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盘突出症行小开窗髓核摘除术(二)诊断依据根据《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下册)》1.症状:单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下册)》1. 腰椎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 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五)标准住院日位7-15天。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全套;(4)输血前四项;(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年龄﹥60岁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9】38号)执行(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 小开窗髓核摘除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4-11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电解质、双下肢血管彩超。
2.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9】38号)执行(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的处理专家建议》;(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4)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无感染征象3.术后症状明显缓解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并发症。
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5.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202)(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年8月)1.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的突出;2.上述病理改变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3.由于神经受累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年8月)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虽首次发病,但症状严重,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反复发作者;3.二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4.伴有严重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即合并有腰椎管狭窄而非手术疗法不能奏效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2-17 天(五)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M51.20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 5 天(工作日)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感染性疾病筛查;4.凝血功能;5.胸片、心电图;6.腰椎平片、CT和MRI;7.心肌酶、肺功能、超声心动和骨密度(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5-7 天1.麻醉方式:全麻或硬膜外麻醉、腰麻2.手术内固定物:椎弓根螺钉、固定棒、Cage、人工间盘、棘突间内植物(Wallis、Coflex等)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预防性抗生素、激素,术后镇痛泵的应用;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八)术后住院恢复7-10 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腰椎平片;2.其它视情况而定。
(九)术后用药:抗生素二代头孢、青霉素类、克林霉素类、氨基甙类或喹诺酮类,用药时间3-5 天(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伤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无皮瓣坏死;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滑脱症(ICD-10:M43.006)行椎管减压、加用内固定、椎间融合(ICD-10:81.0801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主要症状包括腰腿痛、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无血管源性跛行。
2.体征:可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反射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有相应节段的退变、神经压迫的表现。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腰椎滑脱症诊断明确。
2.手术治疗指征:腰椎滑脱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
3.无手术禁忌证。
4.手术治疗:手术方案主要为椎管减压,根据情况可加用内固定、椎间融合。
(1)椎管减压包括有限减压及全椎板切除减压;(2)内固定、植骨融合包括后外侧固定植骨融合或椎体间融合。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3.006腰椎滑脱症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ABO血型+Rh因子)、尿常规;(2)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影像学检查:卧位或站立位腰椎正侧位、动力位像;腰椎CT和MRI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脊髓造影、造影后腰椎CT、腰椎斜位X线片、心肺功能检查、肌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最全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最全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 G99.2* /M51.1↑ 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 G99.2* /M51.1↑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治疗
典型病例介绍
1.患者滕培任,男,70岁,腰腿痛、间歇性 跛行13年,加重2周。 2.查体:脊柱腰椎曲度变直,活动受限,L3/4、 L4/5棘间压痛,无放射痛,叩击痛(+),双 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双 踝、双拇趾背伸肌力正常,双足跖屈肌力正常, 小腿感觉正常,双足跟腱反射正常,双膝反射 正常存在,双Babinski sign (-)。 3.辅助检查:腰椎CT示:L4/5椎间盘突出并椎 管狭窄,L3/4椎间盘膨出。
若只有一个节段狭窄.可将相邻的椎板部分切除,并切除 关节突的内侧部,不一定要切除整个椎板或关节突间部。 但必须将神经根彻底显露减压,若发现神经根很紧张,应 将推弓根的内下方切除解压。这种部分推板切除术的优点 是术后脊椎稳定。若狭窄的范围广泛,则狭窄区的所有椎 板和关节突的内侧半均应切除.剩余的一半关节突和峡部 仍可保持脊椎稳定。 中央椎管狭窄症常合并侧方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症 常合并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可由于黄韧带、椎板增生 肥厚及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也可由于椎间隙变窄、椎间 盘膨出及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因此手术时应常规注意探查 并相应处理上述病变。
椎管狭窄
(一)主要表现为椎 管矢径的短小 (二)泰山医学院通 过对100付骨骼标本 的测量,又投照100 例正常成人腰椎X 线 片,提出:X线片上 15cm及以下者应为 椎管狭窄,本身可产 生症状;15-17cm为 狭小椎管,在附加因 素条件下可产生症状。
(三)椎管狭窄的分类
1976年A1nold等对椎管狭窄症作了如下分类 1.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狭窄症。 (1)特发性;(2)软骨发育不全性。 2.获得性椎管狭窄症。 (1)退变性:①中心部,即主椎管; ②周围部,侧隐窝及神经根管; ②退变性脊椎滑脱。 (2)混合型:先天性(发育性)、退变性及推向盘突 出三者中任何两种的混合存在。
最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作者xxxx------------------------------------------日期xxxxXXXX中医医院骨伤科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二〇一三年一月修订目录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0(一)适用对象 0(二)诊断依据 0(三)进入路径标准 (1)(四)中医证候学 (2)(五)入院检查项目 (2)(六)治疗方法 (2)(七)住院时间 (4)(八)出院标准 (4)(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5)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5)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椎管狭窄临床路径
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生化常规
(3)凝血功能;
(4)输血前4项
(5)心电图;
(6)腰椎正侧位及过伸屈侧位片、CT和MRI。
(7)肌电图
(8)胸片、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
2.可选择坚持项目:骨密度(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乙哌立松(术前3天开始应用,必用。
)(2)术中带药:椎体间融合(特殊用药):抗生素
备血
氨甲环酸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
1.麻醉及手术方式:全身麻醉
(九)术后住院恢复4-1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片(床旁,融合病人需要))。
术后第1天,第3天及出院前复查:血常规、生化常规。
2.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镇痛:
(3)甲泼尼龙:视情况而用,80mg 3天;40mg 3天;
甲钴胺: 1mg 静注 qd
甘露醇: 150ml ivgtt bid 3天
其他药物:术后补足液体量。
(4)术后康复:腰围保护下术后第2天下地,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复查内植物位置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腰椎椎管狭窄临床路径
腰椎椎管狭窄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腰椎椎管狭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椎管狭窄症(ICD-10:M51.2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腰背部及下肢疼痛(2)运动功能障碍(3)神经功能障碍(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2.影像学检查:腰椎X线平片、CT扫描或MRI检查。
(三)康复评定。
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78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
内容包括:1.临床一般情况评定2.康复专科评定1)疼痛评定2)腰椎及下肢活动范围评定3)肌力评定4)神经功能评定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一般治疗2.康复治疗1) 物理因子治疗2) 腰椎牵引3) 手法4) 运动治疗5) 矫形器等辅助器具装配6) 注射治疗7) 中医治疗8)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9) 健康教育(五)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六)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202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腰椎正侧位X片;(5)胸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及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腰椎动力位片、左右斜位片(2)腰椎MRI或CT(3)肌电图检查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八)出院标准。
1. 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或消失。
2. 功能恢复进入平台期(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最全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最全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M51.1↑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4)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或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知识讲解
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单节段)一、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ICD-10:M48.061)行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ICD-9-CM-3: 81.04-81.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主要症状包括腰腿痛、间隙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无血管源性跛行。
2.体征:可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反射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有相应节段的退变、神经压迫的表现。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诊断明确。
2.手术治疗指征:腰椎管狭窄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
3.无手术禁忌证。
4.手术治疗:手术方案主要为椎管减压,根据情况可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
(1)椎管减压包括有限减压及全椎板切除减压;(2)内固定、植骨融合包括后外侧固定植骨融合或椎体间融合。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8.03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4天。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鉴定、血沉、CRP;(2)生化28项;(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伸屈位片、腰椎间盘CT+三维重建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动态心电图、冠脉CTA、其他部位MRI或增强MRI,其他部位CT,肿瘤标记物、彩超(血管、腹部)、全身骨扫描;(2)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骨科腰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
骨科腰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或移位导致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而而产生的临床症状。
【病因】其病因主要分为四类:一.发育性椎管狭窄。
1.先天性小椎管。
患者先天性短椎弓根内聚以致椎管矢状径(椎管前后的宽度)及横径(椎管左右的宽度)变小,但年幼的时候没有症状,随着发育过程椎管和其内容物逐渐不相适应,才会出现腰椎管狭窄的症状。
2.先天性椎弓峡部不连及滑脱。
由于椎体间不同程度的滑移使椎管在平面上变窄,同时存在的椎弓峡部软骨和纤维组织增生压迫神经根,一般均在发育后期或中年后合并脊椎退行性变时才出现针状。
3.先天性脊柱裂。
脊柱裂处瘢痕组织增生及粘连造成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牵拉,刺激和压迫。
二.骨病和创伤:畸形性骨炎及脊柱结核以及化脓性感染肿瘤/腰间盘突出/创伤等均可引起椎管狭窄,但这类疾病本身是明确的独立性疾病,椎管狭窄只是其病理表现的一部分。
三.退行性变椎管狭窄:退行性变椎管狭窄是椎管狭窄最常见的原因。
人到中年以后,脊柱逐渐发生退行性变,退行性变发生的迟早和程度与个体的体质/职业/劳动强度创伤有关。
退行性变一般发生于椎间盘,表现为髓核组织的含水量减少,椎间隙变窄,其原有的弹性减退,不能将其承受的压力均匀地向四周传播。
椎间隙狭窄和生物力学改变可引起椎小关节的紊乱,从而续发椎管及纤维结构的肥大/增生性退行性变,引起椎管狭窄。
四.医源性椎管狭窄:包括:手术创伤及出血引起的椎管内瘢痕组织增生及粘连:手术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引起脊椎滑移:手术破坏了脊柱的生物力学,从而引起创伤性骨/纤维结构的改变:临床上还可以见到经过反复推拿治疗的患者,椎管内有明显的粘连及骨与纤维增生,导致椎管狭窄的患者。
【临床表现】1.间歇性跛行:病人直立或行走时,下肢发生逐渐加重的疼痛、麻木、沉重感、乏力等不同的感觉,以致于不得不改变姿势或停止行走,蹲下或休息片刻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继续站立或行走,症状再次出现而被迫再次休息。
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
腰椎管狭窄症临床途径(单节段)一、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途径原则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
第一诊疗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ICD-10:)行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ICD-9-CM-3:)。
(二)诊疗根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重要症状涉及腰腿痛、间隙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无血管源性跛行。
2.体征:可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反射变化;直腿抬高实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对应节段的退变、神经压迫的体现。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根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明确。
2.手术治疗指征:腰椎管狭窄症经保守治疗 3 个月无效。
3.无手术禁忌证。
4.手术治疗:手术方案重要为椎管减压,根据状况可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
(1)椎管减压涉及有限减压及全椎板切除减压;(2)内固定、植骨融合涉及后外侧固定植骨融合或椎体间融合。
(四)原则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途径原则。
1.第一诊疗必须符合 ICD-10: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它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解决也不影响第一诊疗的临床途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途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定)≤4天。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鉴定、血沉、CRP;(2)生化 28 项;(3)凝血功效;(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伸屈位片、腰椎间盘 CT+三维重建和 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效、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有关病史者)、动态心电图、冠脉 CTA、其它部位 MRI 或增强 MRI,其它部位 CT,肿瘤标记物、彩超(血管、腹部)、全身骨扫描;(2)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3)有有关疾病者必要时请对应科室会诊。
(七)防止性抗菌药品选择与使用时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
(单节段)
一、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ICD-10:M48.061)
行后路椎管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术(ICD-9-CM-3: 81.04-81.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病史:主要症状包括腰腿痛、间隙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无血管源性跛行。
2.体征:可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反射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有相应节段的退变、神经压迫的表现。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诊断明确。
2.手术治疗指征:腰椎管狭窄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
3.无手术禁忌证。
4.手术治疗:手术方案主要为椎管减压,根据情况可加用固定、植骨融合。
(1)椎管减压包括有限减压及全椎板切除减压;
(2)固定、植骨融合包括后外侧固定植骨融合或椎体间融合。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8.03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4天。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鉴定、血沉、CRP;
(2)生化28项;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6)腰椎正侧伸屈位片、腰椎间盘CT+三维重建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动态心电图、冠脉CTA、其他部位MRI或增强MRI,其他部位CT,肿瘤标记物、彩超(血管、腹部)、全身骨扫描;
(2)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5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椎管麻醉。
2.手术方式:后路腰椎管减压,根据情况选用固定植骨融合,必要时行椎体间融合。
3.手术植物:椎弓根螺钉、钛棒、椎间融合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激素(甲强龙、地塞米松),必要时使用止血药。
5.根据畸形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术中脊髓功能监测。
6.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腰椎正侧位片。
2.必要时复查的项目:CT或MRI、肝肾功能、电解质。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后抗凝: 参考《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对于高龄(年龄>60岁)患者可考虑术后12-24小时后给予抗凝治疗;
(3)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中华骨科杂志》.2008年1月.28卷.1期);
(4)术后必要时使用激素:地塞米松、甲强龙等;
(5)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使用预防并发症的药物。
4.必要时制作术后支具。
(十)出院标准。
1.切口:愈合好,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未完全愈合切口。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合并症:本病多为高龄,可能合并其他疾病,如患者术前心肺功能障碍等,导致术前检查和准备时间延长。
2.并发症:本病术后可能出现心、肺、脑并发症,以及新发神经系统症状,导致术后治疗时间延长。
3.植物选择:根据矫形方法选用不同植物。
4.植骨融合选择:根据术中情况选用不同植骨材料及方法。
二、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ICD-10:M48.061)
行椎管减压固定植骨融合(ICD-9-CM-3:81.04-81.08)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