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地铁1号线环评公示
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轨道交通不仅在城市客运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而且对于引导城市规划建设,促进土地开发利用,带动房地产经济发展,其优势显著。
然而,轨道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轨道交通在施工期和运营期所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对于地面或高架线路,噪声对环境影响最为突出;而对于地下线路,其振动影响是首要的环境问题。
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声环境影响评价和振动环境影响评价通常作为评价重点被列为专题,它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针对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开展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专题评价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特别需要注意。
1 环境保护目标的充分性对于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进行充分的调查,应从敏感保护目标的类型、功能、时间、区域、分布及特点等方面,做到内容全面、调查充分。
1) 类型教学单位、医疗单位、重要科研单位、幼儿园、疗养院、养老院、居民住宅,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性建筑均视为环境保护目标。
2) 功能同一环境保护目标包含多个环境敏感点。
环境敏感点是指轨道两侧评价范围内的学校教室、学生宿舍、医院病房、疗养院和敬老院住房以及居民住宅等。
3) 时间环境保护目标不仅包括既有的建筑,而且拆迁后暴露出来的,需要重新规划且尚未实现规划的未来的环境保护目标,均应列为环境保护目标。
4) 区域环境保护目标不仅包括建成区的既有建筑,而且对于未建成区,应结合城市规划,对已经获得规划部门审批,在建、筹建以及待建的建筑,均应作为保护目标,列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
一般情况下,当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后,发生环境投诉的往往是在轨道交通开通前建成,而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又未被列入评价范畴的保护目标。
5) 分布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而确定。
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保护目标分为受列车噪声影响和风亭、冷却塔噪声影响两类。
受列车噪声影响的保护目标一般分布在高架线和地面线尤其是区间线路两侧,或出入段线两侧及车辆段或停车场周围;而受风亭、冷却塔噪声影响的保护目标一般分布在地下线路车站周围。
东莞市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东莞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统一、规范东莞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定本技术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东莞市所有城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城市详细规划交通分析、建设项目施工等的交通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应遵循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除应遵守本技术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广东省以及东莞市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法规与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五条本标准所指的建设项目为建筑面积达到或超过表1所列规模的拟建(新建、改建与扩建)永久性或临时性项目。
表1 交通影响分析对象的规模标准第1 页第六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目标是:(1)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法定规划与交通系统状况,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量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路网、行人设施及其他交通设施)运行的影响;(2)评价项目对出入口、停车场(库)、装卸区、行人与公共交通设施的需求;(3)提出可行的道路交通改善方案措施(包括项目外部与内部),将不利影响降低至可承受范围;(4)在进行以上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结论与可行的建第2 页议,供市规划主管部门决策参考。
第七条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至少应包括:(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2)《通行能力手册》;(3)《交通工程手册》;(4)建设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5)公安部、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6)《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7)东莞市域及项目所在镇域已经生效的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包括轨道交通规划)、停车规划;(8)项目所在片区及周边有紧密联系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9)项目本身的规划方案;(10)本技术标准。
第八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成果必须内容完整、结论明确。
第三章主要内容及标准第九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包含以下内容:(1)确定交通影响评价的范围与年限;第3 页(2)资料收集、交通量调查与分析;(3)评价范围内现状、规划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分析;(4)交通需求预测;(5)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量的影响评价;(6)提出项目建设方案、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改善措施;(7)提出结论与建议。
穗莞深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08年11月武汉目录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平面示意图1 总论 .............................................................................................................1.1 项目概况...............................................................................................1.2 评价目的...............................................................................................1.3 编制依据...............................................................................................1.4 评价指导思想.......................................................................................1.5 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 ...........................................................................1.6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 .........................................................................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2.1 工程概况..........................................................................................2.2 工程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3 工程污染源分析 ..............................................................................3 沿线环境概况..............................................................................................3.1 自然环境概况 ..................................................................................3.2 社会经济环境 ..................................................................................3.3 沿线环境概况 ..................................................................................4 污染控制措施及生态保护初步方案 .......................................................4.1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4.2 振动污染控制措施 ..........................................................................4.3 水污染控制措施 ..............................................................................4.4 施工扬尘控制措施4.5 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4.6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5 评价结论......................................................................................................1 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工程。
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环评
11
图 1.2-3 近期 2031 年早高峰全线列车运行交路图
1.2.2.3 车 辆 车辆选型:B型车。 初、近、远期列车编组:四动二拖; 最高行驶速度:100km/h; 授电方式:DC1500V接触网受流。
1.2.2.4 轨 道 (1)轨距:1435mm。 (2)钢轨:正线和辅助线:60kg/m;车场线:50kg/m。 (3)道岔:正线和辅助线采用9号道岔,车场线一般采用7号道岔。 (4)扣件:采用弹性分开式扣件。 (5)道床:正线采用整体道床,车场库外线采用碎石道床,车场库内线
本次新建工程项目总长 30.7km,新建站点22 座(1号线主线和支线换乘 站按照一座计算),全部为地下站,其中换乘站4座,分别为城南大道站(1 号线与3号线换乘)、城市广场站(1号线与4号线换乘)、镜湖中心站(1号 线与2号线换乘,同期实施)和站前大道站(1号线与1号线支线换乘,同期实 施)。新建一座停车场(鉴湖停车场)和一座车辆基地(万绣路车辆基地, 为 1、2、3 号线大架修基地);2座主变电所(大明路站和镜湖中心站附近); 一座线网级的控制中心(镜湖控制中心)。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西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苏环审﹝2015﹞25号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西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正文:----------------------------------------------------------------------------------------------------------------------------------------------------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西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苏环审﹝2015﹞25号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你公司报送的《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西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技术评估意见及苏州市环保局的预审意见均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根据《报告书》评价结论、技术评估意见及苏州市环保局的预审意见,在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和补偿措施、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缓解和控制。
因此,仅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我厅原则同意你公司按《报告书》所列工程的性质、规模、地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工程建设。
二、原则同意苏州市环保局的预审意见。
在项目工程设计、建设和环境管理中,你公司须落实预审意见和《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要求,制定施工期环境保护手册,做到规范施工、文明施工,在工程设计、建设及运营中重点落实以下要求:(一)做好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依据《报告书》提出的达标控制距离要求,在地铁沿线、车站风亭、冷却塔以及主变电站的噪声、振动、电磁等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宜规划建设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噪声、振动和电磁等敏感建筑物。
(二)落实施工期噪声和振动防治措施。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控制作业时间,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高振动作业。
车站、风亭、控制中心、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建设,应采用对环境影响小的施工方式,并在周围设立隔声围挡或吸声屏障。
尽量采用低噪音设备,高噪声设备应采用隔声罩或隔声屏进行降噪处理,应加强声环境敏感点噪声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扰民。
PPP模式下地铁机电工程管控思路研究—以东莞1号线为例
PPP模式下地铁机电工程管控思路研究—以东莞1号线为例发布时间:2021-11-03T03:26:50.618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17期作者:萧甘泽[导读] PPP模式作为一个建设地方基础设施项目的新型途径,虽在缓解建设资金压力等方面带来一定正面作用萧甘泽东莞市轨道一号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523000摘要:PPP模式作为一个建设地方基础设施项目的新型途径,虽在缓解建设资金压力等方面带来一定正面作用,但与此同时,该模式较传统政府直投方式相比又存在较大差异,并衍生出较多的建设难题,其中以地铁机电工程的项目管理尤为突出,急需寻求新的工作思路。
本文以东莞1号线机电工程管控作为研究对象,结合PPP模式自身特征,着重梳理出1号线机电工程项目现存的管理困境,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若干管控思路和对策,为PPP项目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工作意见。
一、PPP项目概况PPP模式,即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一种开展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运作模式,它在项目建设期为缓解政府资金压力和缩短建设周期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近几年PPP模式陆续在全国各地城市铺开。
在此背景下,东莞政府也跟风而上,将轨道1号线工程同样采用PPP模式建设。
1号线项目通过PPP模式政府招标后,确认了以东莞本地一家上市公司作为项目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联合体成员共20家企业,划分为3大施工总承包方)社会资本方参加建设,政府出资代表和社会资本方按照各自比例出资成立1号线项目公司,承担1号线工程建设和运营职责。
2016年5月实现通车的东莞2号线采用了政府直投模式,对比来看,它与1号线有着本质的区别。
作为建设机构的管理者,不能简单地复制过去2号线建设经验而直接应用至1号线的项目管理上,必须全面认清PPP模式下的操作路径和困难所在。
地铁行业有句老话:“成不成看土建,好不好看机电”,在确认了PPP项目参与方后,土建项目跟政府直投模式相比,在施工过程里差别不算太大,但在机电工程领域的管控难度就有很大不同。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东莞市银泰不干胶材料环评报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东莞市银泰不干胶材料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盖章):东莞市银泰不干胶材料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6年6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学校、医院、保护文
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题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
措施的有效性,说明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主要编制依据及环境功能属性
环境质量状况
评价适用标准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结论与建议
北
建设项目: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1:80000)
附图2 项目卫星及噪声监测布点图
附图3 项目四周现状图。
《东莞市热电联产规划》(修改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东莞市热电联产规划》(修改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公布日期】2015.07.06•【字号】•【施行日期】2015.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东莞市热电联产规划》(修改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东莞市热电联产规划》已经东莞市同意印发实施,其规划环评也于2014年7月取得东莞市环境保护局的批复。
目前,因东莞市有部分热电联产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因实施情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与《东莞市热电联产规划》不一致,为一进步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推进东莞市热电联产项目的顺利建设,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于2015年5月组织编制了《东莞市热电联产规划》(修改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该规划修编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委托成都宁沣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编制《东莞市热电联产规划(修改版)环境影响报告书》。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与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现将本次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事项向公众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内容如下:一、规划修编概况规划名称:《东莞市热电联产规划》(修改版)。
规划范围:规划涵盖的范围为整个东莞市,根据东莞市相关发展规划,用热需求相对集中的地区主要是各个工业园或工业区等,规划主要考虑东莞市用热量较大且较为集中的区域,同时兼顾东莞市内其它工业、公建的用热需求,以最大限度满足东莞市工商业用热需求。
规划修编调整主要内容:1、东城工商业集聚区及其周边区域热源点的现有2×180MW机组搬迁至沙田虎门港立沙岛(原麻涌片区热源由虎门港立沙岛、麻涌片区热源代替);2、东城工商业集聚区及其周边区域热源点近期扩建2×390MW机组规模扩容及其供热范围的调整;3、中期中堂造纸产业基地根据用热需求扩建相应规模的热电联产机组。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及站场综合体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及站场综合体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7.18•【字号】东府〔2018〕86号•【施行日期】2018.07.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及站场综合体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东府〔2018〕86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东莞市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及站场综合体建设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2018年7月18日东莞市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及站场综合体建设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和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建设综合换乘系统,改善出行条件,开展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储备规划,推进土地储备,实施综合开发,形成城市功能区,实现站场周边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综合效益,提升城市品质,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TOD综合开发是指通过轨道交通(含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引领城市发展,以站场为中心,根据与轨道交通站点距离,由近及远划分为核心区、控制区和协调区,建立集交通、商务、商业、文化、教育、居住为一体的城市功能区,优化城市布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规划控制区为城际轨道站点周边800米,城市轨道站点周边500米。
规划协调区、核心区以控制区范围为基础根据实际划定。
具体用地范围由市轨道交通建设及TOD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TOD轨道办”)与属地园区、镇街协商议定。
轨道交通站场综合体(以下简称“TID”)是指与区域轨道交通同期建设的轨道交通站点上盖以及与轨道交通站点整体相连的项目。
TID开发应采取与轨道交通站场融合的综合开发方式,推进土地价值最大化利用。
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以便利出行、便捷换乘为主要目的,以轨道交通站场为核心,科学组织出入口、换乘设施、步行系统与城市生活服务设施,构建轨道交通站场及相关设施布局协调、交通设施无缝衔接、地上地下空间充分利用、轨道运输功能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机衔接的建设项目。
东莞市热电联产规划(第三次修编)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
东莞市热电联产规划(第三次修编)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公布日期】2017.05.11•【字号】•【施行日期】2017.05.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东莞市热电联产规划(第三次修编)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因东莞市供热需求及部分热电联产项目发生变化,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组织进行《东莞市热电联产规划(第三次修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第559号)等要求,该规划修编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委托北京国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东莞市热电联产规划(第三次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本次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事项向公众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内容如下:一、规划修编概况规划名称:东莞市热电联产规划(第三次修编)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整个东莞市,规划供热范围主要考虑东莞市用热量较大且较为集中的工业园区,同时兼顾其他工业、公建的用热需求。
规划修编主要内容:包括规划年限顺延和规划热源调整。
本次修编规划年限与东莞市国民经济、产业、城建等规划相衔接,规划近期由2017年顺延至2020年,中期由2020年顺延至2025年。
本次修编涉及供热热源调整的有中堂片,虎门港立沙岛、麻涌片,寮松片区及周边区域,凤岗镇片。
中堂片前版规划2017年扩建2×350MW燃煤热电冷联产机组;本次修编2020年新建2×9F级燃气抽凝式热电联产机组,2025年扩建2×9F级燃气热电冷联产机组。
虎门港立沙岛、麻涌片的麻涌镇豪丰工业园规划建设小型分布式能源站对园区内企业供热,近期规划建设1台6MW级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站,中期根据负荷增长再建相应规模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站。
寮松片区及周边区域前版规划的2017年2×9E级燃气发电机组供热改造项目,及2020年扩建2×9F级燃气热电冷联产机组一并调整至2020年建设,总规模调整为7×6F级燃气热电冷联产机组。
环评报告表-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撰咨询
商业秘密编号: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公示稿)建设单位: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评价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14年5月武汉1……1……3……17……19……20……21……22……24……24……26……35……35……47……57……57……76……76……79……82……84……86……112……112……112……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走向示意图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工法示意图1 总论1.1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简介1.2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及落实情况1.3 编制依据1.4 评价指导思想1.5 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1.6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1.7 评价工作等级1.8 评价因子1.9 评价标准1.10 环境保护目标2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2.1 工程概况2.2 工程主要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说明2.3 影响社会经济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工程活动简述2.4 工程与城市相关规划和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3 项目影响区域环境概况3.1 自然环境特征3.2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3.3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3.4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3.5 环境质量概况4 声环境影响评价4.1 概述4.2 噪声源类比调查与分析1115……121……125……126……126……126……127……134……138……139……141……141……141……144……145……145……148……153……157……158……158……159……160……160……163……176……179……182……4.3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4.4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方案4.5 评价小结5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5.1 概述5.2 振动类比调查与分析5.3 振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4 振动污染防治措施建议5.5 振动对文物的影响5.6 评价小结6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6.1 评价范围、内容与标准6.2 电磁污染源特性6.3 治理措施及建议7 水环境影响评价7.1 概述7.2 杏山子车辆段污水排放环境影响评价7.3 高铁停车场污水排放环境影响评价7.4 车站污水排放影响评述7.5 全线污水排放量汇总7.6 全线污水处理措施汇总7.7 结论8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8.1 概述8.2 工程对地下水水位及水量影响预测与评价8.3 工程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分析8.4 工程引起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8.5 车辆段位于灰岩裸露区的影响分析2184……194……196……198……198……198……201……202……203……204……204……204……205……206……206……206……206……208……209……225……227……227……228……228……229……233……236……238……8.6 工程建设对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分析8.7 环境保护措施8.8 结论9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9.1 概述9.2 风亭排放异味气体对环境的影响分析9.3 补漆作业环境影响9.4 替代公汽运输所减少的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9.5 小结10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10.1 概述10.2 固体废物排放量及其处置情况10.3 小结1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1.1 评价原则11.2 评价范围11.3 评价内容、重点及保护目标11.4 评价方法11.5 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1.6 结论与建议1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2.1 施工方案合理性分析12.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内容及重点12.3 施工期对城市社会、生态景观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12.4 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分析12.5 施工期振动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12.6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12.7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3239……241……242……242……242……243……244……245……246……247……247……249……249……249……249……249……257……258……259……259……259……260……261……261……261……262……263……263……12.8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12.9 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13 环保措施及投资估算13.1 施工准备阶段环保措施13.2 施工期环保措施13.3 规划、环境保护设计、管理性建议13.4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措施13.5 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13.6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13.7 排风亭异味防治措施13.8 环保工程投资14 公众参与14.1 公众参与目的14.2 公众参与原则14.3 公众参与方式14.4 公众参与实施14.5 公众意见采纳及反馈落实情况14.6 结论与建议15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5.1 评价分析方法15.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5.3 评价结论16 污染物排放总量及控制16.1 总量控制对象16.2 总量控制建议17 环境风险评价18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控计划18.1 建设前期环境管理4263……267……268……269……269……271……271……271……272……277……18.2 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监控18.3 运营期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18.4 环境监理18.5 诱发环境影响的监控与管理18.6 工程竣工环保验收19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9.1 徐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概况19.2 工程概况19.3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19.4 总结论5中撰投资 中撰投资 中撰投资 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 ■■■■11 总 论1.1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简介1.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1.1.2 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1.1.3 项目建设地点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西端起于杏山子大道的杏山子站,沿老徐萧公路—西三环路—淮海西路—淮海东路—徐州火车站—淮海东路延长段—东三环路—和平路—高铁徐州东站走行,途径西客运站、人民广场、彭城广场、徐州火车站、徐州民营工业园、止于高铁徐州东站,长度20.047km ;全线共设17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在徐萧公路南侧,龟山以西,花头山以北设杏山子车辆段;在京沪高速铁路以东、京福高速公路以西,徐连公路以北设高铁停车场;在韩山商业街站、一号路站附近分别设主变电站;在一号路站附近设控制中心。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三屯碑~机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为解决长期以来城市南北向交通供需矛盾,缓解老城区道路交通压力,满足 城市公共交通快速增长的需求,优化城市交通结构。2010 年乌鲁木齐市启动了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工作,2011 年修编完成《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规划(2012-2016)》,并上报国家发改委。2011 年 12 月,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咨公 司对乌鲁木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评估。2012 年 6 月环境保护部对《乌 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6)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审查, 2012 年 7 月予以批复。2012 年 11 月国务院批复了《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建 设规划(2012-2019)》。
1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三屯碑~机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南郊客运站东侧的三屯碑站,线路沿胜利路-解放路-新民路-南湖南路-南湖北路昆仑路-新医路-北京路-城北干道布设,终点位于地窝堡机场站。
1.2 工程概况
1.2.1 线路方案 轨道交通一号线南起南郊客运站门前的三屯碑站,南郊停车场出入线由车站
4.公众参与 ............................................................................................................................................. 35 4.1 公众参与调查范围和对象.......................................................................................................... 35 4.2 公众参与调查形式和内容.......................................................................................................... 35 4.3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 36 4.4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 40 4.5 公众参与结果 ............................................................................................................................. 42
东莞轨道交通
中国广东省东莞市境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01 历史沿革
03 设备设施
目录
02 运营情况 04 乘坐导引
05 文化特色
07 价值意义
目录
06 建设规划
基本信息
东莞轨道交通(Dongguan Rail Transit)是指服务于中国广东省东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东莞地 铁系统、单轨系统等。其第一条线路于2016年5月27日正式开通运营,使东莞成为中国内地第27座开通轨道交通 的城市。
截至2017年9月,东莞轨道交通车票种类主要包括:单程票、纪念票、东莞通(包括普通储值卡、学生卡、 敬老优待卡、优抚对象乘车卡、爱心乘车卡等)。
票务指南(5张)(一)东莞户籍适龄老人(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或非东莞户籍适龄老人(男 性年满70周岁、女性年满65周岁)到相关部门办理《东莞市敬老优待卡》或《东莞市非莞籍敬老优待卡》后,凭 《东莞市敬老优待卡》或《东莞市非莞籍敬老优待卡》可免费乘坐城市轨道交通。
据2017年8月东莞轨道交通官网信息显示,东莞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1条,即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该线覆 盖7个镇区,运营里程37.8千米,共设车站15座,采用地铁系统。
据2017年8月东莞轨道交通官网信息显示,东莞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3段,包括1号线一期工程、2号线三期 工程和3号线一期工程,全长126.9千米。远期规划东莞轨道交通将形成6条运营线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 307.8千米,共设置车站84座,其中城市轨道间换乘枢纽车站8座,途经32个镇区。
2012年7月10日,《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8)及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环境 影响报告书》通过国家环保部组织的专家审查,并于8月28日正式批复审查意见。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13年4月武汉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5、联系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说明1 建设项目概况1.1 调整环评的原因宁波市轨道交通1 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城西的高桥镇,止于城东的东外环路站,线路全长约21km,设车站20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车站15座,设置停车场及车辆综合基地各1处,主变电所2处。
2008年,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以《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2007年10月版)为依据,编制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于以环审[2008]65号文批复了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后续的工程设计、施工阶段,1号线一期工程结合地方城市道路规划,考虑实际的施工难度等因素,对停车场、车辆综合基地、供电方式、海宴路主变电站、局部线位、车站站位等进行了局部优化调整。
重点调整内容为:●受电方式调整:由原环评采用第三轨受流方式调整为采用DC1500V 架空接触网受电方式;●石路头停车场位置调整:由于城西高桥地区道路规划及用地规划发生了调整,使得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由原环评的位置向北移动了约700米;●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布局调整:出入段线因1号线二期的引入进行了调整,并将试车线调整到环境不敏感的南侧;●地下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地下线线路除福庆北路~东环南路站区间最大偏移量达56米外,其余地下线路仅局部微调,相应车站位置、风亭等局部有调整;●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由于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结合城市道路的建设,引起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微调,但车站数量不变;●主变位置调整:原环评海宴路主变调整到樱花公园主变。
城际轨道交通广州至东莞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城际轨道交通广州至东莞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一、概述 (2)1.1 报告编制依据与范围 (3)1.2 工程概况 (3)1.3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4)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2.1 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 (7)2.2 生态环境现状 (9)2.3 社会经济状况 (10)2.4 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12)三、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选择 (13)3.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 (14)3.2 评价因子选择原则 (14)3.3 主要评价因子确定 (15)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4.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8)4.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9)4.3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1)4.4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2)4.5 社会影响预测与评价 (23)五、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25)5.1 环境保护措施 (26)5.1.1 污染防治措施 (28)5.1.2 生态保护措施 (29)5.1.3 社会责任措施 (30)5.2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32)5.3 其他环境保护建议 (33)六、结论与建议 (34)6.1 研究结论 (35)6.2 存在问题与挑战 (36)6.3 对策与建议 (38)一、概述本报告书旨在评估城际轨道交通广州至东莞段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与东莞之间的交通需求日益增长,本项目作为连接两市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对于促进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交通项目的建设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全面、客观地分析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是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
本项目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生态、噪音、空气质量、水质等方面。
本报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广州至东莞段城际轨道交通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全面调查、监测、预测和评估。
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境敏感因素,力求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大变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t r a l nd a l o c a l l e v e l s .S o me g u i d i n g p i r n c i p l e s a r e p r o p o s e d t o i mp r o v e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ma n a g e me n t i n u r b n a r a i l t r a n s i t p r o j e c t s . Ke y w o r d s : u ba r n r i a l r t a n s i t :ma j o r c h ng a e s ;e n v i r o n me n t l a i mp a c t a s s e s s me n t
中图分 类号 : U 2 3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 6 0 7 3 ( 2 0 1 7 ) O l 0 0 4 9— 0 5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I m pa c t As s e s s me n t a nd Ma na g e me n t o f
( A p p r a i s a l C e n t e r f o r E n v i r o n me n t& E n g i n e e i r n g Mi n i s t r y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B e i j i n g 1 0 0 0 1 2 )
都市快轨交通 ・ 第3 O卷 第 1 期 2 0 1 7年 2月
#糌 礅
《 学术探讨 . . 1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6 0 7 3 . 2 0 1 7 . O 1 . O 1 1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7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7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 17 号线工程
1.2 项目起点与终点:未知
1.3 项目穿越的行政区:未知
1.4 项目路线:未知
二、环境影响分析
2.1 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和方法
2.2 环境影响报告书摘要
2.3 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
三、公众参与与信息公示
3.1 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
3.2 信息公示的内容和方式
正文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 17 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规定,现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信息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一、项目概述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 17 号线工程,起点未知,终点未知,穿越未知行政区,路线未知。
二、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采用的评价方法是实地调查、数据收集、模型预测等。
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摘要,本项目可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包括噪声、振动、空气质量等方面。
报告书详细分析了这些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概况、环境影响分析、防治措施、监测计划等。
三、公众参与与信息公示
公众可以通过深圳市轨道交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参与本次环境影响评价。
同时,环境影响报告书将在深圳市轨道交通官方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为 10 个工作日。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公布日期】2019.05.05•【字号】•【施行日期】2019.05.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1、工程名称: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2、工程概况:2号线三期工程起于2号线一、二期的设计终点虎门火车站。
线路沿莞太路东侧向南敷设,经过莞太路、连升北路、连升中路、连升南路、规划中轴线地下敷设后线路在信义路路口向东进入规划滨海湾新区交椅湾板块,在湾区东一路口设交椅湾站,为2号线三期工程的终点站。
工程全长约为17.500km,其中高架线0.25km,占线路总长的1.43%;地下线17.068km,占线路总长的97.53%,过渡段0.182km,占线路总长的1.04%。
全线共设车站8座,全部为地下站,平均站间距2.2km。
在滨海大道东侧沿江高速南侧设停车场1座。
全线设置1座主变电所。
二、建设单位及联系方式建设单位: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联系人:黎先生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东莞市鸿福路99号邮编:523000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的名称环评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公众意见表网络链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表五、提交公众意见表的方式和途径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编制过程中,公众均可向建设单位提出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意见。
在公告发布之日起,公众可点击公众意见表链接下载后,填写公参调查表发送至电子邮箱,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根据需要反馈。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2019年5月5日。
东莞第一条地铁载客试运营
东莞第一条地铁载客试运营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年(卷),期】2016(0)3
【摘要】东莞城市有820万人口,其第一条地铁-2号线于2016年5月27日开始载客试运营.2号线长37.8km,从东莞火车站经过展览中心站到虎门站.该线有15个车站,其中14个是地下车站,1个高架车站。
【总页数】1页(P120-120)
【关键词】试运营;东莞;载客;地铁;地下车站;高架车站;2号线;火车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9.3
【相关文献】
1.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我国的第一条地铁 [J],
2.国产地铁B型车载客试运营圆满成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地铁B 型车通过技术评审 [J], 冒一平
3.郑州地铁5号线年底空载试运行明年上半年载客试运营 [J], ;
4.北京地铁2号线新车载客试运营 [J],
5.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正式载客试运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建设项目地点 本项目位于东莞市范围内,涉及望牛墩镇、洪梅镇、道滘镇、万 江街道、南城街道、东城街道、大岭山镇、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大朗 镇、黄江镇。
1.2 项目背景 2011 年 12 月,东莞市编制完成了《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 划》(2012-2018),新增建设规划项目由 1 号线一期、3 号线一期、二 期和 2 号线三期组成,建设规模为 141.04 公里。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二院)编制完成了《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 建设规划(2012-2018)及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环境影响 报告书》,环境保护部审查后印发了《关于<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规划(2012-2018)及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环境影响报告 书>的审查意见》(环审【2012】230 号)。2013 年 12 月 18 日,经国 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东莞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13-2019 年)》(发改基础[2013]2568 号文),1 号线一期工程批准 纳入近期建设项目。 2014 年 4 月,东莞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中铁 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二院”)编制完成了《东 莞市城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 评价法》及国务院(1998)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的要求,东莞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中铁二院开展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 中铁二院于 2014 年 4 月编制完成报告书初稿。
设计年度:初期 2023 年,近期 2030 年,远期 2045 年。 行车组织及运营管理:早 6:00 至晚 24:00,全天共计运营 18 小时。
5
轨道:轨距 1435mm;正线、辅助线均为 60kg/m 钢轨,车辆段和 停车场采用 50kg/m 钢轨;正线采用弹性扣件;隧道内一般为短轨枕 式整体道床。
2 环境现状
2.1 工程沿线环境质量概述
2.1.1 声环境质量现状 2012 年,市区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各类功能区噪声年均等效声 级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关标准。 市区主要交通干线的道路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 67.9 分贝,比去年上升 0.1 分贝,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中 4 类区昼间标准(70 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一级(昼间 ≤68.0 分贝),处于好的水平。 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 55.9 分贝,比去年上升 0.1 分贝,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区(居住、 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标准(60 分贝),区域噪声环境质量总体水 平等级为三级(昼间 55.1~60.0 分贝),处于一般水平。 本工程评价范围内共有敏感点 43 处,其中高架线评价范围内共分
5.1 建设单位 ................................................................................................... 19 5.2 评价机构 ................................................................................................... 19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环境现状........................................................................................................... 6
2.1 工程沿线环境质量概述 ............................................................................. 6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7
车型及编组:B 型车,6 辆编组。 供电:DC1500V 架空接触网供电。 最高运行速度:120km/h。 建设工期:本工程计划 2014 年 12 月至 2023 年 6 月全部建成投入 运营。
1.4 建设项目符合性分析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执行了规划及规划环评的相关意见,工可方案 在线路走向、敷设方式、速度目标、列车编组等重要设计参数上与建设 规划总体一致。
1 号线一期工程线路长度为 57.9km,其中高架线 25.7km,占线路总 长的 44.4%;地下线 30.3km,占线路总长的 52.3%;地面线及过渡段 1.9km,占线路总长的 3.3%。本次设计全线共设车站 21 座(其中 5 座换 乘站),其中高架车站 8 座,地下车站 13 座,平均站间距 2.827km,最 大站间距 6.537km,最小站间距 1.406km。在道滘镇污水处理厂南侧设车 辆段 1 座,在黄江镇莞深高速公路黄江收费站南侧设黄江停车场 1 座。 控制中心与在建 2 号线共享,全线设置 4 座主变电所(其中一座与在建 2 号线旗峰主所共享,另外新建三座)。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 本)
东莞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 年 4 月
1
线路平面走向示意图
目录
1 建设项目概况 ................................................................................................... 4
4
1.3 工程主要内容
1 号线一期工程起点望洪站位于洪梅镇、望牛墩镇交界处西部干道与 望洪路路口东侧,本站与穗莞深城际线及佛莞惠城际线形成综合换乘枢 纽。出站后,线路沿西部干道进入道滘镇,沿途设道滘站与道滘东站, 而后上跨广深高速,沿万道路进入万江街道,沿途设人民医院站与汽车 总站,出站后,线路向南下穿东莞水道,沿鸿福西路行进,途中设滨江 体育馆站,继而下穿东莞运河后沿鸿福路进入南城街道,沿途设莞太路 站与鸿福路站(1、2 号线换乘),线路沿鸿福路进入东城街道,沿途设 新源路站,出站后,线路向南转入莞长路,在长泰路口设东城南站(与 莞惠城际换乘),在牛山社区前设水濂山站,而后沿莞长路进入大岭山镇, 沿途设大岭山北站、大岭山站以及大岭山东站,线路由新城路进入松山 湖片区,在此设松山湖站(1、3 号线换乘),出站后,线路向东进入大 朗镇,沿其主干道—松佛路、富民大道敷设,沿途设有大朗西站、大朗 站以及湿地公园站,线路沿富民大道向东,在常虎高速附近转入黄江镇, 沿公常路向南敷设,沿途设有黄江北站、黄牛埔站以及黄江中心站(1、 4 号线换乘),其中黄江中心站为本次研究的终点站。
1.1 建设项目地点 ............................................................................................. 4 1.2 项目背景 ..................................................................................................... 4 1.3 工程主要内容 ............................................................................................. 5 1.4 建设项目符合性分析 ................................................................................. 6
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19
5 联系方式......................................................................................................... 19
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 8
3.1 项目污染源分析 ......................................................................................... 8 3.2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 9 3.3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9 3.4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情况........................................................................ 14 3.5 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18 3.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18 3.7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 18 3.8 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情况 ............................................................ 18 3.9 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