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主义和莫里哀的喜剧创作
莫里哀的作品风格是什么
莫里哀的作品风格是什么莫里哀是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喜剧大师,那么莫里哀作品风格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莫里哀作品风格,希望对你有帮助!莫里哀的作品风格莫里哀的作品中有着闹剧的成分。
在莫里哀21岁的时候,曾和雅尔兄妹等十几个青年组织了一个“光耀剧团”在巴黎演戏,但是因为演出的失败,莫里哀背上了债务被拘留。
在父亲的保释之下才得以出狱。
出狱之后的莫里哀解散了光耀剧团,进入了另一个剧团。
跟着这个剧团,莫里哀离开了巴黎,开始了在法国西南一带长达12年的流浪生活。
在这12年的时间里,莫里哀生活在民间,也因此熟悉了法国的社会,了解了人民的生活。
他学习人们喜爱的闹剧,学习那个以演技著称的意大利“即兴喜剧”,从而锻炼成了一个出色的戏剧活动家。
这12年的流浪生活中接触的、学习的东西,为莫里哀在1669年之后,开始在创作中开始运用民间闹剧的艺术传统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莫里哀的作品中还含有古典主义的色彩。
《丈夫学堂》和《夫人学堂》便是莫里哀运用古典主义创作规则而创作的两部喜剧,开创了古典主义喜剧之先河,极大地影响了喜剧,乃至是整个戏剧界的发展。
他的喜剧,风趣、粗犷,而又不失严肃。
他主张作品自然、合理。
他强调以社会效果来对戏剧进行评价。
莫里哀喜剧的艺术成就首先,莫里哀的喜剧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不像古典主义悲剧那样间接地反映现实。
莫里哀的喜剧是直接的,他直接描绘现实,在他看来,喜剧是一定要描绘当代风俗的。
莫里哀曾经有过十二年的流浪经历,而这流浪经历使他熟悉法国的社会,了解民众的生活,他对现实进行了广泛地观察,对人情世故也进行了深入地观察。
其次,莫里哀的喜剧中,有不少带有强烈的战斗精神,这是适应了当时的君主专制的需要的。
在艺术上,他对戏剧的形成进行了改造,创造了风俗喜剧和性格戏剧。
在他的创作中,一个人物不一定只有一种性格,在依照人的复杂性的基础上,他所创造的人物除了一种主性格之外,往往还伴随着其他的附属性格。
他所创造的喜剧还有着不少闹剧的成分,这也是那十二年的流浪生活中他学习到的东西。
《伪君子》的古典主义
《伪君子》的古典主义付玉娟10汉语言文学1班100504011119摘要:莫里哀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喜剧作家,他的喜剧成就超过了古典主义悲剧,成为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伪君子》可以说是莫里哀创作的最高成就,达尔丢夫的形象分析以及整个剧的艺术特色已经有很多人研究过了,这里要分析的是《伪君子》中的古典主义。
全剧通过塑造达尔丢夫的伪善形象而折射了现实中天主教会中的片骗子行为。
关键词:莫里哀《伪君子》古典主义布瓦洛古典主义在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影响着整个欧洲的文学,莫里哀正处于这一时期,因而他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
他是法国最著名的古典主义戏剧家之一,因此其喜剧《伪君子》在创作方面遵守了古典主义。
在创作手法上,《伪君子》完全遵循了古典之一的“三一律”原则。
“三一律”是由布瓦洛提出的,即规定每部剧这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且在一天内完成。
这一基本原则成为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准则,也是古典主义的基石。
剧情发生的地点在奥尔贡家里,时间限制在一昼夜之间,剧情本身描写了达尔丢夫的伪善。
古典主义的总结着和创立者布瓦洛,其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为古典主义的权威著作。
我们可以在《伪君子》中找到布瓦洛的美学原则:1、理性原则有理性,情节合情合理,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存在的真理。
《伪君子》在剧情的构造上是很完整的,达尔丢夫直到第三幕才出场,在前面我们只能通过人物的对话从侧面了解这个人,这样既体现了喜剧的基本冲突又表现了中间人物和其他人物的基本性格,还为剧情的发展做了有力的铺垫。
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合情合理。
2、自然原则做事逼真,性格相称和一贯,人物要揭示人性的善恶。
其中第四幕奥尔贡为了达尔丢夫要把自己的儿子达米斯赶出家门并剥夺他的财产继承权,观众在看到这里无比要为达尔丢夫高端的行骗手段鼓掌,同时也为奥尔贡的行为感到气愤。
第五幕达尔丢夫终于露出了他伪善的真面目,拿走那份继承财产的契约并根据契约要将奥尔贡一家赶走,并拿奥尔贡的把柄到王爷那里告状,要逮捕奥尔贡时,达尔丢夫的伪善以及阴险狠毒让人痛恨。
浅谈古典主义和莫里哀的喜剧创作
浅谈古典主义和莫里哀的喜剧创作学院:文学院班级:1005姓名:樊东婷学号:1011030112浅谈古典主义和莫里哀的喜剧创作关键词:莫里哀《伪君子》古典主义讽刺摘要: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文坛上的佼佼者,其灵活机敏的喜剧艺术为法国戏剧舞台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无论在宫廷还是民间,莫里哀的喜剧艺术都能使台下的观念开怀大笑,莫里哀因此被路易十四授予“优秀喜剧诗人”的称号,他的戏剧也成为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典范作品。
《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作家莫里哀最著名的喜剧之一。
高超的写作技巧,崇高的美学价值,使得这出喜剧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并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戏剧之林。
这部莫里哀的代表作,是古典主义文学的典范。
正文:17世纪的欧洲,是封建统治与资产阶级剧烈冲突的世纪,是双方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利用的世纪,也是科学征服自然,使自然受人类控制的世纪。
虽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新时代,但欧洲大陆的很多地区,仍然处于封建制度的不同阶段。
法国的王权反对派受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鼓舞,在1648——1653年间两次反抗,都遭到残酷镇压;1661年路易十四执政,更加强化了封建制度;德国领土上新旧教派矛盾导致的战争,持续了30年,使德国在政治上更加分裂;贸易航道改变,意大利失去了欧洲商业中心的优越地位;西班牙丧失海上霸权,哈布斯堡末代王朝的君主只能连年对外征战,使得民不聊生;俄国更是停留于封建农奴制社会。
由于各国历史情况的差异,17世纪这个时间断层的欧洲文学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古典主义就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古典主义是17世纪至18世纪初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社会过渡时期在欧洲形成的艺术文化思潮,它发端于法国。
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标榜“师古”“法上”,将亚里士多德《诗学》和贺拉斯《诗艺》奉为金科玉律,以尊古泥古而得名。
诗人马莱伯厌恶“七星社”诗人的语言杂乱无章,倡导纯洁语言和诗歌格律化,赞扬开明专政政体给民族带来和平、公正和繁荣,兴理性沉思的诗风。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
莫里哀是沿用了古典主义一贯的“三一律”创作方法,这使得整个场景布局简单,情节也紧凑,是莫里哀对古典主义文学创作的传承。
这部戏剧有的地方情节搞笑,不论结尾是否勉强,都是以喜剧的形式收场的。
但是,由舞台表演起家的莫里哀太知道了,悲剧的震撼效果要远远比喜剧大得多,于是在奥尔恭差一点被答丢夫算计得倾家荡产的情节之中,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将当时的悲惨情景描绘在观众们的眼前,使人精神上产生极大的共鸣。
这就是所谓的悲剧意蕴下的喜剧,即表达了莫里哀对人生对理想的美好期待,又深刻的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黑色幽默,莫里哀戏剧中的喜剧成份是作为情节的一部份而存在的,因此它所起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为了反衬悲剧部份的深刻性,然而正是因为这样,《伪君子》这部剧丝毫不给人突兀的感觉,反而显得情节跌宕紧凑,故事耐人寻味。
莫里哀喜剧中人物塑造的艺术
莫里哀喜剧中人物塑造的艺术[摘要]莫里哀,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戏剧的创建者。
莫里哀生活在资产阶级勃兴,封建统治日趋衰亡的时期。
数年奔波的经历,更加了解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时,也清晰得认知到社会各阶层的腐朽丑恶。
他用独特而精湛的人物塑造艺术塑造剧本中的笔下的角色,以人物为矛,表达对社会黑暗面的讽刺。
本文将从莫里哀戏喜剧人物塑造的特点、方法及作用入手,探索莫里哀的喜剧特色。
关键词:莫里哀喜剧人物塑造前言巴尔扎克曾说,在各时代的喜剧作家中,莫里哀应坐“第一把交椅”。
“无法模仿”的莫里哀,他的作品也是后世一流戏剧家们学习与追求的典范。
他的喜剧深深地扎根现实生活、底层社会,在展示法国社会风俗的同时,将矛头指向贵族阶级和新型资产阶级的腐朽丑恶的讽刺喜剧,开创了新的风尚。
对后世喜剧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部分。
一、“扁平”与典型作为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剧作家,莫里哀虽然对古典主义进行了创新与突破,但究其根本他的喜剧创作也遵从了相应的原则。
古典主义尊崇理性,强调理性是一种永恒的、绝对的价值标准。
莫里哀喜剧中的人物表现出单一与稳定的性质特征,即只强调人物的一种突出与恒久的主要性格,疏于对其他方面个性的描写。
莫里哀的喜剧一般采用单线结构,剧中所有的细节描写都指向主人公的单一性格,将这“一点”无限地夸张与放大并进行概括,使这一性格成为被锁定的唯一焦点。
《伪君子》中,主人公达尔杜弗在第三幕第二场才正式登上舞台,但他伪善、贪婪、丑恶的“伪君子”嘴脸早已经通过其他角色的语言与行为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而“扁平”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吝啬鬼》中的体现更为突出。
“钱”是阿巴贡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为了拥有更多的财富,他将吝啬的作风贯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财富宝匣失踪之后,他愤怒失态活像一个疯子。
莫里哀在这个时间点后设计了大段的人物独白,让阿巴贡以疯癫的状态把自己贪婪吝啬的本性全部展示出来。
莫里哀喜剧艺术的成就
莫⾥哀喜剧艺术的成就莫⾥哀喜剧艺术的成就莫⾥哀虽然采⽤古典主义的创作⽅法,但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独创性。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看,莫⾥哀的喜剧中,美好的⼈性被⾚裸裸地撕碎,⼈性中积极的⼀⾯被毁灭,这正是他⽤喜剧艺术来放⼤⼈性的弱点,引起⼈的狂笑、苦笑、冷笑、耻笑。
第⼀,他作品的讽刺艺术,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歌颂模式。
取材于现实,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他的作品多为讽刺喜剧,表现⼀般⼈的缺点,将时代的疾病展⽰给⼈看。
深⼊到“⾃以为是、⾃命不凡”的国民性之中。
他说“喜剧的任务是表现⼀般⼈的全部缺点,特别是我们这⼀时代⼈们的缺点”。
《吝啬⿁》塑造了阿巴贡吝啬的性格:他控制⼉⼥的⽇常花销、没收他们母亲的财产、还是⼀个凶狠恶毒的⾼利贷者。
同时他还企图占领⼀个贫穷善良的⼥孩。
这其实是内⼼的占有欲和享乐的念头在作祟。
⼜如《唐璜》揭露了贵族的腐朽堕落、横⾏霸道。
唐璜不仅是⼀个以勾引⼥⼦为乐的浪荡⿁,⽽且是⼀个伪君⼦,因⽽他受到了上天的惩罚,被地狱的⽕焰吞噬,剧本将现实性与神奇性相结合,悲剧与喜剧⾊彩混杂。
《没病找病》则是揭露了⼈们对财产的⼼理,他笔下的讽刺艺术类似于鲁迅笔下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如同鲁迅⼀针见⾎地讽刺了中国⼈普遍存在的妄⾃尊⼤,⾃轻⾃贱,欺弱怕强的性格特征⼀样,具有发⼈深省的讽刺意味。
第⼆,喜剧中“笑中有泪”,独特的喜剧风格。
表⾯轻松幽默,但由于揭露和讽刺的是⼈性中的共同弱点,使⼈认识到⾃⼰的可悲,于笑中有泪的感觉。
突破了古典主义悲喜剧不能交错的原则。
布⽡洛称赞他是善于观察的“静观⼈”。
歌德也说“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敢模仿他”。
莫⾥哀的笑从远处看,好像⼀副滑稽的⿁脸,对于了解他内⼼的⼈来说,却是痛苦的⿁脸,在他的作品中也是如此。
《伪君⼦》中,他将喜剧⼿法与闹剧⼿法结合,在第三幕第六场,达尔杜弗竟然下跪,表⽰⾃惭形秽,随之奥尔贡也竟然与之⾯对⾯跪下,貌似被⼈牵着⾛,显得⼗分滑稽;达尔杜弗共有4次脱下他的假⾯具,第⼀次对奥尔贡承认⾃⼰装傻,显得滑稽,第⼆次把⾃⼰贬的⼀⽂不值,这是⼤实话,可笑的是奥尔贡竟然不相信。
【优质】法国戏剧作家莫里哀的文学作品解析-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法国戏剧作家莫里哀的文学作品解析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莫里哀的文学作品,希望能帮到大家!莫里哀的文学作品身为法国戏剧作家的莫里哀想必有着很多的作品,那么莫里哀作品有哪一些呢?莫里哀自1652年开始创作剧本。
1655年,他创作的诗体喜剧《冒失鬼》在里昂上演,第二年,他创作的诗体喜剧《爱情的埋怨》在贝济上演。
他所创作的这两个诗体喜剧,使得莫里哀的具体按受到观众的欢迎,随之升高的是剧团的声誉。
1659年,莫里哀在巴黎创作的第一个剧本《可笑的女子》上演,矛头直指贵族。
它讽刺资产者的附庸风雅,抨击贵族社会所谓的腐朽无聊的“典雅” 生活。
1661年,莫里哀的《丈夫学堂》上演。
1662年,莫里哀的《太太学堂》上演。
《丈夫学堂》和《夫人学堂》是莫里哀在运用古典主义的创作规则的基础上所创作的两部戏剧,后者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诞生的标志。
《丈夫学堂》反对封建礼教,拥护顺乎天性的教育,提出了女子教育的问题,一经演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教会和封建卫道者散布流言来攻击这个剧本,对此,莫里哀着手写了《〈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宫即兴》两出论战性的短剧。
1664年开始,是莫里哀喜剧创作的全盛时期,同时也是莫里哀反封建反教会斗争最激烈的时期。
他创作了《伪君子》、《唐·璜》、《恨世者》、《悭吝人》、《乔治·唐丹》等等著名的作品。
莫里哀喜剧的艺术成就莫里哀喜剧的艺术成就超越了古典主义悲剧,进而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
那么莫里哀喜剧的艺术成就是什么呢?首先,莫里哀的喜剧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不像古典主义悲剧那样间接地反映现实。
莫里哀的喜剧是直接的,他直接描绘现实,在他看来,喜剧是一定要描绘当代风俗的。
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研究
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研究——理性喜剧的悲剧底蕴摘要:作为欧洲贵族时代少数几部喜剧成就最高的经典之一,莫里哀的《伪君子》通过展现达尔杜弗这个邪教士的伪善、瞄准他好色这根软肋、顺着他勾引艾耳密尔这条线索,揭穿了他未能得逞、奸险恶毒的用心以及这种伪善罪恶所必然产生的严重危害。
这部理性驱逐神权时代的讽刺喜剧,通过笑来打击恶以纠正时弊,透过那些可笑对象的偏执行为与拙劣表现反思自身的劣性与敌人的可怕性;它绝非轻松的幽默与无聊的调侃,更不是拿肉麻当有趣的娱乐至死,而是具有一种“闹后趋静”、“乐极生悲”的艺术伦理效果,在理性透视里渗透着悲戚与阴沉,凸现了真理的相对游移,并使这部理性喜剧跨到了悲剧界限的边缘。
关键词:理性喜剧;讽刺艺术;伪善;贴近民间。
一个编剧,死无葬身之地,但其作品却是法兰西喜剧院创办三百多年来上演次数最多的剧目;一个作家,身后无手稿流传,却仍被称为“法语创作中最全面最完满的诗歌天才”;一个演员,不肯离开舞台,宁愿放弃法兰西学院“四十名不朽者之一”的荣誉,然而,法兰西学院却为他立碑。
这些颇有兴味的事情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他就是集编剧、导演、演员、剧团负责人于一身的莫里哀。
莫里哀崛起在那个宫廷趣味占统治地位的法国,这多少有些让人不可思议,须知当时法国乃古典主义的天下。
古典主义是适应君主专制需要而产生的文学流派,其突出特点是依附王权、为王权服务,而且把史诗和悲剧作为最高等的体裁;而脱胎于民间祭祀中的狂欢歌舞与滑稽表演的喜剧,在莫里哀成名前的法国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俚俗玩艺儿。
在这样的政治气候和艺术氛围中,莫里哀让它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换言之,喜剧在本不利于其发展的时代和环境中偏偏获得了审美权力的合法性,“被一种文化的主流圈子接受而合法化”并且“被此共同体保存为历史传统的一部分”,从而完成了它自身的“经典化”过程[1](P.43)。
莫里哀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大师,他是欧洲戏剧优秀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文学艺术中反封建、反教会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古典主义与莫里哀戏剧
Your company slogan
《伪君子》缺陷 伪君子》
缺陷: 缺陷: 社会生活面比较狭窄, 社会生活面比较狭窄, 人物性格单一, 人物性格单一,流于类型化 结尾依赖国王的英明, 结尾依赖国王的英明,不太符合生活逻辑
Your company slogan
讽刺喜剧(1664-1669) 讽刺喜剧(1664-1669)
Your company slogan
莫里的早期创作(1645-1658) 莫里的早期创作(1645-1658) 的早期创作
总评:思想上探索和艺术上积累时期. 总评:思想上探索和艺术上积累时期. 表演:从民间戏剧汲取营养,学习普通语言, 表演:从民间戏剧汲取营养,学习普通语言,向 意大利职业喜剧家学习; 意大利职业喜剧家学习; 编剧:即性闹剧和情节戏剧,诸如《冒失鬼》 编剧:即性闹剧和情节戏剧,诸如《冒失鬼》 情仇》 《情仇》 特点:戏剧创作主题浮浅,内容流俗, 特点:戏剧创作主题浮浅,内容流俗,体现出较 强的民主倾向
Your company slogan
桃丽娜: 桃丽娜:机智勇敢
头脑清醒,目光敏锐,机智勇敢,有礼有节 头脑清醒,目光敏锐,机智勇敢, 对答尔丢夫:针锋相对, 对答尔丢夫:针锋相对,穷追不舍 对奥尔恭:揶揄讽刺, 对奥尔恭:揶揄讽刺,巧言相劝 对欧米尔:忠心不贰,机智相助; 对欧米尔:忠心不贰,机智相助; 对玛丽娅娜:好言劝说, 对玛丽娅娜:好言劝说,讥讽鼓励 体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和平等主义意识
Your company slogan
莫里哀的风俗喜剧(1659-1663) 莫里哀的风俗喜剧(1659-1663) 哀的风俗喜剧
总评:艺术逐渐走向成熟,融古典主义法则于创 总评:艺术逐渐走向成熟, 作中,研究贵族教育,爱情婚姻,社会现实性强; 作中,研究贵族教育,爱情婚姻,社会现实性强; 编剧: 编剧: 可笑的女才子》——贵族的矫揉造作和空虚无 《可笑的女才子》——贵族的矫揉造作和空虚无 聊, 丈夫学堂》——子女教育 子女教育, 《丈夫学堂》——子女教育,人道主义与封建思 想的冲突,标志着从情节喜剧向风俗喜剧的转向; 想的冲突,标志着从情节喜剧向风俗喜剧的转向; 太太学堂》——婚姻 家庭,宗教问题, 婚姻, 《太太学堂》——婚姻,家庭,宗教问题,反对 修道院教育和封建夫权思想,争取自由恋爱观点; 修道院教育和封建夫权思想,争取自由恋爱观点; 标志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 标志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开创欧洲近代社会 问题剧之先河; 问题剧之先河;
莫里哀的创作阶段
莫里哀的创作阶段
第一阶段:创作奠基时期,主要是滑稽剧和情节喜剧。
剧本《冒失鬼》
第二阶段:古典主义喜剧开创时期,主要是社会问题剧。
创作了一系列杰出讽刺喜剧:
第一个剧目:《可笑的女才子》
《妇人学堂》: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
第三阶段:全盛时期,也是他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的时期。
《伪君子》:揭露宗教骗子。
《恨世者》:讽刺贵族勾心斗角、虚伪做作。
《吝啬鬼》:(又译《悭吝人》)嘲笑资产阶级贪婪、吝啬和虚荣。
取材于罗马喜剧普劳图斯《一坛黄金》:作品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
作者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成功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形象。
《乔治·唐丹》:揭露了没落腐朽堕落的内幕和资产阶级的种种丑态。
第四阶段:创作晚期,轻松幽默的滑稽剧和芭蕾舞剧。
《醉心贵族的小市民》
《无病呻吟》
《史嘉本的诡计》:最富人民性的剧本之一。
用闹剧手法,赞扬
了仆人史嘉本的智慧和胆识,嘲笑了上等人的昏庸、愚蠢显示出蔑视封建等级观念的民主倾向。
古典主义和莫里哀
答丢夫的性格特征——伪善
伪装清心寡欲,虔诚苦修,实质上是贪吃贪喝的 饕餮之徒。 伪装无心财物,实际上觊觎奥尔恭的全部财产。
伪装道貌岸然,骨子里是色胆包天,寡廉鲜耻。
伪装仁慈善良,宽容忍让,实质上是狡猾贪婪, 心毒手狠,恩将仇报。 伪装虔诚信士,信仰宗教,实际上上帝只是他手 中谋财纵欲的工具。
“他是一个我牵着鼻子 走路的人。他以我们的全部谈 话为荣,我已经把他摆布到这 步田地:看见什么,不信什 么。”
欧米尔叫丈夫钻到桌下
答丢夫:“别看你像主人似的发号施令,
可是应该离开这儿的却是你。因为这个家 是我的家,我回头就叫你知道,要叫你看 看用这些无耻的诡计来跟我捣蛋,那叫瞎 费心力。未侮辱我以前你倒是先想一想有 这份本事没有呀?我有的是法子来戳破你 们这条奸计,来惩罚你们这些人,并且要 替被侮辱的上帝复仇,叫那个要撵我出去 的人后悔都来不及。”
把他的剧团赶到大街上而伟大的人民崇敬他把莫里哀拥举到空中莫里哀要当戏子患病的他要上舞台因为那里才是他的家他在舞台上留下最后的心血从此我们看到永恒的莫里哀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想模仿歌德法兰西学院在院士大厅里为莫里哀立了一尊石像底座上刻着题词
一、生平(1622-1673)
本名让-巴蒂斯特· 波克兰。 莫里哀是艺名。
《伪君子》
五幕诗体喜剧 《伪君子》前后写作五年,修改三 遍,两次禁演。 《序言》:“这出喜剧,哄传一时, 长久受到迫害,戏里那些人,有本事 叫人明白,他们在法国比起目前为止 我演过的任何人,势力全大。”
莫里哀戏剧艺术特色
论述莫里哀喜剧艺术的特点一.运用古典主义创作原则,同时也有所突破。
剧本基本取材于现实生活,遵守三一律,但也有例外,如《堂璜》中情节发生的地点多次转换,并不完全遵守三一律。
如在《伪君子》中,莫里哀突破了古典主义框框,将悲剧和喜剧巧妙地结合起来,造成悲中喜、喜中悲的艺术效果。
既有民间闹剧的那种插科打诨,尤其是利用屏风偷听和藏到桌子底下的场面都会招致满场哄笑,同时它又具有传奇喜剧的艺术手法,譬如奥尔贡藏匿秘密政治文件的小箱子等等,在情节上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二.剧中人物具有类型化特征,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而且对下层人物的描绘没有偏见,最早把仆人形象正面化。
在莫里哀的喜剧中,《伪君子》、《吝啬鬼》、《贵人迷》、《司卡班的诡计》等作品都以家庭为单位,描写的都是资产阶级家庭里的故事,这些家庭在成员构成上基本相似:都有一个严厉专制的家长,有一位慈爱有德的母亲,有一个敢于追求爱情的青年女儿,还有地位低下却伶俐勇敢的仆人⋯⋯以《伪君子》为例,富商奥尔恭的儿子达米斯向他告发达丢夫的丑行时,奥尔恭却执迷不悟,把儿子逐出家门,把全部财产的继承权送给伪善者达丢夫,他是家庭专制者的代表,思想保守;桃丽娜身为女仆,但头脑清醒、目光敏锐她最早识破达丢夫伪善贪婪的本质,既反对专制封建的观念,又支持自由,莫里哀把桃丽娜放在反封建反宗教的重要位置,显示出下层人物的优秀品质。
三.思想内容具有强烈的民主倾向和战斗精神,对于教会僧侣、封建贵族阶级、资产阶级进行无情的嘲笑和深刻的揭露。
《伪君子》通过对达丢夫表里不一贪吃贪喝贪睡的揭露,展现了教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批判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堂璜》的主角堂璜表面上文雅潇洒,富有自由主义,实际上无恶不作,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利用自己的身份和特权为非作歹、横行霸道的大贵族。
莫里哀喜剧在揭发贵族阶级的罪行败德的同时,批判了贵族的特权思想;《恨世者》则以整个贵族社会作为讽刺对象,把贵族社会的丑态写的淋漓尽致。
浅谈欧洲古典主义和莫里哀的喜剧创作
浅谈欧洲古典主义和莫里哀的喜剧创作【摘要】:古典主义,萌芽于古罗马时期,17世纪流行于欧洲,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
作为17世纪主要思潮,其下衍生出古典主义戏剧,而莫里哀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莫里哀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古典主义剧作家,还是一个公认的法国古典主义喜剧之父。
他在尊重古典主义创作规律的同时,扩大了创作范围,并且突破了当时文坛“重悲轻喜”的偏见,把喜剧的地位提升至与悲剧平起平坐,为17世纪古典戏剧的高峰锦上添花。
【关键词】:古典主义莫里哀喜剧17世纪上半叶,由于波旁王朝一直大力奉行重商政策,法国的工商业高度发展,资产阶级的实力得到空前的进步;另一方面,由于17世纪的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政治的高峰,资产阶级还处于上升阶段,力量还不足以推倒封建统治。
在封建统治加强文学艺术的控制与资产阶级要求思想上的革命之间,最终,两个阶级妥协的产物——古典主义文艺思潮应运而生。
古典主义形成和繁荣于法国,很快地便席卷了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备受人们的追捧和学习。
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出生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自小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熏陶,学过物理、数学等自然科学,对于拉丁文和经院哲学等人文教育,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他有着戏剧的天赋,并由衷的热爱,早年,他不顾当时的偏见,与女演员创立“光耀剧团”,但由于营业不佳,负债累累而锒铛入狱。
出狱后,他辗转于法国其他城市,在这十几年的旅行中,他接触了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极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同时,他也以细腻的眼光洞察社会,找出了处于过渡时期的17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症结点。
莫里哀的创作,深受古典主义文学的影响,他在遵循了古典主义的艺术规律的基础上,融合多年来的目睹的社会各阶级的现实,扩大了写作题材和范围,揭露了当时社会虚伪丑陋的社会风气。
其创作分为四个阶段,其中《伪君子》(又名达尔杜弗),无论从艺术形式、内容和主题思想上都标志着了他的创作达到艺术的最高峰。
莫里哀对喜剧的贡献
莫里哀对喜剧的贡献如下是有关莫里哀对喜剧的贡献: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莫里哀对喜剧手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从而对喜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1)善于从人物的性格陋习中制造笑料莫里哀懂得并不是人物生理上的缺陷使人发笑,而是某种怪癖、某种恶习令人发噱。
例如,《太太学堂》中的阿诺耳弗抚养阿涅丝的方式令人感到可恶,因而他的倒霉不会引起我们同情,而只会引起我们嘲笑。
但剧中人并不意识到自己可笑,他们生活在脱离实际的困扰中,不知不觉做出的行为便具有滑稽的意味。
(2)善于从情节和场景中制造笑料如奥尔贡躲在桌子底下偷听达尔杜弗向自己妻子献媚的尴尬场面;《没病找病》中的阿尔冈躺在床上听到女儿和妻子以为他死了的谈话;堂璜追逐农妇时被她的未婚夫撞见;天真的女才子以为乔装打扮的仆人是贵族;奥拉斯将财产给了自己的对头,以为对方会帮助自己;司卡班误会了赖昂德的责备,招认出主人不知道的过错。
(3)利用地位颠倒和意料不到的逆转来产生喜剧效果例如丈夫向妻子屈膝投降;主人受仆人训斥;司卡班先是害怕主人,当主人需要他时,他又神气活现;唐丹当场抓住妻子的不贞,却又不得不向她赔不是;阿尔赛斯特拿着证据气咻咻地来到塞莉曼娜面前,却被她坦率的微笑缴了械,最后哀求给他一个爱的表示。
这些都是绝妙的喜剧手法。
(4)擅长用舞台动作制造戏剧的效果莫里哀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他擅长用舞台动作制造喜剧的效果。
一记耳光打错了人;小丑的滑稽动作;主人气喘吁吁地追赶一个放肆的女仆;药剂师手拿注射器,追赶一个惊慌失措的病人;汝尔丹入伊斯兰教;阿尔冈成为医生的滑稽仪式;司卡班棒打装在布袋里的主人,这些都能引起强烈的喜剧效果。
(5)语言的笑料丰富多彩双关语、俏皮话、滑稽的新字、不谐音字、女才子不合时宜的夸张和比喻,学究的隐晦语言、针锋相对的答辩、时而互相恭维时而破口大骂,同一词语的重复,如瓦赖尔反对阿尔巴贡把女儿嫁给老头,吝啬鬼始终用“没有嫁妆”来回答,这种重复既反映人物性格,又令人忍俊不禁。
试论莫里哀喜剧对古典主义艺术理念的传承与创新
试论莫里哀喜剧对古典主义艺术理念的传承与创新作者:房昱辛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08期17世纪的法国文学代表了全欧洲的最高水平,这是因为作为一种艺术流派的古典主义在法国找到了最适合的土壤。
而缔造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世界声誉的是三位戏剧家:悲剧家高乃依、拉辛和喜剧家莫里哀。
其中莫里哀又卓而不群,他既受古典主义传统的濡染,又不拘泥于古典主义,超逾范式的限定,体现一种活泼自在的个人品格。
古典主义崇尚理性,推重均衡、完善、稳定、和谐的艺术形式,如对称结构的应用便是这一理念的显现。
莫里哀的喜剧作品大多也采用对称的结构,往往是几条线索平行展开,人物关系两两对应,最后在一个关节点上,多条线索合而为一,人物命运皆大欢喜,达成一种为古典主义所褒扬的规范与秩序。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司卡班的诡计》,莫里哀给这出戏设计了一组对称的人物:两位父亲、两个听差分别对应在两个家庭里。
阿尔冈特给自己的儿子奥克达弗订了亲,可儿子已经私自与心上人结了婚;皆隆特的儿子赖昂德爱上了吉普赛女郎赛尔比奈特,父亲也不知情。
于是两个儿子都求教于司卡班。
最后情人们终成眷属,父亲们得偿所愿,仆人们的整蛊作乱也无伤大雅。
再比如《贵人迷》里,两对青年男女,克莱翁特和吕席耳,考维艾耳和妮考耳同时上演失恋的戏,二重唱成为四声部,再加上各自的仆人对主人话的重复,舞台表现就具有了一种舞蹈式的节奏,恰好与其他几场戏里的芭蕾片段相呼应,体现出作者在戏剧布局上的匠心。
在对待古典主义戏剧最重要的典律——“三一律”上,莫里哀基本上采取遵从的态度,他的绝大多数戏剧都是冲突集中、线索单一、结构严谨,故事在一天之内的一个场景内展开。
不过,莫里哀并不教条,比如《唐璜》场景就有多番变化,“第一幕要在大殿。
第二幕表现房间、海。
第三幕表现树林、墓陵。
第四幕表现房间、宴会。
第五幕出现墓陵,要有地道口”,这无疑是对“三一律”极大的反叛。
莫里哀的戏剧发生的场景是非常简单的,他并不像他的同行们乐于对舞台布景做事无巨细的交代,他甚至不写明舞台的装置。
莫里哀
首先,《伪君子》是一部古典主义创作原则与民间喜剧手法结合的杰作。
莫里哀创造性地运用了“三一律”:剧情围绕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性格而展开,没有一点旁驰,地点始终是在奥尔恭家里,时间24小时。
莫里哀在吸收了各种戏剧手法的基础上,创造了风格独具的近代喜剧,既严整均衡、单纯集中,又曲折活泼,富有情致。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就是按"三一律"写成的,全剧五幕,单线发展,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即奥尔恭的家里;所描写的全部事件都在一昼夜之内发生;主题集中在揭露答尔丢失的伪善面目这一点上。
)其次,精巧紧凑、层次分明的情节结构。
全剧五幕完全围绕着塑造达尔杜弗的虚伪性格来安排。
第一幕、第二幕采用了侧面烘托、人物及“虚出”的手法,以家庭成员的冲突引出主要角色。
第三、第四幕是全剧冲突的的展开和高潮,正面展示达尔杜弗的虚伪性。
最后的结局在戏剧到达顶点时又突然峰回路转。
整个戏剧节奏急促,高潮迭起。
第三,打破古典主义关于悲、喜剧严格界限,在喜剧中插入了悲剧的因素,把戏剧冲突一步步推向高潮。
爱情悲剧、家庭悲剧接连而至,陷入绝境。
而结局则急转直下,以大团圆收场。
这使情节结构变化跌宕,层次分明,更具吸引力。
第四,戏剧的语言生动灵活,富有个性化色彩。
达尔杜弗矫揉造作,长篇大论,言必称上帝,符合他的伪善性格。
奥尔恭的语言简短、单调、武断、完全符合一家之长的性格、身份。
桃丽娜泼辣犀利、率真朴实,充分表现她机敏、活泼、爽朗的性格。
个性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对白,大大增强了作品魅力。
莫里哀的喜剧艺术体现了古典美的光辉,更是古典美的延宕。
古典主义文学在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是戏剧。
莫里哀的喜剧成就超过了古典主义悲剧,他的喜剧成为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浅析古典主义创作手法
浅析古典主义创作手法以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为例古典主义是盛行于17世纪法国,后来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其基本特征有:在政治上维护王权;在思想上提倡唯理主义,崇尚理性和艺术模仿古人,重视创作规范,严格遵守“三一律”。
古典主义文学在多种文学体裁创作中都有建树,尤以戏剧的成就最高。
《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作家莫里哀最著名的喜剧之一。
高超的写作技巧,崇高的美学价值,使得这出喜剧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并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戏剧之林。
这部莫里哀的代表作,是古典主义文学的典范。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一、创作手法上遵循了“三一律”的原则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提出了“三一律”,这一基本原则成为17世纪戏剧创作的准则,也是古典主义的基石。
布瓦洛指出的这个规则如下:即要求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整一,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要在一天(24小时)内完成,并自始至终在同一地点展开,情节要单纯(一个故事),严禁旁生枝节;喜剧的形式规定则没有悲剧那样严格。
《伪君子》的故事就是在“三一律”的指导下发展的。
虽然《伪君子》是一部五幕三十一场的长剧,但是它却一直发生在同一个地点,并且只持续了一昼夜,整部戏剧紧紧围绕着揭露答尔丢夫的虚伪本质这一主旨展开。
第一幕第三场中,克莱昂特说他说完“早安”就离开。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它表明了这部戏剧开始于早上。
在戏剧的结尾,第五幕第三场时,王爷出场对桃丽娜说“早安,好姐妹”。
这个对话很自然地告诉读者此时是第二天清晨,整个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间,完全遵循“三一律”的规则。
除此之外,整个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发生的地点从未改变,都是在奥尔恭的家中。
这就符合了“三一律”准则关于同一地点的规定。
在情节方面,整部戏剧只有唯一的主题,那就是揭露答尔丢夫的虚伪本质,这也符合“三一律”同一情节这一规则。
由于《伪君子》完全遵循“三一律”的规则,因此,《伪君子》是一部古典主义著作。
外国文学史之莫里哀
外国文学史之莫里哀外国文学史之莫里哀一、创作各时期的代表作品: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杰出代表,出生于法国巴黎。
1、1659年创作第一个剧目是《可笑的女才子》,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贵族。
2、1662年创作了五幕诗体剧《妇人学堂》,批判修道院教育和封建夫权思想,具有鲜明的现实精神,它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
3、1664年完成了代表作五幕诗体讽刺喜剧《伪君子》,随后创作了《唐璜》和《恨世者》揭露封建贵族的罪恶。
5幕散文剧《唐璜》成为莫里哀创作中现实主义精神最强的一部。
4、1668年,创作了批判资产者的恶习为主要内容的5幕散文剧《吝啬鬼》,剧作通过高利贷者阿巴贡贪婪吝啬、嗜钱如命的丑陋荒唐的行径,揭示了拜金主义的罪恶。
5、莫里哀晚年的喜剧创作越来越鲜明地表现出作家的民主主义立场,而在艺术上,他再度将民间笑剧的手法运用到喜剧中来。
《史嘉本的诡计》是莫里哀表现民主主义倾向的著名喜剧。
他的最后一部喜剧是《无病呻吟》。
二、《吝啬鬼》的主题和阿巴贡形象:1、主题:剧作通过高利贷者阿巴贡贪婪吝啬、嗜钱如命的丑陋荒唐的行径,揭示了拜金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被金钱扭曲的人性。
阿巴贡与儿女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对金钱的贪欲破坏了道德人伦,破坏了生活的和谐幸福。
虽然莫里哀时代的法国还没有完全形成金钱控制的社会局面,但剧作家却以卓越的预见性反映了物欲对人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意义深远。
2、阿巴贡形象:剧中主人公阿巴贡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全部情节都围绕着他的吝啬展开。
首先,阿巴贡的所有言行都围绕着金钱进行。
他只崇拜金钱,对封建门第、名誉、爱情和亲情一律轻视。
其次,阿巴贡吝啬的特点表现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特征。
他把搜刮来的钱埋藏起来装穷,以掩饰自己的富有。
最后,他的吝啬与贪得无厌地掠夺占用财富的冲动密不可分。
他想方设法以高利放债,手段狡猾而毒辣。
阿巴贡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级阶段资产者的敛财方式和活动特点,是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吝啬鬼的代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典主义和莫里哀的喜剧创作学院:文学院班级:1005姓名:樊东婷学号:1011030112浅谈古典主义和莫里哀的喜剧创作关键词:莫里哀《伪君子》古典主义讽刺摘要: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文坛上的佼佼者,其灵活机敏的喜剧艺术为法国戏剧舞台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无论在宫廷还是民间,莫里哀的喜剧艺术都能使台下的观念开怀大笑,莫里哀因此被路易十四授予“优秀喜剧诗人”的称号,他的戏剧也成为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典范作品。
《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作家莫里哀最著名的喜剧之一。
高超的写作技巧,崇高的美学价值,使得这出喜剧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并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戏剧之林。
这部莫里哀的代表作,是古典主义文学的典范。
正文:17世纪的欧洲,是封建统治与资产阶级剧烈冲突的世纪,是双方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利用的世纪,也是科学征服自然,使自然受人类控制的世纪。
虽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新时代,但欧洲大陆的很多地区,仍然处于封建制度的不同阶段。
法国的王权反对派受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鼓舞,在1648——1653年间两次反抗,都遭到残酷镇压;1661年路易十四执政,更加强化了封建制度;德国领土上新旧教派矛盾导致的战争,持续了30年,使德国在政治上更加分裂;贸易航道改变,意大利失去了欧洲商业中心的优越地位;西班牙丧失海上霸权,哈布斯堡末代王朝的君主只能连年对外征战,使得民不聊生;俄国更是停留于封建农奴制社会。
由于各国历史情况的差异,17世纪这个时间断层的欧洲文学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古典主义就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古典主义是17世纪至18世纪初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社会过渡时期在欧洲形成的艺术文化思潮,它发端于法国。
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标榜“师古”“法上”,将亚里士多德《诗学》和贺拉斯《诗艺》奉为金科玉律,以尊古泥古而得名。
诗人马莱伯厌恶“七星社”诗人的语言杂乱无章,倡导纯洁语言和诗歌格律化,赞扬开明专政政体给民族带来和平、公正和繁荣,兴理性沉思的诗风。
1635年法兰西学士院创建,直接促成古典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沃日拉和巴尔扎克等编纂辞书,夏普蓝奉命代表学士院提出《对<熙德>的意见》,成为官方对古典主义文学的导向,用“一地,一天内完成一个故事”的“三一律”绳墨戏剧创作,确立了艺术与道德标准并重的原则。
古典主义者的基本纲领是:政治上颂扬君主专制,维护其伦理道德规范;思想上倡导“自我克制”“温和折中”为主要内容的理性;艺术上采用古代题材,突出宫廷和贵族生活,并赋予崇高、悲壮色彩,遵守文学体裁界限,要求结构严谨,谨遵“三一律”,语言简洁清晰。
古典主义者提出两个响亮的口号:崇尚理性和模仿自然。
古典主义者津津乐道的“自然”,并非自然风景,亦非纯客观物质世界。
它指事物的自然性,即事物的常理常情;亦可指人的自然性。
在他们的心中,由理性统辖的真善美,也就是自然。
所谓模仿,也并非精确的客观事实。
笛卡尔将人的“灵”与“肉”对立起来,认为与“肉”相关的“情”,必须以理性和意志加以控制。
其唯理论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运用于文学艺术创作,即以理性抑制感情的冲突,对莫里哀产生很大影响。
他成功地吸收传统喜剧和民间艺术的积极因素,并适应时代要求进行改造,使古典主义喜剧达到高超的艺术境界。
莫里哀认为,规劝众人,莫过于描绘其过失,“把恶习变成人人的笑柄,就是对它的沉重的一击。
将喜剧从只供逗乐取乐,提高到对社会陋习是一种制裁的力量。
莫里哀创作的喜剧是西欧戏剧中莎士比亚和洛贝.德.维加之后,在博马舍的喜剧问世之前是无与伦比的杰作。
喜剧家的任务就是“探究人们的可笑之处”。
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一生的活动,就是“以嘲笑惩戒邪恶”。
因此,他不是臆造而是写实。
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
1644年他和贝亚尔一家兄妹与10多个爱好戏剧的年轻人组成“盛名剧团”。
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的艺名——莫里哀从此进入法国剧坛。
由于不善经营,剧团以负债累累而告终,莫里哀受债权人指控一度入狱。
父母虽为他还清债务,这个从艺的浪子并未回头,不久又参加流浪艺人组成的一个剧团离开了巴黎。
这是他戏剧活动的第一阶段。
创作的众多剧本多遗失,仅有《冒失鬼》、《情怨》两部喜剧保留。
莫里哀重返巴黎,在皇宫献演《风流医生》获得成功。
开始了他戏剧活动的第二阶段。
1659年,莫里哀创作《可笑的女才子》,辛辣地讽刺了资产者的附庸风雅,抨击了贵族社会所谓“典雅”生活的腐朽无聊,因而触怒了贵族势力,遭到禁演。
但莫里哀并未被吓倒,连续编演了《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
《太太学堂》因宣扬新思想,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而被指责为“淫秽”、“诋毁宗教”,又遭到禁演。
莫里哀奋起还击,写了《〈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宫即兴》两出论战性短剧。
1664——1669年是莫里哀在思想上和创作上的成熟时期。
他先后创作了切中时弊,最具有讽刺性的《伪君子》、《唐璜》、《恨世者》、《吝啬鬼》等喜剧。
《伪君子》是莫里哀最著名的喜剧之一。
高超的写作技巧,崇高的美学价值,使得这出喜剧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并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戏剧之林。
这部莫里哀的代表作,是古典主义文学的典范。
1664年5月7日至13日,法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举行一年一度的“仙岛狂欢”盛大游园会。
就在游园会结束的前一天,即5月12日,莫里哀率领他的喜剧团在这里演出了他的新作诗体喜剧《伪君子》。
没想到演出后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剧本遭到禁演,莫里哀为此受到了来自王室和教会方面的种种迫害长达五年之久。
《伪君子》最初被禁演的主要罪名是所谓“亵渎宗教”。
当时法国天主教会仍受制于罗马教皇,宗教势力十分强大。
这股反动势力早在17纪20年代就成立一个叫作“圣体会”的秘密宗教组织。
这个组织专以迫害异教徒、无神论者和自由思想者为宗旨。
参加“圣体会”的除教会人士外,还有一些王公贵族。
他们以宗教为掩护,披着“良心导师”的外衣,暗中监视居民的行动,打入富贵人家,刺探隐私,勾结当局,诬陷告密。
莫里哀知道“圣体会”有强大的政治背景,正如他后来在《伪君子》的《序言》中所说:“戏里那些人,有本事叫人明白:他们在法国,比起到目前为止我演过的任何人,势力全大。
”[①]但是他坚持“喜剧的责任”,在构思《伪君子》的时候,就有意针对“圣体会”虚伪的宗教道德、假仁假义的骗子行径,描绘出他们丑恶的嘴脸。
戏在演出之前,莫里哀读给了路易十四听。
这位太阳王对教会的半独立状态早就心怀不满,总想把教会置于王权的绝对控制之下,只是苦于教会势力太大,无法令其就范。
当他听了莫里哀的剧本后很感兴趣,尽管剧本只写了前三幕,还是命令莫里哀加紧排练,准备在游园会上演出。
消息很快传到教会人士那里,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策划之后,演出刚一结束,以太后为首的反动势力立即掀起了一场空前的围剿。
莫里哀一再说明他只是讽刺一部分教会人士的伪善,然而那些“圣体会”分子却诬陷他反对整个宗教。
路易十四的师傅、巴黎大主教向国王提出控告,要求必须加以取缔;一些主教、教士也咬牙切齿地咒骂莫里哀,必置死地而后快。
巴黎一个教区神甫说莫里哀是一个装扮成人,外形是肉体的魔鬼,要国王把他投入油锅活活炸死,在气焰嚣张的宗教反动势力面前,路易十四妥协了,下令停止公演。
但是莫里哀并没有被吓倒。
他上书国王,为自己的作品辩护,希望国王伸张正义,主持公道。
他在给国王的信中写道:“喜剧的责任既然是通过娱乐改正人的错误,我相信,我要把工作做好,最好就是以滑稽突梯的描画,攻击我的世纪的恶习”[②]。
他认为讽刺伪善符合喜剧移风易俗的宗旨,而那些答尔丢夫之流“暗中施展伎俩,赢去圣上的恩意”,[③]达到禁演的目的。
路易十四迫于太后势力太大,不敢明令开禁,不过他默许莫里哀可以在私下里朗诵和演出。
莫里哀为了争取观众和社会同情,经常出入贵族府邸,在王公大臣的家里朗诵和演出。
不久,莫里哀改写了这部喜剧,由原来的三幕增加到五幕,将身穿黑色法衣的答尔丢夫改为身穿世俗服装的巴纽耳夫,这样,答尔丢夫就由一个神职人员变成了一个非宗教人士。
戏的结尾也相应做了变动。
原戏以答尔丢夫胜利结束,修改后,戏以揭穿巴纽耳夫的面目和颂扬路易十四结束,剧名就叫“骗子”。
1664年11月,莫里哀应路易十四之弟孔德亲王之邀,在亲王的私邸首次演出了《伪君子》的全剧。
1666年,太后去世,反动势力失去了一个重要靠山。
莫里哀认为这是一个有利时机,向国王提出撤销禁令的请求。
1667年5月,路易十四率军打仗,行前曾口头答应开禁,准许《伪君子》公演。
同年8月5日,《伪君子》的第二次修改本在王宫剧场正式公演,获得巨大成功。
但演出仅仅进行一天就被代行国政的巴黎最高法院院长拉木瓦隆下令禁演。
莫里哀派两名同事奔赴国王住地第二次上书国王:“我把戏名改为《骗子》,把人物改成交际家装束,但是没有用;我让他戴一顶小毡帽,留长头发,挽大领巾,佩一把宝剑,礼服沿了花边,有几个地方做了修改,凡我认为有可能给我希图描摹的著名的真人以轻微借口的东西,我都小心删掉,统统不起作用。
”[④]他还表示,如果答尔丢夫之流得逞,他就不再从事喜剧创作了。
正当国王犹豫之际,巴黎大主教在教区内张贴告示,对《伪君子》进行攻击,并下令禁止教民观看,违者开除教籍。
于是路易十四又沉默了。
莫里哀气得大病一场,剧场关闭七周以示抗议。
直到1669年1月,路易十四同罗马教皇缔结“教会和平条约”,宗教迫害才不得不有所收敛。
这时莫里哀第三次上书国王要求开禁,路易十四批准了他的请求。
1669年2月5日,莫里哀上演了《伪君子》的第三次修改本,即现在所通用的本子。
这次公演,剧本的名称、主人公的名字又恢复了第一次演出时的原样,只是答尔丢夫仍旧穿着世俗的服装。
演出时盛况空前,巴黎全城轰动,“以致人群挤满所有空隙之处,许多人险于挤死在剧场里。
”从此,《伪君子》在法国、在全世界历久不衰,一直是人们最喜爱的喜剧作品。
《伪君子》的创作和演出过程表现了莫里哀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勇气,也说明了这部作品的深刻性和强烈的战斗性。
正如别林斯基所说:能在伪善的社会面前,狠狠地打击虚伪这条多头毒蛇的人,是伟大的人!《伪君子》的作者是不朽的!达尔杜弗是喜剧的中心人物。
他作为一个宗教骗子,他的狡诈、他的虚伪,足以使他成为封建贵族和天主教会反动势力的代表。
而伪善,就是掩盖他在“为上帝增光”、“为别人造福”的名义下进行种种罪恶活动的一块美丽面纱。
正如剧中人物桃丽娜所说:“凡是世人尊敬的东西,他都会拿来当作一件美丽的外衣,用欺诈的方式伪装在身上。
”作者通过刻画他的伪善性格,一步一步地扒下这个宗教骗子的画皮,尖锐地揭露了天主教会的反动本质。
他把自己打扮成苦修苦行的虔徒信士,实际上却是一个贪图物质享受的酒肉之徒。
达尔杜弗原是外省的一个破落贵族,当他来到奥尔贡家的时候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叫花子了。
桃丽娜在柏奈尔夫人面前就揭过他的老底:“一个穷光蛋,来的时候连双鞋子都没有,全身的衣裳顶多值到六十个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