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_概念框架

合集下载

第四讲概念框架

第四讲概念框架


经管研究中概念的复杂性常常表现为:



概念具有多个维度(Dimension)的意义(如“效益”、 “组织沟通氛围”)。 对同一概念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的理解(如家庭总收入、 正常使用、领导力、激励、个性等,在研究文献中“个性” 有400多种定义) 抽象的概念没有客观的参照物,难以视觉化(如“个性”、 “能力”)
理论性假设与实验性假设的关系
理论性假设 概念 X x1 x2 实验性假设 Y y1 y2 概念
变量
变量
概念域


为了对概念进行度量,必须首先明确概念域。 概念的定义中要精确描述概念包含了什么以及什 么是被该概念排除的。 由于概念通常具有多维性,要对概念的维度和构 成元素加以明确和区分。 例如:对消费者满意度这个概念的概念域,就不 应仅限于对产品特征的满意,如价格、功能、质 量、运行性能以及美观等,还应包括对销售过程、 售后服务和后续客户支持的满意度。
假设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社会关系假设反映了与人类社会现象或行为有关的“概念” 之间的关系。这种假定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的,也可能不 是。管理研究中的假设经常是关于概念间因果关系的。 一些假设可以与另一些假设联系起来构成社会关系理论, 这类理论通常以演绎推理的方式表述。如: “失业造成精神沮丧,精神沮丧经常是离婚原因,因此, 失业率增长经常和更高的离婚率联系在一起。” 理论是一系列假设构成的,理论的整体信度要受到低信度 假设的制约。
理论的构成要素



理论至少包括四个要素:概念、变量、陈述及其 形式。 概念是对研究范围内各类现象或行为的抽象,被 称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石”。 变量是对抽象概念的具体表达。 陈述是对概念之间关系进行的描述。 陈述有不同的形式,理论可用多种形式表达,构 成理论的陈述必须被系统地组织在一个逻辑框架 中,理论应当对问题给出一个直观的解释。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3. 效度规范:问题界定与提炼、论证逻辑、理论及方法、 数据与资料、结论提炼
规范标准与质量标准
规范标准(论文写作) (看上去“像”) 1.结构合理(整体及局部) 2.文献引述规范 (避免剽窃、文献前后 对应、引述体系统一) 3.公式-图-表规范 4.行文规范(层次、要素、 语气、术语、脚注、附录、 字号、字体、行间距等) 质量标准(研究工作) (看上去“是”) 1.问题提炼准确具体
三、本课程在研究中的位置
研究思路及设计 完成论文
具体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论
观察、阅 读与思考
研究问题
Good idea is difficult but very important
经济管理理论 文献检索资料
数据库使用
数理(定量)分析工具
四、几个认识
(1)正确地看待这一门课:学了比不学好, 但学了也不能保证怎么样。 (2 “干中学”:要认真做作业。 (3)知识结构:
(1)专业知识(内功); (2)研究方法论(招式); (3)英语,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知识及统计软件、 研究方法(兵器)。练拳不练功,十年到头空
五、 本课程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
(一)教学任务 本课程在简要介绍研究方法论和常用研究方 法的基础上,通过基于提高论文写作规范 性和内在质量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初 步的研究实际问题和学术问题的能力,为 后续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及写作打下 坚实的基础。
研究方法
朱秀霞
课时安排

每周2次 每周4学时 1-9周 共32课时
一些说明
一、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论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本课程在研究中的位置 四、几个认识 五、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 六、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七、教材 八、课程考核形式及标准

当代西方哲学术语及解释丨典藏

当代西方哲学术语及解释丨典藏

当代西方哲学术语及解释丨典藏编辑:哲学之路A、哲学家专有名词 1、辩证法(dialectic)一种被黑格尔和马克思大加使用的哲学方法,在辩证法中,矛盾之间互相对抗以达到真理。

辩证法的起源可以在古希腊哲学中找到。

2、白板(tabula rasa)洛克哲学中的术语。

洛克认为心灵就像一块白板,从而与天赋观念存在的学说相对立。

换句话说,心灵在人刚出生时是“空白的”,我们所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必须通过经验“印上去”。

3、超人(ubermensch)尼采著作中的一个概念,指一个有可能在未来取代我们的卓越的人。

4、超验的(transcendent)独立的.5、沉思(的生活)[contemplation(the life)] 按照亚里士多德(和其他哲学家)的说法,这是最幸福的生活,即是思想和哲学的生活。

6、存在的世界(world of Being)柏拉图形而上学中的术语,指理想中的“形式”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没有变化的,我们只能通过理性和思想来认识这个世界。

7、单子(monad)莱布尼茨用来指一切不变事物的最终组成部分的非物质实体,上帝是唯一一个不是被创造的单子,他作为自我封闭的(“无窗的”)的先定实体创造了所有其他单子。

8、狄奥尼索斯式的(尼采)[Dionysian (Nietzsche)] 艺术、精力和意志中的非理性原则。

9、公意(卢梭)[general will(Rousseau)] 一个民族集体的愿望和决定。

10、信仰的飞跃(leap of faith)克尔凯郭尔的用语。

他认为一个人不可能证明他所信仰的东西。

11、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物理学中的)[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in physics)] 一个亚原子粒子的运动和位置不可能同时确定。

12、怀疑的方法,方法论的怀疑(method of doubt,method of logical doubt)笛卡儿用于发现那些我们可以“完全确信”的原则的技巧;即怀疑一切,直到你发现那些不可能被怀疑的原则为止。

第四讲 概念框架

第四讲 概念框架

度量项目域
与概念域对应的用来度量概念每个维度的变量的集 合称为度量项目域。 因为概念的真实值XT无法直接得到,如果度量项目 域中的所有变量都用来度量概念,度量值即称为真 实值。 在实际的研究中要从度量项目域中选取若干最能反 映概念的变量,通过对这些变量的度量来估计概念 的真实值。
概念度量指标的选择
理论的特征
理论有三个特征: (1)它包括具有理论意义的概念并试图以某种方 式对其加以解释或澄清; (2)它描述了概念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常是因果 关系,表明在不同的条件下哪些概念对另外一些概 念产生了影响。这些假设的关系是理论的核心; (3)它包含了理论概念与用以量度概念的可观测 变量之间的假定关联。这些联系规定了进行研究所 要采取的方法或其他指标。
自发假设的典型格式
当自发的社会关系假设简化到其基本含 义时,可明显看出有一种典型的格式:
Similarity results in increased contact (相似导致接触多) Absence results in increased affection (离别导致更喜爱) Acting on opportunities early results in success(早行动带来成功)
陈述(Proposition)及其形式 陈述 及其形式
以陈述的形式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进行描述构 成理论的核心。 在理论建构中,“命题”是陈述的基本形式。 命题是是对概念(或变量)及概念(或变量) 间关系的陈述。 命题的次分类包括“假设”、“归纳”、 “公理”、“假定”及“定理”。
命题涉及的变量数
不同变量数的命题 单变量命题 双变量命题 举例 2003年A公司的利润增长率可 以达到10% 。 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越高, 研制出的新产品数目越多。 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公司的 利润率和销售增长率有正相关 关系。

框架归纳总结

框架归纳总结

框架归纳总结框架是指事物的结构、组织或框架形成的整体架构。

在各个领域中,框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框架的使用、作用以及一些常见的框架进行归纳总结。

一、框架的定义与作用框架是指在某个特定领域中,基于一些共同属性或要素所构建的抽象模型或结构。

框架可以为我们提供思维导图,帮助我们整理和归纳复杂的信息,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框架的作用包括:1. 提供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

框架将复杂的概念组织起来,使得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加速学习和信息处理。

框架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知识的结构,使我们能够更快地学习和处理信息。

3. 促进创新和问题解决。

框架可以为我们在特定问题上提供思考和解决方案的方向。

4.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新情况,使我们的思维更加灵活和适应。

二、常见的框架1. SWOT分析框架SWOT分析框架是一种用于评估企业、项目或个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常用工具。

通过分析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可以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2. 5W1H框架5W1H框架是一种用于采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常用工具。

其含义是: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ere(在哪里)、When(什么时候)、Who(谁)和How(如何)。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全面了解问题的背景和解决方案。

3. PDCA循环框架PDCA循环框架是一种用于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

其含义是:Plan (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动作)。

通过循环不断的计划、执行、检查和调整,可以帮助组织不断改进和发展。

4. 时间管理矩阵框架时间管理矩阵框架是一种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和优先处理任务的方法。

它将任务分为四个象限: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和不重要且不紧急。

通过合理划分任务的优先级,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时间。

三、如何应用框架1. 学习时,可以使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形式来整理和归纳知识,帮助记忆和理解。

学术论文中的理论解释与概念框架构建

学术论文中的理论解释与概念框架构建

学术论文中的理论解释与概念框架构建在学术研究中,理论解释和概念框架构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理论解释是指通过理论来解释现象、问题或现实情况,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解释框架。

概念框架构建则是指在研究中建立起一套清晰的概念定义和分类体系,以便研究者能够准确地描述和分析研究对象。

首先,理论解释在学术研究中起到了理论指导的作用。

研究者通过对相关领域的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到与自己研究对象相关的理论框架,从而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解释和分析。

例如,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借助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来解释和分析社会现象和个体行为。

理论解释不仅能够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还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研究对象,从而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其次,概念框架构建在学术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概念框架是指在研究中对概念进行定义和分类的体系。

通过建立概念框架,研究者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例如,在医学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建立起一套清晰的疾病分类体系,以便对不同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概念框架的构建需要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同时也需要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概念框架的建立使得研究者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分析,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此外,理论解释和概念框架构建也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

研究者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理论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掌握相关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从而能够在研究中借鉴和应用。

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研究者才能够进行有效的理论解释和概念框架构建,为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

最后,理论解释和概念框架构建也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研究者需要能够灵活运用理论和概念,将其应用于具体的研究对象中。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能够提出新的理论解释和概念框架。

思维框架知识点总结

思维框架知识点总结

思维框架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思维框架1.1 定义:思维框架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于事件、现象、事物、规律、问题等的认识方式和思维结构。

它是对人们头脑中存储的各种信息和认知模式的整合和提炼,是在认知活动中根据人的认识需求建立的一种认知结构。

1.2 特点:思维框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能够反映人们对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思维框架不是简单地将信息储存和重复,而是对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形成相对固定的思维结构。

二、思维框架的功能2.1 引导认知:思维框架能够引导人们对事件、问题等进行认知和理解,帮助人们建立对事物的认识模式和认知结构。

2.2 解决问题:思维框架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认知和思维的基础,帮助人们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决策。

2.3 保持一致性:思维框架能够使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形成相对稳定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三、思维框架的类型3.1 概念框架:概念框架是人们对事物的概念进行集成和组织形成的认知结构,它体现了人们对于事物的分类、特征、属性等的认知。

3.2 问题框架:问题框架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形成的一种对问题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结构,它包括问题的定义、分析、解决方法等。

3.3 决策框架:决策框架是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形成的一种对决策对象和决策过程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结构,它能够帮助人们进行决策的信息整合和分析。

3.4 观念框架:观念框架是指人们对某一问题、现象、事件等形成的一种观点和态度的认知结构,它能够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四、思维框架的形成过程4.1 感知:思维框架的形成始于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知,人们通过感觉机制获取各种信息和数据。

4.2 经验:在人们的日常活动和学习中,对信息和数据的加工和整合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经验结构。

4.3 抽象:人们对经验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了一定的认知模式和思维结构,即思维框架。

4.4 强化:思维框架在多次使用和应用中,不断得到强化和修正,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

第四讲_概念框架

第四讲_概念框架


任何概念都有数个可能的度量指标。例如“监督”、 “富裕”、“观念”这些概念都可用多指标度量。 如果我们想研究农民富裕程度与市场观念的关系,用X代 表富有,用Y代表市场观念,可以列出一系列用于度量X 和Y的变量。
例如: 富裕程度(X) x1 = 年收入 x2 = 存款 x3 = 财产 x4 = 父母富裕程度 x5 = 生活方式 市场观念(Y) y1 =对市场信息的关注 y2 =风险意识 y3 =市场交换参与频次 y4 =掌握的市场知识 y5 =竞争意识
概念框架的形式


数学模型(形式化模型) 可视模型 Visual model(比如经济分析 的曲线图表、框图) 假说 Hypothesis 越……越……句型的命题

如果……那么……句型的命题 if …then…statement
二、理论建构与假设



在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明确定义后,需要建立 一个理论框架,以概念模型的方式描述与问题 有关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理论是对某一方面的事实与规律的系统性解释。 是对变量间关系的通则化,理论具有解释及预 测事物的功能(为何发生?如何发生?) 理论是由相互关联的概念、定义和陈述组成的 集合,理论的研究通过明确变量间的关系提供 对现象的系统认识,以达到系统地解释和预测 与企业活动或管理实践某一方面有关的事实和 规律的目的。
概念的来源

日常生活经验 借用其它学科领域的概念


直接借用(如“吸引力”) 对借用概念赋予新的意义(如“模式”) 对借用概念给以新的标记(如“技术集群”)

发明新概念
概念的界清所致,成功 的研究首先取决于:

研究者对于概念的界定是否清楚; 别人是否能理解研究中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人文精神:以价值为基础,创造一个善和美的世界休谟规则:单凭事实判断推导不出价值判断根据休谟规则,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存在紧张关系。

讨论:事实(真理)与价值问题一般观点:真理是价值的前提,而价值推动着人们不断地发现真理。

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统一的。

但是,这里的统一,是外在性的统一,不是内在性的统一。

1.外在性的统一:理想目标与手段活动只是机械地外在地链接,而不是内在地融合。

决定论:在必然的世界中,每个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是由其他事物决定的,同时,它也决定着其他事物的发生与发展。

整个世界处于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中。

每个事物都是这个因果联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自由意志:有时,人的思想和行动似乎不被世界因果链条所决定。

人似乎能够独立地发起一个因果事件,成为一个因果联系链条的始发者。

2.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必然王国:受社会条件束缚的社会,不自由的社会。

在必然王国中,人不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标。

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都是必然王国。

自由王国:人自如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价值理想目标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人的能动性的发挥。

2.马克思科学异化理论科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它又作为异己来压迫人。

1)从应然上说,即从理想目标上看,人的本质力量应当地点自由全面的发展;2)但是,从实然上说,即从现实上看,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成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帮手。

3)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越发达,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剥削程度越深。

也就是说,科学精神越发扬,人文精神越受到抑制。

4)如果消除科学技术异化?实现共产主义,每个人的本质力量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

附:预备知识:生活的意义是什么?1.生活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不但要自由地选择生活,而且活的精彩,表现得优秀卓越,即人的潜能得到实现,应,但是,价值种类概念在自然中没有与它相对应的事实,所以,价值是主观虚幻的。

不存在价值真理。

2.反对价值怀疑主义:1)价值是主观虚幻的,不存在价值真理。

《搭建框架》课件

《搭建框架》课件

《搭建框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搭建框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框架的意义,学会用木棒搭建简单的框架,并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框架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框架的概念,掌握搭建框架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框架的意义,学会用木棒搭建简单的框架。

难点: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框架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木棒,剪刀,胶水。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木棒,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椅子,柜子等物品,引导他们发现这些物品都是由框架构成的。

2. 讲解框架的意义:通过PPT展示各种框架的图片,让学生理解框架的概念,并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框架的特点。

3. 动手搭建框架:让学生分组合作,用木棒,剪刀和胶水搭建自己的框架,并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自己框架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框架的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家庭中的框架,并拍照。

六、板书设计板书《搭建框架》板书内容:框架:由木棒,剪刀和胶水搭建的物品。

框架的特点:用数学语言描述。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用数学语言描述家庭中的框架,并拍照。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框架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框架的特点。

但在动手搭建框架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而部分学生则相对较弱。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材料搭建框架,并描述框架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框架的概念和搭建框架的方法。

5种经典的演讲框架,帮你打造成功的演讲

5种经典的演讲框架,帮你打造成功的演讲

5种经典的演讲框架,帮你打造成功的演讲一、引言演讲是一个很重要的沟通技巧,无论是在演讲会上还是在学校里,一个好的演讲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传达信息和提供启示。

为了让你的演讲更加成功,你需要使用不同的演讲框架。

下面是5种经典的演讲框架,可以帮助你打造成功的演讲。

二、问题——解决方案框架这种框架非常适合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或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这种框架的重点是保守信心,告诉听众你知道他们的痛点,提供可行性高的解决方案,并列出具体步骤使听众能够具体行动起来。

这种框架的步骤包括:1. 问题陈述:具体说明问题及其重要性。

2. 分析原因:揭示造成问题的原因,帮助听众深入了解问题。

3. 陈述解决方案:具体说明可行的解决方案。

4. 展示操作步骤:具体说明如何实施解决方案。

5. 讲故事或举例:通过讲故事或举例,让听众更好理解你的方案。

三、故事框架讲故事一种很有效的方式,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帮助他们感受你所表达的情感。

这种框架的目的是通过故事来传达信息,并将信息嵌入到一个特别的情境中。

这种框架的步骤包括:1. 选择故事:选择一个具有教育性和励志性的故事。

2. 陈述主题:通过讲故事陈述演讲的主题。

3. 添加情境:把故事动情地讲述出来,让听众感到身临其境。

4. 引出教训:故事结束后,重点强调故事的教训并与演讲的主题联系起来。

四、现象——原因——解决方案框架这种框架适用于想要解释一个经常被忽视或难以理解的现象或问题。

这种框架尤其适用于演讲题目涉及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

这种框架的步骤包括:1. 陈述现象:描述现象或问题。

2. 分析原因:阐述导致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3. 区分不同的解决方案:列举不同的解决方案。

4. 正确解决方案的选择:将正确的解决方案与其他方案进行比较。

5. 总结和结束:强调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五、结论——支撑点——结论框架这种框架是一种用于引起注意的发表言论的方式,也可以是一种总结意见的方式。

在这种框架中,演讲者首先呈现结论,然后使用事实和证据进行支持。

第四讲-城市空间结构

第四讲-城市空间结构

❖ 理论局限性和贡献:克里斯泰勒认为, 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作为其腹地的服务中 心,为其腹地提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 如零售、批发、金融、企业、管理、行 政、专业服务、文教娱乐等。由于这些 中心性商品和服务依其特性可分成若干 档次,因而城市可按其提供的商品和服 务的档次划分成若干等级,各城市之间 构成一个有规则的层次关系。
❖ 他认为城镇是区域的核心,应建在位于 乡村中心的地点,起周围乡村中心地的 作用;中心地依赖于收集输送地方产品, 并向周围乡村人口提供所需货物和服务 而存在。他深入地探讨了中心地对周围 地区担负中心服务的范围,认为距离最 近、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 位于圆形商业地区的中心。
❖ 为了避免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重叠交叉, 将中心地圆周区体系转换为六边形体系。 由于现实世界中城镇的规模分布存在着一 定的等级规模关系,即城镇规模等级越低, 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克里斯泰勒根据 这一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了中心地等级 形成的条件,并把中心地所服务的地区称 为补充区域,指出中心地等级取决于毗邻 的补充区域的大小。
❖ 3.中心地理论
❖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创立 的,他在1933年出版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 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克里斯泰勒采取类似于杜 能的“孤立国”方法,首先假定研究的区域或 国家是平原,人口均匀分布,对外部不发生联 系,利润的原则起着完全的支配作用。
❖ 在这些假设前提下,克里斯泰勒运用六边形模 型对城镇分布的“安排原则”,即决定城镇数 量、规模和分布的原则进行了抽象的理论概括。
❖ 第三种观点是国外学者哈维在1973年提 出来的。在哈维之前,传统的城市研究 受到社会学科的方法和地理学科的方法 之间的学科界限的束缚。社会学科的城 市研究仅强调社会过程,而地理学科的 城市研究只注重空间形态。

中国古代史上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史上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史(上)教学大纲主讲教师:陈苏镇课程内容:导言一、主要参考书:二、中国通史研究的特点和现状三、关于研究方法先秦部分第一讲、史前史和远古人类一、史前史的研究方法和概念框架二、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三、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四、铜石并用时代第二讲、龙山时代和传说时代一、龙山时代二、传说时代三、信古和疑古第三讲、三代的纪年与文化一、三代的纪年二、寻找夏文化三、考古学所见三代文化的进步第四讲、三代的国家和社会形态一、三代的国家二、三代的奴隶制问题三、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第五讲、三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一、井田制二、赋税制三、土地所有制第六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西周的衰亡二、春秋五霸三、战国局面的形成四、七雄的争夺第七讲、春秋战国的经济与社会一、经济的发展二、生产关系的变化三、关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期第八讲、百家争鸣与变法运动一、学派的出现二、百家争鸣三、变法运动秦汉部分第一讲、秦帝国的兴亡一、秦的统一二、秦朝的暴政三、秦朝的灭亡第二讲、西汉的建立和巩固一、楚汉之争二、汉承秦制三、郡国并行四、黄老无为五、文景之治第三讲、武帝的功业与汉家制度一、霸王道杂之。

二、打击豪强和商人三、强化皇权四、开发边疆五、轮台诏和盐铁议第四讲、元帝改制和王莽变法一、元帝的改革二、王莽篡汉三、王莽改制第五讲、新朝灭亡和东汉建立一、新朝的灭亡二、东汉的建立三、刘秀强化皇权的措施第六讲、外戚宦官与士大夫集团一、外戚宦官之祸二、士大夫集团的形成三、清议和党锢第七讲、东汉的灭亡一、黄巾起义二、诛灭宦官三、董卓之乱四、三国鼎立第八讲、秦汉的经济一、土地制度和田庄经济二、农业的发展三、手工业的发展四、商业的兴衰第九讲、秦汉的学术一、经学的繁荣二、谶纬的出现魏晋南北朝部分第一讲、曹魏的兴亡一、曹魏的建立二、曹魏的政治三、曹魏的衰亡第二讲、蜀汉的兴亡一、“隆中对”二、跨有荆益和荆州之失三、诸葛治蜀的南征和北伐四、蜀汉的衰亡第三讲、孙吴的兴亡一、孙吴的建立二、孙吴的社会三、孙吴的政治四、孙吴的衰亡第四讲、西晋的改革和动乱一、司马氏的改革二、八王之乱三、永嘉之乱第五讲,东晋的门阀政治一、门阀士族专政二,荆、杨之争三,寒门士族的崛起第六讲,南朝的寒门当权与门阀制度一、寒门当权二、士族制度的发展三、南朝的衰亡第七讲,十六国的民族冲突与融合一、西北各族的内迁二,战乱和统一三、文化冲突与融合第八讲、北魏的汉化和改制一、北魏前期的胡汉分治二、北魏中期的汉化改革第九讲、北朝后期的反汉化运动和结局一、北魏中后期的反汉化运动二、北齐和北周的文化政策三、南北朝文化发展的结局第十讲、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一、南北经济的发展二、依附关系的发展第十一讲、魏晋南北朝的学术一、经学的发展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教材: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在大概念框架下建构生物教学应用(讲座)

在大概念框架下建构生物教学应用(讲座)
2.1:物质通过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 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2.2:细胞的功能绝大多数基 于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发生 在细胞的特定区域
2.3: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 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 进程
二、大概念与新课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思路:

(1)学什么?
基本问题




备章
(2)学哪些?
学生答题
谢谢!
膜蛋白也是可以移动的,但没有磷脂那样容易
细胞识别 例:下免疫列有关密于切关免系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质膜与细胞的物质交换
A、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有B些、膜任蛋白何控一制个着某能些引分发子和产离生子大的出量入淋巴细胞的“非已有”标些膜志蛋就白是起着抗生原物催化作用
有一C些、膜每蛋一白起个着成细熟胞标的这志T些物淋标的巴志作物细用中胞有只的能带识有别一来自种细识胞别内外细的胞化学外物抗质原(化的学受信体号)
Big idea 2、生物系统利用自由能量和物质来生长、繁殖并维持系统的内稳态
Big idea 3、生命系统储存、检索、传递与生命过程息息相关的信息并做出回应
Big idea 4、生物系统是相互作用的,分子和分子之间、细胞与细胞之间、器官和器官 之间、个体之间、个体和环境之间的互动赋于了生命活力
核心素养下的大概念、核心概念与一般概念
在大概念框架下建构高中生物教学
讲座提纲: 1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下的大概念框架是怎样的? 2 大概念与新课教学设计 3 大概念与生物高考复习 4 大概念与生物试题的命、解题
浙江省高中生物课堂评比(2018年5月10日,宁波慈溪中学)
聚焦重要概念
聚焦大概念 关注核心素养

概念与概念框架

概念与概念框架

概念与概念框架我们的哲学体系和哲学观点的基本单元被称为概念。

概念赋予经验以形式,并使明确表达成为可能。

甚至在我们试图说清楚自己的观点之前,概念就已经使我们可能去认识世界中的事物了。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或听到具体的人或物,而不是像透过一个焦距没有对准的摄影机那样看到一团模糊的世界,就是因为依靠了概念。

除了规定我们经验的形式,概念还能把我们的经验组织起来。

概念罕有孤立存在的情况,它们实际上总是要组成一个概念框架。

下面是一个关于概念的例子:当我们还是孩童时,我们学会了把某种东西叫作狗,于是获得了“狗”这个概念。

起初,我们使用起概念来很笨拙,我们会把任何有四条腿的东西都叫作“狗”,比如猫、牛、马等。

但随后父母纠正了我们,我们于是学会了更加精确地使用概念,先是学会了把狗与猫、牛、马区分开,然后又学会了把它与狼和豺区分开。

这样我们就拥有了“狗”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辨认出狗,也可以谈论狗,甚至即使没有狗出现,我们也能对狗进行思考和想像,并且可以谈论对一般的狗的看法。

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以及辨认狗的不同种类——比如辨别凶恶的狗和温顺的狗——而把概念精致化。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概念在实践上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因为正是概念告诉了我们应当怎样去行动,什么时候奔跑,以及什么时候礼尚往来等。

但“狗”这个概念也成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的一部分——一个狗在其中不无重要的世界,一个划分成狗与非狗的世界,一个可以思考狗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之间有什么区别的世界。

(古代哲学中有一股很大的思潮就被称为“犬儒主义”,该词取自“狗”的希腊词。

)犬儒派通过过一种苦行的贫穷的生活而获得了这一名声,在其同时代人看来,他们的生活比“狗的生活”好不了多少。

某些概念有着非常具体的对象,比如“狗”这个概念就是这样。

由于这些具体概念来源于经验,所以我们通常把它们称为经验概念。

我们已经看到,“经验的”(empirical)一词指向经验(比如说,知道狗的不同种类和行为),我们还会多次看到,empiri这一词根意味着与经验有某种联系。

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一)

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一)

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一)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一)(哲学通论节选)孙正聿哲学与常识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当中,常识是一种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方式,它是其他的各种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人们总是习惯性地以常识方式去理解和解释其他方式。

这种情况非常突出地表现在用常识方式去理解和解释哲学,以至于把“哲学”变成某种冠以哲学名词的常识。

因此,在哲学的自我理解中,首先需要探讨哲学与常识的关系。

一、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

在人与世界之间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概念”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概念既是人类思维的形式,又是人类认识的成果。

概念以内涵与外延相统一的方式构成主体对客体的规定性的把握。

因此,在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中,作为主体的人既要以概念的方式去把握、描述、解释和反思人与世界及其相互关系,又要以概念的方式去理解、解释、规范和反思人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还要以概念的方式去建构关于世界的规律性图景以及对世界的理想性、目的性要求。

这表明,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和只能以概念的方式去实现对世界的本质性、普遍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的把握与解释,也就是以概念的方式实现思想中对世界的占有。

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人本身具有二重性,即:人是人的历史的“前提”(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又是人的历史的“结果”(人们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自己的历史)。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作为历史的“结果”,这意味着人们并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自己的历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

)在人们“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中,既包括“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3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何概念都有数个可能的度量指标。例如“监督”、 “富裕”、“观念”这些概念都可用多指标度量。 如果我们想研究农民富裕程度与市场观念的关系,用X代 表富有,用Y代表市场观念,可以列出一系列用于度量X 和Y的变量。
例如: 富裕程度(X) x1 = 年收入 x2 = 存款 x3 = 财产 x4 = 父母富裕程度 x5 = 生活方式 市场观念(Y) y1 =对市场信息的关注 y2 =风险意识 y3 =市场交换参与频次 y4 =掌握的市场知识 y5 =竞争意识
构念(Constructs)



Constructs是出于一定科学目的而有意地经过 审慎考虑后发明或采用的concept,它是理论 构成的基础,因而可称为理论的概念构件,简 称为概念(也有人称“构念”)。 由于不同的理论对研究对象会做出不同的解释, 因而会使用不同的construct,construct往往难 以脱离理论而单独存在(如“范式”)。 管理研究中必须首先明确地定义所有概念的内 涵和外延,然后才能开始进行研究。
假设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社会关系假设反映了与人类社会现象或行为有关的“概念” 之间的关系。这种假定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的,也可能不 是。管理研究中的假设经常是关于概念间因果关系的。 一些假设可以与另一些假设联系起来构成社会关系理论, 这类理论通常以演绎推理的方式表述。如: “失业造成精神沮丧,精神沮丧经常是离婚原因,因此, 失业率增长经常和更高的离婚率联系在一起。” 理论是一系列假设构成的,理论的整体信度要受到低信度 假设的制约。
度量项目域



与概念域对应的用来度量概念每个维度的变量的集 合称为度量项目域。 因为概念的真实值XT无法直接得到,如果度量项目 域中的所有变量都用来度量概念,度量值即称为真 实值。 在实际的研究中要从度量项目域中选取若干最能反 映概念的变量,通过对这些变量的度量来估计概念 的真实值。
概念度量指标的选择
概念框架的组成部分

指出问题来源和现象范围:引起问题的条件、环境、政策、实践 等等。 尽可能界定清楚的概念和变量 表示出概念之间的联系 表示出关系的性质和方向 说明为何会存在这些关系


可以找出变量关系的既存知识(公理、定理或已有文献结果等) 从这些命题逻辑地推论到你正在考察的特定主题上



引导研究的方向,使研究者专注与所要探讨的变量 之间的关系; 指出统计测试的对象和内容; 提供得出研究结论的基础(研究本身就是提出要接 受或拒绝假设的证据); 启发研究者思考研究发现的涵义。
关于社会关系的自发假设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关于人的行为的格言或谚语, 都是自发的社会关系假设: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 (久别胜新婚) The early bird gets the worm (先下手为强) 善有善报
公理、假定及定理
“公理”被视为无可争议的断言; “假定”指被认为是真实的事情; “定理”是由公理或假定演绎而来的命 题。 例如:

命题1:若甲则乙,(公理或假定) 命题2:若乙则丙,(公理或假定) ∴ 命题3:若甲则丙。(定理)
假设


“假设” 是是对现象的暂时性的解释,是对一 个可以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其真伪的事实的臆测 (assumption)性陈述。 建立假设的作用:
单变量命题
双变量命题
多变量命题
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公司的 利润率和销售增长率有正相关 关系。
命题的类型
命题的类型 如何产生 可测度性
可直接测度
可直接测度 不可直接测度 不可直接测度 可直接测度
假设(hypothesis) 演绎或资料收集与分析
归纳 (empirical generalization) 公理(axiom) 假定(postulate) 定理(theorem) 资料收集与分析 定义为真实 假设为真实 从公理或原理演绎而来
概念框架的形式


数学模型(形式化模型) 可视模型 Visual model(比如经济分析 的曲线图表、框图) 假说 Hypothesis 越……越……句型的命题

如果……那么……句型的命题 if …then…statement
二、理论建构与假设



在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明确定义后,需要建立 一个理论框架,以概念模型的方式描述与问题 有关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理论是对某一方面的事实与规律的系统性解释。 是对变量间关系的通则化,理论具有解释及预 测事物的功能(为何发生?如何发生?) 理论是由相互关联的概念、定义和陈述组成的 集合,理论的研究通过明确变量间的关系提供 对现象的系统认识,以达到系统地解释和预测 与企业活动或管理实践某一方面有关的事实和 规律的目的。
理论的构成要素



理论至少包括四个要素:概念、变量、陈述及其 形式。 概念是对研究范围内各类现象或行为的抽象,被 称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石”。 变量是对抽象概念的具体表达。 陈述是对概念之间关系进行的描述。 陈述有不同的形式,理论可用多种形式表达,构 成理论的陈述必须被系统地组织在一个逻辑框架 中,理论应当对问题给出一个直观的解释。
陈述(Proposition)及其形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陈述的形式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进行描述构 成理论的核心。 在理论建构中,“命题”是陈述的基本形式。 命题是是对概念(或变量)及概念(或变量) 间关系的陈述。 命题的次分类包括“假设”、“归纳”、 “公理”、“假定”及“定理”。
命题涉及的变量数
不同变量数的命题 举例 2003年A公司的利润增长率可 以达到10% 。 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越高, 研制出的新产品数目越多。

可以采用定点分析法选择度量指标。
概念相关性检验的定点分析方法
x1 (1) x3 x4 y4 (2) y1=f(x1) [强相关] y2=f(x1) y3=f(x1) [强相关] y4=f(x1) [强相关] y5=f(x1) (4) yi=xj
x5 y2
y1
x5
x2
y3
(3) y1 3 4=f(x1) y1 3 4=f(x2) y1 3 4=f(x5) y1 3 4=f(x3) y1 3 4=f(x4)
概念的操作化



操作化是指,辨识体现特定理论性概念的可观测变 量;确定度量变量的具体尺度(scale),以及实施 度量的具体步骤和做法。 在形成假设时,概念可以抽象甚至不太明确,而在 操作化阶段,就必须找出能准确体现理论概念的具 体变量和测度这些变量的尺度与方法。 概念操作化的目的是把将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用体 现概念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来反映,将理论性假设转 化为实验性假设,从而通过对变量的测度检验理论 假设。
概念操作化练习

试为下列每个企业管理中常用的概念提供两 个以上不同的操作性变量 员工士气; 组织氛围 组织文化; 领导 激励; 商业伦理 生产效率 竞争力 民主 独断
什么是概念框架

概念/理论框架是研究主题有关的概念\变量之间 关系的逻辑分析 The conceptual/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a logically developed, described and elaborated network of associations among concepts or variables deemed relevant to the problem situation.
理论的特征

一个理论是否有用要看三个方面: 一是它是否提出了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它是否对问题做出合理的、经过验证的解释; 三是它是否提高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或至少提供了这 种可能性。 除此之外,一个好的理论还应具有如下特征:


理论中不存在逻辑矛盾; 应得到其它与之相关理论的支持,具有理论基础; 应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概念可以操作化,可以通过实践检验证伪或证实; 具有探索性,可衍生出新知识,指出新的研究方向。
变量(Variable)



要把握抽象概念,需要设计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概 念表达方式,抽象的概念叫Constructs,具体表达 叫变量Variable 。构建理论不仅要明确地定义有关 的概念,而且要将概念进一步具体化为变量。 一个概念可能要由若干个变量来描述。通过观察与 这些概念对应的可测变量,我们度量概念的变化并 检验概念之间的关系。 变量是属性的逻辑组合,属性则是指客体的特征或 特性。(例如,性别是描述某人或某一群人的一个 变量,而男、女则是属性。)

经常采用简略图来表达这些关系

由问题分析的结果提出可供检验的假说。
概念框架的来源


已有的理论与和研究
衣柜和探照灯 概念图

思想实验 经验、预研究、探索性研究
概念框架的位置



导言 introduction 文献回顾 Literature review 单独部分 In separate section
第四讲 概念框架
一、概念及其操作化
二、理论建构与假设
一、概念及其操作化

什么是概念
构念与概念 概念的来源 概念的界定 概念的操作化 什么是概念框架
什么是概念


对“概念”有不同层次的理解。 一个层次是指人们就某特定事物或情境的意义 (meaning)或特性(characteristics)进行沟通的共 同基础,即英文中的concepts ,概念有具体的 (如“工厂”),也有抽象的(如“关系”); 另一个层次是指英文中的constructs,它是一种脑 海中的形象(mental images),与concept有相似 的意思,但又有其特殊含义。一个construct可以是 一个concept(如“顾客”),也可以是由若干个 concept组成(如“组织规模”), constructs 通 常是抽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