潜水埋深
2.井群的布置:直线型布置、三角形和环形布置
3.井网的布置:梅花形井网(等边三角形)
4.地下水超采:一定地域内多年平均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超过该地域的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造成地下水水位多年持续下降的现象
5.井管类型:钢管、铸铁管、石棉水泥井管、塑料井管、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井管
6.大口井的组成:井台、井筒、进水部分
7.允许开采量: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建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水量和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生产,不发生危害性工程地质现象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水文地质单元中能够取得的水量
8.可开采量: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和不造成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其其他不良后果条件下可供开采的多年平均地下水量。

9.地下水资源概念:地下水资源是指对人类生产与生活具有使用价值的地下水,它属于地球上水资源的一部分。

10.潜水含水层:它是指位于地面以下第一个相对稳定(连续分布)的隔水层以上并且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

11.承压含水层:它是指位于两个相对稳定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具有静水压力的含水层。

12.降落漏斗:通常是水井中水位下降大,离井越远水位下降越小,形成漏斗状的的下降区,称为下降漏斗。

13影响半径:机井在抽水时,水位下降,井周围附近含水层的水向井内流动,形成一个以抽水井为中心的水位下降漏斗,这个水位下降漏斗的半径就叫影响半径。

14.土壤盐渍化:是指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逐渐积累的过程。

15.土壤的碱化:是指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离子的饱和度逐渐增高的过程。

第七章注采井组动态分析

第七章注采井组动态分析

第七章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是在单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单井动态分析基本上以生产动态分析为主。

而井组动态分析则是生产动态分析和油藏动态分析并重的分析内容。

注采井组的划分是以注水井为重心,平面上可划分为一个注采单元的一组油水井。

井组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在井组范围内找出注水井合理的分层配水强度。

在一个井组中,注水井往往起主导作用,它是水驱油动力的源泉。

从油井的不同的变化可以对比出注水的效果。

因此,一般是先从注水井分析入手,最大限度地解决层间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调解平面矛盾,改善层内矛盾,也就是说井组分析以找出和解决三大矛盾为目标。

来改善油井的生产状况,提高油田的注采管理水平。

本章所要讲的主要内容是:油田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注水井的分析,井组动态分析的内容、方法、步骤、及井组动态分析的案例。

第一节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当注水开发多油层非均质的油田时,由于油层渗透率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非均一性,注入水就沿着高渗透层或高渗透区窜流。

而中低渗透层或中低渗透区却吸水很少,从而引起一系列矛盾,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矛盾。

一、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1.层间矛盾层间矛盾就是高渗透性油层与中、底渗透性油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油水前缘)推进速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是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矛盾,也是注水开发初期的根本问题。

生产开发中,高渗透油层由于渗透率高,连通性好,注水效果明显,表现为产油能力高,担负全井产量的大部分。

中、底渗透性油层则由于渗透率底,连通性差,表现为产油量底,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这样在油井中出现了层间压差。

图7-1层间矛盾示意256257在注水井中,高渗透层吸水能力强,可占全井吸水量的30%~70%以上。

水线前缘很快向生产井突进,形成单层突进,如图7-1所示。

因此,渗透率高、连通好的油层,由于注得多,采的多,生产井很快见到注水效果,含水很快上升。

高渗透油层见效及见水后,地层压力和流动压力明显上升,形成高压层,严重的干扰中、低渗透层的工作,致使这些层少出油或不出油,全井产量递减很快,含水上升。

原地浸出采铀合理井型与井距研究

原地浸出采铀合理井型与井距研究

原地浸出采铀合理井型与井距研究The research of reasonable well spacing and well pattern on in-situ leaching of uranium苏 学 斌1,2 王海峰2 韩青涛2Su xuebin W ang Haifeng Han qingtao(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2.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北京 101149)(1.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s (Beijing ),Beijing 100083; 2.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Metallurgy,CNNC ,Beijing 101149)摘要:选择合理的井网布置是原地浸出采铀研究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矿体埋藏深度、矿石渗透性、矿体形态、矿石平米铀量、单孔抽液量及抽注液量比值等多种因素的分析, 提出了确定原地浸出采铀的井型与井距的原则。

通过运用溶浸液运移的模拟和技术经济比较等方法,指出了选择合理井型时,应根据砂岩铀矿床的具体条件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井型;当确定了井型时,应选取吨金属成本较低或经济效益最大时的井距作为合理的井距。

关键词:原地浸出采铀 井型 井距 溶浸液运移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well pattern and well spacing are detemined reasonably during in-situ leaching mining of uranium.This paper analyzes various factors that inf luence the pattern and spacing of well, f or example: the depth of mineralization, the permeability of ore, the f orms of orebodies, uranium contents per square meter, the rate of pumping well and the ratio of the pumping to injecting, etc.. The reasonable principles of well pattern and well spacing are brought f orward: by the simulations of lixiviant transport models and the compares of technique economy, the appropriat e well patterns based on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uranium deposits are pointed out; when reasonable well patterns are chosed, the reasonable well spacing may be detemined by the biggest economic benef its or the lower cost products.Key words: in-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well pattern; well spacing; lixiviant transport; echnique economy前言原地浸出采铀是通过钻孔工程,借助化学试剂,从天然埋藏条件下把矿石中的铀溶解出来的集采、选、冶于一体的铀矿开采方法。

井网部署布井方式

井网部署布井方式
流度比 0.2 0.5 1.0 2.0 4.0 10.0 20.0 50.0 五点 0.833 0.752 0.662 0.541 0.410 0.242 0.160 0.095 七点 0.702 0.631 0.548 0.412 0.342 0.205 0.100 0.082 直线排状 0.793 0.675 0.570 0.460 0.350 0.207 0.103 0095 交错排状 0.775 0.720 0.640 0.530 0.400 0.240 0.160 0.082
c 在不利的流度比以下(大于1的流度比),驱替的不稳 定过程对五点和七点注水系统的波及系数的影响小于对 交错式,直线式及九点井网注水系统对波及系数的影响。
无量纲累积注水量Vi/Vd
图 3-6
图 3-7
图 3-8
图3-9

这四幅图是对各种井网在不同无量纲累积注水 量Vi/Vd时,流度比与面积波及系数的关系。 从图看出,见水后继续注水面积波及系数均可 继续增大,但随着注入倍数的增加,其驱替效 率也越来越低。如在五点系统,当流度比为1 时,注入倍数从0.3增到0.4时,面积波及系数 可提高10.5%,而注入倍数从0.9增到1.0时,面 积波及系数只提高1%。
1排
2排
3排
每口油井受六口注水 井影响 每口注水井控制三口 油井 注采比2:1 高强度注水
4排 5排
正 七 点 法
1排
2排 3排 4排 5排
每口油井受三口注水 井影响 每口注水井控制六口 油井 注采比1:2
正 四 点 法
注采井数比: 注/采= (n-3)/2 表3-1 各 面 积 注 水 井 网 特 征
第三章
油田开发部署


内 容

现代油藏工程设计_井网部署

现代油藏工程设计_井网部署

kx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4
§3-2 矢量井网
三、矢量井网部署
各向异性地层矢量井网的方向不再是0°、22.5 °、或45 °等一些 特殊的角度。 矢量井网的方向与地层渗透率主值之比(Ky/Kx)之间呈非线性关系。 当Ky/Kx =1.0时,油藏为各向同性介质,井网方向为45 ° ; 当Ky/Kx =0.5时,井网方向约为35 ° ; 当Ky/Kx =0.25 时,井网方向约为26 ° 。 ——合理的井网方向应随油藏的各向异性程度而进行灵活调整。
②反七点系统
M=2:1 ;F=2.598a2 ; S=0.866a2
③反九点系统
M=3:1 ;F=3.464a2 ;
S=0.866a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8
§3-2 矢量井网
一、地质矢量概念
油藏的地质参数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地质矢量
地质矢量(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影响开发效果
渗透率矢量:
பைடு நூலகம்
碎屑岩(沉积岩)——骨架颗粒——非球形(不规则椭球形 状)——定向排列趋势——长轴与水流一致——压实作用强化 其排列。
(2)根据油藏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水驱方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0
§3-2 矢量井网
三、矢量井网部署
油藏不同方向(α)渗透率大小的计算公式:
kn kmax cos 2 kmin sin2
矢量井网部署原则:均衡驱替 ——指通过注入井注到地下的流体在相同的时间驱替到 周围的每一口油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二、油田注水方式
(一)正方形井网系统 ②反五点系统
M=1:1 ;F=2a2 ;S=a2
③反九点系统
M=3:1 ;F=4a2 ;S=a2

井网井距设计概要

井网井距设计概要

图4-4-4 行列切割井网(左) 图4-4-5 环状切割井网(右)
开发井网类型
• 边内切割注水比较适应油藏面积大、构造 比较完整、油层性质比较稳定,而且渗透 率比较高的油藏。边内切割注水的优点是 地下油水分布关系比较简单,而且行列切 割注水还可以比较好地解决油藏渗透率方 向性问题(将行列注水井排布置成与渗透 率最大的方向平行,迫使注入水向渗透率 最小的方向推进,以控制水窜,提高驱油 效率)。
图4-4-1方形井网示意图 (左) 图4-4-2交错井网示意图(右)
开发井网类型
• 如果某油藏具相当程度的渗透率方向性, 需要井网布置做适当考虑时,可将上述井 网在渗透率最大的方向上做适当拉长或在 渗透率最小的方向上做适当缩小,呈矩形 井网或不等边的交错井网即可。
开发井网类型
• 2.注水开发井网类型 • 需要注水或注入其它介质实施驱替开发的油藏,
开发井网类型
• 1.衰竭式开发的井网类型 • 对于不需补充能量进行开发的油藏,只能依靠原
始能量进行衰竭式开采,不需要设计注入井,所 有的钻井都用于采油,因此勿需考虑注采井点的 配置,其井网设计比较简单。它一般采用两种井 网类型: • ①方形井网:全部钻井采用正方形井网等间距布 置(图4-4-1)。 • ②交错井网:全部钻井采用三角形井网等间距布 置(图4-4-2)。
就需要考虑注采井点的平面配置,因而其井网设 计就比较复杂多样,这就存在一个注采井网类型 问题。常说的开发井网类型,就是指这种注采井 网的配置类型。以注水为例(注其它介质类似), 其井网布置也称为注水方式。国内外油田的注采 井网或注水方式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边缘注水、 边内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
开发井网类型
图4-4-12 九点井网调整为五点井网 示意图

油田开发

油田开发
七点法面积注水井网的特点为等边三角形,生产井
布置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单元面积为正六边形, 六个顶点为注水井,中心为生产井,一口生产井受 6口注水井的影响,一口注水井给周围3口生产井注 水,生产井与注水井的比例为1:2。因为注水井是
生产井井数的两倍,所以注水强度较高,最终采收
率也较高 。
九点法面积注水
位米3/吨 综合生产气油比=月产气量/月产油量
7、累计气油比
表示油田投入开发以来天然气能量消耗的总的 情况,单位米3/吨 累计气油比=累计产气量/累计产油量
注意:月产气量中不包含气井的产气量
8、采油速度
采油速度=(年产油量 / 动用地质储量)×100%
9、折算采油速度
表示按目前生产水平开发所能达到的采油速度。 折算年产量 折算采油速度=--------------×100% 动用地质储量
4、油田开发原则
油田开发原则就是编制 油田开发方案时,依据国家 1、采油速度和稳产期限; 和企业对石油的需求,针对 油田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 2、开采方式和注水方式; 开采政策和界限。
3、确定开发层系;
其具体规定一般如下:
4、确定开发步骤;
5、确定合理的步井原则; 6、确定合理的采油工艺技术和增注措施
1、 边缘注水
边缘注水适用于油田边水比较活跃,油 水界面清晰,油田规模较小、地质构造完整、 油田边部和内部连通性好、油层渗透率较高、 油层稳定的油田。
(1)缘内注水
注水井部署在内含油边界以内,按一定 井距环状排列,与等高线平行。一般适用于 过渡带区域内渗透性很差无法注水的油田。 可防止原油外流,减少注入水的损失。
三、开发层系
把一些性质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采用与 之相适应的注水方式,井网和工作制度,分 别开发。这些用同一井网同时开发的若干油 层的组合称之为一个开发层系。

致密低渗气藏开发配套技术气藏工程研究

致密低渗气藏开发配套技术气藏工程研究

致密低渗气藏开发配套技术气藏工程研究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研究目的和重要性二、致密低渗气藏的特征和开发难点2.1 气藏特征分析2.2 开发难点分析2.3 常用开发方法对比分析三、致密低渗气藏开发配套技术3.1 井网布置优化技术3.2 压裂技术3.3 增产技术3.4 其他开发配套技术四、案例分析4.1 典型致密低渗气藏开发案例介绍4.2 案例分析及评估五、结论与展望5.1 结论及贡献5.2 发展趋势及展望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天然气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然而,在我国天然气开采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致密低渗气藏的开发。

致密低渗气藏是指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岩石储气能力弱的气藏,利用常规方式开发较为困难。

常规油气开采技术无法对其进行高效、经济的开发。

本文将围绕致密低渗气藏的开发配套技术展开研究,从特征、开发难点、配套技术和案例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旨在全面了解致密低渗气藏的开发问题,并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致密低渗气藏开发技术是当前石油天然气工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

在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题包括难以预测储量、生产难度大、勘探难度大、高投资风险等。

因此,探索高效、经济、安全、环保的致密低渗气藏开发技术和配套技术,对于我国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供给的满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际上,针对致密低渗气藏开发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主要集中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

美国已经在利用致密低渗石油和天然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澳大利亚的库利宾盆地致密低估计气藏储量达2.31万亿立方米。

加拿大的蒙大拿省夏延地区致密低渗气藏的储量也很大。

除此之外,其他国家也在针对致密低渗储层进行研究和开发。

国内致密低渗气藏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

2011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先期研究项目启动,推动致密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研究。

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模型研究进展

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模型研究进展

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模型研究进展李雷;程时清;何佑伟【摘要】最近十余年来,石油工程领域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对基于注采数据的并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方法进行了研究,各种模型相继被提出.文章介绍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型,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阻容模型、多井采液指数模型、扩展卡曼滤波模型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文章重点对五种模型各自的特点及局限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5(000)017【总页数】3页(P8-9,151)【关键词】储层表征;井间连通性;反演模型;优缺点【作者】李雷;程时清;何佑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9+.1定量描述水驱油田注入井与生产井连通性对水驱油田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连通性描述可以识别流动屏障与流动通道,可以对注水方式提出优化建议,可以确定加密井位,从而提高体积波及效率[1]。

基于注采数据反演井间动态连通性的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成本低,特别适合矿场实际使用。

实践证明这种基于物质守恒的零维度的计算方法,能够为油藏作业者提供宝贵的连通性方面的信息,指导油田注水方式调整;与此同时,该方法与数值模拟方法、地质及地球物理方法相配合,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油田的非均质性,为提高采收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2003年,Albertonl与 Lake[2]将多元线性回归(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MLR)方法用于对注采流量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也称阻模型,Resistance Model,RM)。

他们将油藏看作是一个系统,注水即为信号的发射,而产液即为信号的接收。

对一个水驱油田来说,在某一时刻会有若干注入井与生产井同时工作,并且,油田本身对输入/输出信号的影响将取决于每一对发射-接收井组的相对位置及油藏物性。

油藏工程复习资料

油藏工程复习资料

= As hs / Ah
影响因素:在水井和油井之间存在压力分布,相应的流线分布;在均匀井网内,连接注水井与生产井的一条直线形成主流线, 其压力梯度最大;注入水首先沿主流线突破,井壁上各点不是同时见水;波及系数与流度比的影响很大。此外影响因素还有:井网 类型、油层非均质性、重力分异、毛细管力、注水速度。 20 断块、断块油田、复杂断块油田,及其以面积划分的级别。 断块:被断层分割开的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不同规模的地质体。 断块油藏:断层遮挡所形成的油藏称为断块油藏。 断块油田:在一定构造背景基础上,以断块油藏为主的油田。 复杂断块油田:含有面积小于 1km²的断块油藏,且地质储量占油田总储量 50%以上的断块油田。 分类:大断块油藏(含油面积>1km²) 、较大断块油藏(0.4~1.0km²) 、中断块油藏(0.2~0.4km²) 、小断块油藏(0.1~0.2km²) 、 碎块油藏(含油面积<0.1km²) 21 了解断块油田的开发方法——滚动开发基本工作程序 滚动开发:在复杂断块油田上,重点对油气富集区采取与详探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在实践与认识上多次反复逐步发展的开 发方法。核心是勘探与开发交叉进行,详探和开发紧密结合,用少量的井既能探明含油断块,又能形成较好的开发井网。 基本工作程序:1.整体部署;2.分布实施;3.及时调整;4.逐步完善。 22 什么是弹塑性,以及弹塑性(压力敏感)对储层物性影响;弹塑性(压力敏感)驱动下的开发特征(指示曲线特征)。 压力下降时的产量公式(径向流公式) 。 油气储层随着地层压力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不可逆变形或部分不可逆变形,即储集层具有弹塑性性质。 弹塑性对储层物性影响:地层压力发生变化,地层岩石将发生弹塑性变形,无论变形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岩石孔隙度和渗 透率都将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地层的渗流性质,而且渗透率的变化比孔隙度大得多,并且通常是不可逆的。 径向流公式:G = 2πk 00 ρ 0 h 1 − exp[−α 0 ( p0 − pc )] μ0 α 0 ln(R / rc ) 弹塑性油藏开发特征:1.采油指数下降,产量下降;2.当油层压力在整个油藏范围内下降时,就会造成整个油藏生产能力下降; 3.当油层压力下降时,孔隙度下降,渗流阻力增加,甚至产生“堵塞” 。 弹塑性油藏开发原则:1.油藏压力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水平,或保持在不使渗透率明显下降水平上;2.制定合理的生产压差; 3.试油应在较小压差下进行;4.合理的井底流压能保护套管不受挤坏。 23 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其中油藏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油田开发方案主要内容:一、油田概况;二、油藏描述(1.储层的构造 2.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 3.储层内流体的分布及其性质) ; 三、油藏工程设计;四、钻井、采油、地面建设工程设计;五、油田开发方案实施要求。 油藏工程设计部分主要包括:油田开发方案设计原则、层系划分与组合、开发方式的选择、井网和井距及采油速度的确定、 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及经济评价。 24 掌握开发调整的几种主要的方法,以及基本的井网变换的形式。 一、层系调整(随着对油藏认识程度加深,开发层系逐渐变细,从一套井网增加到多套井网,控制程度逐渐增加) ;二、井网 调整(随着开发程度加深,对非均质认识进一步加深,井距逐渐变小) ;三、驱动方式调整(从天然能量开发向依靠人工补充能量 开发) ;四、工作制度调整(使地层中油水的渗流方向的改变,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 ;五、开采工艺调整(地层能量不足时,需 要从自喷转向抽油) 。 井网变换的形式:切割注水井网=>直线井排, 反九点井网=>行列排状, 反九点=>五点系统, 补充钻新井 反四点=>反七点 , 注采井数比由少到多 正七点=>反七点,

提高油气田开发采收率的有效措施分析

提高油气田开发采收率的有效措施分析

提高油气田开发采收率的有效措施分析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营和生产需要更多的油气资源。

为了使油气田开发充分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节约油气田资源的开发成本,为采油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从油气田的技术方法和设备来看,加强科学研究刻不容缓。

关键词:油气田;发展复苏;有效措施导言:在了解了油气田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提高采收率的基本原理后,技术操作人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配合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油气田开发中的采收率。

如合理布置井网密度,调整井网,或采用更先进的化学置换法或微生物采矿法等。

最后,从气驱的角度出发,保证油气田生产技术的实施质量,保持最终的资源生产效果。

一、关于油气田开采油气田采收率一般是指油田资源开发过程中油气产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油气田的采收率主要取决于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同时,技术操作人员将在此环节科学划分可采储量的开采程度。

油气田开发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次开发、二次开发和三次开发。

初级生产是指依靠油气储存本身的能量实施生产技术;二次开采需配合注水或建立辅助措施,以保证开采效率;三次开采需要聚合物或其他辅助措施,因为三次开采的技术操作难度大,科学适当的辅助措施可以保证开采的实施效率和资源开采水平。

同时,为了保证更好的开采效果,采矿技术操作人员还必须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

二、提高油气田开发采收率的有效措施1. 合理布置井网密度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对井网密度进行布置,能够让油气田开采工作落实效率更高,过程更加顺利。

在此过程中,技术操作人员必须秉承增强油层连通性、提高采收率、确保经济效益等原则,让井网密度布置过程中所操作应用的设备与材料得到更加科学的组织协调。

与此同时,技术操作人员还必须对渗透率和其他条件进行综合考量,保证井网密度得到更加科学的设置,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注采井较小,那么油气田的渗流阻力和渗流时长就需要缩短。

为了能够保证油气田开发采收率,渗流阻力和顺流时长必须得到科学设置。

井网井距设计分析

井网井距设计分析
§4—4 井网井距设计
• 进行油藏开发设计,井网和井距是其中一个很重 要的内容。井网和井距选择恰当,就能以较少的 投入获取最好的开发效果和最优的经济效益。因 此,井网和井距的设计,是一个需要反复对比研 究的重要问题。 • 一、开发井网类型 • 油藏的平面分布有大有小,含油面积小者几km2, 中等的几十km2,大者几百上千km2。显然,开发 这样的油藏一般都要钻很多口采油井和注入井。 因此,怎样用较少的井数,来获取较高的采油速 度与尽可能高的采收率,就成为油藏井网布置的 主要课题。这就是开发井网设计问题。
开发井网类型
• (1)四点井网 • 注水井布置在正三角形的中心,周围3口采油井位 于正三角形的3个顶点,这样的面积注水井网就称 为四点井网(图4-4-7)。在四点井网中,每口注水 井影响周围3口采油井,每口采油井则受周围6口 注水井影响。在这种井网中,注水井井数与采油 井井数之比为2:1,即注水井数比采油井数多1 倍,因而每口注水井承担的注水量任务比较轻, 这样就可以使注入水推进变得比较平缓,有利于 提高油藏波及体积与驱油效率。
二、井网设计
• 1.井网设计的基本考虑 • 在选择注采井网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 (1)油层吸水能力的高低或油层渗透性的大小,据 此决定注采井数比的高低。 • 如果油层吸水差,则应考虑增加注采井数比以满 足油藏的注水需求,因而选用注采井数比较高的 五点井网(注采井数比1:1);如果油层吸水好, 则可考虑采用注采井数比较低的七点甚至九点井 网。
开发井网类型
• 国内外有少量小油藏曾采用边缘注水井网开发, 但效果大多不好,这些油藏在开发的中后期大都 采取了井网调整的补救措施:在油藏内部适当增 加点状注水井点,以解决油藏中心部位的采油井 长期难于注水见效的平面矛盾。例如我国内蒙的 阿北安山岩油藏(含油面积4.5km2),于1989年 投入开发,初期采用边缘注水井网进行开发,之 后于1991年5月逐步增加内部注水井点,逐渐调 整为边外加内部点状注水井网,开发效果大为改 观。

水源工程规划设计—地下水水源工程规划设计

水源工程规划设计—地下水水源工程规划设计
井灌区规划
(一)井型选择
选择原则: 井型选择主要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计
划开采含水层的位置和埋深来定。
井灌区规划
(一)井型选择
筒井
管井
井灌区规划
(二)井位与井网布置
(1)井位选择应结合地形条件,便于自流灌溉。 地形平坦时,井位尽量布置在田块的中心,以减少渠道输
水损失和缩短灌水时间。 地形单向倾斜或起伏不平时,井位可设在灌溉田块地势较
机井组成
管井组成: 井口 井身
进水部分
沉砂管
井灌区规划
一、井灌区规划原则
计划发展的 新井灌区
井灌区规划按其主 要任务不同分为
对旧井灌区 的改建规划
井渠结合的 井灌区
防渍涝和治碱 等综合治理的
井灌区
井灌区规划
根据我国北方各地多年井灌规划的经验,在规划时,可参考下 列基本规划原则:
(1)充分利用当地地表水,合理开采与涵养地下水。 (2)以浅层潜水开发利用为主,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承压水。 (3)集中与分散开采相结合,在有良好含水层和补给来源充沛 的地区,可集中开采;补给来源有限的地区,宜分散开采。 (4)规划区新井规划应在基本井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即新旧井 结合布置。 (5)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6)规划中应考虑布设管理与监测地下水位的观测网。
△h—在△t时段,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平均水位下降值,m;
△t—开采的时段,a。
地下水资源评价
2.由于开采前的天然补给总量与消耗总量在一个周 期内是接近相等的,即Q补≈Q消
Q开
Q补
Q消
A
h t
地下水资源评价
上式表明开采量是由下列三部分组成的。 ①增加的补给总量。由于开采而夺取的额外补给总量,可称为 开采补给量。 ②减少的消耗量总值。如由于开采而引起的蒸发消耗减少、泉 流量减小甚至消失、侧向流出量减少等,这部分水量实质上是 取水构筑物截取的天然消耗量的总值,可称为开采截取量,它 的最大极限等于天然消耗总量,即接近于天然补给总量。 ③可动用的储存量,是含水层中永久储量所提供的一部分。

潞安矿区煤层气生产井井网布置方法的探讨

潞安矿区煤层气生产井井网布置方法的探讨

文条 件 复杂 等 因素 , 致煤 层 气 作 业理 论 和 施 工工 导 艺 的总 结与 应用 极 其 复杂 , 层 气 生产 井 井 网布置 煤 方法 就是其 中的一个 难题 。煤 层气 生产井 井 网布 置
取决 于诸 多 因素 , 包括 煤层 渗 透 率 、 层 压力 、 层 储 煤
破 裂 压力 、 层 闭合 压 力 、 煤 煤层 压 力 梯 度 、 动力 条 水
冯 培 文
( 安 矿 业 集 团公 司地 质处 , 西 长治 0 6 0 ) 潞 山 4 2 4

要: 潞安 矿 区煤 层 气 井 井 网 布 置 采 用 30 x 5m, 5 m 2 0 根据 区 内两 口试 验 井 L 一 1 、A 0 9裂 缝 实 时监 测 技 术 取 得 A 06L 一 1
在 20 0 8年 4月 2 日、8 日分 别 对 L 0 6 3 2 A一 1 、
L 一1 A 0 9两 口现场 实 验井 进 行 压裂 作 业 与裂 缝 实 时
监 测 试验 工 作 。 压裂 现 场作 业 严格 按 照设 计 要 求进
国的经 验 、 则 为依 据 。煤 层 气生 产 井 井 网布 置 方 原
网形 式 。
行 , 释报告 与现 场解 释原始 资料 相一 致 。 解
211监 测 解 释 结 果 ..
L 0 6井 压 裂 层 位 为 3 煤 A一 1
层井 6. 1m 此 压 ,段 1~7 。 次 裂 6. 1 8 5
相 比 , 缝 向东 翼 延 伸 较 多 , 缝 裂 裂

I = 。
产 生 主裂 缝 为 北 东 向 3 .。 82 .两 翼 测解释结果表
总 长 为 143 7. m, 影 响 高 度 为 wl yr l e hd uc l ai

《油藏工程》

《油藏工程》

油藏工程概论牟建业20102010~~20112011学年度第学年度第学年度第22学期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1石油工程学院副教授序言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油气集输与储运化工2销售地质法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电化钻井完井试油采油自喷气举机械注水强化采油345人均消费789101112131415161718石油化学组成1、元素:C ,H ,O ,S ,N2、化合物组成:1)、烃类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192)、非烃类化合物馏分轻馏分中馏分重馏分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瓦斯油润滑油渣油温度oC <3535~190190~260260~320320~360360~500>500石油物性(1)颜色:无色,淡黄色,黄褐色,淡红色,黑绿色,黑色(2)密度:一般0.75~1,>0.9,重油,<0.9,轻油()粘度203(4)凝固点:取决于组成,含蜡量(5)导电性:电阻率极高(6)溶解性:难溶于水,易容易有机溶剂(7)荧光性:紫外线照射产生荧光21天然气(1)主要是甲烷,其次乙、丙、丁、戊、己烷,非烃类气体(2)分干气(甲烷含量>95%),湿气(重烃含量>5%)22物性(1)孔隙度(2)渗透率(3)饱和度(4)相对渗透率Darcy’s law达西定律2324(1)孔隙度: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25(2)孔隙体积分类26(3)孔隙度分类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27岩石的渗透性: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用k 表示达西定律描述28绝对渗透率:单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不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并且流动符合达西定律时的渗透率,它是岩石本身的性质,取决于岩石的孔隙结构。

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中有2中或2中以上流体流动时,岩石对其中一相流体的通过能力,又称相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不仅与岩石本身性质有关,还与流体性质和数量有关。

29相对渗透率:当岩石中有2中或2中以上流体共存时,其中一相流体的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之比,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井网井距设计

井网井距设计

开发井网类型
• 1.衰竭式开发的井网类型 • 对于不需补充能量进行开发的油藏,只能依靠原 始能量进行衰竭式开采,不需要设计注入井,所 有的钻井都用于采油,因此勿需考虑注采井点的 配置,其井网设计比较简单。它一般采用两种井 网类型: • ①方形井网:全部钻井采用正方形井网等间距布 置(图4-4-1)。 • ②交错井网:全部钻井采用三角形井网等间距布 置(图4-4-2)。
开发井网类型
• 国内外有少量小油藏曾采用边缘注水井网开发, 但效果大多不好,这些油藏在开发的中后期大都 采取了井网调整的补救措施:在油藏内部适当增 加点状注水井点,以解决油藏中心部位的采油井 长期难于注水见效的平面矛盾。例如我国内蒙的 阿北安山岩油藏(含油面积4.5km2),于1989年 投入开发,初期采用边缘注水井网进行开发,之 后于1991年5月逐步增加内部注水井点,逐渐调 整为边外加内部点状注水井网,开发效果大为改 观。
图4-4-1方形井网示意图 (左) 图4-4-2交错井网示意图(右)
开发井网类型
• 如果某油藏具相当程度的渗透率方向性, 需要井网布置做适当考虑时,可将上述井 网在渗透率最大的方向上做适当拉长或在 渗透率最小的方向上做适当缩小,呈矩形 井网或不等边的交错井网即可。
开发井网类型
• 2.注水开发井网类型 • 需要注水或注入其它介质实施驱替开发的油藏, 就需要考虑注采井点的平面配置,因而其井网设 计就比较复杂多样,这就存在一个注采井网类型 问题。常说的开发井网类型,就是指这种注采井 网的配置类型。以注水为例(注其它介质类似), 其井网布置也称为注水方式。国内外油田的注采 井网或注水方式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边缘注水、 边内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
图4-4-12 九点井网调整为五点井网 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多分支水平井井身结构多分支水平井是指在主水平井眼的两侧不同位置分别侧钻出多个水平分支井眼,也可以在分支上继续钻二级分支,因其形状像羽毛,国外也将其称为羽状水平井等。

多分支水平井集钻井、完井和增产措施于一体,是开发低压、低渗煤层的主要手段。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工艺集成了煤层造洞穴、两井对接、随钻地质导向、钻水平分支井眼、欠平衡等多项先进的钻井技术,具有技术含量高和钻井风险大的特点。

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应用多分支水平井开采煤层气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而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2005年廊坊分院组织施工的武M1-1羽状水平井顺利完钻,该井垂深达900m,是世界最深的一口煤层气羽状水平井。

2005年底山西晋城大宁煤矿完成DNP01、DNP02两口羽状水平井,每口井的日产气量约为2~3万方。

2006年2月中联煤公司完成了DS-01井的钻井施工,目前该井处于排水阶段。

与此同时,华北与CDX、长庆、辽河、远东能源等国内外企业都已启动了羽状水平井开发煤层气的项目。

多分支水平井是煤层气高效开发方式的发展趋势,该技术的普遍应用必将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带来突破性进展,在我国掀起开发煤层气的热潮。

1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分析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工艺集成了水平井与洞穴井的连通、钻分支井眼、充气欠平衡钻井和地质导向技术等,这是一项技术性强、施工难度高的系统工程。

同时为了保持煤层的井壁稳定,煤层段一般采用小井眼钻进(φ152.4mm井眼),因而对钻井工具、测量仪器和设备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面临的主要难点可概括为如下几点:(1)煤层比较脆,而且存在着互相垂直的天然裂缝,而这种脆性地层中钻进极易引起井下垮塌、卡钻等复杂事故,甚至井眼报废。

(2)煤层易受污染,储层保护的难度大,一般需采用充气钻井液、泡沫或清水等作为煤层不受污染的钻井液体系。

(3)由于煤层埋藏比较浅,同时井眼的曲率较大,钻压难以满足要求,同时钻水平分支井眼时钻柱易发生疲劳破坏,导致井下复杂。

(4)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工艺属于钻井新工艺,涉及到许多新式的工具和仪器,例如用于两井连通的电磁测量装置、小尺寸的地质导向工具和高效减阻短节等,目前这些装备和仪器在国内仍是一片空白。

2 井眼剖面设计与轨迹控制技术2.1 井眼剖面优化设计因为煤层一般较浅,所以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主水平井眼采用消耗较少垂深而得到较大位移的理念进行井身剖面设计,从而达到更大的水垂比。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井身剖面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钻机和顶驱设备的能力、井眼的摩阻/扭矩大小、钻柱的强度、现场施工的难易程度等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设计原则:2.1.1 主井眼入煤层方位的确定考虑煤层的产能优化和井壁稳定,尽量让进入煤层的井眼方位垂直于煤层最小主应力方向。

2.1.2 井眼轨迹设计必须满足现场施工工况的要求由于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垂直井段短,通常在500m以内,而水平段一般在1000m以上,钻柱能提供的钻压是有限的,所以在多分支水平井井身剖面设计中,要使所设计的井眼轨迹满足滑动钻进时的工况要求。

2.1.3 井身剖面设计应当是满足各种设计条件下的最短轨迹根据煤田地质确定的目标点,按照不同设计方法设计出来的轨道,其长度是不同的。

显然应尽可能选择轨迹长度短的轨道,减少无效进尺,既可以提高钻井的经济效益,也可以降低施工风险。

同时应尽量缩小可钻性较差的地层进尺,例如尽量避开研磨性的宁武盆地石盒子组地层。

2.1.4 钻柱摩阻和扭矩最小煤层气多分支井的显著特点是水平位移大,分支较多,80%以上的进尺为水平段,从而导致钻柱和套管柱在井眼内摩阻和扭矩很大,以及钻压难以加上等问题,摩阻和扭矩是多分支水平井的水平位移大小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应尽可能选择摩阻扭矩小的轨迹。

2.1.5 考虑到煤层的井壁稳定性差,主井眼和分支井眼要处于煤层的中上部位,以利于安全钻进。

2.1.6 分支井眼长度、方位和距离的优化设计需要结合煤层气藏、钻柱力学和经济评价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2 井身结构优化设计井身结构优化设计是保证全井安全、快速钻达目的层并达到开发目的的重要前提。

2005年某国外公司在山西打了一口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由于设计的套管鞋进入了煤层,固井时密度为1.80g/cm3的水泥浆将煤层压裂,导致三开后的井壁坍塌,从而影响了整个井的施工。

煤层气多分支井井身结构设计与常规油气井的设计略有区别,需考虑洞穴井与水平井的连通、后期的排水采气和煤层的井壁稳定等因素。

水平分支井通常采用的井身结构为:φ244.5mm表层套管×H1+φ177.8mm技术套管×H2(下至造斜段结束处)+φ152.4mm主水平井眼(裸眼完井)+φ152.4mm分支水平井眼。

洞穴井的井身结构一般为:φ244.5mm表层套管×H1+φ177.8mm技术套管×H2(煤层顶)+裸眼段(包括口袋)。

另外煤层气多分支井井身结构的优化设计还需考虑以下因素:(1)由于煤层承压强度低,技术套管一定不能下到煤层中,防止固井时将煤层压裂,导致后续钻进过程中的井壁坍塌。

(2)从抽排采气的角度考虑,套管必须将煤层上部大量出水的层位封堵。

(3)为了在洞穴井井底造洞穴,井底必须留有合理容量的口袋。

口袋留深以不揭开下部含水层为基本原则,应优先考虑增大口袋留深。

(4)如果多分支水平井为多羽状,则水平井的技术套管不能够下到造斜段中,应下到造斜点以上部分,以便于后续的裸眼侧钻。

2.3 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定向控制的主要参数包括:井斜角、方位角、垂深。

水平井主井眼垂直段重点控制井斜,所以常用塔式钻具组合,如果井斜较严重,应使用钟摆钻具等纠斜钻具组合。

主井眼造斜段一般使用“导向马达+MWD”的常用定向钻具组合,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工具的造斜率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使井眼轨迹在煤层中顺利着陆。

水平主井眼及分支一般采用“单弯螺杆钻具+LWD+减阻器”的地质导向钻具组合钻进,通过连续滑动钻进的方式实现增斜、降斜,通过复合钻进的方式稳斜,既达到了连续钻进的目的,又可随时根据需要调整井眼状态,有效地提高了钻井速度和轨迹控制精度。

为了很好地将井眼轨迹控制在煤层中,采用地质导向技术进行井眼轨迹实时监测与控制。

首先利用前期地震的资料建立区块的地质模型,然后利用从LWD 随钻监测到的储层伽玛、电阻率参数来修正地质模型并调整井眼轨迹。

另外,定向井工程师可以结合综合录井仪实时监测到的钻时和泥浆返出的岩屑,判断钻头是否穿出煤层。

煤层中的各个分支是在裸眼中侧钻完成的,裸眼侧钻是煤层气多分支井钻井中的难点。

由于煤层比较脆,所以煤层气多分支井的侧钻不同于油井的侧钻,具体的侧钻工艺如下:(1)起钻至每一个分支的设计侧钻点上部,然后开始上提下放,将钻柱中的扭力释放后开始悬空侧钻。

(2)侧钻时采取连续滑动的方式,严格控制ROP30S参数(30s的平均机械钻速),新井眼进尺的1~2m内ROP30S控制为0.8~1.2m/h,2~3m内控制为1.2~2.5m/h,3~10m内控制为3m/h,整个侧钻工序预计需要5个小时。

(3)侧钻时将工具面角摆到º,首先向左/右下方侧钻,形成了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因为钻柱处于水平井眼的底部,而不是中心线部位,º的工具面角能够让钻头稳定地和井眼接触,以防止振动引起煤层的跨塌。

(4)滑动侧钻至设计方位和井斜后开始复合钻进,钻进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摩阻扭矩的变化。

钻完每一个分支后,至少循环一周,然后起钻至下个分支的侧钻点位置。

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其余分支井眼的作业。

图1 裸眼侧钻垂直剖面示意图3煤层造洞穴技术为了易于实现水平井与洞穴井在煤层中成功对接并且建立气液通道,需要在洞穴井的煤层部位造一洞穴,洞穴的直径一般为0.8~1.5m,高为2~5m。

目前有两种造穴方式,即水力造穴和机械工具造穴。

水力射流造穴法利用了高压水射流破碎岩石的能力,施工中用钻具把特殊设计的水力射流装置(图2)送入造穴井段,开泵循环,使循环钻井液在经过小喷嘴时产生高压水力射流,破坏煤储层,形成洞穴。

机械工具造穴利用机械切削的原理,用钻具把特殊设计的机械装置送入造穴井段,然后通过液压控制方式使造穴工具的刀杆张开,并在钻具的带动下旋转,切削储层,形成满足实际需要的洞穴。

图2 水力射流造穴示意图图3 常见的机械式造穴工具4、沁水盆地施工的多分支井井身结构特点:1)两分支井同时开发两层煤层2)两分支井同时开发一层煤层第二节煤层气井型的选择一、两种煤层气井的异同(一)两种井的差异性1、井身结构引起核心技术的差异垂直压裂井:一开钻至基岩,二开钻过目的煤层之下。

多分支水平井:通过随钻测试和造斜技术沿煤层钻进,钻一定长度的主井眼后,撤出一定距离,再侧钻一分支。

2、经济、外界环境的不同(二)两种煤层气井的相同点二、井型选择的影响因素(一)经济可行性(二)技术可行性1、资源丰度与规模含气量、煤厚、含气面积2、煤层气的渗透性和解析能力孔径、割理、煤阶、显微组分、吸附时间、饱和度3、媒体的结构坚固性系数、破坏类型4、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条件、构造条件5、外部环境:地形状况、市场需求、煤矿要求三、煤层气开发井型选择第三节煤层气开发井网布置井型选择是进行煤层气开发的基础。

一、井网布置的一般流程最优井网开发方案二、垂直压裂井井网优化垂直压裂井是国内外目前地面开发煤层气的主流井型。

(一)煤炭产业与煤层气产业有矿权纷争1、煤气最高允许含气量2、地面抽采经济评价3、井网布置样式及井位1)井网布置样式:矩形布井法、五点式布井法、梯形布井法、梅花形布井法。

2)井网方位4、井网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